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9300000021

第21章 法学教育的终极性价值:培植法律信仰(1)

“法治的精神意蕴在于人对法的神圣信仰。”这种信仰是法治社会的最坚固的支持系统。因此,法学教育对法治的最根本的、最直接的贡献就是对法治的中坚力量——法律人法律信仰的培育。前述各章中所论及的法学教育所应发挥的知识传递、整合与创新、训练和提升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培育法律职业道德等价值的最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牢固的法律信仰。法学教育培育法律信仰,其实质就是在基于知识、技能、思维和道德全面培养的前提下而达至的一种理想的综合状态——法治人格的塑造。

法律信仰的时代意蕴

一、法律信仰的概念

如果说信仰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而永恒现象的话,那么孕育于法治时代的信仰必将是法律信仰。法治社会不仅需要一套反映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更离不开法治精神的支撑与滋养,这种精神便是人对法律神圣性的终极信仰。自法律渐次取代其他规则而成为社会秩序之维护的主要规则以后,法律信仰便从其他信仰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种与宗教信仰、政治信仰等可比的独立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为僵死的法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狂信”等简单而深刻的命题表达了法治时代的精神意蕴。

(一)法律信仰意味着法律是拴系人们心理的“结实木桩”

人类社会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始终面临着自然界外在压力和人为动乱的种种苦难。为了摆脱苦难、摆脱生命无常的漂泊不定的心态,人们便不断寻求心灵的慰藉,寻找拴系心理安定的“木桩”。历史上的图腾信仰、神灵信仰、真理信仰等都曾是人们祈求的对象。在当代,人们的信仰对象亦具有多层面性,宗教、政治、道德、学说、精英人物等都可成为人们信仰的对象,但是不同时代人们信仰对象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人类的蒙昧时代,图腾是人们信仰的主要对象;人类迈入文明的初期,宗教成为人们消解苦难的精神寄托,成为人们普遍的信仰对象;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虚无的神灵信仰的统治地位逐渐被真理信仰所替代。在当代,无论是在已然的法治社会,还是法治建构中的社会,法律已经或正在成为这一时期人们信仰的主要对象。

在法治社会,法律之所以能够成为或将会成为人们普遍信仰的对象,是有现实性和可能性的。

现实性在于:法律取代了道德、宗教而成为满足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维护的主要规则。首先,当代社会的主流经济形式是以交换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双方的利益,而且也正是由双方对利益的平等追逐,市场经济才得以发展。这就决定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规则必须具有权利义务双重机制,而不可能是劝人行善而无法直接为人们提供普遍现世利益的宗教,也不可能是利他主义的圣人之德。法律规则成为市场经济的主导规则。其次,民主政治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理性选择,民主政治亦内在地需求法律。因为,民主政治从根本上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是人民自由、平等参与的政治,是权利决定权力、权利制约权力的政治,因而是崇尚社会主体的权利性精神的政治。它迫切需要一种肯定主体人格平等独立、人身自由、权利自主的政治运行规则。显然,以尽义务和服从为宗旨的道德规范和宗教的清规戒律是不符合民主政治需要的,只有体现自由、权利、公平、平等的法律规则才能满足民主政治的需要,也只有在法治的基础上才能构建起民主政治的大厦。因此,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模式和以民主政治为导向的当代社会,法律信仰无疑居于其他信仰之上而成为社会的主要信仰。

可能性在于:法律本身所应具有的内在品格,即法律本身内涵着人类所追求的诸如公平、正义、利益等价值理念。“通常,法律既是一种规则体系,又是一种意义体系。其为规则体系,旨在将人世生活中历经检验、屡试不爽的生活经验与生存智慧记录下来,辗转而为生活的法度,行为的最低标准。人世生活由此而得维持与延续,求存求荣的生命冲动由此而得导入理性的堤坝;其为意义体系,旨在满足人类对于公平正义、仁爱诚信的永恒价值诉求,将安全、自由、平等、人权和民主与宽容等世道人心的常识、常理与常情,熔铸为规则之身。由此,法律不仅是现实生活中日常洒扫应对的凭借,展示预期前景的生活之道,人们据此可得‘安身’;而且,成为人类情感寄托与信仰膜拜的对象,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人们据此可得‘立命’。”法律被信仰的基础在于法律自身的价值。有的学者将法律所具有的信仰基础概括为规律——科学性、人道——正义性、方便——效益性三个方面,并且认为正义性是法律成为信仰对象的最大可能性。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自由——人权性、效用——利益性、保障——救济性,其中人权性是法律信仰的人道基础;利益性是法律信仰的直接的、现实的物质基础;保障性是法律信仰的司法基础,是人权性、利益性得以实现的终极性保障。也有的学者认为,法律可能被信仰的基础在于法律的功利性,即法律能够给人们或至少是绝大多数人带来便利和利益,包括心理和感情上的利益(公正)。尽管学者们对法律信仰价值基础的看法及提炼不尽相同,但对于法律被信仰的可能性在于法律自身所应具有的合理性这一点上是没有异议的。正如伯尔曼所言:“在确保遵从规则方面,其他因素如信任、公正、信实性和归属感等远较强制力更为重要。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这种传统又植根于一种深切而热烈的信念之中,那就是,法律不只是世俗政策的工具,它也是终极目的和生活意义的一部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法治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法的神圣化的过程,是人们对法的价值蕴涵追求的过程。法律本身存在着的被信仰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决定了法律成为人们信仰对象并且在社会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

(二)法治时代的法律信仰也意味着主体对信仰对象的由衷信赖和自觉追求“所有法律制度都不仅要求我们在理智上承认一社会所倡导的合法美德,而且要求我们以我们的全部生命献身于它们。所以,正是靠了宗教激情,信仰的一跃,我们才使法律的理想与原则具有普遍性。”因此,“信仰法律,意味着相信法律应当是、可能是并且正是公平、正义的规则,是我们的内心信念的忠实表达和外在行为的最佳框范;信仰法律,意味着认可法律作为规则对于事实的组织和网罗,即对于自己的生活的描述与厘定的准确与允当,因而,法律成为一种自然的规范,也就是生活本身天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信仰法律,意味着明了法律是维系人世生活、达成理想的人间秩序所可能有的较不坏的选择,而为人类对于自身生活善加调治的人类德性的伟大展现,阳光下的善的光辉;信仰法律,意味着坚信法律的真实力量,循沿法律规则,失衡的人间秩序必将复归均衡,因而,法律不过是将对于行为与结果间的特定因果关系及其预测呈现于世,使得人们对于自己的举止作出一定的预期,从而妥帖措置;信仰法律,还必然意味着时时以天理人情省视俗世的规则,对一切恶法深恶痛绝,时刻准备着为法律而斗争。从而,信仰法律也就是在对于人之所以为人的天理良心进行追问与宣谕,参悟而持守;而这,便也就是法律理性,一种蕴涵于规则之中的人类的同情心。”主体的法律信仰一方面表现为主体对法律信赖的心态,而相信是信仰心态的核心。相信是一种主体的判断态度,是从有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中升华、抽象出来的一种对待认识和观念的态度。从根本上说法律信仰是关于法律最高秩序规则的最核心观念的信奉和相信。法律信仰是由许多信念诸如法律至上、权利保护、权力制约等所组成的内在体系,而这一信念体系的构成是以某一特定的信念即最高信念为统领或核心的。笔者认为,法律至上性是组成法律信仰的信念体系的核心信念,也是法治精神的最高体现。法律至上信念意味着主体信奉法律是社会秩序维护的核心规则,因而当法律规则与其他规则发生冲突时,当权力的运作与法律运行相悖时,法律优位。法律信仰中的这一核心信念统领着其他法律信念,并使其他信念根据与最高信念的关系而被确定在一定的信念位阶上,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信念体系。

主体的法律信仰另一方面表现在主体的信仰行为方面。信仰并不全然是主体的内在观念,它最终通过主体的信仰行为追求而体现出来。所以信仰行为亦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是体现和检验信仰的外在表现。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是受主观信念支配的,人一旦确立某种信念后,必然促使人采取某种行动,以实现信仰所确立的目标。因此,人的信仰即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行为来检验其是否树立牢固的信仰。另外,信仰行为也是强化信仰的一种手段。信仰境界的体验往往通过某种行为的追求才能实现,经常采取某种信仰行为并形成固定的行为方式,可以使人产生神圣感,进而使其信仰得到强化。

可见,法律信仰的形成是以法蕴涵的价值和主体的主观信赖的心态为基础的,是信仰主体与信仰对象的有机统一。只有法律能导致主体的强烈信服感即神圣感时,才会产生法律信仰的主观激情。而法律促成对其自身神圣性的信念不仅来自“他们物质的、客观的、有限的和理性的利益,而且求诸他们对超越社会功利的真理、正义的信仰”。也只有主体对法律产生了一种高度的认同感,体验到法律是“我们内心信念的忠实表达和外在行为的最佳框范”和“对于自身生活善加调治的人类德性的伟大展现,阳光下的善的光辉”,是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桥梁,法律信仰才能形成。伯尔曼对这一统一性的表达是“除非人们觉得那是他们的法律,否则就不会尊重法律。但是,只有在法律通过其仪式与传统、权威与普遍性触发并唤起他们对整个生活的意识、对终极目的和神圣事物的意识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法律信仰所展现的法律价值与主体心态的统一,恰恰就是亚里士多德所描绘的法治理想:良法及良法之治。法治的全部意义与根基就在于遍及社会主体的共同的情感、精神和意识,也就是托克维尔所言的“民情”。“没有民情的权威就不可能建立自由的权威,而没有信仰也不可能养成民情。”民情是法律的保障,是一个民族的惟一坚强耐久的力量,而这一力量的核心就是法律人所应含有的法治精神气质即法律信仰。因为他们是法治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法治精神的践履者和宣扬者,一个民族普遍的法律信仰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因此,法律人的法律信仰的培育就成为法治精神品格——民情塑造的核心。

二、法律信仰的实质

“从社会人的形成角度来看,信仰构成现实的人的基本人格的一部分。”因为,“信仰是一个人的基本态度,是渗透在他全部体验中的性格特性,信仰能使人毫无幻想地面对现实并依靠信仰而生活。很难想像,信仰首先不是相信某些东西,但如果把信仰看做一种内心的态度,那么信仰的特定对象就是第二位重要的事了。”因此,法律信仰是浸润于人特别是法律人全部生活中的对法律神圣性的一种性格特性,一种稳定的形态。法律信仰是法治人格的核心和标志,法律信仰的这一核心和标志性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信仰是统摄法律人素质诸要素的无形纽带

法律人之所以区别于诸如经济人等其他专业人员,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内涵素质的独特性。前述各章分别阐述的知识、技能、思维、道德等是法律人应有的素质要素。但是,这些素质要素唯有信仰才能使其形成有机的统一体而成为法律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因为:

1.法律信仰为法律人提供了一个将各种法律认识统一起来的法律观,接受法律信仰就意味着接受了一种对“法律世界”的完整性的说明。“法律世界”无外乎涵盖对象性的法律客观世界和主体性的法律主观世界,前者涉及的是法律作为人认识对象的法律客观存在;后者则是人自身对法律认识的主观存在。法律信仰是建立在法律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的统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科学化程度和主体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因此,接受了法律信仰就将人对法律的认识、对主体自身的体验(认知、情感、意志)统一起来,使主体形成明确的和稳定的法律观。

2.法律信仰为法律人提供了一个判断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从而将各种零散的信念和价值观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等级有序的价值观念体系,成为规范法律人一切行为的基本框架。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往往形成或接受各种信念和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人们的内心零散地或矛盾地存在着,使人的行为无所适从。法律信仰的作用就是将这些零散的信念和价值观在不同的层次上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有序的价值系统,确保法律人行为的自觉性、一贯性和一致性。

3.法律信仰是法律人团结、凝聚的精神纽带。法律信仰是法律人之间进行精神和心灵沟通的渠道,它可以将法律人联结起来,形成以共同理想和信念为纽带的法律共同体。法律信仰为法律人提供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法律人就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法律人的法治热情就会发生汇聚而相互激励;法律人就有获得了基于共同的知识和原理而形成的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技能;法律人也因此而能够自觉地共同遵守着职业纪律。这些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它是法律人为法治事业奋斗的力量源泉。

(二)法律人的法律信仰是法治最坚固的支持系统

法治大厦的支撑力量来自两个方面:硬件支持系统即法律制度和软件支持系统即法治精神。硬件系统是法治大厦的骨架,软件系统是大厦的血肉和灵魂,二者之于法治无疑居于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恰恰是法治的精神条件即法治的‘软件’系统才非常深刻地反映了法治的内在意蕴、精神气质与性格。法治的这种精神气质又是整个社会的精神、情感和意识的反映和表达,而构成整个社会的精神、情感和意识的无疑是那生活于社会之中的、全体社会公众的普遍的、共同的精神、情感和意识。”而法律人的法律信仰是法治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法治的最坚固的支持系统。

同类推荐
  •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经济总量呈几何基数地增长,由本世纪初的不到1.5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39.2万亿美元。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发达国家的富人每天的消费超过了500美元。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到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遍布世界,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 天地人心:中国打假治劣备忘录

    天地人心:中国打假治劣备忘录

    《天地人心》既充满了责任与良知的热情担当,又寄托了冷静与理智的思索。这部作品是义愤、激动的,光是那些惊心动魄的假冒伪劣案件,就令人震撼;这部作品又是深刻的、尖税的,它的笔角不仅停留于对案例的叙述,还探究时代的特色与渊源,人性的埤微与失落,地方保护的短视与狭隘。
  • 教育,诗意地哲思

    教育,诗意地哲思

    本书是由多篇散文式的教育随笔编辑而成,以一线教师的视野审视教育,在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中倾注笔者对教育的理解。书稿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散文,第二部分是教育效应,第三部分是心理反思。书稿为随笔原创,随意洒脱,有别于一般的教育论文,有一定的可读性。
  • 非常试题大公布

    非常试题大公布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热门推荐
  • 凡溪若梦

    凡溪若梦

    四个好姐妹,一起来到了凌睿贵族学院,他们与本校的四大校草——翟翌帆,攸辰曦,林瀚宇,奡桀相遇。“我告诉你,我的未婚妻,只有我欺负的份儿,你,还有你,不会好过的。”帆指着手足无措的瑞麟和莲薇,冷冷的说道,让人虽然是在夏天,还是会觉得冷。帆维护着嫣。“我爱你,嫁给我吧。”帆对着嫣单膝跪地,手里拿着戒指。“你愿意嫁给我吗?”四个帅气的男人一起单膝跪地,看着自己面前心爱的人,说道。
  • 冥王殖装

    冥王殖装

    这是一个修仙界的老魔头在魔法世界继续浪的故事。这是一场关乎信仰和种族存续的战争。这是一次人性光辉的绽放。种族之战,无关对错,只分生死。殖兽是你在战场上最可靠的臂助。人类,永远不会接受诸神的奴役。
  • 校草你要露馅儿啦

    校草你要露馅儿啦

    邢小州背负继承者的荣耀,女扮男装混进顶点天团,才发现生活竟是如此艰难!商陵高中生存准则:一,不许反抗北大少的决议;二,不许质疑北大少的命令;三,不许说北大少的坏话;四,拥护北大少的绝对领导;五,北大少的名誉高于一切。邢小州甩头撩发,将五大准则统统踩在脚下。然后……乖乖献上一生的支配权。
  • 灵宝知行记

    灵宝知行记

    世间没有无由的诀别,也没有无缘的相遇。生在中国,可谓是听着神仙故事长大,那一甩袍袖,白日飞升的仙人是自由逍遥的终极梦想。想要逃出樊篱的人不仅要问:白云深处是否真的别有洞天?肉体凡胎真得可以成仙吗?真想摆脱了这沉重的躯体,修炼成一股气,甚至一道光,超凡入圣,出离尘世,去往更广阔的天外世界。现代都市白领辞职隐居,遍览道藏三千,循着钟吕的脚步,修行灵宝毕法,盗天疗病,逆天炼丹,走上一条修仙之路。在凡人看来,修仙纵然是痴心妄想,总归是一种追求。无论最后求到的结果是什么,修仙证道这件事本身就已经给那了无生趣的余生赋予了活力。
  • 我在斗罗真牛逼

    我在斗罗真牛逼

    无敌无敌无敌无敌无敌无敌无敌无敌无敌无敌无敌无敌无敌无敌无敌
  • 团宠大佬又在护君了

    团宠大佬又在护君了

    本是大家捧在手心的小莫儿,突然收到了一直叫做君言的小生命,本来无趣的大佬生活突然就这样打破,一个牛牛的大佬女主会和莫名变成猫咪的男主发生怎样的碰撞呢?……
  • 藤皇战记

    藤皇战记

    一个有着长生梦想的穷小子为了追求自己的女神而杀出一条血路,证得自身大道。
  • 破空之手

    破空之手

    在这个大陆上,成为一名武者已经成为每一名少年梦想,强者的世界里,永远都不会同情弱者的凄苦.他,是一个不屈的少年,生活的不堪加上父母的仇恨,让他懂得,只有自己走出一条王者之道,才能被强者的世界所认同...........感谢我看网素材库免费提供封面支持!!!
  • 帝尊追妻:宠妻无度

    帝尊追妻:宠妻无度

    她,是21世纪的杀手女皇,却被亲人背叛!她,是云王府不受宠的嫡女,亲爹在她15岁生日亲手打死她!他,是整个大陆最强大的帝尊,却偏偏对她付出真心。十阶魔兽?抱歉,身后一大堆,绝品丹药?不好意思,空间里老多了,神兽?哎呀,身后这四只?美男!?哦,又很抱歉,旁边就有一只……当残酷霸道的他,遇到冷酷无情的她,会擦出怎么的火花!
  • 神奇宝贝之智爷天下

    神奇宝贝之智爷天下

    小智屡屡屡得不了冠军,你看的下去吗?不用担心,由美丽少女化成系统帮助小智实现理想!系统少女的恶作剧居然让小智桃花朵朵绽开!大地震!!!小智的未婚妻居然是希罗娜!!!可是小智这个木头能开花到什么地步!?(以TV主线,加一些漫画和口袋妖怪元素。系统也绝不变态,只能查看神奇宝贝的资料,但会利用最大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