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28200000034

第34章 决战阿拉曼(3)

现在,蒙哥马利已经意识到,德军的装甲部队全部集中在了北面通道的正面,第1装甲师要再从那里突破,是永远不可能的了,必须寻找改变途径。7时和8时,在相隔一个小时的时间内,蒙哥马利连续召开了两次会议,参加的人3个,除了他,另外就是利斯和拉姆斯登。蒙哥马利要求拉姆斯登撤出第10军,改为预备队,肾形山脊地区转入防御,由利斯的第30军负责,包括将来的进攻,也由第30军负责。最后,他说:

“下一次,我要另派新西兰师向西北进攻,占领西迪阿卜杜勒拉赫曼,从那里再派装甲部队向西南突击,截断敌人的补给线,阻止敌人口粮、油料和饮水的供应,这样,就可将隆美尔全线击溃。”

说着,蒙哥马利用力朝下,作了一个狠狠打击状的手势。

蒙哥马利的这一变招够灵活和聪明,也够大胆。因为以步兵担任作战,拖住敌装甲部队,而以调出的装甲部队充当预备队,尔后去实施穿插,的确超出一般战术范围,这会使以狡诈著称的隆美尔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但这一计划的成功,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他必须有足够的预备队,使新西兰师获得补充,确保它能从澳大利亚师夺取的桥头堡打出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蒙哥马利在11时又召来第13军军长霍罗克斯,提出从他的军抽调出一部分兵力,加强充实新西兰师,霍罗克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经研究,以下部队将依次加入到新西兰师中去:第151步兵旅、第131步兵旅和希腊旅。这样就能保证新西兰师持续推进,当加入的一个步兵旅已有相当损耗时,即归还第13军建制,由下一个旅递补。

然而,令蒙哥马利意想不到的是,阿拉曼前线英军装甲部队全部撤出的消息,在伦敦引起了极度的震惊和恐慌。接到这个消息后,首相丘吉尔坐立不宁,因为在“捷足”计划里,蒙哥马利并未提到要这么做,在丘吉尔看来,将装甲部队撤出,无疑就意味着英军进攻的失败,而他本人事前对这场战役是如此的寄予厚望,英国政府和人民,包括英国的盟国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也热切盼望英军能在北非获胜,彻底消灭隆美尔和他的军队,现在,英军却退出了战斗,让他如何向他们交代呢?10月29日上午,丘吉尔找到帝国参谋总长布鲁克,告诉布鲁克说,他已经准备派驻开罗的国务大臣亚历山大·凯西,去前线探察一番,然后回来再把那里的情况向他作出汇报。

“你不能那样做,这是十分不明智的。”布鲁克明确地告诫他。

“怎么才叫明智?我们正处在危机之中,危机!蒙哥马利这几天来都干了些什么?他说只需7天,便可结束这一仗,可这几天他根本毫无作为,现在更好,干脆从前线撤出部队,要使整个战役半途而废!我们究竟还有没有一位能够打一场胜仗的将军?”丘吉尔越说越激动,连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当天中午时分,应丘吉尔的强烈要求,召开了一次参谋长委员会会议。会议由丘吉尔亲自主持,几个内阁阁员也列席参加。在会上,丘吉尔继续怒气冲冲地批评蒙哥马利,而且口气越来越不客气,这使布鲁克终于忍不住,站出来为老朋友、老部下辩护:

英军坦克部队正通过莱菌河上的一座桥梁

“我看不出目前的情况有任何不能让人满意的地方,从我对蒙哥马利将军的了解,以及我所见到的每一件事,我可以保证,他撤回部队是为了编组新的预备队,准备下一场更大的打击。”

由于布鲁克的坚决支持,加之史末资陆军元帅也不同意对第8集团军司令毫无道理的指责,丘吉尔叫嚷了一会儿,也就不了了之。但他仍拒绝撤回他派往沙漠的特使。

凯西于这天上午11时15分在英国中东军队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陪同下,到达阿拉曼前线时,蒙哥马利正忙着部署作战任务,得知凯西此行的目的后,才停下来,定定地注视着他。

“你是说白厅嫌战事进展不快?”他问凯西道。

“是的,我恐怕有人这么认为,而且为此深感不安。”凯西答道。

“完全没有必要。我曾向首相说过,这场仗会持续10天,再过三四天,就要结束了。而且,最后的胜利属于大英帝国,我们必胜无疑。”

“但愿如此。”

这时,一旁的甘冈忍不住愤怒地插话道:

“我们在这里拼死拼活,白厅凭什么抱怨?回去告诉那些人,叫他们最好闭嘴。”

蒙哥马利拉过凯西,指着地图告诉他目前的战况和行动计划,他对凯西说,根据得来的情报显示,隆美尔已经在北部集中了所有能用上的兵力,并且放弃了将德军和意军交叉部署的做法,南面防线,只剩下了战斗素质不高的意军,因此,他现在决定实施一个代号叫“增压”的新计划,打算先打两军接合部的意军,然后再集中坦克兵力,对付左翼的德军,一举摧毁“非洲军团”。

凯西满意地离开了阿拉曼前线,回到开罗,随后便向伦敦白厅发去电报,对这里的情况作了积极的汇报。丘吉尔这才大大地松了口气。

“增压”计划定于10月31日夜至11月1日黎明前发动。10月30日上午,蒙哥马利撰写了整个计划的行动指示,类似这些东西,他从不让参谋或其他人代劳,总是亲自动笔。指示要求英军:一、消灭敌装甲部队;二、迫使敌军在开阔地带决战,从而使敌军在持续不断的运动中消耗汽油;三、切断敌之补给线,阻止敌之补给勤务部队的活动。四、迫使敌军放弃前沿着陆场和机场;五、综合应用以上四个方面,以瓦解整个敌军。具体任务是,第30军的澳大利亚师向北继续突击,到达海边,吸引敌军注意,然后,在北部走廊北面,以新西兰师为主,在第9装甲旅和两个步兵旅配合下,向薄弱的意军防线发起强大进攻,打开一个深远缺口,以使第10军的全部装甲部队通过,迅速进入开阔地。

澳大利亚师的表现,足以证明他们不愧是一支勇敢善战之师,该师虽遭顽强抵抗,伤亡5000余人,未能一直打到海边,但夺取了公路和铁路沿线的许多阵地,俘获了500名俘虏,并在德意军队发动的多次凶猛的反突击中,守住了阵地。虽隆美尔亲临第一线指挥也无济于事。10月31日早晨,蒙哥马利决定把“增压”计划发动的时间,推迟24小时,即改为11月2日凌晨1时。推迟的原因是因为弗赖伯格认为,步兵普遍感到太疲乏,敌情还需再侦察,另外,把不同的参战部队及其支援武器结合到一起也存在困难。蒙哥马利接受了弗赖伯格的意见。11月1日,在最后的总攻来临前,蒙哥马利忙里偷闲连写了三封信,一封写给参谋大学的格德温·奥斯丁少将,一封给参谋总长阿兰·布鲁克将军,另外一封,是给雷诺兹少校——他为儿子戴维指定的监护人,三封信里都讲述了目前的这场苦战,又都无一例外地表明了彻底击败隆美尔的信心,在给布鲁克将军的信中,他说:

迄今为止,我一直掌握着主动,隆关尔被迫跟随我选的曲子跳舞,他的多次反攻及突击,都被我毫不费力地化解。我想,他现在已成为成熟的果实,只需再给予一次重击,就会从高处坠落,掉到地上。今夜开始,我将把所有的一切投入战场……如果成功,那时就将是隆美尔军团的末日。

11月2日凌晨1时正,“增压”计划打响了。英军的300门大炮同时喷出火苗,炮击德意军队阵地长达3个小时,接着,新西兰师在移动弹幕掩护下,开始向意军防线展开进攻,到黎明时,占领了预定阵地,并跟随第9装甲旅的坦克和战车,向西挺进。

但拉姆斯登的第10军的装甲部队再次扮演拖后腿的角色,因推进缓慢,而落在了步兵的后方。而第9装甲旅由于坦克性能不佳,摆来摆去开进时扬起的漫天沙尘导致能见度极差,在敌军猛烈的反坦克炮火袭击下,损失惨重,94辆坦克有74辆被击伤,官兵阵亡230人,最后不得不撤退。然而在蒙受巨大牺牲的同时,这个旅摧毁了敌人在西迪阿卜杜勒拉赫曼铁路防线上的35门大炮,并且幸存的坦克,仍坚持战斗了一段时间,使第1装甲师的第2和第8装甲旅得以通过走廊,顺利在开阔地上展开。

随后,这支装甲群和源源不断涌上来的步兵一起向前推进,他们击溃了1个意大利步兵团、1个德国装甲营,与此同时,开始攻击“非洲军团”的后方补给线。

隆美尔拼命组织反击,试图堵住那4公里宽的缺口,于是,11月2日上午,一场惊心动魄的坦克会战开始了。

英军在泰勒阿卡基尔附近的开阔地上集中了800余辆坦克,而德意军队坦克,只剩下区区可怜的不到100辆。英军坦克以排山倒海之势碾了过来。“非洲军团”的坦克也毫不示弱地迎了上去,并呈战斗队形立刻散开,英军坦克也立刻散开,各自扑向自己的猎物,同时猛烈开火。德意军队还击,炮兵发射大炮和反坦克炮。顿时,辽阔的沙漠空地上,炮声隆隆,尘烟滚滚,战车纵横交错,相互追逐厮杀,有的坦克被击中,片刻之间便淹没在熊熊大火之中。不一会,空中又响起了“隆隆”的马达声,原来是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飞来了,转瞬之间,数不清的炸弹从天而降,雨点般落到敌军坦克当中,爆炸开来。几分钟之内,许多德意坦克中弹起火,有的被掀翻一旁,长长的、恐怖的火舌从座舱里窜出,在空气里燃烧得咝咝作响,然后又化作浓浓的黑烟,直冲云霄。没过多久,这些坚硬无比的陆上移动堡垒就烧成了一堆黑不溜秋的残骸,它们的周围,躺着战斗员的尸体,有的已不辨头脚和四肢,只有焦黑的一团。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英军重创德意装甲军队,自己也伤亡惨重。到了下午,两军坦克再次会战,输红了眼的隆美尔不惜投入了全部剩余坦克,对英军进攻部队的两翼展开反扑,但由于缺少空中支援,他的坦克只能接二连三成为英军飞机练习投射的活靶子,一半变成了废品。剩下的勉强能使用的,仅有55辆,分别为德军35辆,意军20辆。而这时,蒙哥马利正在集结,准备发起最后进攻的坦克,还有数百辆。

隆美尔知道,这场仗他已经输了,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地输了,毫无任何翻盘的可能。他的老本几乎已拼光,维持供应的补给线被切断,几天前意大利人派出的装满汽油和弹药的运输队,还没等送到手里,在地中海上就被英国舰队击沉,隆美尔仅存的一丝希望彻底破灭,等待他的,只是两个难堪耻辱的字:失败。

为了避免全军覆灭的命运,这天下午4时30分,隆美尔下令撤退到阿拉曼以西96公里的富凯阵地,然后便向德国最高统帅部连发了两封密电,请求允许他的军队退却,否则,2个德国和4个意大利的非摩托化师,将因为没有汽油,无法撤出,“大部分会沦为英军的俘虏”。希特勒于次日回电,命令隆美尔竭尽全力坚持到底,“决不可以后退一步,把每一支枪、每一名战士投入战斗”,“要么就是胜利,要么就是死亡,别无其他道路”。

“武器、汽油、飞机、增援部队,这一切都有助于局势,惟独空谈是无用的。”隆美尔看完电文,将它愤愤地丢到一旁,此时此刻,他已被无边的绝望和孤独所吞噬。

忠实的隆美尔还是决定按照元首的命令,死守阵地,然而,冯·托马将军却拒绝执行这一自杀性的荒谬命令。一气之下,他乘坦克前往南面战场察看情况,结果,遭到已突入这一地区的英国装甲部队的包围。冯·托马将军被迫投降。

残存的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停止撤退,继续进行抵抗。为了尽早结束战役,围歼“非洲军团”,蒙哥马利下令英军不要懈怠,全力以赴作最后一击。11月3日夜间,英军印度第4师和苏格兰第51高地师向敌人发起了两次猛烈的攻击,于次日黎明,突破了泰勒阿卡基尔的中心阵地,并为装甲部队打通了一条5里纵深的通道。紧接着,成百上千辆坦克和装甲车排着声势骇人的阵势,咆哮着一辆接一辆鱼贯而过,驶入开阔地带,迅即向西面和北面冲去。巨大的马达轰鸣声在空旷的沙漠里传出很远很远。

曙光透出了地平线,蒙哥马利面色安详地站在指挥所里,听取前方传来的捷报,对即将到来的胜利,他似乎显得并不十分兴奋。胜利,固然是每个统帅追求的终极目标,喜悦,自不待言。但当一切都在预料和掌握之中时,这份喜悦因而也就平淡了许多。蒙哥马利现在即是这种心态。听完汇报,他坦然自若地掏出日记本,写道:“我们的装甲兵终于到达敌后,可以在没有地雷的乡野,自由机动地作战了。”

11月4日下午,鉴于大部分阵地已被英军突破,心力俱疲的隆美尔只好不顾希特勒的命令,下令全线向富凯撤退,事实上,他下不下命令都已一个样,“非洲军团”已经一溃千里,成千上万的败兵争先恐后地向西逃跑,任何阻止都是徒劳的。

蒙哥马利向第8集团军发出追击的命令,他登上了指挥车,随着浩浩荡荡的胜利队伍一起出发,他的指挥车开到哪,哪里就响起一片欢呼,士兵们情绪高昂,以各种形式表达对他的热爱和敬意,他们看到,他们小而轻瘦的司令官身上,罩着一袭长绒衫,一张窄狐狸的脸孔下面,系着一条丝质围巾,手里拿着双筒望远镜,时不时地举起,向远方观察。最惹眼的是头顶上的黑色双徽贝雷帽。说起这个贝雷帽和双徽,它的出现,最初是偶然的,阿拉姆哈勒法战役前夕,蒙哥马利到澳大利亚师去视察,戴上了澳大利亚师的贝雷帽,感觉很舒服。后来又到一个装甲团视察,装甲团的士兵同他开玩笑,把一枚装甲兵的军徽别在了他的帽子上,从此蒙哥马利就戴着两个帽徽的贝雷帽出现在了部队当中,这顶独特的帽子,于是也就成了他的独家标志,人们一看到它,就知道司令官来了,这对鼓舞部队士气、增强战斗力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因为士兵们相信,自己的指挥官和他们共同战斗在一起,而非躲在安全的后方,发号施令。

11月4日晚上,蒙哥马利同被俘的“非洲军团”司令冯·托马将军共进晚餐。他们一起谈论9月间的战斗和当时正在进行的战事。晚餐过后,蒙哥马利命人收拾餐桌,然后拿出一幅埃及沙漠地图,摊在桌上。蒙哥马利希望从冯·托马嘴里套出点口风,对他说:

“我的部队今晚就将到达富凯,你有何感想?说说,你对此会怎么处置,冯·托马?”

其实,此时英军推进的距离,连那一半还没到,冯·托马也不上当,不露声色地只是连连说:

“哦,形势非常之严重,的确非常之严重。”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形势非常严重,“非洲军团”的溃败,乃至覆灭已经指日可待。蒙哥马利向富凯方向的进击,敲响了在北非的法西斯军队的丧钟。

圣诞前夕,蒙哥马利向部下至祝福辞。

同类推荐
  • 刘邦发迹史

    刘邦发迹史

    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是如何在秦末的乱世中崛起并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如何能打败包括项羽在内的各路豪杰,成为最后的赢家?如果你问刘邦,刘邦可能这么回答:“我没能耐,我游手好闲,但我运气好啊,我凡事看得开,我会招徕人才,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如果是项羽问刘邦,刘邦会说:“打仗,你行,我不行;用人,我行,你不行!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史上最牛混混刘邦的发迹之路。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本书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 名人传记丛书——霍华德·休斯

    名人传记丛书——霍华德·休斯

    一个孤儿接掌了父亲的产业,并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出色的电影人、飞行家、企业家、航空设计师及慈善家。他热爱飞行事业,以巧夺天工的设计和精湛的驾驶技术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航空史上的记录;他具有远见卓识的头脑,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科研中心,他发展的通讯设备曾随宇宙飞船登陆月球。他是天才的事业家,也是古怪的亿万富豪,失去事业之后,他遁迹荒漠,至死未曾露面。本书讲述了霍华德?休斯为梦想而执著奋斗的人生经历,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来品评这位天才传奇而具争议的一生。
  • 地王启示录

    地王启示录

    本书内容包括:撼动世界的民企资本、公共资本的触角、大鳄来自四面八方、术业有专攻、英雄不问出处等。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热门推荐
  • 爱依则爱

    爱依则爱

    书写了小男孩和小女孩从遇见起的那一生与一世诠释着我只为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的那抹心动
  • 大唐城隍爷

    大唐城隍爷

    【日更万字】王积善穿越成了大唐最后一位城隍爷。王积善唤醒了墨子、张衡、祖冲之。加特林…额…加强版转射机开始装备大唐边军。王积善唤醒了农圣许行、汜胜之、吴范。我们的目标是,亩产一千斤!听说,安禄山麾下出现了许多不明人士。石勒、赫连勃勃、拓跋珪……城隍爷王积善叹息一声,抗起锄头,走向了远方。曹操、刘裕、侯景……
  • 我当BOSS刷玩家

    我当BOSS刷玩家

    一起玩游戏啊!你们当玩家我当BOSS那种。李翰海很无奈,自己只想将网游玩成单机,却没想到自己居然成为了BOSS。可是,我不想当BOSS啊!书友群:914162377在某位小猪的指引下建了一个,老六还有不足,希望大家指正。
  • 魔神杨戬

    魔神杨戬

    “二哥,你说这世界上有公平吗?”一白衣女子,望向身边一个高大的背影问道。听到女子的疑问,这个身影发出讥讽的笑声“呵呵,公平可笑的谎言,所谓的公平,不过是弱者的自我安慰罢了。对于强者来说,公平从来不曾存在,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力量才是唯一的真理。”(这是不一样的杨戬,不一样的故事)
  •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无虐爽文)女主争霸战场,男主搅乱京城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动心谁知就是那惊鸿一瞥从此走上追夫不归路正经变逗比本以为这辈子浑浑噩噩就过去了谁知日久生情从此走上妻奴不归路脚踏实地干出一番大事(心血来潮第一次写小说可能思路构思不严谨请勿喷谢谢)
  • 家中主子是个妖

    家中主子是个妖

    什么?!养了两年的主子居然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妖孽美少年?!莫玉环老泪纵横,大呼:“终于不用再做铲屎官了!”“想得美!还不给我烧鱼去!”一只拖鞋无情地打在她的后背,只见一个躺在沙发上的慵懒傲娇美少猫,正翘着二郎腿,学人类吃花生……从此,一人一猫,踏上了一条同居的不归路!
  • 我们的向日葵

    我们的向日葵

    曾经的青春年少,曾经的美好年华。我们在单纯中成长,却又不得不被挑染的更加出色。平凡的高中女生,和一些平凡的高中生活。
  • 忘川客栈之孟婆

    忘川客栈之孟婆

    客栈名为忘川,诸位可能不信,是因为小店立于忘川的尽头之处,而忘川的起源正是那冥界奈何桥。忘川,这一个“忘”,难得更难舍。其中百般味,世上尝不来。且听我把忘川道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世甘堕桃花劫难

    三世甘堕桃花劫难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她化作一缕幽魂注入她身,她变成了她,三万年后,婴胎受灵而生,而她却不是她,冥冥巧合她却因她卷入仙魔两族之战,她恨透了这个虚伪自私的浮生,终神形具毁,她哭笑看这世界“修短各有期,生死同别离。场此一坯土,泉址会相随。今日我笑伊,他年谁送我。凄凉寿椿楼,证得涅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