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62000000032

第32章 学缘师恩(7)

然而当年极左思潮开始抬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反对资本主义复辟”、阶级出身论等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校系领导屡屡组织大学生批判“成名成家的资产阶级思想”;而一些特别敏感者会关注同学的一言一语,甚至断章取义地将同学的话语记录在案,到了一定时候便拿出来上纲上线地分析批判。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中,很多同学不得不冷藏起创作的热情和探究学问的心志,埋头于随大流的学习生活,而少有“乖张”之举了。平心而论,我们62级文科大学生,在1962年9月至1966年5月不到四年时间内,仅两次被抽调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大、小“四清”运动)即达一年零三个月,平时又常有政治学习和劳动周等安排,因而连同教育实习在内,专业学习时限不过两年余。到了毕业前夕,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我们又被留校参加文革运动一年半时间,直到1967年底才毕业分配工作。我们固然经受了不少锻炼,但毕竟影响了学业的进展。

不过,昙华林岁月的学习生活毕竟是全方位展开的,在思想教育方面比较注重积极行动,当年在要求进步的思想支配下,同学们响应毛主席学习雷锋的号召争相做好事,从点滴做起,以至在一段时间内我不由感慨:想做点好事都难有机会。比如清晨起床想打扫公共环境的卫生,居然连一把扫帚、一块抹布都抢不到,原因是已有同学抢在你的前头了!当年生活极其简朴的大学生们也向往体育、美育的熏陶。篮、排球场上总是人头攒动,报考系文工团、广播站的同学十分踊跃。我有幸成为系广播站的播音员和系文工团戏剧队队员,积极参加公益文艺活动,和大家分享着辛劳与快乐。比如,每天中午和晚餐前,我都要先饿着肚子去广播站播音,为师生服务,许多课余时间都交给了戏剧队的活动。这方面高年级的学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如59级的马敬文学兄,当年考中央戏剧学院已最后入围,却阴差阳错来到华师,但他仍然热爱戏剧,四年里研习不断,是戏剧队里威望颇高的知名导演;富有才华的彭祖瑞学长,导戏、演唱样样在行;李昆麟学姐在多部戏剧中出演女主人公,是大家心目中的才女加名角。62级学生会主席石正礼冷静稳重,在《红灯记》中出演李玉和,6201班的李富生扮演老奸巨滑的日本宪兵队长鸠山;6204班的李耀楠热情阳光,在话剧《年轻的一代》中担任男主角(我在此剧中演一个配角李荣生。记得演出服装要带点儿洋气,当时是借用了翩翩才子、历史系青年学者章开沅老师的一套灰色卡叽布翻领衫和西裤上场的,心里不知道有多美)。我手头还保存着话剧《青春之歌》全体演职员摄于1963年7月15日的一张照片,大家在昙华林坡地阶梯处的大樟树下,或坐或蹲,或随意站立,十分自然地合影留念。蹲在最前排的海鹏洋扮出向才女王一民献花的模样,文工团长吴芝延学姐等稳坐“中央”,李昆麟背靠樟树,石正礼手持草帽,李富生叉腰扮酷,而我则在树下翻着白眼,故作满不在乎相。62级戏剧队部分成员曾在昙华林老水塔前合影,我与海鹏洋蹲在前排,后排从左到右依次为黄榕、龚丽霞、李高岗、李耀楠、石正礼,大家均颇有几分意气风发之态,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年代昙华林学子的精神风貌。戏剧队同仁不仅频频在昙华林大礼堂排练上演当时的热门话剧,而且平时都成为班级文艺活动的骨干。中文系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的许多精彩场面使人终生难忘。在1992年62级纪念入学30周年校友返校活动中,1至4班的学友仍能依次上演当年班上自编自演的保留节目,由此可见,昙华林的文化活动是何等深入人心!在我的记忆中,还有我同班、同年级乃至不同年级诸多学友的生动事迹,一提及往事,他们的面影就一一浮上我的心头。除上述学友之外,还有平时与我接触较多的邹明斌、柳定祥、杨宏楷、朱学谟、张重、张二金、陈武、陈家德、郭龙生、洪孔怀、张长生等诸位学友,均一言难尽,真想你们啊!师友中有些已提前去见祖师爷马克思了,思之心痛啊!让我们共同怀念那美好的昙华林青春岁月,愿逝者永生,愿健在者珍重、珍重!

(沈振煜,1962年入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务处处长。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院长)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一一怀念我们的老师

【范齐家】

1965年8月,我们告别昙华林,结束了华中师院中文系61级四年学习生活,至今近半个世纪。几十年间,工作常有调动,住所屡有搬迁,我在昙华林四年学习的各科教材讲义,课堂笔记、作业等,都从未丢弃,几十年暑往寒来与我相伴,完好地保存至今。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家人对此举甚是不解。殊不知,我保存的是几十年前那美好年华留给我的最珍贵的记忆;我守护的是曾滋养哺育我们的那一方神圣的水土;守卫的我曾引以为骄傲的“华师中文系61级学生”的精神家园。如果我把十分珍贵的这些“物什”丢弃了,也就抛弃了于我对最为美好的岁月年华的怀念!当然这也许是我对那四年光阴在情感上的偏执。我以为,如果我们忘记了那段时光,忘却的则是自己的那比金子珍贵的生命的时段。

这次,为响应61级校友征文的倡议,拂去灰尘,开启箱笼,检视我的那些课堂笔记和作业,这些课堂笔记和作业,在案头竟然鲜活起来。我不禁喃喃自语,耳畔似乎响起了文华楼的钟声,仿佛又置身于文华楼大教室,端坐在拐手椅前,静候我们的老师……翻检这些作业,不禁为岁月的流逝感慨唏嘘;而对老师们的敬业执教更是感慨万千。老师们那妙语连珠、侃侃而谈的飞扬神采,那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儒雅风范又重新浮现在我们眼前。

我的征文就从我珍藏的课堂笔记、作业开挖进去。

严正老师检查“教育学”课堂笔记

严正老师那年担任中文系61级“教育学”主讲。继绪论、第一章之后,第二讲“党的教育方针”。这一讲共四小节:一、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三、两条腿走路发展教育事业;四、教育事业由党领导。严老师抽查这一讲课堂笔记,我有幸被抽中。

严正老师对我这一讲课堂笔记,逐字逐句作了检查,对出现错误的地方,做出了记号,并一一纠正。比如笔记原文是“全面发展不能离开社会”,严正老师改为“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离开社会历史条件”。在笔记中,我将“利益”写为“利一”,将“基本”写为“本”。严正老师对这样的笔误也不放过,在笔记本的“天头”处,用红笔予以纠正。

检查完毕,严正老师在空白处写了如下一段话:“笔记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标题醒目,文句也较通顺,反映了你认真学习的态度。严正25/9阅第二讲。”

石声淮老师批改古典文学作业

1961年新学年,石声淮老师担任先秦文学教学。在一次布置的作业中,我选择的题目是“试谈《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人物形象及其它”。

后来,作业发还给我时,发现石声淮老师在我的作业的好几处作了仔细的批改。作业中我将“完璧归赵”的“璧”,一律写成了“壁”,在近三千字的这份作业中,凡是出现错别字“壁”的地方,石老师都一一做上记号,并在醒目的地方将“壁”用一直线引出文外,写上“璧”,再划上一个圆将这个字圈起来以示警醒。我将“赞许”写成“占许”藏在文章中,老师用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赞”字将“占”覆盖住,意谓“你这粗心大意的学生,非让你注意纠正错误不可!”

文章中的某些论述,老师认为比较满意的,在句子的结尾处,用红笔做上“8”的记号,以示鼓励。如在作业的第二自然段“先谈蔺相如”中,受到老师鼓励的地方达五处之多,全文这样的地方共有十处。有些句子“缺胳膊断腿”的,石老师都给补上了。如原句为“廉颇所表现出来的赤诚、忠心在民间广泛流传’’,老师改为“廉颇所表现出来的赤诚、忠心、勇于改过的精神在民间广泛流传”。作业的第二部分“再谈廉颇”,石老师在作业的空白处,分别写上“这应该是廉颇的思想中等级观念的表现”及“廉颇之所以能改过,也是有爱国思想作为基础的”几段话引进作业中,因而作业的份量也就增重了不少。

老师将这份作业检查完毕,给予了一个评价:“细致、认真,对蔺相如的分析有较好的体会。艺术分析比较薄弱些。”落款时间为“1962?4”。

欧阳德威老师辨析“辶”和“辵”

欧阳德威老师主讲“唐宋文学”。教唐代部分时,一次课后布置两道作业题,一道是将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译成现代汉语;一道是《略述韩愈、柳宗元文学主张》。

唐代“安史之乱”时,守睢阳(今河南省商邱县)的名将张巡、许远,以微弱兵力,抗击数十万敌军,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在完成这一道作业题时,我将张巡的“巡”字写成了“巡”。欧阳老师将“巡”字写在空白处,并注明:“巡,从辵,不从廴。”在老师的指导下,后查工具书,得知将“巡”写成“辶”是错误的。《说文》:“辵,乍行乍止”;“廴,长行也”。而“辵”与“辶”、“廴”同。在作业中将“张中丞”写成“张中丕”,老师也作了纠正。译文的结尾处,原句为“其他的人则更不用说了”,老师改为“其他的人又该怎么说”,这样一改译文就符合原文“其他则又何说”的原义了。

完成第二道作业题时,将“形式与內容”的“內”写成“内”字,老师将“内”改为“內”。《说文》:“內,入也,从口,自外而入也。”这样的细小错误,也逃不过老师的法眼。

老师对我这次作业的评语:“译文准确流畅、对两家主张阐述得简明扼要,理解也较深入。阅3。23”。

第一学年的习作

我们第一学年的“习作与评讲”课,由吴老师担任。

习作第一篇命题作文是:“我升入了师范学院”。

习作第二篇作文:“我的一日”。

习作第三篇作文:因请假,缺。

习作第四篇作文:“在校园里”。

习作第五篇作文:“放风筝”。

习作第六篇作文:“游归元寺”。

习作第六篇文章,得到了吴老师的鼓励,在习作评讲课上,吴老师将“游归元寺”作为“习作范文”进行点评。评语:“写的清楚、明白、鲜明、生动。游记应该这样写,有情有景,交代照应,把现实概括的再现出来,但又不是毫发无遗,你这篇文章做到了这点,个别词语使用不当,请看前面批改的地方。吴5。16”

习作第七篇文章以“老孙同志”为题,写的是时任年级党支部书记的孙学忠同学。他是位调干生,当年32岁。学习非常刻苦用功,待人温和厚道,很具有亲和力,深受年级同学们的尊重。可惜,到第二学年因家庭困难退学回枣阳县鹿头公社去了。若健在当是83岁高龄老人,我们怀念他。

以“新春杂感’’为题的习作,根据老师的布置,由同学间相互批改,然后再由老师过目。我的这篇作文,由同班同学熊长英批改。熊长英同学碍于同窗,只说好,不说缺点,她写的评语是:“作者能摄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写春联)来进行发挥。层次分明,内容真实有说服力。卷面整洁、语言通顺。熊长英’’。可惜,熊老师没有注明批改文章的时间。

王凤老师五百字的“批改及评语”

我的一篇习作“是‘生不逢时’吗?”,赶上由王凤老师批改。文章是这样开头的:“听别人讲了一个英雄故事,看了一场歌颂英雄人物的电影,或者是看了一部描写英雄人物的小说,往往可以听到作为听众、观众、读者的同志说:‘我们真是生不逢时!’言下之意,无非是指自己没有出生在英雄的时代,因而自己不能成为英雄,对于英雄人物也就只能是敬佩仰慕而已。”

这篇习作不足1500字,王凤老师的眉批竟有13处之多,从字、词、句到段落,一一点评。最后,老师写了近500字的评语。将评语抄录如下:“从自觉革命、接受党的教导、在平凡工作中一点一点做起三个方面来说明英雄人物的成长,驳斥‘生不逢时’的论点,提出‘生正逢时’的正确论点,立论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也较充分,有说服力。

开头从切身的生活事例中提供反面的看法,接着从正面逐层说理,并引证具有范例的事实加以论断,继之引伸到当前的现实环境中来,同样列举有力的事实给予证明,最后归纳文章的论点,着重强调‘生正逢时’,层次井然,结构很完整。语言颇简洁,没有废话,很好。

第六段起头说‘上面我们说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是什么方面,欠明确交代。体会文意,谈的是在战争环境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事迹,应加概括更好。证之下文引伸现实环境的英雄人物,说上文‘说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也不尽妥当。事实上,前面几段说的战争环境,第六段说的是平时环境,不论哪一种环境,如果能具备文中提出的三方面要求,便有可能成为新的英雄人物。环境尽管不同,要求却仍一样,如此说明,似更妥当。

第七段归纳论点,和前面几段的分述配合不够紧密,条理稍欠清晰,略作改动,可使前后彼此印证。

个别字不合简化规范。王凤”

我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响应此次征文倡议,可能有校友讥为“稚童之作”。其实,我是认真的。不揣浅陋,将几十年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求学时的课堂笔记、作业拿出来放在21世纪的阳光下晾晒,借助阳光束的断层扫描,发掘那个年代的美好和珍贵。而那个年代的美好和珍贵,可能是今天的遗憾和无奈。

从回忆中请出来严正、石声淮、欧阳德威、王凤、朱源滔及吴老师(把老先生的名号忘记了)各位师长,是按这篇征文设计开列出的请柬恭请落座;其实还可以请出更多的老师来。

古人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何谓人师?“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正是我们当年授业的那些老师们。

(范齐家,1961年入中文系。副研究员。曾任天门市图书馆馆长)

陶军先生

【章重】

郭沫若先生在1979年出版的《洪波曲》中说:昙华林在武昌城内西北隅,在文华大学的对面。是一块“地方很宽大”,房屋很多,但建筑都很好,涂上的油漆已经泛黑的地方。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即在原文华大学旧址。郭沫若在《洪波曲》里所说的昙华林,现是武汉市一所中学。后来人们将华中师院中文系处,习惯称为昙华林。

这里是一个清静、优雅、浓荫蔽日、林木蓊郁、安心读书做学问的好去处。我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涯。当时的华中师院中文系,人材济济,有不少全国著名的学者、教授,师资力量十分雄厚。在这里我听过语言学家吕淑湘的讲座,听过诗人李冰、工人诗人黄声孝的报告,听过作家骆文、新文学史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刘绶松的讲演,等等。但给我印象最深、令我难忘的是华中师院教务长陶军讲授的哲学课和所作的时事报告。

陶军每周六下午在文华院给中文系老师讲哲学课。他中等身材、戴一副精致的金丝边眼镜。夏季,上穿白色或灰色的丝绸短袖衫,下着一条浅色派力司裤,脚穿黑色皮凉鞋,手摇折扇,一副名流学者的派头。每次来上课,都由中文系年轻的副主任王庆生陪同。

同类推荐
  • 海上狂飙

    海上狂飙

    海上霸主横穿出世,彩虹行动成就时代终结者!袖珍战舰成为严重威胁,海上交通已是存亡命脉,英国迈出护航第一步!围剿“施佩伯爵”,巡洋战终受打击!英国人功亏一篑,“威悉河演习”惊醒北欧醋梦!德军登陆挪威,英法远征军为何也在向挪威海秘密进发?围剿魔鬼“俾斯麦”,战列舰之王沦为海底废铁!从袖珍战舰海上袭击战失败到战列舰之王“俾斯麦”的覆灭,德国海军与盟国海军间争夺海上运输线的战斗从没停止过!
  • 解放孩子

    解放孩子

    本书是著名少先队教育家段镇的传记,不仅真实地写出了段镇坎坷而壮丽的人生经历,也刻画了多彩多姿的少先队工作者群像。
  • 工作漂流(译文纪实)

    工作漂流(译文纪实)

    8位日本年轻人的职场故事,8场“迷惘一代”的生命漂流。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终身雇用制和论资排辈的时代走向终结,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雇佣者和被雇佣者的双向选择带来的是自由,也是压力。这一时期之后进入职场的日本年轻人被称为“迷惘的一代”。曾经,找到一份工作就意味着稳定的人生;如今,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跳槽,创业,出国深造……三十岁上下,换跑道似乎还不太迟。年轻人以不断改变对抗不安,在职场中漂流不定,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可究竟如何改变,该漂向何方?
  • 文学十八题

    文学十八题

    《文学十八题:刘再复文学评论精选集》由沈志佳博士精选了刘再复先生有关文学领域的十八个论题而成,《文学十八题》内容涵盖古典文学经典的评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当代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等。
  • 红楼解梦

    红楼解梦

    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研究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入手,开创出《红楼梦》的角匙。他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三篇关于秦可卿、贾元春、妙玉的小说,这本书里还收入“红学”论说、随笔多篇,多有前人未曾道及的新发现、新观点,而且文笔轻松活泼,读来如吮橄榄,回味多滋,意蕴深远。这是一本“红学”方面的专著,同时也是一本清心悦性的休闲读物。
热门推荐
  • 我可以陪着你吗

    我可以陪着你吗

    罗东紧紧地抓住罗琦的肩膀说“我们是姐弟,你放弃吧”罗琦悲愤的大喊“又不是亲的,你是为了让我死心才要娶她的吗?”罗东摇摇头说“不是,我,我欠你的太多,但是我欠她的更多,罗琦,我可能是爱你的,可我现在得放下了,你也放下好吗?”罗琦流着泪的摇摇头。。。“我放不下”她紧紧抱着他
  • 一棵树的死亡方式

    一棵树的死亡方式

    小说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张床的“意识流”,作品以一棵被打成床的树的口吻和视角看待生活,讲述人性、爱情和婚姻,深蕴着其想帮人类留住爱和温情的无能为力。小说语言细细浸入人心,细密的讲述令人动容,营造出一种无奈感。故事的展现虽荒诞不经但行文中自有一股别具一格的清新之气和深邃悠长的寓意。
  • 我的她是谁

    我的她是谁

    一直以来那个和我住在一起,让我心动的女孩是谁?她去了哪里?
  • 七号战场

    七号战场

    新款游戏超能世界,将虚拟网络游戏现实化,主角四人走进超能世界中的英雄联盟分支世界,开始属于自己的游戏生涯卡特与盖伦的爱恋故事,红蓝buff大战,瓦罗兰大陆与域外天魔的位面作战...这些被大陆上的原住民称为‘天启之人’的游戏玩家将会遇到什么?可谁能跳出那个比天还要大的圈套?
  • 女王之上

    女王之上

    男人征服天下从而征服女人,女人征服男人从而征服天下,杀手之王的他再次睁开眼睛已成了初婚的王妃,征服王爷从而征服天下?不,还是我自己来拿吧。
  • 你活在我的朝思暮想里
  • 咸鱼怪兽很努力

    咸鱼怪兽很努力

    这年头,怪兽这职业太不好当了,被凹凸曼打,被魔法少女打,被卡面来打打,被天使打,被恶魔打,连普通人都可以打了!向闲鱼对此只想说,“等我凑齐七个沙雕,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残忍!”然后……向闲鱼灰白化蹲在墙角:“我太难了!!!”
  • 瀚穹拾遗

    瀚穹拾遗

    寂寞花开,孤身迷惘。人来人往,独自彷徨。清风挽不住柳絮,野花栖不久蝶香,蓦回首,你只是他漫漫人生的短暂一站。魔兽,废柴,友情,炼药,你想要的在这里都能遇到。
  • 高手梦之阳神

    高手梦之阳神

    意外成为了异世界的最高战力,会有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天降魔后

    天降魔后

    她是异世大陆的暗界之主——魔尊他是地球人人惧怕的总裁当她阴差阳错来到这里霸道总裁为了高冷妻子穷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