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9300000030

第30章 法学教育的终极性价值:培植法律信仰(10)

在我国,法律工具主义的观念对法学教育的影响可谓沦脊浃髓。在这种观念之下,“法律已经完全变成实用的人类活动。它为人所制定,既没有神圣的渊源,也没有永恒的有效性。”那么,“法律人像经济人一样,被看成压抑其梦想、信念和激情,不关心终极目的,一味任用理智的人。”与法律的工具性质相适应,法学教育也被视为是培养为实现特定目的服务的工具型人才的摇篮。在阶级斗争主导一切的时代,培养掌握刀把子人才是惟一的目的;在经济建设成为社会主流的时代,培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才是主要的价值追求;在法律职业化的时代,培养熟悉法律规范、懂得职业技巧的法律操作工匠成为法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不可否认,在法律职业化的今天,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衔接是必然的,但决不能将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位于规范知识的传授与操作技巧的训练。国外有学者将法学教育完全演化为职业法律教育的情况称之为“法律文本主义”教育。这种教育的特点是“它信奉现存的法律体系,信奉充斥于该体系的法律文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信奉该体系和意识形态为之服务的社会秩序”。“法律专业的学生受到的教育是寻求和运用权力,而不是寻求和运用真理。作为一种说服他们放弃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的手段,他们被怂恿认为,一旦他们获得了权力,就能实现正义。”这种教育的结果是“我们关注的是一堆抽象的规则和规章,它们是法官和其他官员为治理公民的行为而设立的。由于这种关注,我们遗漏了他人是作为完整的、真正的个人这一现实。一句话,我们最终只知道尊敬法律,不知道尊重他人。”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也带有“文本主义”教育的特征,将现行法律规范作为真理传授,把对规范的理解和掌握作为教学的宗旨,以培养懂得法律操作的法律操作者为追求。这种教育丧失的是以人为本的信仰教育。

法学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应当是统摄法律人的诸种专业素质的法律信仰——法律人的法治品格的塑造。而以工具主义为价值主导的法学教育,忽视的恰恰是学生的人格的熏陶。实际的情况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需要被无情地抹杀殆尽,法律信仰这一关乎法律人人格塑造的根本价值,成为法学教育的空白。其结果是我国法学教育所培养的法律人,也许熟知箴言条文知识,但缺乏缜密的法律原理性思维;也许精通法律职业技术,但缺乏以人文理性为基点的侍法精神,缺乏对正义法律的崇高信仰。因为,工具主义理念之下的法律是失去任何内在价值和良知的冰冷之物;工具主义理念之下的法学教育所培养之人,也必是没有信仰追求之人。

二、矫治的途径

法学教育的终南坦途在于陶冶法律人的法治品格,培育法律信仰。从教育的内涵上讲,“教育至少有三义:第一义为本义,指‘善的影响’,使人善良;第二义,指使个人完善发展,为教育的转义;第三义,指使个人成为完善发展的社会人,为第二义的转义。”可见,教育的本义是与“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使人向善即人格之善是教育的最高培养目标。正如斯普朗格指出的,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雅斯贝尔斯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当然,作为教育基础的能力、语言、记忆内容除外)”。简而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和知识的堆积。”法学教育应该以“一种超越的范式,不仅是一种强加于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思想,还是从人们的自觉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世界观,这一世界观是从我们所理解和介入的、产生人类现实的日常斗争中生发出来的。这种规模的教育是批判性的、人本的和自我发展的法律学习的目标。”为此,我国法学教育应彻底改变工具主义教育观,将人的全面发展即培养具有法律信仰的法律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这样,法学教育才能在法治国家建构中有所作为;也只有如此,法学教育才能起到启蒙和唤醒普遍的法律信仰的作用。为此,从课程理念到教学方法都要以此为中心而重构。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课程的设计方面,要根据法律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法律人格养成规律设计课程。法学教育的课程应是以法律人人格培养的主线贯穿起来的有机整体,而不是社会热门专业和新知识的复制品,也不是为了不同实用目的出发而设定的僵硬知识板块。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人们往往以知识化的态度来对待课程的价值,即课程的价值完全依赖于知识的传授。“我国大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模式是:确定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界定达到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确定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所需的科目——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确定学习上述科目所必须的‘预备’科目。”我国法学教育的课程也体现了这种课程理念:即以为社会需要什么方面的知识,便开设什么方面的课程;课程设置什么方面的知识,学生就能直接获得相应的素质。因此,当政治取向在法学教育中占主导地位时,政治类课程便占有不容商量的地位;当经济取向占主导地位时,经济类课程包括经济法课程便成为热门课程;当新的法律层出不穷时,这种知识科目的加法也达到了极限。诚然,知识对于学生素质的作用不容否认,但以知识的逻辑设计课程,忽视课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学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其结果必将使学生“有知识没教养,有智商没智慧”。事实上,法学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专业化的教育,它已将学生从其他认知世界分解出来,如果仅以僵硬的知识板块作为教育的目的,失却的不能不是人格的塑造。因此,法学教育对法律信仰的培育孕育于法学教育的知识、技能、思维、道德教育过程之中。也就是说,法学教育无论在知识的授受还是技能的训练,无论是思维的培养还是道德教化,法律的神圣性、崇高性的教育应贯穿始终。而这绝不是单独开设某门课程就能实现的。对法律神圣性的信仰根源于深厚的人文精神的教育,但人文素养的教育绝不是简单地开设几门人文知识课程,而应是将人文精神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使其不仅知晓有关的人文知识,更要使学生浸润于人文精神氛围之中,并使其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中成长。我想这也是很多国家将法学教育置于大学之中的重要理由吧。为此,在法律知识与非法律知识、西方知识与本土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等各种课程之间要相互开放,相互融合。课程设置不但要依据知识的逻辑,更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方式上,教学活动要围绕法律人格心灵的唤醒为宗旨。法学教育中的知识教学应实现从“知识授受”向“知识对话”的转变。知识对话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交流,一种对共同问题的探讨,一种双向的沟通。这就意味着教学方式的转变:转变之一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即师生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从“人格分等”到“人格平等”的转变。威廉姆·多尔提出,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因此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平等中的首席”(firstamongequals),教师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教师是内于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转变之二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实现了由“接受学习”转为“建构学习”。雅斯贝尔斯曾指出:“知识必须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只能被唤醒,而不是转让物。”杜威也指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因此,法学教育的教学方式无论是讲授法,还是案例教学法、诊所式的实践教学法都必须以激发、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为目的。转变之三是教学目标,即法学教学的目标由对外在的、客观化的知识记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的内化;由强调对规范知识的掌握转向应注重法律原理性思维的训练;由单纯的法律专业技能的关注转向综合能力的培养;由关注外在的职业伦理转向内在的法律人品格的塑造。

简而言之,从法学教育的内在机理来说,它具有培育法律信仰的价值;从法学教育历史发展来说,它为法律信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从我国法学教育的现实来说,法律信仰的培育是摆在法学教育面前迫切的、核心的任务。当然,在我国培育法律信仰还需要从观念到制度、从立法到司法、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方面的努力,仅靠法学教育自身的努力还不足以培养起全社会的普遍的法律信仰。但是,只要法学教育在追求法律信仰这条漫长而充满希望的路途上不折不挠,时刻洋溢着讴歌、颂扬和追求着法治崇高精神的热情,那么这种神圣和虔诚必将汇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向社会普遍传播开去。这就是法学教育为法治社会铺垫着精神沃土,也是法学教育价值的终极意义。

同类推荐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努力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
  •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从幼年期到配种期喂养的注意事项,如何调配最适合宠物的食物。
  • 管思集

    管思集

    这本集子时间跨度很大,缘起一年前,偶而翻阅办公室抽屉中保存的几份自己曾经发表论文的昔年报刊,发现若干旧作,试重读之,自觉尚不无可用之处,且多为我近30年新闻工作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学习心得,重读每一篇文章,其背后丰富多彩的新闻故事仿佛情景再现。窃以为拙作亦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宁波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宁波报业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尤其是一些新闻采访、编辑实务方面的粗浅研究,对于新近踏入新闻这一行业的年轻同事而言,说不定尚有可借鉴之处。同时对自己来说也是投身新闻事业近30年来辛勤笔耕所洒下的汗水和心血之结晶,于是悉心收集、整理,散见于各种新闻理论报刊的文章,集腋成裘。
  • 辅导员手记

    辅导员手记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组编的《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丛书:辅导员手记》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辅导员工作和成长的真实记录;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辅导员工作和成长的思考体会;没有超凡的创造,有的只是辅导员工作和成长的创新经验。在这本书里,您将看到他们的无私付出和积极心态,触摸到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创新动力,体会到他们日常面临的各种挑战和令人称赞的智慧才华,感受到他们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正能量”,从而进一步准确把握当代北京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想和心理状态,深刻理解他们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并油然而生崇高的敬意!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应试教学是指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学。应试教学不是对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学的概括,而是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单纯以应考为目的而产生的教学弊端的概括。
热门推荐
  • 天之骄女天下行

    天之骄女天下行

    知道为何玉衡星是北斗七星中乃至整个大熊星座中最亮的一颗吗?为何会有小熊座?为何大小熊星座不管日落月沉都不会停下来歇一歇吗?猎犬户星座为何咬着大小熊星座不放?玉衡星于天狼星最亮的两颗星为何要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太阳为何是一颗恒星?这里会有一个真假难分的答案,你能分得出真假吗?
  • 染君眸

    染君眸

    是谁那一转身的娇羞,晕染开少年半生的浮沉?又是谁一念之间的辗转,悼送了两人一世的春秋?千回百转试问君,只道君何如?谁的眸间,越过山丘,才寻回迷失的涟漪。只可惜,已是人去心已空!叹一句因果轮回,不经意间就泯灭了黑白与是非。争一声我命由我,倾其一生终将肆意行走天地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法师现世行

    重生之法师现世行

    迪阿法特,一个魔法学徒,却感应不到魔法元素,一次意外让他的灵魂穿越到了地球,附身到了一个刚死去的婴儿身上。
  • 重生之轮回龙尊

    重生之轮回龙尊

    天帝弃子龙殷含恨自堕万世轮回,本该平凡一生,经生老病死,奈何造化弄人,入苍天道祖法眼,携气吞山河之势,集天地气运一身,破这万道轮回。
  • 蚀心恋

    蚀心恋

    为爱痴迷,为爱而活,我只想说句-我爱你?
  • 二十七号交响曲

    二十七号交响曲

    「不没有白莲花,是不敢有白莲花;不是没有男二绊脚,是男二无法绊脚,因为…开局前就被男主一脚踹死了」这是这个世界中第二十七号交响曲,用比亚尼二十七世女君凌可璇一生中的磨难“谱写”的交响曲事件。此女君一生身陷无数纷争和情感纠葛,政局频频出乱,自然能力遭人破坏失去控制,她为了天下黎民、万山千江,毫不犹豫选择牺牲自己换回世界,她虽然获得美好爱情,放下家族世仇,任用贤才,做出很多政治改革创举,得到万民赞扬,但这位女君却似乎永远离我们远去。后世为了纪念这位万分圣明的女君,通过对其身平记载的事件“谱写”了第二十七号交响曲,广为流传。【“你我间非一日之雅,你怎可一笑而过?”“我无笑,自然无过。”“你当真以为我不敢杀你?”“那就请阁下自便吧…既然栽到了姑娘手中,司某无话可说。”“你!”】
  • 等风儿也等你

    等风儿也等你

    “疯了疯了,是一见钟情?”“他看不上我吧”莫等等在镜子里左照右照。“不管了,老娘要追他,等着我——夏晴风”
  • 火影乱斗

    火影乱斗

    背叛者即将接受德玛西亚的审判,暴风机甲即将被须佐之男瓦解,过去的游戏目的已不存在,现在的目标,就是生存!
  • 异世之古武系统

    异世之古武系统

    叮、主线任务:“男儿应当君临天下,号令众生,建立千秋不朽业!!”任务奖励:“穿越空间一天的时间。”失败惩罚:“既然选择这条路,就没有后悔路走,只能一直走下去,否则必定被敌人围杀至死!!叮、支线任务:“为帝当有将,聚齐三大护法,四大天王,创建不朽霸业!任务奖励:“收一将,随机赠送一本战技,一本心法!”失败惩罚:“连手下都收不到,那你创建什么霸业,不如回家杀猪,回家杀猪也必然被敌人围攻至死!”---------------------------------古武系统群:6丶9丶6丶9丶2丶5丶8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