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7000000049

第49章 阿德勒(1)

阿尔费雷德·阿德勒(1870——1937),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者,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和弗洛伊德、荣格一起被人们称作深蕴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

阿德勒当过军医、医学院教授,也担任过心理医生,在维也纳设立过多所儿童心理辅导诊所,到美国和欧洲各国发表演说和诊治病人,他所倡导的个性发展与社会精神,对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说:“人不为事物所惑,而是被我们自己对事物的想法所惑。”“每一个个体人性的关键,是看他赋予生命什么意义。”

阿德勒生平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具有传奇的一生。

他于1870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富裕的犹太商人家庭,在兄弟六个中排行第二。然而,殷实的家庭环境并没有给阿德勒带来快乐的童年。相反,他经受了很大的苦难。

阿德勒从小身患先天性残疾,身体羸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窒息。在5岁时,更是得了一场几乎致命的重病,并从此对死亡留下了阴影。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这也使得幼年的阿德勒决心日后当一名医生。初入学校的阿德勒仍历经着苦难的磨砺。由于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所幸,后来在父亲不断的支持和鼓励下,阿德勒的学习逐渐好起来,甚至成为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1895年,阿德勒进入维也纳大学,并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如愿地成为了一名医生。

1902年,阿德勒被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感动,并受邀参加弗氏所主持的研讨会,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起初,弗洛伊德对阿德勒备加赞誉,也非常信任,但后来两人在“恋母情节”学说上产生分歧。

1911年,阿德勒率领他的几个追随者退出了弗洛伊德主持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另组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鉴于“精神分析”一词已为弗洛伊德所用,不久他又把组织名字改为“个体心理学学会”。从此,阿德勒便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体系。

1912年,阿德勒发表论文《神经质性格》,推出自己的学说和主要概念,奠定了个体心理学派的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德勒担任奥国军队军医,战后对儿童辅导产生兴趣。1919年他建立了“学校心理卫生中心”,是维也纳学校制度中第一所辅导诊疗中心,专门从事问题儿童及其家人、学校教师的咨询工作。

1924年,阿德勒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个体心理学大会,自此以后几乎每年一次。此时,阿德勒已声名远播。

1926年,阿德勒应邀访美,将个体心理学介绍到美国;

1927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32年,出任纽约长岛医学院教授,期间出版的《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一书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流传世界各地;1935年,阿德勒决定定居美国,并成为职业精神科医生。

1937年,阿德勒在赴苏格兰亚伯丁做演讲时,不幸因过劳病逝,享年67岁。

阿德勒是建立心理治疗体系的第一人,他推广了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和概念,如焦虑、冲突、潜意识、自我、超我。他所提出的问题,为后人开拓了探索的道路,不愧为人格理论的先驱。

阿德勒的著作

阿德勒的主要著作有:

《自卑与生活》(1912)

生活,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并不缺乏困难,且困难情境很多。当人们发现自己处于困难的情况之中,我们可以研究它,找出不同困难的特殊性,并在生活中战胜困难。这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战胜自卑心理的一种表现。

生活中,有自卑心理的人我们不能说他们懦弱,自卑的表现方式有很多,如:当三个小孩站在狮子笼前时,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道:“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其实,这三个孩子都已感到自己身处劣势,但却本能地依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模式来表现出他此时的感觉。

《人性的研究》(1918)

我们认为会动的、活生生的有机体才有灵魂。人的灵魂与行为、心理之间有密切的因果关系,这个关系构成了人类与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因此,人类的灵魂也就是人的本质体现。

一切因时间变化、位置转换而产生的困难,都需要灵魂的预测、收集经验、累积记忆,使能寄托的有机体更适应生活。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人的本质是心理和行为的表现,而所有灵魂完成的演化与进步,都依赖于机体自由行动的能力,这个行动能力会刺激及提高心理生命的强度,行动能力也须依靠较强大的心理生命。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本质的功能,我们就会渐渐感觉到,我们的思考是一项遗传能力的进化,这个能力就是攻击与防卫的机制,由生活的有机体根据它所处的状况来反应。本质生命是“侵犯”与“寻求安全”两种活动的合成,它最终目标是要保护有机体继续在人间活着,并使他们能安然完成自己的发展。

《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19年)

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把每一反应、每一冲动、每一活动都看作是个体生活态度的外显部分,并且还尝试把个体生活看作成一个整体。

从实际观点来说,这样的科学是必须的,因为靠着知识的帮忙,我们可以修正并改变我们的态度。

因此,个体心理学从两方面说来是具有预言意义的:它不仅可以预言会发生什么,甚至,像预言者约拿一样,也可以预言什么事情不会发生。

《自卑与超越》(1932)

本书是阿德勒站在个体心理学观点的角度上,对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来进行阐明的一本通俗性读物,虽说是通俗读性物,但它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在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阿德勒的人格哲学

阿德勒早年时期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并很快成为弗氏心理分析学会的重要人物,后来因不赞同弗氏的性理论导致了双方的决裂。离开弗洛伊德后,阿德勒由此开创了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这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对人类个体心理的出色研究和取得的卓越成就,吸引了很多个体心理学的研究者,由此,个体心理学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它通过提高人的社会兴趣,改变了人在生活中的价值观念,从而重新树立了生活目标,填补了人类信仰的此项空白。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让我们了解了人生的许多问题,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跟全体人类相联结的感觉,他告诉我们:“生命遭遇最大的困难,以及造成他人最大的伤害的,是那些对人类没有兴趣的个体,就是这类个体导致了人类所有的失败。”

人类的灵魂

人性的本质与心理生命是相关的,它支配人的行动朝向一个目标,因此我们不能说人类灵魂是一个静止的体系,我们只能将它看作诸种活动力量的合成。可是,这些力量却只是一个原因的结果——它们一直奋力要求某一目标的完成,这个奔赴目标的目的论,是“适应”的观念中固有的。我们只能想象心理生命有一个目标,而存在于这个心理生命中的行动,都一一指向它。

灵魂与人类的心理生命

阿德勒说,灵魂决定人类的心理生命。如果那些朝向常在目标的活动没有经决定、持续、修正以及引导,就不会有人去思考、盼望、梦想。这个结果始于有机体适应环境和对环境反应的需要。人类生命的生理及心理现象,会以我们前面呈现过的那些根本为基础,如果不局限于常在目标的模式中,人们就没有办法想象那个由生命动力在做决定时的那个心理演化。

基于此,灵魂生命的一切现象便可以当作是为未来情境所做的准备。然而,承认心理机制中的灵魂只是一般朝向目标的力量,似乎不太可能,可是个人心理学在思考人类灵魂的全部表现充分体现在“一概朝向一个目标”。

阿德勒认为,如果你要想知道某人的种种目标,我们必须了解他生活的行动及所表达的意义,并且要了解,作为目标的准备,这些行动及表达有什么价值。此外,我们还要明白,在达到目标时应采取怎样的行动。这就好比我们如果让石头落地,会知道石头的路径一样,灵魂虽然并不懂得自然的法则——因为常在目标经常变动——但,如果某人有了一个常在目标,那么,他的每一个心理倾向必然都宛如遵守一个自然法则般,追寻着某一个驱动力量。

统御法则确定存在于灵魂生命中,但那是人造的,如果有人觉得,谈论心理法则已有足够的证据,那是表象欺骗了他,因为,如果他已确定了周围的环境,相信自己已展露了不移的天性,那么,他已走偏了。就好比你很想画一幅画,有人把这个目标应有的态度给你。你便会依序进行所有必须进行的活动,仿若有一个自然法则在起作用一样。但你之所以画这幅画,真是某种驱动力量的推动吗?

人的目标心理

阿德勒认为,人类活动所朝向的目标,受孩童时期所处环境的影响。印象决定我们的理想:即目标,可能在生命前几个月便已形成,尽管很年幼,但某些感受仍能激发我们快乐与难受的反应。这便是生命哲学第一个痕迹的显现,它的表达方式极其原始。我们仍相信在婴儿时期,影响灵魂生命的基本因素就已确定。然后以此为基础,再加盖别的结构,那些上层结构便可能经过修正,被影响或转变。那些种类繁多的影响很快迫使年幼的我们对生命产生固定态度,而且调节我们对生命给予的问题所采取的特别的反应。

阿德勒还认为,目标的确定,对我们的文明也有重要贡献,它让年幼的我们自己去闯,为我们树立一些疆界,直到我们实现可以保证给自己安全及适应的愿望为止。人类与我们的文明现状建立关系共需要多少安全,在每一个生命的初期可能就已知了,所谓“安全”,我们想的不是免于危险的那种安全,而是“安全”地进一步统合,这是人类有机体可以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继续存在的保证。比如在策划完全的机制运作中,我们也是这样谈到“安全的统合”。小孩要求比仅满足天生本能发展的更大的安全,是因为他需要这种安全统合。因此,他的灵魂便产生一种名为“朝向支配及超越的倾向”的新的活动。

这样的情况下,逃避所有较大的困难、暂时躲避生活的要求成为他眼前的“目标”。误以为这样做可以慢慢脱离困难。但我们不能把人类灵魂的反应当成是最终的或绝对的。需要注意的是,那只是“目标概念”的暂时具体化而已。对于小孩,我们要看远一点,要对他倾力完成目标的能力表示怀疑,不能把衡量成人心理的标准用在儿童心理上。

如果,我们想透彻地了解一个人的思想,那么,就必须观察他与同类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一方面由宇宙的本质决定,所以是变动不定的;另一方面它也由固定的制度或习俗决定,比如社会或国家的政治传统。若想完全领会心理的活动,那我们就必须同时了解这些社会关系。

群体生活与社会的存在

阿德勒说,从古至今,一切生活形态的基础都是建立在群体基础之上,而整个动物王国也都证明了这个基本法则:若一个物种的个体成员无法面对自我保存之战,那它们必会通过群居集结新的力量。

达尔文很早以前就叫大家注意一个事实:凡软弱的动物从来没有单独生活的。我们不得不把人类列入这些软弱的动物当中,因为他们也不具备能单独生活的能力,但为了在这个行星上继续生存,他们必须为其软弱的躯体补充许多人造的东西。那便是灵魂,而灵魂的本质则处处体现着群体生活的需要。人类没有其他动物的速度和力气,没有肉食动物的利齿,没有好的听力与敏锐的双眼,而这些正是生存战斗中必备的条件。想象一个人如果在无一文明工具的原始森林中生活,那他一定比别的活的有机体更难于生存。但人为了保障其生存,必须要有大量的器具,他的营养、性格、生活形态,都需要有完善的保护计划。

人只有处在特别有利的情况下才能维持生存。这些有利的情况要通过社会生活才能提供,社会生活变成一种需要,因为只有通过社群及分工,人类才能继续生存。人类要想保护自己,就必须学会分工,因为“分工”一项,就足以使人类得到防卫及攻击的工具。

可以想象,婴儿诞生之初,要使他活下去得多么小心防备!如果你想知道人类到底需要多少照顾,想理解人类为什么需要社会生活,那你就再想想人类血肉之躯继承的病痛及虚弱有多少。这样,你就会明白:社会才是人类继续生存的最佳保证!

人的“安全与适应”心理

在阿德勒看来,从大自然的角度看,人是一种次等的有机体,他的意识中经常会出现自卑及不安全感,这便是恒常刺激,督促他去发现适应大自然的更好方式及技巧;迫使他去寻找可以消除或尽量减少生活中不利情况的方法,因此才产生由心理机制来解决安全问题的需要。若非如此,即使有角、爪、齿等能与自然战斗的身体防御,人类也很难脱离原始状态。

心理机制能弥补人类器官上的缺失而迅速提供急救之路。这个不曾间断的无力感的刺激,发展着人类的预见力及警戒力,并且使他的灵魂发展成今天这个负责思考、感觉及行动的状态。由于社会一直在适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心理生命从一开始便需与群体生活打交道。群体生活的逻辑是心理生命全部能力发展的基础。

他认为,在这个天生需求逻辑的群体中,我们会发现人类灵魂发展的下一步。清晰的语言是群体生活的另一个工具。这个奇迹使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语言现象不能与适用于全人类的概念分离,因为一个单独生存的个体根本不需要语言,语言只在社群中才有作用。它是群体生活的产物,是群体中个体间的联系工具。我们可以看看在与他人接触有困难或不可能有接触的环境下成长的人,就能证明这一说法的正确。

同类推荐
  • 无臂蛙王

    无臂蛙王

    《无臂蛙王:世界残奥游泳冠军何军权传奇》为你讲述的不是一个纯粹的励志故事,它力图为读者打开一扇嘹望残疾人心灵世界的窗子,让读者再次审视人性、生命的价值和爱情这个神圣的主题。1981年8月23日下午,一个孩子攀爬上放置变压器的水泥台。一声巨响,电将他烧成了一段火后的木头,医生截去了他的双臂。从此,他甩着两只空空的袖管来往于村子里,然后上学、辍学、贩牛、放羊、帮大人守小卖店、到城里摆残棋挣钱。
  • 唐生智评传

    唐生智评传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家事渊源军校岁月、逐鹿湘省崭露头角、北伐前锋两湖主帅、支持工农拱卫武汉、军阀混战两度下野、力主抗日率守南京、倾力办学大胆改革、弃蒋拥共和平救湘、风雨同舟情笃志坚等。
  •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亲笔力作!首次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首次系统回顾“万通六君子”创业之路!独家揭秘PM2.5背后不为人所知的内幕!本书内容基于潘石屹“价值观”的理念,从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商业模式的开发、做人做事的原则、对理想和信仰的感悟、成长中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对一些人和事的思考等等众多方面来全方位展现潘石屹的价值观。他在书中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畅谈父亲的生存哲学与父子深情,系统回顾了“万通六君子”的创业之路,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潘石屹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事业等众多方面入手,通过真实的讲述展现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精华所在,带给大众无穷的榜样力量。
  • 我的编辑生涯

    我的编辑生涯

    我很幸运,当我刚刚迈入社会,加入编辑队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好老师。黄伊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时候,被分配到第二编辑室也就是文学编辑室学习怎样做编缉。当时肖也牧是编辑室主任,是我的领导。黄伊则负责手把手地教我编辑的基本工,是我的第一个名符其实的老师。
  • 大唐女人

    大唐女人

    为了权利,本性刚强果断的媚娘武则天变得丧心痛狂,毫无人性残忍至极。先是把自己的亲姐姐韩国夫人当成了美丽的诱饵,以迷惑皇帝无心于政事……
热门推荐
  • 全职修行

    全职修行

    那一夜,柳七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弹琴、在吹箫、在拉二胡……在梦里,他将世间乐器用了一个遍。醒来之后,他便成了乐宗最强之人!又一夜,柳七又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持笔写诗、写词、写文章,醒来之后,他便成了文宗的当世文豪!他梦见儒学、他梦见佛法、他梦见剑术……天下十三宗,皆因他一人而胆战心惊!后世传颂道:“天下十三宗,宗宗柳为皇!”不过柳七也曾苦恼,“好梦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还是得靠自己努力啊。”那一天,他做了一个噩梦……
  • 一念界生

    一念界生

    传闻,每当阴阳交接时,通往神秘的“界”之门将打开。车水马龙的都市,隐藏的是鲜为人知的世界。她,他,他们——通行者,演绎着无数惊险而动人的传奇。
  • 现代的荒诞

    现代的荒诞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现代的荒诞》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我的男友是狼人

    我的男友是狼人

    狼人因对生活的无趣走出狼人国度,来到人类世界,却无意相撞到一段情缘。一个对不爱言语乐于安静生活的却身处上层社会的董事千金,简单的生活却突然碰到心动的男子。狼人与人类的史无前例的爱情幼苗无声无息就这样露出了嫩芽。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前世,她被最好的闺蜜出卖,为了他,她无情的把她推入海中,笑了笑,看也不看的离开了。他,从小学就一直是学霸,从来都是第一名,喜欢着她,却从没有表现出来。她,一直喜欢着她,却始终说不出口,她一直认为她喜欢她,听说他们在一起了,她很失落,可她不知,这一切都是他为了她二跟她做的一笔交易,她去海边散散心,谁知,她突然出现,毫不留情的把她推进海中,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当她知道她是真面目时,她发誓,若有来生,定不会放过她。时光逆转,一朝穿越,这一世,她一定要好好活,断不会让事情重现!是她的,终究是她的,谁,也抢不走
  • 蔚蓝水星的创世奇谭

    蔚蓝水星的创世奇谭

    一个神秘的预言——人将成为宇宙之主,是荒谬还是必然?一场爆炸,改变了整个宇宙,谁又会是那个掌握万物的神?风神、火神、水神、金属之神、岩土之神以及他们的传承者,会如何创造传奇?黑暗虚空会怎样安排蔚蓝水星的命运?神力与异术再强,我还是喜欢武侠的打斗,故事再悲惨无聊,我希望有一份凄美。神神叨叨太无趣,我只说一句我乐意。你以为我是在编故事,其实我是在讨论哲学。
  • 当医生遇上不正经系统

    当医生遇上不正经系统

    系统在手,医术我有!奇葩,奇症,奇迹……这是一名急诊科小医生崛起的故事,别错过,点进来
  • 稚子星辰

    稚子星辰

    红叶镇县令柳稚又忙开了,东家的牛又啃了西家的菜,北边的大婶又跟南边的寡妇打起来了,刚解决了一地鸡毛蒜皮,一回府里儿子柳善满是补丁的衣裳又破了,无奈又得挑灯夜补……某天,县令他在城门口捡了个清贵小公子,平静的生活开始跌宕起伏……
  • 玫瑰血眸:血族公主

    玫瑰血眸:血族公主

    她是一个从小被封印了记忆的吸血鬼之王的女儿,因为当时吸血鬼家族落败,所以鬼王不得不使用禁术封印女儿的记忆,这样方能保她平安公主长大之后,遇见了一位男生,也就是因为这男生,改变了她以后的命运………
  • 狂诛

    狂诛

    与仙斗,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与天斗,更晓我命由我亦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