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66900000002

第2章 甲骨(2)

今后值得注意的倒是,甲骨文可能在河南安阳以外的地方,即在其它的商代遗址或当时商的诸侯、方国之地出土。其所以如此推测,不仅是因为卜用甲骨解放前就已发现于小屯以外的地方,如历城的城子崖、浚县的大赍店、旅顺的羊头洼、济南城南郊、济南大辛庄、滕县安上村、永城黑孤堆等地,解放后又出土于安阳四盘磨村、大司空村、辉县琉璃阁、邻县、郑州二里冈、济南大辛庄、洛阳东关泰山庙等地,而且是因为就在1977年和1979年陕西周原遗址已经两次出土甲骨文。

周原出土甲骨文;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至少证明,甲骨文非商王朝所独有,亦非殷虚所独有。据已发表的材料分析,这批甲骨大部分与小屯第五期的帝乙帝辛卜辞是同时代的。其时周还是商的一个诸侯国。既然周也刻辞于甲骨,则当时其它各诸侯国也有使用甲骨之可能,今后也同样有破土而出之希望。周原甲骨文的出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使人们开拓了眼界,深信甲骨文发现的历史远未结束,在殷墟之外还会有大量的出土。

三、早期甲骨的来源

1899年至1928年30年间,小屯村民不断私掘甲骨,经历年调查可确定的约有九次。

1899~1900年,小屯村民于村东北刘家20亩地的中段最先挖掘,王懿荣、端方、刘鹗等所得甲骨,大约即是当即出土之物。

1903年《铁云藏龟》出版后,古董商人购求甲骨的云集小屯。1904年冬,朱坤在刘家20亩地北端之东,朱家14亩地内,挖掘甲骨有数车之多。

1909年村人在小屯村前张学献地中发现甲骨甚多。此次所得甲骨为罗振玉所购得。

1912年,华北五省遭到大旱灾,村人迫于饥寒,相约于村北滨河之地挖掘甲骨,附近村庄居民也来参加。

1923年春,张学献在其菜园内自行发掘,何国栋为帮工,获大骨版二块,后面均有不少文字。

1924年,村中筑墙起土,又发现甲骨文字一坑。

1925年,村人在村南大路旁挖掘,得甲骨文字数筐,牛胛骨有长至尺余者。据说都卖给上海商人。

1926年,村人与张学献家在张家菜园大举挖掘,所得甲骨甚多,为明义士购去。

1928年春,北伐军在安阳作战,小屯村人相约在村前路旁及麦场中大规模挖掘,所得甲骨文字都售与上海、开封商人。

据估计,上述出土甲骨的总数,约在80000片以上。

知识特征

一、甲骨知识

甲骨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而且有不少已成为甲骨学中常识性的东西,了解这些常识对于甲骨研究、鉴定、辨伪与收藏都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就从甲骨文开始,介绍一些重要的知识。

甲骨文就是指这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殷商人迷信,凡事必占。占卜后就用专门刻字的青铜刀把占卜的结果及其应验情况刻在乌龟甲壳和牛肩胛骨上,这就是现在所见的甲骨文。从目前出土的甲骨来看,除了龟甲和牛骨外,也发现用其他动物骨头来刻辞的,如牛的肋骨,或鹿、羊、猪的肩胛骨,甚至人的头盖骨,但数量极少。

龟甲在使用前要将甲壳从背甲和腹甲两部分的连接处——甲桥部分锯开,使甲桥的平整部分留在腹甲上,然后将带甲桥的腹甲锯掉甲桥外缘的一部分,使之成为边缘比较整齐的弧形。背甲则一般直接从中间脊缝处对剖为两个半甲。有的背甲在对剖之后,还要再锯掉靠近中脊部位的凸凹较大的部分和首尾两端,使之成为近似于鞋底状,并在中部钻出一个圆孔。这种背甲被称为改制背甲。牛肩胛骨也要经过加工才能使用。一般先要将骨臼部分从较长的一面切去一半或三分之一,使之成为月牙形,然后再将臼角向下和向外分别切去一部分,使留下的臼角形成一个近于直角的缺口。最后,再将直立的脊骨连根削去,削平骨板和骨臼下部隆起部分。这样,整个骨板的加工才算初步完成。

龟甲和牛肩胛骨经过上述初步加工后,还要进一步刮削和磨光,然后在它们的反面挖和钻制出圆形和长椭形的梭状巢槽,以便在占卜时用火在这些巢槽上烧灼,使正面相应的部位现出裂纹,而巫师们就是根据这些裂纹来判定吉凶。长椭形梭状的巢槽叫作“凿”,一般长约1厘米左右,口宽底窄,呈梭状斜槽。圆形的巢槽叫作钻,一般紧靠凿边正中部位钻出,是比凿稍小的圆形洞穴,且大都在凿的内侧。凿和钻都不能透过骨面,只作到距骨面最薄处。凿槽和钻穴的部位都是有规律的,排列也较整齐。凿钻的数目是根据甲骨的大小和需要来定。

经过凿钻以后的甲骨由掌握占卜的史官保存,需要占卜时才取出来。史官还往往在其边缘部分刻上甲骨来源、制作经过以及卜刻时间等文字,这种刻辞就叫做“记事刻辞”,计有五种:

1.甲桥刻辞:刻在龟腹甲反面的甲桥上。

2.背甲刻辞:刻在龟背甲的反面。

3.甲尾刻辞:刻在龟腹甲尾部的右边。

4.骨臼刻辞:刻在牛胛骨顶端的骨臼处。

5.骨面刻辞:刻在牛胛骨骨面宽薄的那一边下部。

在卜兆旁刻上需要祈求的事情及其应验结果,被称为“卜辞”或“甲骨卜辞”。卜辞一般都刻在甲骨的正面,也有极少一部分是刻在甲骨的反面。有的是一条卜辞记载一件事情,在正面刻不完,就在反面接着刻。这种正反两面的刻辞在早期的甲骨文中较常见。但也有在一片甲骨上刻有几件不同事情的。一般说来,二条完整的卜辞有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叙辞(述辞、前辞):记叙占卜的时间、地点和占卜者。

命辞(问辞):命龟之辞,向龟陈述要占问的事情。

占辞:记录兆纹情况及所得出的吉凶判断。

验辞:占卜后的结果或应验情况。

如武丁时期的这条卜辞就是这样组成的:

“庚子卜,争贞:翌辛丑,启?”(正面)“贞:翌辛丑,不其启?王固曰:今夕其雨,翌辛丑启。之夕允雨,辛丑启。”(反面)

这条卜辞的组成部分和意思分别是:

叙辞:“庚子卜,争贞。”意思是:“庚子这天占卜,史官争问道。”

命辞:“翌辛丑,启?贞:翌辛丑,不其启?”意思是:“明天是辛丑,天会晴吗?(又)问:明天是辛丑,天不会晴吗?”

占辞:“王固曰:今夕其雨,翌辛丑启。”意思是:“商王看了兆纹以后说道:今晚要下雨,明天辛丑,天将放晴。”

验辞:“之夕允雨,辛丑启。”意思是:“傍晚时果然下了场雨。第二天辛丑,天也放晴了。”

甲骨卜辞中,所用的文字都非常简单精练,最简单的卜辞只一个字,如“雨?”一般的卜辞也只是十几个字到二、三十个字,五十个字以上的卜辞极少,如《殷虚书契菁华》中的第二片和《卜辞通纂》中的第592片,前者长51字,后者54字。而一百字以上的卜辞目前只有数片,如《双剑侈所藏甲骨文字》第212片,正面是170多字的叙事刻辞,反面是干支表。记录的是帝乙、帝辛时打仗俘虏的卒师车马盾矢和用俘首祭祀祖先的事情,极为珍贵。

甲骨卜辞的刻写行款也有其自身特色,了解它对甲骨鉴定与辨伪也很有帮助,因为伪制者中很少有人懂得这些的。众所周知,古人的书写体例是自上而下、自右向左直书,直至近来才采用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的横写格式。考记事刻辞的行款,大都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即所谓“下行而左”。但卜辞的刻写完全打破了这种体例,而是根据兆纹的方向或“下行而左”,或“下行而右”,即所谓的“左行右行”。这种特殊的文例,不是为了书写便利,而是与占卜所得的卜兆分不开。卜兆一般左右对称,因此刻在卜兆旁边的卜辞,也就内向对称。如龟腹甲卜兆内向对称,右面的卜兆向左,卜辞右行;左面的卜兆向右,卜辞则左行。龟背甲虽一剖为二,其卜兆、卜辞的情况与腹甲同,其右半者卜兆向左,卜辞右行;左半者, 卜兆向右,卜辞向左。还有在龟甲边缘部分的刻辞,大都是从外向里,在左边的从左向右,在右边的从右向左。若在牛肩胛骨上,多数是刻在骨边。右骨的卜兆向右,卜辞左行;左骨的卜兆向左,卜辞右行。唯近骨臼一端,卜辞左右行,也相对称,但不拘前例。在较大的甲骨片中,有的是不止—条卜辞,凡一条以上卜辞,其排列形式,早期都自上向下排,晚期则多自下而上排列。一事多卜的辞例,则是连续依时由下向上卜问,称为“相间卜辞;”。由于卜辞的书写款式有这么多区别,作伪者多不甚了解,他们往往只根据古人“下行而左”的书写习惯伪制。所以掌握了这种书写行款,对于区别真品赝品有不少作用。

要做到对甲骨鉴定得精确与熟练,除了对上述的甲骨常识有所了解外,还得对甲骨的几大分期及其特征有所了解。卜辞是占卜时留下的记录,而占卜活动又伴随着大量的祭祀活动存在。祭祀也必然涉及到对祖先的称谓,若称谓不同,则肯定属于不同时期的甲骨。如在卜辞中有父甲、父庚、父辛的称谓,而在商朝后期,即盘庚迁都以后的甲骨卜辞中有甲、庚、辛庙号。又因为被称为父辈钩商王只有阳甲、盘庚、小辛,那么这片甲骨文一定是他们的下辈祭祀其祖先的记录,也就可根据商王朝的世系表,把这片甲骨定为武丁时期。又如,卜辞上有称父丁、兄庚、兄已的,则可以断定这片甲骨是商王武丁的儿子,即祖甲时期。因为父丁是指武丁,兄庚、兄已是祖甲的两个哥哥。根据卜辞中的称谓来划分甲骨文的时期是比较可靠的,因而成为划分甲骨文时期的第一个标准。

在卜辞中一般都记录有“贞人”的名字。所谓“贞人”,即是指占卜时代表上帝、鬼神或祖先意志的史官。如果在许多甲骨中的贞人名字都一样,且所祭祖先的称谓也一致,那么可断定这些甲骨属于同一个时期。反过来,如果有许多“贞人”的名字出现在同一片甲骨上,也可推测这些“贞人”是同一个时期的,并进而根据他们的名字在其他甲骨中的出现情况,判断出这些甲骨属于同一个时期。贞人”,就成为确定甲骨时期的又一标准。但“贞人”的名字到武乙时期(第四期)已完全不刻了,“贞人“”就是帝王自身。相对而言,其他时期甲骨都录“贞人”,而这个时期不录“贞人”,也可成为断代标志。

二、甲骨文特征

前文指出,殷墟甲骨钓真正收藏价值不在于甲骨本身,而在于上面的文字——甲骨文及相应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甲骨的收藏就是对这些“文字”的收藏。所以,对于收藏家或古玩鉴赏家,就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甲骨文字的知识,以便收藏时作出鉴定的依据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甲骨文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体系最完备的最早的一种文字,那么它和原始象形文字、西周金文及后的大籀、小篆、隶书等比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

笔画繁简不固定甲骨文中的文字往往不计较形体繁简、笔画多少,如“羊”在甲骨文中就有好几种写法:“”、“”、“”等。又如“田”字,甲骨文的写法就更多了:“”、“”、“田”、“”等。不但是独体字如此,有些合体字也是这样。如“”字,甲骨文的写法就有三四种,最少的两个“羊”字排列在一起,最多的是四个“羊”字排列在一起。“晶”字也是如此。但不管怎样变化,作为独体字它伪代表性特征总是保持不变,如羊”;的曲角,“田。的纵横界线。作为合体字,其中必有一个“母体”保持不变,如“羴”字的“羊”,“晶”字的“日”等。

方向和位置不固定甲骨文中,除一些指事字外,其他的都可以正写、反写、倒写、侧写。如“卜”字,在甲骨文中可写为“卜”、“”、“”、“”等形。又如“明”字,甲骨文可写作“或“”。甲骨文的部位虽可变易方向,但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凡变位后容易和其他字相混淆的字均不变位。如“好”字,甲骨文写作,“毓(育)”字甲骨文写作,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前者一般只作左右换位,后者只作上下换位。很少有违背这一规定的现象的。

选用偏旁不固定从文字产生、发展、演化的规律可以看出,甲骨文是由最初具体的、个别的特征逐渐向一般的、普遍的方向发展的,也就是说,逐渐抽象化了。如“牢”字,现在固定从牛,而在甲骨文中它还可从羊、从马、从犬。又如“牝”字,现在也固定从“牛”,但在甲骨文也同样可以从羊、从犬、从虎、从豕。这就是甲骨文选用偏旁的不固定性。

从甲骨文自身的特点看来,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一些异字同形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很少。

初看甲骨文的人,只见上面全是一些纵横交错,而且似乎毫无规律可寻的、杂乱无章的符号。但如果对以上的特征有所了解,再掌握一些识读它的诀窍,那么渐渐就会掌握和认识更多文字。这样,虽不能尽识一片甲骨上的所有文字,但对其大概内容就能知道一二,在收藏和鉴定时就会心中有数。据统计,甲骨单字共有5000多个,但到目前为止能被识读的只有1000多个,而且其中有的还有争议。甲骨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已有近九十年的发展历史,前人已作了大量的实际研究工作,也有不少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我们研究和识读甲骨文都有指导作用。大致说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如下几种:刘鄂的《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著录甲骨作的书),孙诒让的《契文举例》(这是第一部研究性专著),罗振玉的《殷虚书契前编》、《后编》、《续编》和《殷虚菁华》,董作宾的《殷虚文字甲编》《哎乙编》、《外编》和《大龟四版考释》,郭沫若的《卜辞通纂》和《殷契粹编》,容庚的《殷契卜辞》,明义士的《殷虚卜辞》和《后编》,林泰辅的《龟甲兽骨文字》,方法敛的《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胡厚宣的《双剑诊所藏甲骨文字》、《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战后京津所获甲骨录》和《卜辞同文例》,曾毅公的《甲骨缀合编》,郭若愚的《殷虚文字缀合》,于省吾的《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字考释类编》(这是一部集大成的甲骨文字字汇书);孙海波的《甲骨文编队金祥恒的《续甲骨文类编》,岛邦男的《殷虚卜辞综类》(兼具字典及索引功能,较为实用,但书中有一些错误),以及整个综合性研究甲骨文的集大成之作的、十三巨册的、汇集甲骨文拓片、摹本及缀合中的珍品《甲骨文合集》。

发现甲骨文

“发现”,是个多么吸引人的词。人类的进步和文明,就是建立在无数“发现”之上,“发现”也正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证明。人类在自身文明发展史上,不屈不挠地奋进不止,“发现”不已;如果历史是一本古老的书,是地质岩层,是河床,那么,早就有了冗长的页码与深厚的积淀。甚至于文明史上的许多创举,许多“发现”过程本身竟也到了扑朔迷离而需要发现的地步。发现“发现”就是重温历史,获得启迪,从而在人类知识的未知领域里能有新的收获,新的发现。美国著名的文学派史家D.J.布尔斯廷将其所著有关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历史的一部大书起名为《发现者》(The Discoverers),将其姐妹篇、“富于想象力的巨人们的历史”叫做《创造者》(The Creators),这两本书精炼地概括了先祖先贤们的丰功伟绩。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发现“发现者”、“创造者”们的功绩。

同类推荐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实践篇·学生楷书字帖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实践篇·学生楷书字帖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世界戏剧艺术(下)

    世界戏剧艺术(下)

    这套24卷本的《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合在一起。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戏曲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戏曲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吴鸿自选集

    吴鸿自选集

    《吴鸿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这套文库以《自选集》的形式收录了中国艺术批评领域大部分50后、60后批评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均是每位作者1990年代以来学术成果的菁华。这些文字在见证和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史、梳理其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的同时,更直接指向的则是全面展现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整体实绩。《吴鸿自选集》分为快意江湖、角色内外艺舟双楫和品人评画四个部分,收集了作者吴鸿1990年代以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看法,对某些艺术作品的评论。此外作者作为一位独立策展人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积极关注艺术发展的新动向,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在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等影响下的电影研究。而作者在对历史的追溯中令人信服地指出,事实上,西方电影理论有两个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只是欧陆传统下的电影理论,而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电影学术圈中,影响更深远、且在目前更具有生命力的,是另一个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
热门推荐
  • 少主的宠妻

    少主的宠妻

    林笑是典型的现代色女,不小心的穿越之后竟发现自己成了一个五岁男孩的妈咪!某天,黎家堡中突然蹦出一大一小!她说她是堡主的一夜情人,他说他是堡主的儿子!于是从那天起,安宁的黎家堡就被她搞的鸡飞狗跳,人仰马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异丫鬟

    邪异丫鬟

    她被世人所遗弃,一生孤苦无依,却在一场大病后性情大变,不折手段,且看她将世人玩弄于鼓掌之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本宫乃灾星

    本宫乃灾星

    她是灾星再世,与帝王世代为敌。可她是帝王之女,怎可能是仇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凡星路

    凡星路

    太阳纪元21年(公元2089年)一场纪念先驱的葬礼,一个身残志坚的少年,穿越到不一样的星空,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我是诸天万界的界灵

    我是诸天万界的界灵

    [无敌文]开局无敌。主世界:超神学院,穿越世界:待定。以后有别的世界再说。作者第一次写书,可能很毒,別喷。反正你喷也没用。
  • 只想安静的做个侧妃

    只想安静的做个侧妃

    嗯,你觉得我很丑,所以一直针对我,但是针对我是因为我丑还是因为我是你仇人的女儿呢?如果是前者,对不起我长得丑吓到你了,如果是后者,对不起,我不是亲生的。
  • 三世克星

    三世克星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外卖小哥,尽然成了异界的天选之子,灵魂被异界太子锁入伏魂珠,跨时空踏入青龙大陆,期间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奈何受尽欺辱,颠沛流离之际结交不少权贵,然而因为自己的灵魂附着雷宁战将之魄,却被想一统天下之人一度追杀取魂,好复活雷宁称霸天下。最终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外卖小哥发挥他超凡的异能使得青龙大陆尽归己所有。
  • 冷情少爷俏皮妻

    冷情少爷俏皮妻

    钱小小一个14岁的普通女孩长相一般学习差,她穿越到古代又会闯出怎样的一片天穆云柯一个20岁的男人家境好长相好有才华,当他遇上她会发生什么呢?当她遇上他又会怎样
  • 有生之年分手总是难免

    有生之年分手总是难免

    “慕青,你知道吗,很多恋人有生之年分手总是难免。所以,这一次,我一定会跟紧你。像牛皮糖一样,紧紧粘着你,这辈,你都别想甩开我。别想别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