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28200000013

第13章 锋芒初露的参谋(3)

整个册子内容分29个标题,共有15页,沿袭了他一贯的简明清晰的风格,每个标题,按字母顺序排列。涉及有关作战、巡逻、通讯、运输、密码、军法等方方面面,一目了然,只要不是白痴,都能从这份指示中清楚自己该怎么做。

超编后的旅部事务非常繁忙,蒙哥马利尽管有一战辛苦的磨炼经验,还是觉得力不从心,后来,他回忆说:

“我手下有3位上尉参谋,加上我自己,可是,实在吃不消……工作的确是太艰难了。”

困难阻止不住蒙哥马利,他对军事的热忱,还有天生的坚强信念,都不允许他畏缩,在他心目中,他是不可战胜的。迎难而上,也是他一贯的性格,他渴望挑战。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对下属也同样如此,他雷厉风行的作风有时会让部下苦不堪言。有个借调的年轻少尉,曾在蒙哥马利手下干过短期的参谋,回去后对别人说:

“我们这位新上任的旅参谋长在工作上的确是一只小老虎,每当他给你下达命令时,我的上帝,你非跳起来不可。在守时方面,他更是毫无人情可讲的。”

他甚至在元旦那天,命令苏格兰的一支“快速纵队”前往某地实施军事行动,这令官兵们很是不满,因为他们有庆祝新年的传统。可是在铁面无情的蒙哥马利面前,除了照办,他们又无可奈何。慢慢地,就习以为常,因为抱怨没有用。

蒙哥马利原以为爱尔兰共和军不堪一击,确实,当时谁也没真把他们当回事,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英军相比,他们简直称不上是支军队。但就是这帮人,硬是让英军连吃败仗,整个队伍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因为他们打游击,随打随走,来无影去无踪,加上有群众掩护,英军出击,多半扑空,只好拿撤走后的房屋出气。大火照亮天空,英国人的希望也随之化作缕缕青烟,一点一点消散,最终归于寂灭。

进入科克以来,蒙哥马利绞尽脑汁地想像怎样对付叛军,这不仅是他的职业性使然,也是隐藏在心底的那股特殊的恨意在作祟,爱尔兰共和军杀了他的堂兄,这份仇不能不报。几个月过后,蒙哥马利发现自己所做的都是徒劳的,费尽心机拟订的剿灭计划,成了一张废纸,连敌人在哪里都不清楚,还谈什么报仇雪恨。无情的事实刺激他坐立不宁,心里异常烦躁,他不是气急败坏,而是调动脑中每一颗神经在想,为什么?冷静下来细细分析,这场战争恐怕永远打不赢,而且本身毫无意义,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

在伦敦,越来越多的人对政府的爱尔兰政策不满,力主镇压的丘吉尔已经离职,与此同时,要求同爱尔兰共和军和“新芬党”谈判的呼声越来越高,劳合·乔治的分治主张,拥有了更多的支持者。1921年7月,英国与爱尔兰达成停火协议。10月,双方举行正式谈判。劳合·乔治亲自出马,在谈判中极尽恫吓、威胁和利诱之能事,“新芬党”代表屈服了,接受了各项条款。按照条款,爱尔兰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不列颠政府承认爱尔兰“在被称作大英帝国的成员国内享有同等的宪法地位”,即南北两部分各属于英国的一个自治领。条约签订后,爱尔兰民众群情激愤,“新芬党”内的激进派拒绝接受,很快,爱尔兰共和军又重启战火。同他们仇恨的英国人交战的同时,把枪口也对准了签订条约的爱尔兰温和派代表人物阿瑟·格里菲斯和迈克尔·柯林斯,两人被视为叛徒。内战一触即发。蒙哥马利对这些情况都不是很了解,他关注军事的热情远远超过了政治,不过,形势的发展变化他还是看得比较清楚的。他感到军队再呆下去,只不过是幌子而已。经过一段时间思索,他在给亨利主教的信中说:“我们军人呆在这里实在是最不光荣的事,我衷心盼望永远不再看见这里的人民和这块地方。我们在这里驻军无疑是为了吓唬爱尔兰共和军,使他们不至于走极端。”至少在蒙哥马利看来,除了撤军,别无选择。英国政府也在作此打算,因为根据协议,条约签订后英军从南爱尔兰撤走。1922年春,第6师的部队已陆续动身,蒙哥马利所在的第17旅官兵也正忙着收拾行装,两年多的折腾,把每个人搞得心力交瘁,巴不得尽早离开这块是非之地。然而就在此时,节外生枝,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爱尔兰共和军已经等不及,他们把英军的剩余部队看作自己肆意行动的最后绊脚石,不时伺机伏击和偷袭,把对温和派妥协退让的愤怒,转嫁到了英军身上。为减少危险,蒙哥马利告诫官兵处处留心,但想不到,部队即将撤离前夕,还是出了事。3名军官和1名士兵在科克附近被绑架,其中有一个中尉来自蒙哥马利的老部队——皇家沃里克郡团,因能力出众而受到赏识,现在蒙哥马利的旅部负责情报工作。接到报告后,蒙哥马利先是吃了一惊,接着马上就镇定下来,他命令严加封锁消息,因为他知道,如果让部下得知,万一凭借冲动不顾一切前去报复,事情将会更加不可收拾。蒙哥马利希望通过谈判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第二天,双方的参谋人员举行会谈。爱尔兰共和军的代表是多诺万,他是一名能干的军事指挥官,前不久刚组织劫掠了一艘满载武器弹药的英国运输舰。英军方面由蒙哥马利担任代表。一连谈了几天,没有结果。在谈判中,蒙哥马利提出派英军去搜寻失踪者,多诺万坚决不让,非要派自己的人员去搜。

“你们搜可以,但你们认识那几个人吗?”见对方蛮横无理,蒙哥马利冷冷地问道。

“不,对他们我们一无所知。”

“不可能吧?据我所知,一个外乡人只要一到这里,消息马上就被你们掌握了,你们会不知道?”多诺万的谎话令蒙哥马利非常恼火。

“我们确实不知道。”

“那你们怎么搜?”

“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多诺万继续狡辩道,“假如你们愿意相信我们的话,我可以保证将失踪人员全部找到。”

蒙哥马利明知对方毫无诚意,所谓寻找,不过是猫哭老鼠的假慈悲,失踪的4个人,十有八九凶多吉少,说不定早被他们打死命丧黄泉,也未可知。不过没有确切证据,心里虽然猜疑,嘴上却不能表示出来。蒙哥马利最后无可奈何答应了多诺万的要求,抱着姑且信之的态度,等待奇迹出现。

一天过去了,两天又过去……什么消息也没有,蒙哥马利每次催问,总是回答,正在找呢。他不由无名火起,也许爱尔兰人真的把他们杀害了,而现在又用这种拖延方式耍他,以求有朝一日不了了之,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蒙哥马利马上集合队伍,亲自带领去搜寻,他不能被敌人当成傻子,这是他的自尊心所决不容许的。到达郊外时,爱尔兰共和军闻讯赶来阻挠,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幸亏教堂的牧师及时出面调停,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流血冲突才得以化解。蒙哥马利虽然不甘心就此罢手,可是没有办法,只好悻悻带着部下返回城内。之后,又跑去找了一次,仍然一无所获。蒙哥马利对此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看来,不仅活人找不到,连死去的尸体能否找得到都是个问题。

几天后,爱尔兰共和军宣布在一处沼泽地中,发现了失踪者的尸体,望着运回来的散发难闻气味的模糊肉块,蒙哥马利难过地转过身子,悲痛和屈辱感在此刻攫住了他的心,好不容易等情绪稍稍稳定,再朝死难者方向注视一眼,就匆忙走开了,那摊湿漉漉的东西令他头晕目眩,仿佛诉说着巨大的讽刺和无奈,他的每根神经被刺激得剧烈跳动起来,呆在现场,一刻也不可能,逃也似的走掉,眼前的东西仍在晃来晃去,好像一直不肯放过他。

半个月后,蒙哥马利随最后一批英军士兵撤离科克,部队吵吵嚷嚷,秩序一团糟,有人趁火打劫,兵营随处可见丢弃的废物和破坏的痕迹。大英帝国的军人以这样不体面的方式,告别了让他们心酸心痛的土地,还有那段担惊受怕的日子。

对于爱尔兰战争,蒙哥马利后来思考很多,在爱尔兰时,他已经敏锐地看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认为英国面对的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泥潭,惟一的办法,就是从中及时抽身,否则只会越陷越深。同事阿瑟·珀西瓦尔少校不同意他的看法,此人是个镇压狂,对付爱尔兰人从不手软,爱尔兰共和军在他眼里不屑一顾,他坚持鼓吹用快速机动和奇袭的战术,予以打垮。蒙哥马利和他因为意见不同,时常发生争论。两人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回到国内后,有了更多的时间观察和思索,蒙哥马利的思想变得更成熟,也更深刻,他觉得有探讨清楚的必要,于是在1923年秋天给珀西瓦尔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这场战争的观点:

依我个人的看法,要打赢这样一场战争,必须毫不留情。如果用奥立弗·克伦威尔或者德国人的铁血方法,在很短时间内便会解决。现代的民意却不允许使用这些方法,整个国家也不允许这样办。政治家们如果要支持,他们的饭碗就会被砸破。因此,我认为劳合·乔治的做法是对的。假如我们继续使用武力,我们或许可以暂时将叛军打垮,但当我们将军队撤走后,叛军又会像溃疡一样死灰复燃。我想,那些叛军可能回避战斗,把武器藏起来,等待我们离开。所以,惟一的办法是让爱尔兰人组成某种形式的自治政府,自己去犁平叛乱。他们自己才是惟一真正能够做得到这一点的人。爱尔兰人目前仍在努力去做,就我们所知,他们似乎已有相当的成就。不过,本人现在与那边并无密切的接触,但我觉得爱尔兰人的成就,远比我们的要大……

但珀西瓦尔仍不改初衷,坚信凭借武力,便可将爱尔兰共和军碾碎。他接到蒙哥马利的信后,不久就在坎伯利参谋学院发表关于爱尔兰游击战术的演讲,在演讲末了,他把蒙哥马利的观点拿出来批得一无是处,称那是“根本错误的”。幸亏蒙哥马利不在现场,不然以他的脾气,免不了又有一番口舌之争。

事实证明,错的不是蒙哥马利,而正是自高自大的珀西瓦尔,爱尔兰共和军像是一只不死鸟,从那以后几十年来,为彻底的独立和自由一直坚持战斗,不但没被碾碎,而且百折不挠,越打越顽强,成了英国人的一块心病。这是珀西瓦尔绝对想不到的,也是所有其他人不能想像的,就连蒙哥马利恐怕也未曾料到昔日的对手能如此经久不衰。

早在蒙哥马利离开爱尔兰之前,他的表现就引起了作战部的注意,参谋人事处主任去函给爱尔兰英军总部,询问蒙哥马利是否愿意回国担任旅参谋长职务,如果愿意,就调到第8步兵旅。蒙哥马利对爱尔兰战争已无比厌倦,这样的事情,自然求之不得,二话不说欣然同意。1922年5月,蒙哥马利就到这个旅里报到了。这个旅驻扎在普利茅斯。来后不久,他就把全副精力投入到部队的训练中去。旅长霍朗德准将上任刚一年,他也曾是一名出色的参谋军官,一战前当过连长,这是他第二次出任主官,真正指挥一支部队。对蒙哥马利的军事才能,霍朗德非常欣赏,但对他过于固执自信、有时甚至不把上级放在眼里的作风,颇有微词。再说他在新职上迫切需要树立威信,蒙哥马利抢他的风头,不能不令他反感。因此,尽管他放手让蒙哥马利处理一些事情,两人的亲密关系并没有建立起来,不过在工作上,他们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蒙哥马利从旅长那里学到不少经验,能力进一步提高。

1923年夏,一纸调令下来,蒙哥马利又转赴新的岗位,担任以约克为基地的一个地区性的自卫部队——第49西部骑兵师的二级参谋。职务看起来好像降了,实际却不是,因为这个师的一级参谋一直空缺,这样,蒙哥马利就成了师长查尔斯·哈林顿爵士的参谋长。虽然名义上不是,也无关宏旨,蒙哥马利对此倒不很斤斤计较,名不归而实至,更何况,有供他施展手脚的机会,他已心满意足。

哈林顿与蒙哥马利一样,也是刚到任。他对蒙哥马利很有好感,也比较信任。他鼓励蒙哥马利充分发挥丰富独特的想像力。在他的支持下,蒙哥马利干得挺欢,他把第49师变成了各种战术训练观念的试验场,来后没多久,他颁布了自己军旅生涯中的第二本刊印小册子——《供西部和第49地区师使用的战术教材》。在引言里,开宗明义地说明编发的目的:

“本教材的颁布,是供各军官训练部队和准备晋级考试之用。”

此前英国陆军已经颁发不少训练教材和野战勤务条令,其中包括蒙哥马利的朋友利德尔·哈特中尉负责编写的作战部陆军训练新教材,于1921年下发各部队使用,但是蒙哥马利认为这些教材都有缺陷,它们只订立了作战的基本原则,却没有提出要达成那些原则和应该如何去做的具体方法。蒙哥马利坚持认为,各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在训练自己的部队之前,首先接受训练,如果连他们自己都不懂做什么,自然带不出好兵,将强,兵才不弱,他后来给哈特写信说:

我们的部队是在试图做实际上不可能的事,部队在夏天到营地去集合,想作集体训练,可是事前却没有对各部队的指挥官分别施以训练……相信你知道得很清楚,所有一切训练的基本原则,是先训练指挥官,然后由他们训练各自的部队。在法国有一位著名的军长有一次说:“让各部队指挥官在教兵之前,先要把他们将要教些什么,教给他们。”这位军长个性怪僻,有些人认为他是个疯子。他也许是,但说的话一针见血……

由于第49师只是个地区性自卫部队,缺乏足够的训练,在有些人看来,应该抓紧日常操练。蒙哥马利却有他独到的见解,他不反对操练,相反,认为那是最有价值的,但部队操练粗疏既成事实,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得了的,再花精力在提高操练水平上,浪费时间不说,未必就能达到效果,与其如此,倒不如更为实在些,在提高战术训练上面下功夫。而留出一点时间,在每年的野营训练开始阶段抓一下操练即可。

从1915年初到现在,蒙哥马利已经有8年多的参谋经历,爱好军事事业的热忱,不断积累的经验,加上幸遇慧眼识才的上司,使他在这一位置上如鱼得水,锋芒开始逐渐显露。但他不满足,他渴望更艰巨的挑战,获得更多的空间,来展示和释放蕴藏在自己体内的天赋与能量,眼下,他正一步一步朝这个方向坚定迈进。

同类推荐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马歇尔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马歇尔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Catlett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 有趣的中国圣人

    有趣的中国圣人

    圣人使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本书遵重史实,以通俗文学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历代中国圣人的家世、成长、功业、文章和思想,既是以文学创作形式把历史圣人推向社会大众的一次有益探索,又是挖掘整合历史圣人财富的生动实践。精选了十位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其中包括孔子、孟子、苟子、老子、庄子、管子、墨子、韩非子、孙子、鬼谷子。他们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著书立说,为丰富、完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

    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 中国古代皇后传

    中国古代皇后传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她们的命运既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后宫的生活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都是丰富多采的。它既是封建时代的历史缩影,也是一幅封建时代的民俗画卷。透过她们的生活。
  • 龙魂天子:千古流传的大清帝王

    龙魂天子:千古流传的大清帝王

    本书讲述了12位皇帝的性格、才干、气魄、成败、是非,以及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他们曲折起伏的人生和政治生活,再现了大清王朝的兴衰成败、治乱祸福的脉络,深刻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由乱到治、由治到乱的内在规律。
热门推荐
  •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在劳累了一天之后,我提笔写下了这本让我心潮澎湃的小册子。当时我正在努力教育那些行为不良的市民提高觉悟,不要再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要重新振作起来,开创新的生活。尽管我的选题灵感是来自于一个喝茶时的小小辩论,但却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触动,它暗示我应该为此做些什么。我最亲爱的儿子认为罗文是古巴战争中真正的英雄,罗文只身一人前往古巴,完成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
  • 四方玄帝

    四方玄帝

    在这个以实力为尊的浑天两仪大陆,连正常人都很难生存的世界。一个天生经脉寸断,注定修为不会很高的少年,为了爬上武学巅峰,经历挫折,逆天改命,一步步走向了巅峰。“天命是人改的,我要逆天改命”一个少年坚毅的说道。
  • 潜形1匿影世界

    潜形1匿影世界

    “当历史沉匿,真相隐去,我们竟天真的以为眼前即是真实世界。”—————康成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满级牧师的异界生活

    满级牧师的异界生活

    简单来说就是满级的牧师带着一身神装在异界呼风唤雨的故事。
  • 爱上俏皮丽丫头

    爱上俏皮丽丫头

    一见面便注定难以割舍,一见面便注定难以忘怀,三对情侣的爱恋即将开始。危险为好坎坷也罢,最后六人步入礼堂,在神父面前,许下一生一世。
  • 世缘前传之朱雀鸿鹄

    世缘前传之朱雀鸿鹄

    我本是上古神族鸿鹄之后,凤族最尊贵的也是唯一的小公主,可是一场变故,母亲被害,全族被灭,绝望之下阴差阳错地误入了传说存在于三界之外的隐界之地。一千年前,我抹去了记忆重新回到三界,却以神界仙子的身份爱上了冥界之主,原以为这虽是一段孽缘,但我们彼此珍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可事实是残酷的,他在我们大婚那日,亲手将我推入忘川。从此忘川河畔的彼岸花再未开过,直到一千年后,我的血无意间落入那片早已经枯萎了的花丛之中。“你回来了,为了报仇吗?”“对,但我的仇人,不是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红极一时系列

    红极一时系列

    大家的梦想是否实现?追梦的旅途是否平坦?有多少无奈何心酸?这里与你一起诉说:梦一定要有,万一见鬼了呢?想了解更多可微博搜索【Dong_晗】
  • 回眸一世情

    回眸一世情

    待我长发及腰--娶我可好?五年的相思,若不叫情她还真不知道什么叫情了。然而有人却为她回答了那叫“恩情。”江眸妖怒吼“亦黠一脉大笨蛋。”凭什么对别人都说那么柔情以待,而对她却是冷淡,疏离。为此江眸妖很苦恼,虽然她的确是从那时候开始喜欢他的,可是她可以肯定她的情才不是什么“恩情”,她对他可是天地为证的男女之情。瞧他叫亦黠一脉,她叫江眸妖。“妖脉”“妖魔”多顺口、多有缘份、多相配啊!然而、有人却不这样认为!亦黠一脉满脸黑线。什么“妖魔”“妖脉”难听死了。难道她不知道还有个词语叫做“脉象”?好吧!他承认“脉象”“卖相”更难听。当然他以为她总是和他作对这是讨厌他的现象。然而她却说她是喜欢自己。难道她不知道他们是不可能的吗?如果他当年救了她她有感激之情的话。他不否认,但是这不足以她以身相报。他也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可是这又是怎么回事?他到哪里都有着她的身影。然而,到底又是怎么回事?越来越不像原来的自己。或许在她倒在血泊里那刻,他才无法逃避。只是还来的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