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23600000030

第30章 参考文献

Black,H. C. Black’s Law Dictionary,St. Paul:West Publishing Co,1990.

Bryan A. Garner. Black’s Law Dictionary,USA:West Group,1999,p.1357.

Fawcett,P.:Presupposition and Translation.In L. Hickey(ed.)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98.

Gibbons,John. Language and the Law,New York:Longman Publishing,1994.

Gutt,Ersnst.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e. Cognition and Context. Inciardi,James A.,Criminal Justice,7e(Fort Worth:Harcourt Brace,2002).

Oxford:Basil Blackwell. 1991.

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London:PrenticeHall,1988,pp.38~55

Neubert,Albrecht & Gregory M. Shreve Translation as Text,The Kent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2.

Nida,E. A. 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Inner Mongolia,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1998,p.56.

James A. Inciardi. Criminal Justice,.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J.Piaget,B.Inhelder,The Early Growth of Logic in the Child,1964.

Levi,Judith N.and Anne Graffam Walker.Language in the Judicial Process.Plenum Press. 1990.

Sperber,Dan and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Oxford:Blackwell. 1986.

Sarcevic,Susan. New Approaches to Legal Translation,The Hagu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7,pp.2~58.

Wilss,W.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ms and Methods,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pp.17~18.

Whorf,Benjamin Lee. Language,Thought,and Reality,John Wiley & Sons,and The Technology Press of M.I.T.,1956,p.4.

WTO LEGAL INSTRUMENTS [EB.OL ](2004209216).

[美]爱德华·萨丕尔著:《语言论》,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载《外国语》,1998年第2期,第30页。

陈大亮:“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载《中国翻译》,2005年第3期。

陈忠诚:《法苑译潭》,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陈忠诚:《英汉法律用语正误辨析》,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6页。

陈忠诚:“法窗译话”,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年版。

程逸群:“英汉-汉英双向法律辞典”,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页。

戴拥军、张德让:“词汇空缺与英语法律术语的翻译”,载《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杜金榜:《法律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9页。

[美]H.W.埃尔曼著:贺卫方译,《比较法律文化/比较法学丛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何自然:“Pragmatics and Translation”,载《外语教学》,1992年第1期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胡丹:“国内英汉法律词典中的若干译名问题浅析”,载《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第9期。

黄振定:“解构主义的翻译创造性与主体性”,载《中国翻译》,2005年第1期。

黄琼,付玲:“法律英语翻译研究”,载《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9期。

贾文波:“文本类型的翻译策略导向——‘异化’‘归化’讨论后的思考”,载《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第3期。

金敬红:“本杰明视角下译者地位的重构”,载《东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李葆春:“语用预设理论及其应用价值探微”,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

李斐南:“法律英语实务”,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57页。

廖七一:“研究范式与中国译学”,载《中国翻译》,2001年第5期。

刘会春:“试论法律逻辑对汉语法律条文英译的影响”,载《中国翻译》,2005年第6期。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35-76页。

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487~510页。

刘绍龙,夏忠燕:“中国翻译认知研究:问题、反思与展望”,载《外语研究》,2008年第4期,第59-64页。

吕俊:“结构·解构·建构 —我国翻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中国翻译》,2001年第11期。

吕俊:“普通语用学的翻译观”,载《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7期。

吕俊:”何为建构主义翻译学”,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12期。

吕俊,侯向群:《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页。

陆谷孙:《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卢玉卿:“语文学范式翻译研究的意义观—翻译理论的历时研究”,载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第3期。

[法]孟德斯鸩著:《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5~8页。

潘庆云:《跨世纪的中国法律语言》,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日]千叶正士:《法律多元》,强世功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页。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53页。

[英]斯铂佰,威尔逊:《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98页。

沈达明:《国际金融法上的抵销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页。

宋雷:“法律英语高级教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页。

宋雷,程汝康:“法律国俗语义差异及翻译”,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宋雷:“法律词语空缺及翻译对策”,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 期。

宋雷:《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7页。

孙荣栋,满薇:“英汉法律翻译中的无等值物词汇及翻译对策”,载《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第12期。

孙万彪:《英汉法律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53页。

肖辉,张柏然:“翻译过程模式论断想”,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11期。

许钧:“文化”差异”与翻译[J].中国比较文学,1997(1):67-78

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载《中国翻译》,2003年第1 期。

肖云枢:“英汉法律术语的特点、词源及翻译”,载《中国翻译》,2001年第3期。

王德春,王建华:“论双语国俗语义的差异模式”,载吴友富《国俗语义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

王德春:《修辞学探索》,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64页。

王德春,张辉:“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综述”,载《外语研究》,2001年3期。

王建:“法律英语汉译中归化与异化之选择”,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吴伟平:《语言与法律——司法领域的语言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吴友富:《国俗语义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谢梦,涂靖:“文化预设对文学翻译的作用”,载《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徐文彬:“文化视野下的法律术语翻译”,载《法律与社会》,2008年第8 期。

杨秋香:“谈建构主义翻译标准”,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7期。

杨仕章:“俄罗斯翻译语用学研究”,载《外语学刊》,2006年第6期。

杨武能:“阐释、接受与创造的循环”,载《中国翻译》,1987年第6期。

颜林海:《翻译认知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107页。

云霞:“中国翻译史上译者的社会地位”,载《安徽文学》,2008年第7期。

张国宁,李军:“英汉法律翻译中的归化”,载《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张新红:“文本类型与法律翻译”,载《第二次全国多语翻译研讨会宣读论文》,2000年。

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载《 现代外语》,2001年第3期。

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载《现代外语》,1999年第3 期。

赵玉闪:“信息加工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过程模式”,载《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年第10期。

郑敏:《结构—解构视角:语言·文化·评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钟小强:《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载《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曾尔恕:《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曾文雄:《语用学翻译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0页。

查明建,田雨:“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载《中国翻译》,2003年第1期。

郑成思:“我怎样走向知识产权研究之路”,载《中华商标》,2003年第1期,第3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96页。

朱定初:“美国法律新词试译”,载《中国翻译》,2000年第4期。

电子文献:

The Northwest Ordinance(1787),源自《学术交流网》,2002年11月4日,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764&cid=14

百度百科:“认知语言学”,2010年12月25日http://baike.baidu.com/view/945367.htm

张新文:“认知语境与言语交际”,2011年4月25日

http://www.yljy.com/jslw.asp?id=985

同类推荐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

    王志编著的《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浓缩了世界和中国各地的地理常识,内容涵盖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之最、地理之谜、地理趣闻等,是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地理书籍。希望本书能够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想象能力,更加广博的地理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地理给你带来的魅力与乐趣。
  •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本书,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国当代教育所发生的重大变革为分析、研究主要对象,较为集中地归纳了变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发生变革的国际国内背景、原因,剖析了变革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试图对当代中国教育变革有更为全面、本质的了解,对教育在现代化建设、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所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坚持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作者筹备东湖小学开始,以学校建设为主线,记录关于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家校联系等各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为前两年的记录。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热门推荐
  • JOJO大杂烩的世界

    JOJO大杂烩的世界

    “我很小的时候我突然发高烧了,我的母亲想把我送去医院,但路上有一台压路机拦着,母亲毅然决然的从车上下来,想把我背往医院,那我回头的时候,那台压路机却突然消失!而我远远的看见了一头竖立的金发,身躯高大和一身孔武有力的肌肉,看着他high到不行的样子在奔跑。”秦天崇拜地望向了那个男人的背影,心中已经记下了他的发型以表示纪念。以上都是我编的,真实的故事是这样。“我...秦天,说...断断续续,给我...钱凑足机票,等我...把烦我的那个家伙砍了,事成之后...不给。”『Saltfish』破坏力:E速度:E射程距离:D持续力:A精密动作性:E成长性:E外形:长着四肢的人形咸鱼。能力介绍:能让目标变得慵懒不上进,不会追求自己内心所想,只会变得懒惰,越是自制力强的人,时间就越久,如若是相反的的效果也相反。等着镇魂曲的到来。
  • 傻女:大龄庶女抢婚记

    傻女:大龄庶女抢婚记

    七岁智商?二十未嫁!大楚国最老剩女竟迷晕本国最受瞩目的三大美男?哦买噶,这风水也转太快了吧!华丽蜕变,光芒四射,傻女也疯狂!被迷晕的小子们,等着被甩吧,谁叫当初小看她!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真和尚穿越现代生存记

    修真和尚穿越现代生存记

    释真和尚作为一个现在人穿越到一个完全是佛修的世界,在一次夺宝过程中被炮灰穿回了现代。在释真和尚为终于可以吃肉了而兴奋万分、痛哭流涕之时发现自己是个负翁,没钱没钱没钱/(ㄒoㄒ)/~~。
  • 逆天王道

    逆天王道

    一个不算繁华的偏让小镇,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衣着破烂不堪,手里握着一个刚乞讨来的馒头,狼吞虎咽的啃食着。而就在他的身后,也跟着一个和他一样脏系邋遢的少年,少年看来比大汉吃的比较好,尽然是一个鸡腿,虽然从他们的外表看起来确实让人觉得不堪入目,邋遢脏臭至极,然而看这位少年吃起鸡腿来比起络腮大汉那狼吞虎咽的样子却显得斯文优雅许多。一场未知的存在,就在这一老一小的前行中拉开了序幕……
  • 斗罗之星闪满天

    斗罗之星闪满天

    我叫刘星,我穿越了。当我知道我的武魂是星星的时候,我知道,世界会因我而不同!终有一天,我要让手中的星旗,CA遍整个斗罗大陆!(换个说法,另一个说法有……你们懂的吧)
  • 星魂剑魄

    星魂剑魄

    超脱四部曲第二部,无论生魂还是死魄,这一世,愿与你走超脱之路,成万古之尊!
  • 精灵王传奇

    精灵王传奇

    亚斯兰迪,一块古老非凡的大陆,仅被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五千年,在亚斯兰迪有着一种特殊而又独有的法宝,精灵手镯。与精灵手镯共生的神奇种族——精灵兽,这个集天地灵气的特殊种族与人类共同生活在亚斯兰迪大陆上,并形成了伟大的亚斯兰迪文化,而亚斯兰迪拥有着与众不同的资源,那就是精灵手镯与精灵兽带来的永动能量。这是一个属于精灵兽的时代,这是一个谱写传奇的时代,大家快快跟着主角,背着包裹,去谱写属于我们的传奇。
  • 雷平阳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雷平阳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雷平阳曾说过:“我希望能看见一种以乡愁为核心的诗歌,它具有秋风与月连的品质。为了能自由地靠近这种指向尽可能简单的‘艺术’,我很乐意成为一个茧人,缩身于乡愁”的确,雷平阳诗的风格很特别,自成一家。在于坚与海子两个极端诗歌话语权的争论中,他开辟了第三条道路,并且走的很远。从早期的《亲人》、《父亲的老虎》到《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三条支流》再到《秋风辞》,作为一个阶段的诗歌特征,都再现了高原品质的内在张力,在精炼的语言与叙事技巧背后都凸显了对云南故土的赤子之心,而且爱的那么真实,那么狭隘与偏执。本书为该“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中的一本,系统收录了雷平阳先生迄今为止的主要作品,以飨读者。
  • 他自人间来

    他自人间来

    沈尘重生回到十万年前,大道尚存,人间未崩!但乱世将至,他只能踏着血骨铺就的人间路,击破苍穹,迎着浩瀚的星空,把这条人间路,铺满宇宙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