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9200000003

第3章 二、母 女

(5)郑玲从兜里掏出鈅匙,打开了房屋的门……刚把两件行李拎进屋,关上门,就见奶奶立刻从她自己的卧室里匆匆地迎了出来。

全家就四口人,这个时间,父母上班,不在家。

奶奶一见是她,立刻就喜笑颜开……她一下子就迎上去抱住了奶奶;奶奶也抱住了她。

郑玲:“奶奶!我真地好想你呀……我总算到家了!”

奶奶:“我也是好想你呀!”立刻就提出了问题,“外边下的是几十年不遇的一场特大暴雪。道上的雪,清雪车还没有清呢吧……你是怎么把行李弄回来的?!”

郑玲听问,立刻就想起了那明——表情先是兴奋、高兴……但,立刻就又突然警醒地出现了后悔不迭,懊恼自己的表情——忙松开了奶奶,转身空手就又重新推开了房门,向着门外面就猛跑……

奶奶忙惊讶地想喊住她:“你这是要干什么去呀!?”……但,这时,郑玲已往楼下跑去了……

她已跑到了方才回来时的那条大马路上去了——这时,已有两辆推雪机前后拉开距离,从马路的中线先后并排地往路的一边推着雪呢——她站在了路旁,喘着粗气,向着那明去的方向远望……让她失望的是,在她能清晰看见的距离以内,虽也有行人在走动,但已看不见有像挑着担子的人了……

郑玲这时的面部表情是后悔不迭,是痛悔……两只手是在痛拍着自己的大腿……

当她重又回到了家里来时,奶奶问她:“你吓着我了!干嘛刚问你话,你就突然地像想起了什么……飞也似地就往外跑?!你落在外面什么了吗??”

“咳!是失落了……但,不是东西。是人性,我的人格……”这时,她就把在雪路上,那明是如何地帮助她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及——人家把行李都给自己挑进了楼门,自己为什么就没去想……也没想到,应建议把他的行李先暂寄存在自己家里——全讲给了奶奶来听。并说出现在自己才真正的认识到的那明——他这人是怎样的真诚、直率、热心肠与谦卑——可自己对人家却是误解且又误断了。最后,她说:“‘投桃报李’!这是《诗经》里早就有的中华文明的典故!可我,方才,就光顾自责、羞愧、自惭……而个顾个的出现了思绪慌乱,心神恍惚与神情尴尬了。咳!人家,还仍能那样的宽容、大度……而我?现在——这真是叫我颜面尽扫,无地自容——我怎么就能这么个顾个的光想到懊恼……方才,我急忙的跑出去,就是想撵上他,急时补救……把行李先留在我家。可他的腿脚,也是太快了,我连影都没有看着。这可得……怎么才能补救呢??”

奶奶听着……仍很欣赏地看着她这一阵子的样子:“你不就是经事少,立事晚,就知道好好念书嘛!今儿……你能这么重视、重温这事……痛悔、自省,并能自我认知……这就是人能自知、知过悔改,自觉、自洁的开端啊!这就是件最大的好事情!这事好补救——你不是已经知道了他的姓名和家乡的地址了吗?先记住,别忘了就行。农村的家,好找,进了村一打听,就能找到了——等雪化净了,村里的土路好走时,你让你妈陪你到他家去一趟呗……顺便,再拜访拜访他的父母——有好的孩子,必有其明事理的好父母——见面时,可以点到为是的,检讨一下自己呗……人的一生,哪有没过错的时候呀?主要是看自己能否知错悔改。他知道你的心了……他的心,不也就得到了安慰和高兴了吗……你自己的心,不也就能平和与满足了吗?!”

这时,郑玲她已感到有些欣喜了:“我妈她能陪我去吗?!”

“能!今晚,全家人在谈话的时候,你就提出来……向你爸说,提。”

当天晚上……当家人听完了郑玲她的全盘讲述,并提出了想去拜访那明他家认过的事后,她的爸爸,名常家,就很赞赏女儿的这一心思、意念,立刻就表了态:“应该!应该!这可不是‘让个座’,‘人摔倒了,扶一把’的一般的举手之劳了——他自己还挑着行李……还有二十来里路呢——而你又误解了人家的心意……竟忘了相应的‘投桃报李’。你真该在开学前去拜访他家一次,向他全家人,点个自己的歉……以铭自己已悔过,已有长进,立事了。”

自此,郑玲,她就一直在盼……终于春打阳气转,雨水沿河边……估计农村的土路,很快的就已能干起来了。

二月下旬的某一天,晚饭后,当她提起应下乡去那明家拜访他们的事时,母女是最连心的两人,在心灵与言语上竟第一次的动起刀兵来了。

她的母亲姓王名慕荣,正在玩电脑上的游戏,扭过头来就观察着女儿,白了她一眼:“你爸当时也就是那么一说,你还真认真得拿这件事儿要当个正经事来办了?一个农村的孩子,只是个学兽医的……他长得特好看咋的?!莫非是当时或事后……你因感激而生爱,有点爱上他了?!”

“妈!你说的这叫什么话啊?!——我与他素昧平生。我放假回到家的那天,不就已说了吗……他是扬州大学的,读的是动物医学专业;我在SH学的是法律。而我与他又是第一次,纯属是偶然性的在火车里只见过面……在雪地里又相遇……他又是农村的?——你这是在瞎疑惑……这与我的爱与不爱他,又能搭上什么关系呢?!”

“一见钟情,不也是属于偶然性的一见面之后……才发生的事吗?哪有像你这么惦记的!还去什么去呀?事情……都发生过了一个多月了。”

郑玲,不高兴了。因而,她反驳她妈的话也就既长而又多了:“一见钟情?从现象上看,是偶然;可从本质上来看,却是必然——因双方这一见,却奇妙地发现了:这是遇见了自己心目中的早已是长期心仪的人或者是所谓的‘偶像’了,这是一见钟情的内涵——所以,就应属必然。可我与他,在心趣儿上、心志上都不同;假如,他就是长得挺好看……再有哄骗女孩子欢心的本领,他这样的一帮忙,就能吸引住我了??我也只是出于人应有的一颗无亏的良心——人家在帮助我时,我还是挺市俗的——我只要一想到这些细节,自己懊悔得就羞愧,自惭……人不能不讲点仁义吧!我只是想——在社会上,人也应该能自觉地去培养我从小在家里就已有了的知恩,感恩的情愫,而现在应扩大,扩大到社会上去了——也仅此而已。这件事,虽然拖了已有一个多月了,这也是大雪封地给耽误了的。马上就要开学了,我若还不去补上这份心里一直歉疚的情啊——主要也是为自己能铭心——就一直会感到心里有愧……”

郑常家这时,正在自己的书房里,看着带回家来的什么文件……这时他就停了下来,因屋门开着,他隔屋就忙调停了一句:“你就陪孩子去一趟呗——那天的那事,已不是爱帮助人的人,谁都肯帮的了——我们应该支持孩子应有的回爱之心。她自己不也说了嘛,这就是自觉的要补上她心里的这一课。”

王慕荣,听见了丈夫的话。因此时,家里的权威……仍在丈夫手中,她心里是很不舒服的。但,她仍还在指向女儿似地强辩:“他是上赶着帮你的,又不是你求他;他要做好事儿,有他自己的原因,或许他就是在追求自己内心的心灵高尚。他也并不是在追求别人的回报……他这也是一种内心的自是、自恋,其实也是一种自私。对于他来说,这件事,他早就该忘了;我们去与不去,已是无用的了。那干吗我们就得非要去呢?!”其实,这是一语双向……

丈夫没接嘴,但女儿又接了:“反正……你若不陪我去,我就自己去了!”

但王慕荣立马就激了:“你这孩子!自己去就是不行。我就更不放心了……”并无奈地又抱怨了一句,“谁一辈子,年轻时还没做过一两件好事呢?!”

这时,连正在客厅里看电视连续剧的奶奶也都表态了:“我看,当妈的就该培养满足孩子的这良好的愿望吧……这也是在代表我们全家……当然,最光彩的也是孩子她有个高尚的妈妈。”

既然是奶奶也表态了,王慕荣,也就不再吱声了。但,这也是她最反感的,全家就这四口人:三比一;这件事,在实际上,也就只有算定下来了,她还就得去执行。但,她憋气……

(6)于是,二月末的一个公休日,太阳,是早晨八九点钟时的太阳,一辆轿车便驶进了小清HB的HB堡子村,经打听……轿车穿越了整个西半部村子,并出村西向又驶出了很远,才驶进了那明家住的那个地方——原来这是一块出村能有一里多地、挨着河边、上面有很多树木的独存的岗岭地——车就顺着河边的土路驶了进去。

呵!这真别是一番天地!这片岗岭地……看地势像是河在古代从西边上游流向东南时,硬是把山边的一块乱石岗子切到了河的北面这边的丘陵平原上来了,所以这块岗岭地在HB边的丘陵地域上是孤立的面朝着南。现在,小轿车已驶入了这块岗岭地的靠向河边的一小块腹地,有三座朝南的、隋地势并没规矩排列的主房及附属主房的厢房,但也只有东边紧靠土路边的一栋主房,是座五间平顶砖混罩面的新房。轿车也只有拐进并停在了这五间房前的院子——几只不同地点用铁链拴着的狗,几乎就是同时地吠叫了起来——五间房内,处在不同屋子里的三个主人,也就都从窗户的里面看见了外面的轿车,并都急忙地丢下了自己的工作,经中间那间屋子的房门,向院子里的汽车迎了出来。

待那明的父母及那明都迎了出来以后,映入他们眼帘的第一幕便是——司机正在揭开车后备厢的盖,王慕荣与郑玲俩正低头从后备厢里往外取东西,当娘俩转过身来时,每人双手都拎着有着精美包装的礼品面向着他们走了过来——三个主人则惊异得均有些不同程度的发呆了。因为他们不认得他们,所以父母便去审视儿子,那明也去看父母……而两个客人,在这同时,也在审看他们。

郑玲是先认出了那明的,她甜笑了。那明也认出了她,便热情地马上朝她急问:“你怎么能上我这儿来了!?而且还是以这种方式?!”

郑玲则羞涩地笑答:“那天……你是毫无隐私意念的帮助了我——是因为我误解、并误判了你了……在分手时,我又光顾自我懊悔、自惭了,竟迟钝得没去想到‘投桃报李’。若是那天能把你的行李先寄存在我家,你也就用不着再挨当天的那累了——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心里懊恼自己……今天我是特意来向你赔礼道歉的,也是我们全家人由我妈代表,特来感谢你及拜访你全家人的。因怕有积雪的乡村土路,不好走……所以这个时候才来。”又意指了一下自己的母亲,“这是我妈……”

那明听着他的话——脑子里闪回着那天在楼口内他俩分别前的情境:他当时就真地已看出来了她的“自责”“自惭”,而出现了的思绪慌乱、心神恍惚与神情的尴尬——又看着她现在表现出的真情,就已读懂了她的心意,他已是非常地欣赏着她的这种直肠子的个性和坦白的语言了,笑迎着待一直听完,才忙向自己的父母亲解释地说:“她是我放假回家的那天出火车站后,在半路上路遇着的也是回家的一个市内的女大学生。在雪路里,她已拿不动自己的行李了,我只是把她的行李帮她捎带地挑回了她的家。”然后才又向郑玲说道,“多大点事啊?!也就是捎带了一下......赶到点子上了,谁一辈子还能不做一两件好事。”又急忙地专门地面向了王慕荣,“大姨!那今天——我与我父母,得特别的谢谢您了……你们全家,能这么地重视这等小事儿——我们全家人,尊敬您了,谢谢!欢迎您了!”

郑玲又忙介绍:“这位是我妈单位的司机,张叔!”

那明向着司机也热情地:“张叔!您好!我们也感谢欢迎您!”并飞上一步,迅速地接过了王慕荣手中的礼品……并面向了自己的父母,“这是我的父母。我们家,就这三口人。”

到了这时,那明的父母亲才听出来了、明白了事情的由来……那母也就忙立刻地迎向了王慕荣:“嗨,方才是都不认得——他回家后,也并没有说——现在也就都认识了。欢迎你们啊!在外边站着对话……拎着东西又站了这么久,真不好意思……外边冷,就都赶快进屋吧!”

那明的父亲也立刻就退回到了房门口,拉开了房门:“都请进屋吧!”

那明他父亲的名字叫那大诚。待大家按宾主落座了以后,就下着命令了:“那明,你去抓两只公鸡,要当年生的啊;我去取蘑菇、先泡蘑菇,一会儿你妈就得先准备着……做午饭了。”

那明默默的领命了:“大姨,张叔:你们就等于是到了自己的家里,要随便啊!鸡都散放着呢,不太好抓……我得有提前的时间,完成我的任务去了。”立刻就走出了屋门。

而郑玲她,瞄了一眼那明……也机灵地:“抓两只啊?!我也去……那得帮把手。”她小声地叨念出了这句理由,随后也就跟出了屋门。但她跟了出来,却见那明已走进了东边的那屋,便也嘻嘻地笑着跟了进去。

(7)进的这第一间东屋,便是那明放假时住的屋子。顶着东界壁墙、面向东的书桌上和书桌南边紧挨着的炕沿上,到处都摆着郑玲她来之时,那明正在看着的书。他见她也亲近地跟进来了,就忙想去归拢一下……立刻就解释着说:“这是方才,我正在看的书……突然,你们就来了……我过来是去东屋的东里间取点苞米粒,抓鸡用啊;路过这儿了,见状……想顺手就归拢一下。”

但郑玲忙笑着制止:“你先别动!”她不让他动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他在假期于平日里,竟看的是些什么书……

“我看书,爱摆摊子。就是在看着一本书时,随机又找出另外几本来,因它们有时有些内容互相关联……”

郑玲近前一看,一浏览,表情立刻就惊诧了……并转头:“我还以为你读的是与你的学科有关的书籍呢,怎么?全是些当前正在热销的有关时政类的书籍呀!”并特别惊异地,“怎么,你还能喜欢读这一类的书籍呀?!”

那明羞惭的一笑:“我从家乡刚一考出去,与一些要好的同学在交谈后……一比较,我的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其它的……很多知识,知道得都太少了。于是就想补一补……这一补,求知欲之心,这就拢不住了……当读进去了,这就又钻不出来了。”

“可这都是一些谈关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及发展与改革方向之类的书籍啊?!”

那明一笑:“所以,我才对你在火车上所说的欲献身国家未来法制事业的那段话,钦佩至极,敬重你的……”

“可这都不是你正学的专业呀?!”

那明羞涩地一笑:“有什么法子?原来……我曾有很多爱好,可我仍旧是个井里之蛙……首先,我得服从我父亲的家庭生计的计划呀!但,现在……认知到了,不管我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首先得关心国家的一些事吧?国与家,家与国……古今中外,只有国家好了,每个个体的家庭与个人才会得好,概莫能外。可现今的中国人,主要是经历过拨乱反正前那个时代的老百姓,当然也包括了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绝大多数的人,都只关心‘家以内’‘国以外’的事,好像‘国与家’之间的事儿,是与他们自己无关似的……是不能也不该由他们来关心和操心的。而我想,我还是应该多了解一些的为好——我的直接目的,也不外乎就是在想——应能或如何的去适应及更好地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人的出生地域、家庭与成长环境、经历各不相同,人各有志,心性也各异……在雪路上,我意外的巧遇你时,一想到在火车上已初步认知的你,为什么我就毫不犹豫地、毅然决然的就决定了要帮你?这就是我突然地感觉到:你是我遇到的一位我不认识的、但却是与我好像同调、同好,有同一心态、心志的一个人。所以……我就决定必须得帮助你解困,自己的心才温暖。”他刚解释完,就立刻麻利地去归拢,“可没曾想,你也跟过来了——我得马上去东屋里间抓点苞米粒了。鸡都散放着呢,不太好抓,必须得用苞米粒先引诱……”

“我就是想来帮你来抓鸡的,能一下子就同时抓住两只吗?我就可以帮你缓一下手。我爸小时候也是农村的;我去过我姑家,我姑现在仍住在农村……先别急!你既然说了对我这么欣赏、敬重,可一直到现在,你连我的姓名都还没问过呢,这叫什么肃然起敬?!等于是现在,你还没重视或说并没有认识我呢!”

“谁说的——(他学)我姓郑,是郑重的郑,名是个王字旁,右边是个命令的令字,‘王令’的玲。是去年才考入《复旦》,是法学院的——这是谁的原话呀?这难道还不算我认识你了?!即使是你今天不来,我也是不可能就永远忘记你的——你在我的头脑中是早已定格、并生根了的——就是那个在车厢里……谈笑风生的小女孩。”

她突然惊悟道了地伸了一下舌头:“我已把你对我的那段初识的时间忘了……”还嗔怪地又说了他几句:“谁还是一个小女孩呀?你还特意加了个小字?我现在,只比你矮了这么一丁点儿。”她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也只掐出了有二寸这么个距离,“也只比你小两岁!”

“可当时……在那个环境,你一点忌讳都不去考虑,就只顾个地有些话竟放口直言……这还能叫‘大’怎的!?”

郑玲则立刻就又有点认知……而无言了。

当他俩经过房的中间外屋时,而此时西屋里正在谈的事儿是——他们听见了王慕荣正在询问:“你们怎么只一家独户的住到了离村这么远的地方来了?看这儿的房屋布局,过去好像是一个只有三户的小村落儿,现在好像只你们一户了。”——他们没有继续听地一走一过地就出了房门,向主房西边的那一面走去了。

郑玲兴奋地边走边说:“真没想到啊,咱俩的心性还真就有那么点相通的方面……有点共同的、心灵能够相通的语言。以后……开学后,如果有了闲暇时间,毕竟知根知底了,又是老乡……抽空,通通电话……也许能交个朋友,多聊聊呗。”并主动的,“能把你的电话号码留给我吗?”在这同时,郑玲已掏出了自己的手机。

那明心照地也掏出了自己的手机:“你打给我吧,我的手机号码是……”

郑玲在具体操作……那明的手机响了。

……而此时,西屋里的对话仍在继续:“噢,”那母一笑,“‘人民公社’解体前,这儿还是一大片不毛之地,是一块一直也没有人想用、在用的乱石岗子。那时,咱家的老爷子是刚当上生产大队的生产大队长,可公社解体后,是个村长了。当大队长时,实际上可以不干活,可村长就得自己种自己的地,一点‘便宜’也没有了,而上级也就只得多分给他们点地,算作当村干部的补贴。可老爷子当时却提出了:‘省下村里的这几亩耕地吧,我认可要也就是这片乱石岗岭子地的开发及开发后的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而当时的村里、甚至乡里有话语权的干部们,虽然都不太理解他……但也就全都同意了。我们家当时是个大家庭,于是老爷子就带着他的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一大家子人——我们家的他是老大,我当时也就刚与他结婚——这一大家子人,立刻就组成了一个小集体,除了也种着自己刚分得的地以外,就开始了先自育速生杨的树苗,并同时也开始了开发整理这块岗岭地。那几年的那个艰苦劲儿,就不用说了……我也就是在那个年头的一开始,生了那明这孩子。因为我们终于都看到了我们家的未来,能有点亮光了,所以就给这个孩子起了一个单个字的‘明’字,这个名。当树栽上了以后,为了给老二结婚腾房子,我们三口人就在现在的这个位子上盖了个小土坯房,后来,陆续又跟过来了、也是因结婚得腾房子的两个弟弟,他们也盖了房,就是那边的那两座主房。我们现在住的这房,已经是第三次翻盖了。只是到了后来,村子里的大家,才明白:‘还是老那家这老爷子有眼光呀!’一大家子人,真也就是靠着这十几年后,长起来的树卖了钱,才开始都发展了起来的——但,改革开放的后来,农村怎么也不如城里了,两个小姑子也先后的出嫁了。哥四个,也都想要劳燕分飞了——所以今天,这儿就成了你们现在所看见的这个样子;而我们家的这三口人,也就只能守在这了。而我们家自己,又进行了自家的常远规划……现在正在先利用这些房子养些散放的笨鸡,又发展起来养了二十几头肉牛,在地块改造得较肥沃的地方又试栽了一些果树……”

王慕荣是何许人也?她一直耐着性子,待全听完后,如获至宝。忙机敏地就接过了那明母亲正在叙述着的话,“这么说,这么大的一片岗岭地,现在的全部的使用权就仍还是归你们这一家人吗?!”

那母憨直地:“那当然!该给弟弟妹妹还预存着的未来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利益,在他们各自分飞出去的时候,都用已成材的树,当时就一次性的给兑现全结清了。而使用权,等于是我们这个小家庭先给他们大家的钱,已买下来了的。若不,大前年那明考大学时,我们也不能逼他去选学动物医学系专业……为的就是以后,他爷俩计划,咱家就得因地制宜——也就是在这块岗岭地上——搞个家庭养殖一类的什么场,再开发出点果树园来。”

“那,这整片的岗岭地能有多大的面积呢?!”

这时,那母只得去看丈夫了,意思是叫他说。

那大诚:“怎么也能有二百五六十亩地,一亩是六百六十六平方米……估计,砍扒、砍扒,把这块地凑成方形,怎么也得有十六七万平方米吧。”

这可真是乐坏了王慕荣——这真就算是客观上说的:万事相互效力……在现实中的因果效应了——她心里已在庆幸,是自己的女儿坚持要来这里、来感谢那家、才有的这‘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机缘。对她来说,这也就是她的时也,命也,运也。因她的侄儿,她哥哥的小儿子王仲谋,大学毕业后……几个高中时的老同学,也都是没找着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已集完了资,又找到些了贷款的门路,正准备要办一个肉牛养殖场,事已大致万事俱备,就只差场地一事了。她正好,就可以通知他们来——来看一看,这块地他们是否能中意?——自己是否能帮上他的忙,因而就异常的喜悦及兴奋,并迫不及待地忙请求:“一会儿,能允许我随意地去参观一下你们的这片岗岭地的全部的地形及地貌吗?!”

那明的父母,突然地虽然也感到了有些突兀,并诧异……但出于礼貌——为什么就不可以呢——也就只有,只能是表态地同意了。

(8)那明和郑玲他俩,已一人拎了一只鸡,从西边回来了。鸡们不时还在小声地哼哼叫呢,郑玲还有些害怕似地笑着。当他们走到了房门前时,王慕荣和司机也正好从房门里走了出来。母亲见着了女儿就忙喜悦地停了下来,说:“鸡让他一个人拿进屋去吧……你等一下!”

王慕荣见那明已一手掐着一只鸡走进房门里去了以后,才又压低了一点声音地向着女儿说:“他们听见鸡叫了的声,才开始张罗做饭。我已和他们说好了,想看看他们房圈后边的这片岗岭地,就与你张叔出来了。你也陪我们去吧……走!边走边唠。”

她们仨,已远离主宅房前了。王慕荣继续着说:“你大舅家的小表哥他们,不是正计划着要办个现代化的肉牛养殖场吗?就只缺没找着一块能适宜他们发展计划的好场地了。从入冬开始,快一冬了……却一直还在为没找着能合适的场地发愁呢。这我得感谢你的坚持要到这儿来了——真是踏破了铁鞋无觅处——而他们家所在的这么一大片有树林覆盖的岗岭地,据他们自己说就能有二百五六十亩地,合十六七万多平方米的面积呢。而只散养了一些肉牛,一些苯鸡,又试栽了一些果树。而这么一大片岗岭地的占有权、支配权及使用权这三权,目前,还正归他们家的这三口人所有呢;起码在未来……还有二十四五年的时间内,这地的使用权,还一直是能归他家所独有。我这是在闲问话时,才突然听出来了的……这可是个——得来全不费工夫的——重要的信息啊。我想,这块地方,可能就能合乎你表哥他们的用。前边还有河,那三面全是集体所有制的耕地,离村子又远,多好啊!将来,干大发了,要发展,转圈又有得是比国有土地好办的可征用的地。所以我就打算着,要替你小表哥他们先探看探看这块地方。让你跟来,也是让你能帮我估量、估量。若能行,我就立马给他打电话,让他们在我们一吃完午饭后,就都聚过来……”

其实,郑玲早就知道:她大舅家的她那小表哥的这桩子事情。她大舅是县畜牧兽医站的站长,是他建议搞这个创业项目的。所以,她乍听的时候,从单纯的情感上来说,心想:我们是干吗来了?!很不在意。但,也只能是听着。当然,她也深知她妈这个人:王慕荣的天性就是这样,思维灵活敏捷;为了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平生也从不放过去发展、开拓,是很善于及时的抓住一切机遇的——而她自己的脑子,也有她妈的遗传基因,也是特别的灵——又一想:万一,这事儿能合乎“共享机遇,合作双赢”这一双方共同的意愿,双方一拍即合,若成了呢?其一,不也正合时宜,即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天”意,其二,自己未来的人脉,不也就和那明这小子有了关联,套牢了吗?!这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她也就只是迟疑了一会儿,忙立刻就又顺从她妈地高兴了。

结果,在王慕荣插手精心地策划与安排之下,于下午一点钟时,她表哥的那个小集体的核心成员,就立刻开了一辆小面包车的都到来了。大家寒暄了过后,他们在那家父子、郑家母女的共同陪同下,先是察看了这片有树林覆盖岗岭地的全貌,后又回屋进行了应怎样具体的合作或合资事宜的交谈。

那明与郑玲是自始至终的都参与了这次“交谈”,但他俩始终是一言没发。因为:这里哪有他俩发言的“地位”和“权力”呀?然而,他俩并不是不懂,原因是既宏观、而又简单。原因之一: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一代是那明的父母,他们亲身经历到了的不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人民公社”内的精神与体力的被束缚,也经历到了改革开放后为解放生产力的“人民公社”——也即建国后三十多年的农业合作化——的解体;一代是以郑玲她表哥为主的,他们成长、成熟于国家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已步入了开始高速发展了的、为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需要已产生了的、也即“合资”这一新型合作化体制的新时代;一方是不相信合作:“三个和尚没水吃”;一方是相信:“钢丝绳”的原理。他们双边的意识形态、认知与倾向、侧重面能一致吗?这是硬伤,所以就谈不拢。这也可以称作是不同的“时代意识”,决定了的“代沟”。原因之二:交谈的双方,他们的心态及利益诉求一开始就能融洽得一致吗?而王慕荣个人,却又一直是站在支持侄儿利益的生硬的立场上。而王慕荣与那大诚,虽然年龄上是一代人,但因社会地位,利益,立场的不同,这也可以称作是有着“位沟”。其实,所谓的‘位沟’,就是由于人的“自私”、“自是”造成的;说穿了,其实质就是人的“属动物性”的那一面的“智化”。只有能有了“属社会性”这一面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甚欲,也勿强施于人”的能相互换位的思维,也即人都有了清洁无亏的行公义的“良心”,这“位沟”,才会“没了”。难道那明能在这个场合去讲这一道理吗?!郑玲她……知识上,难道她不懂吗?而她又能去讲吗?!因为他俩又全都已看明白了——今天的这一次“交谈”,全是在王慕荣太“自以为是”的意识操控下,连交谈的另一边的几个“主人”,表现出的都莫衷一是——就是讲了……也肯定他俩是“秀才”,遇见了“兵”。所以,交谈无果……

双方虽然也都很有礼貌地告别,相送,上车后、车开走时,双方仍还在挥手……但仍属尴尬而散……

至此,那明与郑玲的因偶然的初识关系,也就等于是因他俩各自主观意识流之外的“硬伤”……没能按他俩已有的初心,从时间的连续性方面被阻隔了——如无其它因由——他俩又怎能继续呢?!

同类推荐
  • 光纪流年之阿雅我等你

    光纪流年之阿雅我等你

    一个忧郁的少女,迷失在那座空城里。一个忧郁的少女,一段深刻的情结,一个家族的历史,该何去何从?纪南之说,阿雅,我在这里等你。程皓然说,阿雅,等我好吗?少女阿雅,在离开家乡之后,会遇见什么呢?
  • 衣襟

    衣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少年,如果你只是路人,就不要留下;如果你是缘分,就不要离弃。喜欢你,只是因为与你志同道合;不爱你,也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在未来的永远,我们又到了哪里呢?”“才华会消散,情谊会冷淡,不变的,只是变化本身罢了。”
  • 皆白独黑

    皆白独黑

    不管你圈子多硬,有多少人,请跟我好好说话,别动我兄弟,更别打我女人的主意,否则你连跪下的机会都没有...谁若敢夺吾所爱,必让他血流成河!——陈浩明
  • 从那一刻起我有了她

    从那一刻起我有了她

    一段回忆对于自己现在生活的一种鼓励。让自己能明白当初遇到她给自己多么大的勇气。
  • 当我们活成了自己

    当我们活成了自己

    这本书是为了写给平凡生活里的自己,也是为了是写给同样在生活中平凡的你们,记录一份平淡,也计录一份真实,这是一本共鸣之书,也是许多人平凡生活的缩影。我仅已一份赤诚之心,写着那些故事
热门推荐
  • 冥婚厚爱

    冥婚厚爱

    村中闹鬼,五个男人接连被红衣女鬼所害,某女带着亿万冥币请千年男鬼清理门户,却请来百鬼迎亲?更震惊的是,他说我带的不是劳务费,是嫁妆……
  • 未名曲

    未名曲

    简介改了多回,编辑大大一直不让过,可见其对鄙人拙作多么重视以及喜爱。因此,我决定说得具体点,这可相当于剧透哦。妖族的守护再一次下落不明,铁域与妖域并起。歿乃荒原之子,亲人一个个离去,只剩姬一人。而再次见到自己的故人时,物是人非。不明白方向的歿,艰难求生,迷雾中探索。
  • 太空旅行的昆虫们

    太空旅行的昆虫们

    作者想象奇特、大胆,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并能借助于科学文化知识或自然文化知识等手段发展故事,创作的科普童话风格多样,或者深含寓意,或者幽默风趣,或者大胆夸张,或者饱含真情,需要小读者在阅读中仔细品味。儿童文学作品并不意味着单纯,童话也不仅仅只是故事好玩,这其中包含着作者的智慧、作者的创作意图、社会与科学知识等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但愿每个小读者都能从阅读中获取到有价值的东西,快乐而健康地成长。
  • 混沌空间之混战

    混沌空间之混战

    混沌、、混战、空间。各种空间各种故事,狩猎,猎狱、狩灵。各路青少年为你揭开个空间的故事
  • 呈祥录

    呈祥录

    陆三夫人一生坎坷多灾,重回闺房时代,她只想活得平凡低调……老天爷:低调?不好意思,我不认识这个词。
  • 卿歌宴

    卿歌宴

    简介无力,随缘更新,有生之年系列,谨慎入坑。
  • 古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汉魏六朝诗上承先秦,下启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汉诗、汉乐府民歌,有古诗十九首、曹操、曹植、蔡文姬、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庾信等大家名作,也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优秀乐府民歌,《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古诗三百首》内容精彩纷呈,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古代诗歌的全貌。古诗风格有质朴与瑰奇之别。但在直抒胸臆、自然成文上,则精神相通,从而将对声文辞采的追求与对自然情性的崇高统一起来,为唐人完成古今体分流,臻于“格高而律清”的艺术胜境,作好了准备。
  • 神的第九章

    神的第九章

    在被操纵的世界里,是生存还是毁灭!为一幕幕骗局而付出热血和生命后,还有什么值得去追逐!文明的愚蠢就是在别人的世界里,构筑自己的梦。我想活,但不得不为此而死!
  • 九州之密

    九州之密

    这是一个主角随时有可能被打死的武道世界,世界太可怕,探险太危险,林枫想了想我还是干老本行吧。这是一本主角摆地摊混日子,打压万族成神的小说。也是一本揭开九州为何破碎的小说。
  • 末世幸存者之天启

    末世幸存者之天启

    帅玄佑与石阿七本是好兄弟,却败在了绿茶陈青手里,可最令人发指的事却还在后面……虚无缥缈的系统,真的是我吗?弱肉强食的末世,该改变了吧。生死攸关的时刻,来世再做兄弟!PS:新人作者,学生一枚,一个有想法的中二少年,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