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77900000020

第20章 贞观之魂

画外音: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在痛苦中做出了决定,立他并不满意的儿子李治当太子,随后唐太宗有竭尽余力帮助太子摆平一切事务,以求给太子留下一个好的基业,但是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也就是贞观十七年史学家认为,这是唐太宗一生中的重要转折,从这以后唐太宗的生命状态急剧下降,仅仅六年以后一个英明的君主终于走完了他人生的历程,贞观时代也随之解释,但是唐太宗给人留下的疑问,没有随着他生命的逝去而消失,唐太宗的晚年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一个英雄的暮年是如何逝去的,我们如何以现代眼光审视那个遥远的过去呢?

孟宪实: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去世,享年五十二岁,唐太宗的家族是有家族病史的,那个时候叫风疾,这种病在当时其实是一种很含混的病,我们现在很多病在当时可能都叫风疾,现在有研究者认为呢,唐太宗他们家族是高血压病史,他父亲就是这样的,唐太宗是这样的,后来他儿子李治也是这样的,从地方进贡的贡品中发现一些药物跟治疗高血压有关,所以怀疑他们是高血压病史。

唐太宗是一代英雄,贞观十一年十月有一次唐太宗在洛阳,洛阳打猎,那个时候的打猎呢,就是一种准军事活动,相当于军事演习一样,大概也是把猎物圈起来然后赶出去,唐太宗就在野猪的出口处在射箭,那次狩猎好像主要是野猪,唐太宗在这边是一箭一箭,连射四箭,毙掉四头野猪,可是有一头野猪是个公猪,没有被他射中,冲着唐太宗就扑过来了,很快就到了他的马镫前,跟他一起打猎的大臣唐俭,民部尚书唐俭一看野猪都冲到皇帝跟前了,就手忙脚乱地从马上跳下来要跟野猪搏斗,结果刀也没弄清楚,唐太宗就手起刀落,啪,把这个野猪就给砍断了,这个都是瞬间完成的,连射四箭,这面箭要放下再重新拿刀砍断公猪,那时候的唐太宗身手矫健,那是贞观十一年的时候,仅仅过了几年,唐太宗的身体就不成了。贞观十六年以前,唐太宗还有多次打猎的记录,证明他身体还不错,贞观十七年以后,只有二十二年的时候打过一次猎,规模还很小。

除了家族病史这个原因以外,贞观十七年的太子事件,对唐太宗的心灵的打击一定是很沉重的,从此以后,他的精神状态就不佳,他要急于解决所有的问题,过去的那种从容不迫、那种娓娓道来的皇帝看不见了,现在他忙着处理一个又一个紧急事件,贞观十八年决定去征辽东,结果是失败而归,回来以后就是大病一场,那以后唐太宗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有的时候一个伤寒就是一个感冒,他要病三个月,越是到这个时候身体越不行的时候,就会病急乱投医,唐太宗认为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解决,这身后的事儿他不放心。所以就采取了一个最不应该采取的办法,在此以前唐太宗多明智啊,他议论秦始皇,议论汉武帝,说这些这么聪明的皇帝,那么伟大的皇帝,开疆扩土多厉害,但是竟然迷信长生不老药,还去求仙,去求药多愚蠢啊,可是到了晚年的唐太宗,自己竟然也走到这条路上来了。这个聪明一世的人就可能糊涂一时,保不得晚年忽然想起这个办法,一个来自天竺的神人,号称活了二百岁,一定是长生之术,他怎么说了,太宗也就信了,于是就让他炼丹,吃了以后呢,说是不管用,其实呢,从贞观的二十年以后(唐太宗)开始服丹,贞观二十三年忽然去世,大家一致地认为就是吃这个药吃的。本来想长寿结果反而促成了早死。

这么几件事,使得晚年的唐太宗,我们的感觉实际上是有点凄凉的,儿子们的事情,杀了那么多的人,大臣们之间又不放心,又不团结,互相之间的攻击那么多,这身后事真的不可放心,所以他就要勉励自己,勉强做不该做的事,所以唐太宗这么样一个结局,我们都觉得替他惋惜,这就像熟人一样,看他犯人一个不该犯的错误,真是替他惋惜,英明的一世,怎么在这个结骨眼上,犯这种低级错误,人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有的时候是把持不住的,这么聪明的唐太宗也犯这样的错误,这又是一次证明。

画外音:

一个英雄的陨落,应该同落日般辉煌,但唐太宗不是这样,他的死让人们多少有些遗憾,有些凄婉,但唐太宗绚丽的光芒让历史永远地记住了他,他叱咤疆场、无往不胜,他克己纳谏、君臣和谐,他以民为本,四海升平,短短的二十三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谈资,贞观君臣为什么会对后来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他们为什么能建立一个很和谐的社会呢?

孟宪实:

想一想贞观时代呢,我们还是不免很激动,有很多事情让我们觉得值得留恋值得回味,值得永久地去研究,比如说贞观君臣,他们的那种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意识真是很了不起的,因为有贞观之治我们就会研究它为什么会有贞观之治,一千多年以来,大家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一个美好的社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那个时候的贞观君臣他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行动,那么多对未来有影响的行动,其实跟他们的历史意识是分不开的,这些来自隋末的,贞观君臣们,接受了那个教训,所以为了避免重蹈隋朝灭亡的覆辙,他们另开了一条道理,通向光明的盛世的道路,其实那仅仅是一部分,贞观君臣的历史眼光,绝不是仅仅限于隋朝的,我们从唐太宗和他大臣们的言论中,能够看到很多他们讨论历史问题的话题,讨论汉光武帝,讨论汉武帝,讨论秦始皇,正是因为从这些先辈的身上,特别是那些成功者的身上,唐太宗他们是取得了很重要的很宝贵的历史经验的,就是说历史怎么学习,不仅要学它的教训,还要学习它的经验,其实经验很重要。

唐太宗有一次讲,他把历史上的人物跟自己做了对比,他说,就武功而言,历史上的这些开国君主一般都是40岁以上及只有汉光武帝刘秀起兵的时候,是33岁开始打天下,他说我呢,我18岁起兵,24岁定天下,29岁升为天子,所以我的武功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这不是假话,这是事实。另外一方面,他在民族的关系上,古代任何一个朝代,包括汉朝、秦朝都有跟外族严重冲突的时候,被北方的民族打得落花流水或者弄得不可收拾,但是我们这个时代,不是这样,他说我与各族是平等的,所以我取得的成绩呢,那也就是海内和谐,我认为在这个方面,在远来夷这个方面就是对远方有良好影响这个方面,也是超过古代的,这是唐太宗的自我评价,我们不认为他这个评价是过分的,其实是很正确的,因为唐太宗时刻把自己放在一个历史的位置上去看待,我跟古代的先贤,跟哪个比,我还有什么差距,跟哪个比我还有什么长处,长处就要发扬,短处就要克服,所以呢,他始终有这么一个历史的坐标,这是非常重要的,他就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过去,就应该知道自己的未来,你会总结你自己的经验教训,然后以后好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它也是由人组成的,它也有理智的一面,这个历史的定位就是很重要的,你知道过去你就知道未来应该怎么做,唐太宗贞观君臣是知道的,所以贞观时代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的辉煌,一点都不奇怪,这个历史的创造是有意识地创造,不是碰上的。所以这里面的经验即使我们今天看来,也是值得学习的。

画外音:

贞观君臣的历史意识是他们审视自己的坐标,他们在历史的经验中,看到自己的历史责任和机遇,因此唐太宗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文治武功最为出色的皇帝之一,他本人也成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楷模,唐太宗十八岁跟随父亲晋阳起兵,历经大小战役无数,是一个马背上打天下的皇帝,文治是考量一个皇帝治世的标志,唐太宗任贤纳谏,正身修德,历史上没有哪一个皇帝能和他相媲美,如果说武功是需要条件和机遇的,那么唐太宗是赶上了那个机遇,但是他文治的成就,就不是机遇了,那么唐太宗的文治靠的是什么呢?

孟宪实:

文治方面呢,唐太宗说,过去我不读书,贞观以后刻苦读书,手不释卷,碰见历史上的那些善良的行为,好的行为,好的经验,我都努力效仿学习,采取同样的措施,所以呢,几年下来以后,国家安定,人民富庶,大臣忠诚,父慈子孝,他说我文治方面也是超迈古代的,我觉得唐太宗有两条还是最重要的,最值得我们重视的,第一,就是以人为本,这个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叫民本主义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最重要,最闪光的一种思想,它虽然建立在君主制度的体制之上,但是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最好的一种理论了,所谓好的理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在制定政策,设置制度的时候,它能考虑到百姓的位置,它考虑很重要,如果它不考虑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它能够以人为本考虑人的性情,考虑人的因素,在那个时候就更有利与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加到国家建设上来,所以像科举制度什么人都可以来参加考试,它就使得这个政权的社会基础,更广泛,更深厚。

能够更多地调动社会的积极因素,参加到国家的建设中来,那么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民本主义,这套以儒家为代表的这套学说,其实就是支持这种制度的,它们是互相贯通的,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认可这个东西,都认可民本主义,过了很多年很多年以后,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他就不是这样,当时的形势呢是孔子的地位已经很确定了,孟子的地位也比较确定,在孔庙中孟子是陪着孔子一起接受祭祀,可是朱元璋就挺生气,孟子这个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孟子说过一些话,他很不爱听,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怎么民比君还重要,这不行,什么“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什么意思,民意跟天意是一样的,他也不爱听,所以他很发火,就做了一个决定说把孟子那个老头,把孔庙中拉出来不要他。可是孟子陪空子祭祀这也是老传统了,很多年了,大臣们都不同意啊,说这个怎么解释啊,不好解释他说谁要提建议,我就杀了谁,当然最后还是有人不同意,还是委婉地提出建议,说我们这个没法跟后人解释啊。他说那怎么办,他说了那么多难听的话,最后达成一个妥协方案,四书考试,四书五经,那个四书里面是有《孟子》的,原来用《孟子》的原文,现在朱元璋决定,删《孟子》那本书,把朱元璋不喜欢的那个话全部删掉,那本书就叫《孟子节文》,《孟子》不再是原书了,是一本《孟子节文》,删掉了多少句话呢,85条。

说这事儿干什么呢,就是让跟唐太宗比,《孟子》的原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上次我们都讲了,唐太宗是怎么说的,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要治国家,必须先存百姓,把百姓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本质上对他这个君主更有利,这很简单,但是到朱元璋的时候,连这个表面文章都不愿意做了,他听不懂,听不得这种话,所以这个历史的进步,并不是随着时间直线进步,到朱元璋这儿,就他的政治思想,那比唐太宗就差了一大截,所以我觉得唐太宗这种重民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对贞观之治是有意义的,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也是有意义的,一个君主,一个皇帝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能够这样重视百姓,多难得啊,第二点呢,我觉得作为一个皇帝,很重要的就是克己纳谏,唐太宗经常跟大臣们讨论问题,有时候就说,说你们看看我跟古代的君主有什么不同啊,到了贞观后期说话的人就很少了,大家就唯唯诺诺,这个没什么好说,您什么都第一就完了,趋于应付,唐太宗自己还是做了解释的,他说我怎么能够对待君子和小人,我让君子小人各安其位,我不是见了小人就杀掉,也不是那样,让他各尽其能,这是用人,我对待民族我能够平等对待,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刚才说的这两条,一个是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一个是克己纳谏,就这点而言,唐太宗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国的皇帝体系中,李世民绝对是独一份的,后代的人崇敬他,崇拜他,为什么的,还是觉得大家做不到啊。

画外音:

贞观时代,身为皇帝的唐太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可是贞观的辉煌不是一个努力的结果,贞观时期的大臣,一直到今天他们的故事还在流传,魏征,房玄龄等等,这些熟悉的名字就像圣贤的符号一样,被人们广为传诵,但是人们只记住了他们直言进谏忠心侍主的一面,而仅有这些并不能成为贞观之治的全部,历史的记载在他们身上,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它们同样是贞观时代的一道色彩,那么在贞观时期的大臣们身上,究竟还有哪些是人们所不知的呢?

孟宪实:

贞观时期皇帝如此做,大臣们呢,我们也讲了很多故事,大臣守法,大臣进谏,都表现得尽职尽责,很奉公,还有些事情我们都没有讲,比如说贞观的大臣们,他不敛财,很多大臣家里搞得很穷,这是真事儿,比如说讲几个人吧,岑文本,中书省的副长官当了很多年,后来就当了中书令,家里那个房子又小又湿,地势也不好,房子小,有人劝他,你也得置点家产啊,他说我置什么家产,我现在做了这么高的位置,我怕我这点事做不好,我还有工夫管这个吗,没工夫管,他有的是机会,比如说他想以权谋私,简单点做,家里很容易解决了,不,不做,贞观七年的时候,戴胄去世了,戴胄有名的大臣,戴胄生前是什么官呢,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是什么官呢,如果用我们今天的职务来比,大概就是银行的行长,财政的部长,工商局的总局局长,还有土地建设部部长,总之这些人加在一起,也不如一个户部尚书大,也不如户部尚书管的事重要,户部尚书管的事多,户部尚书就是掌管国家的经济脉的,所有的赋税土地、人口全归他管。可是家里穷成什么样,临死的时候,要在他家举行吊唁仪式要摆个灵堂,因为他家没有正堂,本来应该有个正堂有个侧室,他有正堂,没法办,这个仪式没法举行,房子不够用,李世民感叹,我的大臣都这样,给他盖个庙国家出钱,现在盖了一个庙举行仪式。

掌管国家经济命脉的人穷成这样,这都是中央级的领导,高官,地方官呢,其实也有这种人,比如说李大亮,李大亮去世的时候,是工部尚书,建设部的部长,他去世的时候家里面没有一块玉,没有珠玉,为什么呢,那个时候人死了,有仪式,他嘴里面要含个东西,含个玉金什么的,这个叫口含,因为他家里没这个东西,找不出一块玉来放到他的嘴里面去,没有这个东西,然后只有五石米,还有多少丈布,就这点东西,地方大员多少年,这么点钱,这么点东西,皇帝亲自参加他的葬礼,皇帝哭得很伤心,哭得伤心也没有办法,这些人就不经营家产,是他没有机会吗,也不是,比如说李大亮,李大亮是军人出身,打过很多仗,贞观九年去打图吐谷浑,立过很大的功劳,皇帝赏赐很多的,但是这些人不以财物为事,这些赏赐的东西分就给部下,亲戚朋友都发了,自己所剩无几,李大亮干过很多事,比如他帮助别人找不着家的尸体,乱尸,他都用自己的钱,自己家的家产把这些都给掩埋了,那都要花钱的,他养了别人家的孩子,像他自己的儿子一样,有名有姓的就15个人,还有那些一般的帮助的,那就不算了。贞观时代净这样的事儿,我们今天讲来也动人,在哪个时代你也得感动,李大亮这种人,连合理合法的收入他都无所谓,你说他会违法去贪污吗,他会去贪赃枉法吗,不会,这么多的人都这么做,为什么,体现了一个时代精神,体现了一个时代精神,贞观君臣那些大臣们,他不在乎这点东西,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他才会视这种东西如粪土,他不是那个低层次需要的膨胀。

画外音:

皇帝仁慈爱民,大臣尽心尽职,二十三年的贞观时代,已经成为一种记忆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当贞观的画卷已经合上,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这里,今天的我们该如何以现代的眼光,去审视那个时代,美丽的贞观之治,给了后人什么启示呢?

孟宪实:

对于贞观之治的评价,一千多年来一直在进行,贞观这个时代一结束,很快它就成了唐朝后来皇帝们的榜样,吴兢写了一本书叫《贞观政要》,把唐太宗的这些善言佳行,记录了下来,希望能够作为后来皇帝的参考书,这就是帝王之书,果然后来的人们,后来的皇帝们,每次说到或者是,凡是有雄心壮志的皇帝,都会借鉴唐太宗,都会向唐太宗学习,后来的人们也基本上这么评价,比如说开元的时候,政治清明,国家形势非常好,当时大家评论就说,那有贞观之风,贞观就成了一个典范,对于唐代的人而言呢,成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比较靠近的一个榜样,再不说上古三代五代了,不讲这个了,就只讲贞观。

诗人们也都是这么歌颂的,杜甫写过诗,歌颂贞观,白居易写过诗,李贺写过诗,提到贞观大家心里暖洋洋的,都觉得很自豪,很骄傲,我们的祖先创造过这样的业绩。所以《旧唐诗·唐太宗本纪》上说,贞观之风至今歌咏,到现在人们还在传唱,贞观这件事,唐代以后是五代,五代完了北宋,北宋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是宋神宗,他支持王安石变法,这是很有名的一件事,宋神宗上台以后,立志要改革,然后听说王安石名气很大,王安石当时名气已经很大了,以改革著称的王安石,他终于见到了王安石,他跟王安石见面以后,第一句话说的是,我来做唐太宗,你来做魏征,贞观时代,就成了后来,有作为的皇帝们,竞相模仿,竞相学习的一个目标,因为贞观时期是榜样,到后代人们心目中也很珍惜贞观的一草一木,我们知道魏征家里也很穷,穷成什么样子呢,反正也是房子不够用,连一般的礼仪,举办礼仪的房子也不够用,开始的时候唐太宗几次要给他修,都被魏征拒绝了,后来魏征病重了贞观十七年可能是不行了,唐太宗就把正在修的一个宫殿,一个小殿的材料,那个殿不修了,全给魏征来盖子,五天就盖出来了,这个正堂魏征家的这个正堂,一直到开元的时候还在,可是就在开元年间,家人不小心失火把这个房子给烧了,所以魏征的子孙就围着那个房子哭了三天,当时的大臣们,朝中的大臣们听说,唐太宗给魏征盖的房子烧了,大家都纷纷前来吊唁,那是贞观之治的文物啊,大家很珍惜。

后代的皇帝们,学习唐太宗学习贞观之治,我们是能够理解的,他也希望再出现一个贞观之治,可惜呢,一直没有出现,在民间在社会上,我们老百姓也会向往贞观之治,所以呢,传来传去,贞观时代,它的就要不限于历史学了,不是历史学家们在书斋里面研究这段历史,不仅仅是这样,贞观这段时代,贞观之治就成了民族的一种东西,一种珍贵的记忆,甚至成为心中的一块净土,一块圣地,大家都不愿意说,唐太宗失败的事,总是喜欢讲长孙皇后的故事,所以在我们社会中呢,慢慢地可能,我觉得是这样,就形成了贞观的一种情结,非常珍惜的那种情结,有三个因素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使我们每每怀念起贞观的时候,就会想到的三件事,哪三件呢,我以为三点最重要,一个是君臣关系如亲人,后来我们见过很多历史场面,特别是元明清,君臣之间真是乱,权力斗争没完没了,像明朝打大臣,一板子下去打死多少人,那都是大臣就打死了,打死就打死了,没有关系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贞观,贞观的君臣不是这样,贞观的时候,皇帝对待大臣彬彬有礼,大臣对皇帝对朝廷尽心尽力。第二,贞观时期的社会和谐,达到了前所未有水平,后代呢很难说了,我们见过很多政权,如狼似虎,对待百姓比对待敌人还猛,还凶猛,这个时候我们会想到贞观,贞观时候不是很富裕,但是百姓不像这样不幸,还有第三点,天可汗,多崇高的国际地位,总之贞观之治,还有唐太宗,还有贞观君臣们,在我们心中是变得越来越美好,谢谢大家。

同类推荐
  • 汉末之交州再起

    汉末之交州再起

    回到三国,以交州为起点,别人都在致力于中原混战,刘裕不是在种田发展科技,就是在海外扩张!夷洲?那是台湾郡,扶桑?那是海州!菲律宾?那是汉南郡!印度尼西亚?汉兴郡!扶南国?日南州!
  • 末代国商

    末代国商

    纽交所史上最年轻CEO夏川在公司庆功宴上因疲劳过度猝死后却又神乎其神的穿越复活。但第二世的夏川却并没有继承上一世的高起点,复活后的他只是一个小乞丐,没有任何的超能力也没有什么大家族撑腰,一切都得靠自己。唯一庆幸的是还保留着前世的商业头脑,为报没落茶楼掌柜窦承业的一饭之恩,夏川重回商场运筹帷幄。时代交替中,一座小茶楼不仅在风雨中站住了脚跟,作为九流最末的商人在国家危难之时却是率先站在了侵略者的对立面,且看一代国商面对民族大义之时将是如何取舍。
  • 汉末风歌

    汉末风歌

    作为穿越过去的何解,他很优秀。第一部:统一交州,安身之所。第二部:游历中原,广结英豪。第三部:群雄逐鹿,问鼎天下。第四部:灵气复苏,开创万象。第五部:九族反叛,平定乱局。第六部:洛阳中兴,八雅盛世。第七部:西域沉沦,悲壮血歌。第八部:五帝决裂,五族勤皇。第九部:分封天下,五行大兴。第十部:以身为界,托话后世。
  • 中国简史

    中国简史

    《中国简史》讲述的正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中的点点滴滴,凡著名历史事件尽收其中。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
  •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样的一个政党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历史,堪称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宝库,它传递出的智慧与感悟必将是厚重而深刻的。白云涛编著的这本《中共党史珍闻录》完整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历史,全书主要包括:中共中央从上海秘迁瑞金始末;瞿秋白与《多余的话》风波;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争夺人才的较量;中共“理论家”陈伯达政治沉浮记等内容。《中共党史珍闻录》从框架结构设计到内容材料选取再到语言表达,群众都竭力突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是当前鲜见的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党史读物。
热门推荐
  • 一步红尘解无忧

    一步红尘解无忧

    初遇,她为罗刹教大弟子——慕清忧。而他,则是仙门之首蜀山大弟子——临君。她七岁时亲眼目睹父母被正道人士逼死,自此更名改姓被慕云漓带回西域收为大弟子。从此以后只为复仇而活。他幼年丧母,被父王送至蜀山远离宫廷纷争。他与她注定相遇,也注定是二人命中的情劫。他深知正邪不两立,可他仍然义无反顾。他爱她却清楚二人立场不同,爱的尽头是无望……她恨他,因他阻止了自己刺杀仇人。她爱他时,却将他当做自己计划中的一枚棋子。情中计,计中情,环环相扣,他与她之间又将如何收场……
  • 天劫行者

    天劫行者

    在这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尼蓝大陆上,战乱与黑暗是永恒的主题。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不为荣耀,不为自己,而是为亿万生灵而战,他们是天生的战斗种族,亦是比肩神明的存在。
  • 再无孤陌

    再无孤陌

    那一年,万物凋零,只因她的出世。那一年,她拜入他的门下,笑看苍生。那一年,她修炼成仙,与他主管天下。那一年,她坠为堕仙,退出他的师门。那一年,她离奇失踪,世间再无西门孤陌一词。虐心仙侠情。
  • 傲娇首席抱一下

    傲娇首席抱一下

    地下娱乐王国,号称“三爷”的男人,有个众所周知的怪癖,只要在秋季设计的纱裙定能入他的眼,不管是非黑白,美丑,即便是低等的设计师,皆能平步青云。传闻说:三爷心里有个女人。*大学相恋,多少情却是不知所起,匆匆那年,执念的他一等便是五年;相遇之时,一声二嫂将心摔得支离破碎,豪门过往,谁是谁非,皆不知走向何处;她想兢兢业业,即使相敬如宾,她也依旧是容锐的妻子,可那成为“三爷”的男人却强行在她的世界里奔跑。【片段一】一举上市的Sweet-M,直逼容氏MK,只为搏红颜一笑,当记者问及曾经轰动一时的Sweet-M的含义时,他笑意嫣然,将女人搂入怀中:“阿初,记者在问你问题呢。”一身红裙的她依旧嘟囔着烤坏的披萨,含糊的说到,“money,marry,man.”记者错愕的望向容御风,他垂眸揉捏着阿初的脸颊,“她说的话就是我的话了。”【片段二】“三爷,买件衣服能不让全世界的人知道吗!?”某人装无辜,“嗯?你不喜欢?那好,方萧!给我上头条!!什么标题好呢,哦~~那就三爷幽会神秘女人,为其订制高价礼物好了。”“……”秋景初语塞,不就是前几天同学聚会,别的男人送她一件衣服吗
  • 娇妃难娶

    娇妃难娶

    欧阳然本是现代的一名成功商人,异能组织杀手。却不想在自己的婚礼的上被那个最爱的男人杀死,在异世的一个农村重来一世,本来已经不再相信人,可是没想到三个奇葩的哥哥让自己打开了心扉,最后又来了个高冷的王爷要守护终生,谁稀罕,老娘我就想自己种田自己过日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祝你幸福我的前男友

    祝你幸福我的前男友

    爱上一个人可能是一瞬间,忘记一个人注定一辈子
  • 碰上美妙人生

    碰上美妙人生

    当我习惯朝九晚五的生活,不再幻想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我发现一个严重问题,我29岁了!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眼角已经有了痕迹,当我成功翻身,时间悄悄溜走,就那样吧,明天还要上班,我钻进被窝。
  • 银翼天使王

    银翼天使王

    王侯将相偏有种乎。生来为王,我是骄傲、高傲的。已知宇宙比我更强的存在,不超过三个。谁惹我,谁就得死。可是,在某些夜深人静的夜晚,我也会思考:为什么我的翅膀不同于其他天使,是银白色的;为什么她,对我……那么好?
  • 我可以制造秘境

    我可以制造秘境

    万族林立,人族势弱,正值大世之初,一道流星划破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