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89200000020

第20章 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建议当前县乡财政体制需要重新调整(8)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同年12月,小平同志在接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也还是落后的,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小康这个目标就这样提出来了,开始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但不久就广为传播了。小平同志把建设现代化的目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的、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康之家来表述,这就容易为干部和群众所理解和接受,成为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这本身就是中国特色。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小康列入经济建设目标,确定“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了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1984年6月,邓小平同志同日本客人谈话时指出:“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这是1979年12月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来访时,我同他首次谈到的。

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人均达到800美元。这同你们相比,还是低水平,但对我们来说是雄心壮志。中国现在有10亿人口,到那时候12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可达到1万亿美元,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困落后的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在这里,小平同志已经正式提出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了,已经不仅是要达到人均800美元经济目标,而且已经是讲要坚持社会主义,要坚持按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要形成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以后,邓小平同志又多次讲到翻两番,人均GDP达到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等问题。总的是要把小康社会作为到2000年要实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后来就逐渐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年9月,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现在人们说中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对一些外宾说,这只是小变化。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是中变化。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1987年4月16日邓小平同志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说:“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800至1000美元,看来1000美元是有希望的。世界上一百几十个国家,那时我们恐怕还是在50名以下的吧,但是我们的国家的力量就不同了。那时人口是12亿至10亿5000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1万至1万2000亿美元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基础,再翻两番,达到人均4000美元的水平,在世界上,虽然还是几十名以下,但是中国是个中等发达国家了。”至此,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已经明确表述了。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基本已经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把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落到实处,与此同时,他也描绘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蓝图,这就是现在我们大家已经熟知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2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8189.5亿元,折合美元10663亿元,比1978年的2416亿美元增长4.08倍,翻了两番还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81元,折合美元856元,比1978年的242.9美元,增长3.52倍,接近翻两番。为什么没有实现?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1978年全国总人口是96259万人2000年为126743万人,增加30484万人,比1978年增长31.67%,人口基数扩大,影响了人均增长;二是汇率方面的原因,1978年,1美元兑换1.55元人民币;2000年,1美元兑换人民币8.27元。总起来说,小平同志提出的2000年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已经实现了;在两千多年前,由古代学者提出的社会理想,到2000年终于变成了现实,这是举世公认的。国际上有些学者和机构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评价比我们高。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用购买力平价计算法计算,他们算出1996年,我国GDP已经达到3.88万亿美元,人均GDP已经达到3170美元。我国政界和学者多数认为,这是高估了。但我国这2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确实取得了辉煌的伟大成就,我们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不争的事实。

(三)从低水平小康到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保持了多年的长期繁荣,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经济总量已由世界排名的第13位,上升到第6位。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国际舆论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经济建设的成就惠及10多亿人民,使全国人民的生活有了极大提高,总体上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既然已经实现了预定目标,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为什么党的“十六大”还要提今后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关系第一,这是党中央经过反复论证、深思熟虑而作出的今后20年的战略部署。前20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已经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到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告别了短缺经济的困境,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综合国力空前增强了,人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比较而言,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经济体制的改革、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这样重大的历史关头,党中央继承邓小平同志已经为我们开创了的好传统,从基本国情出发,从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并存的国际环境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了今后20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既符合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能够激励人心,经过努力,是实实在在能够实现的。

第二,我们现在实现的小康,还只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的小康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谓低水平,也就是修改后的《党章》论述的“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2001年我国人均GDP7543元,折合912美元。

200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59.6元,月均元,折合69美元,恩格尔系数为37.94%。2001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66.4元,月均197.2元(折合23.8美元),恩格尔系数为47.71%。一般说来,恩格尔系数高于60%以上为贫困和绝对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我国城镇居民已经实现了小康,进入初步富裕,但占总人口62.3%的农民则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而且至今还有3000多万贫困农民,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城市也有2000多万人口的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约1000万的下岗失业人员。所以说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是恰如其分的。

所谓不全面,是指要实现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经济目标还要实现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就已经初步实现的经济目标说也还是不全面的。拿人民的物质生活来说,衣食问题可以说是解决了,但住(房)与行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2000年城镇居民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4.9平方米,比原来有了极大的改善但许多居民住房还有很大困难,特别是在一部分大城市、特大城市里,住房困难户还很多,还有很多人住在危房里。农村的住房面积很大,但质量多数不行,还有很多人住在土房、草房和窑洞里。交通方面这20年进行了大规模建设,绝大多数乡、村都通了公路,高等级公路也建了很多,高速公路已超过2万公里,成绩很大。但要建成现代交通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交通工具也还不行,北京有800万辆自行车,家用轿车还不到10%,而这是全国城市里占有量最高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政治方面,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社会目标方面,20年来我国社会是全面进步了,但与经济建设的成就相比较,则稍逊一筹,而且与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没有做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首先是社会结构不合理,经济结构变化了,社会结构没有相应调整。表现在城乡结构不合理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其次是社会事业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三,社会事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像企业单位那样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改革,许多事业单位现在仍然是吃大锅饭体制。所以说2000年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很不平衡的。这里用了一个“很”字,这是十分贴切的。

中国原来是个一穷二白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经过1953年以后的四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特别是经过“一化三改”(国家工业化,对私营工商业、个体手工业和农业的改造)全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城镇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1958年以后是人民公社化。实行按劳分配,对干部实行25级干部工资制,对工人实行8级工资制,对农民社员实行按工分分配。实行的结果,形成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拨乱反正,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先是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来又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好处是改变了平均主义的状况,确实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问题是在新形势下形成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单位差距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扩大。有一定的差距是必然的,理所应当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差距过大,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所以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这里讲的三个差别扩大的趋势,也就是很不平衡的表现。而在这三个差别中,主要是城乡差别的问题,所谓工农差别也就是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本质也是城乡差别。因为现在的地区差别,东部沿海与中、西部的差别,就城市的发展来说,这些年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地级市的发展多数也都很快,变化很大。统计资料表明,这些城市所辖的农村,城乡之间的差距比全国城乡差距的平均值要大,有的大得很多。所以就目前的国情来说,城乡差别城乡关系不协调,城乡发展很不平衡,是亟须解决的主要矛盾。

从国际上现代化国家发展的经验来看,在初期城乡差别也很大,通过国家调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逐步缩小这种差距,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就城乡居民的收入来看,一般调整到1.5左右比1,城乡关系就比较协调了。我国不是这样。

1978年的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316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133.6元,城乡差距是2.36∶1,1984年缩小为1.86∶1。

年以后就反弹。1990年扩大为2.2∶1,1995年扩大为2.72∶2000年为2.79∶1,2001年为2.9∶1。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解释:事实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并不纯,其中要减去用于生产的投资,减去要交的各种负担,而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还要加上农民没有的社会保障,住房补贴这一减一增,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就不是3∶1而是5~6∶1。

同类推荐
  • 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本书对自由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提出与逻辑线索、理论构成与研究方式,自由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自由主义批判与重申,实践理性与自由实践理性等问题进入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 从“110”到“民生110”

    从“110”到“民生110”

    《从“110”到“民生110”》以福建省邵武市“从‘110’到‘民生110’”的社会治理创新为案例,探讨怎样通过“110”一个号码的变革升级把市场机制引入民生领域,倒逼政府部门改革和公务员工作作风转变,重铸执政党条件下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建工作实务: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临新课题新矛盾。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的水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研究

    本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形态的内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的原则方法与结构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路径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实:实事求是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实:实事求是

    《巅峰阅读文库·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实·实事求是》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增强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实·实事求是》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热门推荐
  • 淑女传

    淑女传

    淑女李璇出生侯门,本是贵女,万般机缘,立志成为一名淑女,千般磨砺,最终如傲雪寒梅,成为淑女。
  • 一分钟掌控男人心

    一分钟掌控男人心

    为什么自己付出得越多,男人逃离得越快?为什么自己说得越多,男人越沉默,甚至自己一开口,他就厌烦?为什么自己只是当众批评了他几句,他就动力大失,甚至开始敷衍了事?其实,女人有女人的“小九九”,男人有男人的“小算盘”。聪明女人懂得,只有了解男人的心理,懂得男人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走进男人的内心世界。
  • 埋诗客

    埋诗客

    因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被迫退役的记者沈格,误入一家“奇怪”的餐厅,只要听客人说故事即可拿走高额报酬。形形色色的客人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故事,《情绪贩卖机》《脑海有条鱼》《人生试用报告》《吸血鬼保姆》等,奇妙荒诞。风格致敬《黑镜》《爱死机》《世奇》持续更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残局浮生

    残局浮生

    这是一个讲天下残局和个人浮沉的故事。大唐在唐罗战败之后,李家皇权、武氏外戚与关陇军事贵族开始借助江湖及儒生势力争夺实际统治权,这个军事残局在各方野心与防范的操控下,硬生生变成了波诡云谲的江湖和儒林厮杀,一个个残局像多米诺骨牌般撕倒,那些本已不该再重现江湖的人、武学、兵器,乃至于鬼,都一个个重返人间,来告诉世人这残局的往事浮生。主角们是这个残局下的孤儿,见识了他们不该见的故事,结识了不该结的故人,在裹挟中各自修炼,各自寻路,最终却不可避免地在浮沉中分野,成一个个江湖浮生。
  • 幻想三国记之白话

    幻想三国记之白话

    幻想三国记3:白话季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恰出得不世天命之人,梁子欣、刘友之和王少文三人,打开了一个别样的三国故事。纵观天下大事,莫过生死离别。今后,由白话,写作一个不一样的三国。让你看到,白话的内心,以及幻想三国记里的诗意。我想让故事感人,又想让故事赋有内涵且真实,却又不想失了幽默。总之就是,想了很多,一个又一个的想法。让故事美好,希望可以吧。其实,第三季原本打算是不出的,可是我觉得作为白话的我,真的想完成我的三国梦。让我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能在这里实现吧?梁曉飝£白话出自文州城永乐
  • 职业的晋升(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职业的晋升(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无限MC之最强附魔师

    无限MC之最强附魔师

    一个对生活麻木的青年,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靠直播MC(我的世界)打拼,赚些零碎。一次意外,连唯一的经济来源也被剥夺,这样更使他已经完全对生活失去自信,最后一次直播MC即将结束时,意外又发生了......
  • 佣兵志

    佣兵志

    在大陆地图上画下重重一条直线之后,沈锋坚定不移的沿着这条直线,找寻同伴、招收团员,梦想着带着属于自己的佣兵团创造一个佣兵界无人可及的辉煌。已完本一百五十万作品《网游之重生最强》,人品应该还不错,喜欢的请放心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