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86500000014

第14章 浪淘尽风流人物——王公将相篇(1)

韩信为何遭受胯下之辱

韩信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是第一个被杀的功臣。那么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出身呢?

秦朝末年,一位名叫韩信的少年出生在江苏省淮阴县西南的一个平民家庭,家境十分贫寒。可是与一般的平民百姓相比,这个少年却显得有一点儿奇怪,他既不耕田务农,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经商谋生之道,性格还非常放纵,从来不拘礼节,已经是堂堂七尺男儿还要靠别人的救济才能勉强口度日,因此,许多人都不喜欢他。

韩信对这一切并不以为然,言行依旧十分狂妄。他母亲死的时候,他虽然穷得没有一分钱来办丧事,但是在寻找墓地的时候,却一定要找又高大又宽敞的墓地,说那墓地的四周一定要可以安顿得下1万户人才可以。

韩信因为没饭吃,所以常常到别人家吃闲饭,有一次他在下乡南昌亭的亭长家里一连吃了好几个月的闲饭,这可把亭长的妻子给吃急了,心想:“你怎么还来呀?难道真想要我们白白养着你吗?你要是我儿子也罢了,可你又不是我儿子!”于是,亭长妻子一大早就把饭烧好了,还立马就把它全吃完了。等到吃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可压根儿就没有饭。韩信一看,就明白是啥意思,一气之下就说自己要与亭长绝交,还转身就走了。没有闲饭可吃的韩信每天只能到城河或沟里去钓钓鱼,眼巴巴地望着池水,希望能有条大鱼上钩,好让自己美美地喝上一碗鱼汤,可是他的垂钓之术并不高明,连着几天都无鱼上钩,只饿得饥肠辘辘、眼冒金星。在韩信钓鱼的小河边上,有许多老妇人在冲洗丝絮,其中一位见韩信饿得实在可怜,就给他饭吃,韩信倒也并不客气,一连吃了几十天,最后,韩信对这位老大娘说:“日后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妇人听了,并不以为然,还有些生气,跟韩信说:“看看你,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呢!我就是看着你可怜才给你饭吃,你以为是为了图你以后报答我呀!”

虽然穷困潦倒,韩信每天还是什么也不做,经常挎着一把剑,在街上闲逛。此时的韩信是十分不讨人喜欢的,都瞧不起他,还常常羞辱他。

有一天,淮阴市面上一个屠户跑来羞辱韩信,说:“韩信你过来,你这个家伙,个子是长得蛮高的,平时还带把剑走来走去的,我看啊,你就是一个胆小鬼!”他这么一说,呼啦一下子就围上来一大群人看热闹。这个家伙气就更盛了,说:“韩信你不是有剑吗?你不是不怕死吗?你要是不怕死,你就拿你的剑来刺我啊!你敢给我一剑吗?不敢吧?那你就从我两腿之间爬过去吧。”

大家听了这话都很惊讶,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瞪大眼睛等着看一场好戏上演。只见韩信手握着剑把,盯着屠户看了很久。周围一片安静,等待战斗爆发。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韩信竟然慢慢地弯下腰去,从屠户的裤裆下爬了过去。周围传来巨大的哄笑之声,人们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议论。韩信站起身来,分开人群,头也不回地大步走去,不顾人们在他身后的议论。从此,大家都认为韩信是个没出息的软骨头,再也没有人理他,而韩信依然是行为狂放,并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胯下之辱对一个男人来说那可是奇耻大辱,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士可杀而不可辱。”韩信为什么接受这样一个奇耻大辱呢?他还是不是一个士?他究竟是英雄还是懦夫呢?其实我们不要认为弯下膝盖就是懦弱,这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心胆俱裂,胆战心惊,丢掉了灵魂,“扑通”一声跪下来,这是懦夫;还有一种是先弯一下,然后往上一蹦——因为人只有蹲下来以后才能跳得高——如果是为了将来跳得高些蹲下来一下,这是英雄。而韩信就是这样的英雄,因为他懂得有屈才有伸的道理 。

韩信终得拜将的缘故

韩信终于成为一个英雄是遇到了一个时势,这就是“时势造英雄”。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最终也遇到了一个伯乐,这就是萧何。韩信的荣辱成败写就了那一段最辉煌的历史篇章。

秦朝末年,苛捐徭役十分繁重,民不聊生,终于在大泽乡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之后各地的农民起义也纷纷爆发。其中,项梁领导的一支起义队伍也渡过淮河北上,路过韩信的家乡。韩信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的军队,在军队中韩信一直默默无闻。后来,项梁战败身亡,韩信归属了项羽。在项羽的军中,韩信终于被提拔了,做了郎中。韩信以为自己这回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多次给项羽献计献策,但是项羽从来没有采纳过。韩信非常沮丧,每天都郁郁寡欢。

朱雀衔环杯刘邦入蜀后,韩信离开了项羽投奔了汉军,当了一名管理仓库的小官,但是依然没有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受别人案件牵连,要被斩首,同案的13人都已处斩,马上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主公难道不想夺取天下吗?那为什么要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起来,还十分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只是封了他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

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结识了刘邦军中的丞相萧何。两个人多次谈起军中大事,萧何非常赏识韩信。秦朝灭亡之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际上是被项羽排挤到了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数十位将领看刘邦失势了,就逃走了。韩信想到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汉王都不用,估计自己是没什么机会了,也逃走了,打算另投明主。萧何听说韩信逃走,非常着急,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连夜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萧何丞相逃走了。”刘邦听了之后十分生气,就如同失掉了左右手一般,连续两天都闷闷不乐。过了两天,萧何前来晋见,刘邦又气又喜,骂萧何为什么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道:“那些逃走的将领多得都以十来计数了,你一个都不追,偏偏去追一个什么韩信,真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将领都是很容易得到的人才,而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全国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汉王您如果只想在汉中长期称个小王,那就不必用韩信了,如果您想要争夺天下的话,除了韩信就没有能帮您谋划这件事的人了。所以说您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决定呢?”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萧何说:“汉王您既然是立志向东发展以图霸业,如果能对韩信委以重任,韩信就能留下;如果不能委以重任,韩信最终还是会逃跑的。”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一定要再加以重用,终于,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大将军。刘邦想把韩信随便召来任命他,试试他的能力,不行撤换也不迟。可萧何说:“汉王既然已经决意要拜他为将了。就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事前斋戒,到时候要设一个祭台,所有的礼仪都应该齐备,才可以。”经过萧何的一番劝说,刘邦最终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诸将听说汉王要拜将了,都很高兴,人人都觉得自己有机会被选拜为大将军了。等到了拜大将军的时候,没想到被拜将的人竟然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韩信,全军都感到十分惊讶。韩信接受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什么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了很久后,认为自己不如项王。

韩信听后,对刘邦深深鞠了一个躬,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侍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只要一声怒喝,人人都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所以他也就只能算是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封官,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百姓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都怨恨他,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他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20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现在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您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现在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对韩信相见恨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向东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吴王刘濞为何叛乱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7个诸侯王国的叛乱,史称吴楚之乱,或“七国之乱”。

刘濞为王期间,就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减轻赋役,以招纳其他郡国亡人和“任侠奸人”,借机谋反叛乱。而在当时,不只刘濞,刘邦分封的其他诸侯王的势力也都在迅速扩张。他们自置官吏、自征赋税,不服从中央的领导,成了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文帝时,吴太子入朝,与皇太子刘启(即景帝)博弈,因争棋路发生争执,皇太子抓起棋盘将吴太子砸死。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从此,刘濞称疾不朝。汉文帝干脆赐他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悔改,反而更加骄横。于此,时任中大夫的晁错就上书文帝,提出了削夺诸侯王、修改法令等主张,文帝考虑当时形势,未敢轻举妄动。后来景帝即位,晁错升为内史,不久任御史大夫,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重臣,很受景帝器重。他依旧主张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达到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最终,景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要削夺吴王刘濞的封地。

御史大夫晁错给景帝上《削藩策》,力主“削藩”,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于公元前154年,以各种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6个县。

同年正月,汉朝廷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眼看自己的利益将要受到侵害,吴王刘濞当然不服气,于是他立即诛杀了由朝廷派来的二千石(郡级)以下的官员,串通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济南王和淄川王等六王,提出“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联合起来叛乱。

刘濞发难后,即率20万大军西渡淮水,并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随即挥戈西向,杀汉军数万人,颇见军威。梁王刘武派兵迎击,结果梁军大败。

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景帝立即派中尉周亚夫(绛侯周勃的次子)为太尉,率36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并命窦婴(窦太后堂兄之子)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

周亚夫

景帝派周亚夫等迎击叛军的同时,内心却摇摆不定。而在景帝身边的外戚窦婴等人,他们原来就和晁错矛盾很深,此时见有机可乘,他们立刻就响应起刘濞的号召,提议景帝杀晁错来平息叛乱。袁盎原为吴相,与刘濞关系甚密。袁盎对景帝说:“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刃血可俱罢。”景帝为换取七国罢兵,果然相信袁盎的话,表示“不爱一人以谢天下”,于是腰斩晁错于东市,并残酷地族诛。可惜晁错一片忠心,就这样为小人谗言所害。

刘濞简简单单的一句“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何以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呢?其中根本焦点就是晁错的《削藩策》一文。明确提出晚削藩不如早削藩。当然,削藩必然会损害诸侯国的利益,而恰在这时,刘濞提出“诛晁错,清君侧”这样一个口号,无疑是在为大家争取利益,这样就必然很快会得到大家的支持,由此不仅形成武力威慑的局面,而且还形成了一个舆论导向,就是晁错必须死。这样一个舆论导向一旦形成,纵使晁错德才再高,也不得不面对被腰斩的命运。景帝诛晁错,去掉了七国起兵的借口,然而七国仍不罢兵,这就进一步暴露出其反叛的面目。景帝后悔莫及,于是决定以武力平息叛乱。汉军很快平定了七国之乱,吴王濞逃到东越被杀。

骁勇善战的“飞将军”

西汉名将李广,凭借他将门子弟身份、世代传授的射法及骁勇善战、冲锋陷阵、体恤士卒的性格,为汉王朝平定吴楚叛军、勇退匈奴进犯屡获战功,奠定了他在汉文帝、景帝、武帝三代王朝的地位及获得匈奴单于称其“飞将军”的称号。

李广是将门子弟,后以“良家子”的身份从军。说李广先从他的前人李信说起。

公元前227年,秦国军队到达易水,威胁燕国。燕太子丹为了阻止秦军的攻势,派勇士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结果荆轲反被秦王嬴政杀死。秦王嬴政大怒,随即下令进攻燕国,于第二年十月一举攻下燕都蓟城。

燕王和太子丹率残军逃到辽东,秦王嬴政派李信率一支秦军在后面拼命追杀。燕王走投无路,只好杀了太子丹,将太子丹的人头交给李信带回秦国献给秦王,以此向秦王谢罪。李信还参加了后来的灭楚之战,是秦王朝统一六国的主要将军。李广就是这位秦朝名将的后人。

西汉建国初期,面对的是因长期战乱造成的百废待兴的混乱局面,土地荒芜,人烟稀少,国力极其薄弱。当时政局也不稳固,异姓诸侯王相继造反。而这时,北方大草原由于不曾经历战乱,相对平安。游牧民族匈奴趁机强大起来,兵强马壮。匈奴冒顿单于便率军南下夺走河套地区,时不时地进攻汉朝边境。

汉文帝刚即位的时候,李广还是小孩子。但李广是将门子弟,世代传授射法,从小就接受大人们熏陶,弄枪舞棒和善练射术。他经常以骑射作为儿时游戏,跟伙伴们比赛胜负。他逐渐练成了射箭的好功夫。他长大后,以“良家子”的身份参军,成了年轻的汉朝骑兵。

公元前166年,匈奴单于统领14万精骑大军,一次次南下入侵西汉边境,并一举攻入朝都,攻破宁夏萧关,直达彭阳一带。匈奴的先锋军放火焚烧了汉朝位于陕西的回中宫。匈奴的侦察骑兵在汉朝的甘泉宫一带活动。

同类推荐
  • 爷是大唐福将

    爷是大唐福将

    他目不识丁,却扶摇直上;他手不缚鸡,却战功赫赫;他心不恋花,却艳福匪浅;---------一个贱民的传奇;一个落魄者的黄金梦;一个善良与忠诚的意外收获者。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渎明

    渎明

    “草民斗胆叩血奏陈,东有小国扶桑,其人卑鄙,其行龌龊,草民再三叩首,请灭之!”朱顶的金鞭在大殿上顿的叮当作响。惠帝朱标目露精芒,曰:“皇弟所言有理,着燕王朱棣领水军剿灭之。”三十年后,朱顶站在龙椅旁边抱着金鞭。“启奏陛下,海上有个叫欧罗巴的地方,草民请灭之。”武帝朱允炆认命一般的下旨:“一应事宜内阁统筹,请皇叔全权。”又六十载,年过百岁的朱顶,没精打采的坐在龙椅旁揭开了大明洪武那层层神秘面纱,经历了不为人知的武与火器两大文明冲突,打下了一座又一座大城小寨,已经隐居武当山脚的朱顶,回首那不能被史书载录的一生,不禁唏嘘。没有玄幻,没有玄幻,没有玄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群:432509350
  • 汉末匹夫

    汉末匹夫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看一个山贼的奋斗史,看李自强如何在汉末闯出一片新的天地,看李自强如何建立一个新的盛世天朝。
  • 混在1275

    混在1275

    一个神秘的虫洞,一段不同的历史,自然的选择还是人为的操控?宅男的口袋里装着大宋朝......我,来自2015,我,混在1275。
  • 周易天下

    周易天下

    纣王无道,天欲取之!这既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是一场神与仙之间的较量!或许从始至终都是高人间的一场游戏,更或者说……它只是一个阴谋!
热门推荐
  • 遇你不忘见你不负

    遇你不忘见你不负

    遇见你,倾心不忘。再见你,定不相负。遇你不忘,见你不负。遇见你的那一刻,我便把你刻在记忆深处,不忘。爱上你的那一秒,我便将你放在心里如碑,不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镇荒塔传奇

    镇荒塔传奇

    无尽的虚空深处,静静矗立着一座擎天宝塔。塔名镇荒。它不但将蛮荒大陆永世隔绝在了无尽星空之下,也将大陆上的,包括魔族、兽族、不死族、隐身族、三眼族、先灵族、巨人族、石像族、花草族等诸多洪荒大族,全都镇压在了塔下。古老传说,镇荒塔不倒,蛮荒百族千类,亿万生灵,谁也不能破碎虚空,谁也不能一窥天道,谁也不能永生不死。但荒塔一十三层,一层一世界,一步一关卡。试问蛮荒众群雄,破塔者何在?
  • 杀无尽

    杀无尽

    世事无常,多少人间的凡子看似前途无量,却终化为尘土,留下一声叹息,随风而逝。
  • 孤海狂啸

    孤海狂啸

    一个悲剧的人生。一个祖辈的诅咒影响了我们主角第一生。是平凡还是雄起。还是落寞的堕落。两位女性使他成长,但却逃不了死亡的命运。是孤星转世,还是命中注定?他说:“我命不由天。”一夜白了头。人说他是白发罗刹。本人新人作家起步。望大家多给点意见
  • 奈何桥上的独白

    奈何桥上的独白

    三百年来等待换来的却是你的伤害忆三百年前,你我初识互吐心事许百年之约,我在奈何桥边看来来往往的过客。只为知你转世人家,但你钟情之人与我相差,那一世我决定不在让你伤,毅然走过奈何桥,饮下孟婆汤,在那一刻,我还回首瞻望你来生的容颜,却不曾想你我那一世在为兄妹,不知今生我还会如何……………………………………
  • 神以下的世界

    神以下的世界

    远古时期创世神‘佩洛斯’创造了佩洛斯大陆以及人类,并赋予了人类超异能,而后自称天神的后裔者建立了帝国并统治奴役着佩洛斯大陆长达一千年,在这之前佩洛斯大陆的历史被天神后裔们抹除,而对于那些想探索远古历史以及超异能起源的人都将被天神所制裁,且由于帝国的强大以及帝国军的统帅克伦斯(大陆最强异能者)的威慑之下让无数想去探索起源的人都望而却步,但仍有不少数历史学家以及勇者们致力于揭开这个历史的真相。
  • 厂工提桶跑路只为逆天改命

    厂工提桶跑路只为逆天改命

    一穷二白的大学生王宇,因为没有找到实习的工作而毕业后沦落进厂?不甘命运的王宇挣扎数月后,电子厂挑战失败,提桶跑路。平凡又与常人无异的他,究竟能不能逆天改命走向人生巅峰?
  • TFBOYS之到永远

    TFBOYS之到永远

    这部小说呢,是关于tfboys和3位女主角的。也不多说了,后面的就看正文吧
  • 逆天之剑圣

    逆天之剑圣

    一个穷逼到极点的现代人,无父无母,在一次雷雨天气之中登山,希望盗墓致富,无意之中找到了一把剑,正巧的是,雷电划过,他穿越到了另一个大陆,这个大陆的风土人情,和地球上有着很大的诧异,他在这里找到了真爱,也知道自己的责任,一条逆天之路才是他的目标,看他如何携手一群红颜知己,一步步征服逆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