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81400000030

第30章 经风雨,方显书生本色(6)

然而,与胡适超凡脱俗的天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胡适最伟大的几部着作如《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都只完成了上半部,下半部永不见天日,以至于胡适给人留下了“半部先生”的印象。对此,历来对胡适不满的黄侃趁机挖苦他,一次在中央大学讲课时,黄侃引经据典地说:“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着作监矣。”学生们问他何出此言,黄侃说:“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部没有了。”

胡适的好友们则对此纷表惋惜之情,陈衡哲引林语堂的话道:“林语堂说胡适是最好的上卷书作者,这话幽默而真实。胡先生太忙了,少去证婚,少去受捧,完成未完的下卷多好!”

梁实秋则直言胡适为名所累,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胡适与友人们一起出游,所到之处为慕名而来的人们包围,胡适苦笑道:“他们是来看猴子的!”可见胡适自己对这种状况也是十分无奈。

胡适的名声大,交游广,使得他几乎天天都有人邀饮,其中许多宴会并不是胡适欢喜去的,只是碍于情面,无法拒绝。徐志摩曾开玩笑地说自己羡慕胡适的肠胃,天天胡吃海喝都能吃得消。

可以说,过多的交际与应酬消耗了胡适很大一部分精力,所以说,人缘太好是一个优秀的学者最大的缺点,孤独的人反而最容易出成绩。

而对胡适学术生命更大的伤害在于他对政治难以割舍的热情。胡适留学归国时,曾立志在学术上有一番大的作为,他发下宏愿: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不入政界。众人也都对他寄予厚望。但没过几年胡适就创办《努力》周报,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表现了文人参政议政的强烈愿望。胡适深感愧对朋友们的期望,他说:“他们都说我应该专心着书,那是上策,教授是中策,办报是下策,……这一班朋友的意思,我都很感谢,但是我实在忍不住了。”

唐德刚认为胡适骨子里仍然是个标准的传统士大夫,摆脱不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当然,胡适这个士大夫又经过了现代化的改造,他的理想是在中国实现文人治国,以此对抗蒋介石的武人独裁,他认为“中国的唯一出路是造成一种文治的势力”。为此,在20世纪30年代,以胡适为首的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挺身而出支持由汪精卫组阁的政府,一方面汪精卫提出的制定约法、保障人权的主张深得知识分子的欢心,另一方面汪精卫自身也是一个文人才子,胡适的好友银行家徐新六称之为“书生与书生气味之相投”。

书生干政治鲜有成功的,胡适与汪精卫的“文治”理想很快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但胡适始终支持汪精卫,即使后来汪投敌卖国。善良的胡适总是以己度人,直到1944年汪精卫死了,他还在日记中大表怜悯之心:“汪精卫死在日本病院里,可怜。精卫一生吃亏在他以‘烈士’出名,终身不免有‘烈士’情结,他总觉得‘我性命尚不顾,你们还不能相信我吗?’”

胡适的政治“觉悟”之低,在季羡林看来连自己这个“政治幼儿园的小学生”都不如,蒋介石要让胡适当总统,连季羡林都知道是一场骗局,胡适却当起了真,每天乘飞机往返于南京与北平之间,风尘仆仆,极为劳累却又乐此不疲,最终还是被蒋介石玩弄于股掌之中。季羡林认为胡适是个“异常聪明的糊涂人”,又是一个极为矛盾的人,他即使在为政治奔波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谈到他感兴趣的学术问题,比如《水经注》、《红楼梦》、神会和尚等,马上眉飞色舞,忘掉了一切,“颇有一些书呆子的味道”。

面对政治的诡谲与多变,胡适何尝没有产生“归去来兮”的想法,只是性格的缺陷和环境的逼迫使他始终难以挣脱尘网的束缚。全面抗战开始后,蒋介石为了改变内外交困的局面,争取美国的援助,动员在美国享有盛誉的胡适出任驻美大使。国家有难,胡适义不容辞,但是离开自己心爱的书斋而置身一个并不感兴趣的职位上,还是让胡适颇感彷徨。1938年10月31日,当了一个多月驻美大使的胡适将一张自己的照片送给时在美国负责借款事宜的友人陈雪屏,照片后有自题诗云:“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在胡适接任驻美大使这件事上,有个插曲很有意思。1938年8月,身在欧洲的胡适接到蒋介石的第一个电报,犹豫中的他未置可否。过了几天,蒋委员长的第二个电报又到了,胡适慎重考虑了一个星期,觉得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关头,这才回复蒋介石表示同意。这个电报回复之后,一个朋友过来问胡适:“胡先生,蒋委员长给你的电报,你怎么不复?”胡适说:“我已经复了呀。”这位朋友说:“我知道你复的是他的第二个电报,但我问的是他的第一个电报。”胡适说:“我已经同意了,还要回复他的第一个电报干吗?”朋友说:“在官场里,委员长给你的第一个电报,你总要谦辞一番;你怎么没有经过谦辞的手续就答应下来!”

这件事胡适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曾讲给秘书胡颂平听,说完之后,胡适还加了一句话:“我就没有这样做。”胡颂平没有记下胡适说这句话的语气和神态,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样一个细节我们已经知道胡适真的不适合官场,因为“装”字乃为官者必须学会的真言,学术一点这叫厚黑学,通俗一点叫潜规则。

一个学术天赋如此卓越的人把自己大半生的精力消耗在一个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场合,一个反对政治的人却当了一辈子的政治票友,这样的事实怎能不让人扼腕长叹?但是我们似乎又很难去苛责胡适,因为他从政的一腔热血到底是为国为民,而非个人私利,这也使得他能够抛却党派之见,表现出光风霁月的情怀。

在胡适执掌中国公学之时,国民党政府规定机关、学校一律要挂国民党党旗,每周一要举行总理孙中山的纪念周活动。但胡适在中国公学时,学校既不挂党旗也不举行总理纪念周活动。国民党败退时,胡适解释自己为何要离开大陆时说了一句话:“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也就是说,在胡适心里,他追随的并不是国民党,而是自由。

学术大师胡适在政治上的幼稚似乎并未能随着他年纪与阅历的增长而改变。1958年,时年67岁的胡适回归台湾担任了“中央研究院”院长,在他的就职仪式上,蒋介石亲自来祝贺并致辞,讲话中老蒋恭维胡适在大陆受到批判是因为他的道德崇高。没想到胡适并不领情,他非但没有声泪俱下地感激领导的关爱,反而在答词中一开头便用了“总统错了”四个字,并解释他受批判是由于提倡科学方法云云。胡适的话让老蒋当众难堪,蒋介石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是内心估计是极其恼怒的,据说他此后再也没有进过“中研院”的大门。

胡适给自己的小儿子取名“思杜”,寓意“思念杜威”,既表达了他对老师杜威的敬重之情,更喻示他对自由主义的坚定信仰。胡适逃离大陆时,青年胡思杜不愿意追随他那“反动”的老爸而去,留在大陆,后来成为大陆批判胡适的一枚重要棋子。对胡思杜的大逆不道,胡适并未勃然大怒,或许这在他看来也是自由的一部分。1957年胡思杜被划为右派,于这年9月21日上吊自杀。由于消息闭塞,胡适并不知道幼子会先他而去,在1957年6月4日立遗嘱时,他还煞费苦心地为这个心爱的小儿子留下了一份财产。

一生把自由看得比生命和名誉更重要的胡适,以他倔强而又悲壮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一道耐人咀嚼的背影,这也是胡适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今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胡适寄语青年人的一段话:

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叶公超档案

名号原名崇智,英文名乔治(George),字公超。

生卒年1904-1981

籍贯广东番禺

出生地江西九江

家世出身书香门第,曾祖叶衍兰金石、书、画均闻名于时,祖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早年丧父,由叔父叶恭绰(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有名的收藏家和书画家)抚养长大。

学历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硕士(1924)

传道生涯北京大学(1926),暨南大学(1927-1928),清华大学(1929-1934),北京大学(1935-1937),西南联大(1938-1941)

研究领域新诗、文学批评

主要着述《中国古代文化生活》、《英国文学中之社会原动力》、《叶公超散文集》等。

经典名言西装袖子的钮扣,现在用来作装饰,其起源乃防止大家大吃大喝了后,用袖子揩嘴巴。

特殊嗜好书画

评价文学的气度,哲学的人生,国士的风骨,才士的手笔(陶希圣)

叶公超:文学的气度,哲学的人生,国士的风骨,才士的手笔。

每一个弟子都是他的活纪念碑

1926年,年仅22岁的叶公超从欧美游学归来,进入北大英文系,成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英文教授。

叶公超初登北大讲坛时比胡适还小三岁,学生中很多人甚至比他的年纪还大,班上他很器重的两个学生废名和梁遇春,前者比他大四岁,后者也仅比他小两岁。但叶公超没有遭遇和胡适一样的信任危机,因为身为剑桥大学文学硕士的他那一口纯正的剑桥英语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当时北大的职称奉行能者居上的原则,年纪倒在其次;现在的大学老师很多人大半生都在为评上教授而努力,混到白头才得成教授,媳妇熬成婆了,青春与创造力却失去了,这也是中国教育暮气沉沉的重要原因。北大这样做似乎也不担心年轻老师的水平问题,水平不行学生自然会把你赶走。现在审判的标准则变成了领导制定,哪个教师想出人头地能不拼爹、不圆滑、不功利、不厚黑?

叶公超认为学一种语言,一定要把整套的骂人话学会才算彻底。在美国读完中学才进大学的叶公超不辱使命,居然把美国孩子们骂人的话都学会了,中国人学英语学得如此“彻底”的恐怕没有几个。

梁实秋记载了一则关于叶公超的轶事:

公超在某校任教时,邻居为一美国人家。其家顽童时常翻墙过来骚扰,公超不胜其烦,出面制止。顽童不听,反以恶言相向,于是双方大声谇,秽语尽出。其家长闻声出视,公超正在厉声大骂:I’ll crown you with a pot of shit!(我要把一桶粪便浇在你的头上!)

那位家长慢步走了过来,并无怒容,问道:“你这一句话是从哪里学来的?我有好久好久没有听见过这样的话了。你使得我想起我的家乡。”

于是,两家遂化干戈为玉帛,成为莫逆之交,皆大欢喜。

叶公超历任北京大学、暨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的教授,钱锺书、卞之琳、杨联陞、季羡林、赵萝蕤、李赋宁、杨振宁、穆旦、许渊冲等人都曾聆听其教诲。桃李遍天下,是非在心中,个性十足的叶公超给许多学生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些记忆的碎片拼凑起来,形成了一个无比生动的叶公超。学生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这样反而更显真实,而且所有的回忆都指向了叶公超的与众不同,这对于一个从事英语这样工具学科的教学的教师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叶公超的课堂是一种典型的才子课堂,他的学生艾山说:“最初上叶师的课,真是上得满头雾水。他到了课堂,并非有板有眼地从翻译原理原则及实施方法说起,总是天马行空,随兴所至,高谈阔论。最精彩处是眨着眼帘,把中外翻译家误译、错译欠通处随手拈来,挖苦不留余地。”

讨厌一板一眼,喜欢信口开河的叶公超应该很少备课,故江湖上盛传钱锺书说他“太懒”。这话已经有人出来辟谣,不过叶公超倒是讽刺过才华过人的钱锺书,说:“你不应该来清华,应该上牛津。”有趣的是,后来钱锺书还真的跑到牛津大学去留学了。1933年,钱锺书自清华毕业,清华的许多老师都希望钱锺书这样的天才学生能继续留在清华研究院读书,为研究院争光,但是钱锺书断然拒绝,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这话不知道是不是在跟叶公超怄气。钱锺书名言曰“二十岁不狂是没有前途的”,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

不过叶公超的这种授课方式很受女生的欢迎,大概女生更加感性,据说台下暗恋叶公超的女生不在少数。后来成为着名翻译家,第一个将艾略特《荒原》译为中文的赵萝蕤这样形容老师:“他一目十行,没有哪本书的内容他不知道……他的文艺理论知识多得很,用十辆卡车也装不完的。”1962年,叶公超应梁实秋等人的邀请,到台大、师大兼任教授,开现代英美诗选等课,据说还有青睐他的女学生被他的讲课打动,主动向这个半老头子献殷勤,想当他的红颜知己。

叶公超的脾气在他教书时大家就已经领教了。他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常常严格得蛮不讲理,许渊冲说他“从不表扬,时常批评”。

叶公超对学生的英文发音非常重视,他新教一个班级喜欢把班上的学生一个个叫起来朗读,然后说出这个学生是哪省人,准确率非常之高。以后学生发音不正,叶公超就会指出他是“山东英语”、“广东英语”,哪怕是女学生发音有误,也会立即当堂挨骂,不留一点颜面,有的女生甚至被骂得掩面而泣,泪不可抑。相信当过叶公超的学生的个个英语发音都是一级棒的。叶公超自己的英语以纯正、典雅而着称,他后来出使美国,应邀发表演讲,演讲完毕,三四百位听众起立鼓掌,历数分钟不息。美国人称赞他的英语是“王者英语”,认为其声调和姿态简直可以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相媲美。直到50年代有人问朱光潜中国谁的英语最好,朱还答曰叶公超。

据季羡林回忆,叶公超课上很少讲解,一般都是让学生朗读原文为主,如果大家没有问题就依次朗读到下课。有人偶尔提出了一个问题,他就大喝一声:“查字典去!”此后复归于前。叶公超讲《荒凉的春天》一课时,杨振宁问他:“有的过去分词前用be,为什么不表示被动?”许渊冲笑称这个问题说明杨振宁能注意异常现象,已经是打破“宇称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的先声。但叶公超却不屑回答,反问杨振宁“Gone are the days”为什么用“are”,搞得杨振宁十分难堪。此后,杨振宁有问题都再也不直接问叶公超,而让许渊冲转达。

由此可见,“叶公超太懒”这句话也许是有人“嫁祸”于钱锺书,但话本身绝非谣言。其“懒”不仅学生印象深刻,同事也深有感触,他的同事柳无忌回忆西南联大的生活:“这时的西南联大尚在草创阶段,三校合并,人事方面不免错综复杂,但我们的外文系却相安无事,那是由于公超(系主任)让教授各自为学,无为而治的政策——我甚至不能记忆我们是否开过系务会议。”瞧,这个叶公超“懒”居然懒出了境界,懒出了效益,这也算是一绝了吧。

同类推荐
  •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本传真实生动的描写刘禹锡积极参加中唐政治革新活动。其后,他在长期贬谪生涯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仍忧念天下,关爱百姓。他善于从历史、现实与民歌中汲取思想一书营养,创作出不少兼具诗人挚情,哲人睿智,气格豪迈、风情郎丽的优秀诗歌,实无愧于中国诗史上“诗豪”之誉。本书真实、生动的讲述了传主刘禹锡的一生,以及他济世安民的理想抱负。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刘禹锡在艰难困苦的贬谪生活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的精神,向读者传达了传主刚毅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善于反思,总结人生经验、教训的良好心态,引人深思。
  • 外国元首们的那些红尘往事

    外国元首们的那些红尘往事

    撒切尔夫人、罗斯福、普京、阿拉法特、阿罗约等伟人拥有高大的身影也有细腻的情感。在那些坚强的外表下,欧洲元首也拥有着各种不同的情感生活。
  • 败者为王

    败者为王

    本书是大电影《李宗伟——败者为王》的同名书。本书以李宗伟的口吻讲述了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世界冠军的人生经历。从大山脚下的一个小男孩痴迷于羽毛球到拥有自己的羽毛球拍到误入歧途,得到父亲的同意到因为身高而未进入国家羽毛球院到终于代表国家参赛取得冠军。这一切充满了坎坷,但是每一次的泥泞也都教会了他重要的人生启示,比如坚持不懈,保持初心,拥有好的心态等。本书充满着正能量,读完此书,不仅会收获满满的感动,也会让自己变得阳光,积极起来。
  • 麦哲伦(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麦哲伦(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 秋瑾

    秋瑾

    本书介绍了秋瑾、徐锡麟这两个辛亥英烈如何从普通士大夫家庭的孩子发展成为影响和创造历史的英烈的一生的全纪录。
热门推荐
  • 陛下他偏执成疾

    陛下他偏执成疾

    他将她当做手心里的宝,三千后宫只宠她一人。不顾所有人反对,立她为帝后。将这世间最好的一切都给她。凤无忧觉得,自己可能是最幸福的人吧?可是当所有记忆恢复,她疯狂大笑:“墨玦,你对我的好,不过是对我的亏欠罢了!”“帝后?可笑至极!”“我本可以成为神族,是你亲手让我堕落成妖!”“我恨你……”最后,她不想恨了,她只求他放过自己。男人声音沉冷:“不可能。”
  • 一刀厨师

    一刀厨师

    炒个菜太难了!葱姜蒜成了灵草;土豆胡萝卜成了灵药;就连锅都是灵器!颠锅靠的不是臂力,是修为!吃菜美味的不是舌尖,而是灵魂!做一道菜难,做一个厨子更难!当炼丹师的口号变成“超越极限,争做厨师”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厨师,才是这个世界最顶级的行业!
  • 我真不是战神

    我真不是战神

    三流吃播陈烨意外获得最强战神系统,然而他却只想成为最靓的大明星。系统:“少年,来吧,感受力量吧,踏破诸天,灭神屠佛,你就是未来三界最强战神!”陈烨:“战神?当战神是不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的,老子就要当明星!”系统:“???”
  • 便秘对证自疗

    便秘对证自疗

    《便秘对证自疗》详细介绍了便秘的中西医治疗思路、方法以及中医名家对于便秘的辨证施治思路和分型辨治医案。医案部分收集证型全面、治疗效果确实,体现了中医学对便秘的临床治疗水平。《便秘对证自疗》适于中医临床专业人士、中医院校学生阅读,也可供患者及家属学习参考。
  • 异能人联盟

    异能人联盟

    拥有透视眼的霍天祥感觉到全天下的美女正在脱着衣服等待着他一样而霍天祥的5位老婆同样有异能,霍天祥就带着自己的老婆开始了异能之路,一切激情都在《异能人联盟》中请大家多支持!!!!!!
  • 战神之恶魔重生

    战神之恶魔重生

    没有人知道他,他的身世、他的来历,他就好像风一样,轻轻的吹过,而带来的却是恐惧、杀戮……帝烨第一次这么清晰的看到人们内心的丑恶,对力量的渴望,对利益的贪婪以及对弱小生命的践踏,让他从逃避到面对,从稚嫩到成熟,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封王……
  • 魔眼默示录

    魔眼默示录

    上古四大魔神,火焰魔眼、死神、恶魔血灵、九灵幻兽遭到五行之术仙人封印,一千年之后,封印破裂,魔神之首的火焰魔眼来到了现世,结果再次遭到封印,封印体移植到了一个名叫辰毅豪的体内,并且拥有了火焰魔眼所有的力量,长大后他即将面对的是一场阴谋。在这里拥有着感人、热血的画面,并且其他三大魔神也开始行动起来,那么主角将会怎么面对危险的到来。
  • 异世大陆:废材逆袭

    异世大陆:废材逆袭

    一名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工,却在一次任务中为了保护组织的信息而自杀。一朝穿越,醒来竟变成了一个废物,还被姐姐妹妹欺负?!没关系,看主角如何逆袭!
  • 无茗传之二世梦

    无茗传之二世梦

    友情提示:千万别爱上女主,女主从来都不是良善之人。现实中的她也是如此。女主的七哥,送她,一场即长且短梦。本意是想她与男主重续前缘,哪曾想即便是梦里......在梦中犹如重活一世,重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美丽,美的如烟花般,只能绚烂一时。爱情不就是这样吗?一场你情我愿的骗局。不过是你想要的人,正好在被骗你。或者是骗你的人,正好是你想要的。但,这场骗局从来都是公平的。无论是骗与被骗,都要各凭本事。骗人的人,要找对人。被骗的人,要等对人。无论结果如何,都是自找的。莫要怨天尤人。本文没有逻辑可言,并且荒诞无稽。没有白莲花,没有圣母,本文其实是一篇乐极生悲的故事。
  • 无上天帝

    无上天帝

    叶天,灵纹族的少族长,种族灾难降临时被族人用秘法送走,隐姓埋名只为登上无上天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