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08000000014

第14章 城市进入战国期—永不落幕的豪门恩怨(6)

“四中心”获批肯定让很多人不满,特别是与深圳握手的广州心中更是五味杂陈,好不容易搞了个“广佛同城”,这下风头又被“深港联手”盖尽。唉!特区早该废除了,20年来的特区早就没有了示范窗口的意义,继续维持特殊的优惠政策只会造成政策不均衡,使得内地其他地方更加缺乏上升动力,地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其实深港联手,只是抹平行政力量的分割、加强市场的联动而已,并非什么优惠政策,只是促使市场的理性回归。那深圳为什么又需要国务院的这些称号呢?那是因为在中国像深圳这样级别不高的城市,如果没有中央的“尚方宝剑”出鞘,神通再大也进退维谷,市场的力量是无法顺利流通的。特别是在“深圳精神”日益保守、“先锋意志”涂上锈迹之后,这种政策上的“放开”完全有必要。

历史发展到今天,城市圈角力已经走到了最前台,城市间的战争也日趋白热化。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城市间的角逐与国家间的角逐没有什么两样,这是智力与实力的综合较量。和平与发展只是善良的超越主义者的美妙理想,竞争与合作才是城市永远的主旋律。当深港合作获得“四中心”这样的“国际性概念”时,除了上海倒吸一口冷气之外,广佛也露出了一点点酸而涩的表情。

不论概念多么美好,如果只是借这一轮口号炒房价的话,打造“国际大都会”的理想就永远只是一个梦想。深港与上海是中国城市里的佼佼者,良性竞争与合作肯定是需要的,但不是厚黑之学的“围城版本”,而是演绎顶尖城市的真正传奇!

§§§第十一节豪门恩怨:中国城市之间的“永恒冷战”

我算不上地域主义者,东南西北漂泊多年,虽然没资格称为“世界公民”,但也没有太深的地域情结。深圳既不是我的老家,广州也不是我的归宿,我没必要为他们聒噪。北京不是我的仇家,上海也没有与我结过梁子,所以我更没有理由中伤他们。

特别是北京、上海、武汉、东莞,他们曾经收留过我这个“游民”,我一直暗暗感谢那一片土地与人民。大道理我也明白,更重要的是全国人民都幸福,而不是少数几个人的中饱私囊;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是几个城市虚假的GDP增长。

但要说我客观理性没有倾向的话,好像也是在欺骗自己,一个关于城市评论的帖子发出去,总会惹来一群人的谩骂。剔除掉其中1/2的大便式宣泄,尚有1/2的言语值得探讨。这只能说明我无法达到那种“太上忘情”的境界,将一切事物进行白描式刻画;更有可能是我没有更深刻的人文体验,导致所谓的“客观”沦为“主观”。

这些我都检讨,我打算去北京的工地当民工,打算去上海的政府当公务员,打算去深圳的统计局搞数据分析,打算去广州的社科院当专家……

不过话说回来,在一个“自媒体”的网络时代,即使“客观”如杨东平者,“精明”如王安忆者,如果他们胆敢将关于上海与北京的研究发到网上,一样会遭到网民的三分唾弃与六分谩骂。这是一个没有权威与大家的时代,任你是成名的作家,或者是中科院院士,一样被骂得拔掉网线关掉路由。

这也是时代的可爱之处:我骂你咋的了,我就骂你咋的了?报上名来。我凭什么要给你报上名来,你以为你是谁……

可爱归可爱,但骂到自己头上一样不爽得很。很多时候,我不太喜欢这种散漫的语言暴力,因为很多大哥连标题都没看清就开骂,这实在是太不尊重人了。更有人在博客里留言,其言语不堪入目。我很难相信汉语之间的组合竟然能达到这样刺目的效果。但我从来不删除他人言论,这倒不是因为我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笔者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清者”,只是本人也算在媒体中浸淫数载,深感被钳制禁锢话语权之苦痛,不能因为自己掌握了一点点博主的权力,就肆意删除他人回帖。混乱的回帖需要网站确立一个详细的制度来规范,而不是我这个博主来主观地进行控制:一是累人;二是个人肯定有所偏好,留下动听的,删去刺目的。看来,管理博客与治理国家也有相似之处啊!

但有一点必须澄清,城市之间的比较研究,应该属于个人的权利,至于这个人兴味盎然地写上一本《蟑螂的前世今生》,那也是他的自由,你没有任何理由不准他研究。至于这厮身处亚洲却把触角伸到大不列颠,只能说这厮精力过剩。

笔者主观上没有嘲弄任何一个城市的意图,更没有这种大无畏的勇气。有网友说,你在上海才待了几天就开始长篇大论,我待了20年都不敢轻易发表意见。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全部在理,难道非得去上海住上一辈子不可,才敢悄悄地说上几句话?歌德曾经利用卢梭作为自己的第六感官去感知世界,而福克纳在一个“邮票大小的地方”思考整个人类,这不能说他们有什么问题吧。还是易中天先生的一句话说得比较好:一个作家写皇帝,不一定得去当回皇帝吧;一个作家写妓女,难道一定得当回妓女?

很多人说地域之争没有意义,中华民族应该一致对外。笔者也觉得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湖南人不骂湖北人,上海挤兑深圳干吗呢,重庆嘲弄成都有意义吗?甚至地球人不要打地球人,最好是银河系大同。可黑格尔的话告诫我们: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地域之争的真正意义当然不是宣传狭隘的地方主义,更不是各个城市之间互相攀比与左右掐架,网络的口水是永远淹不死对方的,统计局那些经济指标也吓不倒对方,鼠目寸光的既得利益更无法令人信服。地域之争的真正意义是在激烈的对抗中揭露对方的缺点,在声嘶力竭的争吵声中寻找自己的缺项。尽管有学者不无夸张地指出:21世纪的竞争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但我还是想真正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泡壶好茶,像老友围炉团聚,像学者面壁问心,把有关城市的争议细细梳理一遍,从更加深远的意义上来冷静思考上述问题!

§§§第十二节浮躁时代:城市之争隐藏的深层背景

城市之争由来已久,但为什么这个时代的口水比任何时候更为泛滥呢,除了工具便捷之外,浮躁的时代让太多人难以平心静气,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无论是房价,还是环境,抑或是文化,城市已经走到一个极端畸形的边缘,让市民的心灵变得更加扭曲。

本来,没有什么比城市更能凝结一个时代的气质、禀赋和修养。然而一切都改变了,特别是当现代人在说城市是凝固了的历史时,事实上是对自身的一种讽刺,历史仅仅是由口水构成的吗?

行走在城市街头,满眼都是玻璃幕墙的平顶建筑,其间夹杂着所谓欧式风格或一些地方性的符号建筑,这些不东不西的现代作品已经将城市的心态揭示得淋漓尽致,而一些城镇贴满晃眼的瓷砖的住宅,更暴露了现代城市的浅薄。这不仅在武汉,在上海,在天津,在成都,在重庆,在深圳,在广州……中国大多数的城市都在演绎这种讽刺剧。

这是一个扭曲的时代。很长时间我们找不到具有自己风格的建筑,看到的全是奇形怪状的玩艺儿,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就是典型代表。作为中国媒体最强势的代表,中央电视台难道不是这个社会的文化象征之一么,可你看它又选择了怎样的艺术风格?

建筑大师温克尔曼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城市作为建筑的集合体,从建筑身上是可以看出现代城市品格的。钢筋混凝土的平顶四方建筑所展示的是一种对功利急躁的追求,除了快和方便没有其他功能。而贴满了白晃晃瓷砖的住宅则显示出现代城市暴发户式的浅薄,就像在手上戴五六个金戒指,散出耀眼的光芒博得人们的注目。记得一个朋友说过:欧式风格的建筑最能体现现代城市居民潜意识里的自卑,虽然这种建筑的设计相当肤浅,甚至连欧洲人也认不出这是自家的风格。效颦的东施永远都会以为自己是西施。这样一群令人啼笑皆非的城市居民开始登台,用染黄了的头发冒充白种人,又在酒吧里狂饮洋酒表示自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但正如托尔斯泰所说,那是我最不能理解的一群人—托尔斯泰主义者。

从现代居民对真正古典建筑的态度便可以看出这种文化的本质。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对人文景观产生兴致,所有的景观都在新奇、怪异、刺激和热闹中被埋葬。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那种复制的古典式建筑,连建筑者自己也不知道这种建筑的文化在哪里。这样一来,除了招来观赏者不懂装懂的附庸风雅,便是一些内行人士的口诛笔伐。

除了城市建筑,还有轻阅读的文化追求,麦当劳与肯德基式的快餐消费,缺乏理性的非线性思维游戏。一切的一切,让我们感觉到的是:没有思想了,没有追求了,没有沉淀了。娱乐至上,疯狂万岁。

城市心灵为何会浮躁至此?它最终将走向何方?以下就从社会、交通、房价、环境、文化、金融方面一一作出解析。

同类推荐
  • 一花一世界

    一花一世界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本书介绍了如何成为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收录了《让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让学生坐第一排吧》、《给孩子自信的力量》、《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认同》、《什么对于孩子最重要》、《想砍哪棵树》、《教师应蹲下身来看学生》、《坐着比站着更辛苦》等文章。
  •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中非致力于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非传播史中国对外传播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为中国对非传播提供了生动范本,从中可选择中国的对非传播战略和外交战略。本书以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为研究起点,详细剖析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的关系,认为非洲形象是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的产物。进而提出中国对非传播实施精英化与大众化起头并进的传播战略,从而巩固中非关系,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从事国际新闻报道、非洲问题报道、非洲问题研究、媒体传播技巧研究、对外传播研究等工作和学习的读者能从本书收益。
  • 人类学的世纪坦言

    人类学的世纪坦言

    以中国三代人类学者非正式访谈“口述历史”方式对中国人类学发展进行研究,展示了人类学本土化与中国化的努力、显示了中国人类学在不同地区发展的趋向等。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热门推荐
  • 我正朝着神遗之地进发

    我正朝着神遗之地进发

    这是我朝着传说中的【神遗之地】进发的故事。没有激烈的打斗,漂亮的女主,跌宕起伏的剧情。仅仅是两个人的日记(大概)。新手第一次作品,请见谅。没有存稿,没有后续剧情。抱歉我都没想好,作品名字也是临时编的。不求打赏推荐什么的,喜欢就评论支持一下好了。
  • 斗罗之巅峰荣耀

    斗罗之巅峰荣耀

    一伞一笑风正暖,叶随秋去不知寒。昔日荣耀谁与共,而今天下无人知。
  • 小鹿乱窜

    小鹿乱窜

    “总裁夫人让您回家。”“告诉夫人我一会就回去。”“总裁刚刚杨小姐去家里找您被夫人打了,现在杨小姐的父亲已经找到家了。”“一会就回去。”“总裁,夫人说如果您再不回去她就要去找男人了。”小秘书一边说着一边侧过身,果然眼前一个黑影闪了过去,再抬头看总裁办公椅,哪还有什么人。她是第一家族的宠儿,他是新回国的首位总裁,三年前他看上她,回国以后他追她,费尽心思,终于俘获她的心。她见他身边的花朵太多非常不高兴,一朵一朵给他摘了,他还夸他说越来越能干。都说他是妻管严,他却偏偏站在世人面前对她言听计从。她吃虾他剥皮她吃面他下厨她吃面炸茄子他也照做她问他:“都是我吃的你吃什么?”他一本正经的回答她:“我吃你。”
  • 修罗天帝诀

    修罗天帝诀

    【火热连载】九天界五帝之首修罗帝,自创修罗天帝诀,逆天而行,踏无尽枯骨,但却在证天帝之道时,被混沌雷劫击毁肉身,神魂穿过虚空,重新归来。这一世,他修逆天功法,誓要踏碎天地。
  • 曹操的黄金军队

    曹操的黄金军队

    试着写了点小说,自己不是很满意,发出来大家看看给点建议和意见,谢谢。
  • 混市亡灵

    混市亡灵

    路人甲:“你知道吗?昨天我买了**公司的股票,只一天就赚了十几万块”!李果:“那公司是我的”。路人乙:“你知道吗?上个星期我亲眼在这附近的**服装城看到了**国际艳星”!李果:“哦,我带她去买了几件衣服”。路人丙:“你能相信吗?上个月我竟然看到了僵尸扛着行李下了出租车”!李果:“我相信,是我让那只僵尸帮我搬行李的”。记者丁:“请问李先生,您觉得您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李果:“都是因为我爹走路太不小心了”。“诶?”李果:“要不是他不小心触动了‘亡灵之书’我就不会得到它,也就不可能天天和鬼魂、僵尸这些东西打交道,我现在也就不会是这样”。
  • 职业死神搜魂记

    职业死神搜魂记

    也许你活着的时候我们不会有交集,但如果你死去的话,请不要伤心,因为有我这么敬业兼专业的死神为你带路啊哈哈哈哈。———死神蒋小星语录。
  • 我愿意这样想起你

    我愿意这样想起你

    文艺暖男新鲜旧情人,睽违三年后最新力作。一部让你“感怀旧时光,寻找新开始”的暖心之作。一部道出你心声的青春纯爱集:用整段青春去爱你,是我做过的最奢侈的事。谁的青春不值得回味?你是否也曾在一个寂寂深夜打着手电躲在被子里抹眼泪?30个纯美故事,让你动情动容,让你感慨:很庆幸,在美的年华,我们可以拥有同一段回忆。那时年少,有人说你不懂爱,可是你还是去爱了。不为别的,只为给今天的你留下这段微微疼痛却刻骨铭心的回忆。
  • 是以见放

    是以见放

    重度强迫症才女丛家家,有着与同龄人年纪不符的深沉。她有一个公开的秘密,从小学到大学,丛家家的眼和心只随季风而动。而当季风整理好心情去回应她时,她的爱已不在原地。季风不甘放弃,为挽回家家作足努力。小刺等好友也为促成二人而努力,然而家家终于对从前放手,开始了全新的恋情。如果说季风是风火骄阳,依她、恋她,是她倾慕了整个少女时代的青梅竹马;钱程则是皓皓朗月,懂她、怜她,是她愿心许一生的益友知己。
  • 天威大汉

    天威大汉

    博浪沙下,布衣暴起刺秦的无畏勇烈;漳水之滨,“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吴”那气冲霄汉的豪迈;骊山脚下,鸿门盛宴上,樊哙那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悍勇;拜将台前,说出“将兵多多益善”的韩信那神鬼莫测的睿智;大漠黄沙中,北击匈奴三千里的旷古壮举;滚滚乌江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的动地悲歌;永除胡患,拓地万里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