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1200000001

第1章

不老乡情九万年

盘古呀盘古,手提开山斧,

背负苍天踏黄土,一路风雨一路苦。

养大了小狗,养大了小兔,

养大了小龙和小虎。

十二生肖百家谱,天下华人同血乳。

山苍苍,地忽忽;云漫漫,水突突。

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开天谁不服。

龙人龙心又龙骨,我们都是小盘古。

三千里碧水为路,五万峰青山作营,这便是我心中的沅陵。

我爱沅陵,是因其山山都有骨,水水都有性,如同这方山水养育的人。看那背篓背直山,龙船划长的河,无论是号子之高亢、锣鼓之激越、渔歌之清宛、唢呐之悲壮,都是这山水同根、天人合一的坦荡和张扬。

我爱沅陵,是因其千秋历史的更替,兴衰沉浮的跌宕,如同日月星辰的轮回,春夏秋冬的旋转。无论是曾经有过的辉煌,还是沧桑,都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碰撞的回响,都是那回响镌刻在历史走廊上的文化。

什么是文化?我以为文化不仅仅是诗、是歌、是画,文化实质上就是人类的生存方式。

假如一座山没有人的生息,这山就永远是没有生命的土包,甚至也没有土包的说法。正因为山里有了人,有了通向山顶的路,才有了庙宇和庙宇里的木鱼声。于是这山就有了灵魂,有了文化。

假如一条河没有人的繁衍,那河永远只是流淌的水,甚至也没有水的概念。就因这河边有了人,这里才有了码头、码头边的棒槌声。

当一条渔船驶出的时候,当一面白帆升起的时候,当渔网伴着渔歌撒下的时候,这河便有了生命,有了文化。

古往今来,西域为什么会有帐篷,塞北为什么会有窑洞?江南为什么会有水乡?沅陵为什么会有吊脚楼和那如痴如狂、令人心醉的传统龙舟节?人的生存方式的各异,就产生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

为推介这块神奇的土地和这块土地滋生的文化,我相约了情迷湘西的摄影家卓雅几度来沅,希望用她的心灵之窗记录这里的一切。

几个寒暑过去,这本册子终于出来了,但愿大家能喜爱它,就像喜爱虽然偏远但有奇光异彩的沅陵一样。

(第一章)千古沅陵

沅陵上扼滇黔,下障常岳,五水在境,万山雄峙,历为郡、州、道、府之治所,更是湘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如果不以汉高祖五年置县为界,它的历史绝非是现存的记载。因为沅水就是这块土地的龙脉、文脉,也是一条连向上古的人脉。

大化之精,孕之曰“人”。大纯之灵,形之曰“心”。人类--天之骄子。

然而,人是从哪里来的?宇宙又是怎样产生变化发展的?两千三百多年前,狂士屈原就发出了《天问》: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当人类还无法解释各种神秘的自然现象时,于是就产生了各种有关“神”的故事与传说。其实神话就是人类祖先留下来的重要精神财富。正如中国着名文学家茅盾所说:“历史学家可以从神话里找出历史来,信徒们找出宗教来,哲学家找出哲理来。”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千百年以来,盘古一直是作为远古人类精神图腾流传至今。但是,许多古典文献都记载着盘古与沅陵的渊源。比如《水经注》和晋代的《荆州记》等文献上说:“沅陵县居酉口,有上就、武阳二乡,唯此皆盘古子孙。”“五溪之蛮,皆盘古种也,聚落区分,名亦随异,沅其故壤。”苦于没有实物佐证,这些文献资料,从来就没有引起过人们的关注。

2002年的一个夏天,沅陵丑溪口乡几个狩猎村民,无意中掀起一把巨大的石锁,终于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证明盘古的传说绝非空穴来风,没有记载的历史,也不会因为缺少文字而湮灭。

这把石锁,锁住的是一个神秘的洞穴,经专家学者考证,认定这个洞穴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居住过的地方。盘古洞的发现,拂去了千百年来深缠厚裹在盘古身上的历史迷雾,连接贯通了整个中华人脉。

盘古洞内,规则整齐地排列着几十张石床,石床的材料,均来自洞外,在其中一张石床上面,长了一根两人合抱的钟乳石。这根两米多高的钟乳石,色彩斑斓,像一个身披彩衣的慈祥长者。按照钟乳石形成的速度推算,这根钟乳石至少有上万年的形成期。当然,钟乳石下面的这张石床的年代还要久远。

距盘古洞不到百米的山头,一处远古祭坛的遗迹因盘古洞的发现凸现清晰。当时人们在这里祭天,祈求风调雨顺。天坛大气磅礴,气势恢弘,俨然一位威严而又充满慈祥的老人,祝福着每一个盘古子孙。

站在祭坛上极目四望,但见百里河川,在脚下奔腾不息,千万座山峰,遥遥相揖而来,令人顿生一种“盘古子孙,龙的传人,凡我华胄,谊属同根”的感慨。

也许就是这种从骨子里对盘古的推崇,山脚下的小溪就叫盘溪,沅陵的文化沉淀中就有很多关于“盘”字的说法。

沅陵人将碾子、磨子称为碾盘、磨盘,将女人梳头叫盘头,将养儿、养女、娶媳妇叫盘儿盘女盘媳妇,出门带钱叫盘缠,什么磨盘山、山盘盘、水盘盘、路盘盘,抬木有盘木号子,就连唱山歌也叫盘歌。

盘你歌来盘你歌,盘你九千九百九十九条坡,

一条坡上九棵树,一棵树上九个窝,

一个窝里九个蛋,盘古子孙有好多?

盘溪进入沅水,像是盘古从洞穴走向天地间的足迹,沅水盘入洞庭,呼啸着人类发展的回响。从盘古到三皇五帝,到春秋战国,到秦汉隋唐,到宋元明清以及今天的全部历史,可以说,沅水的每一弯都有它的故事,每一盘都有它的历史。眼前沅水边的这一盘土地,就是楚秦黔中郡的遗址。

军事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黔中郡,据《史记》等文献记载,就在沅陵城西20里的窑头。窑头是一个方圆三十万平方米的半岛,在半岛的核心区,发现占地十多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发掘出了战国的城墙和宫殿。

这坐城池坐南朝北,南城墙190米,保存最为完整,西墙次之,整个城市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中轴线长450米,南北中轴线宽250米,面积112500平方米,让人惊叹的是城市下水管道都是陶制品,做工非常精致,其铺设走向,也科学合理,足见当时的市政建设水平。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到了唐代,昔日辉煌的黔中郡,已经销蚀衰败在历史的风雨中,只留下了一片让人伤怀吊古的废墟。刘禹锡到这里,写下了“楚塞郁重叠,蛮溪纷清曲,留此数仞基,几人伤远目”的感叹。

黔中郡故城周围,还有1000多座大小不一的战国墓葬,其中,大型墓葬就有40多座。发掘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战国时代的青铜兵器及生产生活用具。然而,这一切还仅仅只是窑头丰富地层文化中最表面的一层。从护城壕沟夯筑层来看,这里还有多个时期文化的堆积,在深处的文化层中,考古人员又发现了大量的石器,有石斧、石刀还有鱼骨针,应该说,早在石器时代,这里就已有人类繁衍、生存。

如果说盘古洞是中华人脉之源的话,那么,黔中郡无疑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它浓缩了五溪流域辉煌的文明。

历史就像长长的河,每一片浪花都翻卷着历史的一页,或低吟、或诉说、或惊愤、或感叹、或呐喊……成语“学富五年,书通二酉”,其内涵也许五味皆有。

这成语源出于坐落在沅陵西北十五公里处的二酉藏书古洞,二酉洞因二酉山而得名,二酉山因二酉洞而得灵。二酉指的是酉水和酉溪在这里交汇。二酉山和龙山里耶一水相连,所谓“一峰独拔,万山仰止”,就是这里的写照。

二酉山虽然有曲径通幽、云山为屏、百鸟戏江、渔歌唱晚的胜景,但真正让其名扬天下的,还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那段历史。

《吕氏春秋》记载说,帝尧时,尧拜武陵人善卷为师,尧死后,传位给舜,舜欲将帝位禅让给善卷,善卷避之,隐于二酉洞之中。死后,他的书籍留在洞里,为荒蛮之地播下了文明的火种。或许是善卷精神的影响,到了周朝,周穆王将王室的经典秘籍也藏于这里。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更有智者冒生命危险,将所谓“禁书”收藏洞中,直到秦灭汉兴,这些书才得以重见天日。从此,二酉洞也就因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而成为历代州官、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倾心慕拜”的圣地。后来,二酉山先后建成了“伏胜宫”、“善卷堂”、“仰止亭”、“翠山书院”、“妙华书院”,虽然这些胜景在历史长河的烟云中又一次灰飞烟灭,但是苍劲有力的“古藏书处”四个大字,仍然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读书的精神。

“酉山文之脉,酉水酒之源”。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更高推崇,许多文人志士已为二酉山规划了新的蓝图。但是,无论二酉山的将来是何等模样,人们都不会忘记见方不到百米的小洞,位高不过千尺的小山。因为它在专制和暴力肆虐文明的时候,为我们民族断残零落的文化,提供了一个小小的栖身之地,使之得以薪火相传,连绵不断。

晨钟掠开晨辉,惊醒沅水,推开层层山门,宛如一条长长的时空隧道,把人们带入大唐盛世的沅陵。

坐落在沅陵县城虎溪山麓的龙兴讲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学院。《尚书·序》记载说:“汉室龙兴,开设学校,九五飞龙在天,犹圣人在天之位,故谓之龙兴也。”在“教化一方,永固边疆”的深刻背景下,龙兴讲寺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唐代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龙兴讲寺是以唐代建筑为主体,融宋、元、明、清建筑为一炉的古代建筑群,有人说它是唐代之后的古建走廊,也有人说它是自然遗存的古建博物馆。它因山就势,顺其自然的建筑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深不可测的佛学思想。

如果说这里的古建筑群排列有序、相映成辉的话,那么大雄宝殿就是它的中轴、主体和核心。大雄宝殿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它的棱柱、斗拱、梁、枋至今仍是唐代遗物。大殿雄浑厚重,让人肃然起敬。

作为一代声名显赫的佛法重地和书院,自然吸引着历朝各代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李白、刘禹锡、王昌龄、黄庭坚等人都曾在此驻足朝拜过,明代书法大家董其昌在这里也留下了“眼前佛国”的感叹。

公元1511年,龙兴讲寺迎来了又一位重要客人,这位客人的到来,成就了讲寺建成几百年后的一个鼎盛时期。他就是明代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和哲学家王阳明。

王阳明从贵州龙场驿谪归,途经沅陵,从史料的记载中,我们只能看到王阳明感于辰州民风,应当地学子之邀,留驻沅陵讲学一月有余的记述,而难以追寻这段历史的细节,但可以肯定,他的《致良知》学说和感怀虎溪的那首诗,至今还吟诵在后人的心中。

杖黎一过虎溪头,何外僧房问惠休。

云起峰间沉阁影,林疏地底见江流。

烟花日暖犹含雨,鸥鹭春闲自满州。

好景同游不同赏,篇诗还为故人留。

一千多年过去了,龙兴讲寺曾经播扬的都已成为一段历史,但我们仍能感觉到回响在讲寺上空的钟声,清晰地听见历史厚重的足音。至于宋、元、明、清这条从来就不停歇的沅水,就是这块土地的破译和诠释。

且把高山当一竖,权将长河作一横,

天地之间三个字,横横竖竖君臣民。

君是天上日,月是天边臣,

满天星星都是老百姓。若都是清清世界,

怎会有“离骚”、“天问”雨苦风腥?

若都是朗朗乾坤,怎会有天下兴亡,江山浮沉。

(第二章)楚风长留

如果说沅水是连接沅陵整个历史的长藤,那么湍流在这块土地上的911条溪流就是这条长藤上的藤蔓,牵挂着大山里的月牙田、雷公土、村寨、民舍和这里的一切。

月牙田好美,一级一级如数把银梳的重叠,梳理着这里的高山悬崖、峭壁险岭以及农夫心中的春夏秋冬。春是绿的,秋是金的,只有收割后的冬季,月牙田才如一面镜子,映照着他们的苦辣酸甜。

村寨很静,静得能听到远山的流泉声、屋后的鸟雀声、门前种子的破土声。偶闻鸡鸣犬吠才打破大山的宁静。民舍大同小异,无论是篱笆墙、半截门,还是日不上锁、夜不闭窗的小木楼,都显露出山里人的祥和、安宁,即便是造型讲究的“双手推车”、“跛子赶羊”(民居代表作),也同样表现出他们建筑风格的人性。

这种和大自然同根的坦荡与祥和养成了他们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想做就做、想睡就睡的习惯。农闲时,他们一觉可睡三天三夜;农忙时,他们催动牛群,时而犁头将大地劈成两半,时而耙齿将泥坯推得平平整整,那吆喝叫得日落日出、天旋地转。他们因山陡而背背篓,因坡悬而挂吊楼,因水丰而驾渔舟,因河长而放木排。这种顺意、自然、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他们“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生命状态,他们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出不能自已以及敢为天下先的气质和鲜明个性。

史书说湖南人十分剽悍,《隋书》谓其“劲悍决烈”,湖南地方志上常有“劲直任气”、“人性劲悍”、“民好斗讼”、“好武少文”、“任性刚直”、“悍直耿朴”、“好勇尚险”等等记载。

综合而言,湖南人个性坚强,凡事认定一个目标,勇往直前,不计成败,不计利害,不屑更改,是一种“不信邪、经得缠、霸得蛮”的“骡子脾气”。在中华民族之中,自成一地区性的性格,而沅陵人应该是这种性格的代表之一。

所谓“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古,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之然也”,就是湖湘文化的独立根性。

韩愈说:“南方之山,巍然高而大者以百数……地益高,山益峻,水清而益驶……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郁积……意必有魁奇忠信材德之民生其间。”

当然,也有人说,这种“独立根性”与太多的挤压有关,与湘军的兴起有关,与汉苗杂婚血缘有关,更与湖湘人家吃辣椒有关。

走进沅陵大山之间,梁上悬的是辣椒,门上挂的是辣椒,嘴里吃的是辣椒,几条辣椒入口,舌头就会发麻,张嘴咝咝吸气,再吃几条以后,浑身大汗淋漓,血脉通畅,意气飞扬,一声“辣妹子”歌响起,直辣得遍地出彩,满天霞光。

就是这种辣出来的“独立根性”,他们敢说:“站在船头划一桨,辰河缩短三百里,眯起眼睛哼一曲,辰河全在酒杯里。”他们敢唱:“妹妹穿得一身红,摇摇摆摆过田垅,荷包眼扯得岩山动,庙里的和尚发癫疯。”他们敢做:“小小鲤鱼紫红腮,下水游到上水来,绕过千张金丝网,躲过万座钓鱼台,不爱哥哥我不来。”

当然,这种“独立根性”也包含一个“蛮”字。作为湖湘文化前身的楚蛮文化物质的原始层,就是它的带有原始野性的“蛮”。这种“蛮”的物质的内涵,包括“沅有芷兮醴有兰”的自然环境;包括“被薜荔带女萝”的服饰;包括“信鬼好祠”的民风民俗。

这里因天旱而设祭坛,因水患而拜河神,因瘟病而求巫师,无论大小年节,都有其独特的祭祀活动。比如说:上山打猎要“开山”,下河行船要“绕庙”,新修房屋要“上梁”,出门远行要“看天”,就连娶亲、嫁女、迁徙、动土都要翻动黄历,不敲锣击鼓折腾半天绝不轻易行事。

于是,这里就有巫术、酬神、傩戏等诸多仪式。傩,为古代驱疫祭礼仪式。而傩堂戏就是由巫师还傩愿时酬神的歌舞发展而成的。因为有着宗教色彩,沅陵人亦称傩堂戏为傩神戏、傩戏。

同类推荐
  • 背着天空旅行

    背着天空旅行

    还是回到初中学生、两年时间这个话题上。可以这样说,无论我们学习多么紧张、繁忙,只要我们能够随时感受自己身边的一切,能够诗意地学习和生活,都可能像谭锦霞一样,一边搞好自己的学习,一边写出很多作品,或者创造别的奇迹。
  • 珠玉词

    珠玉词

    《珠玉词》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晏殊的传世词作,其词承南唐冯延已词风之“俊”,又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语言明净清丽,融思于情,抒情含蓄柔婉而富有诗意,流露出词人对人生的眷恋和相伴而生的惆怅之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便是第一境界,而“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 杯中窥人

    杯中窥人

    亲近杂文还因为宁夏杂文学会的领导者为杂文作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年来,宁夏的杂文界颇为活跃,先后出版了杂文学会会员文集《美丽的谎言也是谎言》《杂文:宁夏十人集》《思想的地桩————宁夏杂文新人作品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连续举办了七届宁夏杂文大赛,还通过召开杂文创作研讨会、举办博客博文大赛、组织会员外出采风等一系列活动,壮大了杂文队伍,繁荣了杂文创作。有人说,杂文创作是在针尖上跳舞,但宁夏杂文作者是幸运的,大家能够在一个大舞台上一展技艺,踏踏实实地进行杂文写作。亲近杂文吧,它会让你骨中有钙,血里有盐。
  • 诚也勿扰

    诚也勿扰

    本书为作者的散文、杂文选集。作者力图将灵动的知性贯穿入阅读、观影、行走和生活,通过文字体现一种过人的感受,为读者打开另一扇窥视世界的窗户,在有所思中感悟别种生活的正见,并从中获得向上的力量。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苏轼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苏轼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热门推荐
  • 无疾公子

    无疾公子

    十八年前,大隋先帝为了稳固皇权,削弱武林江湖,便令各地大肆捕杀江湖人士。一时间江湖损伤惨重,各地武林世家、江湖宗派纷纷组建联盟,以求自保。即便如此,武林中人也是难以抵挡朝廷之力,在各地军队的坚甲利刃之下,惶惶度日。本以为这场毫无悬念的清理,可谁能料想,帝国东北之外的高句丽联合塞外的突厥人,进犯大隋国土。这让隋先帝不得已暂停了武林清洗,征召各地大军前往抵御入侵。虽然最终击退来犯之敌,可是国力消耗巨大,也没有再次对江湖人士进行捕杀。九年后,隋先帝操劳过度,一命归西。新帝登记,改元大业。之后,新帝改变了队武林人士的态度,从清洗捕杀变为怀柔拉拢。朝堂与江湖之间的关系开始恢复。又是九年过去了,似乎江湖已经忘记了当年的事情,各地皆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江湖新秀亦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 红二十四军始末

    红二十四军始末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北方第一支工农武装——红二十四军的筹建、发展以及在险恶环境下最终失败的辉煌历程。它存在时间虽短,但意义重大。
  • 万界里的大导演

    万界里的大导演

    当路二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就变得鬼畜起来。不可直视,不可理解的旧日支配者,翻风捣雨的神龙,“你也想跳舞吗”?“德玛西亚”!“诺克萨斯”!“为了部落”!
  • 神末江湖之青春不留白

    神末江湖之青春不留白

    神末市第二中学新生报到,舒焕、姜悦然、赵一帆、刘熠、童新、赵星星因同班报到而相识结缘,过程中碰撞出的友情,体验到的亲情,萌芽的爱情……从初中到就业这一群人就没分开过,围绕着这一群人啼笑皆非的日常生活就此展开……
  • 形势解

    形势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夫君难缠:仙有仙夫

    夫君难缠:仙有仙夫

    仙尊陨落,六界浮殇,却意外重生异世。守得灵戒,看花开花落,安分修仙便是。天赋秉异,身怀异术,然,扮猪吃老虎。人前,瘦弱小少年;人后,冷傲大小姐。是以是以,虐灵兽,获重宝,悄然无声。奈何身边美男环绕,纠缠不休,赶也赶不走!风华尽放,安宁生活就此为止,这可如何是好?那么,她到底是修仙呢,还是娶夫呢?还是娶夫呢?
  • 我在异世界变成了鹿女这件事

    我在异世界变成了鹿女这件事

    前世悲惨的人生已经结束,现在迎来的是我转生来异世界的第二世,虽然变成了妹子而且还不完全是人,但对我来说,能够像这样地活着那就足够了。可是……本来应该是无忧无虑生活着的我……为什么会遇上这么多变故啦!!!
  • 锁住美人心

    锁住美人心

    十岁的慕星辰被慕深恒丢在了荒郊野岭之中,若非上官澜的出现,她已经死了,她策马归来只为了了结了她师父的心愿……阴差阳错的她被下错了药,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发现身边多了一个男人……身旁的男子睁开双眼,一醒来缓了一小会就猛的起来就扑向了慕星辰掐住她的脖子语气冰冷的说道:“说,为何对本王下药!”……一场春梦了无痕,究是美人心难测……
  • 紫铃铛

    紫铃铛

    紫苏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小铃铛是一只淘气可爱的流浪猫。它们之间,碰撞出友谊的火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魔世觉醒

    魔世觉醒

    一位来自异界孤儿的成长历程。拥有无限潜力,创造无尽可能,成为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