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7000000010

第10章 培根(1)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古往今来,关于人生,关于生命,有许多著名的论断。而培根关于人生的论述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也是追求权力的一生。作为一个兼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培根,其思想复杂多变。

培根生平

1561年1月22日弗兰西斯·培根于出生在伦敦一个官宦世家里。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他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信奉英国国教,他思想进步,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母亲安妮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才女,她熟练地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两种语言,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世家的家庭教育使培根较早地成熟,并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因此,当时他是闻名于全国的“神童”。

据说有一次,五岁半的小培根坐在自家花园的橡树下做算术,伊丽莎白女王来到他跟前,问他几岁。他回答说:“比陛下就位的年龄小两岁。”老培根吓得直拉着小儿子的耳朵责备说:“你敢这样跟陛下说话!还不跪下求陛下宽恕!”女王当即阻止老培根的行为,并高兴地说:“如果英国的孩子都像他这样聪明,国家何愁不强大!”

12岁时,培根和14岁的哥哥安东尼·培根一同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579年,也就是在培根十八岁时,父亲突然病逝,但未能给培根留下什么钱财,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处理完父亲的丧事以后,培根不得不为生活作打算,经过深思熟虑,他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谋求职位。

1582年,二十一岁的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并找到一个律师的工作。

1584年培根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后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这段时期,虽然他有高朋贵亲和显赫的才华,但是伊丽莎白女王拒绝委任他任何要职,或有利可图的职位。其理由之一是他在议会中果敢地反对女王坚决支持的某项税务法案。再加上他平时生活奢侈,挥霍无度,“借”债累累,无所顾忌。因此,尽管他四处奔波,却始没有任何结果。

1597年1月《培根哲理散文集》第一次出版,虽然仅有如《读书》、《言谈》、《礼仪》、《消费》、《养生》、《荣誉》等十篇短小精干的散文,但其优美的文笔初露了培根的才华,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时就很受读者的欢迎。

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也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因而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因此,在詹姆斯统治期间,培根在英国政府里平步青云,扶摇直上。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

但此时的培根,把他的大部分的才能和志趣都放在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之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俗话说,乐极生悲,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其原因是当面接受诉讼当事人的“礼物”。在当时,作为一个法官,这样的事情虽然非常普遍,但是却显然违反了法律。他在议会中的政敌正好抓住了这个机会,并决心要把他赶下台去。在这次指控中培根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磅,并监禁于伦敦塔内。不久,国王就将培根从狱中释放出来,并免除了对他的罚款,但被逐出宫廷,终生不得任议员和官职。培根因此身败名裂,政治生涯也已告终。

从此,培根专心从事理论著述。1622年培根出版《亨利七世传》、《自然与实验史》;1623年出版拉丁文《学术的进步》;1625年《培根哲理散文》第三次修订增补出版,内容增加到58篇。

1626年3月底,正是培根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的时候。一次他坐车经过伦敦北郊。在一片雪地里,培根宰了一只鸡来作实验,他把雪填进掏空内脏的鸡肚里,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享年65岁。就这样培根把他老弱的生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

培根死后,人们为怀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亨利·沃登爵士为他题写了墓志铭:

圣奥尔本斯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培根著作

培根的主要著作有:

《论说文集》(1597)

本书也称《论说随笔文集》,是培根发表的处女作。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本书文笔优美、语言凝练、寓意深刻,最能体现培根的写作风格。这本书中的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他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使许许多多人从这本书中获得熏陶指导。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学术的进步》(1605)

培根于1605年完成的两卷集《学术的进步》是用英语写的,它可以看作是培根原打算撰写一部六卷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伟大的复兴》中的第一部。这是一部以知识为其研究对象的著作,也是培根声称要以知识为其领域,全面改革知识的宏大理想和计划的一部份。

在这本书中,培根提出一个有系统的科学百科全书的提纲,对后来十八世纪的狄德罗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编写百科全书,起了重大作用。

《新工具》(1620)

该书是《伟大的复兴》中的第二部份。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它提出了培根在近代所开创的经验认识原则和经验认识方法。这本书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是相对立的。

《亨利七世本纪》(1622)

《亨利七世本纪》是培根在结束其政治生涯后写的,在写这本书时培根仅用几个月时间。而这部著作却得到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是“近代史学的里程碑”。

《新大西岛》(1623)

《新西大岛》是培根生前尚未完成的一部乌托邦式的作品,在他去世以后的第二年由罗莱首次发表。在书中作者设计了一个称为“本色列”的国家,并描绘了一幅自己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社会的蓝图,在这个国家里,科学主宰一切。这正是培根毕业所倡导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思想信念的集中表现。

培根的人生论

培根的人生论内容包括了他本人对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从“论真理”、“论死亡”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权位”、“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狡猾”、“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50论真理

什么是真理?也许,真理可以比作是珍珠,日光之下方显夺目;但真理不是宝石,能在各色各样的烛光中显现出它们的美丽。

培根认为,使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受欺骗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探索真理的困难;也不是因为掌握了真理就会使人的思想受到约束;而是出于人的一种堕落的迷恋虚假的天性。

在这里,他强调一个掺有假象的事物甚至会给人带来愉悦。人心中那些自以为是的妄想、希望、误解和幻觉等等,一旦被清除出去,许多人的内心世界,将会成为可怜、萎缩的东西,充满忧郁和疾病,连自己都会厌恶。

在他看来,最可怕的不在于那些瞬间即逝的虚假,而在于那些根深蒂固地盘踞在人心中的虚假。但即使这些虚假深深地扎根于世人败坏的观念和情感中,只受自身评判的真理,依然会教导我们去探索真理,认识真理并相信真理。探索真理就要对它有追求和热爱,认识真理就要和它形影不离,相信真理就要为它有享受的乐趣。

这是关于神学上的真理和哲学上的真理。

而关于世俗事务上的真理。培根也作出了论述,他认为,即便那些根本不相信真理的人,也不能不承认光明正大地办事是一件使人光荣的事。而真假混杂则会像金币中的合金状态一样,那种合金状态使金银两种金属使用效果更好,但却会降低金属的成色。这种欺诈的行为,像蛇一样无法立足。最令人感到耻辱的邪恶,就是被人发现不诚实和不忠贞。所以,如果一个人因为说谎而受到指责,那么他就会颜面尽失,面目可憎。

是的,确实没有比虚伪和背信弃义更为可耻的罪恶了!因此,蒙田在研究弄虚作假为什么让人感到如此可耻和可恨时,就解释得非常巧妙:“好好衡量一下!谎话连篇者正是这样一类人,他敢于狂妄地面对上帝,却在世人面前当懦夫!”

论死亡

大人面对死亡的恐惧就像小孩害怕在黑暗中独自行走一样。种种鬼怪故事增加了孩子天生的恐惧,对死亡的渲染则增加了成人的恐惧。

培根认为,与其视死亡为恐怖,倒不如采取一种宗教性的虔诚,从而冷静地看待死亡——将之视为人生必不可免的归宿,以及对尘世罪孽的赎还。

但是,培根又同时指出,那种宗教性的关于死亡的思考中,往往混合有虚妄与迷信的成分。他说,在某些修道士的自戒书中可以读到,人当自思一个手指受到酷刑摧残时的痛楚,由此可见死亡之时全身溃烂的痛苦。其实,人体的要害部位未必是最敏感的部位,死亡也未必比一指受刑更为痛苦。

培根还进一步强调,意志坚强的人面对死亡是那么从容自若。

在他看来,人在热切的追求中死亡,就像一个人在热血沸腾时受的伤一样,当时没有感到伤痛。所以,当下定决心,执意向善时,是感觉不到死亡的可怕的。但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世间有最甜美的歌,乃是当一个人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和期待时所说的那样:“万能的主啊,您现在可以遵照您的意愿,释放您的仆人安然去世了。”

他认为,死亡还具有一种作用,它能够消除尘世的种种困扰,打开赞美和名誉的大门——“活着时遭到别人嫉妒的人,死后将会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思念。”

论报复

在培根看来,报复行为体现的是一种以武力解决的野蛮的公道,人性离它越远就越应该让法律和文明把它锄掉。

他认为,报复的错误在于一种罪行只触犯了法律,而报复却无视法律的存在。

当然,报复能让一个人获得报复后的一时快感。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大度地原谅别人对他的不敬和冒犯,你就会比这位冒犯你的人更高一筹。培根说,因为高抬贵手才是贵人的举动。正如所罗门曾经说过:“以德报怨是一种光荣。”往者往矣,覆水难收,一个聪明人更多地考虑现在和未来,决不会枉费心力在已经过去的事情上。

在这里,培根还强调,专门为了犯错而犯错的人基本上没有,他们都是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快乐或荣誉罢了。

培根认为,有的罪行尚无法律可以追究,人因此而采取报复手段,这样的行为是值得理解和容忍的。不过应该小心的是,这种报复行动的进行,是必须在不会有法律对这些行为进行处罚的前提下才可以的。否则,那就是以自己的双重麻烦,来换取敌人的单一麻烦,结果还是让敌人占了上风,这是亲者痛而仇者快的事情。

培根说,人若恋恋不忘报复,就会使其本来可以康复的伤口永远无法愈合。怀恨在心以至不复仇就不罢休的人,其生活有如巫婆一般,他们的存在是有害的,死去则又是可叹可悲的。在他看来,只有为国家公众利益的报仇才是值得嘉奖的,更多类似事件而进行的报复,多数都是成功的。如果是为了报私仇那么就不是这样了。

论逆境

塞涅卡说:“顺境带来的幸运固然可喜,逆境铸就的品质更令人折服。”培根很赞同这个观点,对此,他是这样说的:的确如此,如果奇迹是超乎寻常的,那么它常常在对逆境的征服过程中显现出来。在此同时,培根还引出了塞涅卡的另一句更加深刻的格言:“真正的伟大,就在于拥有脆弱的凡人的躯体却具有不可战胜的神性。”说这是宛如诗句的妙语,其中的境界意味深长。

培根认为,奇迹一直是诗人们乐此不疲表现的东西,因为它实际上就是古代诗人奇思妙想的表现,似乎不无神秘,而且,他们的举动还有一些接近基督徒的情况。所以,面对幸运,我们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面对逆境,我们所需要的美德则是坚忍。他说,就道德修养方面来说,后者比前者更为难得,所以《旧约·圣经》把顺境看做是神的赐福,而《新约·圣经》则把逆境看做是神的恩赐。

在此培根强调说,所有的幸福中都包着隐患和苦恼,而所有的逆境中也包含着安慰与希望。最美丽的刺绣需要用黯淡的背景,把明丽的图案给映衬出来,而绝非是用黯淡的图案刺绣于明丽的背景上。让我们从现实中去认识人生吧。

在他看来,美德就像名贵的香料,在被焚烧和压碎时散发出的香味最浓。正如在幸福的顺境中恶劣的品质也会因为没有节制被显露一样,而在苦难的逆境中会挖掘出美好的品质。

论掩饰

培根认为,掩饰不过是一种胆怯的策略。因为要把握说真话和做实事的时机,就得头脑敏锐,心态刚强。所以,政治家中的弱势者,才是善于装腔作势者。

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人明察到了可以辨别何事该公开,何事该掩饰,何事该半掩半露,以及对象是谁,时机为何(这些都正是培西佗所谓的治国与处世之道),那么,对他而言,掩饰的习惯就是一种障碍和一种缺陷了。

同类推荐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发明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发明家

    本书选取了世界上最卓越的20位发明家,介绍了他们的生命历程、主要发明、人生格言等知识,语言优美,图文并茂,知识性与可读性强。
  • 开国大帝

    开国大帝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凡是有作为的开国帝王,其成就无不与吸取历史的经验、学习治国之道有关。中华开帝国王不同程度地对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他们的建国、治国策略是否得当,关系着政权能否建立和巩固,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和盛衰。大凡开国帝王都较有作为,对历史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他们能够顺应历史的发展,顺乎人民的要求,推翻腐败的前王朝,建立新王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实行一系列的改革,缓和阶级矛盾,使社会经济能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下发展,人民生活得以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然而个人只能推动或延缓历史的进程,却不能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即使是“至尊”的帝王,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 张大千徐悲鸿

    张大千徐悲鸿

    本书介绍了张大千、徐悲鸿两位书画大师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剖析了他们通过不懈努力走向成功的历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有启示意义。
  •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是国内首部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左宗棠传记!终生不败的谋略全解,大器晚成的悲喜人生!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中央帝国最后的不败大将!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用最理性的思维解读人物,用最幽默的语言讲述故事,用最睿智的目光扫描历史。越是个人的,越是历史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一路走来,道破成功的法则。他跌跌撞撞,成为乱世的赢家。他从默默无闻,最终成为一代霸主。治军之道,亦是为官之道,战场谋略,恰如职场攻略。读懂他的人生,也就读懂了三国。读懂了三国,也就读懂了中国。且看"织席贩履小儿"如何咸鱼翻身,一路坐到蜀汉皇帝!
热门推荐
  • 血界传承

    血界传承

    这里是魔法界,在这个世界分有风、火、雷、土、水这五大国度来维持这个世界的和平及秩序。每个国度都有属于自己的魔法协会也称之为公会,里面的人被称为魔导士。“一路走来,我背负了太多,公会是魔导士的家,谁也别想毁灭!”破墟中千寻低吼着。
  • 钦差公子

    钦差公子

    躲雨遇见个钦差,还是个喜欢四处旅游的钦差。月池因为欠了他钱只得跟这个一路碰案子的公子哥,悲催的跟着他一路破案。
  • 黑道总裁

    黑道总裁

    他是黑暗世界人人惧怕的‘暗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是温柔可人的公主,是他发誓要疼爱呵护一生的女人;可是有一天,他发现,他爱的人,原来是那样的恨他;爱与恨,从来只有一线之隔!他们彼此相爱,却又彼此相恨!他们彼此折磨,却又彼此痛苦!三年后的再次重逢,早已物事人非;再次的重逢,他的身边已经有了另一位女子,而她也无法做到独善其身。
  • 全息虚拟网游之喋血纪元

    全息虚拟网游之喋血纪元

    简介:一座由远古神魔战场遗失的神台,被苦逼屌丝的成风所得,却无法探究它的来历和用处,直到神魔降临,神台认成风为主。拥有无穷伟岸神力的神台,赋予了成风拯救世界的职责和使命。一座巴掌大玲珑古朴的祭台,身影不断放大,光明与黑暗力量彼此对峙......
  • 追隐记

    追隐记

    4名互有偏见的年轻男女因为一年前失踪的共同好友发来的一封神秘邮件,临时组队,各怀目的结伴踏上了寻找好友的旅途。一路上他们按照线索推理,克服地域文化差异跟潜伏在暗中的神秘势力阻挠,甚至经历生命危险,走过了四大洲四个国家,在那些少为人知的小众旅途中不断拓展着自己认知世界的边界。当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见到自己找寻的朋友,得知事情始末时,每个人也在对应的每段旅途中跟过去的自己和解,主动摘下面具,收获了真挚的友情跟爱情。
  • 做为一名合格的少侠

    做为一名合格的少侠

    你做为一名合格的少侠,心里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咸鱼,可是呐……在一次落水后,邂逅了他们
  • 悬与案

    悬与案

    当失踪变成躲在阴影中狂欢,当爱变成扭曲,当恨变成了偏执,当发现线索轨迹变成凶手诡计,一切的源头,都来自哪里。这里有人性,有欲望,有底线,有规则,有爱,有恨,有你,也有我。
  • 魔法学院:魔法校花驾到

    魔法学院:魔法校花驾到

    一个魔幻的世界里,池小诺拥有着魔法,她一心想帮助别人,怎知,踏进了一个紧密的复仇计划————
  • 赠你日月与星辰

    赠你日月与星辰

    苏夭很喜欢一句话:我在人间贩卖日落,你像神明一般将光洒向我,从此人间被点亮。苏夭希望自己能成为韩灼的那道光。韩灼:"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咱们俩的名字已经显示咱俩天生一对了."苏夭:“所幸,时光不负我,转身再遇君,遇见我的良人。”
  • 灿白牛桃鹿勋等三十题系列

    灿白牛桃鹿勋等三十题系列

    生活,慢慢地走,慢慢地过,在不经意间就串起了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