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33500000019

第19章 把权力变成一张牌(3)

武则天直到晚年仍还坚持“李武并贵”的政策,她把李显召回立为太子,却又让李氏兄弟和武三思等人明誓共相容,还把拥李的宰相魏元忠、丘愔外贬。甚至当她病情恶化的时候,还坚持既不让李显、李旦,也不让武三思、武攸暨之流,甚至也不让她惟一的女儿太平公主入宫侍疾。这当然与她习惯于二张的侍奉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她不想表现出对武、李中任何一方的偏向。

李派最终还是靠政变结束了武则天的执政生涯。当然那是李派潜藏深伏、蓄积多年的结果,也许是因为武氏太老了,已无力再掌控局面。但多方牵制搞平衡的权术确实让她超脱于各派之上,扮演着最后终结者的角色。

大权独揽、事必躬亲固然是领导者的大忌,但过分地分权,或者在分权中使某些下属的权力过大,又会严重地削弱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甚至还有可能造成组织内部的混乱局面。因此,领导者在处理这两者关系时,必须得有一个准心:一、领导者要有分权意识。事实表明,领导说到底是用人成事的艺术,领导者只有善于授之以权柄,使之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展所长,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二、在分权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套制衡的策略,以防止下属集权现象的发生。要深刻明白权力不受监督制约就必然会产生官强主弱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驾驭下属,必须设法在下属之间形成权力制衡的关系,以防止少数人专断。三、要善于分权。领导者在分配权力的时候,要遵循以下的一些原则: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原则;层级分明、权责明确原则;科学合理、相互制约原则;知人善任、大胆放权原则。

布下看不见的线

——朱元璋广布耳目监群臣

领导者要想了解下面的动态,必然得有一个信息渠道。通过这个渠道,领导者就能够完全掌握下属的动态,从而辅以相应的权变策略,达到驾驭的目的,当然这对被领导者来讲无疑是一种最可怕的监制。

历代皇帝之中,朱元璋可算最多疑的一个,他对臣子和民众始终放心不下。越不放心,他就越想了解他们的动向。于是,在他的控制下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孕育而生。

首先是设立御史台,洪武十五年改为都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史,下有监察御史百十人,分掌12道。职权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乱政,百官贪污舞弊,学术不正,和变乱祖宗制度的,都可随时举发弹劾。

另外,朱元璋还建立了庞大的特务机构——锦衣卫,负责侦察和刑讯。特务无孔不入,朝廷内外,所有官员的所作所为,都逃不过他们的鹰眼犬鼻,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琐事也尽数全知,这虽然对官吏和百姓起到了监制的作用,却造成了一种紧张的局势,没有谁敢廷上高论,也没有谁敢私下小议。

文渊阁大学士宋讷,兼任国子祭酒(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校长),学生都是一些功臣子弟。宋讷订立了很严的学规,终日端坐讲解,晚上就住宿在学校里。太学生们攻读勤奋,洪武十八年恢复进士科,取士四百七十有余,太学生就占了三分之二。明太祖很赞赏宋讷的办学成绩,还特意致词加以褒美。

有一次,明太祖派画工偷偷地观察宋讷私下里的言行举止,并将其画下来。当他看到画像里的宋讷端坐着脸上颇有怒色,心里有些疑惑。第二日便派人把宋讷找来,问道:“昨日你为了什么事生气?”宋讷很惊奇地回答:“有个学生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茶器打碎了,是臣教育不当,所以生气。不过,陛下怎么会知道我生气的?”明太祖将画工偷画的像拿出来给宋讷看,并说:“你私下的言行举止,我都是知道的。”

浙江绍兴70多岁的老儒钱宰被征到京城编书,年老力衰,精神疲倦。一天,不觉吟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文华殿赐宴,朱元璋对钱宰说:“昨天作得好诗。可是,我何尝嫌你,‘嫌’字何不换成‘忧’字?”钱宰吓白了脸,忙跪下谢罪。

朱元璋还建立了“奴军”,也叫“铁册军”。按公侯等级赐予十多人至百十人不等,名义上是服侍护卫公侯,实际上这支军队负有监视功臣的职责。功臣的行动,随时随地都得报告。当然,他监督功臣的手段还远不止这些,他得调动一切因素,睁开眼睛,伸长耳朵为他收集情报。

在战争过程中,为提防将领,广布耳目,朱元璋收了很多义子。这些义子不仅为他出生入死,而且还得把各将领的情况随时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小时候的朋友汤和应该是他的亲信了,汤和在守常州的时候,曾为一个不大的事请示朱元璋而被驳回,心里很不自在,酒醉后说:“想我汤某镇守在这里,就像坐在屋脊上,想往东倒就往东倒,想往西倒就往西倒,谁能把我怎么样!”这酒后胡言被监视的义子报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很是恼怒,当时虽没有治他的罪,却是一生耿耿于怀。

为了能够得到第一手资料,朱元璋常常亲自出马。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事先不打招呼,突然查访。

罗覆仁是弘文馆学士,为人质朴,朱元璋经常称呼他为“老实罗”。其家在城外边的一条小巷子里,房屋破旧,东歪西倒。一天,朱元璋突然造访,进屋时,罗覆仁正在梯子上刷墙壁。朱元璋看到大臣清贫若此,随即赏赐给罗覆仁一所大宅邸。

朱元璋出于疑忌,大搞监制,弄得人人自危,也滥杀了许多人,但这种监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威慑的作用,使臣下小心谨慎,不敢有非分之举。

位高者多疑,的确如此,因为谁都不愿意让坐稳的江山易于他手,谁都希望能够永远地紧握权柄,因此历代的实权派们无一例外地都得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然而“道法万全,智能多失”,如果单凭君主个人,亲自考察百官,就会时间不够,精力不济。再说,君主用眼睛观察臣下,那么臣下就掩饰自己;君主用耳听言,那么臣下就花言巧语;君主用心考虑分析,那么臣下就夸夸其谈。因此,只靠耳、目、心智不足以察奸,君主必须舍己能而因法术,严明赏罚,以信代疑。这样一来,君主就可以不受群臣的分割,独制于四海之内,聪明的人不能欺诈,险恶浮躁的人不能施展谄媚的口才,奸邪也就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了。

虽然在封建社会里,广布耳目、设立情报机构是历朝历代的君主们所热衷的手段,但是其造成的惶惶局面,不能不说是这一体制所产生的消极结果。因此,领导在下放职权时,一定要把握一个“信”字,力求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决不掣肘于下属。这样一来,下属干起事来才有激情,才有魄力,也才能够放心、大胆地实施自己的想法。

当然,授权之后还是要有所“疑”的,只是这里的“疑”对事不对人,即对下属在某事件中的表现,工作的进展进行了解和监察,而用人不疑则指的是对其人品、能力,即下属固有的品质的不疑,其二者是并行不悖的。

在退让中行进

——曾国藩宁让权也不丢势

古人治世颇讲究“人治”,因此“人在政在,人去政空”是很普遍的事。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前人跌蹶,后人拾级”,就是讲事业有传人,但在古代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为什么?就是大多数人太看重名利,太舍不得放权了。而只有那些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却又“弓不拉满,势不使尽”的人,才是真正玩弄权势的人。

然而,高处不胜寒,中国古代读书人玩政治,几乎没有一个能成功,无论是满腹经纶的孔子、韩非子,还是骁勇善战的韩信,都失意在权力场中。但曾国藩是个例外。政治就是权力,不懂得运用权力的人肯定会成为权力的牺牲品。曾国藩是位权术大师,他从不揽权、专权,更谈不上窃权,但他却成为清代近300年来权力最大的汉臣。原因何在?关键在于他看透了权与势的密切关系:只要牢牢掌握了“势”,就不怕没有权力。所以曾国藩始终坚持一点:宁肯放权,也决不丢势。即便他人去楼空,他的势力也仍旧控制着清朝的大权。

曾国藩自道光十八年中进士踏上仕途后,就一直在官场中摸爬滚打,直到去世,他的主要精力,同其他封建官僚一样,都放在了处理复杂的官场关系上。对此,曾国藩感慨万千。咸丰七年,他因受不了各方掣肘的压力,恳请归乡守制。他上言道:“臣办理军务,处处与地方官相交涉。文武僚属,大率视臣为客,视本管上司为主。宾主既已歧视,呼应断难灵通。”事实上,曾国藩办理政务,碰上的都是一些与之为难者。刚开始办团练时,湖南巡抚骆秉章和布政使徐有壬、按察使陶思培就不买他的账,结果发生绿营兵围攻湘军,甚至攻入曾国藩团练大臣公馆的事件。如果不是曾国藩仓皇逃走,几乎惨死于乱兵之中。曾国藩要求骆秉章严肃处理肇事者,可骆秉章却不闻不问,最终迫使曾国藩离开长沙。

咸丰六年,曾国藩被困江西。太平天国石达开率部节节逼近,连克重镇,南昌、南康两地,岌岌可危。就在救兵不到、粮饷难继、外有强敌的困境中,最令曾国藩气愤的是,他的同乡且又与之共事过的江西巡抚陈启迈,此时却处处作对,不仅不输送粮饷,就连用地方一个人也不许。继任者文俊则排挤更甚,不供饷尚且不说,还使曾国藩的一支部队全军覆没,湘军骁将毕金科命丧疆场。官场互相倾轧、排挤的事实使曾国藩实在不堪忍受,于是萌生了“不欲得问世事”的念头。由于刘蓉等人的劝说,他才勉强坚持了下来。

当然官场之中的争斗只是一个小的方面,并不是最可怕的。真正决定一个封建官僚荣辱生死的,是皇权。这一点,曾国藩到地方以后,体会愈来愈深刻,这使得他最终学会了如何在权力场中明哲保身。他编练湘军,手握一支强大的武装,虽然功勋赫赫,却也正犯了功高震主的忌讳。自他领兵之日起,清廷便一直对他很不放心,担心他力量太大,尾大不掉。许多年来,曾国藩一直带着兵部侍郎这个虚衔,用人、用兵、用饷,处处受制于人,无法施展拳脚。而清廷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一方面让曾国藩苦苦支撑危局,保大清江山不倒,一方面又不能让他的势力发展太快,以致无法控制,重蹈历代亡国之祸。

经过几年的官宦生涯,曾国藩通过反省以前的种种得失,终于对权力的运用也有了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这一变化,是他由申韩之术向老庄之学的转变,也是由刚直向阴柔的转变。此后,他奉行的基本用权之道便是“大柔非柔,以屈求伸”,可谓得到了权变的“真谛”。

儒家至诚和法家的强权,表面上痛快、干脆,似乎是强者,但在实际的复杂场合中,却不可能处处遂愿,许多情况下都有可能碰壁,甚至失败。如果一味坚持,到头来只会把上上下下都变成敌人,自己却成了孤家寡人。经过一番反省,曾国藩领略到了另一种权变境界,他的行事风格,也由原来的方正,变为之后的圆通。此前,他对清廷官场习气非常反感,自己也检讨说“与官场落落不合,几至到处荆榛”。出山之后,改弦易辙。以前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也逐渐得以缓解。如他与骆秉章、左宗棠等人的关系便日渐好转,为其充分施展权术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与清廷的权力角逐中,曾国藩充分施展权变之术。他不再一味抱怨世事艰辛、权势不专,当咸丰帝命其出山率军到江浙围堵石达开时,他借机找了个台阶下,从此不再要官要权。咸丰帝见他比原来听话,对他也便稍微放心,曾国藩要钱要粮时,尽量给予满足,上疏推荐人才,也大多任用。到咸丰末年,虽然曾国藩仍旧是侍郎的虚衔,却指挥着许多地方大员如湖北巡抚胡林翼等人,湘军将领即使官至提督、总兵,也仍旧在他统帅之下,实在是军事史上的一件怪事。

之后,咸丰帝终于授任他为两江总督,统一指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军务,自巡抚、提督以下文武官员都受他节制。经过曾国藩的一番调整,他的幕僚也都平步青云。李续宜出任安徽巡抚、李鸿章为江苏巡抚、左宗棠任浙江巡抚、沈葆祯为江西巡抚、刘长佑为广西巡抚,彭玉麟被任命为水师提督、兵部侍郎,曾国荃、刘蓉、李桓、蒋益澧都升为布政使。这样,东南数省不仅尽归曾国藩管辖,各省的主要文武官员也都是他的部下、心腹,实际上成了东南半壁江山的主人。

曾国藩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经过数年的拼搏,他深深体会到无权无势的艰辛。“治事公则权势,私则情谊,二者必须居一于此”,这是他的教训经验总结。他说“军事无权不威,无势不行”,虽然说的是带兵打仗,其实是官场较量的结果。他对自己面临“处无权、无势之位,常冒争权、争势之嫌”的困局一直耿耿于怀。现在机会来了,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不断施展和动用权术。

1861年,李秀成挥军攻打杭州,浙江巡抚王有龄向曾国藩告急,恳求速派救援。王有龄与曾国藩向来不睦,且在浙江作战时,不给湘军提供粮饷。曾国藩很想拔掉这颗钉子,派心腹出任巡抚。因此,他根本不理会王有龄的哀求,不紧不慢地奏请由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却不命他迅速入浙作战。十二月十二日,太平军攻下杭州,王有龄自杀,曾国藩这才派左宗棠入浙。

另外,曾国藩对江苏巡抚一职也志在必得。当时的巡抚薛焕正避居上海,曾国藩便借口援沪,借以夺得这一职位。他想派自己的弟弟曾国荃去,但曾老九一直想攻下天京,夺得首功,不愿去,曾国藩便派最得意的门生李鸿章前往。在其指点下,李鸿章编练淮军前往上海。与此同时,曾国藩向朝廷上奏,说薛焕丢城失地,不能胜任,而李鸿章才大心细,可接苏抚一职。李鸿章出发不久,就被任命为署理江苏巡抚。

曾国藩如此揽权,并非为了私利及名望,而是为了使自己在指挥上得心应手,尽快完成镇压太平天国的责任。他很清楚,他的权力来自于清廷,即使他再怎么有权有势,清廷一纸诏令,仍旧可以决定他的荣辱生死。因此,在与清廷的关系中,他仍旧采取以退为进、以柔为用的权变策略。虽然位至总督,事无巨细,都详细奏报,请朝廷定夺。这一做法为的是使清廷放下心来,不会动不动就出来掣肘。因此曾国藩一生留下了大量奏牍,这些奏牍很多都是他亲自拟写的,即使是幕僚所拟,他也要反复斟酌修改。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曾国藩才懂得什么时候当进,什么时候当退。在培养自己的势力上,曾国藩是毫不退让的。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并非一味斤斤计较于权力,而是把“势”放于最重地位。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既能伤人,也容易伤己,古往今来权奸巨恶,无不因权力导致覆亡。但“势”则不然,势指的是实力,是不可动摇的基础。所以曾国藩宁可自己的官不要,也要为部下谋得官位名望。

同类推荐
  • 完美部下:这样与领导沟通

    完美部下:这样与领导沟通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无论是官场、商场还是职场都是需要一个领导者的,而这个领导者就是我们的火车头。从另一方面讲,领导者有的时候也决定了一个人在这个集体中的地位或者前途,而与领导者的关系相处的如何尤为重要。怎样让自己学会与领导沟通的技巧,或者是怎样改善自己与领导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李洁等编著的《完美部下——这样与领导沟通》以通俗易懂的哲理故事告诉你怎样与领导沟通。
  • 成长故事小百科-积极与快乐

    成长故事小百科-积极与快乐

    《成长故事小百科》这套书从目标、创新、习惯、机会、积极、快乐、学习、时间、勇敢、接受、口才、交往等12个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故事与点评、启迪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广大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烦恼,以帮助大家树立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信念。
  • 开启的世界:幸福从未离开你

    开启的世界:幸福从未离开你

    在人生的字典里,我们总把“财富”、“知识”、“权力”、“名望”放在重要的位置。我们试图用2万多天的生命,去追寻这些我们以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以为先有了这些,才会有幸福,开更好的车,住更好的房,吃更奢华的酒宴,去更令人羡慕的盛会,但是当曲终人散,繁华落尽,内心依然空虚落寞,怅然若失。
  •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讲述了:办任何事情都是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的。以前我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但是现在的社会,更提倡“无事也登三宝殿”,就是要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学会经营,人脉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而一个大人物的圈子更是快速成就非凡事业的最佳途径。
  • 给梦想花开的时间

    给梦想花开的时间

    有一个年轻人,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赛车手。他在军队服役的时候,曾开过卡车,这对他熟练驾驶技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退役之后,他选择到一家农场里开车。在工作之余,他仍一直坚持参加一支业余赛车队的技能训练。只要有机会遇到车赛,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参加。因为得不到好的名次,所以他在赛车上的收入几乎为零,这也使得他欠下一笔数目不小的债务。
热门推荐
  • 大当家王

    大当家王

    一款神秘游戏,一场奇妙重生,一部跌宕经历!一个未知结局!
  • 从天而降的老婆

    从天而降的老婆

    一声车祸后,女总经理突然把我当成她老公,我一个屌丝突然间就时来运转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好人难做

    快穿之好人难做

    高冷,霸气,大姐大,是她的专有名词。因为一次打架斗殴,意外死亡。系统:“达到规定好人指数,你就可以回去了。”笑清:“叫我当好人,不可能!”
  • 重生之红警玩转天下

    重生之红警玩转天下

    “老板,这几年美国太嚣张,怎么办”“那就造一个恐怖份子,去招待下我们的尼克总统”东方天阳道。于是第一大恐怖份子拉灯出现---------------------------“老板,收到情报,美国要炸我们国家的大使馆”“那用超时空转换器把他们的目标转为他们自己的使馆,于是本该轰炸中国的飞机,突然轰炸自己的使馆。---------------------------“老板,欧盟为难我们公司的生意”“哦,明天我去欧盟看看。”---------------------------小龙我是新人,望大家多多支持,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书的的缺点,请各位多留意见。
  • 泪已成海

    泪已成海

    因为一个承诺,他坚持了五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度秒如年,这五年对他来说像是孤独的活了上千年...我每天坐在街角看见许多熟悉的面孔,却唯独不见你。
  • 超级无敌强化

    超级无敌强化

    恭喜+13生锈的小太刀强化成功!进阶为破风刀!恭喜+13小蚂蚁强化成功!进阶为风火蚁!恭喜+13练气术强化成功!进阶为御气诀!因为一个变废为宝的强化天赋,从此走上了收废品的不归路……
  • 江河湖海系列之朔玉金藏

    江河湖海系列之朔玉金藏

    因一场车祸,江落落穿越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朝代,接收了新的身体,却丝毫没有接收到身主记忆。但她有种直觉,自己来这个地方是为了某个特殊使命。为了寻找身主的记忆,她抛弃了原本懦弱的性格和遇麻烦爱逃避的习惯,咬牙坚持,历尽艰险,最终能否完成使命?(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深空探测器

    深空探测器

    这本小说大胆的猜想了在恐龙时代发生的事情和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 吸血鬼少女1

    吸血鬼少女1

    暗夜下的蔷薇花,在默默地绽放。小女孩清澈甜美的歌声,这些歌词,代表着什么·?"我要你身体内的一滴血,就一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天空掉下来的项链,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