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09100000054

第54章 领衔:戈舟(5)

丛好就知道了,张树在发抖,是因为恐惧,不是因为寒冷。她的眼泪流下来,心里的感受很纷乱,只隐约地觉得,她宁愿张树冷,也不愿张树怕。又想到张树可能就要这样离开她了,不由得也颤抖起来。她没有征得许可,自己走过去,把怀里抱着的一条厚裤子给张树套上。张树的两只手反剪着,需要丛好替他把腿套进裤子里,并且提上去系好。丛好更加明确地感到了他的恐惧。他腿上的肌肉都在跳,线裤下像是爬着一窝游走的蛇。

丛好却镇定了,轻轻地对张树说:“你不要怕,啊?”

张树咧着嘴笑一下,深吸口气,抖得似乎轻了一些。

张家乱了套。以前张树也被警察揪走过,但这次不同了,要严重得多,受害者躺在医院的急救室里,还没有脱离危险,能不能脱离,也还是个问题。所有能赶来的亲戚都赶来了,聚在张树家商量对策,七嘴八舌的,说来说去其实只有一个关键词——钱。这是兰城人最大的生活智慧,当然也是最实用的生活智慧,所有严峻的问题,解决之道,不外乎一个“钱”字——受害者要用钱来安抚,法律也可以用钱来贿赂。办法是现成的,立刻就能总结出来。但是,一具体到钱的来源,亲戚们就都没了主张,看似说得热闹,其实谁也说不出钱从何而来。丛好坐在厨房的一把小马扎上,听着满屋子瘪瘪的“钱”字,就想起些什么。她回到张树房间,从床上的褥子下抽出那只信封,出来递给张树的母亲。

张树的母亲打开一看,就被吓到似的叫出声:“这么多钱!”

令丛好始料不及的是,她对丛好硬邦邦地问道:“张树还给你留下多少,全拿出来呀!”

丛好呆呆的,看着满屋子的人都瞪起眼珠看自己,半天才明白过来些什么。她的呼吸急促起来,拼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眼泪还是哗地流出来。

“你哭啥?”张树的母亲不可思议地说,“我儿子眼看要坐牢了,你把他的钱交出来救他不应该啊?”

丛好咬住嘴唇,说:“没了,就这些。”

张树的母亲显然是不能相信她的,使一个眼神,亲戚们就浩浩荡荡跟着她开进了张树的房间。他们开始在里面搜查,被褥卷起来了,几只抽屉全部抽出来,里面的东西倒了一地。

丛好直挺挺地站着,嘴唇都咬出咸咸的血来。有那么一刻,连她自己都怀疑起来,是不是张树真的给她留下大笔的钱了呢?屋子里闹哄哄的,谁也注意不到她,她开门离开时,他们依然在专心地搜查着。

丛好走在冬天的街上,眼镜上面的泪水很快就成了一层雾,她看不清路,踩在一个冰疙瘩上,一个趔趄栽倒在马路边,眼镜都飞出去。她爬起来,捡回眼镜,戴上之前用手背狠狠地把眼泪抹了。她去了派出所,进门后却在那棵树前看不到张树的影子。原来张树已经被送进了看守所。丛好重新走回到街上。又开始下雪了。她走在雪里,想回忆一些有关张树的事情,但奇怪的是,居然只能想出一些模糊的大概,脑子仿佛被冻成了冰疙瘩,记忆在上面根本站不住脚,意识也被冻成一块含混的固体,出溜着滑到意识以外的地方。甚至让她都可以这样来认为: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她还是那个齿轮厂技校的女生,现在正是放学的时间,她在往家里走。可是,那辆令兰城齿轮厂技校每个女生望而生畏的“二八”自行车哪儿去了呢?丛好失声哭起来,她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那辆自行车,自己就会如此悲伤。

天黑的时候,丛好回到了自己的家。父亲目瞪口呆地傻住。她一言不发地进到自己的房间,衣服都没有脱,就那么湿漉漉地把自己裹进被子里睡了。半夜里却又醒来,裹着被子缩在客厅的沙发里,打开电视看。父亲从他房间里贼眉鼠眼地探出半个头,被丛好扫一眼,就急忙缩了回去。新闻依然在滚动播出着,那场战事已经一触即发,距离美国人下达的最后期限已经日益临近。丛好呆呆地,看着电视画面中那个不断闪现的男人的身影,心渐渐被一种遥远的担忧揪扯过去。这样的担忧是虚妄的,因为实在是与己无关,所以就不是令人难以承受的。但它成功地分散了丛好具体的忧伤,把她从现实中带离,成为一个不知愁苦的旁观者。谁能够想得到呢,远在天边的一场战争,却安慰着一个兰城的少女?

1991年1月17日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向伊拉克发起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2月24日,多国部队向伊拉克部队发动了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伊拉克军队在遭受重大伤亡后,于26日宣布接受联合国的有关决议,多国部队停止进攻性行动,持续了42天的海湾战争结束。

——新华社综述

少女丛好在电视机前完整地目睹了这场战争,夕阳下的巴格达,成为她眼中一道挥之不去的风景:短暂的静谧,霎时的浓烟蔽日,火光冲天……这场战争发生在少女丛好艰难的日子里,世界以“战争”这种最虚无的面目呈现在她眼前,当一切尘埃落定,她有种历经沧桑的滋味。萨达姆以失败告终,张树的影子立刻就爬上丛好的心头。她剧烈地思念起张树,想他在看守所里是否也能够得到这个消息,萨达姆的失败,会不会令他沮丧,他还怕吗?丛好觉得张树的怕是可以被原谅的了——萨达姆都失败了,他怕一下,就是可以被原谅的。丛好去了一趟张树家,他母亲依然断定丛好藏匿了张树的不义之财,干脆不给她开门。

丛好又去了看守所,在那扇打着铁钉的铁门外等了一天,才从一个警察嘴里得到些消息,说张树有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的刑期……回去的路上,丛好感觉自己飘啊飘的,脚底下仿佛没有了根。一切都这么虚无,胡乱地发生着,胡乱地终止着,没有一点道理,就像一场战争和一个少女一样地联系不到一起。

父亲在这段时间却少有地清晰着。他在忙一件大事情。南方的一座城市来了位私人老板,在齿轮厂招聘技术过硬的人员。父亲毫不犹豫地应聘了,并且最后还被人家看中。倒不是因为父亲的技术格外过硬,是那个时候兰城人的观念还非常固执,齿轮厂的工人们并不舍得他们大公园似的工厂,他们已经习惯了,已经露头的对于生活的恐惧,还不足以激励他们做出离乡背井的抉择。这样,父亲的优势就显出来。他对兰城充满失望,他在这里丢失了妻子,看黄色画报还被女儿发现,兰城在他眼里就成为了悲观之地。所以他很踊跃地抓住这个离开的机会。那个老板的要求很挑剔,甚至苛刻,所以被选中后,父亲就有些拔得头筹的自信生出来。他不承认这是人家退而求其次的结果,觉得自己还是有价值的,以至于不再擦那辆女车了,风里来雨里去,把它骑成蓬头垢面的样子。

春天的时候,丛好跟着父亲登上了离开兰城的火车。他们几乎是空着手的。兰城没有给他们积攒下行李,只积攒下些心里面的包袱。开车前夕,丛好看到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从另一辆火车抬起的窗子里,抓出一只黑色的包就跑。站台上的几个列车员追上去,紧跟着失主也从车上追下来,又冒出几个乘警和见义勇为的人,汇合在一起,形成一支正气凛然的队伍,沿着铁轨追赶那个少年。他在拼命地跑。他们在拼命地追。终于追到了,按在铁轨上,往死里打……丛好的眼睛被泪水模糊了。她在一瞬间甚至以为,那个被拼命追打的少年,就是张树。她想起那个夏日的午后,张树像一道闪电划破庸常。现在,她要离开兰城了,戴着一副细边眼镜,穿一件紫色的毛衣,它们都与张树有关。火车启动的时候,丛好想,自己这辈子也不会再见到张树了。

另外的人生开始了。丛好就此会遭遇一个又一个的男人,宛如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战事。

然而,寻找一个英雄,谋求那种热烈的、了望的声援,始终会是一个少女憔悴的梦想,即使萨达姆·侯赛因这样骄傲的男人,终究也会有一天穿着传统的阿拉伯长袍,形容枯槁,满面胡须,服服帖帖地被一双戴着手套的大手肆意地拨弄着,被扳开嘴检查牙齿……

染了后青春期的忧郁以及略略的荒诞

人邻

那年,我们一行人,在兰州的名山五泉山喝了酒晕晕乎乎下来,在某处喝茶歇息的时候,老管(此人如今是出版社的社长、以前曾在著名的《当代文艺思潮》编稿子)带来一个人。

老管怕冷落朋友,一上来就先介绍:这位叫弋舟,是一流的设计师。弋舟的“弋”字,老管怕大家弄不清楚,还专门解释了,好像说的是“游弋的弋”。也许是老管怕大家不相信,介绍的话语过于强调的缘故,大家瞥他一眼,稍稍客气,却都不吭声。一流的啊!拜托拜托。这一行人,说是写作圈的,却都懂点美术,没有哪个人不挑剔的。这边出版社设计的书,说实在话,不敢恭维。

那次,见面时间很短。散伙的时候,似乎也没有谁细问弋舟什么。似乎散了就散了,以后并不准备再见面的。

奇怪的是,这之后,我却因为某些现在如何也想不清楚的什么事情,和弋舟见面很多。大多是几位女作家加上弋舟,有事谈事,没事,只是喝酒聊天。

弋舟后来说,要写有教养的小说,其实这家伙自己也算是个有教养的,对几位女作家,更是开口必然姐、姐的,男人呢?则是兄、兄的,招人喜欢。

弋舟似乎也颇为喜欢唱歌。几个人喝晕了,跑去唱歌,弋舟抓住话筒会唱个不停。弋舟唱歌很动情,神情忧郁、哀伤的样子,低头时会叫人觉得这家伙快要落泪了。

这时候,弋舟已经在悄悄写小说了,可是呢,只是暗地里用劲,面上不大说的。

一天,《天涯》忽然刊了他的小说《锦瑟》。《天涯》双月刊,每年发不了几篇小说,且这份人文刊物,也算是颇为挑剔,能刊在那里,应该是不错。我心里暗想,这家伙终于跳了出来。心下要恭喜他,却没说什么。写作这活,长着呢,且慢慢熬吧。

转眼几年,七八年,还是更多一些呢,记不清楚了,弋舟面相几乎未改,还是小子的样儿,却呼啦呼啦,满世界的发小说了。这小子,蹦跶得真快!弋舟某某兄、某某姐地叫着(他小嘛!叫是自然的),很快就在圈子里优哉游哉地熟悉起来。

好几年之后,一次吃饭,弋舟借着酒劲,说最早和这帮人见面那件事情,似乎对他有些刺激。也似乎就是这刺激,弋舟才下决心写点什么。

不过,这也好,歪打正着。

多了一个小说家。

按照弋舟自己说,写了十年了。真快!我都有点不敢相信,竟然真的十年了!

看着这个家伙每天急急忙忙背着个大书包,里面塞满各种各样乱糟糟的东西,跑出版社、杂志社、印刷厂,设计封面和书稿,心想,这家伙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写小说。

后来跟弋舟聊,才知道这家伙是真正的夜猫子。

在兰州的写作圈里,熬夜的作家不少,可我愿意说弋舟是特别的一个。

夜深之后,我想象这个家伙,依旧会戴着一顶运动帽(在兰州,有三个人几乎是一直戴着运动帽的,除了弋舟,还有叶舟和诗人阳飏),帽檐一直压得低低的,怕人看见他的表情似的。戴运动帽的人,什么样的心理呢?压得低低的帽檐,实在是隐蔽自己的好办法。稍一抬头之际,顺着帽檐急速地扫别人一眼,而后自己一低头就可以忽然消失的。这样的人,似乎有窥视欲,可是哪个人没有窥视欲呢?尤其是写小说的人。

弋舟的小说,大多是在暗夜降临的时候,以一根指头(他竟然不会多用几根指头)独自敲出来的。当他被迫面临着那个虚构的世界,在无奈交出自己的内心之时,那些文字才出现了。诗歌和散文是另外一种形式。也许只有小说家才会有那种感觉,生命是随着那一枚枚钉子一样的词语,借助键盘敲进去的时候,才产生了一点意义:生命的木质部分感到了胀痛,它的泥土部分感到了金属的锈蚀,但是它的流水依然是毫无感觉地流逝着,毫不怜惜。

弋舟是忧郁的吗?

忽然想起,弋舟眼神转向别处,不给人看见的时候,也许真是忧郁的。有些人是天生的,即便没有遇到什么可以忧郁的,也是那样。也有些人,一辈子都不知道忧郁。细想一下,忧郁是很特别的东西。因为某件事情痛苦,也可以伤感,只有忧郁,却允许来自于莫名其妙、无法说清的东西。

上帝制造了忧郁,其实是制造了某种美学的东西。能够体验忧郁的人,是有慧心的人。

因为忧郁而写作,这也许是有道理的。人写作的时候,不会是常态。而弋舟执意的那些文字,大略可以相对应于他在长篇小说《跛足之年》的《后记》里写着的那种“生着冻疮,长着粉刺,体内滋生着生肉的气息”。那种气息里的忧郁,是什么样的忧郁呢?我们习惯里的忧郁,是阴性的,带着些阴柔的,带着幽暗花香的,在某种光影里逶迤的。而弋舟的忧郁是另外一种忧郁,是那种后青春期的,过不完的后青春期,即便成年人了,也是那种过不去的忧郁。

他的小说里,几乎没有那种世俗意义上的完全成熟了的男人。就某种角度说,弋舟不关心另一些层面的男人,起码在现阶段,他的小说里还没有关心另外一些男人。弋舟笔下的那些男人,似乎在某个阶段,内心的生长忽然停滞下来,甚至在生理上也发育不全。

《跛足之年》的开头,青年马领几乎无缘无故的哭泣,引起一个妇女的注意。正常的写法,应该是马领和妇女的正常交谈,沟通和递进。可奇怪的是,情节一拐,却是马领忽然站了起来。以下情节再次一拐,妇女竟然会以为马领要动手打她,于是先发制人。情节在这里再次一拐。几乎是不合理的一拐。再往下,是别的人冲马领喊:“不要打女人!”我的天哪!怎么会有这样的情节。往下,则是乘警出现。下面还是一拐,本来乘警应该是询问“不要打女人”这件事情的,却又拐成乘警问:“你哭了没有,啊,你哭了没有?”情节的发展简直有些荒诞不经。可是,这却是最有效的情节发展,给了读者颇有意味的阅读滋味。

在读弋舟小说的时候,我一直会猜想,弋舟为什么写了这样的小说,那些男人,一个一个的,都怎么啦?

停滞和发育不全的忧郁,和弋舟是什么关系?弋舟的内心里,究竟有些什么呢?

我曾经对人说,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的屋子里安装一个摄像头,看他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在做些什么,有着什么样的神情。

很难想象,弋舟一个人在屋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尤其夜晚,近乎孤独的台灯下,光影照在一张似乎并未显得十分成熟的脸上,他的神情,将会显现出一些什么?

这样想象,我似乎可以看见弋舟斜拧着坐在一张转椅上,神色严峻地盯着电脑屏幕,一根手指打字的样子。随着文字一个词、一行的出现,弋舟脸上现出近乎调侃的、痛苦的表情。

同类推荐
  • 山西文学批评书系:思考与言说

    山西文学批评书系:思考与言说

    山西是文学大省,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历史上出过许多成就卓著的大作家,也出过不少大评论家,比如唐代司空图,就写过文学评论经典《二十四诗品》等作品。近现代山西文学史上,同样有过一些影响很大的评论家,比如李健吾等。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我省创作的繁荣兴盛,文学评论发挥了引导和推动创作的重要作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批评家》杂志为核心,凝聚和培养出一支在全国评论界令人瞩目的评论家队伍,成为“晋军崛起”中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些评论家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砺,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理论素养越来越厚实,评论视野越来越广阔,写作成就越来越突出。
  • 一种比疼还痛的闷热

    一种比疼还痛的闷热

    墙角,有一片野草,她默默地生长着,从不被人知道。墙角,有一片野草,紫丁香在她的头上欢笑,干枝梅在她身旁孤傲,可她并不因此伤悲,显出逍遥。
  •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本书将李渔这两部著作编在一起,据国家图书馆藏康熙翼圣堂本与雍正八年芥子园本、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康熙翼圣堂本,作了认真校勘,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本子,可供研究者使用;对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校勘者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可作研究生、大学生、文化工作者、艺术工作者、演艺人员以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之良好读物。书末所附(《笠翁对韵》,是训练写诗、填词、作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通俗读物,广泛流传,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里面充满丰富的典故和各种文化知识,经过注释,一般读者易于理解。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本书收编古今中外机智应变趣事趣话小故事280篇,多为名人大家、领袖人物、帝王将相口才艺术的真实记录,充分展示了智者的应变妙答技巧和语言艺术。
热门推荐
  • 娘子太凶猛

    娘子太凶猛

    我在黄昏下死去,又从虚无中归来。神,让我走上了一条改命之路,如果把来时的路再走一遍,结局会不会不同?
  • 太美,怪我咯

    太美,怪我咯

    李太美重生成为章天爱之后才知道有钱人不全是暴发户,她以为上天留了她一命是让她好好生活,没想到是惩罚她,以为自己为爱连命都丢了,便不再会爱,谁知任你铜墙铁壁,李嘉恒硬是春风化雨的在你心口开了条缝,悄悄地钻了进去……李嘉恒:我爱你,是一辈子,谁跟你玩啦!我:……不会写呀,不会写,自己为什么要写个大长篇呀……
  • 朴灿烈:啊喂朴叔叔我们约不约

    朴灿烈:啊喂朴叔叔我们约不约

    你在台上坚持你的梦想,我在台下默默鼓掌,喜欢你,是我这辈子做的最不后悔的事。
  • 不断探索:中央对价格体制进行改革尝试

    不断探索:中央对价格体制进行改革尝试

    共和国故事主要讲述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六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它从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加以阐述,《不断探索:中央对价格体制进行改革尝试》主要讲述中央对价格体制进行改革尝试等相关情况。
  • 偏离你的方向牌

    偏离你的方向牌

    众所周知京城的那位爷有一小青梅,便是沈烟岚,可谁都不知那年发什了什么,那位爷亲手把小青梅送进来监狱,可谁想过会有人去劫狱,至今都没消息,后来,长年独自一人的锦爷身边突然出现一女人,据说是家族联姻,纪老爷子似乎很满意。时隔三年,沈烟岚回来了,可是看纪云青对她的样子似乎很讨厌,据知情人士说沈烟岚被弄的很惨,可是后来不知为什么纪云青突然的追求沈烟岚,可是啊...无果。沈烟岚“纪云青,我不要再爱你了,我要去爱别人了”
  • 霁月华引

    霁月华引

    天界霁华宫主百鸣珂与上古神族轩牙相恋,轩牙欺骗百鸣珂修炼《宥宓心经》为其渡劫,致使百鸣珂打翻幽灵墉放出金矜兽,霁华大乱牵连宴兮与瑶清生死未卜。宴兮被云逸所救以后前往天南山求取净瓶为瑶清修聚真身,瑶清在重生之后与暮云私自下凡开启了凡间生活。百鸣珂因霁华之乱受五百年禁足,五百年后百鸣珂辞去霁华宫主之位前往人间,宴兮接任第二任霁华宫主之位下凡历劫,三人在人间不期而遇,最后走向各自不同的结局……
  • 灭世女魔尊

    灭世女魔尊

    我堂堂一届精英杀手,怎么能在这次任务中死掉,妈的,这血怎么止不住了,头好晕“公主,公主,你快醒醒呀,”兰若雪隐隐约约中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一直在她的耳边回荡焦急的喊着她。兰若雪缓缓的睁开眼睛,看着四周的装饰,瞬间一脸的惊讶,我这是穿越了吗?我堂堂一届精英就这样挂了?
  • 红楼之薛二公子有空间

    红楼之薛二公子有空间

    现代小市民薛虹在古玩街试戴一枚神奇的白玉扳指,却不想摇身一变成为红楼世界薛家的二公子。虚拟的文学世界和真实存在的历史杂糅并存,本来富贵风流于一身的世家公子却要卷进九龙夺嫡的漩涡。开了空间系统金手指又怎样?面对宦海沉浮、世家兴衰,他不过是风暴来临前轻颤翅膀的小蝴蝶。巧合?命定?他的突然出现牵动了谁的命脉,改变了谁的结局?月儿书迷群:628253097
  • 要嫁山神

    要嫁山神

    她在神山等了他13年,却不知那人,早已不在神山十三年后长恨看着面具下的桃花眼,早已让她乱了心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