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23500000010

第10章 百家姓与贾岛、韩愈、白居易及商贾祖师白圭

贾岛、韩愈、白居易,其“贾”、“韩”、“白”这三个姓,在《百家姓》里的文句,则分别叫做:

贾路娄危 蒋沈韩杨 印宿白怀

一、贾、韩、白三姓的来源

贾姓始于西周。据《姓苑》里的记载,周王封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于贾,为附庸(附属小国),称为“贾伯”,所以他的后代子孙们便以“贾”为姓了。

韩姓始于西周。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周成王之弟分封于韩(为周的一诸侯国,在今山西河津东北),这一诸侯国,大体上在西周、春秋间为晋国所灭。所以,他的后代子孙们为取祭祀之意,便以先辈的受封地(国)为姓了。

白姓始于春秋。就是始于白公胜。他是春秋时楚国大夫,名胜,为楚平王之孙,亦被称之为“王孙胜”。其后代子孙们,自然亦就以“白”为姓了。

《百家姓》收入的贾、韩、白这个姓,不论是贾姓、韩姓,还是白姓,从中国历史上来看,都有著名的人物。例如:贾后,为晋惠皇后;贾充,西晋大臣;《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宝玉等;韩非,战国末著名的哲学家;韩孟,唐文学家,与韩愈、孟郊并称,齐名;韩信,汉初诸侯王;韩斡,唐画家;韩愈等;白起,一称公孙起,战国时秦国名将;白圭,战国时周人,著名的大商人;白公胜春秋时楚国大夫;白居易,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等等。

这里以这些著名人物中的贾岛、韩愈、白居易、白圭为例子,说一说,不仅很有内容,亦非常有趣。

二、贾岛的“推敲”与韩愈

这里需要从唐古都长安城先说起。

若说起唐古都长安城来,唐朝对长安城的商业,不仅是管理和控制很严格,而且在管理都城商业的方法,亦是格外比较有趣的。

古时,人们将今日称的“中午”,给名曰为“日中”。那么,唐朝廷对长安城的商业,究竟是怎样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呢?归纳概括说来,叫做:朝廷设置专人,每天“日中”击鼓三百下,以此示意允许长安城的商业区各家店铺开市做买卖。每天下午,在太阳开始下山的时候,即在日落“西时”前,管理负责敲钲(铜制乐器,似锣)的人,要连续敲三百下,以此示意:长安城商业区各市各家店铺,都必须得罢市关门。

不仅如此,唐都长安城,每天晚上都要实行戒严的。其时间,每天是在太阳下山以后(日落),点灯“戌时”以前,朝廷设置管理负责击鼓戒严的人,要连续进行击鼓八百下,名曰为每天戒严的“净街鼓”。击鼓八百下,停了下来,整个长安城,各家各户,都必须关门完毕,都必须留在家里(或曰“呆在家”里),不准外出。正像有的诗人所描写的一样:“六街鼓绝行人歇,九衢[街]茫茫空有月。”

总之,唐古都长安城每天实行戒严,每天击鼓八百下以后,有士兵纷纷上街进行巡查,而只有皇帝特许外,其他人一律不能私自夜行在街上,否则要受到重罚的。

但生活中,往往会出现特殊的事情,亦就会那么凑巧。说起贾岛首创的用语“推敲”来,就是非常凑巧,发生在唐都城长安一天夜里戒严的时候。

诗人贾岛在唐都长安城,有一次骑着毛驴经过长安城最大的一条“朱雀大街”。时间正值秋天的一天深夜,他骑着毛驴在“朱雀大街”向前走,因为他看到了马路旁的树,被秋风卷得直落叶。使诗人贾岛在脑袋里,立刻产生了赋诗的灵感。

开始,贾岛首先琢磨出“落叶满长安”这样的句子,但他立刻又感到只有这么一句不成诗,所以,紧接着他就精心琢磨了一阵子,又琢磨出一句“秋风吹渭水”。然后,贾岛将琢磨出的这两句给联系在一起,自言自语地又念了一遍:“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他觉得念起来有点诗味。于是,高兴得他连续念了好几遍。

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就琢磨开诗句了,他将周围的一切,什么都给忘了,什么深夜不深夜的,他骑着毛驴在长安城“朱雀大街”上,继续向前走,继续用心琢磨下面的诗句,一不小心,他骑着毛驴撞上了京兆尹,刘栖楚的仪仗,二话没说,就将贾岛抓起来,给关了一夜。

天亮了,京兆尹——刘栖楚的仪仗队,就将贾岛给放了。贾岛骑上毛驴,在长安城“朱雀大街”上,继续向前走,继续用心琢磨一夜尚未琢磨完的一首诗——《题疑幽居》。在这首诗作里,有“僧敲月下门”的句子,他精心琢磨研究,究竟是使用“敲”好,还是用“推”字好。贾岛此时思想精神都非常集中了,不由得直用手不停地比划着“推敲”的姿势,因为思想集中,周围的一切都给忘了,糊糊涂涂又骑着毛驴闯进了监察御史韩愈的仪仗队里,又被韩愈的仪仗队给抓了起来。

诗人贾岛无可奈何,只好被押送去见监察御史韩愈。贾岛用眼睛扫了一下韩愈,觉得这个人面挺善的,像个文人似的,然后贾岛又低下头来不言语,脑袋里仍然继续“推敲”他琢磨出来的诗句:“僧敲月下门”,究竟是用“敲”好,还是用“推”字好。

监察御史韩愈一瞧被押上来的这个人,像是个文人,怎么文人这样不懂礼貌,不主动先说话呀?看他的表情,好像脑袋里琢磨什么事似的,他心想:“这里面,准有一定的什么原因?”所以,还是韩愈先开口问贾岛:“怎么回事?长安城夜里戒严,不允许老百姓夜行,你不知道吗?你心里有什么事,老老实实跟我韩愈说,不要害怕!”

其实,贾岛哪是害怕,他低下头来不言语,是继续用心琢磨“僧敲月下门”的诗句,让韩愈这样一紧紧地追问,才打断了他的思索,他抬起头来,笑呵呵地一五一十地将真实情况都告诉了韩愈。

韩愈不仅是贞元进士,任监察御史,而且亦是唐文学家。他听了贾岛说的一些真实情况后,不但没有问贾岛的罪,反而引起韩愈的兴趣。高兴得韩愈骑在马上都给忘了,也帮助贾岛一起“推敲”起来“僧敲月下门”的诗句,究竟是用“敲”好,还用“推”字好,韩愈骑在马上,亦在脑袋“推敲”了一阵子,然后高兴得他哈哈大笑,告诉贾岛说:“我韩愈也精心推敲了一下‘僧敲月下门’的诗句,还是用“敲”字好。

所以,世人传说韩愈由此认识了贾岛诗人,并结下了好朋友。不仅如此,而且“推敲”之语,亦就渐渐演变成了人们比较喜欢的一种用语。

推敲,实际上,古学者胡仔《营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的记载:“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愈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后因谓斟酌的字句,反复考虑为“推敲”。清代时的作家,李渔在《曲话·宾白》中说:“笠翁宾白当文章做,字字俱费推敲。”不仅如此,在生活实践中,渐渐亦被人们引申为对问题的斟酌研究。如鲁迅在《彷徨·祝福》里亦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唐都长安城,尽管管理和控制的都很严格,但是每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例外,允许老百姓通宵上街游玩,欢度普天下一年一度传统性的佳节——“正月十五闹花灯。”

那么,唐都长安城,每年“正月十五闹花灯”,其情形怎样呢?这里,亦可举一个例子。唐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作里,对都城长安的正月十五之夜,闹花灯热闹的情形作了相当精采地描写。下面,请您欣赏诗人苏味道的诗作。

三、苏味道的诗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枝皆浓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作的内容意思,大体上是说:唐都长安城内灯火辉煌,像火树银花一样的灿烂美丽。装饰着星星一样灯火的桥打开了铁锁,任人通行(意指:夜里不戒严了)。人们可以骑着马上街游玩,尘土随着马蹄飞扬,天上的圆月亦紧紧地追逐着人而来。歌女们都打扮得像桃李花儿一样美艳,街上还演奏着“梅花落”的乐曲。执行戒严的官儿们(指“金吾”)今天夜里不管事了,漏壶(指古代的计时仪器)漏刻啊!你慢点滴漏吧!别让欢乐之夜过得太快了。

然而,有趣的是:别看苏味道诗写的不错,因为他处人处事圆滑,所以生活中,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苏模凌”,或者叫做“模棱两可”。

不仅如此,由于人们文化精神生活上的需要,“模棱两可”还逐渐演变成为有名的一句成语了。

唐代著名诗人苏味道(648—705年),曾在朝廷里当过大臣和宰相。别看他诗写得很好,但人却非常圆滑。说起来,那还是苏味道刚任宰相时,有一天部下向他请示说:“有很多急事,需要立即办理和解决……您看怎么办?”他听了,似是而非地回答说:“是,是,是……”一边用手不住闲地摸床棱(古时的一种坐具,称床)。他的这种态度和动作,引起了部下的格外注意。这件事情很快就被人们传开了,给这位著名的大诗人起了个外号叫“苏模棱”,也有称他“模棱宰相”的。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这个故事就逐渐演变成了“模棱两可”的成语,并流传至今。

四、白居易与芝麻烧饼以及过“瞿塘峡”

这里还是需要从古都长安城先说起。

唐古都长安城的皇城以南,有“三十六坊”,每一坊的面积皆比较小,坊内只有东西街面,开东西门。而比较大的坊,位于“皇城”与“宫城”(太极宫)的东西两侧,有五十五坊,坊内皆有东西南北十字街,四面各开一门。

长安城内,有笔直的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并且这些大街,一共划分出一块块像莱畦一样的“坊”,有“一百一十坊”,每个“坊”,都有名字。坊内,为房屋建筑,即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唐代有不少著名的人物,都在长安城的“坊”里居住过。

例如,大诗人白居易先后在唐都长安城——“皇城”以南的“外郭城”(即“外城”,当时亦称“京城”)商业区的“东市”以南的“新昌坊”、“宣平坊”、“昭国坊”和“常乐坊”居住过。大文学家韩愈亦曾经在“宫城”(俗名“皇宫”)——兴庆宫以南“外城”的“靖安坊”居住过。唐文学家柳宗元在“亲仁坊”住过;大书法家靖遂良在“平康坊”住过;名臣魏征,他的住宅在“永兴坊”。除此,还有别的不少著名人物,都在都城一长安的“坊”里居住过,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是,唐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在外地做官时,见到当地出产的“胡麻饼”,就想起了他在都城——长安“辅兴坊”里曾经吃过的“胡麻饼”(即“芝麻烧饼),又脆又香。不仅如此,大诗人白居易还给要好朋友写了一首诗寄上都城——长安,让要好的朋友看看。所以,下面接着以《芝麻烧饼趣谈》为题目,亦说一说,亦的确是很有意思的。

芝麻烧饼趣谈

芝麻烧饼,古时名曰为“胡饼”,它始产于“西域”,即今甘肃敦煌西北地区。为何称作为“胡饼”,古书《释名·饮食》里,作了比较透彻解释:“胡饼,作之大漫冱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漫冱”,亦作“□胡”,为两面相当蒙合之状”)“胡麻”,即“芝麻”,亦称“脂麻”、“油麻”等。

西域出产的“胡饼”,唐代时,就已经传入古都长安城(今西安)。据考古证实:唐古都长安城,商业区集中在城内东部和西部“二市”。当时,将“二市”,名为“东市”和“西市”。二市的买卖都很兴隆,尤其是“西市”更为热闹,仅吃食就有卖馄饨的,卖抓饭的,推小车卖蒸饼和“胡饼”的。

再例如,唐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离开了都城长安,在外地做官时,见当地出产的“胡饼”,即“芝麻烧饼”,就想起了身居都城长安时,吃过“辅兴坊”里的“胡饼”(芝麻烧饼),又脆又香。所以,他给友人写了这样一首有趣的诗: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辅兴”,是指唐古都长安城一百一十坊中的“辅兴坊”)

西域人的生活习惯,将“芝麻”名为“胡麻”,所以,将“芝麻烧饼”,名为“胡饼”。西域出产的“胡饼”,逐渐传人内地许多地方以后,人们就按照当地的生活习惯,把“胡饼”就渐渐更名为“芝麻烧饼”了。

白居易过瞿塘峡

瞿塘峡,为长江三峡的头一峡,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大宁河口,全长33公里。

瞿塘峡最狭处长约8公里,江面只有百余米宽。瞿塘峡的这段狭谷,自古名震天下。据史籍载:白居易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春(公元819年),由江州(今江西九江)调任为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他乘船沿长江而上,中途经过瞿塘峡。当上溯至江面最窄外时,白居易深感两岸的陡立悬崖好似一对屏风将要闭合上,便抬头往空中一望,又觉得一线青天犹如一匹白绢向远处伸展……偏巧,又遇上大风,白居易自然将眼前的景物与自己一再被贬,忧思重重的心情联在一起,仿佛心中的忧愁比江中的滟灏堆还要高。

他便写下了千古名篇佳作《夜入瞿塘峡》:

瞿塘天下险,夜上信难哉。

崖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

逆风惊浪起,拔签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灏堆。

五、商贾祖师白圭

白圭,名丹,字圭。弦高、端木赐、范蠡等人经商都早于白圭。为什么白圭被称作商贾的祖师呢?因为白圭适应当时社会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归纳概括出经商致富的理论,他主张经商要讲究掌握时机,巧妙而又恰到好处,或者叫做精确运用好“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的经商理论,才能致富。

巧妙而又恰到好处运用白圭的经商理论,结合当时社会物质产品的实际情形来说,则是指每年一到秋季百谷成熟时,收买进各种粮食,出售丝、漆等。茧出产时,则要收买进帛、絮等,而出售各种粮食。因社会经商实践活动深受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贸易致富的理论影响,所以在商界生活中,就逐渐出现了人们将战国时的周人白圭尊誉为“商贾的祖师”。

白圭为何字圭?我国早在春秋时,就已经用“土圭”(古观测仪器)进行观测“日影”(古时称“日影”)的长短变化,确定出“冬至”(古时称“日南至”等)、“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通过对“日影”进行较长时间的观测,古代科学家们还发现了日变化的规律,观测开始第一个和第二个“冬至”正午(古时称“日中”)时的“日影”是不相同的,但是第四个冬至日的日影则恢复到原处,与第一个冬至日相同了,即1461天多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中,两个冬至日之间是365天多,为了计时上的方便,就取其整数,规定一年为365天。每个周期是四年,四年正好多出一天,这一天加在第四年,所以每四年中即有一年是366天。

总之,由于春秋时科学家们用土圭(古观测仪器)通过对“日影”变化的观测,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对人类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战国时的周人,“商贾的祖师”白圭,为了祭祀(今称“纪念”)史前科学家们用土圭对日影进行观测,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取名丹,字圭,以此示意尊崇。

同类推荐
  • 简明中国戏曲史

    简明中国戏曲史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元代杂剧、南戏、明代戏曲、清代戏曲、昆曲的消歇与京剧的诞生及中国历代戏曲作品选辑等。
  • 2007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07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以“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为中心内容,分为总报告篇,改革与发展篇,统计研究篇,专家论坛篇,行业报告篇,区域报告篇,个案研究篇,大事记篇等。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 玛雅千年预测书

    玛雅千年预测书

    玛雅文明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风格、体制、结构和发展史,它们自成一格,自足而圆满。即使仅仅是对玛雅文明作本书这样一次简单的考察,也已经有助于改善我们对我们自己和其他文化的理解。
  • 中国人自画像

    中国人自画像

    本书介绍了关于中国之家庭、宗教与哲学、婚姻、离婚、妇女、书面语言等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
热门推荐
  • 花神三妙传

    花神三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复仇公主的爱恨情仇

    复仇公主的爱恨情仇

    她们原本拥有美好的家庭,却应陷害和第三者的介入而支离破碎。仇恨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十年过去了,她;冷漠无情,她;热辣火爆,她;可爱无比。他;冰山一座,他;花花公子,他;温柔似水。当他们遇到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从零开始的布鲁斯生活

    从零开始的布鲁斯生活

    零是一个莫得感情的蝙蝠侠( ̄ー ̄)。。。。。。。。
  • 相思了无益

    相思了无益

    明嘉靖十六年,苏州城,观前街,陆羽茶社。今天是九月初三,茶社里别于以往的清雅闲散,气氛有些凝重。往日里从早上就开始熙熙攘攘,进进出出的茶社显得冷清了许多。不少常客刚刚走上茶社门前的台阶,就被告知“本店今日包场,不接待散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品男人

    超品男人

    一个男人的奋斗史。高材生时运不济,大学毕业遇经济危机,一时间找不到工作,为生计当民工,然雄心未泯,苦苦寻找机遇。偶遇流氓劫色,挺身而出,救得美人,也赢得人生转机。进入一家大公司,从清洁工做起,一步步往上晋升,成为公司的顶梁柱,后辞职创业,努力拼搏,最终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铸就辉煌人生。
  • 妖皇再世

    妖皇再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谓仁义,全是扯淡。所谓正义,全是狗屁。看着眼前一脸正气的老头,楚墨白如是想着。
  • 仙幻

    仙幻

    穿越,又见穿越,主角带着前世的记忆穿越到苍云大陆,开始了一段传奇人生。
  • 妃常纨绔:三皇子宠妃无度

    妃常纨绔:三皇子宠妃无度

    “寂灭哥哥,我…我…我我还没准备好!”“骗人,你都准备了一百年了,怎么可能没准备好?”百年前,她盗了他的物,连带着盗了他的心,拜堂之后,她逃之夭夭。百年后,她带着使命归来,路过他家,跳入了他为她准备的陷阱之中。“你前世肯定是个挖掘机,专业挖坑的!”她说。“挖了一百年的坑,你还不是被我抓住了?我一点也不亏!”红帐内,挖了一百年坑的他终于捉住了他的猎物…
  • 长生不老假想文

    长生不老假想文

    长生不老,古今中外,奇奇怪怪,随便写写了
  • 劲魂天

    劲魂天

    龙临浩劫,群雄四起,逐鹿天下。中州剑冢,北荒鞑族,龙城铁骑,南域之主,西境佛乡,尽数出动!这是武者的修场,也是强者的天堂!突遭横祸的南域少年,绝境逢生,练就焚绝不灭之身,手牵焚虎梵天,身背屠城黑金,一步一步,从劲位,到魂位,再到天位!我命由我不由天!且看这平凡少年如何执掌命运,步入封神之道!【郑重承若,绝对不会太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