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000000003

第3章

后来,梁鹄继续勤学苦练,他在继承老师书法的基础上自成一体,被汉灵帝任为选部尚书,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地位十分显赫。东汉末期,汉室权臣各奔东西。梁鹄的师傅师宜官投奔袁术,梁鹄则选择了投奔荆州的刘表。曹操破荆州后,募求梁鹄,梁鹄则又改为归顺曹操。

虽然朝代更替频频,梁鹄书兴却未减当年,他的书法写作也因此更胜一筹。曹操酷爱梁鹄之书法,常将梁鹄的字悬挂于帐中欣赏,认为他的书法已经胜过了老师师宜官,因此很重用梁鹄。当时宫廷题署的文字,大多数都出自梁鹄之手。传世的碑刻《孔羡碑》,也称《鲁孔子庙碑》,就出自梁鹄之手。此碑疏密得体,刚柔相济,为隶书名碑,可与曲阜孔庙的《乙英碑》相为伯仲,可见《孔羡碑》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

书诞题词书白发

韦诞,字仲将,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官至侍郎,是三国魏时着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师从张芝和邯郸淳,檀长篆、隶、正、草,而对楷书致力尤深。字势“龙威虎振,剑拔弩张”,深得魏朝帝王的器重。当时宫馆的宝器题刻,大多出自他的手笔。

魏明帝时,河南洛阳建筑了一座飞檐翘角、气势雄伟的凌云台,工匠不慎将还未书写的匾额钉上了台顶,待到发觉失误时,楼台已竣工。要是将匾额拆下补写,未免损伤楼台;要是让人悬在空中靠匾直书,又怕发生危险。怎么办呢?监工人员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好将此事上奏皇帝。

没过几天,魏明帝便亲笔下诏,让韦诞站在一只大竹笼里,用辘轳粗绳吊到半空中就匾题写。匾额离地足有二十五丈(合60.3米,魏一尺等于24.12厘米,十尺为一丈),韦诞站在徐徐上升的竹笼上,心想:题匾书须字体端庄,轻重得宜,非全身运动不可,但是人一偏向,竹笼的重心就会失去平衡,自己将有摔得粉身碎骨的危险,可这是皇上的命令又怎么能推脱呢。

韦诞正苦思着,这时竹笼已靠近了匾额。事不宜迟,只见他缓缓地取出笔、墨,沉思片刻,便屏住呼吸,终于写成了“凌云台”三个斗大的楷书,然后将毛笔掷了下来。这时,在下面观看的人们看见他的须发瞬间竟变得花白了,韦诞在那一瞬间的专注和认真可想而知。

韦诞的书法作品飞白玄妙,呈剪刀篆,亦称金错书。魏明帝还令韦诞为芳林宛中楼观题署,字间满密,故称填篆,又称芳填书。他还善于制墨、制笔,着有《笔经》,其书法艺术对西晋书法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钟繇八十勤练字

钟繇(公元151年-公元23o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也有说法是许昌人。三国曹魏时大臣,当时杰出的书法家。

钟繇的书法“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体,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贡献很大,当时的名将曹操也曾向他讨教过书法。

钟繇从小聪明好学,十一二岁时,曾不辞辛劳跟着书法前辈刘德升(字君嗣)到山东南部的抱犊山临摹秦汉摩崖石刻。他白天与人闲谈时,也常用树枝在地面上练字长达数丈。即使是晚上睡在床上,他还是不停地用指在被上比画。就这样通过不懈的努力,三年后钟繇的书法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三国鼎立后,钟繇与韦诞、曹喜、邯郸淳等书法家在曹操的手下共事。

钟繇在学习书法艺术时极为用功,有时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有一次,钟繇在韦诞家中看到一卷蔡邕的书法理论着作《九势八字诀》,非常爱慕,要求韦诞借给他拿到家中看看。韦诞出于对《九势八字诀》的珍爱,只同意他在家翻阅,不肯让他携宝出门。

钟繇情急之下神色失态,捶胸顿足,以拳自击胸口,伤痕累累。这样大闹三天,终于昏厥而奄奄一息,曹操马上命人急救,钟繇才大难不死,渐渐复苏。尽管如此,韦诞仍然铁心一块,对他不理不睬,就是不肯转让。钟繇最后无计可施,为这件事伤透了脑筋。

后来韦诞死了,有知道内幕的人悄悄地掘开他的坟墓,得到了这卷墨宝《九势八字诀》。钟繇知道后如获至宝,不惜用重金将它买下。他整天将墨宝拿在手中,连上厕所时也在披览。有几次他去厕所,因揣摩字的框架入迷,半天没有出来,急得家人到处寻找。

这些事例说明了钟繇的书法艺术确实是自己勤学苦练的结果。在苦练的同时,钟繇还十分注意向同时代的人学习,如经常与曹操、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讨论用笔的方法和问题。

钟繇一生活了七十九岁,他临终前曾捧着《九势八字诀》嘱咐儿子钟会说:“我这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都在集中精力学习书法,主要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谈天,就在周围地上练习。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竟然被画出来个大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这段话,可说是他一生学书经验的总结。

钟繇不但自我要求严格,对于弟子门生也同样以严要求。据说钟繇的弟子宋翼平时学书表现得挺认真,但总是成效不大。最后钟繇当面怒斥,结果宋翼三年不敢面见老师。在老师的严厉教导和监督下,宋翼再也不敢懈怠,每天勤学苦练,终于学有所成,名震一时。对于儿子钟会,钟繇也常常是苦口婆心地百般劝诫。钟会最后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钟繇、钟会父子在当时被人们称为“大小钟”。

宋翼学书得钟法

三国曹魏书法家宋翼,是杰出书法家钟繇的学生,年轻时十分喜好书法,常常将钟繇等人的墨迹当作范本临摹。

有一次,宋翼临摹了一幅钟繇的楷书《宣示表》,自己觉得写得挺不错的,就拿过去给钟繇评点,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谁知钟繇从头至尾仔细一览后,严肃地指出:“写字必须讲究大小、长短、斜正、宽窄的适当安排。楷书写得像‘筹算棒’一样,一根一根排列得整整齐齐,就称不上书法。你现在写的字,就是犯了‘状如筹棒’这个毛病,所以只能说是学得几笔零星的点画而已。”钟繇说着,又取出自己的手书《宣示表》小楷,让宋翼参考。一番话说得宋翼心悦口服,连连拜谢。从此以后,宋翼潜心改迹,每作一幅书法,力求字字各得其所,错落有致,笔意贯通,一气呵成。

西晋武帝太康(公元280年-公元289年)年间,那个时候钟繇已经去世了,有人在洛阳得到一卷钟氏生前撰写的《笔势论》墨宝。宋翼得到消息后不惜倾产将此书购回,他从早到晚对照着临摹,终于写得一笔“草情隶意”的楷书,从此名震南北。

曹操军营学书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曹操生长在东汉末年。汉朝时,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欣赏已开始在文人学士中盛行。在正史上,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首次出现了“书法”这个名称。曹操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就酷爱书法艺术。到了三国鼎盛时期,曹操已经是北方强大军事集团的领袖,但他还要在戎马倥偬的争战中勤学苦练书法。

在唐代着名的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所撰的《书断》里有这样的记载:“梁鹄,字孟皇,安定乌氏人。以善八分知名。魏武甚爱其书,常悬帐中,又以钉壁。”这段话说的是,汉末书法家梁鹄擅长书写八分体隶书。曹操非常喜爱他写的字,不惜用重金从民间购得他的法帖,挂在军营的帷帐或墙壁上。每天心比手画,悉心揣摩,从中领悟书法用笔、用墨的道理,由此可见曹操对书法的嗜好到了何等的地步。

曹操擅长写作篆隶,尤工章草。南朝书法评论家庾肩吾说他“笔墨雄赡”。曹氏翰墨,历经沧桑,流传到现在的已是凤毛麟角。如今陕西省汉中城北鸡头关的地方尚有曹操隶书石刻“衮雪”两字,笔力潇洒雄浑,结构平扁自然,称得上是书中“绝品。”

关于这“衮雪”两字来历,还有一段小小的故事呢。相传公元216年,曹操冒着风雪率军从长安赶赴平阳关,途经此地,突然从山下杀出一股蜀军伏兵,曹操一时无备,摔落马背,卷雪滚下了山坡,却竟化险为夷。当曹操收兵后,为了庆幸自己的这次死里逃生,就信手挥毫写下了“衮雪”两个大字,并命人摹刻在摩崖石壁之上。

曹操不仅自己精研书道,而且还把宫廷内府秘藏的书法名迹摹编成册,提供给子孙后代临摹,在他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儿子曹丕、曹植,曾孙曹髦等都在书法上有所建树。

张飞流江立马勒铭

中国历代书法家,不仅限于文人学士,武将军人之中,也常常不乏其人。三国蜀将“猛张飞”,就是其中颇负盛名的一个。

张飞(—公元221年),字益德,琢郡(今河北琢县)人。年轻时和关羽一起奉事刘备,结为兄弟。东汉献帝(刘协),建安二十年(公元216年),曹操派大将张邰(h6)攻打巴西(今四川阆中)。张飞奉命率精锐部队一万余人,绕道前往迎战。他出奇制胜,打得张邰损兵折将,四散鼠窜。

张飞凯旋归来,途经流江,望着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奇丽景色,思潮翻滚,心情无比激动。他走到一块平整高大的崖壁前,跃马扬鞭,直挺丈八蛇矛,刻下了“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邰于八蒙,立马勒铭”等二十二个痛快淋漓、潇洒自然的大字。

现在,张飞的这块“立马铭”(又名“八蒙摩崖”)还完好存于四川省流江县,得到了当地人民政府的珍视和保护。

诸葛亮兼善书法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年,避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被称为“卧龙”。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两人共谈时事,商讨复兴汉室、统一全国的大计。刘备在诸葛亮的谋划下,联合孙权,取得了“赤壁之战”大捷,先后占据荆(今湖北)、益(今四川)两州,建立蜀国。诸葛亮担任丞相职务。刘备死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曾多次兴师伐魏,争夺中原,后因病死于军中。

诸葛亮足智多谋,善于治国。他辅政期间,曾广招贤才,整顿内政,发展生产,并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对当地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了有益的作用。

殊不知这位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擅长篆、隶、草三体书法,潇洒多姿,气势雄浑,在当时名流中居为上乘。元人郑匀(子位)、刘有定诠释的《衍极》中云:“诸葛武侯,其知书乏变矣。”“先主作三鼎,都亮篆、隶,八分书极其工妙。”宋《宣和书谱》亦谓其“喜作草字,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今御府所藏草书《远涉帖》。”诸葛亮书迹历经沧桑,流传于今者除《汝帖》卷二所收的《玄莫帖》外,只能在《中国书法大字典》、《行草大字典》等古籍中才偶有一见,弥足珍贵。

枕中得笔法

着名书法家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辈王虞(yì)、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书法世家的渊源,为他日后成为我国伟大的书法家奠定了基础。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夫人为师学习书法。卫夫人,姓卫,名铄(shu6),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她是西晋着名书法家卫瓘(字伯玉)的孙女,汝阳太守李矩的妻子。她善写隶书和楷书,法度完备,“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如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说已很不错,但自己却总还觉得很不满意。有一天,他进了父亲王旷的书房,见父亲正在展阅一卷长书。他看着父亲读了一阵后,又小心翼翼地放进枕箱里。羲之觉得好奇,就乘父亲外出之际,打开枕箱取来一看,原来是一本有关前代书法理论的着作《笔说》,于是也就坐在床边埋头研读起来。

正当他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父亲回来了。他见儿子正在阅读自己箱中的书,不禁就问:“你怎么可以随便拿我箱中的书呢?”王羲之笑而不语。这时他的母亲见到这样的情景,生怕丈夫为儿子惹气,就站在一旁替儿子解围说:“羲之拿了你的书看,是在推敲其中的写字笔法呀!”王旷却说道:“我并不是不让孩子读,是因为现在他年龄还小,书中的不少深,奥的字义还看不懂,待到以后长大了,我自然会教他的。”

王羲之听了父亲的话,忙跪下恳求道:“爹爹,古人说‘有志不在年高”这些书等到以后再读,那岂不是太迟了吗?”王旷见儿子求知真切,也就不再阻拦,还把书中的难点讲给他听呢。不到半年,王羲之的书法便突飞猛进。

后来王羲之在卫夫人的悉心教导下,以先贤为师,集众家之长成大气,造就了他璀璨的书法生命,照耀着历史长河的一道彩色光芒,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名师。

潜心苦学墨当板

王羲之常听老师卫夫人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受到老师的熏陶,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时刻激励自己。

为了练好书法,王羲之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拓取历代的碑刻,从而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

通过不断的努力,王羲之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王羲之把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王羲之最新写的字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眼看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母亲看到这情景,忍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回头笑着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等到他低头这才发现自己满手满嘴都是乌墨,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笑道:“哦,错了,吃错了!”原来,王羲之在吃馍馍时,心里仍想着字的结构和框架,一边想,一边吃,竟然把墨汁当成了醋蒜,醮着吃了。

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也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王羲之学书创体记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

王羲之从小拜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由于脚踏实地悉心钻研,青年时代便写得一笔“宛然芳树,穆若清风”的卫体书法,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誉。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音乐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音乐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像狗饮水

    像狗饮水

    周润发、张国荣、张学友、刘青云、黄秋生、张家辉、王菲、葛优……《阿凡达》、《盗梦空间》、《岁月神偷》、《无间道》、《打擂台》、《让子弹飞》……这是一本才气横溢的娱评随笔集,被文坛大佬们称为“野孩子”的评论家金成浸淫香港媒体圈数十年,对香港影视红星、庶民生活及流行文化了如指掌。他把消费、潮流看得透澈晶莹,有把明星当常人看的敏锐,有对社会不平事的仗义,也有对生活忐忑无常的倾诉。一手的私密材料,看得人惊心动魄。狡黠的文字,看似离经叛道,其实却直入人心,读来酣畅淋漓,“有一种野孩子打赢公子哥儿的快感”。
  • 音乐深深深几许

    音乐深深深几许

    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音乐史,是“哑巴”音乐史,或多或少,都保留着古音乐残片。中国古代音乐在经过了光阴的摩挲、历史的酿制后,格外地活色生香,神秘,温润,玲珑。它们犹如一个个密码,一旦破译,就会浮现出某个朝代的社会风貌、政治信息、文化倾向,就会浮现出苍茫世事的涟漪、市井巷弄的悲欢、雨后杏花的清芬……音乐史作为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音乐深深深几许》通过挖掘音乐故事,追踪历史的耳语,再现千古变迁,诠释中国人特有的精神世界。
  • 陈默自选集

    陈默自选集

    《陈默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陈默自选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批评、研究、策展、个案、综述等方面的文章,经过作者精选编撰本书分为史论综合研究、展览前言后语、艺术个案研究、艺术推介评论四个部分。是作者对中国美术状态的观察与思考。
  •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精选14幅西洋传世名画,均为印象派到现代派美术史中的代表作,包括《撑阳伞的少女》、《呐喊》、《亚威农少女》等,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创作意图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解读画作本身及画家生平,带你看懂每一幅画,分享喜悦与感动。图文并茂的解构带你观察这些画作的细微之处,仿佛就站在图画面前,亲眼品鉴传世佳作的无穷魅力。
热门推荐
  • 《纯阳武神》

    《纯阳武神》

    废物少年偶得纯阳宝典,成就不灭圣体,悟性飙升,从此逆天改命,一雪前耻,击败各路强敌,脚踏三界,无数天才尽皆匍伏颤抖!【绝世武神,万古我为尊!】
  • 狠辣毒医逆天废柴二小姐

    狠辣毒医逆天废柴二小姐

    她是华夏大陆人人惊恐的杀手毒医幽冥,一朝穿越,竟然成了凤家丑陋废物二小姐,废物?她天生具有全系元素,越级战斗那都不是事儿,炼丹炼器手到擒来,随随便便就是圣级,神兽死皮赖脸朝她身上靠,她是废物,那你们就是渣渣!她一代风华,谁人能敌?他在她背后默默守护,郎才女貌,天地间的宠儿。“月儿,我们一起白头到老,可好?”“呵,你个老不死的怪物,信不信我一针就让你成为女人!”
  • 学院旧时代

    学院旧时代

    文德莱,一座百年老校。这里孕育着有非凡影响力的政界人物和传教士,声名远扬的社会名流与绝顶的医学天才。然而,这一切真有如表象般华丽吗?校园里离奇古怪的失踪案,旧校区的传闻……一连串看似毫无条理的神秘事件,幕后黑手到底是谁,塞尔特最终能否发现迷雾背后的真相呢?
  • 柳岸花明2020

    柳岸花明2020

    花明从小立志当医生,在骗了某人之后,却另辟蹊径,往秃头这个方向发展。被骗的某人:你不是从小立志学医吗?花明:额......有吗?
  • 林黛玉笔记

    林黛玉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石盘抽奖大有问题

    我的石盘抽奖大有问题

    第一次见到石盘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胡岩是惊喜的,因为他的金手指终于出来了。第二次见到石盘的时候,他有些意外,原来它是个被动技能,每月一次的次元召唤,看上去还不错。只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某一次的召唤物竟然是一头食人魔的时候,胡岩就懵逼了。哎哎哎!等等,为什么这食人魔在向我冲过来?速度为什么还这么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斩凤曲

    斩凤曲

    一杯江湖,尝尽酸楚。天遥地远,知否知否?那一年,百岁剑神,一剑断江千万里,剑意摧尽百山绵。那一年,杏酒甘甜,风吹酒旗欲有问,小女痴望离关人。那一年,满庭落雪,城上白雪染红缨,城下白首无言语。这一年,谁人望武林,叹江湖!
  • 贵族之宠儿

    贵族之宠儿

    一个外表文静,心底可爱,但又想装成大小姐,时而管不住自己的心情,不顾大小姐的形象。一个家庭富有,水晶董事会会员,大小姐脾气非常重,待人不善。这两个性格天差地别的女孩竟阴差阳错地走到了一起,在她们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在这个学院里,家里没几个千万,百万的,进来也只有被孤立的分。在这学院里,连服装都是根据家境来分配,这让别人一进来就能看出你家到底有没有钱了。在贵族的眼里,只有强者才能生存,这是个弱肉强食的地方。弱肉强食,这个词,已经麻木了。贵族的眼里,穷人穿肚兜,普通人穿烂衣服,而这些贵族呢?就往身上挂金丝银线。这,就是贵族。
  • 魔法剑之歌

    魔法剑之歌

    一个少年,无意中拥有神奇右手,人生开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