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43000000044

第44章 安礼章 顺应事礼才能事业有成(5)

天启六年时,内阁草拟圣旨,都以“朕与厂臣”并称。皇上称呼他不称名字,称“厂臣”,这在几千年专制史上算是一大可惊可叹的事。这年六月,浙江巡抚潘汝桢上疏,对魏忠贤歌功颂德,说什么:“厂臣心勤体国,念切恤民,莫不途歌卷舞,欣欣相告,戴德无穷,公请建祠,用以祝寿。”祠,也叫祠堂,原是用来祭祀死去的祖宗或先贤圣哲、为国为民立了旷世恩德的人建的庙,历朝历代很少给活着的人建祠庙。然而,熹宗看了潘汝桢的奏折后,发下圣旨:“宜从所请,以垂不朽。”于是,为了魏忠贤不朽,潘汝桢花费民脂民膏在西子湖畔为魏忠贤建了一所规模宏大、豪华气派的生祠。熹宗为生祠赐额匾一块,上书“普德”二字,并命锦衣卫百户沈尚文等守护祠宇。从此,各地兴起了一股为魏忠贤建生祠的怪风,一时生祠遍布天下,数不胜数。

应天巡抚毛一鹭在苏州虎丘造了生祠,蓟辽总督阎鸣泰在蓟州、密云建祠,宣大总督张朴建祠于宣府、大同,山西巡抚曹尔桢在佛教圣地五台山建了一座生祠。更有甚者,生祠建在天子脚下、京城里面。巡视五城御史黄宪卿在北京宣武门外建祠,顺天府尹李春茂在宣武门内建祠。连太祖皇帝的孝陵旁边,也由守卫孝陵的卫指挥李之才建了一所金碧辉煌的魏公祠。

魏忠贤把建生祠当做衡量人们对他忠诚与否、服从与否的标准,许多官员因不肯建祠,或不愿向魏忠贤塑像叩拜而被处罚。蓟州守备因不肯随上司给九千岁生祠叩头,便受到严刑折磨,后来竟然被杀了头。

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他的荣华富贵到了连皇帝都不如的地步。正月三十是魏忠贤的生日,从正月十五开始,各色送礼祝寿的人就挤满了乾清宫内外。正月三十那天,给九千岁拜寿的山呼“千岁千岁千千岁”,更是响彻京城。

熹宗的驾崩使魏忠贤顿感大祸将至。八月二十二日,熹宗病死,年仅二十三岁。魏忠贤不愿信王朱由检继位,但有熹宗遗言在先,张皇后态度坚决,魏忠贤的党羽们面对此等大事,没有胆量做灭九族的大逆之罪行。魏忠贤预感到了将要大祸临头,但还想等一等,幻想或许会有办法实现野心。但是,熹宗驾崩当天,张皇后立即传下皇帝遗诏,命英国公张惟贤等迎立御弟信王入继大统。魏忠贤将熹宗驾崩的消息对外封锁了一天,直到第二天,才不得不向外宣告皇后懿旨:“召信王入继大统。”随后颁布熹宗遗诏,命信王朱由检即皇帝位。

八月二十四日,信王在皇极殿即皇帝位,是为明崇祯皇帝。新皇帝登基,九千岁魏忠贤送来四名绝色女子,这既是讨好又是迷惑,新皇帝不动声色地接收了下来,对魏忠贤试探性的辞职要求,他温言慰勉留任;对客氏提出从宫中迁出的事,他顺水推舟地予以批准;对一些出于各种动机的朝官上疏弹劾魏氏同党之事,他反而下旨斥责上疏的人“轻诋”。

十月十三日,阉党分子云南御史杨维垣一面上疏弹劾魏忠贤最亲信的走狗、人称“五虎”之首的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崔呈秀“立志卑污,居身移浊”,一面又为魏忠贤大唱赞歌。然而,崇祯帝下旨谴责杨维垣“率意轻诋”,对奏章中提出的崔呈秀的种种劣行恶迹不予追究。几天后,杨维垣再次上疏弹劾这位阉党的骨干分子,一面指责崔呈秀“通内”,一面又继续为魏忠贤歌功颂德。出人意料的是,崇祯帝这时令崔呈秀静听处分。两日后又下诏免掉崔呈秀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之职,并令他离开北京,回原籍守制,消除魏忠贤的左膀右臂。

这时,官吏被长期压抑的怨气如火山爆发似的喷泄而出,有人开始将矛头直指魏忠贤。崇祯帝依然未置可否。面对众人的揭露和抨击,魏忠贤以为皇帝的沉默是出于先帝嘱托所致,居然跪到崇祯那里哭诉,皇帝则温言加以劝慰。魏忠贤为了避免像刘瑾那样束手就擒的事情重演,在天启元年时,就经熹宗允许建立了“内操”,从太监中选拔士兵,由太监任将校,驻扎于紫禁城中,隶属司礼监和东厂,成为魏氏的私人军队。崇祯帝对这支太监部队还是很有顾忌的。为了解决这支“阉军”,崇祯帝下令内操兵全部出宫,赴兵部领取赏银。“阉军”们兴高采烈地到兵部衙门领赏时,皇上旨意到了,命令立即解散“内操”,所有人员一律遣散,不许入宫。魏忠贤这支保驾亲军,兵不血刃地就被崇祯帝解决了。

十月二十六日,官卑职低的浙江海盐县监生钱嘉征上疏揭发魏忠贤十大罪状。崇祯读了此文,不禁击节赞赏,立即召见魏忠贤听内侍朗读。魏忠贤只好找到原信王府太监徐应元低三下四求情,徐应元给他出了个主意,给皇帝上疏,辞去总督东厂太监之职,以暂避锋芒。崇祯帝接到魏忠贤引疾辞爵的辞疏,下旨准奏,并下诏削夺魏忠贤亲属魏良卿、魏良栋、魏鹏翼等的爵号职务。没等魏忠贤反应过来,又下旨于十一月初一日勒令魏忠贤到凤阳祖陵司香,将其赶出紫禁城,打破了他等待时机、卷土重来的如意算盘。后来得知徐应元受贿勾结魏忠贤之事,崇祯帝也将徐应元贬到显陵当差,赶出了皇宫,终生不得进宫。魏忠贤操持国柄七年之久,党羽鹰犬遍布天下,如今被贬凤阳,九千岁威风仍不减。他出京赴凤阳时,随从死党卫队达千余人,个个身佩武器,押着满载珍宝金银的四十辆大车,直奔凤阳。魏忠贤这一举动把崇祯帝彻底激怒了,他决心严惩不饶,立即降旨兵部,派兵马追捕擒拿。

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初六,魏忠贤一伙气焰嚣张地来到阜城县南关,忽然有人从京中赶来送信,魏忠贤一听皇上已派兵部人马前来捉拿,自知必死无疑。他思前想后,知道等待他的将是酷刑和凌辱,遂用衣带于半夜悬梁自尽了。他的亲信李朝钦从梦中惊醒,见魏忠贤已死,也自缢身亡。崇祯帝对魏党余孽进行了大清理,次年正月,崔呈秀在蓟州被斩首,客氏也被斩首示众,魏忠贤在河间府被戮尸凌迟。一代巨奸魏忠贤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智慧金言】

上之所好,民必甚焉。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君主,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比如晋文公为了扭转当时晋国讲排场、摆阔气的坏风气,便带头倡行节俭,不穿价格高的丝织品,不吃两种以上的肉,结果不久晋国人就都穿起粗布衣服,吃起糙米饭了。相反的例子,当然也很多。

有好上级才会有好下属

【原典】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注曰:“非无贤人、善人,不能用故也。”

王氏曰:“谗人当权,恃奸邪害忠良,其国必危。君子在野,无名位,不能行政;若得贤明之士,辅君行政,岂有危亡之患?纵仁善之人,不在其位,难以匡政、直言。君不圣明,其政必乱。”

【解读】

盗匪横行之世,一定是社会动荡之时。一个混乱的公司,人人皆有小人之嫌。时势迫人,人们只能因时而动,因势而为。

人性本善,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善者,可为什么人世还有百态呢?完全是因为大小环境造成的。善根就如同一颗种子,放到不同的土壤中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有的可以是顺利成长,也有的会发生扭曲,一切视种子所处的环境。即使在同一个大环境中,每个种子各自的小环境也可以起到决定作用。所以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两颗树。

有人说人性是由基因决定的,其实基因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好与坏,人的主观能动性比基因的作用更大。我们的内心有种融于社会与环境的渴望,于是会不自觉地改变自己,每个人其实都是改变后的自己。

【活学活用】

要想吏治清廉用人者应以身作则

励精图治的帝王无不希望臣下厉行节俭,而很多帝王不明白的是,只有帝王躬行节俭,才能倡起节俭的吏治风尚。

康熙不尚空谈,注重实践。他对以皇帝个人享受荣华富贵为中心内容、劳民伤财的大兴土木举动不感兴趣。康熙八年,只有十六岁的康熙就有过出色的表现。当时,因乾清宫交泰殿的栋梁朽坏,孝庄太皇太后提出拆掉重建,以作康熙听政之地。康熙是孝子贤孙,不敢违背祖母的意图,但却批示工部:不求华丽、高贵,只令朴实、坚固、耐用,他学习古人,如陶唐时代茅茨不剪,采椽不斫,夏禹时代宫室是卑,与民同乐,先化后乐,以做天下楷模。

二十四年十月,康熙帝对掌膳食官员说:现在的酥油、乳酒等物品,供给有余,收取足用则已,不可过多。蒙古地方很贫穷,收取者减少,则平民百姓日用所需,就可以满足。

三十一年十月,他又说:停止进献新芽菜,凡是有类于此者,俱应停止。因为运送官员劳苦,烦扰地方,于地方百姓有系,省一件进贡,如同去掉一块病。

三十四年十二月,户部报告说:吉林乌拉地区打捕貉鼠不足额,供应不上,管理此事的官员应该议罪。康熙帝说:数年以来经常捕打,所以貉少,只能维持原数而已。就因为不够数,讨论处分有关的人员,等于是给无辜者加罪。实在不公。如果得不到上等的貉皮,朕但愿少穿一件貂皮大衣,那有什么关系?而且貉价非常昂贵,又不是必需品,朕也没有必要非享用不可。命令有关部门转告乌拉将军酌情办理。

关于康熙个人的日常生活,比起他能支配的财富,比起其他帝王的豪华,那是极其简朴的。法国天主教传教主白晋于康熙二十一年到北京,曾为康熙讲授天文历法及医学、化学、药理学等西洋科学知识,出入宫廷,对康熙的日常生活了解得很细。他在向法王路易十四的报告中做了详细介绍:

从康熙皇帝可以任意支配的无数财宝来看,由于国家辽阔而富饶,他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君主。但是,康熙皇帝个人的生活用品绝不是奢侈豪华的,生活简单而朴素。在帝王中是没有先例的。实际上,像康熙这样闻名天下的皇帝,吃的应该是山珍海味,用的应该是适应中国高贵传统的金银器皿。可是他却满足于最普通的食物,绝不追求特殊的美味,而且吃得很少,在饮食上看他从没有铺张浪费的情况。

从日常的服饰和日用品方面,也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崇尚朴素的美德。冬天,他穿的是用两三张黑貉皮和普通貉皮缝制的皮袍,这种皮袍在宫廷中是极普通的。此外就是用非常普通的丝织品缝制的御衣,这种丝织品即便在中国民间也是一般的,只是穷苦人不穿而已。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他常常穿一件羊毛呢绒外套,这种外套在中国也被认为是一般的服装。在夏季,有时看到他穿着用尊麻布做的上衣,尊麻布也是老百姓家中常用的。除了举行什么仪式的日子外,从他的装束上能够看到的唯一奢华的东西,就是夏天他的帽檐上镶着一颗大珍珠。这是满族人的风俗习惯,也是帝王的标志。在不适于骑马的季节,康熙皇帝在皇城内外乘坐一种用人抬的椅子(肩舆)。这种椅子实际上是一种木制的轿,粗糙的木材上面涂着些颜色,有些地方镶嵌着铜板,并装饰着两三处胶和金粉木雕。骑马外出时几乎也是同样的朴素。御用马具只不过是一副漂亮的镀金铁马镫和一根金黄色的线织绳,随从人员也有节制。

康熙的信条是: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常思此言而不敢有过。奉行此言便是能行节俭,不搞特殊。

为说明勤俭的深刻意义,康熙帝曾做《勤俭论》一文,主要宣讲勤俭对治理国家、改善人民生活、移风易俗的作用和影响。

俭可养廉,廉必清政,政通人和乃民心所向。康熙帝从国家的命运前途的高度来认识节俭,既要开源,又注重节流,实在是高人一筹。对于后来的领导者,康熙帝当是一个好榜样。

【智慧金言】

上级不正,下级自然也没什么好德行,这样一来,国家走向穷途末路,政坛必然也跟着混乱不堪,最终的结果也就导致贤能和善良之人不复存在了。

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居高位者品德不规,邪癖放浪,身边总要聚集一帮子投其所好的奸佞小人或臭味相同的怪诞之徒。楚王好细腰,国中尽饿人;汉元帝庸弱无能,才导致弘恭、石显这两个奸宦专权误国;宋徽宗爱踢球,因重用高俅而客死他乡;此类事例,俯拾皆是。

有“求”贤之意,有爱才之心

【原典】

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注曰:“人不能自爱,待贤而爱之;人不能自养,待贤而养之。”

王氏曰:“若要治国安民,必得贤臣良相。如周公摄正辅佐成王,或梳头、吃饭其间,闻有宾至,三遍握发,三番吐哺,以待迎之。欲要成就国家大事,如周公忧国、爱贤,好名至今传说。

聚人必须恩义,养贤必以重禄;恩义聚人,遇危难舍命相报。重禄养贤,辄国事必行中正。如孟尝君养三千客,内有鸡呜狗盗者,皆恭养、敬重。于他后遏患难,猪盗秦国孤裘,鸡呜函谷关下,身得免难,还于本国。孟尝君能养贤,至今传说。”

【解读】

凡过分自恋、自爱者,胸中必无别人。“爱人”是一种胸怀,大的方面讲是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小的方面讲是使身边的人获得成功的责任感。唯有“爱人”者能有大志向,必欲成其事而利于民。“爱人”越深,成就事业的动力也就越大。

【活学活用】

养:让人才留在身边的方法

战国时期,魏文侯曾问相国李悝,如何才能招募更多有才华的人到魏国来。李悝没有直接回答魏文侯的问题,反问道:“主公,您看以前传下来的世卿世禄制怎么样?”魏文侯说:“其中弊病很多,需要改变。”李悝点点头,说:“这个制度不变,就不可能吸引真正的有才能的人到魏国来,国家便治理不好。”所谓“世卿世禄”制,就是贵族的封爵和优厚俸禄代代相传,父死子继,即使儿子没有什么本领、对国家没有什么贡献,也同样继承父亲的封爵和俸禄,拥有贵族的种种特权。而一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因为不是贵族弟子,便被这种制度卡住了,得不到应有的地位。李悝把这个问题分析给魏文侯听,得到魏文侯的赞赏后,建议说:“我们一定要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对于无功劳又作威作福的贵族,果断地扯掉他们的俸禄,拿去招聘人才,这样四面八方的能人贤士就会到魏国来了。”魏文侯依计而行,果然把魏国建设成了当时最强盛的国家。

可见,但凡谋事,必先谋人,因为事在人为。世上怕的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不能正确招纳和使用人才。只有那些善于发现人才、又善于任用人才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比如汉高祖刘邦,就把自己的成功完全归结于用人得当,即位之初,便立即着手安抚百姓、分封有功之臣。所以说,谋人是为了用人,而用人就必须厚养——高官厚禄为养、放权使能为养、恩义聚人也是养。用而不养,养而不厚,必然上下离心。

说起“谋人”,刘备在多次失败之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是最广为人知的了。

公元201年,在曹操逼迫下,刘备逃往荆州投靠刘表。刘备自镇压黄巾起义以来,曾先后依附多人,深感自己力量单薄,迫切需要人才。在公元207年,他加快了寻访人才的步伐。

同类推荐
  • 白手创业

    白手创业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亲身的创业经验和经历所著,每一个创业失败、准备创业和正在创业的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和帮助。
  • 庄子改变一生心态

    庄子改变一生心态

    心态是无形的。水有没有心态?云有没有心态?假如从拟人化的角度看,它们都是有的,如“行如流水”、“行如流云”,皆是说法。详而细之:水的心态是不争的,总往低处流动,但万物又不可离开它;云的心态是游动的,不在一处停留自己的存在,用变化的姿态构成供人仰望的景致。这种不争和游动正是庄子做人之道的两大精髓。所以他很爱说“除去是非”、“游动内外”之类的话,这是一种非常高妙的做人心态。
  •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做人的学问,也是一门做事的艺术。它需要日常的积累,需要生活的历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认真揣摩、细心领悟。学会做人做事,我们才能在做人上少遇摩擦,在做事上少有挫折,最终让我们面前呈现出广阔天地,成就完美事业。龙少云编著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细节一一呈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简洁的分析,将做人做事的智慧加以系统总结以供你参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语言平实、活泼,娓娓道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目的是启迪你的智慧,让你在烦躁的生活中顿悟人生之道。
  • 如何洞悉人心

    如何洞悉人心

    《如何洞悉人心》是一部社会心理学的著作,主要介绍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方法,通过人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的内在情感、性格、气质。
  • 在不如意的人生里奋起直追

    在不如意的人生里奋起直追

    本书是作者对200多位成功人士的奋斗传奇和失败经验的研究总结。从策划人生、寻找机遇、危机处理、人脉、打造个人品牌、集体和个人关系、事业格局、工作和生活8个方面,为读者个人成长和企业管理的具体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立意于解决社会各类群体的心理落差,帮助读者认识自我、开发潜能,为正在奋斗前行的人们提供成功法则。
热门推荐
  • 造化轻门

    造化轻门

    一个少年从那个叫‘姬’的村庄入世掌生死、夺造化、觅长生
  • 炫绫

    炫绫

    富豪家的2千金,在多年前救了一个小男孩多年以后,两人再次相遇,开启了冒险的旅程。。。。。
  • 浮生尽染

    浮生尽染

    彼岸花,花落谁人知?沧海桑田,潮起潮落,可结局,依旧是化于天地之间
  • 倾世王妃:王的独宠甜心

    倾世王妃:王的独宠甜心

    “你现在这样含情脉脉的看着我,是不是想和我重温旧梦?”男子邪魅地看着她。她攥了攥拳头,“君上,我要借兵五万。”男子越发靠近,嗤笑道:“借你五万精兵,你拿什么还我?”哼,要算账是吧?她小脸一扬,“摸摸小手三万,捏捏脸蛋三万,你还差我一万,找钱!”男子低头在她耳边说:“我被你扑倒算十万。”她迷糊了,扳着手指头也算不清,到底谁还欠谁?【男主女主身心干净,1V1。】
  • 骨尊1君临天下

    骨尊1君临天下

    她不知自己从何而来,亦不知自己将往何而去,如今自己只剩下了一块骨头,理论上应该已经忘却了一切,放弃了一切,却为何仍不能安息呢?人常说死而不能复生,而自己偏偏却在那规则之外
  • 暗系世界

    暗系世界

    踏上百慕大三角的兄妹会遭遇什么样的猎奇?这片区究竟潜藏着什么?突发的灾难,剥夺了脆弱的生命。来到陌生的世界兄妹又该如何面对命运残酷的历练。至亲的相杀,朋友的背叛。力量是来自于人心,还是泯灭人心?植入心中那残杀的欲念,一半为了杀虐,一半为了拯救...
  • 姻缘难逃:前任蓄谋已久

    姻缘难逃:前任蓄谋已久

    相恋三年的他们将最美好的给了彼此,十个月后,她卖掉他们刚出生的孩子,从此再也未见。四年后,他一身笔挺军装威武不凡的坐在她的对面,许久,她问,“那里不舒服吗?”他薄凉嘲讽的冷笑,“我需要一个全心全意照顾我女儿的保姆,你考虑一下。”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感染她每一根神经,她知道,他对她恨之入骨,他来找她,无非是报复昔日她绝情的离开,她点头,“好”。他用尽各种手段折磨她,百般羞辱,她不躲不避不挣扎,只是为何他总是默默在各种地方变着花样的爱她,宠她,守护着她……爱恨一念之间,哪有谁对谁错啊。
  • 夜灵腥幕y星夜恋

    夜灵腥幕y星夜恋

    本章讲述了一个孤儿院长大的女孩对一个患有重度抑郁症的男孩动了真心……但最后却没能在一起的悲惨故事……
  • 白目高手的霸道总裁

    白目高手的霸道总裁

    代号白猫为了报仇成了杀手却有一个很爱她的人她:恩~总裁要不要这么厉害总裁: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呢/偷笑/
  • 异乡人在东莞

    异乡人在东莞

    二十多年前,戚连成因家贫,受到同族折辱,离家前去深圳打工,辗转来到东莞。人生从此开始完全不一样的局面,见识东莞种种情境。然而家中因此巨变,妻子姚若兰与别人偷情,儿子锦鸿女儿锦帆的人生与命运更是因此改写。一家人先后来到东莞,在此起落沉浮。经受不同的命运,更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在东莞所经历的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