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71500000019

第19章 怀念集(2)

先生更关心的是国内高校的人文学科建设,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业以及他们的学术成就。他是“文革”后中国大陆最早大力倡导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的老一辈学者之一,与北京大学的季羡林、李赋宁先生等南北呼应,有力地推动了比较文学在中国大陆的重新崛起。孙景尧、卢康华两人相互本不认识,是在先生的热心牵线撮合下,才分别从哈尔滨和南宁来到上海先生的书房,携手合作,推出了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专着《比较文学导论》。同样,也是在先生的积极联系、推荐下,加上先生的老友、时任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的夏钦翰先生的支持,中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中国比较文学》于一九八四年在浙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先生对这本杂志非常重视,多次对我说,看一门学科是否确立,有三个标志:第一是是否有本学科的理论专着,第二是有没有走进大学的课堂,第三是有没有一本自己的专门杂志,关照我一定要认真把这本杂志办好。他不仅自己为杂志撰稿,还写信约胡风这样的着名作家为我们这本新创刊的杂志写稿。与此同时,他还经常为杂志荐稿。

其实,在先生家里吃饭并不是单纯的吃饭聚会,更多时候它更像一场小型的学术聚会。一起吃饭的也不限于我们几个常客,经常还有报社、杂志的记者,出版社的编辑,以及外地来上海出差专门来看望先生的专家学者,等等。因此,饭前,饭后,甚至在吃饭过程中,谈话的内容也大多离不开学术研究。我们或是听先生讲文坛往事以及先生自己的传奇经历(我曾把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提篮桥监狱里邂逅邵洵美的故事转述给乐黛云、饶芃子教授听,她们听了也非常感慨,唏嘘不已),或是彼此交换学术信息,畅谈各自的研究计划。我和思和给台北业强出版社主编的几套丛书,如“外国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和“中国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等,就都是在先生的书房和饭桌上酝酿成熟的,这些丛书给我们的青年教师、博士生们提供了练笔的机会,也给他们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先生尽管年事已高,但他的思维却仍然非常活跃,学术视野开阔,经常会给我们出一些好的点子。正是在他的建议下,我翻译出版了《普希金散文选》,任一鸣翻译出版了《勃留索夫日记钞》、宋炳辉翻译出版了《伍尔芙日记选》,等等。朱静教授也是接受了先生的建议,把纪德的《访苏归来》重新翻译出版,赢得了读书界的注目。我本人关于翻译文学、翻译文学史的思考,更是得益于先生的许多教诲,包括具体指点我去阅读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和王哲甫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从而使我对中国的翻译文学史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先生晚年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他的学生们、晚辈们有新的科研成果出版、发表。每次当我把新出的某本书给他送去时,他的兴奋之情简直比他自己出了一本新书还高兴。他对学生、对晚辈的这种关爱是由衷的,发自内心的,为此他在晚年不遗余力地为他的学生、为晚辈们的科研成果写序,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让晚辈们能早日在学术界脱颖而出。而让我感动的是,先生在为我们这些晚辈和学生的着作写序时,从不居高临下,而是持一种非常谦和的心态。正如他在为拙着《译介学》写序时所言:“写序虽然花掉了我不少时间,我却是乐此不疲,因为我觉得为中青年朋友的着作写序,实际上也是一个与中青年学者交流思想的很好的机会。

在写序的过程中,我也从他们的着作中掌握了不少当代学术界的新信息,看到了不少新思想,也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不难发现,平等待人的思想实际上体现在先生行为的所有方面。

先生走了,不过我觉得先生没有走远,他仍然在我们身边。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崇高品格,他对我们的无私关爱,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写于2009年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二第9章文坛掠影

我是一个“愤怒的作家”,我写的是“苦难文学”——杨显惠和他的“命运三部曲”

杨显惠的《定西孤儿院纪事》曾被《出版人》杂志、《中华读书报》、《新京报》评为“年度图书”。又因杨显惠“直指人心痛处与历史伤疤,显示了讲真话的勇气和魅力”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魅力人物”之一。最近他的《夹边沟记事》被修订重版。

继《定西孤儿院纪事》(2007年3月)之后,花城出版社又修订重版了《夹边沟记事》(2008年9月)①,使杨显惠的“命运三部曲”有了一个整齐的阵容,待到酝酿中的第三部最终完工,中国文学界的一件“大功”就将告成。

在当今文坛上,杨显惠并不是一位很着名的作家,但在未来的文学史上,却很可能是一位令同时期人感到骄傲或羞愧的作家。他一九四六年出生于兰州,一九六五年上山下乡赴甘肃省生产建设兵团,当过农工、售货员、会计、教员、盐场秘书,有着大量的底层生活经验。一九八○年开始发表作品,短篇小说《这一片大海滩》

曾于一九八八年获第八届全国短篇小说奖,成为“新时期”涌现出的颇有潜力的作家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文学界“新潮迭起”,兴起“形式变革”,并继而向“纯文学”方向转型以后,杨显惠开始远离主流文坛,继续沿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脉络,直面现实,挖掘历史,孤独地走着自己的道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杨显惠致力于“命运三部曲”的采访和写作。十余年来,他多次孤身深入边地采访,取得大量一手材料。“命运三部曲”以纪实性小说的方式揭开了许多人不敢触摸的“特殊领域”:“夹边沟”是一批“右派分子”的流放地,三千多名被押右派仅数百人生还;“定西专区”是一九六○年左右的“大饥荒”在甘肃省内的一个“重灾区”,五千多名孤儿是那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的见证者;酝酿中的第三部则涉及“文革”题材。杨显惠的写作不仅打开了历史的“禁区”,更以个人叙述、细节描写的方式,将一幕幕惨烈情境撕裂在人们眼前。这些以血肉铭刻的历史,使群体的灾难不再是数字的累加,逼迫已“自然遗忘”或闻所未闻的当代人感同身受地体味,心怀怵惕地反思。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以纪实的态度、文学的形式直面书写这些苦难历史的,这是第一次。《夹边沟记事》和《定西孤儿院纪事》

先后于二○○○年和二○○四年在《上海文学》连载,引起强烈震动。集结出版后,更引起巨大反响。《夹边沟记事》被称为“中国的《古拉格群岛》”,《定西孤儿院纪事》被《出版人》杂志、《中华读书报》、《新京报》评为二○○七年“年度图书”。同年十二月杨显惠因“直指人心痛处与历史伤疤,显示了讲真话的勇气和魅力”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魅力人物”之一。

读过杨显惠作品的人大都会被其中所描写的惨烈情景所震撼,也会被作家秉笔直书的勇气和人道主义情怀所感动,但未必察觉到作家的艺术匠心。事实上,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形成如此巨大的冲击力,不仅由于题材的震撼性,也得力于作家高超的艺术功力。作家在忠实史料事实和当事人陈述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一个个具有高度典型性和原创性的作品。每个故事都经过精心的剪裁和艺术处理,一些篇目白描的功夫已达炉火纯青。在大量“一地鸡毛式”的写作中,这样既直捣人心又讲究技巧的现实主义力作直如凤毛麟角。

杨显惠写作的艺术功力首先表现在选材的精准上。《夹边沟记事》和《定西孤儿院纪事》都是由系列故事组成的,每个故事相对独立,叙述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在老老实实地讲故事。以极端的题材书写极端的体验以达到极端的震撼效果,这样的作品创作一个或许还不是太难,完成一个系列则是对读者阅读心理的挑战,更是对作家写作能力的极高挑战。一个专业的阅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甚至会和作家“较劲”:看你这次还能如何打动我?

而读完整个系列,你会发现,这些作品的震撼力居然有着如此惊人的可重复性和可持续性——这一特点在《定西孤儿院纪事》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定西孤儿院》集中写饥饿,所有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情节模式:从忍饥挨饿到家破人亡。读者反复体验的也是同一种阅读感受:从震惊刺痛到痛定思痛。小说的叙述语气沉抑而低缓,气氛一开始也并不浓烈,但实际上是一种情节和情绪上的铺垫,它像一条路径引导读者从当下阅读的现实空间走向故事空间,也就是从人间走向地狱。通常是在故事进入到三分之一以后,绳索才慢慢地抽紧,惨烈的情景一幕幕地出现,读者的心在惊愕中一点点地下沉,直到受到那重重的一击——那就是这个故事的“核儿”——杨显惠的作品之所以每篇都能震动人心,不管你已经有了多高的心理预期,就是因为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核儿”,它们不但质地坚硬,而且绝不雷同。比如,第一个故事《黑石头》

的“核儿”,是两个母亲的骇人之举,一个为了孩子有资格进孤儿院,在政府己经开始发放少量救济粮有望活命的时候,活活勒死自己;一个为了自己活命,将亲生孩子的尸体煮了吃,最后活到九十多岁。《老大难》的“核儿”是一个中国的母亲面临“苏菲式的抉择”:在饿死人的日子,母亲“狠心”地撇下儿子,带着女儿改嫁,最后母子见面时那种羞辱交加爱恨相缠的情景,令人肝肠寸断。《姐姐》的“核儿”也是一场可怕的抉择,一对冻饿交加的姐弟,在趁人之危的牧羊人家借宿,姐姐为了保住弟弟这棵“家里独苗苗”的命,被迫献出了自己的贞操。……这些故事的“核儿”构成了一个个作品的高潮,一次次冲破读者的心理疆界,它们的作用不仅在于揭露“历史的真相”,也从不同角度开掘出“人性的真相”。

同类推荐
  • 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从2003年参与教育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以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把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作为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了“全面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连续召开了三次全省校本教研工作研讨会,评选出274所“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得到了各地基层学校的积极响应,在创建“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的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示范学校中除了一些历史名校,还有许多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的新兴学校。
  •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又最具有代表意义,有关两国社会整体转型研究以及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转型的比较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俄社会转型学术研究方向。功军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就要出版了,这是关于两国社会转型与传媒变革比较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其所取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成果,是值得庆贺的。
  • 师之初

    师之初

    本书是一个乡村教师对教育,尤其是教师本身的反省与思索,内容包括:教育是一种理想、在学校不只是长身体、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学校教育很重要。
  • 农村教育知识问答

    农村教育知识问答

    本书主要介绍农村教育方面的知识,力求准确、详尽。它通俗地回答农村教育法律知识的有关实用问题,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农村教育方面的法律知识。
  • 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热门推荐
  • 夜中见梦:待到紫藤再开时

    夜中见梦:待到紫藤再开时

    5岁时相遇。15年后的再次重逢,她是18岁获得博士双学位的天才少女;他是驰骋商场,冷酷无情的霸道总裁。他因记忆被改而对当年的她只有一丝丝模糊的记忆;她因当时的他已不再是那个名字。两人都不记得彼此。当两人相遇时,又是否记得起那年在紫藤花下许过的诺言?
  • 上仪

    上仪

    本文主要以个人的一些经历为基础,写在大学里发生的爱情故事。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
  • 鬼王嗜宠逆天狂妃

    鬼王嗜宠逆天狂妃

    她是天之神女悦他是被抛弃的神魔私生子帝墨轩一个倾城佳人,一个芝兰玉树一个开朗活泼,一个孤僻高冷一场巧合让他们相遇从此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生死相随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场大战天人永隔那一瞬间,紫发突变白发,那一瞬间,血泪浸染了那白色的衣衫,那一瞬间,阵阵哀鸣传进了在场的每个人中,可是他却不能随她而去,只因她说让他等着她轮回,不然她生生世世不会再去找他,他不怕死,不惧任何困难,却怕再也见不到她,只能一个人等啊等,百年孤独她回来了!可是一句你,是谁让他开始谋划怎么才能重新走进她的心里如她当初一般!
  • 青春三部娶

    青春三部娶

    从萌新到大神,一场游戏,一段爱情。我知道未来或许命中注定我们会分离,可是我愿意去尝试,尝试着走进你的未来。你知道吗?在校园的某一角,一直有一个人默默地守护着你。
  • 篮球妖孽

    篮球妖孽

    《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NBA记录》:“乔丹退役,必有妖孽。”《中国记录》:“姚明完美谢幕,妖孽闪亮登场。”..........................................刚签约!我会一如既往的为大家服务,希望大家收藏,推荐,谢谢。QQ聊天群:196041332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将门高女

    将门高女

    将门之后,惨死炮烙。一缕魂,得天道,重生婢女身。前世的我,杀伐天下,南征北战,忠心耿耿,却最终落得死无葬身之地。重生的我,温婉如水却杀机四伏,所有人且都给我等着,女子报仇十年不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梦幻般的爱情

    梦幻般的爱情

    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 重生之无冕之尊

    重生之无冕之尊

    李小白重生到了游戏生成的世界,被系统加身,从此开启了追寻自由和理想的不凡人生。重生于草莽之末,凭借强悍的系统迅速成长为门派争抢的香饽饽。加入太一,他要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立下宏图大志,誓要打造出一个一流门派。邪魔四起,欲一统江湖成就千秋霸业。神兵出世,武林末日降临。…………他该如何在纷乱危亡的格局中坚守捍卫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初心。不自由毋宁死,我要我的自由,我有我的态度。“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新书《无敌地球万万岁》全新上传。欢迎入坑
  • 天空依旧是那么蓝

    天空依旧是那么蓝

    梦?这不是梦,真的末日了?当末日来临之际,你会怎么做?死?还是在这末世里生活下去?……如果你不知道,且看江小舒是如何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