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33000000018

第18章 天穹闪亮的星光——湖北新散文巡礼(1)

一倾听心灵的声音——沉河散文论

世纪转型时期,散文创作的势头有突飞猛进的趋势,从刘亮程、鲍尔吉、原野、周晓枫、张锐锋、庞培、刘家科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崛起的纯散文作家,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走上文坛的谢宗玉、黑陶、玄武、马叙、格致、习习、陈洪金、沈念、黄海、杨献平、廖无益、朱朝敏等作者,为中国的散文创作带来了一种新的气象。有人将他们命名为“新锐散文家”,其实并不需要有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如同他们不需要一本正经的宣言、自作多情的诠释,以及各种形式的宠信。“新锐散文”所关注的是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情感情绪,它强调对社会和人生的哲学思考以及文化探究,真正面对这个正在改变我们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时代。这些时下崛起的文学新人有望构筑出最美的风景,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空间正为今日这个时代所充盈,在区别以往的社会氛围中,与前者比较,他们少了许多矫饰而心地更加坦诚,少了许多束缚而自我更加鲜明。

这一批作家“大多具有多年的诗歌写作背景,经历过中国诗歌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加之对于散文传统习见的相对疏离,一旦进入散文写作领域,他们的姿态是新鲜的,富有朝气的。”像许多“新锐散文家”的其他同行一样,沉河也经历了一个由诗歌而散文的过程。1967年生于湖北潜江的沉河,湖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供职于长江文艺出版社,他也是从诗歌起步而迈入文学的园地,曾著有《致》、《孩子》、《思想者》、《乡村》、《透明的耳朵》等诗歌,散文作品现结集为《在细草间》,是百花文艺出版社“后散文文丛”中的一册。

“后散文丛书”关注类似于《在细草间》这样一些散文,源自于它们的潜在与独立,它们是被遮蔽在媒体散文后面的散文,它们的作者具有独立的价值判断和艺术追求,他们并不关注散文是什么,而更关注心灵是什么,语言是什么,怎么样让语言逼近心灵,倾听到心灵的声音。这语言这声音都是自由的、灵动的,在这些散文中,让我们重新读到了细草、夜晚、池塘、黄昏等一些鲜活而富有诗意的语词,这些在很长时间内被都市快餐文化给遮蔽的金色记忆。

沉河正是用“在细草间”来诠释他们的这种生存和写作状态。让我们仿佛听到“从细草间响起了蟋蟀的鸣叫,这种弱小的动物用它单薄的胸腔应和着来自大地深处的声音。”(《近乎无限透明的天空》余地)这是来自心灵的声音,对这种心灵之声的努力追寻让他们站在“媒体散文”的喧嚣与热闹背后,将创造的视角回归到散文本身,“我生活着只为本质而活”,其他的“是现象,现象可以忍耐,可以变化,可以消失。……只有在这个时候,它才清楚,为什么一生都在唱歌。”(《蝉蜕》)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飞翔只是为了寻找食物,鸣叫才是快乐之源。”(《一只鸟笼里的鸟》)距离现实梦想的远和近之间也只是一个相对的存在,虽然“那些闪耀这光辉的一切都离我很远,它们如梦,如虚幻,如空。”但却“发现我家的小荷塘离我近了……这么近,不可思议。仿佛这田野的灵魂就在我手中收藏着。”(《荷塘离我近了》)这种独立特行的姿态使得他们将这些心灵间的文字作为他们“生存的高度”,因为这样的文字“是他们一生中所能穿到的最美的衣裳。”(《死亡、生存的高度》)书中的编排方式也耐人寻味,全书围绕着“在”、“细草”、“间”、“看和听”四个章节铺展开来,按照作者的某些阐释,“在”即“表之里”,“它对于生命是活,对于肉体是灵魂,”闪耀着“必然是智慧”(《表的现象分析》)的光芒,是对现实存在的深度思索;“细草”则显现着个体的孤独与迷惘,承受着“很少有人关注到它”的命运;“间”让我们在艺术品、游戏、儿童的世界、作品人物、物事之间去触摸我们的灵魂;“看和听”则将人们对生活、生命的追思与探询纳入到我们耳闻目睹的人生历程,因为“眼前之物即心中之思。当我看懂了眼前的一切时,我的思想即在其中了。”(《作者手记》)在这些文字中,作者把自己对生命个体、文学创作的理解和梦想投注到字里行间,尝试着将其对生命、生活和社会的思考纳入到一种对于现实的观照之中。

这是一种质朴,倾听来自心灵的声音,也恰恰因为这些文字的真挚朴实,沉郁忧思,这样的真诚坦荡和率直,就让你感觉到的是一个生命全部的复杂性和神秘性,给我们展开的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些“向内”的深度探索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一种“自省”的态度,“以一种自省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物,然后从中发现自己卑微的身影,沉河,他执着的姿态其实只是要与大地融为一体。”(《近乎无限透明的天空》余地)“自省”的态度,必然会直逼人类共同的弱点——尽管它是难以克服的,但毕竟处于被认识被追踪的境地。对于自身的挖掘,往往会造就惊心动魄的、朴实无华的真正的艺术品。这些艺术是饱和着血肉和体温、无比生动无比真切的。也许作家除了通过自省而趋向完美之外,别无他途。批判的锋芒永远向外,是我们习惯已久的痛快方法,但这也表明了我们的胆怯和弱小——特别表明了生命力不够强盛。

“自省”的态度需要作者真诚地,忘掉一切地参与生活,需要勇敢地面对自身的焦虑、犹豫、困惑、痛楚、遗憾等人生各式的境遇。应该说,作家面对这样一个世界,神情冷峻,短兵相接,需要的是双倍于人的勇气和智慧。他的整个过程,总是深深地透出形而上的意味。在对生活的体悟中,在对灵魂的触摸中,一切的人生经历都显得弥足珍贵:无论是情感的纠葛还是隐秘的幽思,无论是灵魂与肉体的冲突还是智慧与良心的考验,无论是生存与死亡的追问还是存在与虚无的思索,还有那些对情绪情感的体察、四季轮转的关切、历史故事的哲思……这一切都在伴着作者的脚步前行。

作者的思想和精神就活在这种探询之中,“活在内心的想象之中,活在无休止的寻求之中,这两者的结合就是美。不仅仅是美,还是一种悲痛,一种崇高。”这是一种“宗教似的献身,”和一条无法舍弃的“道路”。而作者的目的就是将这生命的沉思,生存的焦虑,欲望的灵性,鲜活的生命在文字中淋漓尽致地加以表现。通过它们来“探询着某种可能性,某种可能的极限:一个人能够离他人的世界多远,能够孤独到何种程度?”从而达到作者所追寻的“所谓的真正的抒写”。(《清晨与黄昏》)正是这种探询和追问,这些站在人生高度的哲学之思,这些充满着生存、死亡、存在、虚无、痛苦、梦呓、现实等字眼的文字,才铸就了沉河作品中“睿智沉郁”的风格。

沉河的散文作品呈现出浓厚的思辩色彩。文学高度其实也是哲学的高度,文学家向上的探寻也是对哲学命题的不断追问。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建立自己的哲学系统并将其秩序化的意义远在生活和创造之上。但这是一场多么痛苦的扭杀,一次多么长远的跋涉,他在战胜那些不可战胜的、无所不在的力量的同时,一次又一次地升华甚至涅槃,希翼进入更加自由的境界,他的搏斗过程就是最好的诗篇,他的一切作品,无形中都变为他所有行为的注解。

在人的生命本能之中,这是一种对智慧的渴求,正是这种渴求使作家始终处于一种上升的状态之中。沉河笔下的散文,便是用这一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智慧的,它们时而呈现出一种叛逆:“风景原本有它自己的秘密,这跟艺术何其相似:它怎能为公众存在?”(《春访梅园》)“于是历史的英雄由于被众人所抛弃而得以诞生”。(《潜水者》)时而表达一种游离的姿态:“世界都与之无关。但他分明关切着整个世界。”(《寒号鸟》)“孤独,不合时宜,更具热情的人点缀在世界的繁华之地。”(《现实与梦呓》)时而显出一种困惑:“一个巨大的南山的梦啊,南山,它在哪里啊?”(《南山》)“请提醒我真与假,不要让我迷失于一大堆的假象中。”(《一生》)这些其实都在努力呈现自己的精神才智、智慧之思,他们在创作中踽踽独行,努力倾听着自己内心的声音以及传达出来的某种,而正是这种智慧应该是引领我们进入智性阐释的一条主要途径。这是一种连带血肉的思想,因为这种心灵的声音与整个生命向上的渴求结为一体,掰也掰不开,那是用心血结织和浇灌的,是漫长的生活培植出来的。同时,沉河散文中的智慧性与文学性又是融为一体的,他的散文在文学性中渗透智慧性,在智慧性中显示自己的个性,内敛性、道德性,它超脱、聪颖、甚至有些冷峻,给予我们一种有益的启示。

如果说沉河散文中“睿智”的思辩色彩加强了其散文的深度,那么这种智慧性与“沉郁”特色文字的结合则拓宽了对现实生活的广度描写。这种独特的视角使得沉河往往能从主体生存体验角度出发,以自己个体的知识建构为依托,聚焦于对人的本性之矛盾的过程展示,极大的观照人的精神世界,努力发掘人的自觉性以及主体意识的多样性,从而使他的散文不仅鲜明地体现了作家的主体意识,而且使得散文创作选择的题材具有开阔性。

在沉河的散文中,既有“文学是人学”文化背景,又有一种边缘化的状态,还有两者在思想和文化的整合和融会,而且还渗透着作家潜在的美学的、情感的、个性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其作品中,有着强烈的情感纠葛,如《回忆爱情的事业》、《对生的初恋观察》、《等待是没有时间的》、《月光与月光》等;也有着历史传说的哲学之思,如《南山》、《西西弗斯的石头》、《人面兽身》、《蒙垢的维纳斯》等;还有一时一事的借景抒情,如《一个体面的乞丐》、《一只鸟笼里的鸟》、《游泳》、《潜水者》等;还有奇异的感觉与梦境,如《想象之象》、《窥视》、《生活在梦中》、《两个有关凶杀的梦》、《我的梦》等,在沉河的散文世界里,无论是物质的(如《几种手工(二)》、《街道》等),血缘的(如《不知之知——儿子丢丢零岁纪事》),精神的(如《灵魂与肉体的共谋》、《表的现象分析》),还是关于“人”的各式情感与境遇的感怀或思索,比如,对立、矛盾、缘份、相依,乃至愤怒、敏感、理解、尊重,再或世事,生活,生命,心绪,再或抵抗、求索、胸怀、力量,还有遮蔽、冷眼、压抑、恐惧、梦想、渴望、等待、孤寂、虚无、绝望、挣扎,甚至极端,宇宙的奥秘,如万物生灭,时序迁流,及人生的真谛,如生老病死,穷途末路等等一切都进入了作者的视野之中,题材相当广泛。

从某种程度上说,沉河是一个思辩能力很强,同时又异度敏感的作家,我们难以想象一个感觉迟钝的人,会对人间一切情愫感觉敏锐。似乎自然界的一切都能引起他的喜悦和哀伤,他与这个世界血脉相通,他可以嗅到风云、河流、树木、太阳、生命、生活等一切的气味,感到它们的脉动,同时,他也受到了最有力的,最痛苦的磨砺,凭借这些,从而获得这常人难以捕捉的东西,并以其自身的方式消化着,他用他的喃喃叙说来记录和倾诉他心中的一切,因而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穿透力,往往在理性上还来不及排斥的时候,就进入到心灵里去了。

细细品读沉河的散文,闪耀着智慧火花的语言也是极有特色和意义的,句式长短合理、字面干净洗练,段落张弛有度,他的语言充满哲思,但并不晦涩;凝重深沉,但并不悲凉。而且,沉河的语言具有多变性,并非一种色调,写哲思时,凝练深邃,“时间显现时间。时间显现显现。显现即显现时间,显现的一切都是时间的一切。”(《表的现象分析》);写情感时,绵丽委婉,“它在若即若离之间,半梦半醒之间,像一团紫色的雾,一段记忆中柔美的乐曲。她清纯的面庞有时浮现在里面。”(《月光》);写情致时,灵动隽远,“最后的雨点穿越树叶诗意的空间,偶露星星光彩,像黑夜下降了。下降到黑暗之中。”(《雨打树》);写事物时,真挚贴切,“我以此开始深入手工。它提醒我一个人的迷失、返回、专注种种。”(《剪纸及粘贴》);写亲情时,意趣盎然,“我爱我的儿子,爱那个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开始调皮、开始摸爬滚打的家伙。胆战心惊的爱着。”(《不知之知——儿子丢丢零岁纪事》)沉河的语言含思绵邈深远而又富有层次感——沉思时的纵横驰想,情浓处的绵丽多情,孤寂时的特立独行,触景时的别具情思,抒怀时的托喻遥深——都给阅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然而,他并不过多地借助修辞手法以及古字、冷字、典故、名言、新词语和外来语来取胜,还是注重日常的普通话语的表达意义,给平常的语言赋予一种不平凡的气氛,作家汪曾祺说过:“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当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指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他常常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集中了常规性以外的凝聚力,它以直抵内心的锋芒,甚至是有失偏执的自我意识去进行挖掘和焚烧。感觉和体悟沉河自成一体的语言,给予了我们一个观察角度,让我们去了解他语言的质地和由此表现的意义,从而感受其语言的丰富性。

沉河在作品的结构形式上大胆地放逐模式、放逐传统,按照现代人的无定形的情绪和微妙的意识流动,创造新的营构方式,因而他的散文获得了自由感、个人性和内在的深度;就作品的叙述而言,在保持散文的主体性、内倾性和情感性的基础上,积极、大胆地撷取小说、诗歌乃至电影和戏剧的表现手法,让由来已久的娓娓道来或直抒胸臆,也融进一点“隐喻”、“象征”?,甚至渗入若干荒诞或变形。他也尝试向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借来了种种表现手法,最为普遍的是在意识的跳跃滚动,瞬间幻象的捕捉与再现,语言的象征和变形,对荒诞的揭示和表述上做了不少的探索,比如《窥视》中揭示的特殊体验:“某一天,我站在临街的高楼窗边,俯视着我的同类。忽然涌起一种犯罪感:此时的自己是一个窥视者……”然而,当我也走在街上,也会有“更高的眼睛看着我。这点经验也让我原谅人的卑俗。”再如《生活在梦中》中的荒诞意识:“我梦见一座屋子。屋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数不清的门。这些门又各不相同……”这些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散文文体的艺术表现力。

同类推荐
  • 护航大海战

    护航大海战

    随着盟军护航舰只的减少,商船的损失在不断加大。当时有许多护卫舰被派往英国东岸和南岸海区去担任反德军登陆任务,直到东南沿岸的德军登陆威胁平息以后,许多护卫舰才回到大西洋继续护航。长期以来,德国海军潜艇舰长们对美国一直憋着股劲,如今,它们终于如愿以偿。5艘德国潜艇陆续离开德军基地,横越大西洋,前往美国海域。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闲言絮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闲言絮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之“闲言絮语”收录了当代名家的散文佳作。作者就像拉家常一样述说着生活的闲言絮语,他们闲话做人,纪事童年,他们对男人对女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对失恋各有态度,对生死另有认识……
  •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70年前,抗战诗人以笔为枪,为祖国而歌。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其实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沿着诗词中国浩瀚文脉流淌而来的吟唱,都化作了力透纸背的滚烫血液。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清代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普及读物。自乾隆二十八年问世以来,“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时至今日仍在启蒙教育、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唐诗三百首》共选唐代七十多位诗人的三百一十余首诗。全书按照体裁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八部分,在各类的体裁下又大致按照诗人的时代先后编次。所有这些诗作或慷慨激昂,或哀怨悲切,或沉郁顿挫,范围相当广泛。《唐诗三百首》以其务实的编法、适中的篇幅、脍炙人口的诗歌打动着读者,影响深远。
  • 兴国根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话带来全国新气象

    兴国根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话带来全国新气象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热门推荐
  • 心态的构建(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心态的构建(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寻找理想的工作都是一件既难得又易求的事情。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择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已成为许多择业者关注的焦点。
  • 麓力重生

    麓力重生

    望归闭着眼睛推开棺材盖板,一副人骨骷髅把望归吓得不轻,那骷髅嘴里含着金子,腰带上有镶有金丝的碧玉。“想必这就是我的祖先,共谷国主叔逐!”棺材里许多铁制的奇形怪状的兽俑,只有一个人俑,此人红色眼睛,红色嘴唇,黄色身子,头顶圆圈光晕,身旁有九口钟,望归拍了一下九口钟覆盖的灰尘,九口钟突然发出巨声嗡鸣之响。说到麓力,浅卷长长地叹了口气,回道:“麓力是共谷国人生来必须修炼的力量,如果放弃修炼麓力,国人在十八岁时就会死去,麓力分为虚实,虚有三气,分为:一气,二气,三气;实有三气,分为:一实,二实,三实。虚气可凝成浑圆之道,通天逆转,实气可充实血气筋力,强身续命。”老君山不是寻常之山,共谷国主世代的墓穴都在此处,就是今日溶洞所在之处,当年末代国主消失,世代国主的墓穴也消失了,至于如何变成了溶洞,确实不得而知。浅卷的此番叙述引起了望归无限遐想,回忆起祖母所说的,望归的祖坟所在之地,刚好也是万枯山半山腰。望归脑海浮现起万枯山老君山二座奇山,忽然觉得脑子一阵眩晕,差点分不清自己身处何地。老君山溶洞,二青弯月刀。
  • 别碰我的尸体

    别碰我的尸体

    生,死,一念,与世暂别。是活着的死人?既然活着,为何言死?既然死了,这具身体又是谁的棋子?既要夺去我的生命,以荒诞的理由;又要我活着,给予我在这个世界上得不到的一切。吾尸若毁,魂亦无依,为何要和我开如此恶劣的玩笑?随心所欲。
  • 栗山未来的末世史

    栗山未来的末世史

    身在末世,夏沐感觉自己特悲催。这世界,强才是硬道理,但没想到自己弱到连丧尸都能欺负自己。到个学校,本以为足够安全,却没想到成为其他同学逃跑的牺牲品,结果就这么挂了,怎么能甘心?——“看我强势回归,成为栗山未来,称霸这混乱的末世,杀渣男渣女,杀丧尸,杀怪物,成为超级偶像,站在世界之巅~”
  • 嗜血灵医

    嗜血灵医

    她,21世纪的暗夜君王,却被一块玉成了鬼界的小殿下,传说她嗜血杀人,冷酷无情,一身医术,炼丹术足以到逆天,驭神兽,却不想遇到了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诛天联盟

    诛天联盟

    被一阵奇怪的光带入天明大陆,却遭到好兄弟的背叛与追杀,与自己的女友失散。为了保命,为了找到女友,方明开启了修行之路,却因自己的体质而遭到天嫉。他走上了抗天之路,与诸神争锋,与苍天夺命……‘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站住小心我吃了你哦

    站住小心我吃了你哦

    苏慕筱相当无奈,有这么个粘人的小胖子,我能怎么办,只能宠着啊…
  • 进化隧道

    进化隧道

    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存在着一条迷一般的隧道,没有人知道这条隧道的终点是哪里,它仿佛连接着无穷无尽的时空。但凡知道这条隧道存在的人,大多都会义无反顾的踏上征程,因为它代表着无穷的机遇与无限强大的可能!
  • 祈仇迎倩

    祈仇迎倩

    孤身一人,不知身份,不知来处,冷漠杀手,闯荡江湖,霸道无匹,问鼎苍穹,弑杀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