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80600000018

第18章 湛若水心学思想的特点(2)

第一,对“格物”的不同解释“格物”,按《大学》中的提法,它是完成儒家道德修养的一个开始阶段,或一种初步方法。宋、明以来,儒家学者们的解释很不一致。就湛、王二人来说,湛若水的解释是融会程、朱的,而王守仁的解释是反对程、朱的。程、朱基本上是从认识论的意义上来解释“格物”的:“格者至也,物者事也。事皆有理,至其理乃格物也” (《河南程氏外书》卷第二);“夫格物者,穷理之谓也。盖有是物必有是理,然理无形而难知,物有迹而易睹,故因是物以求之,使是理了然心目之间而无毫发之差”(《朱文公文集》卷十三《癸未垂拱奏札》)。即程、朱的“格物”具有认识事物之理的意思。但由于程、朱又主张“格物”的主要内容应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同上卷三十九《答陈齐仲》),所以程、朱的“格物”论也包含有修养方法的意义。王守仁则反对程、朱这种解释,他完全是从修养方法的意义上来解释“格物”:“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为二矣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王文成公全书》卷二《传习录》中)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同上卷一《传习录》上),又训“格”为“正”,“物”为念头,故他的“格物”不是指认识外事外物,而是指端正本心,纯然是修身的功夫。如他说:“致知必在于格物。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

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也,为善之谓也”(同上卷二十六《大学问》),“‘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同上卷一《传习录》上)。可见王守仁更加着重于修养的“主体”分析,和程、朱所强调的修养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过程,各有其侧重点。

至于湛若水的“格物”,则既是指认识“天理”,同时也是修身功夫。他说:

鄙见以为格者,至也。“格于文祖”,“有苗耒格”之“格”。物者天理也,即“言有物”,“舜明于庶物”之“物”,即道也。格即造诣之义。格物者即造道也。知行并进,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皆所以造道也。读书、亲师友、酬应,随时随处,皆随体认天理而涵养之,无非造道之功,意、身、心一齐俱造,皆一段工夫,更无二事。下文诚、正、修功夫,皆于格物上用了,其家、国、天下,皆即此扩充故吾辈终日终身,只是格物一事耳。(卷七《答阳明》)

可见,湛若水对“格物”的解释,一方面具有认识方法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具有修养方法的意义,基本上同于程、朱,如他自己所说:

“训‘格物’为至其理,始虽自得,然稽之程子之书,为先得同然一也。”(卷七《答阳明王都宪论格物书》)因而他对王守仁的“格物”提出批评,认为其训“格物”为“正念头”于《大学》之篇“文义重复”、于孔子、子思、孟子之说相悖,他称之“四不可”(同上)。

第二、“知行合一”的不同涵义宋代程、朱理学分析知行关系,主要是论其先后,主张“知先行后”。程颐说:“人力行,先须要知”(《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八),“须是识在所行之先,譬如行路,须得光照”(同上卷第三)。朱熹进一步论其轻重,论其相辅。他说:“程子云,‘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分明自作两脚说,但只要分先后轻重。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朱子语类》卷九),“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同上)。明代心学分析知行关系,则主张“知行合一”。然而,心学中的湛、王两派关于“知行合一”的理论宗旨或出发点并不相同。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是为了反对程、朱将知行作明确区分,进而引起知行分离的情况,他说: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头克倒了,须到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传习录下》)王守仁以“知行合一”的理论,救分裂知行的时弊,认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不可分割。但是他的理论也有偏颇,即以“知”消“行”,以知代行,所以,他提倡的实际上是“知行同一”。

谌若水也讲“知行合一”。他说:

内外合一谓之至道,知行合一谓之至学。

夫学不过知行,知行不可离,又不可混。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如车两轮。夫车两轮,同一车也,行则俱行,岂容有二?而谓有二者,非知程学者也。鄙见以为如人行路,足目一时俱到,涵养进学岂容有二?自一念之微,以至于事为讲习之际,涵养致知,一时并在,乃为善学也。(卷七《答太常博士陈惟浚》

可见,湛若水的“知行合一”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涵义不同,他基本上是继承了程、朱的知行理论,主要是强调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对道德规范的体认和践履是不可分的。所以他对王守仁把知行“合一”理解为“同一”提出批评:“阳明‘知即行,行即知’不能无病。

至于‘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其说即近也。大抵知行终始,是一理一功夫,如点一烛相似,知则初燃也。”(卷二十三《天关语录》)那么,他所谓“知行合一”,实则“知行并进”。他之所以喻知行为车之两轮,谓“涵养致知,一时并在”,就是旨在说明知行不是同一,而是“并在”,“并进”、故说:“尊德性为行,道问学为知,知行并进,心事合一,而修德之功尽矣。”

第三,“致良知”与“体认天理”的不同湛若水和王守仁在修养方法的主张上有所不同。湛若水说:

“阳明公初主格物之说,后主良知之说,甘泉子一主随处体认天理之说。”(卷三十一《阳明先生王公墓志铭》)“致良知”和“体认天理”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自我反省、自我体验。但因湛、王二人承受先前理学思想的影响不同,故其强调的着重点也就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在这个问题上,王守仁受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易简工夫”影响比较明显,特别强调“良知”为人心所固有的知觉能力和伦理本能。他说:“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灵昭明觉者也。”(《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六《大学问》)所以,“致良知”即是将心所固有的伦理道德观念、感情,自觉地表现、发露为道德行为。他说:“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从兄便是弟;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君,便是忠良知只是一个随他发见流行处,当下具足,更无去求,不须假借。”(同上卷二《传习录中·答聂文蔚》)“致良知”是修养的唯一方法,“致良知之外无学矣”(同上卷八《书魏师孟卷》)。

湛若水则受程、朱“穷理居敬”的“下学上达”方法影响比较明显,认为“天理”虽为人心所固有,但需要通过“敬”、“勿忘勿助”的学问、思辨、笃行功夫方能体认,“不可徒良知而不加学问”(卷七《答洪峻之侍御》)。正因此,王守仁认为湛若水的“体认天理”是“求之于外”的俗见。他说:“随事体认天理,即戒慎恐惧功夫,以为尚隔一尘,为世之所谓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而求之于外者言耳”(《王文成公全书》卷五《寄邹谦之》),批评此说是无根柢着落,“捕风捉影”(同上),讥笑其犹如“烧锅煮饭,锅内不曾渍米下水,而专去添柴放火,不知毕竟煮出个什么物来!”(同上卷二《传习录中·答聂文蔚》)湛若水则否认“求之于外”,而自谓“无内外”。他说:“阳明与吾看心不同,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卷七《答杨少默》),并批评王守仁的“致良知”抛弃了切实的修养功夫,所以是“害道”:“‘良知’事亦不可不理会孟子为此,不过提出人之初心一点真切处,欲人即此涵养扩充之耳,故下文曰‘达之天下’。学问、思辨、笃行,皆涵养工夫。今说‘致良知’,以为是是非非,人人皆有,知其是则极力行之,知其非则极力去之,而途中童子皆能,岂不害道?”(卷二十三《天关语录》)因此,将流为异端:“若徒守其心而无学问、思辨、笃行之功,则恐无所警发,虽似正而实邪,下则为老佛、杨、墨,上则为夷、惠、伊尹”(卷七《答阳明王都宪论格物》)。二人争执,一时颇显不能相容。但最终还是言归于好,王守仁致书湛若水说:“随处体认天理,是真实不诳语,鄙说初亦如是,及根究老兄命意发端,却似有毫厘未协,然亦终当殊途同归也。”(《王文成公全书》卷四《答甘泉》)湛若水为王守仁撰墓志铭则说,“致良知”之说与“随处体认天理”之说,“皆圣贤宗旨也。而人或舍其精义,各滞执于语言,盖失之矣。故甘泉子尝为之语曰:‘良知必用天理,天理莫非良知’,以言其交用则同也。”(卷三十一《阳明先生王公墓志铭》)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致良知”、“体认天理”只是王、湛二人因接受宋代理学的影响不同,对自我反省、自我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心学修养方法,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而在理论本质和修养实践上却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明代学术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是朱学的衰落和王学的勃兴。

它打破了明初以前“此一述朱、彼一述朱”的因循沉闷局面,通过强调“反身理会,推见至隐,”突出了人的自觉能动意识,把理学的发展推至巅峰。与此相适应,便是讲学之风的高度兴盛。所以,黄宗义说:“有明事功文章,未必能越前代,至于讲学,余妄谓过之。诸先生学不一途,师门宗旨,或析之为数家,终身学术,每久之而一变。”

“多派”、“多家”、“多变”,是明代心学传播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书院讲学,则是理学家传播自己思想的主要方式。

“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陈献章所开创的江门学派,是由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的过渡环节。其弟子湛若水建立甘泉学派,与王学鼎足而立。虽然就其实际影响而言,江门、甘泉学派远不如王学学派,但在造就有明一代新学风的过程中,它们也曾发挥过重大作用。

同类推荐
  • 编辑是一门正在消逝的艺术

    编辑是一门正在消逝的艺术

    时代的推进与文明的进步还没有来得及使“编辑”这个职业广为人知,“编辑”便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而趋于消逝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编辑、懂得编辑,即便在自己的圈子里,编辑从业者自身是否就能领会自身职业的实质?编辑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编辑究竟在做什么,编辑究竟有没有明天……本书将对此作出解答。
  • 社区的历程——社会性别与社区发展的本土经验

    社区的历程——社会性别与社区发展的本土经验

    本书作者经过五年多时间的乡村调查,尤其是对乡村妇女社会地位的综合调研,提出乡村妇女地位的提高是乡村社区发展的关键性标志。
  • 反校园暴力101招

    反校园暴力101招

    本书作者以多年从教的经验,详尽分析校园暴力的定义、性质、起因和行为特点,分别针对受害者、施暴者、家庭和学校,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 编海心声

    编海心声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培养关涉民族的素质、社会的繁荣、国家的前途。无论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哪一个社会、哪一个家庭,都无一例外地把少年儿童的教育摆在重要的特殊地位上。
  • 双重生活:从乌鲁木齐到东莞的迁徙之旅

    双重生活:从乌鲁木齐到东莞的迁徙之旅

    以文学的视角观察中国南北文化之差异,用思想的方式探触当下人群内心之秘境。一个新疆人向南方的生活转变及再扎根的现实遭际,一个诗人离别空旷边疆进入喧嚣沿海的精神疼痛史。本书系作家丁燕汇聚两年南方生活经历,倾情写作而成的一部真实鲜活的非虚构佳作。
热门推荐
  • 撕天战帝

    撕天战帝

    谁在天之境,将众生为棋!云荒古地,谁是大时代的第一位崛起者!我不服天,誓要宣战。以吾热血,铸就辉煌!说他资质逆天?说他惊才艳艳?谢谢你们给予的压力,吾将证明,这是谁的时代!一头远古苍鹰,一条未知的路,改写了一个落魄丧志的少年的命运!于苍茫大地,他血铸青天明志,踏云荒,征战千界万族,掌劈天门,战那传说飘渺仙!你言无敌?奈何他一掌?他道不败,奈何他一声呼吸!那伟岸的背影,将在无尽星空前行。他的路,远远没有结束......
  • 妃常得宠

    妃常得宠

    前世她夏玖璃D市市长千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压根不知道“不得宠”三个字怎么写!意外穿越,竟魂穿到与自己同名同貌的骠骑将军府嫡出三小姐身上!唉~不过没关系!市长千金可是浪得虚名的?想当初嘟嘴卖萌自拍,点赞5万4,评论2万7,转发1万2!既已成为了你,也罢。就发动卖萌神技帮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凤傲九天吧!本文已以宠文为主,虐狗为辅,欢迎入坑,保证甜的再也起不来~
  • 娇后别跑,朕不放手

    娇后别跑,朕不放手

    “你来抓我呀!大笨蛋!抓不到我,哈哈哈。”“那你知道吗?我在那里,有多害怕!哈~”“我不会再放手了!抓住我,别放开!”“爹爹,娘亲在哪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意蝉

    意蝉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如蝉鸣,在最后的盛夏,高歌;如蝉翼,不堪一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淡蓝色的闺蜜情

    淡蓝色的闺蜜情

    闺蜜,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有自己的闺蜜。在我们难过的时候,闺蜜的陪伴或多或少都是一种不同于朋友的安慰。三个性格不同的人,因为‘闺蜜’一词,凑到了一起。她们会怎么展现她们的闺蜜情呢?
  • 全球高效能人士给青年人的50个忠告

    全球高效能人士给青年人的50个忠告

    忠告是一个人人生精华的浓缩,它能告诉我们如何避免失败,如何摆脱危机,如何拭去浮躁…忠告比智慧或经验更有价值,西方有句谚语说:“接受一条忠告,抵的上拥有一千盎司的智慧。”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接受诸多睿智的而温情的忠告,能够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更有青年人更好的生存和获取成功的资本。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语重心长的说:“对于青年人来讲,没有什麽比忠告更值钱。”本书收集了几十位高效能人士给青年人的50个忠告,这些高效能人士包括亿万富翁,成功励志大师,教育专家,婚姻专家等,这些忠告也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希望能给众多的青年人以告戒和启迪,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 上班族身心健康枕边书

    上班族身心健康枕边书

    上班了,走向社会了,毫无疑问,只要我们努力付出,我们就会一步步地迈向人生、事业的巅峰。事业上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人际关系的协调,这都是我们渴望和追求的。但是真正上班了却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幸福———疾病、亚健康像是恶魔一样缠上我们的上班族精英……
  • 谍网

    谍网

    山河破碎,倭寇横行,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看似不起眼的小翻译,在敌人的情报机构中慢慢成长,周旋、钻营、拉拢、打击,编制出自己的一张大网,屡建奇功。可谁能想到,他却是一个三方间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