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08000000005

第5章 城市样本—深圳“青蛙”DNA解析(1)

§§§第一节 特区·深圳—中国MODERN城市的样本

2009年4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书中通过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后发现:香港在多个竞争力排行榜均名列榜首,力压北京和上海,继续在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榜单上排名首位,而深圳竞争力排名连续三年位居内地第一、中国第二。

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青岛、天津、苏州、高雄。

经济规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为: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东莞。

经济效率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台北、香港、高雄、新竹、台中、澳门、深圳、东莞、东营、台南。

产业层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北京、香港、深圳、上海、台北、新竹、台中、高雄、澳门、台南。

文化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温州、深圳、青岛、台州、绍兴、东莞、惠州、香港、扬州、长沙。

社科院的研究报告当然和武书连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一样含有水分,但深圳的竞争力连续三年位居内地第一却也并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的事。从GDP总量看,深圳确实不如上海、北京与广州,但城市竞争力考察是全面的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发展成本、产业层次、生活质量等方面。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深圳的经济增长高于上海、北京,经济效率高于上海,发展成本反而比较低,综合评比下来,深圳的分数内地第一。

这个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上海哭了,北京怒了,广州傻了,青岛笑了,大连呆了,天津火了……特别是广州,更是十万分不服气,为什么呀,为什么呀,为什么呀,我怎么会排在深圳的后面?

还有一些不知趣的家住广州的外省人出来说话:广州排在深圳后头,这是合理的。深圳优势明显,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充满冒险和创新精神,能吸引人才,富有感召力和财富凝聚力,它的资本、技术创新等领域都比广州高出一大截。此外,广州大气环境没能得到根本改善,城市空间拥挤,噪音污染严重,深圳作为一个新型城市,环境问题也少些。

这样的解释当然只会让老广州怀恨于心。地域之争,是中国人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尽管它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意义。

唯有深圳喜怒不形于色。关于深圳的争论少过么?褒的贬的、好的坏的、爱的恨的、善意的恶意的、吹嘘的棒杀的、喜欢的冷笑的,深圳已经见得多了。

至于所谓的排行榜,深圳人早就看透了这些形式上的虚伪。排行值多少钱呢?关键是荷包里的票子。相比许多所谓的“文化古都”、“历史名城”,深圳要成熟、宽容、稳重得多,很多人说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没有根基,没有底蕴,没有传统,没有故事,甚至没有历史,更没有文化(这点笔者承认,但深圳不是没有文化,而是深圳没有保护文化,笔者会在后面提到)。可深圳自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说,深圳这20年,就是见证中国城市发展的20年,就是见证这个国家成长的20年。

20年来,深圳像中国的刀锋一样,划开这个东方古国的沉沉铁幕。

20年后,深圳又像燃烧过后的冰晶,缄默回归于它偏居一隅的本色。

20年来,深圳影响着其他城市,成为万千城市中孤独而骄傲的舞者。

20年后,深圳被其他城市影响,突然有种孤苦无依、末世凄凉的感觉。

20年来,深圳以其智慧、勇气、胆略、创意为这个国家奉献青春与汗水。

20年后,这个年轻城市的血气方刚和恣意妄为突然感觉有点捉襟见肘。

深圳,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也见证了这段岁月的腐朽与迷茫。

深圳,记载着现代中国的光明与黑暗,也记录了当代城市的前进与落后。

深圳,就是中国现代城市的样本。

解析深圳,就是破解中国城市的密码。

深圳,宽阔的深南大道上,明媚阳光和和煦春风携手穿过五洲宾馆前的椰树林,香蜜湖与华侨城的豪宅区在郁郁葱葱的阔叶木中交相辉映,海畔红树林有不知名的海鸟飞来,在随风摇曳的棕榈树枝间一闪即逝,那是太平洋西岸的长颈白鹭,它挥动轻盈的羽翼掠过海天一色间的雾气,消失在渺渺无边的天际中。海滨年轻的男女,相依相偎看着对岸若隐若现的群山。

这就是现代的深圳,年轻又干净,纯洁又时髦……充满着无限的希望,追逐着理想人生。

而在深圳的另一侧,坂田大道上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已经坏掉,泥头车与家用轿车堵了一街,灰尘与打工仔匆匆的脚步一起前行,空气里还有猪粪的味道。在交通要道九鼎坊,垃圾在风中飞舞,沾了路人一身。

这就是现代的深圳,像中国的一个内地小城,杂乱而肮脏,混浊而张扬。

2002年前,这座城市是中国的先锋,是梦想的象征。

之后,有人说它衰了,有人说它被唱衰了。

其实,深圳还是那个深圳,没有谁能唱衰它,它依然是中国城市的一面旗帜,依然是中国最有个性的城市,依然是3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大陆明星城,也许迟早有一天还能与对岸的香港一争高低,但也许迟早有一天它也可能与东莞一样没落。

只是它与东莞不一样,它承载的是整个民族的梦想。如果说东莞的没落让很多求职者失去工作,那深圳的任何退步都会让那些忧国忧民者痛心疾首。事实上,七年来,深圳在很多方面不是进步而是退步了。

七年前一篇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激起千层浪,闹得满城风雨。深圳人第一次抬起血红的双眼,步履蹒跚的人流停下前行的脚步,振聋发聩的声音从地王大厦顶尖传来:深圳,你已经被抛弃。这篇长文充分体现了国人的士大夫情结:处江湖之远仍忧庙堂之高,而且字字醍醐,句句灌顶。弹指一挥,刹那七年,噩梦犹未散去,浮云更加遮日。那个曾经领一时之风骚的“改革圣地”,那个曾经吸引了中国一半精英的首善之区,思想却愈加保守,文化仍然萧条,人才日益流失,激情消失殆尽,政策不再倾斜,创业成本高企,“特区不特”的现实让这个曾经的宠儿浮躁无比,还如七年之前,深圳依然四顾茫然……

深圳当然不能代表城市全部,但深圳密码能打开中国城市的一扇门,这个曾经的先锋城市,为什么在近段时间里锋芒掩尽,而在金融危机到来之时,它又能展现其熠熠的星光?

深圳这个城市的优点就不说了,已经被中国的媒体歌颂了10多年,该称赞的地方已经被美化了,该表扬的地方已经被颂扬了。我们现在要了解的是深圳为何迷失,它的发展为什么停滞,这个中国城市的样本到底中了什么蛊毒,中国其他城市,是否能从这个城市看到自己的影子?

§§§第二节 思想篇:春潮已逝,娱乐至死

思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可能有些老套,但一定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真理之一。

深圳之所以能从一个小渔村一跃而成为中国城市的“启明之星”,直到现在还与经营数百年的上海分庭抗礼,无非因为它是邓公这个巨人的思想实验田。

那时候,深圳没有传统思想的羁绊,没有意识形态的约束,没有官僚本位的掣肘,敢于无法无天地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敢于责问旧体制的条框并动手砸破篱笆。改革开放的前20年,深圳一直是城市中的“黄色领骑”,是20世纪80年代的“圣地延安”,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梦想之都。它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为这个社会创造了无数奇迹,同时也点燃了民族复兴的星星之火。在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这片贫瘠的南蛮之地上盛行的思想随着商品一起北伐,当时整个中国都在谈“思想的解放”,全世界都在关注这块开放资本的社会主义热土将怎样成长。而如今呢?

那曾经是怎样的一份荣耀!还用得着像现在这样自诩为先锋城市?还用得着满怀醋意去与上海、北京一扳手腕?那是一段怎样的岁月?理想的、浪漫的、大破大立的、肆无忌惮的、撕裂的、啸傲四海的、埋头苦干的、睥睨天下的,一举手一投足都震撼着整个中国,细枝末节、摇头摆尾,都成了思想本身。

而现在的深圳,看不到任何思想的争论,一句“思想解放”刚刚提出,马上就来了一批“深圳不是政改特区”的防火队员,还有谁敢像当年袁庚那样与体制叫板,而姓资姓社猫黑猫白那种激烈碰撞也都成为遥远的回忆,没有人敢更深一层地挖掘新闻的背后,因为那样会触犯既得利益者,看不到任何关于城市的思想性探讨,那些言论可能会被屏蔽,最多是社科院几个专家今天说房价该降明天说房价该涨。

记得在武汉读大学时,笔者每天都会看《深圳特区报》,虽然这份报纸很幼稚,却能让人从中找到一点涌动的春潮,年轻的心灵能感受到南方天空传来的阵阵惊雷,沐浴清风扑面的醇醴气息。

然而当年轻的我坐火车第一次踏上深圳这片土地时,却突然感觉到它的阳光是那么刺眼,除了匆匆前行的人们,整个世界鸦雀无声。那么多的媒体,要么歌功颂德,要么广告连篇,要么娱乐八卦,要么官员升迁,看不到能够真正激起这座城市居民心灵的报道,没有一篇刺入骨髓的负面追问,似乎所有媒体都约好了用同一个鼻孔歌唱:我们欢呼,我们跳舞……而唯一稍有良知的那份报纸几经浮沉后也谨言慎行起来,信念虽然重要,但生存毕竟是基础。当北京的《经济观察报》以“观察家”的凝重审视这个社会,当上海的“第一财经”高屋建瓴游走于刀锋的边缘,甚至当内陆的武汉都出现了《长江商报》这样的思想性报纸时,深圳的本地媒体却集体患上了思想性阳痿。

深圳具备出思想家的土壤—新旧思维激烈碰撞,东西文化双向交汇,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智商人才聚合,严酷竞争千锤百炼……这与诸子百家时代、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没有本质区别,然而,半个甲子过去了,我们没有看到“萨特·福柯与笛卡尔”,也没有看到《常识》、《论法的精神》与《社会契约论》。我们看到的只是特区思维内地化,革新思想保守化,民主理念集权化。提倡“深港自由贸易区”的讨论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涉及更深一层的“行政三分”更如雷区。铺天盖地的是平庸、媚俗、八卦、金钱至上,及追求娱乐至死,没有任何思想的创新。

§§§第三节 文化篇:黄金满地,难溢墨香

以《一个红卫兵的自白》名动天下、号称中国民间良心的梁晓声说,深圳是座拜金主义的、物欲的、道德沦丧的、文化沙漠的、色情泛滥的城市,他死也不会去那儿看上一眼。在很多文化人眼中,深圳几乎成了腐朽的代名词、暴发户的集中地,深圳是没有文化的。

深圳到底有没有文化?先从一个众人皆知的现象谈起。在深圳如果问:“你是哪里人啊?”得到的答案会是“我是湖北人”、“我是四川人”、“额是陕西人”、“俺是东北人”……很少有人说“我是深圳人”。

难道没有深圳人吗?在深圳现有1200万人口中,户籍人口占200万,可见深圳人还是“有几个”的。但如果你说自己是深圳人,对方一定会很诧异,深圳人到底是什么人?好像地球上从来没有深圳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深圳人又不像河南人那样被妖魔化,难道深圳人的钱还不够多,形象还不够好,素质还不算高?

其实归根结底是一个文化问题,是对身份的认同问题,是中国固有的“寻根主义”与“深圳意识”对抗的问题,是对一个城市有无情感、是否忠贞的问题。大部分的深圳人在骨子里觉得,这片土地只是异乡归宿,是停留的驿站,是随缘的漂泊。如果有一天这里发生天灾或者人祸,绝大多数人都会毫无眷恋地离去,这不是他们的家,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没有惦记也没有思念,他们似乎从没得到过这片大地的护佑,有的只是奋斗和拼搏,甚至有点尔虞我诈。

没有文化的认同,就没有一个将所有血液融为一身的母体,所有人都是散漫而弱肉强食的精子。文化认同需要较长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着200万户籍的深圳就找不到一个深圳人。半个甲子过去了,有人从翩翩少年到两鬓斑白,有的人从一贫如洗到身缠万贯。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爱,不能对这片事实上养育他们的城市产生一点感情?如果说第一代深圳人因为思乡之情难却的话,为什么到了第二代,还是从祖父或者祖母那里寻找“根”的依靠?这是因为文化方面的确没有到位。

广州一直嘲讽深圳年少轻狂,对这个“满嘴金牙的暴发户”很是轻慢,作为南中国的文化中心,在广州这位历经沧桑的智者眼中,深圳有太多市侩恶俗,有太多的商业尘嚣纸醉金迷。它迅速崛起的一切在商业规则的引导下必然成为垃圾,它创造出的文字也只配印在麦当劳上当广告,所以深圳只能依靠光怪陆离的现代建筑来支撑空虚的内心世界,依靠环境的绿化与无数的公园来装点容颜。而广州的历史就是南中国的历史,是偏安一隅的文化割据,她角落的一抹废墟也见过“秦时明月汉时关”,巷子里的一块石头都见过南越王。

广州只是一个例子,很多老城市也反感拿它们与深圳比较。她们是会琴棋书画的大家闺秀,深圳不过是衣着光鲜的绣花枕头;她们有着贵族多年养就的气息,而深圳不过赚了几个钱,搞了一身行头而已。

尽管深圳也会请一些文化人充门面,然而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不是靠表面光鲜的人物来支撑的,而是靠那些深藏于地底的、游走于边缘的“地下群落”来支撑。

那些沉默不语的城市,有无数黄钟大吕埋藏于地底;而山青水碧的深圳,有的只是大海上那一抹叶子在漂浮。

文化的积累是坚硬意象的一种积累,就像一枚雪花,凝聚一切的是冰晶。深圳没有文化是因为它没有冰晶,缺乏一个很坚强的文化结合点,没有什么可以代表深圳文化。

想象一下:

如果上海没有张爱玲,没有婉约柔美的海派文化……

如果武汉没有《黄鹤楼》,没有“江城五月落梅花”……

如果成都没有杜甫草堂,没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如果北京没有《桃花扇》,没有“冲冠一怒为红颜”……

如果南京没有秦淮河畔,没有“金粉六朝香车何处”……

深圳其实也曾经有过坚硬的文化意象,只是没有好好把握。“妞妞事件”看出的是文化的专制,“文化绿洲”论看出的是虚夸。当文化成为一种粉饰,当文人已被豢养,文艺创作沦落为“得奖模式”时,浮躁的、糜烂的、功利的快餐在流水线上制造,文化已经消失于远处的红树林中。

以深圳的财力,可以轻而易举地建造中国最现代化的图书馆,但那种堂皇让第一个进去的人关注的是钢结构而非文化。深圳某网站与深圳作协联合征收长篇文学时,只有屈指可数的40来篇投稿,什么是底蕴,真相昭然若揭。

同类推荐
  •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作者筹备东湖小学开始,以学校建设为主线,记录关于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家校联系等各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为前两年的记录。
  • [东欧]三大教学方法原理原则与教学论著选读

    [东欧]三大教学方法原理原则与教学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走出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学的误区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不仅是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科学的专家。
  • 春苑论史

    春苑论史

    本书收集了作者散布在杂志、论文集里的文章。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人物及著名的历史运动等方面。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热门推荐
  • 战火缘

    战火缘

    两位年轻的军事天才,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庞大组织......当第一缕阳光刺破黑暗,留下的,究竟会是什么?“喂,你说好的,在我身边!”“恩,我一直在。”“你发誓。”“我以军人的名义起誓!”共同守护这片河山,以及我们的所爱!
  • 夺命曲线

    夺命曲线

    本书为哈佛经济学家推理系列第三本。斯皮尔曼接受美国某企业家成立的基金会委托,来到英国的剑桥大学,协助洽谈购买经济学家马歇尔的故居。马歇尔是凯恩斯的老师、现代经济学理论之父,其故居贝里奥庄在经济学圈内享有盛名,他的传世巨著《经济学原理》便是在此写成。没想到购房计划尚未谈妥,同行的美国企业家即遭受神秘袭击,差点丧命;之后主教学院院长更是被骇人听闻的手法谋杀,使得购屋之行更加显得危机重重。若有所悟的斯皮尔曼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残酷冷血杀手面对面展开搏斗!在书中,伟大的经济学家马歇尔、边沁、亚当·斯密、凯恩斯的观念将粉墨登场……且看斯皮尔曼如何运用“信息不对称”侦破命案。
  • 迷雾中的一束光

    迷雾中的一束光

    记得那天,一个女孩对他说:“为了我们的青春可以不被辜负,为了我们的梦想可以变成现实,为了我们的未来可以更加绚烂多彩,所以少年请勇敢的追逐自己的梦想吧!”
  • 废材公主要翻天

    废材公主要翻天

    作为一个废材公主,唯一的用途就是和亲!再次睁眼,月华裳毫不犹豫把某个和亲对象咔嚓了。神女归来,废材?!怎么可能!灵宠,我有传说中的神兽朱雀。丹药,姐一开级就是八品炼丹师属下。男人!喂喂喂,某个院长老头,你年纪太大了不是我的菜!生相伴,死相随,阿裳,你再好好看,我到底哪里老?1V1甜宠!男强女强!欢迎入坑!
  • 无情系统在线装逼

    无情系统在线装逼

    啊,我TM穿越了?啥,还有系统,装逼,来吧。系统:不,你不想....
  • 乱世赞歌之冰琴谣

    乱世赞歌之冰琴谣

    一个充满和平时代的背后,人们却看不到鲜血铸成的匕首刺向这脆弱的和平,古老的种族一个个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一场上古征战令人们回忆起当年的战争,一把琴,一支萧,一句话,一段孽缘,一份记忆……都令人为之恐惧,可谁能想到当年引爆乱世风暴中的那只蝴蝶再次出现。
  • 上清诸真章奏

    上清诸真章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星出来了

    星星出来了

    热恋时“我们现在都还小,你可不可等我四年?”“好”再见时“我成年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