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8600000013

第13章 千里寻“母”(3)

这几句话一入邓旭初耳朵,正好似“冷水浇头怀抱冰”,浑身凉透:千里迢迢,历尽险难,来到金华,总想找到自己同志。朝鲜义勇队本来是自己和干仲儒最大的希望所在,现在却吃着了逐客令。自己在金华,“脚脚踏生地,眼眼看生人”。身边又没有钱,难道流落街头不成。一沉思,他就坦率地告诉他们:“我是皖南战场上下来的,在浙江举目无亲。满腔希望找到你们,李苏民又不在,叫我到哪里去呢?”那位中年男子想了一想,说道:“你到丽水建设厅去找潘一尘吧!他一定会帮助你的。”这句话给了邓旭初很大安慰:这个中年男子,肯指点门路,不出卖自己,无疑是进步人士。他说的潘一尘,可能就是我们党的人。想到这里,就告辞、道谢。正欲转身离去,那位朋友马把邓叫住,从抽屉里取出一些钱来,递了过来:“这点钱,你就在路上用吧。”这一句倒又提醒了邓旭初:自己腿上的伤口长期没换药。这里是门诊所,又是朋友,何不就此一换。这个要求一提出,那位护士马上把邓旭初扶到一只凳子上坐下,轻手轻脚,为他取下裹在右脚伤口上的那块血脓斑斑、又脏又臭的破布;然后,拿起镊子,夹了消毒纱布,在伤口消毒。看到那溃烂的伤口,她的手不住发抖,眼泪一涌而出,点点滴滴,落在地上。邓旭初大受感动,连忙安慰:“同志,不要难过,血债是要用血来还的!”这句话一出口,这位护士的眼泪更是像泉水一样,滚滚而出……

换好药,再三道谢,掉头出门,仿佛听得里面泣声呜咽。邓旭初心头一热,劲倒又大了起来。我们到处有同志,有朋友,自己一定能找到党,敌人一定会打倒!劲头一来,才觉得肚子咕噜直叫——“饿了!饿了!”多少个钟头没有吃饭了,自己也数不清楚。看到路边有一家点心店,有汤年糕卖,双脚不由自主地跨了进去。一碗汤年糕刚刚端到手上,吃了不到一半,猛抬头,瞥见门口有一个身穿制服的青年,一边在买点心,一边两只眼直盯着自己。

邓旭初立刻警觉,用眼睛一瞥,看见此人衣襟上别着一枚三角形徽章——此非三青团为何!等他一转身,邓立即放下碗,拔腿就走。转过几条马路,细细观察一番,见无人跟踪,就走进一个图章店,请店主刻了一个长方形的图章——“青龙乡小学”。又买了些信封信纸,再找到一家小客栈,借了笔墨,关起房门自己给自己开了一张通行证:“兹有我校工友邓平,因公前往丽水,请沿途军警查验放行。”不要小看这张“通行证”,还真管用。当天晚上,在兰溪旅店,就有警察查夜。一看邓有“通行证”,二话没说,就转身离去,查别人去了。第二天上路,又凭着它,一路顺风,到了永康。过了一夜,又太太平平,到了缙云;第三天,平平安安,到了丽水。一路关卡,只认“证”,不认人。

“有趣!有趣!”到了丽水,邓旭初心头大石放下,不觉为自己的“杰作”洋洋得意。到丽水时,机关还未下班。找到建设厅,邓旭初要门房通报。潘一尘很快在会客室接待。谁知邓一说明来意,潘就面露难色,坦白相告:“自己正被一些青年拖累,实在不能帮忙,请你到当地民生日报去找找同乡看。”看潘那副样子,邓旭初心知肚明:这个人已被白色恐怖吓坏了,自然不好勉强。告辞出门,四顾茫茫,又茫然了:继而一想,潘一尘虽然不敢帮忙,但并无恶意。自己举目无亲,不妨到民生日报碰碰运气。

1941年3月中旬的一天,邓旭初在丽水寻找民生日报的地址。丽水乃弹丸之地,民生日报一找便到。嗨!运气真好!

还未进门,就在门口看到一个青年,面熟陌生。双方对视几秒,那人突然叫了起来:“你怎么会到这里来的。”一听此话,邓旭初也已记起:此人名沈谔,曾在新四军军部工作过。正是“他乡遇故知”了,邓旭初喜出望外,跟了沈谔进了民生日报。沈谔便把他介绍给刘崧。

刘崧即刻把他带到沈栖房间。沈栖和刘崧是未婚夫妇,都是军部派到此地做地下工作的。沈栖在民生日报做编辑。他与邓旭初在军部见过面,虽然不熟,大难之后,亲人重逢,问明邓旭初和同志们种种艰险、不幸,不禁凄然。

大家都咬牙切齿,誓报此仇。沈栖和刘崧,对邓都非常热情。看他那副狼狈模样,知道这一路走来,受足了苦。商量一下,沈栖立即打电话叫饭馆送菜来。这顿饭呐,时隔整整62年,邓旭初还记得清清楚楚:沈刘夫妇一碗饭还未吃完,自己已经三碗下肚,有点不好意思,放下碗来,推说饱了。沈刘二人连忙再劝。邓也实在只填满胃里一个角落,再吃三碗,方才有这么点“饱的感觉”。刘沈夫妇仍不肯让他停下。再吃了两碗:总计八碗,才算完全对得起肚子——已经整整三个月,几乎没有把它填满过了。

吃完饭,沈栖又拿了自己衣服,带邓旭初到澡堂洗澡。那件从“孙先生”

那里弄来的黑棉制服,经三个月日晒、雨淋、风吹、汗泡,已经成了“虱子繁殖所”,“黑头白芝麻”一堆一堆,嵌在斑斑血迹里,“色彩”倒也“可观可赏”。可邓旭初对它一点感情也没有,一脱下,就连同衬衣衬裤,袜子,一起扔进了垃圾箱里。

吃足,洗净,伤口也不觉得怎么痛。最主要是找到了亲人,心踏实了。

心一落到实处,浑身自然放松,晚上甜甜地睡了一大觉——从此,他就在沈刘夫妇细心照顾下,在丽水隐蔽下来了。

隐蔽是隐蔽下来了,但下一步怎么办?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些同志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困境的煎熬,感到前途无望,回到了家乡。邓旭初也面临着这种选择:是回老家找地方党组织游击队呢?还是到苏北寻找新四军军部呢?邓旭初经过再三考虑,毅然选择了后者。因浙江党组织属东南局领导,回新四军军部也就回到了东南局。他流落在浙江的这段经历也容易被党搞清楚。为了不脱离党,邓旭初下决心到苏北找军部。

3.结识余森文专员

邓在丽水住了几天。沈栖向上级党组织反映了邓旭初情况,但没有向邓说明。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后,战友重逢,沈才告诉他:邓一到丽水,他很快就通过关系向党组织作了汇报。限于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内部情况又相当复杂,有些话自然不能向邓旭初明说。在丽水休息了几天,伤口大有好转,身体也已硬朗。邓旭初心急如焚,恨不得一步赶回部队。可是,只知道新四军军部在苏北,却不知确切地址,路线更是不清,又无交通员护送,孤身上路,国民党军队防范甚严,关卡甚多,即使不当你是新四军,也会被当作逃兵处理,难逃厄运。而且,又是一个“千里迢迢”,路费从哪里来。沈刘夫妇虽是自己同志,收入却是有限,无力供给。怎么办?只好在丽水耽搁一个时期,摸清情况再作决定。

在丽水留下,一个问题即刻突出——必须找个工作,才能掩护。

沈刘二人拟想把邓留在民生日报当译电员。一来,邓旭初不懂业务;二来,原来已有一个译电员在,硬挤个人进去,容易暴露,于大家不利。

在没有找到工作之前,邓旭初与沈栖同榻而眠。沈栖上班,他就独个儿读书读报。几个月不看报,对这个大动荡时代的内内外外、方方面面的大变化,脑子里留下一大堆空白,正好借此“补白”。沈栖一下班,他们两人,就抵膝而谈,分析形势,估计前途,高谈阔论,倒也不觉寂寞。两人谈得最多的是丽水当地形势。目的就是为了更多了解丽水政事人事,以便寻觅职业。在此与沈刘夫妇交往同时,还有雷臻在合作社任职。在讨论中,四人对丽水形势和民生日报的作用看法完全一致:民生日报是浙江省第九专员公署办的一张报纸,比较进步。报社大多数人,思想倾向我党(解放后才知道其中有好几个地下党员),敢于宣传抗日,敢于反对蒋介石的反共投降政策。九区专员余森文本人思想进步,同情我党。“皖南事变”后,特务机关要抓我们同志,余森文不顾危险,通过秘书何新邦,将消息透露给我们,保护这些同志安然脱险。何新邦的恋人王秀英是地下党员,在丽水政治面孔太“红”,惹人注目。余森文关照他们,迅速结婚,住进专员公署,使特务奈何他们不得。因为余森文和何新邦是广东老乡,何又是余本人从广东带来的心腹。不到非动手不可,特务是不敢随便抓这位“秘书夫人”的。还有一位羊城彦,也是广东人。在民生日报当编辑,同余、何、王都很熟悉,也住在专员公署里。几次在民生日报发表文章,思想进步。沈栖、邓旭初估计他们可能是广东地下党员,也是逃亡来此,投奔余森文的。他同邓是同乡,志趣相投,很快成为知心朋友。尽管由于地下党的纪律,沈、刘、雷、邓、羊五人,不能互相透露身份;然而,在政治上彼此信任,生活上互相关照,完全同自己人一样。对邓旭初的处境,其余四人都非常关心。为了帮助邓掩护身份,几个人商量下来,决定由羊城彦直接找余森文,请余帮邓安排一个工作。

谁知这位余专员一听邓旭初是从皖南出来的,不但不敷衍、推托,反而马上要羊城彦带邓到公署面谈。沈栖夫妇开始还有点犹豫,与大家一研究,认为余不可能有恶意,便让他们同去见余森文。羊城彦特地安排在下班以后,把邓旭初带进专员公署余森文的办公室。一见面谈天,邓旭初发现这位国民党的“专员大人”,对“皖南事变”十分关心,就乘机把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的阴谋揭露出来。余森文听了,对新四军明显表示同情。还突然问邓:“我有两位朋友,钱俊瑞和汪海粟,在军部里。他们的情况,你知道吗?”

邓旭初直言相告:自己在军部听过钱俊瑞的报告,汪海粟在政治部当科长,生活都很好。在事变中,没有看到过他们,估计是突围出去了。

余森文听了,略一沉吟,便直接问邓:“你怎么会找到民生日报的?”邓旭初便把如何千辛万苦、逃到金华,台湾义勇队的同志如何要他到丽水找潘一尘,潘一尘又如何要他到民生日报的整个过程,全部告诉了余森文——此时,他已经知道,这位头顶国民党乌纱帽的“专员大人”,胸膛里的那颗心肯定是“红”的了,所以讲话已解除戒心了。余森文也当场讲明:“以后不要再找潘一尘,潘一尘靠不住了。”谈到工作问题,余森文恳切地说:“我想把你安排到景宁县政工室工作。丽水特务多,不容易隐蔽。景宁县是山区,偏僻小县,特务少得多。如果日本人进攻丽水,那边是打游击的好地方。还有一个方便之处:县长也是个广东人,抗日很坚决,会好好保护你的。”

话讲得如此诚恳、坦率,邓旭初听了真是高兴极了。回来向沈栖、刘崧、雷臻一说,三人也都放心、开心。

这位余森文专员,当时是不是共产党员呢?不是。仅仅是位进步民主人士。后来继续向我党靠拢,到1948年全国解放前,参加了共产党。

4.到景宁县政工室

“到政工室工作?”邓旭初开始还着实担心:凡是国民党机关,招牌上带“政工”二字的,终归同特务有关系。一个县的政工室,当然特务成群了,自己干得了吗?

因为邓旭初一参加革命,就到陕北公学,陕北公学出来,就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对于国民党统治区的情况,知之甚少。他不知道,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有地方真,有地方假。关键在于地方长官政治态度如何。浙江省主席黄绍竑,原来是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的好朋友,位列第三。1930年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大打内战,冯、阎失败。接着,李、白反蒋,也铩羽而归。黄绍竑是位智者,知道在“中华民国”之中,军阀们各自谋利,是打不倒蒋介石的,所以做了个“识时务者”,不管李宗仁白崇禧如何挽留,他还是绝襟而去,投奔了蒋介石。蒋介石可高兴了,先给了他几十万大洋,请他到上海花花世界欢乐一年。然后封他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副主任”,算是蒋介石嫡系何应钦的副手。这已经够意思了。30年代中期,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蒋介石又把黄委任为浙江省主席。浙江是蒋介石和他的六大心腹——陈果夫,陈立夫,陈诚、陈布雷以及胡宗南、戴笠的家乡,这个“主席”过去非蒋亲信或国民党浙江元老莫属。黄绍竑履任,受宠若惊。不过,抗日开始,国共联合,黄倒确实相当积极。听取中共意见,在浙江各县建立政工队,吸收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参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做了不少工作。有些地方甚至仿效我党,实行“二五减租”,使农民得到不少实惠,受到广大革命青年和群众的拥护。因此,许多地方的政工队,也就成了国民党特务的眼中钉。“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借此开刀。政工队被撤消,另外在各县政府下设立政工室。政工室虽然由国民党控制,但仍有不少共产党干部隐蔽其中,坚守阵地,坚持抗日,与顽固派争一席之地。了解了这个前因后果,邓旭初就觉得这个工作“大有干头了”。

其实,邓旭初一到丽水,找到沈栖夫妇,沈栖便向党组织汇报了他的情况。打这时起,他就已经找到党了。不过,限于纪律,在他正式恢复党的关系和组织生活之前,作为地下党员的沈栖是不能向他说明身份和党组织的确切意见的。而邓旭初却已经把沈栖当作自己的“直接领导”了——因为他确实估计到沈栖是党的干部,自己应该服从他的领导,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心里老是不踏实:接不上正式组织关系,身份不明确,作为一个党员,这颗心是定不下来的。此时,听说县政工室里有党员,倒又燃起了希望:能够在工作中找到组织,正式恢复组织关系,那可太幸运了!

为了让邓旭初顺利上任,顺利工作,沈栖、刘崧夫妇可操了不少心。他们把沈栖的衣服,拣好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配了一个齐:还把家里仅有的一只小皮箱也给了他。这样,邓旭初看上去就像是余森文专员的老乡、一个小公务员的样子了。

在去景宁之前,一天,邓旭初和沈栖一起上街,迎面走来一个身穿长衫的汉子。开始,邓旭初没有注意,擦身而过,忽听得背后有人呼唤:“小邓!”

回头一看,不料却是杨进!杨进在茂林144师伤兵医院越狱出去,原来是想找到组织,营救同志。谁知一去,杳无音讯。邓旭初和干仲儒他们,一直为他担心。今日在丽水街头,不期而遇,双方都是喜出望外。邓旭初将他介绍给沈栖以后,就与杨进离开沈栖,走到河边的沙滩上,并肩而坐。谈了不多几句,杨进忽然关照邓旭初面对面坐下谈心。为什么要有这个“小动作”?

杨告诉邓:“这样坐你可以看到我的后面,我可以看到你的后面,发现情况,可以立即通知对方,以防意外。”

在谈话中,邓旭初把自己和干仲儒等同志的经历告诉了杨进。杨进也告诉邓旭初:越狱以后,东寻西找,始终无法找到组织。这中间,他曾几次到金华。这次也是从金华过来。谈到这里,他告诉邓旭初一个特大喜讯:干仲儒已在金华朝鲜义勇队。他刚到时,就问:“邓旭初来过没有?”听说,邓被打发去了丽水。干大急,一定要李苏民派人去追。李苏民派了个青年去找,说曾在一个点心店门口,看到里面有个穿黑制服的青年在吃点心,可能是邓旭初。正想上前招呼,一转眼就不见了——听到这里,邓旭初恍然大悟:那天早上点心店门口那场惊吓,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干仲儒、李苏民听了不放心。恰巧杨进来了。反正他为了找党,到处奔走,干仲儒便要他到丽水再看看。想不到会在路上邂逅。

同类推荐
  • 乒坛皇后邓亚萍

    乒坛皇后邓亚萍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记录了邓亚萍富有传奇色彩的三十年人生。其中包括邓亚萍如何从一名被省队淘汰的乒乓球手,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世界排名第一的乒乓国手。如何将小学文化刷新为剑桥博士。如何从运动员成功转型为擅长体育经营管理的政府官员。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西蒙娜·德·波伏娃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西蒙娜·德·波伏娃

    蒙巴那斯是法国巴黎第十四行政区地处塞纳河左岸的西南角。对巴黎这座古老的城市来说在塞纳河左岸则以拉丁区和蒙巴那斯区最为著名。拉丁区又被称为大学区。法国一些主要的著名大学都建于此如索尔邦大学、法国综合工科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黎医学院等。
  • 愿将一生献中国:戴德生晚清纪事

    愿将一生献中国:戴德生晚清纪事

    一百五十多年前有一位英国的年轻人——戴德生(1832—1905),心中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深关切和挂念。他训练自己过简朴的生活,以便有朝一日能够来到中国,帮助这里的人们。历经艰难后,他终于踏上了这块土地。在这里他努力工作,以最善良的方式来对待周围的人,哪怕是那些敌对他的人;他入乡随俗、筹备并建立中国内地会。他一生在这里劳苦,最后死在中国,葬在中国。本书通过二十多个小故事,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带你去认识这位将自己一生献给中国的朋友,重温百年前的历史。
  • 秀出东南(2)

    秀出东南(2)

    该书记述了泰兴名人的主要业绩、重大事情、生平回忆、兴趣雅致等,留下美好的人生回味。但此书又不限于名人。《秀出东南(2)》共收编了29人的作品,弘扬泰兴文化,光耀前辈,启迪后代。
  • 因为精致所以最美: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

    因为精致所以最美: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

    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她,林徽因,不再是年少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也不再是年少时“怒发冲冠为红颜”的武断冲动。她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铿锵有力、热烈唯美、执着笃定,步步皆是令人尊敬的庄严,她是当今无数女子学习的榜样。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谨以此文,向一代才女林徽因女士致敬。
热门推荐
  • 重新之庶女崛起

    重新之庶女崛起

    “如果,如果能够重新再活一遍,一定,不要这么狼狈。”冰冷的湖水上,不住的有气泡冒出,一个白衣少女缓缓下沉,她睁着眼,看着岸边几重模糊的身影,眼里泛着绝望,更多的却是解脱,有泪泛出,和着这冰冷的湖水,将她包裹,一片黑暗袭来,渐渐的将她淹没。前世她为了在乎的人而活,如果在来一次她一定要为自己而活,抛弃所有的怜悯,让一切负她的都要付出代价。
  • 夫人今天装萌了吗

    夫人今天装萌了吗

    一朝重生,温柔小姐姐转变为腹黑小萝莉,感觉不要太好。一朝穿越特种兵缩宅开启他的霸气开挂之旅,真的大丈夫?当扮猪吃虎遇上护妻狂魔,当萝莉遇上大叔,简直就是绝配采访一下其他人,“嗝~别问我们,我们吃狗粮吃饱了。”
  • 师弟太笨怎么办

    师弟太笨怎么办

    唔……作为修真界的一位大能……清心尊者可谓是仙风道骨,英姿飒爽,冰冻十里,咳咳,跑题了……可惜的是……这位冰美人什么都不懂……是的,什么都不懂,这个时候,就需要来个小徒弟,好好调教调教啦????
  • 茅山后裔之诡道驱魔

    茅山后裔之诡道驱魔

    茅山的法术相当诡异,精通晓天机,令鬼神,上能达天庭广陵,下能通阴曹地府。召鬼神、茅山的存在一直以来都被世人所惧怕。御神招鬼之道.....在劣质高中即将毕业的黄小方即将毕业可是可是在他即将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出现了怪事,天空忽然风雨大作雷声片片.......
  • 绝影龙皇在都市

    绝影龙皇在都市

    最强龙皇,因被众多人类修士围攻导致被封印在一把锁龙巨剑中数万年,其真龙肉身以及其修为一同被困于那把巨剑之中,在被封印数万年过后靠着龙族强大的生命力硬生生将巨剑封印的期限给熬了过去,封印破裂,最强龙皇再度出世,而当初封印他的那些人类修士如若不是已经飞升则就是已经陨落,所以这世间再无能够与它抗衡的对手,刹那间,不知这条被囚禁了数万年之久的龙皇会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 魂语见皓

    魂语见皓

    她是异世的一缕孤魂,本无交际的两人,却因她无意的相救,两人便有交集。而她因他走进了一场阴谋之中
  • 恶魔校草:宝贝!我爱你

    恶魔校草:宝贝!我爱你

    她和他从小就认识,一场车祸将他们分开。一场巧合再次相遇,还莫名其妙的有了婚约。“老婆,我好爱你呀!”陈思泽抱着自己怀里的小人蹭了蹭。“我也很爱你呀!”婉晴抬起头附上他的嘴。“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造小人了。”某人坏坏的笑起来,不由分说的把婉晴抱向房间。。。。。。
  • 镇世大仙

    镇世大仙

    世间有仙,我便是仙。世间有神,我便是神。
  • 拥有人设的世子妃

    拥有人设的世子妃

    好不容易碰到穿越的机会,谁成想被一个地府实习设定师给搞错一项人物设定了,一下子把她想当女侠,统一武林的梦想给打破了。罢了罢了,这条路子走不通,那就走别的路子,三百六十行,差不了武林这一行。你还真别说,有了人设,干起事情来都异常顺利,没一个能打的。-----文风轻松,看官请随意。
  • 绝色轻狂:魔王独宠逆天妃

    绝色轻狂:魔王独宠逆天妃

    一朝穿越,二十一世纪天才杀手变身沧澜大陆的懦弱嫡女,天生废材,天生痴呆,姊妹欺凌,人人轻贱。一朝灵魂转换,风云变幻,废材身体五灵同修,夺神兵,抢神兽,伐异己,诸恶奴,一不小心还招惹上了一只万年大妖怪,自此情根深种,霸爱独宠。“启禀陛下,北夜太子摸了王妃玉手。”魔王风轻云淡:杀了。“启禀陛下,幻海少主摸了王妃纤腰。”魔王眉头微锁:砍了。“启禀陛下,王妃携了王子去了九阙神宫,说是要跟九阙神君看星星,看月亮,顺便畅谈人生理想。”魔王再也无法淡定,霸气凛然一挥手:儿郎们,挥师北上,踏平九阙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