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99400000007

第7章 林徽因小传(1)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乳名徽徽),由祖父所取,出自《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意指文王的后妃大姒能继承文王之母大任以及祖母周姜的美德,赢得后人之美誉,可见嘉名中所寄寓的厚望。后因与另一位海派男作家林微音之名相近,容易混淆,故从1934开始,在发表作品时改署林徽因,并以此名行世。此外,她的笔名还署过尺棰、薇音、徽音、灰因、徽因、梁林徽音等。她常用的西文名是Phyllis(菲莉斯),另有Whei(徽)之昵称用于亲密的外国友人。林徽因的祖籍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杭州陆官巷祖父林孝恂宅。1955年4月1日晨6时病故于北京同仁医院,终年51岁,后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金岳霖等朋友赠她以“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之挽联。她不仅在中国古建筑研究这一学术领域造诣非凡,更在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等艺术领域成就斐然,胡适誉之为“一代才女”,萧乾则称赞她为“京派的灵魂”,加上她传奇般的爱情故事,让人不得不感叹:人间何来如此仙子,她的一生又是怎样的一生?

一、源头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林徽因的卓绝,自有其坚实而丰厚的文化基因。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字伯颖,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进士,授翰林编修,后外放,历任浙江海宁、金华、仁和等处各州知县。林孝恂能接受西方政治思想,不仅本人曾留学日本,还积极让其子侄接受新式教育,乃清朝知识分子中厉行进步者。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字宗孟,1876年生于杭州,1906年赴日留学。辛亥革命爆发后,赴上海、南京、北京等处宣传革命。1911年代表福建省参加南京临时参议院,临时参议院迁往北京后,被推为秘书长。1917年段祺瑞执政后,任司法总长,旋因段祺瑞失势,故上任仅三月,有“三月司寇”之自谓。次年,总统徐世昌委以外交委员会事务长之任,参与巴黎和会相关事宜。后因不满当局在巴黎和会外交上的软弱,在《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点燃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林长民虽由此而不得已辞职,但面对来自日本方面的威压时,依然能屡发义正词严之文予以回击,体现了一片拳拳报国之心与铮铮不屈之骨。1925年,张作霖投靠日本,进攻北京,意欲自任总统,奉军将领郭松龄发表《反奉通电》,反对内战,林长民感其诚而入其幕。后郭松龄兵败巨流河,林长民于败退途中中流弹而殁。以上行迹可以看出,林长民虽不乏政治才干,但在个人脾性上不免还是有些书生意气,这对他的政治仕途而言是一大缺陷,但对他的艺术才华而言则是颇有帮助的,故林长民除了赫赫政绩外,在艺术上还善诗文,工书法,在当时颇负盛名。

由此可见,林徽因的祖父、父亲的古典诗文艺术功底,让林徽因拥有深厚的聪慧之根;祖、父辈放眼看世界的胸怀与践行,让林徽因拥有透析中西文化的敏锐目光以及综采中西文化精髓的门径;父亲以司法为利器,倡导宪政,成为治世之能臣,不畏日本之强,成为爱国之楷模,这种言传身教,让林徽因在日后也敢于共赴国难,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也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学术考察与研究,赤诚之情可鉴。当然,父亲的书生意气与仕途上的沉浮,在某种程度上也对林徽因有影响:林徽因一生不喜谈政治,即便去应对政治时,也是书生气十足的。

作为一位女性,林徽因身边的女性长辈对林徽因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据林徽因的表姐王稚姚所言,林徽因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眉毛细而弯,左颊有梨涡甚媚,在美貌上像祖母游氏,故颇得祖母游氏宠爱。但是,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是小作坊主的女儿,既不善传统女工,也无现代女性的文化,且又是宦门偏室,加之生养的孩子中唯林徽因幸存,故既得不到婆婆的欢心,在旧式多妻的婚姻中也难以得到丈夫的宠爱。母亲尴尬的地位与孤苦的生活,让敏感的林徽因早早感受到了生活的复杂。而作为家中的长女,面对父亲长期出游在外的情况,林徽因又不得不早熟地学会处理家庭的种种关系。这些家庭与生活的一切,对林徽因的个性与成长都有直接影响。所以林徽因在个性上喜欢热闹,爱笑,但对孤独与寂寞又有天生的敏感与恐惧;在人生追求上,她一直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在对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她并不愿意陷入其中而且也不擅长,但又放不下心中责任而勉力为之,不免痛苦与挣扎。

除了家庭文化的基因外,林徽因的卓绝,还源于她一步步扎实的求学步履。1909年,5岁的林徽因随祖父迁居杭州蔡官巷,由姑母林泽民发蒙读书。到1910年初,聪慧的林徽因未满6岁就已经能写家信给远在京、津的父亲。1911年,识字的祖母病故,林徽因承担起杭州之家与父亲通信的任务。1912年,8岁的林徽因随祖父移居上海虹口金益里,并就近入读爱国小学。1913至1916年之间,林徽因随家人不时在京、津两地短住。这段时间里,祖父病故,母亲又不独立,弟妹尚小,林徽因一边读书,一边坚强地承担起了一部分照顾家庭的任务。1916年秋林徽因随父返居北京,住在南府口御沟河边织女桥西,入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开始学习英语,接触西方文化。1920年,父亲林长民赴欧出席国联会议,特意携16岁的林徽因同游,以扩大她的眼界,培养她的见解与能力。同年9月,林徽因考入英国伦敦圣玛利亚女子学院(St.Mary College)学习。在伦敦期间,林徽因随父亲进入英伦社交界,结识众多文化界名流,如H·C·威尔斯、T·哈代、K·曼斯菲尔德、E·M·福斯特、A·韦利、B·罗西尔等,同时也结识了徐志摩,使得林徽因的西方文学修养与现代艺术素养极大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受到女建筑师房东的影响,林徽因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1921年10月,17岁的林徽因回国,再入培华女子中学学习。1924年7月,20岁的林徽因与梁思成、陈植一行抵美,先在康奈尔大学暑期班上课,林徽因选修户外写生和高等代数两门,希望通过预修一些学分后,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直升建筑系二年级或更高的年级。同年9月,林徽因至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但因该校建筑系不招收女生,只得转投美术系。但林徽因并未就此放弃梦想,自1926年春季班始,她就已经是建筑系教授的助理,而到秋季班时她又当上了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她能奇迹般地做到这些,除了才华之外,绝对少不了艰辛的努力与艰苦的付出。1927年2月,林徽因提前一年完成学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之后,林徽因进入克雷(Paul P.Crade)的建筑事务所实习。同年暑假结束后,又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受业于G·P·帕克教授工作室,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学习舞台美术的学生。到这一年年底,林徽因终于完成艰辛而又辉煌的求学生涯。就这样,林徽因在求学过程中将中国的建筑文化与西方现代方法结合,实现了中西融汇,她将建筑、美术、诗歌、戏剧等打通,拥有了建筑家的头脑,诗人的眼睛,艺术家的审美气质。

二、传奇情事

学业有成之后,林徽因于1928年3月21日,身着东方式结婚服饰,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中国驻加拿大领事馆举行了结婚仪式。选择这样的地点,是因为梁思成的姐夫周希哲(梁思顺夫)时任中国驻加拿大领事;选择这样的日子是为了纪念写下《营造法式》的宋代杰出建筑家李诫,这是他墓碑上唯一的日期;选择东方服饰是因为林徽因不愿穿西方婚纱,故以其舞台设计专长,设计了富于民族风味的结婚服饰。由此,一段在文坛、学术界、坊间皆被人赞叹不已的美好姻缘缔结。艳羡之余,回顾林、梁二人走过的情感之路,其实并不容易。二人的父辈梁启超与林长民原先就有较为深入的交往,恰好二人又有玉成此事之美意,故1918年林长民自日本归来后,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梁思成至林家拜访,终于遇到了林徽因,这是典型的“分在人为”。这一年林徽因14岁,玲珑可爱,清秀美丽,而梁思成则是17岁,温文尔雅又不失幽默,双方印象颇好,也算“缘是天定”。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家长没有自作主张地包办,没有强硬地要求他们建立恋爱关系,而是顺其自然,等待缘分的“人为”与“天定”在时间的淘洗中水到渠成。

果真,姻缘的试金石在1920年凌厉而凶猛地来了。当时的林徽因虽是随父旅欧,但父亲经常为国联之事奔走,独留林徽因一人在寓所,何其孤苦寂寞,就像在精神充军。她后来在给沈从文写的信中回忆说:“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苦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事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这个时候出现的浪漫故事的主人公来者不凡,是浪漫才子徐志摩。1920年秋,徐志摩为追寻罗素的足迹从美国来到英国,在陈西滢的介绍下找到了林长民,随即也认识了年仅16岁的林徽因,并一见钟情。且不言徐志摩为林徽因如何倾倒,单就林徽因而言,她对徐志摩这样一个爱美、爱自由、爱浪漫的才子,这样一个能给她带来文学与艺术的欢愉与智慧的诗人,是颇为迷恋的,但对这样一个曾被当作“叔叔”看待的长自己8岁的有妇之夫,她又不知道该如何接受。她母亲不幸的婚姻经历,在她幼小而敏感的心里有深深的烙印,因此未深谙情事的林徽因颇为纠结,只好求助于父亲。在父亲的精心安排下,1921年10月,林徽因和父亲与徐志摩不告而别,乘波罗加号回国。

时空就像一把慧剑暂时斩掉了徐、林二人繁乱的情丝,又像一剂妙药,续起了林、梁二人的姻缘。林徽因回国不久,梁思成便以特殊身份登门拜访,他们的出身、教育、文化构成、个性趣味,以及相近的年纪,让他们觉得彼此贴近又颇有默契,往来渐多,情愫日生。当林徽因说出愿以建筑为终身事业时,当时还不知建筑学为何物的梁思成也坚定地选择了建筑。梁思成对建筑的坚定选择,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林徽因对梁思成的坚定选择。就这样,两个人坚定的选择汇聚成了一个共同的坚定的选择,不畏磨难的考验。1923年5月,北京学生大游行,梁思成驾驶的摩托被高官金永炎撞倒,伤重住院,林徽因悉心照顾。就在这一年的12月,林徽因发表了她的第一篇作品,翻译了奥斯卡·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歌颂坚贞的爱情,表明自己的心迹。一同赴美求学期间,梁思成则以他特有的理性与宽容,护佑着林徽因。一方面,他为现代且有西化色彩的林徽因向传统的妈妈辩护,谋取家人的支持,另一方面他又细心体贴林徽因的需要,尽量给她自由的空间。例如,约会的时候,对于林徽因因梳妆打扮而姗姗来迟,梁思成总是耐心体贴地等待,故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林小姐千妆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是“诚心诚意”。就这样,“梁上君子”与“林下美人”修成正果。

虽然婚姻少不了争吵,但两人都细心地维护。例如,在1936年初,梁思成和林徽因曾发生过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梁思成很快乘火车南下上海办事。而伤心的林徽因则在家痛哭了一整天,中间只睡过三四个钟头。然而,还在火车上的梁思成,担心妻子不开心,接连发来两封电报送来歉意与抚慰。林徽因在给沈从文的信中也曾说过:“在夫妇中间为着相爱纠纷自然痛苦,不过那种痛苦也是夹着极端丰富的幸福在内的。”当我们艳羡林徽因的爱情与婚姻的传奇时,我们不应只感叹命运与姻缘的奇妙,更应该看到他们为之付出的真诚与努力,还是那句话:“缘是天定,分在人为。”

既然说到林徽因的爱情传奇,除了梁思成外,还不得不说说徐志摩与金岳霖。

据坊间的统计,徐志摩热烈追求林徽因大体有三次。第一次是1920年冬,徐志摩在伦敦与林徽因一见钟情;第二次是1924年春,两人共同接待泰戈尔,徐志摩旧情复萌,难以抑制;第三次是1931年夏,林徽因养病香山,徐志摩前往探视,两人有情诗唱和。1920年的林、徐情事,前面已述,最终的结果是:虽然林徽因以不辞而别的方式停止了这段英伦岛上的情感纠葛,但1922年3月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还是让很多人相信徐才子此举是为了林佳人。事实也证明,从1921年秋开始,被爱情鼓动的徐志摩独自留在剑桥,诗情大发,他说:“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因此,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一个毛德·冈成就了一个诗人叶芝;而一处剑桥,一位林徽因,也使得本该成为中国的汉密尔顿的徐志摩,变成了中国的叶芝。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仍有意追求林徽因。对此,林长民与梁启超皆曾有过劝阻。1923年1月2日,梁启超还以老师的身份,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规劝他悬崖勒马。徐志摩为爱奋不顾身,回答他的老师也非常的经典:“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在这一年的1月7日,梁启超、林长民已有成言,双方家长认定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约关系。林长民欲即行订婚仪礼,梁启超意见是“须彼此学成后乃定婚约,婚约定后不久便结婚”,故未有盛大仪式。这虽让徐志摩有所克制,但并不能让徐志摩死心。据说林徽因与梁思成常在北海快雪堂松坡图书馆约会,而当时徐志摩恰好在松坡图书馆任英文秘书,时常出现,以至于梁思成将“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受干扰)之条贴于门上,徐志摩才怏怏而退。当然,民国文人特有的风度,并没有让彼此因这些儿女情事而反目成仇。1923年春,徐志摩与胡适等在北京发起了一次在各家聚餐的固定聚会(即新月社的前身),林徽因、梁思成、林长民等时常参加。但好景不长,这一年的5月梁思成遭遇车祸,林徽因悉心照顾,无暇旁顾。而这一年的暑假徐志摩也要往天津南开大学进行暑期授课,8月徐志摩又因祖母去世回浙江硖石奔丧,形势不利,徐志摩只得暂时中断追求。

同类推荐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本书描写了蒙古帝国的创始人——成吉思汗传奇的一生,追述了成吉思汗跃马草原,征战杀伐,睥睨天下的风云事迹。小说不仅描述了成吉思汗逆境求生,以3万兵马起家,在20年间统一蒙古草原,横扫欧亚大陆,征服名族多达720部的辉煌战绩之外,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塑造了以成吉思汗为中心,环绕着木华黎、博尔术、哲别等著名战将的草原英雄群像,深入披露了成吉思汗那鲜为人知的爱恨情仇。一个空前绝后的世界帝国,一部令人血脉贲张的狼性征服史,一种大国崛起所需的狂飙血性。
  •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少年的玛丽,虽然家境贫寒,但十分好学,1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女子中学,并获得金质奖章。但那时的波兰,已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女子没有上大学的权利。家境贫困,又无力到国外求学,因此只好到乡下当了5年家庭教师。在此期间,她省吃节用,积了一点钱准备到国外求学。1891年的冬天,这个年轻波兰女青年只身踏上了去巴黎的旅途。虽然这时天气很冷,但这位女青年的胸中,蕴含着一股渴望的烈火,因为,她马上要到著名的巴黎大学学习,这是她多年梦寐以求和为之奋斗的理想。现在,她的理想就要变为现实,怎么能不激动呢!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从华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立的伟大事业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这位美国首任总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政治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一生正直、勇敢、坚强、深明大义且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本书为傅溪鹏长篇小说章节包括邓小平博浪登山强身记、胡耀邦日行万步的故事、陈老总和小棋手、刘晓庆与她妈的妈妈等。
热门推荐
  • 我在别处等你

    我在别处等你

    咖啡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咖啡馆里你是故事的主角,或配角,或背景而遇见则是成全
  • 光耀乾坤

    光耀乾坤

    光明大陆,天骄之国,曾几何时,武耀神州,四方来朝。无奈天意难料,世事弄人,素有光明圣皇之称的天骄国主短短几年之间竟然连遭神谴,通天岭一战,更是神灭天族,哀魂遍野。光明大陆之中,神秘的黑暗帝国乘虚而入,光明圣皇与黑暗魔皇殊死一战,竟落得玉石俱焚。黑暗魔皇麾下四大黑暗魔王率群魔乱舞,光明大陆阴霾蔽日,东雷北电西风烈,泪看南国雨绵绵。国破山河在,男儿当自强。黑暗之中,降雷、斩电、御风、化云四大使者及光明圣使先后重现人间,与群魔抗争,历经千难万险,恢复朗朗乾坤。其间故事,君若悉知,且看这狂人所作《光耀乾坤》。
  • 驯服大唐邪王

    驯服大唐邪王

    掉下水井,一朝穿越进了箱子里成了表演杂技的。听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我去!这不是历史课上的人吗?还有这王爷是个什么鬼,干嘛一直纠缠着她不放?本小姐想回家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欢乐英雄

    欢乐英雄

    一座穷的只剩下一张床的房子偏偏叫富贵山庄;四个经常饿肚子穷得叮当响的江湖客却号称自己最快乐;他们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又彼此把对方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一方豪杰却情愿守在一起过穷日子。当理想照进生活,看欢乐英雄,如何英雄。
  • 岚幽

    岚幽

    我只是一个小宅女,为什么看个漫画都要穿越?异界大陆?我的天呀,我看到了什么?山河被人一掌劈开了,星辰被人一剑分成了两半。为什么我是一个孤儿?要知道,我这个人最讨厌麻烦了。
  • 盖世神通之葫芦娃

    盖世神通之葫芦娃

    世间之路本是混沌不堪,命运之轮本是噩噩不倦。世情看不看破都是世情,收不收你只能看我心情。你只看到我的神通,却没看的我的伤痛;你有你的功力,我有我的法器;你否定我的门派,我决定我的做派。你嘲笑我凡人一个,不配修神,我可怜你只是谁谁谁的后代;你可以轻视我的资历,我会证明我的辈分其实很拽。神通是注定艰难的修行,路上少不了争斗和使坏,但那又怎样,哪怕打遍天下也要活的痛快。我是金刚葫芦娃,你再唧唧歪歪,我就收了你让与蛇精同在。
  • 中学生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中学生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中学生大都处于青春发育期,是生理、心理从未成熟向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急骤变化的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为了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学知识,提高他们抵抗心理疾病的能力,我们撰写了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涉及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心理、考试心理、情绪心理、气质与性格心理、青春期心理、人际交往心理、上网成瘾心理等。真诚希望此书能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排除万难,化解心头疑虑,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让每一个人都带着健康的心态去奋斗拼搏,携着美好的情感去享受生活。
  • 万界神尊之混元天尊

    万界神尊之混元天尊

    他,是来自宇宙最深处神,为追寻力量而被驱逐陨落。亿万年的漂泊,他最终来到了地球上,他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他的,究竟是什么……
  • 白手小子赚大钱

    白手小子赚大钱

    他们是两个平凡的小人物,但又是两位不平凡的人物。“爱吃”的天性,是他们合作的奇缘,成功的契机。青少年时代他们聚聚散散,性格秉异——一个勤奋好学,一个荒嬉不拘;但是共同的失落、困惑与追求,终于让他们殊途同归。他们曾崇尚“嬉皮”浪迹天涯,也曾屡结红颜游戏人生;他们曾是“迷惘的一代”不知路在何方,但最终并没有自甘沉沦……他们终于走出了“雨季”,踏出了泥沼,迈上了新的人生旅途。他们几乎是白手起家,以每人4000元的“赌本”,租一间破加油站,开一个冰淇淋小店,开始了人生搏击、商海弄潮、价值重建的浩大工程。小本生意,惨淡经营;商场倾轧,风高浪险,谁识个中滋味?
  • 易烊千玺霸道总裁爱上她

    易烊千玺霸道总裁爱上她

    易烊千玺,初小婷。一对从校园认识的欢喜冤家,俗话说:“冤家路窄”,这句话还真没错!她,初小婷,本以为易烊千玺是她最讨厌的人。他,易烊千玺,认为初小婷就是个粗神经。可她和他却“一不小心在一起”了。他对她说“初小婷,你个粗神经!”她对她说“易烊千玺你好烦呐!”故事一个个接连发生,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期待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