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1200000027

第27章 文化(4)

1959年,科技工作者对全县100万亩土地进行了普查分类,《民勤县土壤志》编纂告竣。1972年,全县各社队建立科学试验小组1300个,参加群众4400余人,种试验田7783亩,先后引进和选育小麦品种240种以上。1974年,在全县试验推广5406菌肥。1977年,参加四级农科网的各级领导、专职农技干部和农民技术员3912人,固定土地8357亩,试验和科研项目350个。

其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与武威地区农科所协作培育成功民勤732、民勤7162、民勤788、民勤7586、民勤7583、民勤78152等小麦优良品种,开民勤自育良种的先河。经大面积种植,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1980年,在城镇部分单位及城关公社推广利用太阳灶。1985年,建立了农技试验、示范、推广责任制。农技推广中心组织技术人员,负责承担部分乡镇的农技推广工作和重点项目的试验、示范。

1979年至1989年,全县共有20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7项,地级12项。

1989年11月,民勤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对在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农技中心等40个先进集体和高级农艺师倪明道等8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这是建国以来民勤县的首次科技工作大会。

1995年,全县在农村培育各种农技推广户27655户,示范面积30.46万亩、示范点72处、示范项目83项。2000年,完成国家、省、地、县四级各类科技项目66项,科技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增产因素达48%,全县科级入户率达96%。2002年,全县共建立各类科技示范点132个,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新品种240多个、新材料30多种、新技术50多项,培育科技示范村150个、示范社390个、示范户4668户、科技骨干8416人、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2.4万人,示范面积达4.75万亩,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5%。

2005年,全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3项,其中省市列科技项目9项,县列科技项目34项,有9项科技成果获县级科技进步奖。建立科技示范点106个,实施科技示范项目81项,培育科技示范村117个、示范社309个、示范户4552户、科技骨干4776人。全县冬季农业集中培训15场(次),共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5000份。科技入户率达到90%。

5、科普活动

1951年,第一次在湖区试种波兰甜菜,用土法制出红糖和白糖。1952年,在武威地区农技站的指导下,推广了小麦药剂拌种。同年,全县开展了小麦选种和良种生产,增产效果非常显着。1983年以来,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199期,参加听讲的干部、群众达8.83万人(次)。至1985年,全县栽植红枣经济林2533亩,种植籽瓜近20万亩,成为民勤农民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1985年3月,县委、县政府召开“振兴民勤经济献计献策座谈会”,有100多名在外地工作的民勤籍专家学者参加。1986年,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治沙站在干旱荒漠化区造林5700亩,探索出了在干旱荒漠区造林与保持水分平衡的成功方法。1987年7月,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赛沃先生由农牧渔业部外事司郑波等人陪同到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治沙试验站及沙生植物园考察访问。1988年8月,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雒鸣俊主持的“绿肉C18”白兰瓜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课题在民勤县通过现场鉴定验收。当年民勤县选派农、林、牧等专业技术干部106名到乡镇工作,成为全县5万农户的商品生产“二传手”。同年,民勤县大坝乡张茂村科学种田,有1588亩粮食亩产超千斤。1989年民勤县计划生育指导站主治医师韩兆昌为一女子实施的输卵管吻合手术成功。同年,武威和民勤县医药公司承担实施的甘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省级鉴定验收,填补了甘草种子繁殖、大面积栽培技术研究的空白,对病虫害防治的系统研究在我国尚属首次,为民勤发展沙产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民勤县三雷乡农民刘国清在县科协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玉米带田套种平菇成功,套种平菇0.27亩,两茬产菇折合亩产661.2斤。

20世纪90年代后,主要开展了两大科普活动。一是开展了“‘四个一’燎原活动”(发现一个人才、掌握一门技术、办起一个项目、带动一片致富)、“科普连万家”等科普“三农”服务活动,培养各种有多项技能的人才3400多名,带动近5000多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二是开展了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竞赛等科普教育服务活动,有力推动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二、地震监测

1、机构

1996年,甘肃省地震大队在民勤县设立地震工作队,并在县委院内投资修建地震台。1971年民勤县革委会成立了地震领导小组,下设地震办公室。1998年更名为民勤县地震局。

2、地震监测

“四土一动”监测

“四土一动”即:土地电、土地应力、土地磁、土倾斜和动物异常行为监测。民勤自地震台成立后,于1981年4月安装了土地电、土地应力、土地磁、高架倾斜、水库地电等监测项目。经过调试运行后,于1981年6月开始转入正常记录并索取数据。ZD——9大地电场仪监测1997年4月,在沙漠公园安装了ZD——9大地电场仪,安装运行后资料完整,数据可靠,在观测质量上有了质的飞跃。

电磁波监测

ZD——9大地电场仪架设在沙漠公园内,台站代码MQT,数字代码62075。该台始建于1995年,观测室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测项为大地电场。2001年架设了DWMJ——89A(B)型微电脑电磁脉冲记录仪,有EW和NS两测道,于2002年4月正式开始监测。此仪器属前兆观测,自动记录,灵敏度好,资料可靠。

红沙梁强震、微震综合地震观测站

2004年,甘肃省地震局和民勤县联合投资32万元,在红沙梁乡境内建设强震、微震综合地震台,土建工程于当年全部完工。2005年12月安装调试仪器。

红崖山水库监测站

1985年,在水库建起地震监测站,后因仪器老化陈旧,于2003年停测。2005年投资11万元,将原属省地震局的红崖山地震台改造升级,合二为一,进行综合自动监测。

红崖山遥测地震台

该台位于民勤县红崖山水库西侧。1981年选点,1982年修建,摆房内为带地下室的碉堡式建筑,摆房外有天线铁塔和避雷塔。1983年9月架设768单路无线遥测设备。并安装768型垂直分向短周期地震计。2000年改造为数字化遥测地震台。

三、气象观测

1、机构

民勤气象站始建于1937年。1953年正式建站,地理坐标38°38′N,103°05′E,观测场地海拔高度为1367.0米。1992年1月成立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2002年建成自动气象站。

2、气象观测

民勤地面气象观测时间用北京时(120°E地方平均太阳时),日照时数均用真太阳时。1992年以前每天观测4次,作为天气报告和气候资料使用。1992年1月1日正式开展基准气候观测,改为24次气候观测,作为天气报告和气候资料使用。民勤地面气象观测项目有气压、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结冰、积雪深度、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观测仪器有人工观测仪器和自动观测仪器。

1953年开始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并编制成报表,其中1953年至1993为手抄本,1994年开始使用机制报表,编制有月、年报表。月报表内容有气象要素的定时记录、自记记录、日平均、日总量、旬月平均、旬月总量、极端值、频率、百分率以及本月天气气候概况等。

3、气象服务

1958年以前民勤气象站只提供飞行气象报告为国防和民航服务。1958年搞“气象化”后,民勤各乡镇大办气象哨,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气象哨不久夭折,此时天气预报工作以简单的、低水平的形式为工农业生产服务。1961年民勤县气象站开始通过有线广播向社会公开发布天气预报。1963年成立专门的天气预报制作和发布机构,负责对外发布天气预报。1985年全省实现省、地、县三级天气预报网络及工作体制,预报工具和方法日趋完善。1997年通过自动答询系统“121”向全县发布短期天气预报。2000年民勤站建立了单收站(PCVSAT)。

2001年完成了“121”声讯气象信息声讯台的升级换型。同年开播了电视天气预报。并开展了定时、定点、定量的分片预报。2003年开始人体舒适度预报。2005年“121”更改为“12121”和“96121”两种形式对外发布短期天气预报,并通过寄发服务材料的方式向县直各有关部门、单位、乡镇、个体农业户发布短、中、长期天气预报。

(第五节)文物

民勤县是着名的“沙井文化”的发祥地和命名地,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文物蕴藏量较大。因地处沙漠腹地,人随绿洲迁徙,各种有价值的文物多被风沙壅压和人们无意识毁坏,迄今考古发现和发掘者较少,保护和利用欠佳。

一、古遗址

1、沙井文化遗址

沙井文化属青铜时代末期的一种文化类型,因其最初发现于民勤县沙井子而命名。分布范围就目前所知,仅在河西走廊的民勤、永昌和古浪一带。县境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沙井文化遗址有3处,即柳湖墩遗址、火石滩遗址和小井子滩遗址。

2、堡寨遗址

堡寨即宿营之所,故又称“营堡”。据旧志载:“镇邑堡寨共计十有七所”,即蔡旗堡、沙山堡、中截堡、城西北堡、陈梅寨、校尉营堡、南乐堡、东安堡、河南堡、青松堡、红沙堡、六坝堡、黑山堡、红崖堡、重兴堡、野猪湾堡、昌宁堡等。今大都不存,唯有红沙、东安、黑山、青松4堡尚有遗迹可寻。

3、驿铺遗址

驿铺始设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置驿站二,一在县城西南隅,名宁边驿;一在黑山头,名黑山驿。

二、古墓葬

民勤于汉武时置县,繁盛于明朝天顺、成化年间。境内发现的墓葬,汉代数量多,明以后少,汉、明之间墓葬,迄今尚未发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墓葬形制不同所致。汉代墓穴,均由汉砖砌成,十分坚固。明、清墓穴,除个别敕葬及富豪大族有用砖石砌造者外,一般均为土洞墓葬,十数年后即被水腐土蚀,百年之后化为乌有。境内汉墓,主要分布于县之西南、西北及绿洲中部地区,基本上是沿着老西河的流经方向由西向东延伸的。黄蒿井一带的墓葬正好处在老西河出黑山硖口的洪积扇缘上;砖井道墓葬处在一条古河道的两侧;北新沟柴湾墓群处在云川水与老西河汇流的牛轭地带;棺材圪墓群处在井泉河东侧最易灌溉的优渥地区。境内已发现的汉墓,根据出土情况,可划分为7个区。

沙滩区位于县城南部蔡旗乡属之沙滩、高庙村之间。

四方墩滩区位于昌宁乡阜康村北3.5千米的沙滩中。

黄蒿滩区位于薛百乡西约22.5千米的沙漠中。勤锋滩区分布于大坝乡西北的勤锋滩上。大滩区位于古石羊河下游,迄今发现的墓葬有北新(大滩乡北新村东北处)、梁岗(双茨科乡红光村处)、棺材圪(泉山镇小西村西北处)、连城(泉山镇政府西约12.5千米处)等4处。火石滩区位于西渠镇西南的古柳林湖湖滨地区。新河区位于苏武乡境内。

三、古建筑

县境内古建筑,除残存的汉、明长城、烽燧外,按文献记载,尚有庙、祠、寺、观、亭、坛、楼、阁、宫、殿、堂、塔、坊等十余种,其中以庙宇寺观居多,殿堂祠坊次之,楼阁宫亭较少。

1、长城及烽燧

境内长城和烽燧,残存虽少,其脉络可见。1981年9月10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汉塞境内汉塞有东南、西北2段。东南段自凉州区八十里沙窝入境,沿石羊河(古谷水)北去,至苏武山野鸽子墩,大体与明边墙行径相同。全线共长约70千米。西北段行径路线与东南段基本相称。东北起青土湖(古休屠泽)、四方墩,出县境入永昌县。县境内全线共长约120千米。汉烽燧县境内现存较完好的烽燧有四方墩、沙岗墩、芨芨井墩和抹山墩等数座。

明边墙境内明代边墙,按旧志记载,始筑于永乐年间,有“大边”与“渣筏中边”之分。西边称“大边”或“镇番大边”。自蔡旗堡许家沟墩起,抵青松堡杨洪庄墩止,计35千米;自杨洪庄墩起,至西北隅城西北墩止,计20千米。两边墙共计55千米。东边称“渣筏中边”。自蔡旗堡俞家明沙墩起,至河南?门墩止,计25千米;自河南?门墩起,至东北隅红寺儿墩止,计25千米。东边墙共计50千米。东、西两边之外,又有南、北两边。北边一道计20千米;南边属武、永孔道,半系田亩沟浍。

东自河南门墩起,西至杨洪庄墩止,横亘约5千米,迤北为镇番川界,迤南为黑山、重兴、蔡旗等堡界。明边墙至清初,由于边境稍安,大多废弃不用。加之该县沙碛卤湿,至顺治、康熙之际已大半倾圮。到民国年间,经数百年风雨剥蚀,全部成为颓垣荒台,正如《续修镇番县志》所言:“高不盈尺,广不数武,人直以古迹目之。”

今县境内残存边墙,西南自永昌县属之新圈入境,迤逦东北走向,至东大墩,残存3.5千米;自牛毛墩西至羊圈墩残存9千米。重兴乡属之下案村西北至红崖山水库西南,残存2.5千米;朱家庄迤北残存1千米。大坝口迤南残存2千米;小西湖东南至勤锋农场残存9.5千米;田光墩迤东残存1.5千米。新河乡属之渠东段残存3.5千米;门墩迤南3千米。共长35.5千米。

边墙建筑形制有两种,一种是初期夹板夯筑的草、土间层墙;一种是后期补修的夹椽夯筑的土、石间层墙。现存边墙两种均有,但板筑较为多见,如环绕县城周围的边墙即属此种。后期补修的椽筑边墙,可见者有红崖山、黑山及沙山堡等段。

明烽燧境内明代烽墩有边墩、路墩、冲墩之分。边墩,即用以连接边墙的烽墩;路墩,即沿大路(凉、镇大路)修筑的烽墩;冲墩,即散布于边墙外部而用来护卫边墙的烽墩。

境内现存明代烽墩,据统计有20余座,但大都倒圮。现保存较为完好者有沙山堡墩、中截堡墩、红崖山墩、土塔墩、月牙墩、柳条湾墩、野鸽子墩。

2、寺庙

据解放初期统计,县境内寺庙共有200余处,其中县城内有40余处。1952年之后,有三分之二被拆除。20世纪60年代初,又有五分之一的被拆除。“文化大革命”开始,大拆大毁。县城西南隅的圣容寺、西郊外的镇国塔及双茨科乡二分大庙双楼、东湖镇的东渠大庙等尚存。今苏武庙、枪杆岭山庙两处寺院正在重建。

3、庄堡

同类推荐
  • 暗宫

    暗宫

    他日如若君临天下,必将平定八荒蛮夷以正河山。
  • 大唐乞丐王

    大唐乞丐王

    学成文武艺,售于帝王家。什么,我是小乞丐!没什么要紧的,乞丐照样有晴天,看我如何嬉笑盛唐。
  • 入赘姑爷

    入赘姑爷

    一个21世纪的宅男穿越了,莫名其妙的成了杭州府仁和县一商贾之家的赘婿。而他的妻子周敏却是一个强悍的商场高手,为了挣脱来自极品妻子强大气场的束缚,宅男周钦毅然决然的投入到高俅的怀抱里,成了历史上大奸臣太尉高俅,实际上的县令芝麻官的刑房小攒点。凭着超人的见识阅历,他成了高俅步步高升的得力臂助。为高俅破案无数,为治下百姓讨得了公道,广为百姓传颂,人称“周青天”
  • 美唐

    美唐

    美唐,金藏所在!美唐,在美洲的大唐帝国.......
  • 印度社会述论

    印度社会述论

    本书是系统阐述印度古代-当代社会演变、社会各领域状况的专著。书中对于各方关注的十分复杂的印度的文化、宗教、民族、种姓、语言、人口、阶级、溅民等问题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深入剖析。
热门推荐
  • 遍地开花之芳香四溢

    遍地开花之芳香四溢

    无聊吗?无聊就进来逛逛呀…保证让你不再无聊,因为我当初也是无聊才发现……
  • 薄爷心尖宠是全世界爱慕对象

    薄爷心尖宠是全世界爱慕对象

    乖巧单纯,能歌善舞,会写会画的___乔安安,不仅是乔家小公主,一不小心,还成了贵族豪门太太心目中的最好儿媳,贵族少爷们眼中的宝贝女神作为影大的校花,甜甜一笑迷倒众人听到乔安安要到娱乐圈发展。。。。。总豪门太太兼少爷:砸钱!砸钱!砸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听到乔安安又要到写作一行业发展。。。。。总豪门太太兼少爷:捧场!砸钱!砸钱砸钱砸钱砸钱!。。。。。。乔安安表示:人生就是泽摸不容易,一不小心走上人生巅峰!乔安安的出生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事,家人家人宠她,路人路人捧她,各豪门都欣赏她宠爱她,一概表示想拐回家当儿媳妇(妹妹),她的一张脸,男人看了一见钟情,女人看了不但不嫉妒,反而宠宠宠!某男一脸黑线,将人搂在怀里:“再可爱也是我的!”【宠文,一直宠,甜度100分,欢迎入坑】
  • 重生小萌妃

    重生小萌妃

    她,碌碌无为23年,不曾想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可偏偏让她穿越了!穿就穿,还穿到一个10岁的小女孩身上!一穿过去就认祖归宗刚开始:妈呀这什么破地方不久后:呀呀呀哥哥姐姐们带我玩
  • 不当白莲花

    不当白莲花

    *我被自己的口水呛死了,然后穿越成一本虐文里的白莲花。*醉酒真的误事,算啦,就当下去散心叭*等我长大后,父亲和母亲真的会来回来看我吗?
  • 万古帝灭

    万古帝灭

    土匪变大神,掌青灯,驾青鼠,打出一个朗朗乾坤
  • 小强的法师系统

    小强的法师系统

    一个假正经的末日系统追求冒险之旅,少年系统带你飞。
  • 星星都没你闪耀

    星星都没你闪耀

    本是娱乐圈的女顶流,可却被他人暗算,遭遇车祸。穿越到一位同名同姓14岁的小女孩身上。从此再次踏上娱乐圈之路,重新当上女顶流,收获了一位帅气的男神,陆稚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论宿主和系统哪个先疯

    论宿主和系统哪个先疯

    [快穿文~作者新手~]苏璃浪了几千年,还是被无良天道逮回去了。为了(被逼)找回自己的神格,苏璃不得不带着蠢系统游历(毁灭)三千小世界……苏璃:来都来了,不搞出点大动静老子名字倒过来念!!?(?òωó?)?一开始,系统小黑:(??д??)!宿主大大!你冷静一点,放过剧情君!!!(#?Д?)后来,系统小黑:宿主大大看见那个男女主了吗?!快扑过去!咬他!?ω?璃璃:(?˙ー˙?)???【更新不定时,好吧,拖更(;一_一),加进书架就不要再删掉了啦(?????)】
  • 她和他的幸福生活

    她和他的幸福生活

    她宅于山野,小心眼坏脾气,自私自利。他混迹都市,惯见牛鬼蛇神,乖张腹黑。两个原本平行的人相遇在一场游戏。不用那么认真,反正是玩玩而已。“对吧。”“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