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9200000010

第10章 经济耗散现象(2)

按劳分配是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可以简单认为在一般状况下,付出体力多的人得到的多。人类长时间追求的是按劳分配,认为这种体系的分配方式公平合理。但是所有社会都不是以这个方式进行财富分配的。从人类社会甚至从各种动物的群体生活上看,分配作为耗散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群居动物生活繁衍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人类社会的可控能使人类各种熵移动,所以这里的分配就是群体中对可控能的分配。这种分配不但要使个体熵值负向移动,更要使群体的意识熵值有序化,使群体的活动正常进行。非洲的狮子、猩猩在找到食物时的个体所得与集体所得的关系,就是一种简单的,相对其群体合理的分配方式。这也是一种原始的分配关系。把时间向后倒流7000年,这是已知的人类文明社会的初期,在这以前个别分配方式有平等的或平均的时候么?从现代群居动物的生活方式来看,动物群的分配都是不平均的更说不上是平等的,那么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同样不会平等或平均。在距今四五十万年的“北京猿人”遗址考古发现,在灾年“北京猿人”将病、老、幼的猿人杀而食之的情况,是大多数群居动物中少有的情况,而且随着考古学的发现,将有更多证据证明所谓原始社会的平均主义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生物学对所有群居生物的能量流动研究成果表明其无一是平均分配的。最重要的是原始的平均分配对于社会来说违反了经济热力学定律的多样性与竞争现象,这说明原始社会不存在平均分配物资的情况,而且当时的分配方式可能比人类已知文明社会的要残酷。当时的分配手段是使类人猿群体生存下去的合理分配手段,所有生物在生存发展时都会遇到同样情况。在同种动物中即使生存权利平等的条件下,个体的生存能力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来自各个方面,如性别、智力水平、体力、经验等。有些差异是先天具有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兽群中如猴子、猩猩、狮子、斑马等就会出现一雄多雌的生活状况,而昆虫界出现一雌多雄的生活状况。而人类历史上就更明显地出现了“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这也是原始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果。直到今天,一个工厂、一个公司这样的耗散体系中分配问题同样是近代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核心问题。

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劳动的特性与成果已经在生存基础之上,并且在自我意志的支配下,以现有技术水平为基础,用可控能左右自身的意识熵值。这使整个人群遵守的不只是简单的生存竞争,为了发展还要尽可能地避免斗争,为了这一点分配形式才会不断地变化。人类分配环节是要在技术发展的现有条件下,合理分配财富,使个人意识熵值稳定,同时又要处理好个人在团体中总体财富的份额。

总体来说,分配是要使这个群体的熵在其发展的方向有利于负向移动。从远古类人猿至现代的多种群居动物都是以个体的能力为依据而进行分配的。“能力”有多种,最直接的一种就是“力气”。猴群中猴王的产生,鹿群中强壮的雄鹿可以占有多个雌鹿,其原因都可归结为能力差异。人类的能力随着人类的进化有了多方面的发展。但不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生物生存的角度来讲,由经济热力学推导的分配依据的两个条件是没有变的。第一,要维持群体的生存循环;第二,以群体中个体对可控能的控制能力占整个群体对可控能的控制能力的比例大小为依据。大者分配的多,小者反之。从生物已有的条件看,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分配环节脱离分配依据的两个条件。

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一种制度从开始到灭亡,从促进社会发展到阻碍,抑或一个企业、一个集体从中兴到衰败大都是由于分配可控能不能让群体中的个体接受所导致的。有的甚至使个体的熵无限扩大,直至无法生存下去,从而使群体从内部消亡,消失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所以分配环节作为连接转化和消耗的中介环节,其目的就是维持现有耗散体系的平衡状态,即保持耗散机构的意识熵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从而使耗散体系达到动态的稳定。

在自然界的竞争中,分配一向以“强者”有利的方向为主,即对于控制可控能能力强的群体、个体,在原有的基础上会得到相对更多的可控能。正如斑马、鹿等动物群,群体中强壮、弱小的个体同时面对猛兽的狩猎,强壮的个体生存下来,继续获得能量。在人类社会也有被人称之为“马太效应”的现象存在。

从动物群体到人类社会的分配体制,在分配时也遵从这两个条件。在现代发达国家,由于经历了多种错误,在不断修正自身的分配问题后,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种发达国家的分配方法是以个人已占有的可控能为分配中比例条件,对再生产过程中再创造的可控能进行分配(这里重新回想一下经济热力学中市场的定义)。在这一过程,如果个人的能力不足以控制其再分配中所得的可控能,那么这个人将被淘汰。对于那些分配多的个体,用各种制度(典型的是税收制度)使其返还部分可控能,再用这些返还的可控能建立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最终使再生产过程进行下去。

(第四节)交换环节

我们要指出经济学应该涵盖人类的所有交换行为,可是传统经济学只把认为是商品的交换作为研究对象。有时我们所谓的现代经济学其阐述的往往是一种平等交换哲理上的经济学,主要说明在不同耗散体系之间的交换实施,具体体现在商品的买卖上。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类的交换行为中都包含了等价交换所不能涵盖的行为(例如,当一个劫匪绑架了富翁时,富翁愿意花多少钱让劫匪饶他一命呢)。这使我们重新定义交换行为的物理意义,即人是由物质组成的,交换是避免自身意识熵值扩大的行为之一。

人类的交换行为作为人类活动中最普遍的行为之一,一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人们相互交换活动或交换劳动产品的过程”。主要包括人们在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广义的交换还包括人自身的衣食住行中的交换行为。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交换行为用交换活动作解释有很多不妥当的地方。交换是人类的基本行为之一,所以交换行为应当是互相对调所有权的行为。

在人类社会行为中,交换过程一般可分作三类:(1)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之间在分工和协作等方面进行的活动和能力的交换;(2)分配环节中的交换行为,即在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各个不同生产单位之间在产品生产、运输、包装、保管等过程中的交换;(3)消耗环节进行的交换,即产品进入最后消费领域的交换。第一类交换属于直接生产过程,后两类交换则是联结转化、分配和消耗的中间环节。

由于人类社会耗散体系的复杂性导致社会分工与需求层次的不同,每个生产者生产的单一性和社会各个层次需要的多样性之间形成了矛盾,由此才体现了各个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产品的必要性。并且,社会越进步导致社会耗散体系机构越复杂,交换行为就发生的越频繁,交换的数量也越大。正是由于社会耗散结构的发展与变化,才会出现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耗散层次的提高产生了分工,分工的结果又产生了交换,从而耗散层次的提高为交换提供了必要条件。

交换环节是社会耗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联结转化、分配和消费的桥梁。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交换的性质、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耗散体系中的意识熵值的性质、多样性和水平决定的。但是,交换对其他环节也具有反作用,它会促进或阻碍其他环节的发展。

资本的占有者之所以掌握越来越多的财富,多是通过人类已有的科技知识不断通过机器的运行使大量的非控能变为可控能,并由其个人控制。受雇佣者所生产的物质,并不能直接称为现代社会的财富,还需要转化成为商品经济的可流通媒介——钱。而这一质变的过程在经济社会中所需的科学智力水平是远高于普通脑力劳动的高级脑力劳动。所以这一由物变为能的过程,也是在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过程。在由物转化为钱这种可以脱离本身所含有能量而任意转化为人类科学知识所及的货币时,需利用的科技水平较高,而且有大量的随机性与概率性。现在由于市场营销学的完善与发展,从理论的角度更能说明在交换中,主体与客体的多彩变换。交换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极复杂的过程,其复杂程度可以与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相提并论,其使用的数学手段与它们相似但还达不到它们的精确水平。所以企业经营者在经济社会和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就是实现这一复杂过程。

交换环节是最难进行有效描述的环节,原因是这个环节的随机性很强。交换双方的相遇在物理意义上都是概率极小的事件,而发生交换行为是在这一小概率基础上更小的概率行为。交换的一般原则是交换双方互利为条件,但是交换的决定行为往往是交换者判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意识熵值下降的。比如说一个人在被威胁中进行物质交换,这往往是均衡利弊做出的最有利于自己的判断行为。

人类社会研究交换最深入的学科是市场营销学。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给这一学科下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菲利普·科特勒对市场营销下的定义强调了营销的价值导向: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麦卡锡于1960年也对微观市场营销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责,它将产品及劳务从生产者直接引向消费者或使用者以便满足顾客需求及实现公司利润,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满足社会或人类需要,实现社会目标。这一定义指出了满足顾客需求及实现企业赢利成为公司的经营目标,即包括市场营销调研、产品开发、定价、分销广告、宣传报道、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售后服务等。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市场营销学本身就是捕捉交换的学科,其最终目的是促成交换的实施。

(第五节)消耗环节

关于消耗环节,其重要性是在20世纪后才被经济学家所发现的,以前的社会由于物质资料相对匮乏,致使人们对于消费有一些误解,往往把高消费和过好日子等同于骄奢淫逸。主要原因是人类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把自然界的能量更多的转化为可控能,而在原有社会分配条件下当时社会底层人士在得不到基本生存保证时,对社会高层人士的消耗行为不满所导致的对于消耗环节的误解。传统认为这个环节主要是消费环节。但我这里说的消耗环节比以前意义上的消费环节概念要广泛得多。本文讨论的消耗环节对消费的外延进行扩展,我把所有人类释放热量的行为都归结为消耗行为。

20世纪30年代以前,就有消费理论的研究,当时处于支配地位的理论是马歇尔的需求理论。这种需求理论的要点是,假定消费者收入不变,消费者所获得的商品数量依价格的升降向反方向变动。20世纪30年代以后,凯恩斯把消费问题引入到宏观经济领域,他把消费看做是国民收入流通的基本形式之一。凯恩斯在分析了消费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等概念,使消费理论增添了新的涵义。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消费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变量。但是这些理论大都把消费与财富的关系认定为对立的关系,这也是人类社会对于消费长久以来的认识。可是我从财富的能量属性来说,消费是财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消费的可控能才对人类社会的主体起作用。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物质财富相对丰富起来。这样工业化生产导致产品单一性和人类消费层次不断上升的矛盾。当经济危机出现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如果没有及时卖出,就可能会变成垃圾。从财富的能量属性来说,消耗环节是财富的最终决定环节。简单地说,就是能导致意识熵值下降的能量才是财富。最终决定着财富在人类机构中所发生的作用,是对物质财富的消费行为与过程。消费的种类与消费合理与否,是社会财富水平的表现之一。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与热力学定律中的温度是相通的,从太空看人类的城市,越发达的地方,其温度越高、亮度越大,由此看来近代人类社会意义上的财富动态平衡是消费决定的。人类城市的发达水平也可以通过卫星远距离测量城市的温度来判定。

消耗的环节,分为基本消耗和不同层次的消耗,基本消耗是指人类生存所摄取的热量。交换环节中的判断性与意识熵值的主观判断性相一致,作为人类行为中的主要基本自然属性,其根本出发点是使耗散机构主体的意识熵值下降,从而维持自身体系的平衡。

消耗环节根据不同环节中的交换行为又分为生产消耗和个人消耗。前者指物质资料转化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劳动的使用、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意识熵值下降的行为和过程。它是保持人类社会耗散体系中意识熵值周期变化的条件。通常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生产与消费不是两个平行的概念,而是互为因果,同时是财富能量属性的两个基本要素。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也是意识熵值所涉及的基本内容之一。

消耗环节中,消费的层次往往决定意识熵值的层次。不同层次的消费也是人类社会多样性的一部分。对于高消耗结构的追求是近代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由于财富的能量属性说明人在世界上的能量相对人的体温与热量来说是无限的,但是从财富的物质属性来说,世界上的物质与可利用资源是有限的,那么相应之处的引导消费一系列行为,包括行为、艺术、文艺等相关存在的价值,其主要目标应当为能量代谢效率的增加。社会的进步往往是由高消费现象推动的,所以我们不应当过分的遏制高消费。消耗的结果使耗散体系自身的意识熵值下降,这是符合热力学规律的。这一点与热力学试验中贝纳尔流反应不谋而合。

同类推荐
  • 定位故事

    定位故事

    本书汇集了反映钻石图定位法理念和方法的180个精彩并令人回味的故事,依定位的过程分为导论、找位、选位、到位和结语五个部分。
  • 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对新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透视。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股市二十多年来的重大事件,对股海中吒咤风云的人物及相关事件进行了公允的评析和真实的叙述。从一种特殊的角度,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苦和伟大,以及广大散户为中国股市的发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贡献。
  • 浙江省保险个人营销发展研究

    浙江省保险个人营销发展研究

    本书着重研究浙江省保险个人营销的发展历史、发展环境、队伍建设、业务规模、客户特点、管理制度、监管政策等问题,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把握发展规律,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五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五辑

    本书内容包括: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新进展、资本市场问题讨论综述、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讨论综述等。
  • 解放思想:浙江改革发展的根本经验

    解放思想:浙江改革发展的根本经验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热门推荐
  • 史上最拉风女修

    史上最拉风女修

    某女海边潜水,鲨鱼腹中险死逃生,误吞下一血红珠子。事后发觉那居然是千年乌龟妖内丹!从此乌龟缠身,便累死累活养一群吃货。某女:乌龟内丹有什么用?能提升千年功力?某男:(沉思,)长寿,装死。某女:……一日一妖孽腹黑男修从天而降,砸入某女怀中。从此,某女都市修仙歪路正式开始……请关注《史上最拉风女修》吧!
  • 年月待花开

    年月待花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越来越空虚,大学即将毕业,忽地想到拾一下笔,捡一些生活,把它们收一收,看一看…
  • 梅森的巫师之旅

    梅森的巫师之旅

    因为精神力的波动频率,无法和魔法元素相合,所以无法学习魔法的梅森。艾尔伯特,因为无意间买下的蓝色水晶球,踏入了巫师的世界。开始了传播巫术,掠夺位面,驱逐神灵的传奇道路。
  • 无赖小娇妻

    无赖小娇妻

    车祸?穿越了?她怎么就赶上这时髦了!哎,来都来了,先找个长期饭票呗!抓过一个美男就喊“相公”,不料他竟是个“公公”!纳尼?对食?哈,可以追美男、做米虫,那也不错!可是,为什么他转眼就成了豺狼呢?呜呜,她肿么这么悲催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妻甜甜圈,腹黑老公嫁不得

    萌妻甜甜圈,腹黑老公嫁不得

    一次意外,她被他夺了除夜,她被赶出家门,从此家族感情破裂……“歪,女人,等我长大了,一定娶你为妻!”“你这个坏宝宝,整天不学无术,想嘎哈?”“亲爱的,美丽的,大度的,宽容的,香香的麻麻,我错惹!”某宝笑嘻嘻的认错。“我儿子一点也不坏,智商高情商高,这一点,随我。”某男豪不掩饰的夸奖自己。“爸比你真无耻!”“你还有你,自己去睡觉!”某女发飙,父子俩乖乖睡觉“麻麻/老婆,我错了!”
  • 你最珍贵

    你最珍贵

    繁华迷离的都市,无处归依的灵魂。当世界向几个妙龄女孩展示极具诱惑的一面时,到底是坚守自己的初心?还是被欲望裹挟前行?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一段尘封的爱恨情仇。豪门纨绔,落魄孤女,温婉千金……命运如棋局,每个人都想与之抗争,得到自己渴望的自由。但如果真能挣脱一切的恩怨束缚,代价却是割裂过去斩断情义。那么自由,与爱和温暖,谁更可贵?
  • 光线笔直地照射

    光线笔直地照射

    本书收录了作家刘宁的多篇精彩的短篇小说,这些深深烙印着作者独特的个人符号及观察视角,读来令人回味。小说从各个角度分析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将小说人物的生活状态、相互关系、思想动态与心路历程讲述的清晰明白,而且引导读者进入了对社会价值体系、对人性人格尊严的反思与关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兔动狐心

    兔动狐心

    蹦蹦哒哒的小兔子在森林里迷了路,正巧赶上下雨,在树下避雨,却不知哪里来了一只爱捉弄兔的白狐狸,这狐狸倒是长得漂亮,就是太惹兔厌啦。狐狸心想这心也太调皮了些,他看到小兔子,心就一直扑通扑通,跳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快!他忍不住的去东摸摸兔耳朵,西摸摸兔爪爪,可兔子却一直抓不住它,把她气坏了,下定决心远离他,可谁知,她离开之后,狐狸就一直缠上了她,永远永远都没有分开。
  • 空穴来风:中国历史中的造谣往事

    空穴来风:中国历史中的造谣往事

    造谣无非是通过一些谎言的传播来达到造谣者的个人目的。中国古人之间的斗争就从来没有离开过谣言这一武器。谣言往往都是一个新闻,新闻的特点就是引发议论的。一些专家胡说的话也被人传播,因为“专家”被认为是“事实”的代名词。只不过有些人是为了说服别人;有些人则是为了解放自己,抒发一下心中的不愤;另外一些传谣的人纯粹就是为了说而说了,在聊天中,不知不觉地,谣言就如同精神癌症一样,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