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86300000016

第16章 吉祥蒙古(2)

后来,他们俩把家搬到奈曼塔拉,舅舅给一个朝鲜人种水稻,他读小学三年级。

这里的学校全是红砖大瓦房,有升国旗的旗杆,玻璃完好,冬天也不冷。学校有一位青年志愿者,女的,金发黄皮靴,叫文小山,香港人。文老师领他们班的孩子到野外唱歌,夜晚点着篝火讲故事。大家都喜欢她,和她包里无穷无尽的好东西:塑料的扛机枪的小人、指甲油、米老鼠形的圆珠笔、口香糖、闪光眼影、藏羚羊画片。每样东西文老师都有好多个,放在一个牛仔背包里。她时刻背着这个包,遇到谁表现好——比如敢大声念英语单词,她拉开包,拿一样东西奖励他。

有一天下午,文老师拿来一卷挂图,用按钉钉在黑板上。

“同学们,”文老师指着图:“这是什么?”

“蝴蝶。”众声说。

图上的蝴蝶铺翅,黄翅带黑边儿,两个触须也是黑的。

“这是什么?”

“蛆虫。”

“对。这个呢?”她指一个像栗子带尖的东西。“这是蛹。同学们,我们看到的美丽的蝴蝶,其实是由蛹变的。你别看蛆虫和蛹很丑,但变成了蝴蝶之后……”

“你胡说!”巴甘站起来,愤怒地指文老师。

文老师一愣,说:“巴甘,发言请举手。坐下。”

巴甘坐下,咬下嘴唇。

“蛹在什么时候会变成蝴蝶呢?春天。大地复苏……”

巴甘冲上讲台,一口咬住文老师胳膊。

“哎哟!”文教师大叫,教室乱了。巴甘在区嘉布的耳光下松开嘴,文老师捧胳膊看带血的牙痕,哭了。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鼻子淌着血。区嘉布的衣裳扣子被扯掉,几个女生惊恐地抱在一起。

“索耶略铁米?(疯了吗?)”校长来到,他用手戳巴甘额头。巴甘后仰坐地。他把巴甘拎起来,再戳。“索耶略铁介(疯了)!”巴甘坐地。

校长向文老师陪笑,用嘴吹她胳膊上的牙痕。向文老师陪笑的还有江其布舅舅,他把一只羊牵来送给了文老师。校长经过调查,巴甘并没有被疯狗咬过,告诉文老师不用害怕。巴甘被开除了。

一天晚上,文老师来到巴甘家,背着那个包。她让江其布舅舅和黄狗出去呆一会儿,和巴甘单独谈一谈。

“孩子,你一定有心结。”文老师蹲下,伸出绑着绷带的手摸巴甘的脸。“告诉老师,蝴蝶怎么了?”

蝴蝶?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过来,也许是锡林郭勒草原,姥姥家就在那里。蝴蝶在萨日朗的花瓣里喝水,然后洗脸,接着飞。太阳晒的时候,它躲在白桦树的叶子下面凉快一下,太阳落山之后再飞。在满天星光之下,蝴蝶像一个精灵,它要么是玉白色,也许是紫色水晶……

“蝴蝶让你想起了什么?孩子。”

巴甘摇头。

文老师叹口气,她从包里拿出一又白球鞋,皮的,蓝鞋带儿,给巴甘。

巴甘摇头。他的黄胶鞋已经烂了,胶皮没烂,帆布的帮露出肉来。他没鞋带儿,麻绳从脚底板系到脚背。

文老师把新鞋放炕上,巴甘抓起来塞进她包里。

文老师走出门,见江其布纯朴可怜的笑脸,再看巴甘。她说:“蝴蝶是美丽的。巴甘,但愿我没有伤害你,上学去吧。”

巴甘回到学校。

3

巴甘到了初一年级的时候,成了旗一中的名人。在自治区中学生数学竞赛中,他获得了第三名,成为邵逸夫奖学金获得者。

暑假时,盟里组织一个优秀学生夏令营去青岛,包括巴甘。青岛好,房子从山上盖到山下,屋顶红色,而沙滩白得像倒满了面粉,海水冲过来上岸,又退回去。

夏令营最后一天的活动是参观黄海大学。楼房外墙爬满了常春藤,除了路,地上全有草,比草原的绿色还多。食堂的椅子都是固定的,用屁股蹭,椅子也不会发出声响。吃什么自己拿盘子盛,把鸡翅、烧油菜和烧大虾端到座位上吃。吃完,铁盘子扔进一个红塑料大桶。

吃完饭,他们参观生物馆。

像一艘船似的鲸鱼骨架、猛玛的牙齿、猫头鹰和狐狸的标本,巴甘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动物园,但动物不动。当然,鱼在动,像化了彩妆的鱼不知疲倦地游过来游过去,背景有灯。最后,他们来到昆虫标本室。

蝴蝶!大玻璃柜子里粘满了蝴蝶。大的像豆角叶子那样,小的像钮扣,有的蝴蝶翅膀上长出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巴甘心里咚咚跳。讲解的女老师拿一根木棍,讲西双版纳小灰蝶、墨西哥君主斑蝶、凤眼蛱蝶……巴甘走出屋,靠在墙上。

蝴蝶什么时候到了这里?是因为青岛有海么?赫热塔拉和奈曼塔拉已经好多年没有蝴蝶了。蝴蝶迷路了,它们飞到海边,往前飞不过去了,落在礁石上,像海礁开的花。

夏令营的人走出来,没人发现他。巴甘看见拿木棍的女老师。他走过去,鞠一躬。老师点头,看这个戴着“哲里木盟”字样红帽的孩子。

巴甘把兜里的钱掏出来,有纸币和用手绢包的硬币,捧给她。“老师,求您一件事,请把它们放了吧!”

“什么?你是内蒙古的孩子吧?”

“放了吧!让它们飞回草原去。”

“放什么?”

“蝴蝶。”

女老师意外,笑了,看巴甘脸涨得通红,脸有怒意并有泪水,止笑,拉起他的手进屋,一言不发看着他。

巴甘沉默了一阵儿,一股脑把话说了出来。妈妈被抬出去,外面下着雨,桑杰的奶奶用手捂着他的眼睛。每个人最终都要去一个地方吗?要变成一样东西吗?

女老师用手绢揩拭泪水。等巴甘说完,她从柜里拿出一个木盒。“你叫什么名字?”

“巴甘。”

“这个送你。”女教师手里的水晶嵌着一只美丽的蝴蝶,紫色镶金纹。“是昆山紫凤蝶。”她把水晶蝶放进木盒给巴甘,眼睛红着,鼻尖也有点红。她说:“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失,今生是一样,来生还是一样。我们相信它,还要接受它。这是一只巴甘的蝴蝶”。

窗外人喊:“巴甘,你在哪儿?车要开了……”

哈撒尔银碗

尼玛,又叫猴子尼玛。小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坐到了火盆上,屁股烤冒了烟,油“滋滋”地冒到了肉的外面,卵子烙得不是东西了。

“猴子尼玛,这是你前世造的孽,长大了不要怨我们噢。”奶奶慢慢拽他烧得缩了一节的阴囊的系带。“尼玛,屁股是见不得人的东西,红就红了吧,谁都看不见。”

这个事情就是这样。尼玛的屁股糟糕了,脸好得很,越长越帅,简直像格萨尔王一样。尼玛的头发卷得像海螺,胡子带向上的弯钩。他眼睛像镶上去的,从哪个角度看都闪光。嘴唇的唇线也有好几个弯,好得很哪。鼻子额头都好得很。尼玛到别人家串门,因为这个长相受到欢迎,这个村里的人见到尼玛,看看他的脸,再转过去看看他下面的屁股。屁股有裤子遮着也要看一看嘛,习惯了。

后来,尼玛老了,前额的横纹像用四根铁丝勒出来的,两腮一巴掌大的地方暗红,酒烧的。嘴老了之后无端地咧着,笑的样子。睡觉时也露齿,像泡在温泉里边。尼玛没媳妇,他不想这个事。卵子的什么线烧焦了,粘连了,和别的线合并了,断了和女人的关系。省心呵,又省事。尼玛坐在蒙古包门口,看年轻男女打闹。他挤眼睛,闹吧,像公羊和母羊、公老鼠和母老鼠、公虫子和母虫子。尼玛用左手捋口,从上唇到下唇,再把下巴揪一下,嘴出“咂”的一声。

说尼玛这一天上吐固勒吉山采药。他向喇嘛确吉学会了找草药的本领,采集不同石头上不同的苔藓。鹿尿的石头、狼尿的石头,石头长的苔藓治不一样的病。比如半夜惊睡,或者一咳嗽有一股尿滋出来。还比方说,平时聋,挨骂的时候耳朵醒了。这一天,尼玛到达吐固勒吉山顶的时候,天蓝得快要沉下来了,泉水在石头缝偷偷地往下流,山下的蒙古包像蘑菇一样,有大有小。他要唱歌了,每次到山顶都唱一样的歌:

“……带来钻鼻的草香,

拨开呀人群哪朝里边看,

看什么?

有一匹枣骝马仪表堂堂。

枣骝马仪表堂堂,

带我去东村寻找海棠。”

他用嘶哑的、吸气少而吐气多,把气吐尽的唱法唱歌。这是东部说书艺人的唱法。唱着,咦?还有一个声音加进来。是的,尼玛大声唱,这个声音有;尼玛闭紧嘴唇不出声,声音还有:喔~~,呀~~,咦~~,这是自己的回声吗?不会的。

过了很长时间,还是“呀~~,哟~~”,像有人用脚踩在黄鼬肚子上,从它肛门挤出的带粪汁的屁音。难道狐狸也会唱歌?岩羊在唱歌吗?

这个事情不好办了,尼玛找这个声儿。他趴在石缝里往下看,看到一个黄东西。

“咴——”没有声音。尼玛扔石子,黄东西不动。是什么……什么呢?

尼玛解开裤带,朝下撒尿,哗——,横着、竖着,再划圆圈。

“哟、哟!”这是黄东西发出的声音,人!“哟、哟”是蒙古话喊痛的词语。他妈的!一个人怎么能掉到这么窄的地方?尼玛把系在腰上的绳子顺了下去。科尔沁谚语说“带绳子的人是聪明的人”,说对了。

黄东西拽着绳子一点点爬出来,戴肩章和领花,是兵士,和张作霖穿黑衣服的兵士不一样。带鞘的刺刀在拦腰皮带左边,手枪在右边,红皮鞋的鞋带一直系到脚腕子。

“铁褐日见、铁褐日见(蒙古语,感谢)”他鞠躬,再鞠躬。脸刮破了,腿肉露在外边。

“噢,你到这里面干什么?”尼玛问。

“我渴。”

“你怎么会说蒙古语?”

兵士软在了地上。

“这个人怎么上来反而死了呢?”尼玛摸他鼻子,微乎气。抱起来,背他下山。背人和背羊一样,正着背不行,倒着背。尼玛抱着兵士的脚,兵士头手下垂,往下走。后半截没唱完的歌又唱着:

“前边呀传过来好听的梵唱,

听得我一阵阵心明眼亮。

拨开呀人群哪朝里边看,

看什么?

有一尊金佛像闪闪发光。

金佛像闪闪发光,

明天上莫力庙早早上香。”

回到家,尼玛给兵士敷药,用野猪肉熬粥喂他。兵士醒了,望着尼玛流下眼泪。

“你是哪个地方的人?”尼玛问。

“哑贲(日本的蒙古语拼法)沃勒斯(蒙古语,部落)。”

哑贲?尼玛没听说过。

兵士坐起来,说:“世界上有许多国家。”

“那当然。唐朝的国家、宋朝的国家,尼泊尔也是一个国家,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尼玛还是想不起来哑贲的国家在什么地方。

“海的那一边。”

“呜——”,尼玛惊讶,从海的那一边来的客人,太了不起了。越是遥远的地方的客人,蒙古人越是欢迎。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是瞧得起你这个地方嘛。

“你从海的那一边来,就是为了到吐固勒吉山的石缝里找东西吗?”

“不,不是我一个人,我们有很多人。在通辽,黑大庙、郑家屯和哈尔滨都有我们的人。”

尼玛说:“哈尔滨是个好地方,用一张黄羊皮可以换到银制的水烟袋。”

“我们尊敬你们。”兵士挺直上身,“你们是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孙。可尊敬的蒙古人,你救了我的生命”。

兵士把兜里和内衣兜里的东西掏出来,带银链的怀表、没见过的钞票。

“请随便拿走。”兵士说。

“呜!”尼玛抗议,“救了别人是不能收东西的。如果我在雪地里救了你的狗和羊,你应该送给我其它的好东西。人命不能用东西换”。

兵士脸红了,收拾东西。

尼玛看中了兵士的刺刀,一尺多长,带鞘,又威风又有用。尼玛示意看看,兵士解下皮带,把刀递过去,“送给你”。

尼玛把刀别在腰上,得意洋洋。他找出一块整个的带囊的麝香,送给兵士,这也是好东西。兵士也高兴。

兵士说:“我们是天皇的武士,我把武器送给了你,见证了哑贲和蒙古的友谊。”

“天皇是什么人?”

兵士说:“天皇是神,代表日照大神的旨意,像成吉思汗一样。”

“噢,你们的可汗。你叫什么名字?”

“姚西瓦。”兵士俯首:“请多指教。”

姚西瓦掉到石缝里,没受什么伤,恐惧、脱水和饥饿使他虚弱。渐渐好起来之后,他迎着初升的太阳作操、大声唱歌。尼玛问他:

“你在石头缝里唱的什么歌?”

“我唱了吗?要是唱了,是唱给妈妈的。”

“你妈妈会听到吗?”

“会的。”

尼玛觉得姚西瓦的妈妈了不起,在海的那一边听到了这么微弱的歌声。

“妈妈生我们的时候经受了痛苦,如果我们早早死掉,要向她谢罪。”

“你想你的妈妈,为什么不早点回去?”

姚西瓦没说话。

“你在那个石缝里找什么?”

“矿藏。就是金子、银子和铁矿石。我在大学里学探矿。”

“依嘻,找金子应该问我。兴安岭南边的古林河边有一个金矿,几百个人用筛子找金子。”

“我的标本袋子掉到石缝里。”姚西瓦悲伤。

“那么,你的蒙古语是跟谁学的?”

“教官。”

“你说的和我们一样好了。”

“我们联队的人都学会了蒙古语。在你们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清澈的河流,伟大的成吉思汗给子孙留下了富饶的宝藏。”

“就是。”尼玛很高兴听到了海那边的人这样说话,“你们多住一些日子吧”。

姚西瓦告诉尼玛:“我们不走了。”

不走了?走路的人哪有不回家的道理?“不走?你们在这里干什么?”

“帮助你们建立一个国家。”

“我们有国家呀?”

“不!我们为满洲人和蒙古人建立一个幸福的国家,改变蒙古人懒惰的习惯。清朝把你们的锐气磨尽了,汉族人剥削你们。”

尼玛笑了,“这些疯话是谁告诉你的?”

“怎么是疯话?这是天皇的圣谕!”

尼玛觉得姚西瓦的脑袋被石头撞出毛病了,但不应该和客人争论。

到了第四天,姚西瓦辞行。他说:“尼玛先生,感谢你救了我一命,我到临死前的那个瞬间也会记着你。”

“不要这样说。感谢你送给我这把刀。”

“非常惭愧,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你说吧。”

“请你先接受我对自己内心的谴责,因为我喜欢上了你的一样东西。”

“我哪有什么好东西?喜欢就拿走吧。”

“不好意思。”姚西瓦头更低了。

“噢,你说嘛。”

姚西瓦长时间低着头,慢慢指身后一样东西,又低头。

柜上的银碗。噢,尼玛把银碗拿过来,拿大襟蹭,“姚西瓦先生,你的话真像用拳头打在我脸上一样。蒙古人不能拒绝朋友有请求,但是祖先留下的这个银碗我不能给你。我已经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了,拒绝朋友的请求让我脸上发烧,请你原谅我。这个碗是哈布图·哈撒尔用过的碗,我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姚西瓦脸生怒气,瞪尼玛。

尼玛再解释:“这是祖先用过的东西,不能传给外人,再说你也不是蒙古人,否则我会不得好死。”

“什么叫不得好死?”

“做了不敬祖先的事情,走路摔死,被出生三天的小羊羔踢死,掉河里淹死。”

“还有被皇军的子弹打死。”

“皇军是谁?”

“我就是皇军。”

尼玛不高兴姚西瓦这样说,不像朋友。

“我知道哈布图·哈撒尔是成吉思汗的大弟弟,神箭手。我也知道这个碗是一个珍贵的东西。尼玛先生,请把碗送给我。”

“不会的。”

姚西瓦把手压在枪上,“我用枪打死你,拿走这个碗,你相信吗?”

“不会的。”尼玛压住火,这个人刚才羞愧,怎么说翻脸就翻脸?

“我知道你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你们现在懦弱了,不配占据这个碗和这片美好的土地!”

尼玛指着姚西瓦:“你无礼!”

姚西瓦掏出手枪,朝上面“呯”地放一枪。

尼玛吓了一跳,全身血液半天才流回心脏。他吐了口唾沫。“别劣(蒙古语,表示不吉利的语气词,意如晦气)!你这个人刚才还谦恭,怎么突然像强盗一样?”

“呯!”皇军又放一枪。

尼玛又吓了一跳,他对枪声和自己的哆嗦挺恼火,想了想,说:“你走吧。”

“波户日海布恰!”姚西瓦用蒙古语说的这句骂人话惹恼了尼玛。这话直译是把你的屁股眼儿夹紧,关上,Close,引申意为闭上你的臭嘴。什么?他竟敢提屁股?尼玛一拳把姚西瓦打趴下。

姚西瓦嘴唇和鼻子肿了,他捂着,哇啦哇啦说什么话,尼玛听不懂,估计是骂人。他本想把些话记下来,到通辽找明白人问问,姚西瓦怎样骂人,说得太快,记不住。

姚西瓦把手拿下来,看到血,尖锐地咒骂。他睁着只剩一条小缝的眼睛,双手在地上拍,找手枪。

手枪呢?尼玛四下看,没看到姚西瓦的手枪。在他看的时候,姚西瓦扑过来,掐住尼玛脖子,两人翻滚。

尼玛尽最大的力量掰姚西瓦的手,让气管能进一点气,另一只手从他腋下掏进去抱紧,这样,姚西瓦掐脖子的手就使不上劲儿了。谁知道,尼玛感到尖刀扎进了自己的后背。不知什么时候,姚西瓦把尼玛腰上的刺刀攥到手里了。刀贴着脊骨往前扎,割断了肌腱和血管。哟,哟!姚西瓦把刀拔出来,又扎,扎在骨头上,尼玛听到了吱吱的声音。

同类推荐
  • 做人做事好方法

    做人做事好方法

    这是一本可以改变你人生命运的书。如果你的人生事业屡遭挫折,自己又不知道障碍在哪里,你将从本书中获得答案;如果你目前正值春风得意,好运连连,那么书中的方法和技巧更会使你如虎添翼,你的人生将更上一层楼。本书为你的奋斗之路铺出了一条平坦的大道。书中的一招一式都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
  • FBI教你超级读心术

    FBI教你超级读心术

    人心里的话不一定会说出来,说出来的不一定是心里话。无处不在的小反应、小动作,把最不容易被人察觉到的不同表情、不同动作所表达的含义,逐一分类讲解,让你瞬间看透人心,让周围的人和事尽在你的掌控之中。
  • 商用智慧

    商用智慧

    本书运动大量的事实,指导人们在变化莫测的商战中,怎样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永立于企业竞争的不败之地,内容包括:商用谈判诡计方略、出奇制胜的商务手段及技艺、变化莫测的商务诡计等。
  • 巧妙办事的艺术

    巧妙办事的艺术

    本书引用了大量具有哲理性的故事和名人成功的经验,启迪你学会思考,从而让你巧妙办事,轻轻松松完成任务。
  • 圆通力:最给力的处事智慧

    圆通力:最给力的处事智慧

    如何用恰当的方式拒绝朋友的请求?如何培养优质人脉网?如何增加社交亲和力?如何回答女友的诘问?怎样与挑衅的同事相处?怎样机智化解办公室冲突?蓝雨编著的《圆通力(最给力的处世智慧)》教你如何用机智幽默的方式化解生活中可能的冲突和危机。
热门推荐
  • 子豪历险记

    子豪历险记

    这是一个憨憨在各个世界历险的故事。本书纯属恶搞,不喜勿喷。
  • 青春如泡沫

    青春如泡沫

    女主和她的闺蜜从初生牛犊到成熟稳重的蜕变感谢他们一直陪在她们的身边,不离不弃
  • 十两银妻千金妾

    十两银妻千金妾

    三年前,洞房夜,黄酒小菜几碟,她嫁与他为妻,十两银钱的彩礼,取得了她一生的爱恋……两年后,他沉冤昭雪,一朝登天,赐封睿亲王爷,却在一月后娶回了凤彩楼头牌,赎金千两……爱情,孰是孰非?婚姻,孰对孰错?最看不透的,便是那个若即若离的背影……于是,心死了,情淡了……直到一杯毒酒置于眼前,严子诺才蓦然惊醒,他要的,不止是她正妻之位,还有她的性命!她为自己委屈,却无奈。
  • 年华景逸

    年华景逸

    《年华景逸》我不负景色,你不负年华!取景年为此物,希望永生永世不分离!如要分离,冬天下雪冬天开花结果,夏天闭花不开!
  • 师妹威武

    师妹威武

    李家三公子忽然发现,他那纯良无害的小师妹,好像喜欢上了一个男人,看那人的小眼神炽热得可怕。这怎么行!于是,为了解救这傻丫头的痴心错付,他做出一个最英明的决定。
  • 征服太空之路丛书:走近太空之子

    征服太空之路丛书:走近太空之子

    在当今世界,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刘芳主编的《走近太空之子》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走近太空之子》内容涉及太空世界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妖妻凶悍:战神大人靠边站

    妖妻凶悍:战神大人靠边站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盗墓贼,一不小心穿越到一只不明血脉种族的小妖身上,一只几个月大的老虎仔都能把她吓的够呛。为了维持生计,她只好四处盗墓,结果……哇!介个墓主银好有钱,墓室里的珠宝可以养她十辈子了!她要开棺瞻仰遗容叩礼膜拜!咦?墓主银你的眸子肿么是金色的哇?你这么的帅,一动不动的盯着人家人家是会害羞哒~等等……金色的眸子,悬空的壁画和临空的晶石棺----神族!重点:他在睁着眼睛看着她啊!!!救命啊!挖到一只神族粽子肿么办!!!不是说神族生性凉薄不喜和其他种族接触么?那她身后这位是肿么回事?说好的高贵冷艳和威武霸气呢?“战神大人!要么躺回去要么靠边站!别挡着姐挣钱吃饭!”
  • 魂生谋世

    魂生谋世

    陈风穿越之后发现,不光他穿越了,他的三魂也穿越了,而且还想杀了他
  • 道言道

    道言道

    灵界——神秘的大陆。在这里诞生了许多强者,还有很多故事。少年叶玄原是归一教弟子,后因门派惨案流落街头,只为一朝变强为师兄弟报仇!但是事情真的能这么简单吗?
  •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展示了2007年7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书中选录了参会论文中的五十二篇。这些论文大致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思潮及知识分子类;学术、史学类;教育、艺术类;社会文化及文化事业类;中外文化类等六部分,作为《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的主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