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80800000024

第24章 风云官场见忠奸——王侯将相篇(6)

飘飘然之余,真金太子及其幕僚忽视了一个事实:阿合马擅取敛财近20年,没有忽必烈背后撑腰,他可能这样为所欲为吗?行事太过,老皇帝能不产生想法吗?

短命鬼卢世荣

卢世荣是出生于大名府的汉人。阿合马掌权时,卢世荣行贿得官,为江西茶运使。贪污了几年,被人告发丢官。阿合马被杀后,元朝大臣讳言财利事,朝廷收入大减,使得忽必烈日感不悦。畏兀儿人桑哥时任总制院使,就向忽必烈推荐卢世荣,说此人能救钞法,上可使国家富裕,下又不损害平民百姓。

忽必烈亲自召见卢世荣,让卢世荣与右丞相和礼霍孙当场廷辩,论其所做之事。卢世荣乃阿合马爪牙,巧言能辩,又精熟蒙古语,在辩论中滔滔不绝,说得和礼霍孙及右丞麦术丁等人理亏辞穷。老皇帝看在眼中,喜在心里,立命他为尚书右丞,并罢去和礼霍孙的右丞相职位,起用先前被阿合马排挤出朝的安童为右丞相。安童平定西北诸王之乱时,因蒙古贵族内讧被当作俘囚送往叛王海都处,此时被放还不久。

说句实话,卢世荣所采取的措施,起初非常有利于民,诸如减免江南农民的租课,给内外官吏适当加俸,收赎江南失业贫困人民因贫困而卖出的妻儿,免除民间包银三年,等等。不久,针对钞法的弊端,卢世荣又提出要仿习汉唐两朝,在天下刮铜铸至元铜钱,与纸钞同步使用。看到卢世荣献上的崭新绫券样币,忽必烈大喜,马上批准施行。

见忽必烈如此支持自己的“改革”,卢世荣喜出望外,忙叩头言道:“为臣行事,多遭人嫉恨,日后必有上言说臣坏话的人,为臣十分害怕,请陛下做主。”

忽必烈闻言,忙为卢世荣打气:“你别害怕朕对你有什么不利,还是小心爱卿你自己的饮食起居吧。爱卿所行之事,皆出自朕意。现朕为你增加从人侍卫,爱卿可小心自卫门户。”不仅言语上支持,忽必烈还亲自下旨安童给卢世荣增派侍从,可见这位财臣当时在忽必烈心目中的地位。

卢世荣为了增加自己在朝廷中的力量,擅自将六部升为二品官衔。而后,忽必烈又依从卢世荣所奏,罢停行台,并改按察司为提刑转运司,兼管钱谷财赋之事。不久,卢世荣又设立“规措所”新机构,忽必烈阅奏,不清楚“规措所”这个新增的秩五品机构是干什么的,卢世荣忙解释说此所用以规划钱粮谷物之事。老皇帝立刻批准成立。

卢世荣得寸进尺之余,又上奏:“天下能理财者,从前皆奔走于阿合马门下,现在他们都被划入黑簿中,怎能因一人之故而尽废其才。为臣我想从中择选一些有用之人,又怕有人说我是任用罪人。”忽必烈觉得卢世荣言之有理,表示“可用者用之”。于是,昔日与卢世荣同甘共肥的一帮阿合马死党,纷纷得到重新任用。

忽必烈对卢世荣百依百从,于是老皇帝又安心去上都巡游了。元朝在忽必烈时代实行两都体制,一般来讲,每年三月份至九月份,忽必烈住在上都(开平),其余时间,则居于大都处理公务。这种体制,取源于辽朝皇帝的五都“纳钵”(捺钵)。由于同为游牧民族,蒙古人把契丹人的这种四季纳钵制加以引用,只不过是由“五都”改为“两都”。清朝帝王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也类似这种“两都制”。

卢世荣居中书省才数日,便开始专横跋扈,肆无忌惮,对丞相之位虎视眈眈。大臣有人与卢世荣意见稍不合,即被就地杀害。如此一来,丞相安童等人见卢世荣作为一个汉人,如此擅权越职,非常不满。而且,“经济改革”实施数月,安童等人发现根本不起效应,怕日后对自己有所拖累,就派御史上章弹劾卢世荣。

忽必烈在上都接到御史大夫转呈的奏状,自然非常恼怒,即日派人带诏旨命右丞相安童召集官员大臣,研究对卢世荣的弹章。而后,又命人把卢世荣押赴上都审讯。经过审讯,卢世荣主要罪状如下:第一,不经丞相安童同意,私自支钞20万锭;第二,擅升六部为二品;第三,未与枢密院商议,擅自征调行省12000人置济州;第四,擢用阿合马党人,害公扰民。但忽必烈没有立即杀掉卢世荣,只是下命:把他收押下狱。延至年底,忽必烈见敛财无果,愈想愈气,就问身边蒙古大臣对卢世荣的看法。大臣自然厌憎这位敛财损人的汉人,忙回禀说:“近日听新入中书省的汉官议论,他们说卢世荣已经认罪,件件罪名属实,却仍旧被养在监狱里,白白浪费粮食。”又老又胖的皇帝闻言很是上火,立刻下令把卢世荣押到闹市开斩,并派人把老卢一身上下百多斤肥肉割下,带到御苑去喂驯养的飞禽和水獭。

阿合马便宜了狗肚子,卢世荣养肥了禽獭,二位“财神爷”的下场真可谓殊途同归。但阿合马荣华富贵19年,可卢世荣从上台到被处死才1年的时间。

桑哥为什么自树“功德碑”

桑哥,吐蕃人,是个有语言天赋的“高级翻译”。当然,在元朝仅仅是个“舌人”,翻译是混不出名堂的,即使是会造抛石机的“高工”,攻城缺材料时也会被蒙古人扔入濠沟充当填充物。

桑哥之所以能接近帝室,最主要原因在于他是蒙古国师胆巴的弟子。其实,阿合马、卢世荣被诛后,忽必烈也意识到儒臣的重要性,并任命程文海(字钜夫)为侍御史,行御史台事,派他到江南招募汉族名儒。

汉人儒臣虽得任用,儒户徭役也得减免,但元朝兵戈繁兴,维护帝国这么大的摊子,没钱万万不行。于是,吐蕃人桑哥又被忽必烈当作新一位“财神爷”。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初,在麦术丁建议下,忽必烈任命桑哥和铁木儿为平章政事,重新立尚书省,改行中书省为行尚书省,六部为尚书六部,更定钞法,在朝境内颁行至元宝钞。

桑哥这位吐蕃人上任后首先检核中书省账目,查出中书省亏欠钞四千七百七十锭,时任尚书省平章的麦术丁自认倒霉,心中暗悔日前荐引桑哥当理财大臣。于是,桑哥雷厉风行,在省部及各地大行钩考,当众命从人殴打汉族大臣,杀了不少与己意不和的人立威。

由于桑哥敛财有道,在半年多时间内为元廷增加了不少收入。汉人左丞叶李等人上奏忽必烈认为桑哥应该任“右丞相”。所以,同年十一月,元廷就诏任桑哥为尚书右丞相兼总制院使,领功德使司事,晋阶金紫光禄大夫。桑哥乘机又擢升了好几个私人党羽。

桑哥专政后,“组织部”归于“财物部”,又兼“国务院”功能,桑哥把朝廷当成了市场,官位当成了商品,卖官鬻爵,肆无忌惮。

当婊子不忘立牌坊。为相两年后,他差使手下谄谀小人上“万民书”,要求元廷为桑哥“立石颂德”。忽必烈得知此事,对这个能为他敛财的“大狼狗”很支持,吩咐说:“民欲立则立之,仍以告桑哥,使其喜也。”为此,翰林院蒙汉高手奋笔疾书,详列桑哥功德,在中书省府院前竖立一巨石,上题“王公辅政之碑”,规模还不小,“楼覆其上而丹雘之”。“丹雘”本是指赤石脂一类的鲜红涂料,在此名词动用,是讲元廷在“桑哥辅政碑”的大石头外面又盖了色彩鲜艳的宏丽阁子,雕镂精细,惟恐内外不知桑哥的“政绩”。

折腾了4年,桑哥弄得天下怨起,人不敢言。最后,还是彻里趁忽必烈在柳林打猎心情好的机会,上书谏言说桑哥误国害民,辞语激烈。起初,忽必烈闻言即大怒,责斥彻里“诋毁大臣”,命令左右卫士猛搧彻里嘴巴,打得满脸是血。稍停之后,忽必烈又问彻里是否知罪,彻里大声言道:“为臣我与桑哥无任何私怨,现不顾生死揭发他的罪状,实出于对国家的忠心。如果我害怕皇上震怒而不敢谏,奸臣何得而除,万民何得而息!”

闻此言,忽必烈沉吟。随同忽必烈外出的蒙古贵族也里审班、也先帖儿等人见状,也一同跪下,弹劾桑哥专横跋扈等罪。

忽必烈还是不大相信,急召出使在外的翰林学士承旨不忽木来问实情。不忽木在行宫营帐里见皇帝,痛心疾首地说:“桑哥确是祸乱政事,有人谏言将其斩首示众。今百姓失业,盗贼蜂起,国家危在旦夕。如不将桑哥诛杀,此人恐将是陛下的心腹大患!”在场的贺伯颜等人也力证桑哥奸邪。见这么多蒙古贵族指斥桑哥,忽必烈当然害怕危及元朝的统治,就下决心把“财神爷”送入阎罗殿。于是,他下诏御史台及中书省辩论桑哥之罪,并命人毁弃“桑哥辅政碑”。

倘若没有忽必烈做靠山,桑哥肯定玩完。有司抄家,桑哥的家财竟然相当于大内一半之多,皇帝首富,他第二。几个月后,元廷有诏斩这个吐蕃人于闹市。恼怒之下,忽必烈又派彻里到江南行省,把桑哥的妻党要束木以及忻都、王巨济等党羽押还大都,审问之后,均送闹市开斩。

成吉思汗为什么封木华黎为国王

木华黎是蒙古扎剌亦儿氏人,“沉毅多智略,猿臂善射,挽弓两石强”,是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战功卓着,被封为第三千户,与另一杰博尔术并列为成吉思汗的左右手万户。后来,成吉思汗西征,木华黎又被封为太师、国王,经略汉地,名贯天下。木华黎本是成吉思汗祖先海都时代传下来的部落奴隶,他是怎样一步一步由奴隶变成将军,由将军变成国王的呢?

木华黎出生于札剌亦儿氏白海都之后,就作为蒙古族主儿乞氏的奴隶属民,他们代代都是有胆量、有气力、刚勇能射弓的人。

木华黎

主儿乞氏在成吉思汗攻打塔塔儿人时,不但不出兵助阵,反而倒戈相向,袭击了成吉思汗的后方营帐。成吉思汗战胜塔塔儿归来,发现这一情况,恼怒之下,灭掉了主儿乞氏,将它的首领该杀的杀了,将其百姓全做了自己的百姓。木华黎的祖父也带着全家投奔了成吉思汗,并把木华黎兄弟送给了成吉思汗做伴当,说:“要永远做奴婢者,若离了你门户呵,将脚筋挑了,心肝割了。”木华黎的父亲、叔叔、堂兄弟均做了成吉思汗的那可儿。

木华黎继承父亲遗志,忠心耿耿地保护成吉思汗。一次在与克烈部交战失利后,天下大雪,成吉思汗无营帐可居,卧草泽中。木华黎不忍心见可汗受风雪之寒,与博尔术张毡裘,为成吉思汗遮雪避风,通宵直立,足迹不移。木华黎“猿臂善射”,武艺超群,他同其他三杰一同为成吉思汗出生入死,辅助成吉思汗平定大漠,一统蒙古。成吉思汗在建国分封大会上对木华黎说:“自你做了我的伴当,从未离开过我的门户……多次出生入死,威震敌胆。今日封你为第三千户,居于上位,直至子子孙孙。管辖东面直至合剌温只敦(即大兴安岭)一带的百姓。”

木华黎“沉毅多智略”,具有政治家风度,是将帅之才,其功绩主要表现在伐金上。成吉思汗征服西夏之后,于公元1211年,倾全国兵力南下攻金。金国派精锐部队40万人列阵野狐岭,抵挡蒙古入侵。木华黎为先锋,策马横戈,大呼陷阵。成吉思汗挥兵跟进,大败金兵,僵尸百里。野狐岭一役,尽歼金兵精锐,是蒙古伐金的第一场大胜仗,极大地鼓舞了士兵的斗志。之后,木华黎又接连攻克了金国的诸多州县,并派人招降了兴中府。他收附了许多汉人、契丹人的武装,大大加强了蒙古军队的力量,并在经营辽东期间,灭掉了锦州的张致,将降而复叛的朝鲜人赶回海岛。公元1214年,蒙古军会师中都城下,金宣宗纳女求和。由于蒙军此次征金志在掳掠,所以成吉思汗答应了金宣宗的请求,带着歧国公主,满载金银财宝、牲畜、人口大掠而还。

金宣宗担心蒙古再次进兵,决意南迁。成吉思汗怪他求和不诚,命人攻金。不久,木华黎将金国首都中都拿下。短短几个月,蒙军便攻占了金国862座城池,黄河以北尽为蒙古天下。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准备西征,无暇顾及金国,于是对木华黎说:“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自勉之。”将讨伐金国的大任交给了木华黎,并封其为太师、国王,赐他誓券、金印,上刻“子孙传国,世世不绝”八字。为了增强木华黎的威信,成吉思汗还将一面象征成吉思汗权力的九尾自旄赐给了他,并宣布:“木华黎建此旗以出号令,如朕亲行。”成吉思汗将经略中原的全权交给木华黎,放心地西征去了。

木华黎被封国王,一时名贯天下。但是木华黎的“国王”头衔却是有名无实,没有封地。而国王名号也不过是仅次于大汗的一个爵位而已,并不是哪国的国王。更可怜的是,木华黎虽有国王之衔,但其所统率的南征军既不是蒙军主力,也非其左手万户军,而是一支杂牌军。因为所有蒙军主力都被成吉思汗带去西征了。让我们来看一看木华黎国王的军队吧。

一、由镇国率领的汪古部骑兵1万人;二、由孛秃驸马率领的亦乞列思部骑兵2000名;三、阿勒赤那颜带来的3000名弘吉剌部骑兵;四、兀鲁兀惕部由客台率领的骑兵4000名;五、带孙率领的札剌亦儿人1000名;六、薛赤兀儿带领的豁罗剌思部骑兵1000名;七、蒙可·哈勒札率领的忙忽惕骑兵1000名。以上是国王木华黎所有的蒙古铁骑。除此之外,还有吾也而元帅率领的由若干女真、契丹、汉军组成的混合部队,以及耶律秃花元帅的若干山后汉军、札剌儿率领的契丹轧军。这些便是木华黎所有的正规军,尽管有许多汉族地主武装也加入进来,但其军队总数也不过10万人左右。而成吉思汗这次给木华黎的任务,却不再是掳掠财物,而是消灭金国。木华黎顶着国王的名号,却带着区区10万军队去对付金国的几十万大军,实在是困难重重。但是金宣宗见成吉思汗带着蒙古大军西征,以为无后顾之忧了,竟命金军主力去攻南宋,用极少的军队和地方武装去和木华黎的军队抵抗,结果再次铸成大错。

木华黎知道自己力量薄弱,遂改变了以往以进攻为主的方法。他利用金人与汉人的矛盾,以及百姓对金人残暴统治的不满,下令禁止士兵烧杀抢掠,将所俘百姓送回乡里,耕田垦荒;占领城池之后,不再抛弃,而是招集百姓,从事耕稼,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农业,使得军民安定。同时招纳中原豪族及地主武装,并授予世袭官职,引来了大批武装,蒙古军力大大加强。

木华黎进军河北,打败张柔,收为部将,攻下了许多州县。之后木华黎又攻山东,曾用五百名轻骑兵打退袭击济南的两万金兵,山东州县纷纷投降。1221年,木华黎率蒙军主力进攻山西、陕西,攻占大片土地。1223年,木华黎病重,死于山西闻喜县。

木华黎未在有生之年拿下金国,并不是他无能。除军队少、年龄大之外,主要还是因为金国国力尚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只老虎也很难一口吃下一头大水牛。几十万人的军队,几千万人的大国,也不是靠一支十几万人的军队就能拿下来的。木华黎虽未消灭金国,但他6年来的征战已使得金国千疮百孔,国力大亏了,为后来宋蒙联军灭金做好了前期准备。

同类推荐
  • 平衡世界者

    平衡世界者

    这个故事很是漫长,或许要用一生去讲。可能啊,一生还不够呢。所以我把它变成一本书,以供后人品尝。
  • 捻军铁骑

    捻军铁骑

    清同治年间,由清廷王爷僧格林沁率领满蒙骑兵,与新捻军鲁王任化邦的捻军骑兵,双方共计10万多人,在山东高楼寨进行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骑兵大战。金戈铁马,刀锋铁骑。一时间钲鼓喧阗,旌旗蔽云日。双方统帅斗智斗勇,拼杀现场势均力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件很小的事竟然打破双方平衡,战斗结果也意外转折。这次战争后来被《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列为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之一,根据本小说资料撰写的电影剧本“浴血高楼寨”也正在编辑中。
  • 杨家小将之夺印拍案惊奇

    杨家小将之夺印拍案惊奇

    北宋仁宗年间,西夏王李元昊擅自称帝,志在中原。北宋王朝决定出兵抗击,在大元帅杨宗保为国捐躯后,杨家将第五代小英雄杨文广杨金花兄妹横空出世。朝廷命平西王狄青的儿子狄龙出任压阵官,在三月十五举行群英会,招募天下勇士为国出力。狄龙年少轻狂冒犯杨家威名,孟虎和焦龙当街打死了狄龙的弟弟狄虎。为救朋友,杨文广兄妹使下连环巧计,一环扣一环,一计接一计,不但罚治了狄龙还让狄家有口莫辩。正当他们得意之时,突然发现了更危险的人物,西夏王子李元昌竟然混进群英会伺机行刺,杨家兄妹飞快地行动起来……
  • 江山瘦

    江山瘦

    东方版冰与火之歌升级版权力的游戏这是一部虚构历史背景的古代战争、权谋并带有一定奇幻色彩的史诗作品,多角色推动多条主线,并互相渗入交织,人物变幻莫测,情节出其不意,严格遵守出版和影视剧的审查标准,不涉及违规内容,着重描写真实的人性,疯狂的欲望,残酷的权谋和极端的情仇,是一部集小说、影视、游戏等等于一体的超级大IP。
  • 逍遥大雍

    逍遥大雍

    大雍朝,一段走上歧路的历史李洛冰,一个第二次重生的人。前生的落魄皇子,今世的郡王嫡亲。再从头,我命由我主,何故任凭人?
热门推荐
  • 仙魔天经

    仙魔天经

    自天地异兆,天地崩溃,六道绝灭,仙圣相继陨落,九州大地,寸草不生,血月当空,赤地千里,饿殍满地。从此,修行之法断绝,修士生出天人之隔,再也无法从天地间汲取任何的能量,唯有一法,食。古人云,食肉者鄙,食谷者愚,食气者寿,不食者神明。自此,修行再度兴起,六大宗门、九州之王、四大豪族纷纷兴起,然而这一切是否犹如表象那般平静?天地崩溃,仙圣的陨落之谜?万般疑象,且随杨逸如数解惑。
  • 随身空间

    随身空间

    一处可以不断扩大的便携式空间,凭借前世的专业知识,和今世的神气空间,张太平逐渐踏入花卉树木盆景界。在别人眼里是病入膏肓的死株,在他眼里却全都是赚钱的宝贝,因为他有神器的空间,有能让植株重新焕发生机的灵泉。流苏、桂树、黄杨、兰花、紫杉……古剑、古玉、温泉,一株株价值数十上百万的盆景,一件件珍贵稀奇的古物便随着生活各种际遇接踵而来。
  • 荡气回肠的90个历史故事

    荡气回肠的90个历史故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灿烂,足以让华夏大地的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受到无比的骄傲和由衷的自豪。本书只是记录了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中的点点滴滴,不过,凡著名故事各有体现:战场、商场、官场、名利场均有涉及;奇事、奇情、奇计。奇谋无不包容。看过此书,人们不仅会对中国历史的变迁有所了解,而且亦能对其中的是非成败有所认识。既可供读者研究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开启智慧增长才干,亦可供读者随意浏览,平添乐趣。《荡气回肠的90个历史故事》一书,记载了众多中国历史上有趣的故事。读本书可以使我们记住历史,并从悠久的历史中得到人生的启迪。
  • 最后4年

    最后4年

    风雨飘摇的明朝最后4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这并非是穿越,只是将自己的一些思想,对现实生活的一些回忆,用这个4年的特殊形式表现出来,那么,这里到底会有怎样悲欢离合的故事呢?
  • 和气生财

    和气生财

    “和谐文化读本”丛书共五本,包括《以和为美》《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别介绍和论语述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每本书都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语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编辑出版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 重生之帝道至尊

    重生之帝道至尊

    一代至尊在传说中的天帝秘境里被围攻致死的李东,重生回万年前上大学的时代。看李东如何重回巅峰。异国异能者,吸血鬼,生化武器,不准踏入华夏半步,违者,诛九族!聚灵阵,立九鼎,泱泱华夏有龙腾。一丝帝威镇万界,横扫虚空天外天!
  • 风晓寒

    风晓寒

    风雨落叶,伴身旁。黎明就是另一个梦魇的开始……
  • 快穿咸鱼店主的反派又黑化

    快穿咸鱼店主的反派又黑化

    站在破旧的小木屋前,慕辞还一脸懵,谁能告诉我,这个能口吐人言还无比自恋的球球是怎么回事啊!什么,这小木屋居然是专业帮人逆袭完成心愿的,可为什我却成为了店主!!居然还要攻略反派。不,对于没心没肺的某辞咸鱼来说,他只想瘫在沙发,咕噜咕噜快乐肥宅水!!!救命啊,说好的高冷反派呢,眼前这个黏糊糊的某派是谁啊(???_??)某派表示我只想拐个媳妇!!?
  • 北漠风云

    北漠风云

    他曾护着她奔驰千里,遍历山水,也曾英勇大义,救她于群狼乱军之中;她为他不顾生死,阻挡刀剑,也曾温柔相伴,陪他走出困境;他们相识于盛年,共约白头;可,世事变迁,他最终迎娶的却是她的姐姐!“燕承祯,你当真决定娶她?放弃和我的约定和过往?”“我,有我的使命,也有我的不得已!清扬,是我对不住你。”“谁对不住谁,本就无关紧要,”她沉默良久,“既如此,那便愿你心愿得逞,从此你我山水不相逢!”可是世间儿女,又有几人能够忘情?三年后,她一身风霜从远方归来......
  • 为时不浅

    为时不浅

    第一次见面,便已认定,她与他,是彼此生命中的宿敌。第二次相遇,他说:“浅浅,好久不见。”她说:“手下败将,你到底要怎么样。”久别七年后的重逢,他说:“浅浅,我承认,我输了。我就是你的手下败将。”爱情这场游戏中,谁先认真,谁就输了。我承认,我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