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784100000018

第18章 信(2)

盟誓要对自然神(如日月山川之类)或祖先神作出信守诺言的保证,并表示如果不遵守诺言,国家、氏族乃至后代都将降临各种灾难,无疑这些灾难都是最为严重和可怕的,因此也最有威慑力。盟誓对于盟誓者之所以有约束,首先是基于当时人们对神祗的普遍敬畏和极端迷信。

盟誓制度,是从原始的诅誓咒语分化出来而独立的,在我国源远流长,从萌芽到形成,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程。古人盟誓主要有如下几种:

1、歃血为盟

歃血,口含牲畜血,以表示诚意。一说把牲畜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歃血为盟的仪式,多在有重大之举时进行。古人认为,神灵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明察是非曲直,谁违背盟约必将受到惩罚。

2、对天盟誓

誓与盟有区别,有语言相互约束表示不违背信约叫“誓”。《礼记?曲礼下》中说:“约信,曰誓。”举行这种仪式,不用杀生,歃血。而是要对天发。在古人看来,天是人们想象中的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命”、“天意”是不可违背的。既然上天意志可以主宰一切,那么对天盟誓后,违约者必将受到上天的惩罚。

3、对物盟誓

这里的物是自然界中永恒不变或人力不可逆转之物,如山、海、江、河等。有个成语叫“海誓山盟”,其中的“誓”,就是“立誓”、“发誓”之意。

4、断物为盟

所谓断物为盟是以折(砍)断某物起誓的方式,有折箭、折棍、断发、断指等多种类型。发誓时断物,一是表示决心,二是以此为见证。

【相关链接】

道听途说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人名曰艾子,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爱说空话的人。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向艾子说:“有一户人家的一只鸭一次下了100个蛋。”

“这不可能!”艾子说。

爱说空话的人说:“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说:“这也不可能。”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大概是3只鸭子吧。”

艾子还是不信。

爱说空话的人便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鸭子的数目,一直加到10只。

艾子便说:“你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一些不行吗?”

爱说空话的人说:“那不行!宁增不减。”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又向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有10丈宽,10丈长。”

艾子听了说:“哪有这事,不可能的。”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那大概有20丈长吧。”

艾子忍不住问道:“世上哪有10丈长、10丈宽的肉呢?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什么地方?你见过吗?你刚才说的鸭子又是哪一家的?”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说:“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孔子评价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意思是:从道途中听了没有根据的话而乱传,是很不道德的。

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为人诚实,说话算数,即使对孩子也是如此。

一天,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母亲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他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苏东坡改诗

大文学家苏东坡常到丞相府去拜访王安石。有一次,苏东坡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安石不在,苏东坡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看了又看,心生疑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

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像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还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当苏东坡来到相府时,王安石正在睡觉,他被管家徐伦引到王安石的东书房用茶。徐伦走后,苏东坡见四壁书橱关闭有锁,书桌上只有笔砚,更无余物。他打开砚匣,看到是一方绿色端砚,甚有神采。砚池内余墨未干,方欲掩盖,忽见砚匣下露出纸角儿。取出一看,原来是两句未完的诗稿,认得是王丞相写的《咏菊》诗。

苏东坡暗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当年我曾在京为官时,老太师下笔数千言,不假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这首诗才写两句,不曾终韵,看来已是江郎才尽。苏东坡拿起来念了一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笑这两句诗是乱道,他认为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行秋令也。那金风一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句说的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错误了?

苏东坡兴之所发,不能自己,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他就离去了。不久以后,他因事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秋天到了,他院子里的菊花落了一地的花瓣,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惊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半响无语,他这才知道原来还真有在秋天开败的菊花。后来,苏东坡为乱改菊花诗的事,专程到京,向王安石“负荆请罪”,认错道歉。

【延伸阅读】

如何对待流言蜚语

人生于世,难免会被他人评论,或受到别人的表扬与赞美,或遭到他人的批评与讽刺,甚至还会遭到谣言的诽谤与中伤。正所谓“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如果遭到流言蜚语的攻击,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

一、正视自我

谣言诽谤的生命力貌似很强,其实并没有多少力量,也很短命。我们需要辩解的时候可以辩解,无法辩解的时候,干脆不用理它。有时你不去搭理它,它就会迅速销声匿迹。

明智的人会把仇恨的萌芽抑制在心底里,把别人的背后攻击当作面明镜,视为座警钟,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改造自我,完善自我,重塑自我,直面人生。

寒山和尚曾问拾得和尚:“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说:“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高僧大德在遇到谣言诽谤时,可以做到“闻过则喜”、“闻谤不嗔”,甚至有“我闻毁谤如饮甘霖”的达观之论,值得我们效仿。

二、大度宽容

流言蜚语,大都经过众口流播,针尖大的一个眼,夸张成天大的一个洞。事实上,有些纯属虚构,捕风捉影,自己根本没有别人攻击的那些问题,所以要正确认识谣言诽谤,正确对待谣言诽谤,这既是公众人物的基本功,也应该是普通人提高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理智一点,达观一点,宽容一点,大度一点,我们将会炼就笑傲江湖、笑傲人生的金刚不坏之身。我们没有必要为一些不中听的话耿耿于怀,更无须为此争个鱼死网破。

三、事实说话

听到流言蜚语,我们应该加以分析,识别哪些只是人们对自己不满的宣泄,哪些是别有用心造谣中伤,试图达到某种目的,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如果属于前一种,可以置若罔闻,让它不了了之。如果属于后一种,就很有必要认真对待了。现实社会中,真理被看成谬误,谬误被人奉为真理的事时有发生。莫须有的罪名,会编造得天衣无缝,很难揭露澄清。即使你有充足的理由,认认真真地去辩解,别人也会误认为你心里肯定有鬼。如果让事实说话,谣言则会不攻自破。

[35苏东坡]

【原文】

凡道①字 重②且舒③ 勿急疾 勿模糊

彼④说长 此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译文】

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更不要说得模糊不清。

遇到在谈论别人是非好坏情况时,听听就算了,如果与己无关就不必多管。

【注释】

①道:说。

②重:稳重。

③舒:缓慢。

④彼:对方。

⑤此:跟“彼”相对,这。

【评解】

在与人沟通时,说话一定要吐字清楚、明白,对方也会听得清楚明白,而且说话要有重点,不要啰嗦了一堆,但还没有说明白,这样听的人会很着急,尤其是重要的事情,更要说得有条理。说话不能急躁,否则会落下重点或语无伦次,造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在人们谈论一些是是非非的事情时,自己不要去参与评论,更不要去传播这些流言蜚语,一定要远离是非之地。当听到一些是非、诋毁、污蔑他人的话时,听过以后也不要把这些话放在心里,更不要再对他人提起,事情本就与己无关,若闲着没事把这些是非对他人讲,不仅会害他人,也会把自己卷入是非之中。

【国学小百科】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

《礼记?乐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因此,“礼”是根据一个人的德与位所形成的本分与职责的不同,是要求每个位置之上的人各敬其业,这是使一个团体和国家,乃至天下,能够有条不紊的关键所在,它不是强制性的接受,而是靠人们的自觉遵守和公众舆论的监督,当自觉遵守和舆论监督无效的时候,才会动用“政刑”的手段予以制裁。

孔子在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时候,不是强制人们接受,因为孔子既不是君王,也不是官长,孔子只是站在仁者的立场,告诉人们,怎样才能使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使人们更能保障自己的安居乐业的正常生活。

“德”是潜存于人心,是理想的美好品性,但它的内涵很抽象,没有明确的重心。有国有家者的“德”,应该体现在国政、家政和自己的言语举止中。人非圣贤,德性不会与生俱来,需要经过砥砺和涵养才会逐步形成。为了便于人们修养德性,孔子把周代相传的冠、婚、丧、祭、飨、射、朝、聘等礼仪,改造成为一套道德行为的规范,统称为“礼”。使人们在揖让进退之际,增益其德。如能久习而成性,则庶几乎近于德。因此,礼的功能,从大处而言,是要推行仁政;从小处而言,是要造就德性充盈的君子。

礼之所以合理,正如《礼记》所说“礼缘人情而作”,它是基于人情而制定的。儒家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治理人民的前提是尊重人性。人性是天赋予的自然属性,理应得到尊重。人性的流露,表现为喜、怒、哀、乐之情。只有充分注意到人民的好恶之情,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性可以不受制约,可以纵情放任,那样无异于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人的好恶之情的缺乏或者过度,同样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儒家认为,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有思维能力,能够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只有健康的情感,才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保证。人的情感应该与天道(大自然)一样,处在阴阳和谐的“至中”境界。但是人性不能自发企及于至中之地,因此需要礼(各种仪式节文)来引导人性,使之合于天道,这是儒家礼治主义的根本要旨之所在。儒家所提倡的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伦,无一不根于人性。

儒家认为,与民同乐,才是真正的乐。只有君子能懂得乐。君子审声而知音,审音而知乐,审乐而知政,治国之道尽在其中。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所以古人说:“乐者德之华也。”

【相关链接】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忙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用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出兵援助,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公开对左右近臣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一定唾他一脸!”

左师官触龙希望进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来到宫中,慢慢地向前走,到了太后跟前谢罪说:“我脚上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好久都没见您了,我怕您玉体欠安,所以想来看望您。”

太后说:“我全靠坐辇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触龙又说:“老臣的儿子舒祺年岁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怜爱他,希望他能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特冒死来向您禀告。”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才格外疼爱小儿子。”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触龙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触龙说:“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拉着她为她哭泣,不让她走,想着她远嫁,您十分悲伤,那情景够伤心的了。燕后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触龙问太后:“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人还有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

触龙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却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不如疼爱燕后。”

太后终于被触龙说服了,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作人质。齐国派兵解了赵国之围。

三年不窥园

同类推荐
  • 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方水土一方人

    中国的文化浑厚深远,有源有流,仪态万千。它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和极强的生命力,也正因为此,中华民族才得以长期地存在与持续地发展。然而,尽管中国的广袤大地以及居于其上的居民被共同的主干文化纽带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民族,但实际上,他们在外表、习俗、性格上的区别之大,并不亚于南欧地中海人和北欧日尔曼人的差别。地域性文化的特征也是很明显的。
  •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一书的出版虽然多“磨”,但我们仍然从心里感谢广西人民出版社,是他们从出版角度考虑,使我们三易其稿,将一本200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精炼成了一本40余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纲》,这对我们的学术功力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提高。
  •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
  • 生活的儒学

    生活的儒学

    本书为作者自编文集,主要围绕“生活的儒学”这一主题展开,具体涉及礼乐文明、人文美、风俗美、饮食文化等。此外,作者近一年来以相同主题在全国各地高校举办讲演,颇受欢迎。本书初步目录具体如下:一、当代思想文化变迁之路;二、在现代社会重开礼乐文明;三、生活儒学的面向;四、人文美学的研究;五、人文美的道路;六、风俗美的探讨;七、生活美的追求;八、饮食男女之道;九、饮馔的政治学;十、生活的艺术化;十一、另类生活美:隐逸;十二、日常生活的审美思维。
  •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本书讲述了中国几条主要水脉的历史和现实,其中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带您走进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国江河。
热门推荐
  • 五彩神源

    五彩神源

    一沙一世界,一界一昙花。昙花一现间,刹那无量久远,三千大千世界便如无尽恒河沙,复幻复又灭。
  • 降妖天师

    降妖天师

    降妖天师,无所畏惧!遇妖降妖,遇魔伏魔!灵龙之体,浩然正气,斩尽世间不平!原罪临世,但管汝上天入地,定斩汝不赦!?
  • 我又双叒叕活下来了

    我又双叒叕活下来了

    原能纪元降临,进化之路开启王浩被迫进行生存挑战每次一次活下来都是他登上巅峰的筹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抱歉走错片场了

    抱歉走错片场了

    没简介,还在加工,成品都没有。随便看看就是了。
  • 新九星纹

    新九星纹

    天纹者为皇,地纹者为王,人纹者一世苍茫!隐纹者倏兴倏亡,神纹者不详!这是一个只属于纹身的世界,奇异的纹身和神奇的印记,衍生出了千奇百怪的能力,他们有一个贴切的名字“纹者”!修行路线:聚灵-逆星-度脉-沉轮-归海-…
  • 绝地求生之捡拾系统

    绝地求生之捡拾系统

    叶辰穿越至平行世界,玩吃鸡意外激活绝地求生捡拾系统,从此一飞冲天。叮!玩家YieCheng捡拾韦神盒子,获得高级M24精通!叮!玩家YieCheng捡拾团团盒子,获得伪音高级精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顾先生渐渐融化了我的心

    顾先生渐渐融化了我的心

    洛可馨一直以为顾斯庭是害死她父母却一直逍遥法外的仇人,为了报仇,她天天筹谋,次次算计,为的就是让他身败名裂,并孤独惨死。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洛可馨嫁给了顾斯庭,成了他的金丝雀,给他四岁的儿子做了后妈至于报仇,顾斯庭那只老狐狸,却一丁点的机会都没有给她。洛可馨愤怒了,拿刀霍霍对顾斯庭:“我决定了,应该直取你的狗命,为我惨死的父母报仇,顾贼!拿命来!”洛可馨一刀将顾斯庭砍去了医院,她以为顾斯庭必死无疑,却没想到两天后,顾斯庭的助理找到她,给了她一份亲子鉴定。亲子鉴定显示,顾斯庭的儿子居然也是她的儿子!洛可馨凌乱了,她什么时候生了儿子而不自知? 助理:“总裁在医院等你,说你去看望他,他就把所有的事情告诉你,并且总裁让我带句话给你,他说他从来不是你的仇人,他一直都是最爱你的人。”
  • 诡匠

    诡匠

    我的爷爷以及曾爷爷都是死于石雕手中的,因此村子里流传开了一个说法,石匠一行命犯禁忌,统统不得善终。十六岁那年村里的王麻子娶了一个奇怪的女人,我的父亲却因此而惨死。为了探寻父亲的死因,我不顾因果报应,毅然拿起了祖上的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