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79600000035

第35章 生态约束下的甘肃经济发展双赢战略(1)

甘肃依靠能矿、土地、草原等自然资源优势,在国家政策推进和支持下,50年来,形成了资源型产业结构,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带动了全省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面对两大挑战:一是市场环境变化对资源型产业的挑战。即资源市场化、国际化带来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双重压力,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传统产业,面临强有力的竞争。二是生态环境问题。甘肃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而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甘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生态破坏严重。

面对挑战,甘肃迫切需要新思路、新视点、新理论、新方法研究如何加快甘肃的大开发与大发展,研究甘肃资源开发策略、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实现甘肃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等,这些都是甘肃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首先,从甘肃生态建设看,甘肃作为经济欠发达、自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省份,甘肃生态问题不能单纯就生态论生态,实行生态建设的前提是发展,必须把生态问题放到生态经济社会的大系统中去考察,区域生态建设问题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紧密结合。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必须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最终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的双赢。

其次,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看,甘肃经济结构和产业水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不能适应甘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甘肃仍以资源指向的重型产业结构为主,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面临着调整结构、加快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污染的双重任务。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善环境、引导产业调整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是甘肃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当前,在国家以生态建设作为突破口,强力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之下,开发甘肃,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山川秀美、富裕小康的社会成为甘肃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甘肃必须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以生态建设作为切入点,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把改变甘肃经济落后面貌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的双赢。

最后,从甘肃发展机遇看,“十五”期间,是国家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起步时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被国家确定为今后的发展战略。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得到普遍关注。目前,中央在西部地区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西部大开发,并重点支持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十六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可以说,生态建设是国家目前对西部、对甘肃扶持的重要方面。在国家和甘肃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目前是甘肃实现水资源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以生态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推动甘肃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建设的双赢战略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退耕还林为突破口,带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以恢复甘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核心,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以实现甘肃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施双赢战略,其目标在于使甘肃生态环境初步改善,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引导产业发展,形成比较合理的经济结构框架,逐步把甘肃建成石油化工基地、中草药加工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林牧业基地和旅游大省。加快甘肃城市化进程,减轻农村的生态压力,与西北各省一起逐步在西北地区建成一条绿色生态屏障,从而为全国的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甘肃区域产业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一)甘肃区域产业体系形成(1949—1978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甘肃区域产业体系形成时期。“一五”、“二五”计划(1952—1962年)期间,甘肃作为全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重点工程,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炼油厂、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西固热电厂、永登水泥厂等大中型骨干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下,甘肃重点发展了以石油、有色冶金、能源等资源开发与加工为主的重工业。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开始向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

“三线”建设时期,甘肃进一步强化了以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甘肃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进入一个规模化开发和专业化生产的高速发展阶段,建成了坐落在河西走廊龙首山北麓的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嘉峪关酒泉钢铁工业公司以及兰州、白银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突出了铜、镍、铝的开采、选冶和加工;在能源方面,先后建成了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电站等水电基地、长庆石油开采基地、窑街、阿干镇、靖远、九条岭等煤炭生产基地;在非金属资源的开发方面,主要建成和完善了武山水泥厂、高崖水泥厂、酒泉水泥厂、兰州玻璃厂等;同时还恢复和新建了一批地方中小企业,增强了工业实力,工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三五”、“四五“计划时期,随着国家对建设总布局的调整,从工业发达的省、市搬迁了包括机械、电子、轻工等一批骨干企业来甘肃,为甘肃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总之,计划经济时期,重点项目在甘的兴建、沿海地区老企业的入甘,在较短的时间内奠定了甘肃工业化的基础,确定了甘肃省以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和电力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1970年甘肃工业总产值中,冶金、机械、石油、化学和电力,这五个行业的产值合计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80.17%,成为财政收入的五大支柱产业,对甘肃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世纪70年代末甘肃工业逐步形成了以能源、有色金属、机械、冶金为主导,轻纺、农产品加工等相配套的以重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同期农业发展缓慢。受政策、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在曲折的道路上徘徊,农民收入没有太大的变化。第一产业举步不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锐减,由1952年的65.02%下降到1978年的20.40%。见表53。

(二)经济改革中甘肃产业结构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如表54。

第一阶段为1978—1990年,这一阶段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20.40%上升到1990年的26.38%,提高了5.9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由60.31%下降到40.50%,大幅度下降了19.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由19.29%上升到33。12%,提高13.83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甘肃第一产业的变动方向与全国相反,非但未下降反而提高了,第二产业的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的提高幅度高出全国近5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为1990—1999年。这一阶段甘肃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990年的26.38%下降到20.52%;第二产业比重由40。50%提升到45.47%;第三产业比重由33.12%提高到34.01%。与第一阶段明显不同的是,第一产业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开始上升,第三产业上升幅度明显放缓。

第三阶段为1999—2002年。西部大开发后,甘肃产业结构又有了新的变动趋势,第一产业缓慢下降,第三产业缓慢上升,第二产业比例基本保持稳定。

从总体上看,20年来甘肃三次产业的产出结构变化的特点为:第一产业先升后降,1999年的水平与1978年的水平相当;第二产业先降后升,1990年较1978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至1999年又回升5个百分点,1999年基本保持稳定;第三产业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后期上升幅度减缓。

(三)甘肃产业结构的特点

1.重型产业结构的缓慢调整。工业化进程也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在甘肃工业化进程中,重化工业化一直在结构成长中居于主导地位,从而形成了典型的资源指向超重型的产业结构。这一倾向至今未能改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下,甘肃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工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产值比例由1952年的12.99%上升到1978年的60.31%,重工业发展尤为迅速,1978年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工业占工业产值的80%以上。与此对应,计划经济时期甘肃农业发展缓慢,产值比例锐减,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由1952年的65.02%下降到1978年的20.40%。旧体制时期甘肃工业化的高速推进,其积极效果是改变了原有的农耕经济主导型产业结构,到改革开放初,形成了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主导型的产业结构,但这种产业结构却是建立在城乡经济二元隔离(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水平低、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程度低、农村工业化因素薄弱等)和服务业相对萎缩基础上的。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取向改革探索时期,第三产业取代第二产业成为结构变革的主导因素;在市场化进程中,二者对结构变革的作用又发生了换位。但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整个过程来看,推动GDP结构成长的因素已由过去的工业“孤军突起”型转变为工业一服务业相对均衡型。这是甘肃GDP结构变动中的积极因素。

2.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在甘肃,传统工业化在引致人口的非农化、劳动力的非农化方面的拉动效应比较弱。改革开放以前,这种情况是明显的。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到2001年,甘肃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水平年均增长2.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2%);2001年,甘肃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54个百分点。在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更为缓慢,1983年到2001年,甘肃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水平年均提高4.09%,而同期全国则为5.89%;2001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水平已达到32.71%,而甘肃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65个百分点。

就从业人员比例结构来看,大量的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相当有限。从表55中可以看出,虽然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从1980年的80.20%下降到1999年的59%,但相对于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从业人员比重还是严重偏高。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过低,出现和产业比例结构不相称的畸形就业结构。这体现出甘肃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结构特征,更体现出中国工业化的特殊历程所造成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的状况。

3.资源的开发度高,产业与资源耦合程度低。就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土地经营结构高度倾斜于耕地,劳动力就业结构高度倾斜于农业,产值结构高度倾斜于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种植业,反映了甘肃农业结构生存型的特征;农业产业结构与土地资源类型结构耦合程度低,说明农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关系很不协调。

甘肃作为原材料工业基地,产品大部分调往省外,加工工业所需原材料大部分又靠省外调入。这种产业关系影响了甘肃省产业群体的尽快形成与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工业整体经济效益流失严重。对资源的掠夺式粗放型经营方式超越了环境的承载力,资源和环境压力逐年加大。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这种以资源性初级产品为主的工业结构受到越来越大的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冲击,资源优势逐步丧失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4.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致使二元结构加剧。首先,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严重脱节,落差极大。1949年以来,甘肃工业化的发展,起步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的基础上,中央政府不同产业部门根据各自的计划,通过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沿海企业的迁移,在甘肃进行产业“移植”,这些产业大都属重化工业部门。这些产业部门彼此之间既缺乏有机协作,建成的大型企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也仅限于厂区一隅,形成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化工业并存、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先进的生产力并存、城乡对立的多重性二元结构格局。由于经济结构形成之后存在着一定的稳定性,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的调整更是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动态复杂过程,加之体制因素的制约,这种二元结构问题至今还显得十分突出。落后的制造业并未为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提供现代化生产设备,工业哺育农业的局面一直没有形成。甘肃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市场化进程缓慢,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方式仍占主要地位,种植业商品率仅达44%,农林牧渔业商品率仅达50%左右。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11.78%到1999年的12.22%,变化微小,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由此可见。

同类推荐
  • 我们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还有多远

    我们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还有多远

    本书从一个中国学者的视角,以翔实的数据,缜密的铺排,剖析21世纪中国在达到阶段性颠峰后有可能实现第二次起飞的种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合理内核,特别是对中国经济的新制度再创新、新农村运动、城市化进程、新消费群、新生活方式观、新经济增长点、新主导产业群等,都作了精辟的分析。本书还对21世纪中国经济何时赶上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后的地位的问题做出了创见性预测论证。
  • 粤商经营之道

    粤商经营之道

    全书主要由六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探讨了多元化与专业化的战略选择在粤商发展中的作用,第二部分是一些基本的多元化理论知识介绍,第三部分探讨粤商进行多元化或者专业化战略选择的动因,第四部分分析多元化或专业化战略是否有助于粤商更好地利用信息优势,第五部分探讨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等,第六部分是全文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 甘肃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甘肃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对工业的要求,本书根据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对甘肃省如何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可行的策略。
  • 创业案例集

    创业案例集

    本书收集了23个案例,其中包括江苏诚信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创业纪实、红宝丽集团创业之路、南京固柏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的成长之路、泰兴市航联电连接器厂创业之路等。
  • 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当你学到越来越深入,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在转行学数学了!确实,现在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借助数学这个工具,甚至有人莫名其妙地认为,如果你的研究中没有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肯定就算不上高深、前沿,称不了“专家”,拿着这样的“研究成果”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是,本书完全没有数学公式,规避数学公式深奥难懂的缺点,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一个个关于经济学的故事。并从这些有趣的故事中教会读者什么是经济学,经济的逻辑是什么,以及怎样运用经济学理论来撬开经济之锁,还原会融真相。
热门推荐
  • 幽冥狼啸

    幽冥狼啸

    江易是混元大陆最年轻的强者,是受万兽敬仰的狼族之王,他集荣耀于一身却只是一个受父亲唾弃的孩子。他被封印了,被自己的父亲亲手封印了。千年怨气,不甘沉沦,以命为契,魂魄分离。他要剑指那个曾唾弃他的人,混元大陆无论神魔鬼怪,臣服者生,反抗者死!冥狼怒,伏尸百万,冥狼啸,万界臣服!
  • 甜心到了,请签收

    甜心到了,请签收

    鬼马少女沈薇薇和归国天才傅南溪的甜甜爱恋。傅南溪:“我来找你借个宝宝,生完小孩你就可以选择离婚。”沈薇薇:“宝宝是我的,你也是我的!”外表对傅南溪一副讨厌的样子,心里却想着做他的妲己,祸国殃民!只甜不虐,所有的人都是助攻哦⊙?⊙!
  • 网游之不二刺客

    网游之不二刺客

    当游戏等于现实,当灵魂可以觉醒,当游戏里也可以修仙撩妹子,他能否越变越强,不二于天下!【求推荐】,【求收藏】
  • 鹊歌

    鹊歌

    穿越第一天,她死了丈夫亡了国然后被赶出了皇宫。终于见着爹娘,啥?要嫁给一个糟老头?人家穿越吃香喝辣改朝换代凭啥她就那么惨?门口路过那小乞丐你别跑,娶我可好?
  • F女也疯狂

    F女也疯狂

    这是狐狸我的第4本书当然前面3本都木有成功的发下去因为狐狸太懒了但这本不会了这本小说我一定会坚持发下去的,因为这是狐狸我真正的处女作也是我的真爱。简介:性别都吥同还谈什么恋爱?性别相同还有什么真爱?一男一女,只不过传宗接代!!!
  • 世界文学评论(2014第1辑)

    世界文学评论(2014第1辑)

    全书内容主要包括:比较文学研究、英国文学研究、美国文学研究、研究综述与图书评论等。全书收录的文章主要包括:韦纳斯的《史诗风格的地域文化书写——论刘保昌新著〈楚武王〉》,赵国泰的《别求新声造佳著——沈光明〈留学生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研究笔记》,何云波的《接受、影响与融通——彭燕郊诗歌访谈录之一》,邹建军、陈清芳《长篇小说〈瞳话〉的哲学意蕴》等。
  • 为生活而疯

    为生活而疯

    男主宋行,大学毕业后,事业风生水起,结果受人坑害,从此过上了悲惨的生活。
  • 至圣帝

    至圣帝

    一个被捡来的少年从一个充满友善的镇子上开始修炼在勾心斗角的大陆上谱写着一部属于他的传奇
  • 尊者大道

    尊者大道

    天才级的高手如云,各种神通,各种玄力,造孽级的对决。
  • 医仙道

    医仙道

    不一样的修仙,不是天才也不是庸人,且看一名大夫怎样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