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72100000033

第33章 书海巡游(6)

但丁默邨跟了汪精卫数年以后,很快发现汪精卫也坚持不住,他托关系找到我公公。公公说你回来可以,但要将功折罪。他列了三件事——坦白说,都是为了避免新四军地盘扩大——让丁默邨帮助完成。丁默邨当时在汪精卫政府里任“浙江省主席”,能量很大,也完成了任务,其实他也算被我公公“策反”了,公公兑现诺言,答应保他的命。

这段时间如果丁沉寂的话,他完全可以保住命。他后来保外就医,但不甘寂寞。有一天游山玩水,被中央社记者认出来了,写了篇文章《丁默邨逍遥玄武湖》,结果被蒋介石看到了,这让他颜面过不去。他很生气地说“丁默邨应该枪毙”。我公公写了封信给丁,大意是这次你触犯得实在太大了,我无法帮到你了,是你自己不好。丁默邨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封信给公公:“我很感激你,我也知道你很帮我的忙,我自己不当心,都怪我自己铸成了大错……”

公公在世时,和我们聊天时偶尔会说:“人啊,要守本分。我过去有一个姓丁的手下……”我们那时就当故事听,也不知道这“姓丁的”是谁。最近这部电影出来,我才知道原来就是丁默邨。公公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政治事件,他随口说出一个故事往往就是一段历史。他晚年写了本《成败之鉴》里,也对很多历史事件有所提及。

很多正史或野史,往往花大量笔墨记述陈立夫与“中统”的故事,但他在抗战期间做过七年教育部部长的经历似乎并不像那段历史,被外界所熟知。

抗战爆发不久,公公就被任命为教育部部长,算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他任部长后的首要工作,便是主持了大学内迁,迁得最远的便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南开大学,初迁长沙市,后设长沙临时大学,再迁蒙自和昆明,改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后来也创造了中国教育史的一个奇迹。此外,大学全国统一招生制度、全国各级教育师范教育培训制度等,也都是他在任教育部部长时创立的。

公公晚年在《成败之鉴》里,花了大量篇幅回忆他出任教育部长时所做的工作,很显然他非常看重自己这段经历。其中他认为也是最值得一提的,是战时为贫困学生创设的“贷金制度”。因为考虑后方的年轻人,都是国家的未来栋梁,兵荒马乱年代,很多学生无力继续学业,像杨振宁、李政道都靠“贷金”完成了学业。他后来到美国开会遇到一位大陆学者,对方还充满感激地告诉公公,他当年就是拿着这笔贷金完成了学业。

那时任财政部长的不是孔祥熙就是宋子文,他跟这两人要钱,他们战争时期需要钱的地方多着呢,哪里还有钱给学生?公公说,那我以自己的私人名义借钱,成立了“贷金”,就是现在的助学贷款。当然贷给这些学生的钱至今没有还过一分,但是债务人是陈立夫——所以如果今天要查账,陈立夫还因为这些学生的“贷金借款”而欠国家许多钱呢!我想他能借到钱,也说明他清廉、有信用,不会贪污。

从踏入政坛第一天起,公公的仕途便一帆风顺。他二十九岁任国民党秘书长,是国民党历史上最年轻的秘书长;三十一岁任国民党中组部部长,三十八岁任教育部部长。一九四七年,他还成了美国《时代》周刊某一期的封面人物。

一九五○年八月四日,在国民党改造会议的前一天,公公被要求在二十四小时内离开台湾。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天。

现在很多文章在提到这一段时,往往形容是蒋介石将陈立夫“赶走了”。但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公公与陈诚的矛盾,而“二十四小时离开台湾”这道命令就是陈诚通过蒋介石下的。当然,为了让大家互相有个面子,还要有一个很好的理由,蒋介石跟张道藩(他跟公公也比较熟)商量,这时刚好在美国有一个“道德重整大会”,于是顺水推舟地以这个名义让他去参加,“顺便”长住。

公公那时人气比较旺,如果他硬着不走的话,很可能会翻盘,但他最终采取了回避矛盾的方式。我想蒋介石心底是清楚这个状况的。一九五一年,陈果夫在台湾去世。当时蒋先生给公公来了封信,告之已处理陈果夫的丧事,暗示他不要回台湾。一九六一年,公公第一次获准回来探望他病重的父亲,他回台湾的时候来机场接他的人爆满。为了避免猜忌,公公并未久留就回了美国。

在他身边的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听公公说过一个“怨”字。我记得有一个美国记者后来到台湾采访他时问:“你有没有过怨言?”他回答说:“‘有’或‘没有’是时间过程里的想法,人总是有不开心的时候,但归结到结论里,是‘没有’,我可以说无怨无恨。我尽自己的本能去帮助他,他接受与否是他的事情。你不能觉得他没有做到你希望他做的事情而有怨言,因为你只是替他做事的。”

一九五○年,公公婆婆带着女儿和只有八岁的小儿子到了美国,经朋友介绍,在新泽西州开起了养鸡场。我们后来也问过他:“你为什么要养鸡?这又不是你的专业。”他幽默地说:“鸡不会像人那么复杂,鸡比人听话,鸡比人好管。”

他们那时候的生活非常规律,天亮即起,晚上很早就休息。工作都有一定流程,除了喂饲料、孵鸡、捡蛋、大小分类、洗蛋、称蛋、包装和运送外,还得请专家打针。鸡场很大,养了五千只鸡,生活清苦,一家人却也其乐融融。公公出力最多,一百磅的饲料,他一弯腰就扛起来,每天重复很多次这样的动作,久而久之,反而把腰痛的毛病治好了。有时他会邀请客人到鸡场里参观或跟他一起去捡鸡蛋,但那些客人一到鸡房里就被满地的鸡屎熏得受不了。那时的生活,跟他们在南京时期的生活,简直有天壤之别。但公公也能坦然放弃官宦身份,过这种俭朴的生活。那时候很多人去看公公,包括宋子文等,有人看到公公打着领带在鸡场工作的照片,怀疑他养鸡只是“作秀”。李敖后来有一次跟我先生一起吃饭,他说:陈先生我冒昧问一句,你父亲打领带养鸡是不是在作秀?我先生说:你太不了解我父亲了,他非常尊重中国传统礼仪。他觉得见客人不穿正装很不礼貌,所以平时他就打个领带,再戴上围兜,如果有客人来,他赶紧摘掉围兜,不然还要进去换衣服。在他的想法里,衣服不见得要华丽,但一定要整洁。

陈家的这段经历,被很多人评价为“陈立夫在美国很潦倒”。但这只是外人的看法,他们自己过得坦坦荡荡。我的感觉是,公公在那里的几十年虽然辛苦,但过得踏实。

其实私下里,蒋介石还是很关心陈家的生活的。在鸡场起火或鸡瘟时候,他暗地里通过俞国华——相当于他官邸里一个很重要的管账先生,寄钱过来,帮助陈家渡过难关。所以那段时间,蒋介石与陈立夫的关系维系得很好,并不像外界传说的不合。

一九六五年,陈诚得癌症去世。不久,蒋介石立即发电报到美国,让公公回台湾。当时蒋介石许了他很多职位:全世界巡回“大使”、考试院“院长”、西班牙“大使”等,但都被公公拒绝,他唯一愿意接受的是“文化复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职,因为他做过教育部部长。公公是被请回来的,如果真如许多人而言,是被蒋介石赶出去的,那他怎么会被请回来而且又做“资政”呢?

一九七五年,蒋介石去世。公公在第一时间前往吊唁,蒋经国见到他,跪下来哭着说:“立夫哥,父亲去世了,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亲人了。”蒋经国当政后,很多事情他还是请教公公。

公公与蒋经国的交情由来已久。他在上海念书时,生活费都是从陈果夫那里取的。也正是由于公公背着蒋介石“偷偷”运作,蒋经国才得以顺利由苏联回中国。

蒋经国当年在苏联时,曾写过一封公开信,表示与蒋介石公开决裂。公公写了封信给蒋经国,告诉他:你不能长期在那边,你该回国了。蒋经国说,我把父亲骂成这样子,他怎么可能还会让我回来呢?公公告诉他:“你把信写好,我来处理。”我们后来问公公:“那你是怎么就让蒋经国回来的呢?”公公说,他事先估计,如果蒋介石看了信,把信撕掉,大骂几声,再气得把椅子拿起来砸掉的话,这件事就彻底没指望了。但是那天,他把蒋经国的悔过信放在蒋介石桌子上后,蒋介石看了一眼,把信扔在桌子上说:“他还知道认错吗?”然后哼了一声,骂了句“这个孽子”之类的,公公就知道还有机会,他赶紧通知蒋经国说:赶快回来吧!

公公对于蒋夫人宋美龄一直很尊重。外界都传宋美龄好权,跟蒋经国争权夺利。但公公说:“如果蒋夫人真的是那种好权好利的女人,那么历史也许还会改写了。”他说,当年在南京开国民大会时,李宗仁穿一身军服出席,蒋介石则穿长袍马褂。大家都觉得很尴尬,因为觉得李宗仁像蒋先生的侍卫官一样。宋美龄因为长年习惯了给蒋介石做翻译,什么场合她都会出现。蒋先生问她:“你去干什么?”她说:“我们不是要去开国民大会吗?”蒋先生说:“你又不是代表,你为什么要去?”她才恍然大悟:“噢,原来我不是啊。”公公说其实很多人都误解了宋美龄,她跟宋庆龄不一样,宋庆龄因为长期跟随孙中山,处理了很多政务,而宋美龄更像是一个公关加“超级巨星”的角色。

回到台湾的公公,开始专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他觉得政治是短暂的,但文化是永久的一个根,所以他对中国文化的推广一直不遗余力。晚年他写了不少研究孔孟的书,还主持翻译了李约瑟的《中国之科技与文明》。他也喝过洋墨水,他也可以很洋派,但他反而更提倡中国的文化。

公公对中医也很重视,他说中国的医学是生活医学——生活里就含有医学的教育,比如如何滋补、养生、保健等,现代医学成了一门独立的行业,反倒和生活关系剥离开了。汪精卫当年要废除中医,就是公公等人在呼吁,把中医保留下来。他在台湾也说,中医西医不要打架,一个是体,一个是用。他说中西医应该像男女一样,要让他们“谈情又说爱”,最终受益的是病人。重返台湾后,他着手改制台湾第一所中医学校,同时他还带头编纂了历史上第一本中西医定名对照辞典。台湾的中国医药大学是他三十年来募资及写墨宝捐款重新建造起来的,另外他又成立了财团法人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国传统医药和文化。

到了晚年,当年政治的恩恩怨怨已经慢慢淡化,他真心期待看到两岸和谐。一九七五年,公公以“总统咨政”的名义,通过秘密渠道,曾向中共方面发出邀请,欢迎毛泽东访问台湾。遗憾的是,大陆正进行“文化大革命”,他的举动,并没有得到北京的回应。

一九八八年,公公联合其他一些国民党元老,提出“用中国文化统一中国”。《人民日报》还发表评论,称赞它是“谋求祖国统一的积极态度,令人感佩”。公公曾提出用外汇储备一百亿美元的利息用做两岸交流,可惜没通过,否则今天的两岸情形肯定有所不同。一九九四年,公公赠送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一幅字,云:求统一不谈小节,为和平先天至诚。再次表达了求祖国统一的急切心情。

对于大陆把陈立夫、陈果夫列为“四大家族”的一员,公公当然知道。我先生还曾半开玩笑说:“我们是‘四大寇’里最穷的一‘寇’,但社会的估价好像很高!”公公觉得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很正常。他常讲,中国敌对的时候常常有,但打归打,毕竟还是一家人嘛。

其实他跟毛泽东、周恩来早年就认识。“五四”运动发生时,公公还在天津北洋大学读书,便知南开有个很活跃的学生叫周恩来。当年国共谈判时,他与毛泽东、周恩来打交道甚多。毛、周跟蒋介石谈判时,指名要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备书,他们说只有两兄弟备书的话,才算话,不然食言怎么办?家里至今还保存着周恩来在国内谈判时写给公公的一封信,上面说:你们两兄弟对蒋先生最有影响力,也是我们觉得最可以沟通的。

大陆第一个记者团一九九二年赴台湾采访时,就采访过公公。双方对彼此可能都很好奇,公公觉得以前对他有不少负面报道,他也希望让外界来看看。他很风趣地说:“你看我可以活那么久,就是等你们来看我。”他更想传达一个信息:我们不在大陆的领土上,但我们都是中国人。那次采访后他很愉快,他觉得大家对他的疑惑他可以当面解释,大陆记者对他也很好奇,他们对陈立夫养鸡、陈立夫辣椒酱、陈立夫湖州粽子更感兴趣。

我近期整理很多公公的资料,发现了一九九二年的一份文件,上面有公公的批示,他写道:最不愿意看到两岸和平统一的是李“总统”。经国先生对我公公很尊敬,凡事都找他商量,而唯一一件他自己决定后再通知公公的事情就是挑选了李登辉。他说:“立夫哥,我已经挑好了副总统。”公公也无话可讲。一九九二年,还没有几个人能看清李登辉的真实意图,他已经有先见了,那时宋楚瑜、连战还都帮着李登辉呢!

公公晚年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早晨五点起床,然后写毛笔字、看书。他很注意养生保健,每天坚持按摩、坚持三餐后散步按摩四十五分钟,这或许是他长寿的原因。其实他早年身体并不好,中年时又患上糖尿病,能活到百岁全靠后来的锻炼和修养。我很少见他发脾气,他自己也说,每次遇到困难,他只怪自己,而不责怪别人,所以也不会发脾气。

公公、婆婆并未留下多少财产。公公总是教导子女们要自食其力,陈家的生活方式跟台湾的普通民众并无两样。公公在台湾天母有座房子,买地和造房子的钱均由四个子女通过每月分期付款支付,婆婆过世后,公公将房子卖掉,并把卖房的钱归还给孩子们。

婆婆是九十岁那年去世的,她的去世对公公影响很大,作为晚辈,我们对公公的照料自然更加细心。但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有一次,他要出远门,我头一天替他收拾好所有行李。晚上我偶然发现,他把箱子里的东西全部拿了出来,自己重新收拾。我很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他温和地笑笑说:我自己能做的,我还是想自己做。原来他担心直接拒绝我的帮助,会让我不高兴,于是只好自己“偷偷”收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老年人,并不要以为替他处理一切事情,便是为他好。

公公重返台湾后,一住就是三十年。台湾的政治环境让他一天天无奈,那些旧相识也一个个地离去。公公组织了一个“老人会”,原本八十岁的老人才能入会,后来老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公公就将入会标准降低到六十岁。只要有走的老人,公公都亲自到殡仪馆去送行。

一九九七年三月是蒋夫人宋美龄的百岁大寿,因为很多人都想到美国去看她,蒋夫人希望由公公出面组个“祝寿团”去美国参加她的百岁寿宴,但公公决定自己单独去探望她,不去抢那个风头。他说:“我这一生看得太多了,还是让喜欢做这事的人去做吧!我去看望朋友,我亲自去就代表我的诚意了。”那一年是我陪公公去美国,在蒋夫人纽约长岛的房子里,坐下后,大家忽然发现公公左边耳朵重听,蒋夫人正好右边耳朵重听,于是赶紧给两位老人调换了个座位。看着两位世纪老人用上海话亲热地交谈,我感慨万千。两个人共同的朋友、有着共同回忆的人基本上都去世了。

二○○一年二月八日,公公在台中去世。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话题……

同类推荐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只为你过得更好

    只为你过得更好

    本书由同心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编辑同心县广播电视台《人口与计生》栏目而成。该书主体部分分五大类:情系计生终不悔,国策到户本小康,咨政询法进万家,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科学生殖保健康。内容丰富,可读性、实用性、服务性、情节性较强。
  • 教师公文包-人才造就

    教师公文包-人才造就

    本书分人才知识、教育与成才、天才儿童、中外名人成功启示录四部分,介绍了中小学教师在对学生成才培养中应具有的基本知识。
  •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导读工作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导读工作

    理想、理念是人生的信念和希望。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对这个工作有一种清楚的认识。图书馆人是知识供应的后勤。图书馆人是探索科学的尖兵。本套丛书可做为图书馆人工作手册,包括:馆藏文献建设、图书分类工作、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选书指南、知识信息检索等。
  • 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研究

    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研究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目前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成绩,伴随而来的是政府、社会、学生、家长和高校自身对教育质量的高度关注。现代高等教育的两个核心问题是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入一所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优秀的高校,并不希望高校出现一方面强一方面弱的现象。
热门推荐
  • 好运少女的锦鲤生活

    好运少女的锦鲤生活

    从小运气就好的少女林冉无意间绑定了一个锦鲤系统,好运缠身又有锦鲤系统加持,从此什么都能逢凶化吉,生活也处处充满机遇。但也因为系统,林冉开始了自己的快穿生活……
  • 霸道仙朝

    霸道仙朝

    争霸之途,鲜血横流,诸天在上,唯我永恒。
  • 锦茶

    锦茶

    月下饮茶,念卿天涯.”裴锦熙,大女人不可一日无权,小女人不可以一日无钱,因为我是小女人,所以现在开始东宫太子府的账房你的金库通通交给我!哈哈哈~”“乖,晚上让我上床就行~”某太子朝某小女人抛了个媚眼。“太子妃娘娘,殿下去了沐夫人那里了”闻言楚若卿撩起袖子就准备出门,“娘娘您要去哪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打狗兮,一去不复返。”某太子“天南地北,茶茶最美,上得了厅堂,出不了厨房。”某小女人脸上滑下三道黑线“裴锦熙你给我过来!本姑娘让你知道什么叫文武双全!”晚上。楚若卿翘起了二郎腿,见可怜兮兮的某太子,好心用手指了指“门在那边。”此生遇见你,余生都是你。
  • Killer之以你为名的谋杀

    Killer之以你为名的谋杀

    一个组织(killer),二种面相,三个时期(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四个家族(许,陈,周,方),五段纠葛。民国的K,少不经事,窥探人心。九十年代的K,阴险狡诈,算计人心。二十一世纪的K,隐于黑暗,蛊惑人心。无论时代任何转变,只要人心不变,K就不会消失。《killer》Ⅰ以你为名的谋杀
  • 人间罪恶

    人间罪恶

    “爱他的人将他奉作神明,恨他的人觉得他装腔作势。”一双犀利的鬼眼、加上缜密的思维,配合上绝对丰富的想像力,实习生王动刚刚出现在案发现场,就给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惊奇。一桩桩毫无头绪的悬案,一张张令人迷途的大网,一把把解开迷题的密钥,纷纷踏至而来。是继续还是选择逃避,实习期满的王动陷入了迷茫之中。
  • 相公宝宝都是鬼:女捉鬼师

    相公宝宝都是鬼:女捉鬼师

    张魅,上天把一双探查阴世的阴阴眼赐给了她,一时间,名声大振,四方皆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超能的人,在自己情路上遇到了坎坷。面对茫茫情路,绵魅很是叹息,到底谁才是她命是的真命天子,她这生又能否如愿寻得这样的男子。张魅,她心中真有一个渴望,那就是舍下阴阳眼,换一痴情郎!
  • 阴师阳徒

    阴师阳徒

    女朋友和班上一个富二代跑了,那晚,哥们我喝高了,遇上个红衣美女对我说,有些事,你情我愿,第二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于是,我就情愿了。可自那后,我身上发什么可怕的变化,就连我的好友,特别是我的美女老师,她竟然是......从此,我们男女搭配,捉鬼不累!通力合作,斩妖除魔!沟幽通冥,三界横行!
  • 原来我们一直都在

    原来我们一直都在

    那年夏天,如果我没有遇见你,又会怎样呢?
  • 外挂傍身的猪

    外挂傍身的猪

    进食一株雪白菜,获得1点体力值;斩杀一只丛林狼,获得1点力量值;感悟一条生存法则,获得1点悟性值;悟性值转换潜力值,潜力值加点力量,智力,速度,体力四维属性。打打怪,升升级,一不小心成大神
  • 六界闻录

    六界闻录

    《六界闻录》有记载,华州的万灵时代中的两界山为修道人心中第一修仙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