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84100000011

第11章 人物(7)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第一次认识他的时候,他那打招呼的方式非常独特。当时身着中山装的这位长者,直截了当地说:“我是许国璋。”我听了,那感觉实实在在地“如雷贯耳”。顿时便紧张起来。但后来看他那么和气,那么坦率,全没有学界巨擘的架子,心里便踏实了许多。那一次刚好仅我们两人,前后竟聊了一个多小时。说话的内容,已经淡忘,但心中的温暖,至今犹存。

他为人如此朴实自然,待人如此诚恳,与他接近,你不能不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有一次,我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出席澳大利亚研究国际讨论会,上午散场时走出门口,恰逢许国璋教授路过,见到我他很是高兴,随口就说:“跟我到邮局走一趟,我要寄几封信。”我非常乐意,因为很喜欢听他聊天。他也很随便,实话实说:

“去年,去华东师大讲学,你不在(我在澳大利亚做短期研究)。你们的专家楼,真潮湿,住了几天关节炎就发了,到现在都没好。”他也很关心我的研究,问得很仔细。

后来还来信勉励我:“足下才学,尚以在澳洲文学史上发挥方为得所。”他赤裸裸的真诚,让我感动。我去他家探访,刚坐定,他就从冰箱里取出两根雪糕(有时是两根香蕉),一人一根,边吃边谈。话头才接上,许太太出现了,把一个调好的闹钟往桌上一放,便去隔壁警戒了。目的很清楚,为了许教授的健康,限制谈话时间。如不自觉,闹铃一响,她会闻声而至。谁知,许国璋教授待夫人一走,便把控制键揿掉,一面露出孩子似的天真笑容。谈话虽大多关于做学问,但常常也海阔天空,什么都聊。有一次,他笑着问我:“你猜猜看,我写一篇文章,稿酬是多少?”我实在猜不出,他不无自豪地说:“一千元。”我一时咋舌,因为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才一百多元。这时,我又一次看到了他天真的笑容,就像他谈起自己某篇文章深得老师钱锺书和前辈季羡林赞扬时,所露出的笑容一样。那不全是酬高的得意,而更是体现自身价值的自豪。至于钱,他向来是看得很淡的。苏州大学请他作讲座,他谢绝讲课费,说是各校办学都有困难,招待已经够好,不能再收酬了。他还多次去函海外,要拿出当时非常金贵的外汇,无偿帮助在那里进修的学生与小辈,写明在境外何处取款,数额多少,一应细节明白无误,显然不是“作秀”,而是真心实意地“解困”。他对待学生,视同己出,拖着老迈的躯体为他们到处奔走,大至学术,小到衣、食、住房,都关心到家。师生关系,非同一般,以致在他的追悼会上,不少学生对着灵柩痛哭失声,有的甚至长跪不起。这样的情景谁见了都会落泪。

他待人的真诚,体会到的何止是他的学生和我们小辈!年长如季羡林先生者,也深有感触。在《悼许国璋先生》的文章中,季先生写道:“他待人接物,一片淳真,朴实,诚恳,谦逊。但也并不故作谦逊状,说话实事求是,决不忸怩作态。因此,他给我留下了美好的、毕生难忘的印象。”文章还提到了一个尤其令他感动的细节:“他(许国璋)在自己的小花园里种了荷兰豆,几次采摘一些最肥嫩的,亲自送到我家来。大家可以想象,这些当时还算是珍奇的荷兰豆,嚼在我嘴里是什么滋味,这里面蕴涵着醇厚的友情,用平常的词汇来形容,什么‘鲜美’,什么‘脆嫩’,都是不够的。只有用神话传说中的‘醍醐’,只有用梵文amra(不死之药)一类的词儿,才能表达于万一。”那种只可意会,却难以言说的真诚,使许、季两老“一见倾心,成了朋友,成了知己的朋友。”两人间的友情如此之深厚,以致“(许国璋教授)遗体告别的那一天,有人劝我(季羡林先生)不要去。我心里想的却是,即使我不能走,我爬也要爬到八宝山。这最后的一面我无论如何也要见的。当我看到国璋安详地躺在那里时,我泪如泉涌,真想放声痛哭一场。”老人撕心裂肺的倾诉,映出了许国璋教授的人格力量。

如今,许国璋教材和许国璋教授都已远去。那样的轰动已经不再,那种透明的真诚也成追忆。许国璋教材属于其时代,那些特殊的年代:许国璋教授属于其个人,那个独特的许国璋。两者我们都可以学习,但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力,却是难以再现的。

2010年5月25日完稿于紫藤斋

我所知道的李正文(下)

张惠卿

在上海的对敌情报工作

一九四一年七月,共产国际东方部驻重庆的负责人罗申通知李正文,东方部决定派他去上海从事对日情报工作。上海对李正文来说十分陌生,他只在一九三四年去苏联前在那里耽过三个月。这次是去抗日第一线,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受命出发。行前阎宝航介绍了两个关系给李正文,要他必要时可去找他们。

李正文从重庆乘飞机先到香港,再搭轮船到上海,那时已是八月。李人地生疏,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他先与阎宝航介绍的上海慈幼教养院院长姚淑文联系。姚是位爱国人士,思想进步,由于阎的关系,她对李十分关心,尽量帮他解决困难。这个慈幼教养院后来就成为李正文在上海的秘密联络点。

接着按事先约定的方法,李正文同共产国际东方部上海地区对日情报组织的负责人尼克莱·伊凡诺维奇接上了关系。

尼克莱告诉李:“你的工作是搞日伪军政情报,活动地点在上海、南京、杭州这个三角地带。没有现成的工作人员和工作对象交给你,完全要靠你自己设法开辟工作,要打入日伪的军政机关,尽量多和人交往,这样就有可能搞到第一手情报。另外,要有掩护职业,以便比较安全地在上海待下去。特别要注意,不要和中国共产党发生任何关系,以免在安全上相互影响;不要看进步书刊,以免暴露自己。”尼克莱还和李约好今后会面联系的时间和方式。

从此时起,尼克莱就以共产国际东方部代表的身份领导李正文进行情报活动。

不久,李从尼克莱那里领到了一笔很充裕的活动经费。

当时日伪统治下的上海,情况极为险恶,日本宪兵队、汪伪特务机关到处抓人,屠杀抗日革命群众。以凶残着称的“七十六号”汪伪特工总部经常派特务潜入租界暗杀进步人士和抗日分子,白色恐怖笼罩全市,稍一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上海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李正文到达上海之时,已成为“孤岛”的英法租界尚在,稍有周转活动的余地。但几个月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个“孤岛”就完全不存在了。

为了站稳脚跟,首先得有固定的住处和公开的职业。

李正文途经香港时住在中学同学王福时家里,王在香港开了一家文化供应社,他给李搞了一个“文化供应社上海分社经理”的名义。为了找一处安全的住所,李费尽了心机,最后终于用高价在静安寺路的金城别墅租到一间亭子间,那里住有不少外国人,属于中高档住宅区,环境比较安静。

要开辟情报工作,必须不断扩大社会接触面,这就要有公开的职业作掩护,同时为了应付日伪保甲制度的检查,没有正当职业是寸步难行的。

李通晓英、日、俄三种外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的香港文化供应社上海分社经理的空衔已不起作用了。李通过东北大学一位老学长的介绍,在一家补习学校担任日文教员。而姚淑文在上海慈幼教养院也给他挂了个日文教员的名义,实际上李每周只有两三次给该院的教员们教日文。

李还去应聘担任了原公共租界工部局的日文教员,给原来以英文做通用语言的工部局职员教日文,职员中有不少外国人,因此日文教员必须懂英文才能胜任。这个职业很过硬,对开展情报工作极为有利。

李又考取了上海申报馆的日文翻译,为该馆翻译日文书籍和资料,只要完成定额,不用上班,时间可以自己安排。

上海震旦大学还聘请他担任日文教员,因为日方命令所有学校必须增开日文课,而震旦大学不想接受日方派去的日本教员,以免受到监视,故聘李去执教。这样,李也就有了大学教授的身份。这项工作是李的未婚妻陈蕙瑛介绍的,当时她是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李后来就把陈蕙瑛发展成为他在情报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参加了革命地下工作的行列。

尼克莱对李正文在找职业掩护的问题上,相当满意,但认为李还未能打入敌伪军政机关而感到遗憾。

李正文的主要任务是搞日寇和汪伪的军政情报,除上海外,李也常去南京活动,因为汪伪的首脑机关在南京。他通过各种关系,发展了一批帮助他搞情报的工作人员,开辟了一些重要的情报来源。

在一般情况下,李从不向有关人员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是以受重庆民主党派派遣来搜集敌伪情报协助抗战的身份出现,因为他的多数工作对象不是革命者,很多情报是要用金钱甚至高价购买的。好在共产国际方面对花钱买情报很乐意,可以随时向尼克莱支取。

李正文通过好友裘维琳,发展了一个叫稽显庭的重要情报关系。稽是南京汪伪政府秘书长周隆庠的大舅兄,在该政府任文书科长,即高级机要秘书。日伪最高头目每周要开一次联席会议,商讨决定一些大政方针和重要决策,包括军事部署、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计划和行动等。会议内容的记录和整理均由稽显庭负责,整理稿经上级审定后,稽再打印三份,分送日方和伪方有关当局,后来他又偷偷地多打了一份给李正文。这些都是敌人的最高机密,据此可以了解日伪的最新动向。

同类推荐
  •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本书是一本探讨角色理论的学术专著性教材。全书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编:第一编角色总论,第二编角色分论,第三编角色建设,每编由若干章内容所构成。本书对就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志于探讨角色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国“超级”大学

    中国“超级”大学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本书以《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十五”规划》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为指导,运用最新的现代教育与领导学原理,全国阐述了校长自身素质修养和治校方略的实施,讲解校长在领导学校人事、创新教育、校本管理、科研、教学、体育卫生、后勤总务等方面的原则和技巧。并结合校长管理的实际情况,汇集大量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案例,为校长治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 看见未来

    看见未来

    未来到底会怎样,当一个无比巨大的逆转时代遽然降临之际,地球和人类将受到什么影响并发生何种变化?人类将如何应对?假设人类的未来中的一切规律均是依赖时间而存在,就是说,假如把时间抽离了,那么这些规律自然而然的显现了。
  • 树人文库-获益一生的知识故事

    树人文库-获益一生的知识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热门推荐
  • 女配逆袭翻身记

    女配逆袭翻身记

    啊啊啊……她要疯了,穿越不重要好吗!最重要的是穿越成女配好吗……最重要的事,人家女主有外挂好吗,难道让她一个人死在哪里吗……哼哼……不过她不怕,咱来一个逆袭,男主女主接招吧!
  • 巫道至尊

    巫道至尊

    无趣的阴谋揭露赤裸的人性善恶,一次意外点燃叶落奇异人生,茫茫宇宙中无数,各各文明为生存而战..........
  • 神级UP主

    神级UP主

    【作者归来的新坑】一个在被誉为最大的交友视频网站比利比利超神的故事!既有现实的百般无奈,也有破次元的恩怨情仇!仅以此作来完成现实不能完成的梦想!申明:更新绝对不稳定,但应该不会太监,嗯嗯应该!我已经做好准备了,快举起你们的小手,不要打脸…
  • 一往情深深几许

    一往情深深几许

    再次相见已是恍若隔世。“筱筱,你还是这么顽皮。”司慕晚难以置信地看向了前面的男人。那是一张这七年来,只在梦里出现过的脸。有些陈年旧怨终究是难以逃避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悸动的七月

    悸动的七月

    “大凡!我要吃冰淇淋。”“好嘞!”“大凡!我要喝水。”“好嘞!”“大凡!我要喝牛奶。”“好嘞!”…………“那你好好复习,我不打扰了……”女孩低着头问“大凡,我想和你结婚…”“好嘞!”悸动的七月
  • 血之归途

    血之归途

    一个不知身世的迷茫少年,一个偌大的九州世界,梦中莫名的呼唤,他该何去何从。讲述一个少年用鲜血造就回归之路的传奇。
  • 时间还早,我们还小

    时间还早,我们还小

    那些撕心裂肺的绝望声,在一次又一次,彻夜无眠的深夜,又或者被梦惊醒的凌晨,随着缕缕烟熏,飘散在呼啸的空调暖风中。倚靠床头,伴随猩猩火光,隔着阴暗的手机屏幕,随着音乐放空,回忆着深情易被辜负的岁月,似乎我做错了什么,但又没做错什么,不断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中徘徊。就算我再没心没肺,别人打你左脸,我也不能把我右脸也凑上去。?无论事业和感情,我走过了99步,剩下1步,决定留给自尊。墙倒众人推的年代,我们要各自为营。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梦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梦

    他,普通的农村少年,因为优异的成绩在市重点中学读书,从小喜欢音乐,一首《记忆》,让无数的人知道了他的才华,为了梦想,他拼命的训练,不断地充实自己。对待友情,他用心交往,十七岁的雨季,他与他相识,为了梦想一起奋斗;他,阳光少年,自小就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为了梦想,一直在坚持,直到十七岁的那年,他的到来,开启了人生的光芒。两个原本无交集的少年,因为对音乐的追求走到了一起,一起走向广阔的舞台,又因种种原因,差点红极一时的组合就此解散……
  • 界限以外

    界限以外

    在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外,你还去过哪里?在我们日复一日的成长中,我们像祖辈一样从诞生走向死亡,周而复始,永不停息,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那里?过去的历史是真的吗?还是对一群胜利者的颂词。真理是永恒存在,还是宇宙奇观?南柯一梦?或是用一大堆似是而非的东西堆砌而成?说了这么多,一切都要靠反复实践来证明一切假理都无法经得起大量精细实验
  • 撩妹大明星的恶魔小助理

    撩妹大明星的恶魔小助理

    谁能想到堂堂撩妹高手的大明星顾孟飞居然会喜欢上自己的小助理陆秋雨。这个小助理有何魅力?原来她不仅是知名剧作小说家“非我所爱”,而且这个平日里看似默不作声的小女生竟然还是“恶”名远扬的毒舌网评家“爱妃有点狂”。最利害的远不止这些,因为这个小女人竟然还是A市酒店业巨头碧海集团的铁腕董事长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