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25900000023

第23章 祖龙出游,日之夕矣(1)

1.始皇巡游的如意算盘:效率源自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天下得之难,守之更难。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作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业之君,所面对的一切新情况都需要自己去摸索。秦始皇明白虽然六国已被剪灭,但反秦势力暗流涌动,一不小心就有江山易主的危险。如何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基业成为秦始皇未来工作中的头等大事。

巡守天下是秦始皇的又一大壮举。天下统一的第二年,秦始皇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征战,不过这次不是领兵出征,而是带领大队人马沿着四通八达的驰道去巡察他的无限江山。秦始皇巡守天下目的有四:

天下初定,六国之民都臣服在秦朝的铁骑之下,这并不意味着江山永固,万世无忧。关中之地是秦朝多年经营的大后方,始终遭到北方匈奴的骚扰,原本北方的匈奴在秦、赵、燕的共同抵御下不能进踞关中,燕、赵灭亡之后,所有的压力却骤然落在了秦朝的肩上。如果不能打败匈奴,秦朝的后方就不能稳定,后方不宁,国本动摇,反秦之力前后夹击,秦朝将十分被动。

南方的楚国、东方的齐鲁之地虽为秦有,可人心不固,豪强仍在。楚人骠勇,楚地复杂,潜伏的反秦势力不是设郡县就能安定的。齐国因为和平“解放”国内的势力基本没有受到打击,存在的反秦力量最为强大。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以暴力得来的天下也有可能被暴力重新夺去。秦始皇想以巡守的办法,“以示强,威服海内”臣服四方,逐一消灭不稳定因素。

统一天下的大秦帝国就像一个刚刚成立的大型工厂,虽然吴楚有膏腴之富,齐鲁有渔盐之利,六国有数百万的人口,但这些并不能马上转化成大秦帝国的国力。要想将这些财富转化为综合国力,需要有一个整合、调配的过程。出巡是调配资源的方式之一,但秦始皇妄图利用走马观花的出巡实现对地区力量的整合和物质的调配有些天真。

修驰道、筑长城、建陵寝等大型基础建设都需要巨量的资金,讨匈奴、行郡县、设百官也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关中之地虽有良田万顷,但不足以支撑如此多的建设项目。齐鲁之地有渔盐之利,吴楚之国有膏腴之地,秦朝要维持财政支出,保证军事物质的充足,必须牢牢控制经济发达的山东之地以获得大量的赋税。秦始皇的出巡可以考察各地的富庶程度,制定合理的赋税征收标准,为大规模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秦朝以一敌六,连年大战,致使关中人口急剧减少。封建时代,农业的产出往往和农业人口的多寡成正比例,基础建设的速度经常与服役的劳动力挂钩。因为山东各国人口相对充裕,秦始皇在巡游过程中迁徙各地民众不断充实关中,不仅为关中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上的支持,而且还消除了地方豪强的隐患。大量的豪强之家被迁离原来的势力范围,打破了地方势力联合,削弱了反秦力量。

当然客观的结果并不能改变主观的欲望。秦始皇虽然雄才大略,却依然摆脱不了好大喜功的毛病,巡游的好处多多,秦始皇不仅在意实惠的好处,更在乎的是表面的荣光。拿李斯的话来说,秦始皇巡游的目的就是“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秦人世居西北,处于戎狄之中,长期受中原之人鄙视。在战国时代,巡守天下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显示君主文治武功的礼仪。秦始皇一统宇内,威加四方,继上古贤君之后继续实践巡守的显摆心理。

秦始皇出巡,威慑反秦势力、夺取财富、炫耀功绩。除了炫耀功绩与国事无关以外,其他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可见秦始皇巡游的出发点是好的,即使是为了炫耀,也是无可厚非的。但秦始皇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没有考虑到战乱之后百姓的承受能力。代天巡守不仅仅是皇帝~个人的出行,侍卫、仪仗、车马、修路、建行宫消耗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这些消耗毫无疑问全都转嫁在了普通百姓的身上。

天下刚刚经历数百年的战乱,特别是秦朝的统一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需要休养生息获得喘息的机会。秦始皇大规模巡游四方不仅起到了威慑作用,也加剧了人民对秦政权的怨恨。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无疑使他站在了那个时代的顶峰,并把握住了他能想到的一切维护帝国稳定的大政方针。他的失败在于忽略了最卑微的百姓,忽视了获得民心的细节问题。

企业成功是由于厂方设备、部门员工、原料市场等整体因素的合理运用和堆砌,企业管理者就是这些因素的调配者。天才而合理的运用这些生产因素,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企业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效率。

★对生产因素的详细了解是企业管理者实现整合的必备条件。秦始皇对天下力量缺少具体的了解,没有了解就没有针对性和重点,失误不可避免。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整合企业要依靠团队的力量。秦始皇企图以个人巡守来实现整合的目的显然是不现实的。

★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对生产因素的整合、调整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秦始皇采取巡守的办法实现国家力量的整合,但巡守只是一种短期行为,他不可能持续的巡守下去,这就导致后继无力、不能持续发展。

企业家做出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问题的主要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到问题的细节。主题策划再好,一旦细节出现问题,很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企业家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维护企业稳定时,最不可忽视细节问题。这个细节既包括制定战略时的细节,也包括执行战略时的细节。

★制定战略时能否充分考虑到细节,是战略能否成功的前提。视察天下情况,夺取财富,削弱反秦力量都很必要,如果秦始皇能充分考虑到天下需要休养生息的现状,不亲自出巡,而是派皇子、大臣出巡,这样既能达到稳定国家的目的,又能减少对百姓的影响。

★战略制定的再好,如果执行过程出现问题也不会成功。反之,在执行的时候小心运作全面把握,也可以把有缺陷的战略变成可行之法。秦始皇在巡守的过程中如果能低调,也可以避免劳民伤财、人心尽失的局面。

2.经营陇西、北地:盲目投资是不明智举措

成功之路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结果,失败之路也是如此。秦始皇在前半生兢兢业业打下了万古未有的基业,不愧为一个合格的创业之君。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随着秦始皇频繁巡守,他的人生轨迹也开始逐步跌人低谷。

秦王二十七年,秦始皇从成阳出发,顺着渭河一路高调地向秦朝故都雍城进发,在雍城短暂停留后,又继续沿渭水西行来到秦人先祖放牧养马的陇西。经陇西、北地二郡,秦始皇意在祭祀、追述先祖功业。之后,秦始皇围着秦朝故地绕了一个大圈,过鸡头山由泾水返回咸阳。陇西、北地二郡是秦始皇出游的第一站,也是他的事业和人生走向失败的开始。

陇西、北地是秦人先祖的发源地,也是西北戎狄的势力范围,秦之先祖夺而居之,经过历代秦人的努力,泰国秦朝终于从一个低级游牧部落变成了富有天下的帝国。此地有辽阔的草原、优良的牧场,是秦朝北方的后勤基地,秦朝对这片“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地方十分重视。陇西、北地二郡为秦朝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征战天下的马匹。秦朝能在争夺天下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多归功于强大的骑兵序列。秦孝公迁都咸阳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原地区以后,戎狄又开始壮大起来,特别是匈奴将触角伸向此处。攘外必先安内,陇西、北地如同秦朝的后院,后院起火对秦朝安全来说是个很大的威胁,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首先巡视之地必是陇西、北地。

此次巡游秦始皇做了两件大事:加强防御威慑少数民族力量,打击叛乱势力,稳定人心保障西北地区的牧场安全;修通咸阳到陇两的驰道,加强与陇西一带的联系,构建首都咸阳的防御体系,把此地紧紧包裹在以咸阳为中心的范围内。

秦始皇在出巡中敏锐地发现:交通不便影响陇西、北地对匈奴的防御。要保护秦朝的后院,构建首都咸阳到陇西、北地的防御圈,修建一条能够让秦朝铁骑直达陇西、北地的驰道是必要的。

秦始皇是勤政之君,用出巡的办法稳固政权本没有错。修建驰道从长远来看,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凡事都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统一天下的顺利,使秦始皇逐渐丢掉了详细谋划、步步为营的习惯,变得急功近利,他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通西北地区的驰道,还发天下之民以及各国的囚犯、战俘、工匠修筑全国的驰道。

以秦朝当时的国力,修建咸阳到陇西、北地的驰道是没有问题的。秦始皇好大喜功,犯了急于求成的毛病,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修建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六国之人本来就苦于战乱,已经精疲力竭、气力不接,对秦朝腹诽不已,沉重的劳役负担更让民怨沸腾。秦始皇高估了天下百姓的承受能力,低估了天下百姓的反抗之心。

陇西、北地是秦朝的龙兴之地,秦人从迁徙到这片土地开始,就一直在跟少数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秦始皇巡游陇西、北地,构建成阳防御圈,基本上解决了匈奴深入秦朝腹地骚扰的情况。秦朝的勇武性格来源于与西北少数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过程中,军队能保持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也是常年和少数民族战斗的结果。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欲可以亡身。秦朝的绝对强大,西北边境再无后顾之忧,西北少数民族忧患的清除,使秦人逐渐放松了警惕,失去了不断磨砺自己的环境。国家、军队失去了危机感,便日益骄奢,这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秦始皇兼并天下之后,顿时失去了奋斗的方向,争夺天下的胜利,也让秦人失去了进取的目标。安逸的环境让秦人目空一切,特别是让秦始皇逐渐骄傲自大,不把百姓放在眼里。他肆无忌惮地挥霍国力,将百万大军置之边塞,导致守外虚内,终不免国破家亡。

★成功源于细节,企业管理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管理者在实现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个细节。忽视细节,就是与成功背道而驰,盲目决策,必然丧失成功契机。秦始皇不顾国力、民力修建驰道,盲目扩大工程,和企业为占领市场而盲目投资一样,都是不明智的。

★企业的发展是对细节的把握,细节成功的不断累积,引致了企业整体的成功。企业投资也是如此。企业的投资和扩张必须建立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虽然冒险的扩张也有可能成功,但根基不稳、先天不足最终很难躲过优胜劣汰的规律。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很难,获得成功后保持动力,继续取得成功更难。这不仅取决于企业家的能力,更取决于企业家获得成功后的心态。秦始皇出巡的过程也是大秦帝国没落的过程,在这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中,首先变化的是秦始皇渐渐抛开的危机意识。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危险是无处不在的。暂时成功不代表永远的安逸。企业家要时刻有危机意识,拥有危机意识才能促使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小心谨慎、不断进取,走向更大的成功。

3.泰山封禅,出巡东南:不加甄别的学习会失灵

成功在很多时候都是谦虚和谨慎处事态度的克星,是狂妄自大对待世界的根源。文化上的自卑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性格,让秦始皇在出巡东南的过程中事与愿违,本想收拢民心,反而失去了更多的民心。

有了出行陇西、北地的经验,秦始皇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东南之行。与出巡两北是为了巩固秦朝大后方一样,秦始皇的东南之行也是为了巩固帝国统治。东南的巡守既是一次粉饰太平的作秀,也是一次耀武扬威、威慑山东势力的巡展。

秦朝在兼并天下的战争中通过玩弄政治手段,兵不血刃夺得齐鲁之地。齐国不战而降所受的损失最小,保留了大量贵族势力。这些力量迫于秦朝统治的压力暂时潜伏,依托发达的经济形成最具威胁的反秦力量。楚人曾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让始皇不得不防备楚地。南方地区土地肥沃,山多林密,纵深广阔,秦朝虽然占领此地,但始终难以把势力的触角伸向楚地的每一个角落。

秦始皇在巡游齐、楚的过程中,除了炫耀武力、迁徙百姓豪强以外,还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召集齐国的知识分子封禅泰山;第二件事是在楚国的湘水之畔伐树惩神。

秦始皇为巩固政治上的权威,势必要求助于文化和宗教的力量。占领国土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胜利,只有在文化上征服天下,才能保证秦朝万世江山永续不断。齐鲁之地是中原文化的代表,秦始皇要想真正树立权威,除了军事上的成功,还需要一场文化上的胜利。鲁围文化发达,一向以周朝文明的传承者自称。秦朝地处边鄙,崛起于戎狄之间,虽然掩有天下,但是在文化上终究敌不过齐鲁之地。秦始皇巡游齐鲁之地的目的之一便是收拢齐鲁的文化名人,构建一套新的文化体系。

秦始皇特意召集齐、鲁地区的儒家知识分子七十余人讨论封禅泰山的礼仪问题。封禅泰山是中国帝王承天应命、君权神授的举动,是有德之君才配拥有的殊荣。秦始皇东行泰山,仿照古代贤君进行封禅是一种文化上的自我包装与宣扬,意在制造“君权神授”的政治神话。

秦始皇唯我独尊,根本不同意齐鲁之地的硕儒们提出的礼仪制度。他用了一个秦朝“太祝之祀雍上帝”的仪式完成了封禅大典,画虎不成反类犬,刻石立碑也只能徒增笑柄。异常滑稽的是:秦始皇居然洋洋得意地带着在齐地收拢的一帮鼓吹神仙之术、长生不老的术士南巡而去。

对于楚地的文化征服,秦始皇采取的策略是在宗教上进行示威恐吓。楚地民风彪悍,敬神畏鬼,蛮巫之风盛行,凡事皆问于鬼神。秦始皇到达楚地,借口湘水风波突涌打扰了他游览的雅兴,很高调地下令刑徒伐光湘山之树。这些刑徒多半来自楚地,秦始皇如此举措表面上是对山神的责罚,实际上却是秦始皇对楚地之民的一次文化上的示威活动,他是在向天下宣布“普天之下唯我独尊”,即使是神也不能超越他的权威。

秦始皇的苦心孤诣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封禅泰山、南伐湘山之举并没有让两地之民彻底臣服,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加剧了百姓的反叛之心。

秦始皇的失误在于他狂妄自大的心理和对待文化的错误方法。肉体上的征服可以依靠强大的武力,但精神上的征服只能依靠文化。由于历史原因,秦朝在武力上天下第一,在文化方面却有些先天不足,无论是齐鲁之国,还是荆楚之地都有远超秦朝的文化体系。

统一六国之前,单一的法家治国理念是符合秦朝发展壮大的文化,但是统一天下之后,这种高度统一、不讲感情,对国民进行严密控制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秦朝的需要,秦始皇必须对此作出适当的调整,吸收、借鉴六国的文化以自强。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

    本教材通过对古代、近代经济思想的深入研究,对现代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的及时总结和分析评述,对国外经济思想的融会贯通以及联系实际的比较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使广大师生认识中国的国情、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演化、对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相互关系有深入的认识,有助于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发展。
  •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6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已基本建立,但还需要继续完善,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的重点是加快国内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税制并轨的进程,使内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平等竞争。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将为实现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更有效的体制保证。
  • 单身经济学

    单身经济学

    《单身经济学》分析单身群体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等的经济学书籍。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的单身群体中,10%以上的人每月可支配收入为8000元人民币以上,他们的储蓄意愿偏低,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单身经济学》不仅聚焦单身经济蕴藏着哪些商机,生产者与服务者应该从哪些方面淘金,而且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了单身男女为何选择单身,有哪些独特的消费行为,以及如何投资理财才能避免因过度消费而导致财务赤字等内容。如果你想知道是单身潮流改变了商业,还是商业的丰富便利促成了单身的流行;那么请翻开《单身经济学》,相信你一定可以在趣味阅读中找到答案。
  • 粉丝经济学

    粉丝经济学

    不仅仅是娱乐行业得粉丝者得天下,商业领域也充斥了粉丝经济的魔影。小米、黄太吉、江小白等都是粉丝经济的成功案例代表,未来产品要说自己是品牌,就必须要一批忠实的粉丝,这样才能谈得上是真正的品牌,才能做到一个长久丶有价值的品牌。经济学最大的魅力之一,在于其经世济用,对于现实经济有着强烈的参与感。《粉丝经济学》采撷了业界精英最新的思想与观点,辅之以鲜活的案例,将读者引领到粉丝经济学的殿堂。
  • 国企改革新思路

    国企改革新思路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企改革既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也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密切关联。本书从价值层面和操作层面,厘清“什么是正确的事”和“如何正确地做”;再从分配、思路、垄断、效率、体制等方面,论述改什么,以及如何纳入“顶层设计”体系;最后从分类管理、统一出资、行业监管、阶段推进、产权到民几个方面,论述怎么改。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国企改革感兴趣的政府官员、企事业管理者、个人阅读学习。
热门推荐
  • 许你朝朝与暮暮

    许你朝朝与暮暮

    有个万人迷的明星哥哥是什么体验?在谢暮七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捡了个流浪孩回来。这个人便是从小各方面都很天赋异禀的谢朝。从小就长得人神共愤的。长大更是成了上千万少女的梦中情人。可惜谢朝总是一张冷峻的面孔,寡言少语,对人爱答不理。但独独在谢暮身上,很不一样。谢暮认为,那是来自兄长的关爱。直到,谢朝将她抱在怀里柔声对她说会陪她一辈子。有什么不一样的情感就渐渐萌发了。
  • 穿越之妃礼王爷

    穿越之妃礼王爷

    她是现代小白,偶然穿越到架空王朝,身为将军府五小姐,有四个宠妹狂魔的哥哥,偏偏躲过了太子却栽进了王爷手里,面对冷面王爷,四个哥哥是这样的:“五妹,你自求多福吧,哥哥们打不过王爷。”
  • 我在夏天想起你

    我在夏天想起你

    两个相恋的人在大学时期因误会分手,经过多年后又不期而遇,两个人相恋,但是他却经历着权利与爱情的考验,究竟他会选择哪一个......
  • 布网天地

    布网天地

    一个胖宅男,一个未知电话,一个未知的智能系统,造就了一个本该渣男的胖子!故事开始了~~~~~!
  • 凡求问仙道

    凡求问仙道

    万古长生,仙凡两隔,自古凡者,帝王为尊,仙者,万世永存!世俗少年萧林步入仙途,携神秘古玉一步步探索未知的修仙界,爱妻如何重生,仙宫之谜为何?极境称王,神通五行,上古之变,极古之尊。修仙境界: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炼虚,合体,大乘(渡劫三境,强弱之分看渡过几次大天劫,一般渡过第一次便是其中佼佼者,渡过第二次可轻易斩杀没有渡劫的大乘,渡过第三次拥有飞升真仙界的实力,整个灵界诸多域面不会超过一百人!)
  • 网游之大战策划

    网游之大战策划

    要问网游史上最大的boss是谁?铁拳?辣个女人?萨格拉斯?埃蒙?巴哈姆特?卡恩?某个芒果佬?nonono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受千万玩家“爱戴”的,我们“亲爱”的。网游策划
  • 薪水族理财致富36计

    薪水族理财致富36计

    善用领薪黄金期,聪明理财加速致富在这样一个微利时代,中产阶级沦落为新贫阶级,期待老板加薪,不如自己帮自己赚薪水。运用投资理财杠杆原理,定期定额,分摊风险;保险基金,策略挑选;股市房产,趋势投注。赚完薪水,再赚投资,财富年年翻,你也可以从月光族变新富!善用领薪黄金期,聪明理财加速致富。中产阶级只靠领薪水过日子,其实你的财富已经在缩水,如果你不投资理财,将成为最大输家。学会掌控6件事,你也可以是新富人!
  • 紫藤泪

    紫藤泪

    流绪微梦,紫藤尽头,还有你在等我吗。花开花落,始年年同,还寻千潮圆梦矣。明知是会伤,却依义无反顾。来年的背后,终究是擦肩而过。
  • 圣武称尊

    圣武称尊

    圣武大陆,武道昌盛。其巅峰处为圣者。时光如浪,淘尽英雄。唯圣者之名,不灭永存。宛如夏夜,万籁俱寂,一颗颗星闪烁,点亮夜空。小小裂岩城内,少年楚天的人生被点亮。自此,他迈向巅峰。武道巅峰是为圣,圣者如星吾独尊。书友群:637585424全订群:732336740
  • 三国续志

    三国续志

    冒名汉朝大将霍去病的后裔,与三个貌美的女子结缘,爱恨缠绵纠葛不断。从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到四五十岁的真正男人,经历了种种苦难,建立不世功勋。人生起起落落,承诺、誓言、理想、爱情、仇恨、病痛都成为他前进的动力和活下来的理由……(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