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只是巧遇的话,那么,我们再讲一个事例:长期在海上航行和生活的人,他们的脾气会变得暴躁,而且随着日子的拉长会愈来愈加重。可是,当他们一旦靠近陆地,重返故里,急躁暴怒的脾气就会荡然无存了。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发现,是由于异性的吸引及她们身体的气味使得他们的心理又重新得到平衡,由此便平稳地平静下来。无怪乎有人这样说:好女人是一所学校,好女人是一种教育,好女人身上散发着一种清丽的、春风化雨般的、妙不可言的气息,她是好男人寻找自己、走向自己,然后又豪迈地走向人生的百折不挠的力量。
如果有上帝,那一定是他的旨意,大干世界,原只有两种人:男性和女性。在这两性中除性别无法改变外,其他的一切都在能改造之列。对于男性来说,当你"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是否想到了借助女性的力量来尝试一下,那很可能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这是一个常常被我们所忽略了的、并不陌生的、可操作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这又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世上历来的女性美,几乎是美的代表与化身。
女性效应在政治中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国家领袖出访携其夫人一同前往已成国际惯例,而且女性登上政治大舞台也与其特有的性别魅力密切相关。对于男性来说,女性的每一部分都可以人诗、入画、人梦,这就是女性效应的奥妙之所在。不信的话,你不妨在下列情况下作一点小的尝试:
(1)当你发觉靠男性的力量无法解决人事纠纷时;
(2)当你要为现代生活用品制作包装和广告设计时;
(3)当你的组织将要举行记者招待会时;
(4)当妇女们要过节时;
(5)当你为外出做准备时;
(6)当你遇到难于对付的男主管时。
总之,这时女性效应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女性效应决非提倡"美人计","美人计"与女性效应势不两立。
和一令更强的人打交道
人生在世,免不了与各种人打交道。就水平和性格特征而言,有些人往往有意无意地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类话的影响而把自己限制在某个特定的交际圈中。殊不知这会失去许多完善自我的机会。纵观一个人的交际范围,若以他本人为中界线,那么他的交际对象不外乎两种人:水平高的和水平低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水平绝不仅仅指知识水平,还包括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待人接物的方法等等。同高水平的人交往,一般会有两种状态,即极力奉承、钻营或敬而远之,但其结果都是不妙的。同高水平的人交往应该不卑不亢,创造和谐的交际情境。不要以为"高人"就是圣人。每个人除了工作、事业,都有自己的生活情趣,谁都不愿永远戴着一副面具把自己放在一个特定的交际时空。同这类人交往,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究自然之趣
天然的风景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不事雕琢的文章又使人如人佳境。同理,一次无求无施的拜访,一次无所顾忌的谈话也会让人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小王大学毕业后分到一家报社做记者。由于长怨单纯的学校生活的影响及各自为政的家庭生活的熏陶,一开始他的采访难以进入角色,尤其是采访一些名人雅士,更是紧张得不行。一问一答式的刻板接触使双方都觉得难受。后来他从老记者身上学到很多的经验,把采访看做交朋友,变问答为调侃,由于讲究了自然之趣,话题便豁然开朗起来,被采访者感到愉悦,他自己也获得了采访提纲以外的许多"花絮"和独特的人生体验。可见,同水平相对较高的人接触,不要一味地去"挖掘"、 "吸取",只要"绿了荒山头",自然就会"干沟清水流"。目的寓于过程,这是讲究自然之趣的法宝。
(2)不要太谦虚
谦虚作为一种美德本无可厚非,但在某些特定的交际场景之下,过分的谦虚几乎是无用的代名词,同水平高的人交往,你愈谦虚,交际的"距离"就会愈远。这就好比一副弹簧,不变的是对方,为了靠近他,你到底是应该压缩还是伸长,答案不言而喻。某青年有一次亲自向专家请教,当专家问他取得了哪些成绩时,他明明发表了一些论文,却总是遮遮掩掩。专家不得要领,不知他哪方面有特长,为了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只得泛泛而论,并无入骨分析以及"点睛"之言。该青年回来后一无所获,想想这并不是人家专家不领情,而是自己太谦虚,心中后悔不已。
(3)"请教"有度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同高水平的人交际,当然是为了吸取对方长处以弥补自己多方面的缺陷。就交际状态而言,不可能是平起平坐的,至少从交际语言上就多少有点"请教"的味道。但这种"请教"得有个度,否则会有冒失之嫌。小刘是一家工厂的工人,业余喜欢爬格子,和某编辑有一些文字交往。有一次小刘亲自到编辑部去会那位编辑,除询问稿子的采用情况及有关栏目特点外,还喋喋不休地"请教"了一些超出对方知识范围及不宜公开的问题,如国外同类杂志的内部动作情况及编辑的奖金收入,甚至某女编辑的家庭和性格等。那位编辑好没兴趣,只随便答了两句便埋头工作。小刘碰了钉子,不找自己的错,反说对方"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等等,一气之下和该杂志社断了来往,刚刚兴起的创作热情也偃旗息鼓了。
在我们的朋友之中,即使从小就一块长大,到了一定的年龄也会产生身份、地位、性格、财富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但我们不能因为反差太大而放弃这些朋友,相反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差距,从而巧妙地维持朋友之间的友谊。
(1)记住,再富有的人也有伤心的时候,有钱亦有失意时,纵使你拥有天大的财富,也不可能完全无忧无虑。如果比别人赚得多,那么就不该在穷人面前抱怨什么,至少你拥有比较多的财富。
(2)朋友相处之间,如果收入相差悬殊,应尽量让收入不同的影响减轻到最低。必须诚实面对自己的腰包,衡量什么是自己负担得起、什么是不该参与的,不必掩饰自己手头拮据的情形,参加朋友间的活动须量力而为,即使活动本身相当具有吸引力,也别勉强参加,否则只会让友谊变质而已。
(3)与朋友相处,如果听到别人不断地炫耀财富,不免心生反感,同样地,朋友也不希望常听到你告穷,所以不须与别人讨论你的钱财,因为友谊是相濡以沫的,它不会因你的财富、阶层而有等级之别。
(4)对于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来说,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与他们交朋友时,不要让对方觉得你比他有作为。
领导的才干,就是长于识人善用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人,生于325年,卒于375年,十六国时期任前秦的宰相。王猛从小家里很贫穷靠贩畚箕过日子。当时,关中士族嫌他出身低微,瞧不起他,他毫不在乎。后来迁居华阴山。他很喜欢读书,特别爱研究兵法,是位知识渊博、很有谋略的人才。
公元354年,东晋派大将桓温攻打前秦,到了关中。前秦王蔡坚带领秦军奋力抵抗,结果连连失利,只得退守长安。可是晋军到了离长安不远的灞上(今西安市东南),即按兵不动了,谁也琢磨不出桓温的用意。有一天,一个穿着一身破旧短衣的读书人到军营前求见桓温。桓温正想招揽人才,听说来了个读书人,马上很高兴地接见了他。王猛走进营帐,将士们见他身穿破旧短衣,行动举止不拘小节,根本不像读书人,心里觉得十分可笑。桓温也觉得很纳闷,想试试王猛的学识才能,请王猛谈谈当今天下的形势。
一提起天下大事,王猛便滔滔不绝地谈论起来,他一面谈着,一面把手伸进衣襟里不停地东抓西摸,竟在起劲地捉着身上的虱子。看着他的样子,将士们差点笑出声来,但王猛却旁若无人。照样跟桓温谈得起劲,把南北双方的政治军事形势分析得一清二楚,见解十分精辟。桓温很觉惊奇,认为江东人才,没有人能及得上他。
桓温又问他说:"这次我带了大军,奉皇上的命令远征关中,为民除害,为什么地方上的豪杰到现在还不来见我呢?"
王猛淡淡一笑说: "将军不远千里而来,深入敌人腹地,而今长安就在眼前,您却留在灞上不去攻打,大家不知道您心里怎么打算,所以不愿来见您啊。"
王猛这一番话正中了桓温的心事。原来,桓温北伐,主要是想在东晋朝廷树立他的威信,制服他在政治上的对手。他驻军灞上,不急于攻打长安,正是想保存他的实力。王猛在桓温想招揽人才时,毛遂自荐,使他渊博的知识和谋略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王猛能准确地分析出桓温的意图和想法。于是深得桓温的看重。
桓温从关中退兵的时候,再三邀请王猛同回江东,王猛不肯,仍旧回到华阴山过着隐居生活。但这个捉虱而谈天下的读书人却出了名。
就在这一年,苻坚袭了前秦东海王的爵位。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苻坚急于招贤纳士,想找一个得力助手,有人向他推荐汉族人王猛。苻坚立即派亲信去请,并隆重欢迎他,两人一见如故,谈到国家大事,更是一拍即合。苻坚高兴得了不得,把王猛留在身边,尝自喻为""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357年(升平元年)苻坚杀死了苻生,即位称帝,号大秦天王。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始平令、太子太傅、丞相,一年里被提升了5次,权力大得没人能跟他相比。史书称"岁中五迁,权倾内外"。
王猛后来被苻坚看重,同样还是由于他能准确地给上司——苻坚"号脉"。苻坚仰慕他是因为桓温一事,而真正重用提拔他,则是因为他跟苻坚"一见如故"和"一拍即合"。
让你的主意姓他的姓
田叔是西汉初年人,曾经在刘邦的女婿张敖手下为官,后来张敖被牵扯到一桩谋杀皇帝的案子中去,刘邦大为震怒,将张敖逮捕进京,并颁下诏书说:"有敢随张敖同行的,就要诛灭他的三族!"
可田叔不计个人安危,剃光了头发,打扮成一个奴仆模样,随张敖到长安服侍。后来案情查清,与张敖无关,田叔由此以忠爱主上闻名。
汉高祖非常赏识田叔,便派他到藩国鲁国去出任相国。鲁王是景帝的儿子,自恃皇子的特殊身份,骄纵不法,掠取百姓财物不可胜数。田叔一到任,来告鲁王的多达百余人,田叔不问青红皂白,将来告状的二十多人各打50大板,其余的各打20大板,并怒斥告状的百姓道:"鲁王难道不是你们的主子吗?你们怎么敢告自己的主子?"
鲁王听了很是惭愧,便将王府的钱财拿出来一些交付田叔,让他去偿还给被抢掠的老百姓。田叔却不受,说道:"大王夺取的东西而让老臣去还,这岂不是使大王受恶名而我受美名吗?还是大王自己去偿还吧!"
鲁王听了喜得美滋滋的,连连夸赞田叔聪明能干,办事周到。
李泌在唐代中后期政坛上,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人物。他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皇帝的重臣,在朝野内外很有影响。
唐德宗时,李泌担任宰相,西北的少数民族回纥族出于对他的信任,要求与唐朝讲和,结为婚姻,这可给李泌出了个难题,从安定国家的大局考虑,李泌是主张同回纥恢复友好关系的,可德宗皇帝因早年在回纥人那里受过羞辱,对回纥怀有深仇大恨,于是坚决拒绝。事情僵在那里。正巧在这时,驻守西北边防的将领向朝廷发来告急文书,要求给边防军补充军马,此时的大唐王朝已经空虚得没有这个力量了,唐德宗一筹莫展。
李泌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时机,便对德宗说:"陛下如果采用我的主张,几年之后,马的价钱会比现在低十倍!"
德宗忙问什么主张,他不直接回答,先卖了个关子,说:"只有陛下出以至公无私之心,为了江山社稷,屈己从人,我才敢说。"
德宗说:"你怎么对我还不放心!有什么主张就快快说吧!"
李泌这才说:"臣请陛下与回纥讲和。"
这果然遭到了德宗的拒绝:"你别的什么主张我都能接受,只有回纥这事,你再也别提,只要我活着,我决不会同他们讲和,我死了之后,子孙后代怎么处理,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李泌知道好记仇的德宗皇帝是不会轻易被说服的,如果操之过急,言之过激,不只办不成事情,还会招致皇帝的反感,给自己带来祸殃。他便采取了逐渐渗透的办法,在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多达15次的陈述利害的谈话,才算将德宗皇帝说通。
李泌又出面向回纥族的首领做工作,使他们答应了唐朝的五条要求,并对唐朝皇帝称儿称臣。这样一来,唐德宗既摆脱了困境,又挽回了面子,十分高兴,唐朝与回纥的关系终于得到和解。"回纥人为什么这样听你的话?"德宗问他。李泌是一个极富政治经验的人,他对自己一字不提,只是恭敬地说:"这全都仰仗陛下的威灵,我哪有这么大的力量!"
听了这样的话,德宗能不高兴,能不对李泌更加宠信吗?
田叔、李泌在处理这样一种较为棘手的上下级关系时,显示了中国官场中人的智慧。
狐狸提意见
一次,虎大王把百兽召集到一起。它十分诚恳,面带微笑,它说:诸位,本大王管理动物王国多年,毛病很多,错误很多,希望诸位有话直说,多提宝贵意见,以帮助本大王改进工作,特此拜托大家了。
众动物听完虎大王的肺腑之言,都受感动。
黄羊说:虎大王,您太残忍了,不尊重其他动物的生存权,您经常漫不经心地将一些黄羊置于死地,把它们的肉当做美味佳肴,希望您改掉这一坏毛病。
老牛说:虎大王您在任用动物头领时,有偏心,谁给你送礼就任用谁,谁会拍马屁就任用谁,谁是您虎大王的亲属就任用谁,这个毛病得改,要不然,邪气就会压住正气,您的周围会被奸者包围,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狗熊说:虎大王,您凡事搞一言堂,说一不二,从不把其他动物的意见当回事,充当绝对权威的角色,大家对您的意见大了。
大家一个个向虎大王提宝贵意见,虎大王静静地听着,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这时狐狸出来说话了,它说,虎大王我给您提三条意见:
第一,虎大王您在工作时,不注意保护身体,一旦身体累垮了,就会影响领导工作,继而影响整个动物世界的繁荣。
第二,虎大王您工作事必躬亲,许多工作本来可由其他动物去干,您却亲自去干,比如看文件、作报告、检查工作等,使大家心里很过意不去。
第三,虎大王您作为一位雄性动物不爱接近雌性动物,这样,让雌性动物觉得您架子大,雌性动物望您生畏,对此雌性动物很有意见。
第二天,黄羊、老牛、狗熊都失踪了。据说让老虎吃掉了。
虎大王宣布,聘请狐狸为大王助理。
听完任命,狐狸露出得意的微笑,心里说:这张嘴多么值钱。
蔡邕是东汉著名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