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06700000032

第32章 舆论监督与价值传播系统(1)

舆论监督不仅仅是惩治腐败的手段、批评社会不良现象的工具、向权力机关反映情况的渠道,它更是一种价值趋向和价值追求。舆论监督的社会影响和政治作用,已经超出了舆论内容本身,其倡扬的价值观念、强调的思想意义和社会规范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成为全社会追求正义,渴望公正的价值诉求。

自人类出现以来,传播活动就发挥着信息传递、价值传承、教育与娱乐等功能,成为维系社会进步的纽带,与社会整体利益休戚与共。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进一步深入,价值传播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作为文化传播系统的核心环节,价值传播在社会文化延续、人的社会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舆论监督本身就是价值传播的一种方式。它基于价值观念又倡导价值观念,是价值传播系统进一步平民化、大众化的推动力量和标志。传播媒介的网络化和舆论监督的深入发展,将引导并推动价值传播系统成为表达各种价值观念和诉求的主要途径,成为一个民主化、平民化、大众化的价值观念交流的舞台。

价值与价值传播系统

价值是基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特有属性,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存在着的主客体之间的效用关系。追求和实现价值是人类各项活动的目的和动机,而某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由既定的价值观念来判断。价值观念是价值在主体意识中的反映,是主体对价值的认识。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因此人需要交流,需要交往。而交往和交流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活动,没有信息的传播,形成不了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播使人成为人,传播是人的天性。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价值观念的传播是最核心、最关键的传播。

一、价值与价值观念

价值传播系统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念而不是价值。那么价值和价值观念分别是个什么概念?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一)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效用关系

客体的属性是价值生成的前提。人把外部世界作为自己的生存环境,就在于人能利用客体的属性来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客体的属性是价值的客观基础和内容,没有客体就没有价值。只有具备了客体、客体属性,再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的改造,才能生成价值。价值客体作为价值主体进行价值活动的对象,客体的属性、存在状况、发展规律对价值活动提供了客观内容。如果鸟不会捉虫,水不能灌溉、发电和饮用,它们就不能与人构成价值关系,获得“益”与“利”的评价,得到“益鸟”和“水利”的称呼。没有价值客体,就无所谓价值主体,也就不可能进行价值活动,特定的价值客体,决定其只能进行特定的价值活动。价值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

主体的需要是价值生成的根。主体是具有思维能力并运用一定物质和精神手段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人,是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人。因此说,主体是人,但人不一定都是主体。需要是人的本性所在,是一种匮乏的状态。需要是主体创造价值的最终驱动力,它引发动机,塑造目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进行的,而反过来,社会实践活动又进一步发展了人的需要,并创造出新的需要。

价值取决于主体,取决于主体的需要。各种客观事物及其属性在人出现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了,但价值却是人出现之后的事情。特别是自然价值,在人出现以前,自然与人的关系只是自然与猿猴的关系,与现代社会自然与动物的关系没什么两样。在人类形成以后,自然才真正拥有了与人相对的价值。价值是在满足人的需要的主体的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因此说没有主体,没有主体的需要,就无所谓价值。在没有人的地方谈论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是毫无意义的。木材对于人类来说,是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只有经过人的各种加工,进行各种实践改造,它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拥有了客观事物的属性,还只是一种价值的潜在状态,而只有与主体的活动和需要联系起来,价值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社会实践是价值生成的直接动因。实践是主体和客体联结的桥梁,也是产生主体和客体的土壤。在实践中,施动者(即以不同方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人)是主体,而受动者(即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和所掌握的客观对象)是客体。也只有在实践中,主体才成为主体,客体才成为客体,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什么是实践?人类为什么要实践?马克思在谈到生产实践时指出,实践归根结底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实践是在改变物质存在形式的同时,实现自己的预期目的、满足自己的需要。任何实践产品既是一件按照客观规律制造出来的新物件,又是一个达到某一预期目的、满足某一需要的新客体。人们在某种对价值的认识指导下进行实践,同时,社会实践又创造出新的价值。

主客体之间的效用关系是价值的实质内容。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李德顺曾经指出,“价值不是一个实体范畴,它不表示在主体、客体之外的第三种实体,不能把它理解为一种独立存在物;价值也不是一个属性范畴,在孤立的主体或客体身上都不存在着‘价值’这种属性,不能把价值理解为任何存在物生而有之的固然属性;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它表明主客体之间一个特定关系方面的质、方向和作用。”而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很多,价值是其中的效用关系。这里的效用不是经济学上的经济效用或实用、功利,而是大于这种实用和功利,涵盖了各种物质效用和精神效用。价值既是主体的物化又是客体的人化,客体人化为人的无机身体,主体物化为客体的现实。

因此说,价值既不在于客体,也不在于主体,同时既离不开主体,又离不开客体。价值存在于二者的关系中,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不断生成的关系范畴。它是客观的、自在的,产生和存在于人的社会实践之中,它只能被创造和认识,而不能被传播。

(二)价值观念是人们对某种对象所具有的价值的观点和看法

价值观念是观念的一种,是价值意识的中心层次。狭义的观念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总看法和理解。它不是对某一客观事物的具体反映,也不同于某一活动的具体方案和计划,而是通过有关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某类事物的总观点。而价值观念是关于某客体所具有价值的总观点和看法。价值观念是社会文化体系的核心,是人的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在价值认识基础上积淀成的深层心理结构,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范型和定势。

价值观念是在需要的驱动下,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在价值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具体到每个人来说,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来自于他所生活的环境,人一生下来就处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家庭、学校、工作单位都将这种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价值观念不断地向个体灌输。这个灌输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和价值观念传播的过程。这种传播在纵向上是世代延续的,在横向上是交叉互动的。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在价值活动中验证各种价值观念,如果被实践证实,该价值观念就会得到强化,如果被实践推翻,该价值观念就会遭到怀疑,被其他观念所代替。

价值观念是个体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是群体和组织的粘合剂,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定向器。并且,价值观念的作用往往是不容易被觉察的,暗含在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之中,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方法。人们往往感觉是“脱口而出”或“不言而喻”的东西,也都是在价值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只是价值观念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只有在人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或价值观念滞后的情况下才能明显地体会到它的存在和束缚。

价值观和价值观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价值观是个大概念,是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什么是价值,价值的本质、功能、产生和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总的看法。例如,我们可以在“哲学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等意义上使用“价值观”概念。而价值观念则是个小概念,是对某一类事物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认识和理解。价值观是对各种价值观念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是价值观念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是价值观在具体事物上的体现和具体化。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价值危机”、“价值冲突”等都是价值观念的危机和冲突,而不是价值观的问题。

(三)价值传播系统传播的不是价值而是价值观念

从价值和价值观念的概念分析可知,价值属于关系范畴,是存在于主客体之间的动态的东西。而价值观念则是一种观念和看法,是一种状态。因此说,价值是不可以传播的,通常所说的价值传播,传播的只能是价值观念。

个体价值观念的形成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价值观念的传播。家庭引导、学校教育、社会舆论的影响等都是价值传播活动。价值观念是社会文化的核心,而文化的本质在于传播,传播也只是文化的传播。那么究竟什么是传播?价值观念的传播同其他文化形式传播有什么区别呢?

二、传播与价值传播系统

人之为人,从传播开始。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就是他的文化传播方式,也可以说,一个人的文化传播方式就是他的生活方式。正如美国文化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所言:“我们既不完全像神,也不完全像动物。我们的传播行为证明我们完全是人。”传播是文化的传播,价值观念是社会文化体系的核心。因此,价值观念的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传播是人的存在方式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的“传”与“播”最早是分开使用的,它与“布”、“流”、“宣”、“扬”、“通”、“递”诸字同义,在用于人类信息交流时,其义位相同而义象各异:“传”表示纵横地传播,“播”表示广泛地传播,“布”表示伸展地传播,“流”表示连续地传播,“宣”表示庄重地传播,“扬”

表示宏大地传播,“通”表示言语的通达,“递”表示物件的沟通。据考证,“传播”一词在我国出现于年前,即可能始见于《北史·突厥传》中的“传播中外,咸使知闻”一语。在西方,英语中的传播“悦燥皂皂怎灶蚤糟葬贼蚤燥灶”一词于拉丁语的悦燥皂皂怎灶蚤糟葬贼怎泽和悦燥皂皂怎灶蚤泽,其原义为“分享”和“共有”。世纪在英语中写作悦燥皂赠灶赠糟葬糟蚤燥灶,缘世纪以后逐渐演变为现代词型,其义繁多,包括“通信、会话、传达、沟通”以及“交流、交往、交通”等。怨世纪末,“传播”一词已经成为日常用语并一直沿用至今。悦燥皂皂怎灶蚤糟葬贼蚤燥灶是英语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胡正荣教授认为,我国学者对“传播”含义的研究,尽管定义不同,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认为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传播是动态的;二是认为信息是交互流动的,即比较强调信息流动的双向性。而西方学者对“传播”的理解差异较大,美国学者曾列出怨愿种关于传播的定义,主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强调“共享”,即在传播的时候,是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二是强调“互动、关系”;三是强调“符号”;四是强调“目的、影响、反应”。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此,人的一个最本质的需要就是交往、交流,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人将是孤立的。没有交往、完全脱离社会的人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其已经不是真正的人了。而交流和交往本身就是传播,是双方信息的交换和对话。传播是一切社会交往的实质。

“传播是人类生活唯一的手段和目的。作为手段,它把我们从各种事件的重压中解放出来,并能使我们生活在有意义的世界里;作为目的,它使人分享共同体所珍视的目标,分享在共同交流中加强、加深、加固的意义。传播值得人们当作手段,因为它是使人类生活丰富多彩、意义广泛的唯一手段;它值得人们当作生活的目的,因为它能把人从孤独中解救出来,分享共同交流的意义。”传播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人是传播的主体。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传播与人类如影随形,不可分割。传播是不同信息的交流、沟通与共享。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受传者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两者是互动的和动态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交互作用的。传播还离不开媒介和符号。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符号与媒介是一切传播活动赖以实现的中介。最后,传播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传播主体都希望达到一定的效果,使受传者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传播主要指的是人类动态地传递信息、观念和感情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人类交往沟通的社会性活动。传播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传播。传播是人的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和对话,人是在互相的交流、交往中,在彼此情感和思想的传播中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传播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拓展人的视野、使人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二)价值观念的传播在内容上区别于其他文化传播形式

文化是传播的文化,传播是文化的传播。文化传播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素的传递扩散和迁移继传现象,是各种文化资和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是主体间进行文化交往的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文化传播是人们共享文化的过程,也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不断传送、强化和人们接受社会教化的过程。

传播者是文化传播活动的首要因素,是传播的首端,是传播赖以实现的基础。一般来讲,传播者主宰着对信息的筛选、加工的权力,充当“把关人”的角色。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中介。媒介是由传播者操纵的,但它却不是完全被动的,一旦进入传播过程,就有它自身的内在规律和特性,对社会有着潜移默化、直接有力的影响。受众是文化传播的对象,是传播过程的末端,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时又是传播效果的反馈者。传播内容是传播者发布给受众的信息。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这本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闹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由衷叹服。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本书主要从说课准备、精心设计与组织说课材料、幽默为教法服务、情感学法说课、辅助教学程序、互动教学目标、应对说课失误和总结说课经验等八个方面来进行铺垫和阐述。其中,听课和评课作为说课的后续工作,没有单独作为一章列出,而是补入最后一章,这样更显得本书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我们站在说课者的角度,多层次地模拟了说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教师在说课中少走弯路,对于日后的说课教学能起到更大的帮助。
  • 2012,玛雅预言

    2012,玛雅预言

    预言真的会发生吗?如果发生,人类将要如何应对?现在的科学手段,是否能起到足够应对的措施?在预言应验之前,人们应当选择何种姿态面对?在本书中,这些都将一一为读者解答。
  • “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新闻传媒写作要领与范文

    新闻传媒写作要领与范文

    消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是新闻文体的主要形式之一。新闻是报道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传播媒体向社会输出新鲜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热门推荐
  • 韩娱之希望

    韩娱之希望

    一本很简单的韩娱,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也没有那么多爱恨情仇,男女纠葛,有的只有淡淡的温馨,浓浓的爱情。本书单女主,永不暧昧后宫。。。。
  • 侠影仙姿

    侠影仙姿

    胆大包天,藐视天地,勇闯地震区,终横死震中;侥天之幸,穿越异世,竟是公主命,得宠爱万千;破废材谣言,揭惊天阴谋,仙旅艰险,谁怕?掌绝世功法,享丰裕资源,道途漫长,我行!
  • 鲛人王妃

    鲛人王妃

    她是现世被人唾弃的紫眸之女,芸芸众生称之为的天难厄女,给所有人带来灾难。父母抛她而去,世人容她不得,她的一生苦难与荆棘相伴,血与泪相浇,当疼痛蔓延至天堂地狱,当恨意抵达到海角天涯,当我在悄悄的黎明里醒来,命运就是我手中的风筝,愿收就收,不愿就放。谁也阻挡不了!我要在光明里重生,带着黑暗的气息,紫眸飞扬,笑傲天下。他是她年幼时救过得一条小黑鱼,在她无意中无疾而失。多年以后,当她坠下山崖,沉睡在银莲梦里,他执她之手,许下永生永世的爱恋。若这世间不容你,我便毁了这凡世,若这世间负了你,我便为你负世间。这世上没有什么我不可以为你做,只要你在我身边,海角天涯,刀山火海又有何分别?我要的从来都是那个你,那个对我说”小鱼我还在“的你。那个眼里没有阴霾,笑胜星辰,眉目如画的你。若你的要求是合理的,你要一我便给你二,若你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我便为你做一个不明事理的君王。
  • 良辰月

    良辰月

    短篇小说故事集,用温暖的文字,打动你们的内心。
  • 重生之豪门贵女

    重生之豪门贵女

    文案:一朝天祸降临,卑微的孤女成为了豪门贵女,家族势力的倾轧,贵族生活的复杂混乱。一度让她不知所措。他帮了她,却从未以此为借口获得她的回报。有时,如果爱一个人可以为他去死,那还有什么能成为他们间的障碍呢?
  • 神魔离天

    神魔离天

    [男频作品]持青紫战戟,双瞳碧透,道:“何须如此,你我曾是兄弟啊。”战戟名离天,踏上巅峰,与君一站。看不一样的神魔,看凌玉成手协爱人与昔日好友一战。
  • 由缰

    由缰

    原取名《甲乙丙丁》。普天之下,不外有三:景,物,人。————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或眼见或耳闻的二三事,又或者,只是个暂时的情绪存储点。“抛开身份背景,你我皆是甲乙丙丁。”
  • 人潮里的小怪物

    人潮里的小怪物

    大学生秦天接到委托去追查一起侦探失踪案件,不料却见到了,潜藏在都市中的吃人怪物,寄生体。金属化,血液异化,魔物形态,操纵尸体,随着遇见越来越多的寄生能力,秦天开始想了解寄生体的秘密。
  • 我命本不凡

    我命本不凡

    你生活的世界从没你想象的怎么简单,有一天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颠覆你的三观,你生来注定了不平凡。也许你还在过着平凡人的生活;也许你也有过不凡的梦;也许你的人生也会很精彩。这是灵能者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就在你生活的普通社会之下,当你细细观察你会发现灵能者就在你身边。(还不完整这暂且算第一季吧,将来再给大家精彩的后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