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18200000005

第5章

一月下来,他们轧出了六十多吨一米、两米、三米、四米长的圆不圆、扁不扁,姑且称作12的圆钢扁铁,也引来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建筑队或建材商,把这种不成规格、不圆不扁的钢材一抢而空,不到两月,这个“朝阳钢改厂”便盈利一万九千多元。这二十七条勇武的汉子,他们每人的双手都因那些不规则的铁,不太循规蹈矩的轧辊,留下过这样那样的创伤;每个人的脸上,都被熔炉烈火炙烤留下难看的火茧;几乎每一双脚都被在地上拖来拉去的火红钢条烙伤过。王道学说:“那时没有电扇,更没有排风系统,在那高达一千多度的火炉前用钳夹钢条,你才知道,什么是酷热。”王道学说,只要一靠近火炉,汗水就一直冒个不停,头顶冒烟,头发吱吱直响,嘴巴干渴得不行,就不停往肚里灌水,肚里的水又马上变成汗冒出来,全身上下没一点是干的。最让人难受的是煤灰和锈铁烂钢中的铁锈、粉尘,那为熔炉加热用的鼓风机一旦吹风,整个车间一下子就尘土弥漫,让人窒息。一个班下来,脸上只见两眼在转动,唾沫中全是灰尘。

但是,这二十七条汉子,

全都沉浸在创业的自豪与乐观中,毫无怨言地流淌着他们的血汗。

那一年,他们创造了七万多元的价值那一年,他们每人过年时,得到了四十元钱的奖金。

他们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因为他们都明白,企业要生存,就得要发展,企业要发展,就不能“杀鸡取卵”。

同时他们也明白,朝阳钢改厂不仅是他们的,也是整个八角井人民的。

从此,八角井有了自己的企业,八角井人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纪元,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也似乎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尽管只有四十元钱年终奖,对于“钢改厂”的好多职工来说,这可是他们平生挣到的第一笔大钱。

王道学说,等他拿到钱后,就买酒买肉。自从有记忆以来,他从没畅快吃肉,畅快喝酒,但那顿年夜饭,他是吃安逸了的,那酒的醇,肉的香,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从那以后,再没喝过那么醇的酒,吃过那么香的肉。

最高兴的是王父王母,时已年逾花甲,但那四十元钱,也是他们今生见到的第一笔“巨款”。他们认为儿子能挣到钱了,家中的日子就慢慢好过了,老来有靠了。

那年除夕,沉浸在如此的欢乐,满含这样的希望的,一定还有很多家。

除旧迎新,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到来,但等待他们的却又是隆冬。

一九八○年,朝阳钢改厂的炉火远未纯青,便跌入幽暗的黑谷。

这种靠收购残料废铁的生存方式很快现出了危机。

收尽了“五八”大炼钢铁残留的“胜利果实”,收购完附近大工厂堆积在仓库里的残钢废料,200型轧机又处于没有吃喝的境地。当它吃完最后几炉劣质废铁,拉出一堆“四不像”的钢筋后,便再也无力嚎叫了,只好让它盖上一张脏污的补疤破布蒙头睡觉。

机器沉默了,这二十七名创业者中,有几人丧失了信心,默然离开。第一任厂长张代宽也随后调离。

就在这时,王周龙,一个笃实敦厚的农民汉子,离开了社办企业会计的安乐椅,走上了朝阳钢改厂风口浪尖的舵位,开始他艰难而又传奇的历程。

年幼瘦弱的钢改厂,危如垒卵,是塌是立,全看王周龙和他的伙伴们的肩膀能不能顶起这将倾的房柱。

而就在这时,八角井公社的领导们,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沉痛地宣告,短暂而多厄的钢改厂倒闭关门“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就回家去。”

“大不了又回生产队挣工分去。”

剩下的近二十名工人都只有这么无奈而又酸涩地自慰着。

这些好不容易才从泥土里挣扎出来的人,怀着无限的依恋,开始卷着自己的被盖。“开弓没有回头箭”,“好马不吃回头草”,这些道理他们都懂,但厂都关了,他们还在死守着干啥?他们只能以一个失败者的形象重新回到他们来时的地方。

采访中,王周龙曾深有感触地说:“中国人有这样一个劣根性,对一个想成就事业的人,你成功了,他们忌恨你,你失败了,他们嘲笑你!”

现在他们失败了,他们将要承受一个失败者被别人嘲笑时,尊严被践踏的刻毒。其实,他们忍受的鄙视已经远不是从那时开始的。

不要以为,那年他们能拿四十元钱的年终奖就是最高兴的,真正最高兴的,是那些因为八角井公社社办企业效益好的领导和职工。

那年八角井公社社办企业的年终奖,是在公社礼堂公开发放的。水泥厂、预制厂他们厂的效益好,他们的年终奖,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而钢改厂的工人们,只有区区四十元。“人比人,气死人。”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被访者说,“当时,看着他们那些人,在我们面前摆出不可一世的样子,真想冲去抽他们两巴掌。”

不愿透露姓名的被访者说,那种鄙视的眼神,他至今还记忆犹新。但这又能怪谁呢?谁叫自己的企业赶不上他们企业效益好呢?“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是这位被访者真切的感受。

现在,他们将面临着更大失败的打击,将面临“河曲智叟”般那忧患的叹息,去面临“扶犁黑手反持笏”的偏见,去忍受“土包子都要搞洋跃进”的嘲笑收拾好满是汗渍的衣衫,被盖卷已经背上了背,一步一回头,再看一看他们曾熬过了不知多少艰难日夜的地方,不知洒下多少辛劳汗水的厂房,摸一摸留有他们智慧结晶的200型轧机,走出了他们再也熟悉不过的厂门随即,封条便贴上了工厂的大门。

而就在这时,王周龙一套整改和开拓钢改厂的计划,阻挡了他们即将离去的脚步。会计出生的王周龙,是很会拨弄算盘的,而他“拨弄”企业这张“大算盘”的本事,也绝不低于拨弄只算钱入钱出的小算盘的本领。所以,才有了以后从小小钢改厂到“四川省德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巨变与辉煌。

朝阳钢改厂,这是八角井人希望的火种。这一星星之火,是否可以燎原,这在当时看来极为渺茫的愿望,姑且先放在一边,但也绝不能让它如此轻易熄灭。

“不为争光,只为争气。”--这是王周龙对他们说的。

给那些预言“土包子都要想搞洋跃进”注定要失败,张着嘴等着笑出声的人一个有力的回击。

“志大才疏不自量,东家西家笑我狂”,这是陆游的叹息,也是他们当时的感受。国人中,确有许多“河曲叟”和“夜郎儿”。他们嘲笑想改变现状的勇者,嘲笑赤手空拳打天下的男儿,嘲笑开山拓路的“愚公”,认为他们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没有自知之明的傻子。

那些“夜郎儿”,决不允许一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去干能超越他们自身的事,他们害怕别人成功,因为别人成功了,他们就将失去“自大”的资格。

所以,他们常会在你做事之前放冷语讽刺你,在你创造的道路上放暗箭阻碍你。若你费尽千辛万苦获得成功,他们不是羡慕和敬重你,激励自己也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和回报,而是忌恨和诅咒,总盼着有一天你倒霉得比他们更加可怜,于是,他们就幸灾乐祸地比谁都笑得欢。

鲁迅先生说,现在猴子无法进化成人,是因为若有一只猴子要首先站起,就会被其他同类打倒重新趴下。

但王周龙是个例外,他永远不会趴下。如果他都能被打倒,他就不是王周龙了。他整改和开拓钢改厂的第一步就是保人保厂,于是,实施了一项被今天的工人们戏称为“多种经营”

的措施。

他们将铁团子打成钢球,论斤两卖给附近的磷肥厂。

他们将钢段、钢茬打成抓钉,卖给林场和木匠;他们将轧出的钢筋焊接起来,做成为屠场挂称过磅用的猪笼。

王周龙说,这措施叫“以厂治厂”,“以钢治钢”。

同时,实施人员分流计划。

一部分人,离开了钢,离开了火,去和水泥、和砂石打起交道,在附近的厂家、街道、路面搞起了维修,做电杆,做水泥预制件。然而,这项鹿死不择阴的权宜之计,却因祸得福地为集团公司培养了一支自己的基建队伍,为公司的发展搞基础设施建设,使基建利润不致流入其他建筑队伍的腰包。公司原技术副厂长李调林说,这支由公司自己组建的队伍,为公司的发展节约了上千万元的基建费用。

李调林说,集团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成就,很大一部分是源于节省。他说,任何一个创业者,都是一个节俭的人,都是一个知道应该怎样节俭的人。

采访中,李调林谈及这些问题时,显得有些激动。他说,在创业初期,谁都希望每一分钱分成几瓣用呀!现在公司经过一代人的艰苦创业,有底子了,有钱了,但浪费也是不行的,要想到创业时“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日子,特别是那些现在有报销权力的大大小小的干部们,千万不能演绎“头辈是牛,二辈是猪,三辈是鸡”的故事。

随着公司发展壮大,这支基建队伍也不断茁壮成长,成为集团公司下辖独立的建安工程公司,对外承揽工程,效益良好。

李调林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希望现在建安公司的人不要忘记,当初这支队伍的带头人是李本辉、张金贵。建安公司能有今天,他们功不可没。”

当时的厂里,有三间门市,读过高中、学过物理、略知电路的谭玉国,带着何代奎搞上无线电修理,肖尤政是厂里的电工,就搞电机维修,剩下的一间门市开成小卖部。尽管如此,在厂人员也未能全部安置,就由当时任保管的胡大德带队,带领弟兄们去河滩挑拣石灰石,贱价卖到三里外的一个小灰窑。

就这样,他们成功达到了人员分流,达到了保人保厂的目的。通过这些手段,也成功地让每一个职工,每月能拿到九元钱的生活补贴费。

遗憾的是,胡大德没能看到钢厂的辉煌,就弃世而去。

那一年是公元一九八四年。直到现在,集团公司中还有许多人记得他的忌日。但我想,如果他能在九泉下有知,自己和同伴们不辞劳苦,不分任何工种,没有任何怨言的付出缔造的钢铁厂,能从一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发展成为融冶金、化工、铜业、肥料、商贸、餐饮娱乐于一体,年创产值数亿元,收入六亿元的现代化实业集团公司,也会九泉含笑的。他们的生活采用的是“加拿大”(在家里拿米,在厂里统一做饭)的方式,如果要打“牙祭”,他们就用自己种的菜到八角井集镇去卖,卖的钱买肉回来。采访时,王道学说:“当时,在我们厂的后边有一片地,我们就自己种菜,吃不完的菜就拿去卖了买肉吃。”保人保厂,八角井镇的人民同样功不可没。他们说,只要你们干,没有工资,我们同样像原来一样记工,按当时的最高工值计酬分粮,免掉你们的后顾之忧。

这些刨土觅食、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知有多少辈的父老乡亲,再一次用他们单薄而温暖的翅膀,呵护着这微弱的希望之光。王周龙说:“就在当时,我就抱定了一个决心,如果钢厂真的有出头之日,就一定要回报乡亲。”

而在以后钢厂辉煌的岁月里,王周龙也确实做到了当初立下的誓言。

而就在那一年,广汉的向阳、崇庆的西江等等一系列轧钢厂宣布停产。

保住了人,也保住了厂,但一切的措施,终归都是权宜之计,别的厂倒,我们就干。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发展中求生存。王周龙开始实施他的第二步开拓方案。

改造200型轧机,提高轧钢质量和产量;对外加工,储备资金,大量收购原料。

两个方案经讨论通过,一经实施,工厂员工立刻由原来的三十多人增加到近百人。到了最困难的时候,连钢球、抓钉、錾子都卖不出去,这群执火锤铁的汉子,又开始寻找新的自保的办法。他们从代销店中批量买回卫生纸,再折叠成包卖回去,从中赚取一点少得可怜的加工费。现已退休在家,原集团公司电炉车间主任张洪信,研究出了一种如何才能将卫生纸折得多、快、好的方法,并煞有介事地督促全体人员须按其方法完成任务。

现在,回想起那样的日子,该留下多少值得回忆的片断呢?

他们一面从“二重”(现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从“东电”(现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请来“星期天”工程师,改造200型轧机,加工机架,改造轧机功能,又派人搞对外加工,为预制厂焊接油罐。只要有活干,挣多挣少都不嫌,工人称为“广种薄收”。一年下来,工厂起死回生,200型轧机又精神抖擞吼了起来。这样一来,精明强干的王厂长该是带领伙伴大展宏图,插上腾飞的翅膀了吧?不,他的运气实在太不佳了。

其实,他在上任伊始,便碰上了即将实施“六五”计划,工业建设需要巩固、完善、提高。国家为了确保重点项目的建设,不得不通过对其他一些基本建设的压缩来积累资金。许多张臂打桩的基本建设工程忽然停滞定格,许多项目下马,许多蓝图又不得不暂时埋藏待时。

于是,钢材,先前还重金难求,转瞬间便滥市,价格惨跌,无人问津。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运作中,在市场竞争的角逐里,这个只有一台轧机,只能生产三四种规格产品的小厂,又一次面临险象环生、前途叵测的局面了。

好不容易筹资改造过的200型轧机吐出的钢材,很快堆满厂区角落,压得王周龙腰酸背驼,喘不过气来。

粗糙的钢材,在省内几乎很难找到市场,特别是大城市,曾经高傲于市的钢材推销者们,一个个全都变得像饿慌了的野鹰,整日盘在高空觅食,一旦发现目标,立刻蜂拥而至,哪怕因争夺肉食被啄掉羽毛,啄掉皮肉和眼珠,也在所不惜,也决不后退。

那时,全省有一百二十多家乡镇钢厂。当初,许多厂家均以兄弟厂家相称,现在,为争夺越来越小的市场,他们如涸泽之鱼,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亲情,纷纷赤红双眼,盯着那块渐渐干涸的市场“水渍”。

濒临倒闭的小厂,以低于成本的贱价,作着剔骨卖肉的最后挣扎。

所有钢厂被逼进了一条狭窄的山路,互相挤踏。许多厂家从此便被踩到脚底,再也没有爬起来。

八角钢厂当时年产量仅有四百余吨,却积压了五百多吨的钢材,杂沓狼藉的钢条,堆积在衰草中,圆的、棱的、带刺的、长耳朵的,全都自惭形秽地被层层叠叠的红锈裹覆着。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站在风剥雨蚀、锈迹斑斑的钢材前长吁短叹,王周龙想到了两个字:“推销”。

推销,这不仅仅是一种经营与效益的问题,也成了重振士气,收复人心,从根本上解决钢厂生死存亡的关键。

走出去,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王周龙想到这一点,于是,他就真的这么做了。

许多人的失败,不是输在个人的素质,而是输在一个“穷”字上。

王周龙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要去拓展市场,建立销售网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盘缠”--钱。

但他面临的是一个山穷水尽的厂,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家,而家里唯一值钱的,就只有他的妻子刘满秀花了一年多养大的两头猪。

为养大这两头猪,刘满秀不知花了多少心血,也为这两头猪卖成钱后设想了许多计划。刘满秀说,在一九八五年之前,王周龙所挣的钱几乎没有贴过家用。

当时王周龙的工资,最先是九元,后来升至十二元,最后涨到十八元。

王周龙挣钱不多,但不好的嗜好却不少。

他喜欢抽烟,而且烟瘾大得惊人。每天清晨,只要看到东方吐出第一丝鲜亮的光芒,他的口中就开始吞吐着满含“尼古丁”和焦油含量极高的烟雾,明灭的火星一直忽闪在他的指尖、他的嘴角,直到上床入睡。等到第二天日出,又重复着从不间断的吞云吐雾。烟,几乎成了他的第二生命。

同类推荐
  • 来历不明的生活

    来历不明的生活

    《来历不明的生活》是作者韦白所著的诗集。诗歌的内容写的很真实,很有冲击力。让我们感慨万分。
  • 常春藤诗丛复旦大学卷·李彬勇诗选

    常春藤诗丛复旦大学卷·李彬勇诗选

    《李彬勇诗选》是《常春藤诗丛·复旦大学卷》的其中一册,共分为五辑。诗句凝练隽永,以大自然的花草为意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自幼习画,将诗、画两者相融,重在营造诗情画意的唯美境界。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岁月如水——还念我的农民父亲

    岁月如水——还念我的农民父亲

    感谢我的近百本日记,于吃喝拉撒中寻到一些原始的记录,那种原生态的情感,无法伪装。我不是作家,无法描写超越生活以外的那些东西:我不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我只是忠实地记录了一段我所经历过的生活。那里面有欢笑,有泪水,有奋斗,有艰辛,那里面的场......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本书包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修养》。分别写于朱光潜的青年和中年时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青年们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谈修养》是作者十年后,任教职多年,对青年、对人情世故多了一些思考体验而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病征进行了深刻剖析和谆谆引导。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如沐春风。
热门推荐
  • 走进科学·心理怪象

    走进科学·心理怪象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菩萨藏经

    菩萨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羽翼画魔

    羽翼画魔

    蒋羽总是在反复做着一个梦,神奇的是新转来的同学司空墨羽也梦到了同样内容,两人一同寻找着事实的真相,却不想牵扯出人、神、魔三界之间的因果。究竟是谁的错?究竟是谁错过了谁?此生是否还会重蹈覆辙?谜底即将揭晓......(QAQ简介无能,请原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安宁不过梦一场

    安宁不过梦一场

    我在追逐什么?自己并不清楚却好像有个方向,一生中总有几个梦难以遗忘,也许能在梦中找到些什么?或是答案
  • 灵魂当铺

    灵魂当铺

    灵魂当铺有很多千奇百怪的东西,它们静静躺在角落里,等待自己被带走的那一天。谁都可以从里面带走一件东西,只要……你出得起价格。
  • 重生之左手指天

    重生之左手指天

    世间原本只有一个我,直到被分成无数个我。我本是一块陨石,被有心之人造成各种器官植入人体,致使死去的人重新活转,我们总在混沌世界里挣扎、呐喊,渴望解脱……
  • 宰执天下

    宰执天下

    因为一场空难,贺方一迈千年,回到了传说中“积贫积弱”同时又“富庶远超汉唐”的北宋。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场因贪婪带来的灾难,为了能保住自己小小的幸福,新生的韩冈开始了向上迈进的脚步。逐渐的,他走到了他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在诸多闪耀在史书中的名字身边,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月与海

    月与海

    【科学】这个名词,本身就是人们自己定出的概念,以至于现在的人们所看到的天空,马路,车啊什么的都好,都能用一种科学的理论来解释。但是人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在一当初,用【魔法】这个定义来定义所有他们所看到的事物,那么这个世界是不是会完全不同。世上所存在的,所有的可能性,就在这里展开。*本小说存在二次元各种不同的人物的乱入,以及世界观的代入,是一部半同人的作品哦
  • 三国之飞将再世

    三国之飞将再世

    一人压诸雄,一戟镇万兵,三国时期武力第一得吕布,却屡屡为他人所利用,最终身死白门楼为人所叹惋,而当一个现代的灵魂与吕布发生碰撞之后又会发出怎样的火花,是一切重蹈覆辙,还是权力美人收入囊中,一切都在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