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90500000001

第1章 茶之史:茶香四溢的文化史(1)

六朝以前:“以茶为俭”,崇尚简朴

巴蜀是茶业的摇篮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一开头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树是中国南方的树木,所以,中国的茶业,最初也发生和发展于南方。据植物学家考证,茶树在地球上大约已经有上百万年的历史了,而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就在中国的云贵高原一带,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的山区,也就是战国时期的巴蜀国所辖境内。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也表明,中国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我国的产茶区基本上是循着一个自西向东,由南及北的发展历程。史书《华阳国志》记载,武王伐纣以后,巴为封国,四川的茶、蜜、丹、漆等都是常年贡品。在长沙马王堆轪侯墓出土随葬品的清单中即有“槚”的异体字,可见茶在西汉初期已是侯门的日常饮料,而且还是人死后的随葬品。

西汉时,成都不但已形成为我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而且根据文献记载,很可能也已形成为我国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巴蜀茶业名甲全国。

当时有一个叫王褒的人,寓居成都安志里一个叫杨惠的女子家里。这位杨氏是个寡妇,家中有个名叫“便了”的奴仆,因为经常被王褒指使去买酒,很不情愿,又怀疑他可能与主母有染,就跑到已故的男主人墓前去发牢骚,说:“您当初买便了时,只要我看守家里,并没要我为其他男人去买酒。”

王褒知道后,一怒之下,把便了从杨氏手中买了下来。便了心里不愿意但也无可奈何,向王褒提出,将以后凡是要他干的事明明白白写在契约中,否则他有权不干。便了这个要求可谓是自掘坟墓,王褒这人擅长辞赋,精通六艺,为了教训便了,便提笔写下了一篇长约六百字题为《僮约》的契约,列出了名目繁多的劳役项目和干活时间的安排,使便了从早忙到晚,痛哭流涕地向王褒求情说,如是照此干活,恐怕马上就会累死进黄土,早知如此,情愿给您天天去买酒。

这篇《僮约》不过是作者的消遣之作,但却为中国茶史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文中有“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两句,这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饮茶、买茶和种茶的记载。前一句反映西汉时在成都一带,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而且在地主富家,饮茶还出现了专门的用具。后一句则反映成都附近,由于茶的消费和贸易需要,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如“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这就能清楚地看出,不只先秦,而且在秦汉直至西晋,巴蜀都是我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

以茶待客,象征简朴

西晋的都城是洛阳,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北方七族相率过江,这一时期,由于上层社会的崇尚和带动,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的茶业也较快地发展起来。

西晋时,皇室和世家大族经常斗富,生活非常奢靡,流亡到江南以后,有些人吸取了失国的教训,一改奢华之风,倡导俭朴。比如当时的吴兴太守陆纳招待大将军谢安时,就仅设了茶果,也就是水果和茶。这时茶已成为某些达官贵人用以彰显节俭和朴素的物品。

当时有个故事很有意思,记载在《世说新语·纰漏第三十四》中,说西晋有个叫任育长的人,少年时代聪明可爱,相貌也好,自从过江以后,头脑就变糊涂了。过江时,丞相王导邀请先前渡江的贤达一同到石头城(现在的南京)迎接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对待他,可是一见面便发现了他的异常。安排好坐席后,摆上茶来,任育长就问别人道:“这是茶还是茗?”刚一问,发现别人表情有变化,就改口说:“刚才问茶是热的还是冷的罢了。”

所谓茶和茗之区别,当时认为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在晋代“冷”和“茗”同韵,“热”和“茶”虽不同韵而主元音相近,所以任育长能改口。这个故事说明晋代在建康一带,就出现了以茶待客的礼仪。另一方面,随着北方士族的南迁,南方特别是江东各地,礼制比以前也有所加强,愈来愈时尚的饮茶,也自然愈来愈多地被吸收到礼俗之中了。齐武帝临终时又诏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平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通过这样用诏谕的形式颁布全国,无疑是对这种风俗的一大推动和促进。

兴于隋唐:“比屋之饮”,禅茶一味

举国之饮,深入民间

隋的历史不长,茶的记载也不多,但由于隋统一了全国并修凿了一条沟通南北的运河,这对于促进我国唐代的经济文化及茶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名作《琵琶行》,诗中琵琶女说自己的丈夫:“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浮梁是现在江西的景德镇,江口是指九江的长江口,丈夫把妻子一人留在九江船上,自己带着伙计去景德镇收购茶叶,虽然未明确指出,但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浮梁是当时东南的一个最大茶叶集散地,每年新茶上市,茶商间的竞争是多么激烈。

唐代中期,中国茶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从南方传到中原,由中原传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下变成了中国的举国之饮。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比屋之饮”,就是家家户户都饮茶的意思,可见唐代国都长安等地饮茶的普遍程度。茶饮已经深入民间,成为生活之必需。

“吃茶去”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曾写有一首七字《茶》诗:“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这首诗的内容中,除对茶的特点、加工、烹煮、饮用、功效作了全面介绍以外,还特别提到爱慕茶叶的“诗客”和“僧家”。

佛教在中国兴起以后,由于坐禅需要,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并为茶文化在中国和全世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其核心是“茶禅一味”的理念。

唐末五代,河北赵州禅师以“吃茶去”的机锋接引弟子。据《景德传灯录》卷十记载,赵州问新到僧:“曾到此间么?”僧答:“曾到。”赵州曰:“吃茶去。”又问僧,僧答:“不曾到。”赵州曰:“吃茶去。”这就是禅宗历史上著名的“赵州吃茶去”公案。

唐宋禅寺中专门设有“茶寮”,以供僧人吃茶。在诸寮舍司煎点茶的设有专门的职位,称为“茶头”。要求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茶;新住持晋山,也有点茶、点汤仪式;甚至还有专门以茶汤开筵的,美其名曰“茶汤会”。

“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这表明唐宋时对茶叶特性或茶道的认识,已达到了一个颇为精深的程度。

盛于宋元:茶马互市,茶业南迁

茶业南迁,“散茶”出现

宋元茶文化与茶叶生产的关系非常密切,更具有自身的时代特色。

在近五千年中,唐朝是中国气温最为温暖的一个朝代,所以,茶树的栽培从北方扩展到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一带。而到了宋朝气温降低,要比唐朝低2℃~3℃,因此,南方的茶叶生产优势就远远大于北方了,于是茶业重心南移,南部的茶业较北部更加迅速地发展了起来。

北宋前期,茶叶生产主要是以团茶、饼茶为主,这是因为宫廷用茶的要求。团茶属于紧压茶类,宫廷的煮茶方式和品饮方式与民间乡饮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团饼茶在作为宫廷之用时,有其独特的价值。特别是在建安北苑贡茶中,这类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和技巧,日趋精湛,不断创新,无论是在外形和内质上,都达到了团饼茶的最高峰。

以一部《茶录》闻名天下的蔡襄,任福建转运使后,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龙团饼茶,闻名于当世。欧阳修称这种茶“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仁宗最推荐这种小龙团,备加珍惜,即使是宰相近臣,也不轻易赐赠,只有每年在南郊大礼祭天地时,中书省、枢密院各四位大臣才有幸共同分到一团,而这些大臣往往自己舍不得品饮,用来孝敬父母、长辈或转赠好友。小龙团饼茶在赐赠大臣前,先由宫女用金箔剪成龙凤、花草图案贴在上面,称为“绣茶”。

但是,团饼茶的制作工艺和煮饮方式都比较繁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并不适合。老百姓需要的是价格低廉而且煮饮方便的茶。于是,在过去团饼茶工艺的基础上,出现了散茶。由团饼为主趋向于以散茶为主,是宋元茶叶生产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特点。

由于南方诸路到处都产茶,如临安西湖南北诸山及邻近诸邑,出产金云茶、香林茶、白云茶、闻名遐迩的龙井茶等,兼之茶的下气消食、轻身健体等功效,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茶叶已经像王安石所说的与柴米油盐一样,成为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之一。

到了元代,散茶已经明显超过团饼茶,成为主要的生产茶类。元代中期的《王祯农书》中,记载当时团饼茶“惟充贡茶,民间罕之”。

宋元茶类的改制,是为了顺应多数茶叶消费者,为简化制茶,减少烹饮过程环节需要的一种自然的发展结果。宋元时期的茶类转型,为后来转入明清的散茶大生产,进而走向近代发展之路,奠定了技术基础。

茶事活跃,“玩茶”盛行

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受宫廷皇室的影响很大。无论是文化特色,或是文化形式,都或多或少地带上了一种“贵族范儿”。于此同时,茶文化在高雅的范畴内,得到了更为丰满的发展。

宋太祖赵匡胤就非常嗜好饮茶,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茶仪成为礼制,赐茶是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甚至向国外使节表示友好的重要方式。文官集团中出现了“汤社”等专业品茶社团,至于民间,茶文化更是生机盎然。乔迁之喜,邻里要“献茶”,客人来了,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亲友聚会更是离不开茶会,宋朝社会的角角落落,到处飘拂着清美的茶香。

宋代是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时代。以贡茶一路衍生出来的有“绣茶”、“斗茶”;有文人自娱自乐的“分茶”,民间的茶坊、茶肆中的饮茶方式更是丰富多彩。

“绣茶”艺术是宫廷内的秘玩。据南宋周密的《乾淳风时记》中记载:“禁中大庆会,则用大镀金,以五色韵果簇龙凤,谓之绣茶,不过悦目。亦有专其工者,外人罕见。”在每年仲春上旬,北苑所贡的第一纲茶就列到了宫中,这种茶的包装极精美,共有百挎,都是用雀舌水芽所造,据说一只可冲泡几盏。大概是因为太稀有、珍贵,一般舍不得饮用,于是一种只供观赏的玩茶艺术就产生了。

同类推荐
  • 巧烹根茎菜

    巧烹根茎菜

    《巧烹根茎菜》内容包括:香芋猪手煲;香芋肥肠煲;香芋烧鸡翅;蜜汗蒸芋泥;芝麻红苕饼;尖椒炝苕丝;香炒红苕泥等。作者在中国香港出版《辣到跳》,中国台湾出版《辣味美食》菜谱,并被《烹饪知识》杂志聘为特约撰稿人。
  • 食品真相大揭秘

    食品真相大揭秘

    你能想到吗?黏糊糊的废肉加上30种添加剂,就制成了好吃的速食“肉丸”,免费的咖啡“奶精”根本不含一滴牛奶,而是水、油与添加剂的混合,颜色鲜艳的健康饮料,是用虫子碾碎后提取出来的色素染成的“色水”,切好的蔬菜在消毒池里被一遍遍消毒后装好袋,就变身为“健康”的蔬菜沙拉……好看的颜色、可口的味道都是添加剂做出来的,《食品真相大揭秘》告诉你根本想象不到的食品加工背后的真相,教你怎样选择真正的好东西!
  • 开胃下饭菜

    开胃下饭菜

    根据人们不同时候的不同胃口,精选了近百道家常开胃下饭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开胃开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得舒畅。《开胃下饭菜》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家常小炒精选128例

    家常小炒精选128例

    《美食天下(第2辑):家常小炒精选128例》老百姓最爱吃的经典小炒,最经典、最地道的做法,不可不学的大厨炒菜秘诀,让小炒色香味形全面升级。有最好吃、最过瘾的味道,好学易做的人气热门小炒,美味佳肴10分钟轻松上桌。
  • 好吃易做大众湘菜

    好吃易做大众湘菜

    本书是家庭实用菜谱类工具书,主要介绍菜名、原料、制法、特点、提示等内容。书中介绍的菜肴都是比较有益于健康,而且材料基本上都是物美价廉,于大众接受。
热门推荐
  • 从学院崛起

    从学院崛起

    古时代的修者,近时代的血脉者,新时代的异能者。三条通往强者的路。即使你其中的一个天赋不行,资质不好,还有另外两条路可供选择。在结合了科学进化了的时代里,一切的知识,功法,都在学院里。或许家族中有独门秘法,但终究学院,才是海纳百川的圣地。让何爰在强盛的学院中,崛起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创始魔法者

    创始魔法者

    穿越少女荆智瑶来到异世界,遇到一个大Bug,她会说那国语言。与捂脸少女黛西,“流氓”魔法师扎克展开了历险,哦,还有个小孩子(?)
  • 史记中的管理大道

    史记中的管理大道

    本书内容包括:卫鞅入秦,为企业寻找合适的经理人;尽公忘私,伟大的改革者卫鞅;因势而动,苏秦的纵横谋略;杀身为谋,用敬业回报你的职业;群雄逐鹿,不以成败论英雄等。
  • 我家老祖宗天下无敌

    我家老祖宗天下无敌

    江流:我是你老祖宗…唐僧:我知道,妖怪看老祖…江流:【消耗十万点香火,获得准圣初期体验卡。】江流:孽畜,你竟敢拿老祖宗遗体当武器?唐僧:祖宗,你也看到了,我是出家人不能杀生,只能委屈老祖…江流:【消耗千亿点声望,兑换混沌法器+1】“天庭?圣地?佛土?这些算个屁!统统都要被我江家踩在脚下!”身为家族老祖宗,江流表示:“谁敢欺负我的子孙,我子孙唐三藏就会把我挖出来当板砖砸你,还要把骨灰都给扬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山河社稷篆

    山河社稷篆

    曾经的高高在上的社稷神被打落凡间,从一个幼小的孩童一路修行,来还自己当年闯下大祸的罪孽。一手金毛笔,一手通天纸卷,万云游历四方。莫要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江山社稷弹指间,化作飞灰转瞬间。欢迎讨论缺点,和尚群:229470984
  • 我的等级有些怪

    我的等级有些怪

    奇了怪了为什么我的级别信息和你们的不太一样?
  • 说好离婚别变卦

    说好离婚别变卦

    婚礼当天,新郎逃婚,莫菲成了全城笑柄。一年后,她堵住他,逼他离婚。到了约定的签字时刻,整座城市突然变成了大型求婚现场,她的名字和那个令她憎恶的名字高调地并列在一起。莫菲怒了:“说好的离婚呢?白熠城,你玩我?”某人笑得一脸无辜:“亲爱的,我们好象还没有结婚。想离婚,先把婚结了再说。”
  • 凡人与英雄进化史

    凡人与英雄进化史

    赵虎作为一个穿越者,虽然有了金手指,却改变不了普通人的身份,好在金手指为他带来了几个天赋超绝,性格迥异的修炼天才,并且给了他加速修炼的能力,于是他以一个修炼加速器的身份,混迹在一群狮虎之间。这是一个普通人努力求存的故事,也是一个英雄与普通人共同战斗的故事。慢热型,请保持耐心。
  • 我是噬魂者

    我是噬魂者

    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世界,一个世界套着一个世界。没有生物知道到底有多少世界,它们有的相互连接,有些却各在一方永不接触。而在其中则有一些生物被迫在各个世界中循环,不是这次死就是下次死,这只是因为高等生命无聊。它们给那些低等生命一丝成为高等生命的希望,但是当低等生物在快要爬上去的最后关头却会给它们踩上一脚让它们永不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