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92800000016

第16章 《三国演义》里的“前现代”

读《三国演义》还是小时候的事。近日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同名电视剧的片段,产生了一些胡思乱想: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吗?什么英雄?争权夺利,好勇斗狠,尔虞我诈,就是英雄吗?刮骨疗毒,拔矢啖睛,一不怕疼二不怕死就是英雄吗?这疼与死又所为何来呢?他们关心的惟一热点无非是争夺权力,特别是争夺那惟一的一把龙椅罢了。为了争龙椅,不惜杀人如麻,血流成河,不惜决堤放水,乘风放火,不惜生灵涂炭,啼饥号寒……这么多英雄怎么没有一个人替老百姓说一句话呢?

刘备火烧新野,带了一些老百姓避难樊城,就大仁大义到了近乎迂腐的程度了。可如果他不搞什么火攻,老百姓又哪里有这种流离失所星夜逃亡之苦?

个别地看,英雄事迹不无感人之处,例如击鼓骂曹,例如孤胆英雄赵子龙长坂坡救主子的儿子;但综观全局和历史,这样的乱世英雄愈多,老百姓就愈没有好日子过,生产力就愈不发展,社会就愈不进步。中国已经吃够了这种争王位的英雄们的亏!

赶巧前不久看了电影《西楚霸王》,对巩俐、张丰毅等主演的这部片子的商业性改头换面及其得失这里暂且不表。问题是秦皇出巡时刘邦与项羽的反应:“大丈夫当如是”也好,“彼可取而代之”也好,都透露了中国的有为之士以做皇帝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以官阶为价值判断的惟一标准的可怕与可悲。价值标准的一元化贫乏化俗鄙化,“价值=权力”的公式,使终极目标千篇一律都成了“取皇帝之位而代之”。欲代之的“英雄”甚多,而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如何能不争不斗不杀他个尸横遍野白骨如山?价值标准的单一化看似是天下定于“一”了,有利于统一与稳定,但须知,“一”能定天下,也能乱天下。有了“一”就有了一切,便都来争这个“一”了,焉能不乱?政治=权力=升官图,而最高的价值=一切有为之士的终极目标=“龙位”——这样的等式实是中国数千年来战乱不断,发展缓慢,而终于在近百年显出了积弱来,即是说搞出了亡国灭种的危险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许,对于三国时期的英雄们来说,老百姓是太没有意义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们,其实是拿老百姓当垫脚石当工具当牺牲品的英雄。这样的英雄今天难道还算英雄吗?我们能够无条件地接受“三国”的英雄观念吗?

那个时候的政治呢?当然是赤裸裸的权力政治。这种政治的特点,一个是砍脑壳政治,一会儿就提溜一个一秒钟前的活人的脑袋进来,并以此为勇为豪气为人生最大快事。一个是阴谋政治,就是不断地使计谋。而计谋的核心在于欺骗、说谎,谁善于欺骗谁就胜利而且获得智多星的美名,谁相信了——轻信了别人谁就要为此付出血的代价。这种心理暗示实在太可怕了。

“三国”里的计谋也有趣。例如王允巧(?)使的所谓连环计,使计的一方如此卑劣而又一厢情愿,堪称愚而诈、小儿科而又不择手段。用如此下作的方法去做一件似乎是伟大的事业——忠君报国,就是说汉朝的社稷要靠色情间谍来维持。这未免可悲可耻。这种伟大事业的伟大性与正义性也随之可疑起来。

而被使计的一方,即董卓与吕布,居然一步一步全部彻底不打折扣地按照王允布下的圈套走,按照一个年方二八(周岁只不过十五)的小女子的指挥棒跳舞,说一不二,比校场操练还听话还准确,这能够令人相信吗?如果说董吕两个人也曾经掌握权柄,赫赫一时,能是这样彻头彻尾的白痴吗?何进中计一节也是一样的匪夷所思,如弱智傻瓜,如韩少功写的“爸爸爸”然。

如果吾国一个未接受过职业的色情间谍训练的十五岁的小女子,在一千几百年前就能胜任这样一个极端狡猾极端残酷极端非人性的角色,这是多么的不祥呀!我们这个民族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这种权力政治的第三个特点是叛徒的政治。整个《三国演义》电视剧的第一部分叫做什么“群雄逐鹿”的,就是一部叛卖史。吃谁的饭砸谁的锅的吕布,没有好下场,不但快了人心,也体现了“三国”对叛徒政治的否定。但是,以我们的头号英雄人物刘备来说,据说关羽张飞诸葛亮对他都是忠而又忠义而又义的了,可他对谁忠义过呢?他投靠过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然后又都叛变了他们。在这一点上,他与所谓反复无常的吕布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这也透露了封建政治的悖论。一方面要忠要义,一方面又有什么“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叛变有理”论。哪样对呢?全看“活学活用”了。

一些“三国”故事,颇有浓厚的黑社会黑手党故事的意味。上来就是“桃园三结义”,典型的黑社会做法和黑手党语言:“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一副盗匪的亡命气。电视剧里张飞的形象尤其可笑复可憎,一副匪气霸气蠢气、恶声恶气、昏头昏脑、蛮不讲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对“大哥”如奴婢鹰犬、对他人如阎王虎狼的嘴脸,谁需要这样的“三弟”呢?只能是黑社会的大哥大。他给人们的视觉观感甚至还不如《沙家浜》里的胡传魁。

当然,《三国演义》并不是历史,而是民间的历史传说,它反映的是吾国百姓草民们对历史的观点,包括“误读”与趣味性通俗性“重写”。但是想一想,吾国百姓们对于天下大事、历史沿革,特别是政治军事斗争包括对于英雄主义的解读竟曾经是如此简单化、俗鄙化、小儿科化、赤裸裸地野蛮与霸道化,这不能不给人以怵目惊心之感。

也许《三国演义》的故事里要把刘备树成一个仁义之主,王道而非霸道的化身,然而这个任务实在是太艰巨了。按现在表现的,刘关张之属实在与曹孙袁乃至何进、董卓等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也许在封建社会,王道云云只是说一说的,而实际上,人们只承认霸道的力量。霸道当然是有力量的,这力量却也是有限度的,超出了限度,就会走向反面。这种国内政治的霸权主义,很实用实惠,但又是不无危险的,弄不好它会流于愚昧短见的野蛮主义蒙昧主义。它是令我泱泱文明古国早期灿烂而后来停滞的一个原因,思之令人害臊叹息。

《三国演义》电视剧下了很大功夫,制片态度不可谓不严肃,但收视效果似不理想。除了某些观念上的愚昧野蛮令今人感到格格不入以外,我认为电视剧反映了作品本身的一些不足。人物的类型化与事件的简单化就是其中要者。由于《三国演义》所述故事繁复纷纭而又千奇百怪,“三国”人物是又多又杂,似乎是三教九流男女老幼都写到了,故而总体看来,“三国”的阅读效果堪称是相当成功的,人们的一般印象是“三国”写得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但这种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效果是粗线条的,一往屏幕上立,类型化小儿科化的毛病就显出来了。

我想起了一位可敬的领导同志常举的例子来了,他多次说过:“谁说恋爱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三国演义》就没有写恋爱嘛,还不是一样写得栩栩如生?”

活人少而类型多,当然用不着爱情。但是不要轻视类型的生命力,愈是类型愈容易理解接受和普及,成为“典型”,成为“共鸣”。成了典型共鸣了也还是暴露出了类型化的缺憾,这个问题似乎值得深思。

我草此小文的目的当然不是要以张飞的态度对《三国演义》这一古典文学名著搞一次砍杀,不是对于“三国”的全面评价,也不是——基本上不是对于同名电视剧的批评。电视剧里的某些情节处理得还是很妙的,例如袁绍兵败后派眼线搜集所部的言谈话语,有非议者立即杖责或处死,这么一干更是军心大乱。鉴于此,袁绍之子乃诛杀专门挑拨是非的打小报告的眼线。这段故事可圈可点,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但我也从同名电视剧上看到了一些值得反省、值得重视的东西——用金克木先生的名言叫做“前现代”的东西,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我们的学问家热衷于“后现代”已经很久了。中国这么大,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增加,中国的发展变化日益与世界同步,因而中国这里也有了超豪华超奢侈的后现代,这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毕竟这里多得多得多的是前现代——离现代化还远去了呢。不论从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的张飞身上还是从各位餐馆老板祭供的关老爷身上,或者是从电影屏幕上看个没完没了的这个帝那个妃上(张中行先生在一九九四年第四期《文学自由谈》上对此有一精彩评论,读之大快),我都觉得我们应该比关注后现代还要严重地关心前现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西江月》列于全书卷首,也唱在每一集电视剧前头。很好,好得很。当此“三国”各路英雄活跃在黄金时间的千家万户之际,我看是该淘一淘了洗一洗了。再不要出现这种“群雄并起”的局面了,再不要出现这样的豺狼英雄了。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该与前现代的“三国”精神“三国”意识道一声“”啦,您!

1995年2月

同类推荐
  • 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古代散文是古代作家依照他对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认识而创作出来的,那么后世的读者应该可以把它分析开来,以便了解、认识、评论作家的这一作品写什么、表达什么。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以及大量的典故和不同时代的民俗风情,更是需要有专业人士的引导。本书选取的散文大多出自名家,题材广泛、意境悠远、文字优美,是学习和欣赏古代散文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哲理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哲理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何建明先生是江苏苏州人。197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至1988年,历任团、师、军、兵种新闻干事,报社记者。1989年至1992年转业到中央某机关报社当记者、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编审,文学和哲学专业研究生。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本书为其纪实文学小说本《台州农民革命风暴(改写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史)》。
  • 纸上的村庄

    纸上的村庄

    青年诗人魏棋宇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觅古典的诗意,诗歌是虽今似古,似古还今,古今相融,富有清新淡雅的韵致。他秉持着“志在性灵”的抒发,于是拿起了笔;而他的笔锋在磨砺中,在读者的心中只是那么轻轻地一挥,便别有一番滋味涌了出来。
  • 呼吸的墨迹

    呼吸的墨迹

    本书系安徽省作家苏北的一部散文精选集,收录其近年来所创作的散文代表作《莎士比亚,我们隔壁的老头》《贾宝玉的任性》《呼吸的墨迹》等共70余篇。作品题材广泛,描摹乡土、畅叙友情、品味人生,文字淡雅,意境高远,深得汪曾祺散文真传,有一种恬淡率真的风格,独具魅力。
热门推荐
  • 让孩子自由成长

    让孩子自由成长

    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是天然的存在,这是人的本能,是自然的意志,而不属于家长意识的一部分。本书用“自由成长篇、身心健康篇、独立自主篇适应社会篇”四部分内容阐述教育的目的、蓝图、对人的期待,应当符合人的天性,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 校草恋上高冷丫头

    校草恋上高冷丫头

    她,究竟是谁?为什么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去关心她,保护她,真的如她们所说,爱上她了吗?真的已经陷进去了吗?
  • 陌上皇后

    陌上皇后

    世人皆称她红颜祸水,却可知她的真性情?男子皆赞她的才貌双全,却可知她的桀骜?女子皆妒她的恩宠无限,却可知她的悲惨?她本是江湖中人,一朝为后,母仪天下。皇后是什么?是走在刀剑上的箭靶子,脚下是刀,前后是暗剑!曾几何时,她还是被灭门,坐在家人的尸体堆里无声哭泣的孩童;曾几何时,她还是在江湖上,草木皆兵大名鼎鼎的女侠。现在?现在她很好。她叫——方陌上。“何必把自己比作花呢?美吗?还是这种路边容易被人辣手摧残的花,真真是个低俗人儿。”皇上的宠妃曾轻蔑的想改掉她的名字。她道:“娘娘有所不知,路边的野花生命力强,倒是温室里的雏菊就不算花了,比较容易凋零。娘娘可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能得真爱,极好。”
  • 辽纪

    辽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狐妖之最强道人

    狐妖之最强道人

    李子阳一直以为自己会平平安安的过完一生,但某一天一只狐耳萝莉带他离开后,他才发现他的前世给他留下了很多的麻烦……
  • 恨水流年:走着走着就散了

    恨水流年:走着走着就散了

    青春是用来怀念的?一路走来,一个个故事围绕着我们,为了当时的想法,在十字路口盘旋。以为选择了最对的,走着走着,发现生活教会我们认识到曾经的幼稚;时间和环境改变了我们,我们一步步觉醒这份改变。雨夜过,启窗气新清神明;灯若萤,西子湖畔时鸟鸣;幕夜无辰犹旷远,只影难叙钱塘情。回不去的就这样散了,感谢陪着我们走过某一段历程的人们。
  • 前世今生恋

    前世今生恋

    她,一代名将,冷酷,曾多次击败匈奴。可以为被叛徒算计战友战死,而差点丧命,可为了追击叛徒而来到现代。他,学渣一个,却很善良,对电脑游戏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家境不错,却被人欺负。
  • 绝盗霸尊盗

    绝盗霸尊盗

    各位广大书友,我是新手。神界牛逼神尊重生位面,拥有逆天的四生武魂,整个世界暴走了
  • 就算是神也不行

    就算是神也不行

    你有这样的觉悟吗?你能够以可能会亲手害死她的觉悟去拯救她必将死亡的命运吗?哪怕希望渺茫,哪怕违逆天道,哪怕她从未把他看进眼里,可是他仍然无法对她即将到来的死亡视而不见。
  • 痴痴望着你

    痴痴望着你

    故事的开头总是极为温柔的,结尾也一样。母胎单身19年的闷骚货江妄意外转学到一中高三(6)班。同天,刚好就读于一中的知名设计师沈女士的女儿何锦之生日,轰动了全校乃至全市。成绩好确实可以为所欲为,全级第一和全级第二愈发放肆,谈了一年校长都不敢反对的恋爱。五年后,一中还流传着两人那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令无数男女羡慕,何锦之摸了摸隆起的小腹,嘟囔着:“什么不喜欢女的,高冷禁欲都是屁话……嘶~又胎动了,老公床单洗好了吗。”“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