登陆注册
21814500000033

第33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时代内涵(11)

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要消灭的就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制度及其文化体系,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进而消灭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为人的彻底解放铺平道路。可以说通过土地革命战争和反帝反殖的武装斗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从根本上实现了消灭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任务,并对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价值观进行了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创造的主体,是权力和利益的主体。在封建主义时代,单一的道德价值成为人格塑造的模式,道德被看成对人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实践被看作人生理想的最高价值,向内用功、自我反省成为人格修养的根本特征。本来,尚德的价值理想是中国人伸张正义、反对邪恶、淑身淑世、行已有耻、反对侵略、保家爱国的精神支柱,但它与封建时代以四大权力即神权、君权、父权、夫权为基础的等级制度结合在一起,压抑和摧残了中国人人格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传统中国人的人格是依附型人格,主要缺少个体的主体意识,个体依附于封闭的道德伦常的关系网络。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人对利益追求的过分张扬,惟利是图,它在使人成为利益主体的同时,无情地抛弃了社会的道德秩序,将人变成了工具理性的奴隶,将人的精神追求消解在物欲之中而成为虚无。社会主义就是要消除封建社会的虚假的道德单向人和资本主义的惟利是图的经济单向人,同时剥离出并吸取传统精神文化和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优秀成果,使人成为权利与价值的统一主体,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但社会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所造成的认识上的左倾错误,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不但没有实现人的主体性的真实统一,而且造成对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严重偏离。在批判封建文化时将传统文化的道德文明成果全盘否定,在批判资本主义时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成果全盘否定,过分张扬了人成为社会政治主体后的精神改造能力,思想上高度的意识形态化认同和制度上的民主不健全,只能造成政治人格的膨胀,形成以“政治人”为主要特征的个性不良发育,结果仍旧是一种单向度的人。

其实,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就要承认人类文明的继承性和历史条件、现实物质基础的规定性,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主义虽然直接从半封建社会中走来,但传统文化不可能被主观地割断,否则就造成民族精神的虚无和民族文化的衰落;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无法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自然经济也不会立即被消灭而出现发达经济的基础,而没有发达经济这一基础,社会主义就不会具备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人们现有文化模式的改变或文化精神的推动力常常直接来自于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或活动模式的触动或冲击。但如果满足于新文化精神以自发的方式去逐步生成,那么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将是漫长而乏力的。因此,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同时呼唤一种大众文化的自觉,需要通过教育、宣传、规范引导等多种动员形式,对传统文明和民族文化同封建糟粕相剥离并加以继承,借鉴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成果,用于迅速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物质文明,才能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条件。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基于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

因此,在现实的社会主义中国,人的发展就具有双重意义、双重价值和双重作用。除了为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理想价值和目标外,社会主义的人们作为自身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其主体性同时表现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有力推动,为社会主义未来的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早日到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历史必然转变为现实,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也就是达到马克思所说,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所有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人的个体发展现实地表现为培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者。这就是为什么在对人的培养重要地位的认识上,邓小平指出:

“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他强调:

“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

而且,在强调了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一方面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不但没有忘记人的发展的个体目标,而且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邓小平早在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际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达到上述三个要求,时间有的可以短些,有的要长些,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能够也必须达到。所以,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

在这里,邓小平把人的问题看作与经济、政治并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问题。改革开放后不久,党和国家就提出培养新人的“四有”标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与人的发展上的战略目标包括: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

党的这些认识上的新的重要发展,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先进文化上的高度自觉。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迈入历史的新阶段,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为人的发展创造经济和制度环境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体系产生冲击并改变主导文化的导向,一方面,这对人的发展产生好的影响,尤其是带来新时期的人格变化,比如有总结列出以下方面变化:

一是自我感受倾向增强,顾虑他人褒贬的倾向减弱;

二是自主、独立、支配意识增强,优柔、顺从意识减弱;

三是平等意识增强,守习俗、从权威、信命运的权威态度减弱;

四是个人能动意识增强,受控想法减弱;

五是强调现在和未来的意识增强,重视过去的意识减弱;

六是成就心理意识增强,对内修、默想的重视程度减弱;

七是宽容、容忍和尊重的态度增强,对不同信仰、意见和价值观的情绪化偏见减弱;

八是活泼、积极、坦率的气质增强,压抑、羞怯、多疑等气质减弱;

九是思想的可塑性、追求新奇、变革的爱好增强,顽固、守旧心态减弱;十是承受挫折和强调客观的心理增强,受挫气馁、自责的倾向减弱,等等。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也带来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激荡,引起一定的观念错乱、心灵震荡和人文精神的失落。尤其是我国在经历了高度意识形态化认同的“政治人”时代后,在社会主义在世界陷入低潮后,形而上的精神和理想追求骤然失落,而失去了的传统与外来的商品文化一样似乎既亲切而又陌生,有的人退回传统之中寻求宗教、圣贤文化等价值寄托,有的迅速转向对“形而下”的物欲追求,更多的人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中接受挑战,就像有学者对社会所作的总结:

“每个社会都设法建立一个意义系统,人们通过它们来显示自己与世界的联系。这些意义规定了一套目的,它们或象神话和仪式那样,解释了共同经验的特点,或通过人的魔法或技术力量来改造自然。这些意义体现在宗教、文化和工作中。在这些领域里丧失意义就造成一种茫然困惑的局面。这种局面令人无法忍受,因而也就迫使人们尽快地去追求新的意义,以免剩下的一切都变成一种虚无主义或空虚感。”

这里把文化比为意义系统更为关注的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本来西方社会的现代化侧重于一个世俗化过程,所致力发展的科技进步、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开放社会、人的发展等,都是为了实现“形而下”的价值手段和过程,虽然它可以作为社会解放的一次重要进程和历史、文化进步的标志,但这只是达到理想的现实中介,而不是理想自身,甚至造成对理想自身的消解,没有了观照未来的理想或理想因被消解而等同于庸俗的物欲追求,那么人作为精神动物必然出现精神迷失,精神迷失或理想被消解的人当然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改革开放更大程度上是弥补了社会以前所缺少的商品经济这一严重不足,因此,中国社会的最大变化也是一次“世俗化”变迁,必将再次最大化地激荡大众文化的价值范序。它在给人们带来尊严上、权利上、个人价值上的补偿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引发了认同丧失、信念危机、理想冲突等文化意识上的缺失。中国人在20世纪对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几乎是同时认同的,这种认同不仅仅是现实社会变革的层面,而且有着更为重要的理想层面,所以面对严酷的现实,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抱着必胜的信念,为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然而由于对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片面甚至错误认识,导致了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发展出现挫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传统文化、对资本主义的虚无主义,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虚无主义倾向。因此,我们在重视并肯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变化对人的全面发展已经产生积极影响这一客观现实的同时,又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人格理想的塑造这一新的长期而又紧迫的历史任务。党在思想和理论上实现了先进文化的自觉之后,还必须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通过舆论引导、教育、宣传、激励等机制和规范,塑造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新体系和大众文化的理性秩序,创造出新的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让先进理想引领时代潮流,防止在“道德单向人”、“政治单向人”之后,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经济单向人”。在鼓励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个人能力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充分实现、社会各种能量竞相迸发的同时,敢于否定极端的个人主义设计,因为极端的个人主义设计不是调动人们全部创造力的精神资源,只有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结合起来,坚守“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这一社会理想,才能迎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理想社会。

同类推荐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写作指南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写作指南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写作技巧:取材、立意、构思、布局、语言、修改、文面、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对于没有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往往容易心存好奇和诸多想像。因为美国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人们对美国的深层关注和更多联想。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多次出访美国,而让我记得最清晰的是2001年的5月下旬去美国参加“纽约经济周的论坛”活动。
  • 美国本科留学解读

    美国本科留学解读

    本书应用了使用范围广泛、具有高可信度的三种评论及排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普林斯顿评论》和《耶鲁大学内部指南》,从美国超过2100所本科学校中选出171所学校,并在书中一一列举了它们的概况、排名/声誉、有无经济资助、支持体系、学校规模、地理位置、学校类型、校园文化,帮助中国父母根据需要设定个性化的选择标准,从而找到最适合就读的学校。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妖妃狠纨绔

    重生之妖妃狠纨绔

    前世,她因他口中所谓的爱而被用药物所囚禁一生,反抗无果,便放把火准备烧死他,谁知他命大,竟安然无恙,在她下定决心准备离开他时,竟药发身亡就这样一朝穿越,来到一个全新的异界,一个从未出现过在历史上的朝代,这个世界没有那个爱的让她感到害怕恐惧的男人。他,月清国摄政王,传闻他的长相五官俊逸的让国都第一美人黯然失色,甚至比那天下第一美人还要美上十分,可惜传言说他是个傻子,身形成年男子般高大,却是几岁孩童的神智,
  • 沫,不是你

    沫,不是你

    年少轻狂的他碰上呆萌纯真的她,一时就陷入了爱。但天不随人愿,她被迫离开了他,而他却也因为她沦落地狱。多年后,逼不得已当她重新遇到了他:对不起,因为我的自私而害了你....“呵,苏沫然你不觉得你现在说这些太晚了吗?你的心难道是铁做的吗?”...匆匆青春那些年,到底是谁辜负了谁
  • 狗道-成为心腹重臣的职场法则

    狗道-成为心腹重臣的职场法则

    本书就“狗道”做出了深刻的描述,并以“狗道”的忠诚、服从给人以启迪,使你成为被老板,领导倚重的心腹重臣。
  • 并土春秋

    并土春秋

    大荒大巫大妖横行,百族维艰,生灵争渡。有伥族隐现,有凶妖肆掠,大能者筑五十余大城,不过占大荒十之二三!荧惑星红,大乱降至,有孱弱人族部族少年春秋与皮九起于大荒东陲,入大荒,见宇宙洪荒、天地玄黄各阶,闯四方险地争渡,创修炼之法布世,领百族拯救大荒乱世!兄弟情,儿女恨,满纸辛酸泪!
  • 总裁无良,小妻要上房

    总裁无良,小妻要上房

    林莎踩了狗屎运竟然嫁了个妈宝男,家里有皇位继承不说还婚内出轨!叔叔能忍莎莎不能忍!果断离婚后,面对未来,林莎陷入了迷茫……还要不要相信爱情、相信男人了?“我可以当你男人,还是带着爱情来的那种!”林少棠峰眉一挑,眉目含情似笑非笑地看着她。林莎登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别别别,你的追求者太难搞,我还想好好活着呢!”“她们难搞……”林少棠双目一暗,伸手抓住她的细腰,“我好搞不就行了?”
  • 凉九一曲终羡远

    凉九一曲终羡远

    鲸穿越汪洋,虽历经三生也不可能遇见。就像人一样,在茫茫人潮中,穷极一生去找一个对的人。有的人误打误撞遇见了自己的命中人。正如,他和她。在最美好的时光中相遇,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她是个演员。在生活的舞台上演绎别样的人生。骗过了众人,亦迷惑了他。却也深陷进生活的舞台里。你,我,他与她。再次聚拢,逃不开,躲不掉。生旦净末丑,皆为戏中人。当舞台上的戏剧结束之时,波涛暗涌之际,你、我皆退出潮流。一切看似归于平静,实则––曲终人未散。斜阳落山时,风满楼;山雨来袭时,无草生;次日晨文起,一曲终羡远。
  • 四墓

    四墓

    天下墓葬,尸墓最绝,若开此墓,四墓必出……这背后到底有何秘密?
  • 恋爱三生

    恋爱三生

    她在初中就喜欢过他,面对毕业,他们不得不分开,她以为再也不会见到他。他现在是可以权倾一时的龙琛,而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爱我吗?”龙琛。“会,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会忘记你。”韩函
  • 我捉鬼的这些年

    我捉鬼的这些年

    我是个山野里走出的法师,讲述我捉鬼的这些年经历的事情。当你以为僵尸、恶鬼、山魈精怪只是电影小说传说中存在的东西时,其实或许他们就在你身边,正在注视着你,对着你发出笑容……
  • 你可愿与我白头偕老

    你可愿与我白头偕老

    “我不想做你朋友了”“为什么”{情绪低落)“因为……我想做你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