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60400000013

第13章 赤子情怀

从四中回到半山腰上的枫树湾,是10多公里的崎岖难行的山路。汪金权骑着那辆修了又修的自行车,夏顶骄阳,冬迎寒风,披星戴月,在这条路上来来去去走了22年。虽然每月只有三五趟,最多也不过20多趟,但是这条路上的一草一木沟沟坎坎他熟悉得就像自己的毛糙房。沿途的街市,村庄,牛舍,小河,池塘,古树,稻田,水井,还有皱纹满面的老人,蹦蹦跳跳的孩子,调皮戏闹的小狗小猫……至今仍在他的脑海里清晰地浮现。

年复一年的中山装、自行车、解放鞋,年复一年的尘满面、泥裤脚,还有善良的笑容和渐渐发白的头发,汪金权也成了沿途百姓再熟不过的“老熟人”。很多人提起他,会“知根知底”地说:“他啊,是四中到了年纪没有退休的教师。”

这个风尘满面的“到了年纪没有退休的教师”,后来成了沿途百姓亲眼目睹的见义勇为者,成了扶危济困的“活雷锋”。

2002年2月,汪老师回郝子堡枫树湾老屋,途经张榜镇六溪村时,发现一处山林燃起了大火。火情就是命令。他想都没想,丢下自行车,就跑到山上折几根松枝,跟着陆续赶来的村民们一起奋力扑火。因为火势太猛,他的头发、眉毛被火舌舔了不少,几次险些被火海包围。大火扑灭后,汪老师拍拍身上的灰尘,蹲到田沟掬几把水,洗去脸上的污垢烟尘,推起自行车回家了。次日回到学校,同事们见他头发少了许多,左边的眉毛也不见了,问是怎么回事,汪老师只是笑笑,说是烧火做饭不小心被火燎了。

打火的事,是六溪村村民说出去了。几天后,六溪村统计上山打火的人员名单,有人对村干部说:“四中有个老师也打了火。”“哦,是不是郝子堡的那个汪老师啊?”“对呀,就是他!”打火时与汪老师挨得最近的一位村民,还绘声绘色地说了当时打火的惊险场面。于是,村支部经过研究,一致同意授予四中教师汪金权为六溪村“见义勇为、义扑山火”英雄称号。村支部还郑重其事召开见义勇为表彰大会,特意把汪金权请到村里,迎上主席台,为他授发荣誉证书。

十几年来,汪老师先后“义扑山火”5次,每次都是舍生忘死,直到大火扑灭才悄然离开。弟弟见哥哥每次扑火都是烟熏火燎汗浸全身筋疲力尽的样子,不由有些担心起来。有次汪金权扑火回到家里,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弟弟就劝道:“哥,你一个教书的,又不是你的山,何必这样不要命的打?你要是被火烧死了,那这一大家子,还怎么活?”汪金权安慰说:“不要紧的,打火也不是打仗,怕什么?再说了,见火不救,我还有什么脸面去当教师,去教育学生啊?”

重名轻利,是汪金权的为师信条。在他看来,一个连“名声”也不珍惜的人,不配当教师。这么多年来,他把“名”看得很重,甚至重过自己的生命。校内校外,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传道授业的师者;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把恪守社会公德当成至高无上的责任。

老校长田铭生回忆说,1988年是蕲春四中最难的日子。因为办学条件落后,又在偏远山区,好老师不愿意到四中来,出身名牌学校的年轻教师更不可能光顾这个偏远的地方。听说有个华师学士要从“黄高”调来,有人以为是在开玩笑呐。后来汪金权真的来了,大家仍然以为那是年轻人的心血来潮,不相信他会坚持多久。

汪金权老师动情地讲述对家乡的热爱(皮曙初摄)

田铭生那时是四中总务主任。一天,校长韩鼎朝召开校务会,说有个年轻教师要从“黄高”调来,还是华师毕业的。校长的意思,是要大家好生侍候,不要让飞到山沟里的“凤凰”又飞走了。汪金权背着行李来到四中,大家都有些好奇,又都有些忐忑,生怕什么地方照顾不周或是话不投机,一不小心把这个来自名校的年轻人给得罪了。田铭生接过行李,把汪金权带到学校提前收拾好了的一间房里,就像迎接从国外归来的贵宾一样。

但是相处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新来的汪老师特别谦虚,特别好“打伙”,一点来自名校的架子也没有。慢慢大家就明白了,汪金权就是一个“山里娃”。他是“自家的人”啊!

从踏入四中的第一天起,汪金权就把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溶入学校,溶入故乡,溶入了大别山。校内师生是他的亲人,校外乡亲也是他的亲人。

有次回家,汪金权看到一对老年夫妇抬水。大娘又瘦又矮,大爷倒是个高个子,一高一矮的两个人,抬着一桶水,步履蹒跚,很难协调。

汪金权跳下自行车,走过去帮忙。把水送到家后,汪金权看到老人家里的灶垮了半边,便坐下来跟老人拉开了家常。从老人口里得知,老人的儿子常年工作在外,很少回家,老两口的生活有些艰难。

汪金权当即就从身上摸出仅有的一百多块钱,让大爷大娘请泥匠把灶台子修修,两位老人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连连点头。

过了不久,老人家里的灶台,修好了。

汪老师出钱为老人修灶这件事,后来传到了村干部的耳朵里。这年,村里组织各家各户凑钱安装自来水。老人家里的自来水管,由村里免费安装。

村支书说:“汪老师都出钱了,我们不帮老人做点事,良心过不去。”

2010年6月,武汉电视台记者阎春来到四中,采访汪老师重点救助的张榜镇六溪村八组贫困学生汪洪奎。阎记者跟着汪老师来到汪洪奎的家,顿时楞住了。小汪的家一贫如洗。走进阴暗的屋,发现有个命若游丝的农妇躺在床上。这就是汪洪奎身患癌症、卧床不起的母亲。汪母见了汪老师,想坐起来,汪老师见她很难的样子就让她躺着。面对儿子的恩人,汪母的泪水在眼里打转。她伸出双手举过头顶,深深地给汪老师作了一揖。

汪洪奎研究生毕业后,原本打算外出谋份职业,想把欠给汪老师的几万块钱早些还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汪老师,汪老师却说:“你母亲病成这个样子,在人间的岁月不多了,你还是多陪陪你母亲吧!”其实小汪也不想离开病重的母亲。他就留了下来。

采访结束时,汪洪奎说:“阎记者,您再采访一个人吧,就在我村里。”阎记者也想多采访一些人,就同意了。

为了方便拍摄,阎记者让汪洪奎和汪老师在前面走,他则扛着摄像机跟在后面。刚刚来到一户人家门前,就见一位老婆婆踉跄着脚步来到汪老师面前,一声“汪老师啊”,就跪下了。汪老师始料未及,慌忙扶起。这婆婆正是汪老师捐钱修灶的人。老人姓陈,儿子长年在外,老伴已经逝世。

采访归来的路上,汪老师为陈婆婆意外给自己下跪的事十分不安。他要阎记者把刚才拍到的画面删了,怕传出去“影响不好”。阎记者笑着不吱声。他后来说:“这么真实和感人的场面,我怎么会删呢?如果当时摄像机没有打开,我想拍也来不及啊!”

汪老师乡下的土屋依然破旧不堪(王万军摄)

报恩是一种美德。

汪金权心里,长存着这种美德。即使世风日下,他也不会放弃。

大学毕业之后,汪金权常常抽身看望小学和中学时代的老师。因为家里贫困,加之为学生垫付学费花去了不少工资,他常常囊中羞涩。虽是这样,但他仍要想些办法表表寸心。有些老师因为调动、退休或是电话变更等原因,一直联系不上,汪老师挂在心里,至今念念不忘。

今年66岁的汪金光,是汪金权小学四到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退休前还是全县的模范教师。他的高尚品德,对汪金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人家住郝子堡村5组,4个儿子都成了家,并都外出打工了。他和老伴现在家里带孙子,还放了两头牛。老人年轻时爱拉二胡。几年前,汪金权特意买了一把二胡,送给了他。现在老人兴趣来了,还会拉拉二胡,自娱自乐一下,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听说学生“上了电视”,他很高兴,说:“好人好报啊,这孩子心眼好,读书时我就看出来了。”

毕业于武汉外语专科学校、已经退休5年的叶年祥,是汪金权的高中英语教师,并且教了两年。那时,汪金权的父亲已经过世多年。前来支撑汪家的,是几年之后又过世了的继父。那时农村孩子时兴学手艺,叫“有艺不愁吃”。继父想让汪金权学“博士”。

“博士”是鄂东方言,就是木匠。叶年祥老师心里明白,汪家是想汪金权这辈子过上一种不被风吹雨打的生活。孝顺的汪金权当然也会同意。因为学“博士”就等于“就业”了,就可以养家了。但是叶老师不干了。他不能眼瞅着聪明好学的汪金权去做“博士”,就好言相劝,愣是打消了汪家的想法。

对于恩师的这段情,汪金权铭记在心。他说:“当时因为家里困难,几次想不读了,都是叶老师坚定了我的决心。生活上有了困难,叶老师就帮助;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叶老师就辅导。没有叶老师的全力相助,我的大学梦也许就是一个梦了。”

2010年5月22日晚,叶年祥突然从央视新闻联播上看到了自己的学生,顿时激动得泪流满面。当天晚上,他一连给汪金权打了十几个电话。

晚上11点多,汪金权回到房里,住在宿舍里的学生说:“叶老师打电话了。”他一听,连忙就将电话打了过去。这天晚上,师生俩聊了很久……

今年58岁的詹定荣,是汪金权的高中语文教师。他业余时间的最大爱好就是写作。十几年后,汪金权还记着老师的这个爱好。有年学校组织教师去外省参观学习,汪金权从书摊上看到两本书,便买下来,千里迢迢地寄给詹老师。

今年57岁的毓华中学党支部书记周冬开,是汪金权的高中数学教师。这位毕业于武大数学系的师者,是汪金权人生路上又一位导航人。

提起学生,周老师很高兴。“金权学习用功啊,对老师更是尊敬得很,对同学也很好,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在四中那个艰苦的地方一条道儿走下来,真是不容易。”

76岁的退休教师方中兴,与汪老师共事8年。提起汪金权初到四中的那些日子,老人至今还很激动。他回忆说:“听说金权从黄冈中学调到四中,我当时还不太赞成。那么好的学校,为什么要离开啊,四中这么难,这不是饭锅往粥锅里跳吗?至少他也应该到师范去!”方中兴跟汪金权的恩师顾凤鸣是老朋友,两人都想帮帮汪金权。汪金权酷爱读书,但是钱不够,方老师就找了许多书送给汪金权,让汪金权在贫困的生活中享受了良好的“精神食粮”。前不久,老人特意为汪金权撰联一副:“淡泊名利教书育人烛榜样,一切为了学生;艰苦奋斗低调做人牛精神,为了学生一切。”

在一个多月的实地采访中,笔者曾去过郝子堡,去过枫树湾。

在那崎岖的山路上,驾车多年的司机嘟哝着:“路真不好走。”数不清的急转弯,数不清的沟沟坎坎。坐在车里尚不舒服,那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呢?自行车后要是带着两捆木柴和一袋米呢?而且是夜色朦胧或是雾气腾腾的凌晨呢?

风里雨里,这条崎岖的路,汪金权走了22年。

22年的路,汪金权还要继续走下去。行走中,汪老师突然提醒我说:

“高科长,还有个人对我帮助很大。”

“谁?”

“田建平。他是我的高中班主任,那真是个好老师……”

2009年的7月20日,学校办公室转给汪老师一封信。

汪金权委员:

你提出的《督促中小学按大纲要求开齐课程、不能让应试教育苦了孩子》的建议收悉。你的意见和建议切合蕲春实际,很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对我们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衷心感谢你对蕲春教育的关心和厚爱。县教育局高度重视,要求学校严格规范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原来,这是县教育局对“县政协委员提案”的一个回复。

倾心教学,大义助学,贫不易志,扎根山乡,让汪老师成了“陋室师尊”。他连续12年被蕲春县授予“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廉洁从教模范”等光荣称号。2001年,汪金权被评为黄冈市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受到中共黄冈市委和市政府表彰;2003年,被评为全市“三十佳教师”,再次受到市政府表彰;2004年,被选为“省级骨干教师”,并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受到教育部表彰;2005年,被评为黄冈市师德标兵;2006年,被评为蕲春名师……

汪老师在县政协会上作典型发言(四中提供)

荣誉加身,汪金权竟然一点“感觉”也没有。他仍是生火做饭、烟熏火燎的汪金权;他仍是穿着朴素、骑自行车翻山越岭的汪金权;他仍是倾心教学、爱生如子的汪金权;他仍是家贫屋破、两袖清风的汪金权……

看到老汪如此这般,老朋友劝他,趁着现在有点“名气”,早点离开四中这个穷地方。不少“重点学校”的校长,也托人给他捎口信:“非常愿意汪老师加盟,一切调动手续不用操心……”

汪金权没有离开他的四中,仍然走在他走了20多年的山路上。

2006年,他被选为县政协委员。

这个“荣誉”,倒是让汪老师兴奋不已。参政议政,献计献策,他不吐不快,有话要说。

于是,每年的政协会,他都要提前做好准备,串门走访,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拟好提案,在政协会上“好好说说”。

有人私下劝他:“汪老师,您千万莫把政协委员当回事,那也就是带着两只耳朵听听,吃几餐饭,轻松几天罢了,您何必要提什么议案呢,弄不好得罪人的。”

汪老师可不管这一套。找问题,说真话,为民代言,替政府分忧,这是他当政协委员的初衷。不然的话,他就不当这个“政协委员”了。

汪老师的参政作风受到政协委员们的好评。

同类推荐
  • 光魂

    光魂

    本书是《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文学传记》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本书介绍了一个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中国的“863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精密机械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个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于一身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的生平事迹。
  • 和珅:帝王心腹

    和珅:帝王心腹

    老帝王的心腹,就是新帝王的心腹大患!翻开本书,了解寄生于权力的人,在权力转换中瞬间覆灭的必然法则。表面上权势熏天,实际上危如累卵。不断玩弄权术最终被权力吞噬,一部写透权力运行法则的和珅全传。
  • 卖苹果的乔布斯

    卖苹果的乔布斯

    在iPhone4S发布的前夕,乔布斯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今后苹果产品的发布会上,我们再也无法看到乔布斯的身影了。2012年7月26日,已经去世的乔布斯被《时代》杂志评为历史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0人之一,这个称谓可谓是实至名归。对于乔布斯的离世,整个世界都感到痛心……这本《卖苹果的乔布斯》是“小蓝狮子财富名人”其中一册,讲述了乔布斯的故事。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商人的鼻祖:陶朱公大传

    商人的鼻祖:陶朱公大传

    青年时代,范蠡从老师计然处学到“上富其国,下富其家”的商业之道,并且将这套商业哲学运用到帮助勾践复仇灭吴的实践中。他和文种在这一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而和美女西施的一段旖旎恋情,荡气回肠,传为千古佳话。功成身退之后,范蠡改名鸱夷子皮,来到齐国经商,继续实践他的商业哲学。很快,他积累了千金之富,被齐人推举为“卿相”。范蠡由此感叹“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不详”,散尽家产,来到陶邑,易名陶朱,并遇到了他一生的竞争对手,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位商业奇才端木子贡。在陶朱公的一生中,三次积攒了千金之富,又三次散尽家财。他将经商从“聚财”的功利境界提升到“散财”的哲学境界,使得商业经营成为“陶朱事业”,被司马迁推崇为“富而行德”的典范……
热门推荐
  • 冒牌解秘人

    冒牌解秘人

    这是一个瑰丽而又危险的世界,诡秘之物在黑夜的阴影中掠过,人们皆知诡秘怪物的存在。解秘人和教廷用知识和秘银科技在诡秘之下守护着人类文明。这天,南方的墓场—达克尼斯来了一个冒牌解秘人。——— 漆黑的枪口对准着他,他平静地坐着,说:“女士,在你开枪前,我想你有权利知道真相。你,只是爱德华众多情人中的一位。” “砰!”--HappyEnding
  • 枕上猫妖

    枕上猫妖

    论十八线扑街作者如何养一只吃货猫妖。做猫时:“我需要鱼、猫零食、小香肠……”做人时:“我想吃香煎银鳕鱼……”
  • csgo之我是老六

    csgo之我是老六

    高剑人如其名高手贱人老六csgo职业赛场上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放屁你个垃圾作者抹黑我我堂堂正正贱人高心黑手辣自由人我要告你诽谤这是一个梦想也是一个希望我只是一个csgo的骨灰级玩家这是我的故事你的呢?
  • 衰劫记

    衰劫记

    天人衰劫,凡人暴动,神人之战,重建洪荒。
  • 萧山亡魂

    萧山亡魂

    深夜:一个人的教学楼,数年前的失踪疑案,诡异的脚步声,飘忽不定的红色连衣裙,凄凉的身世,无助的哭喊,请准备好经历这一份惊悚,获得新生!
  • 家有仙鲲

    家有仙鲲

    漂亮仙子深夜造访,走投无路的阿川把目光投向了仙子携带的幼鲲——要制服仙子本人,首先要策反她的鲲!治病、喂食、刷好感度,养仙鲲如遛狗!
  • 云然记

    云然记

    云然是兰台之境莫云亲授的弟子,命运从芍药失踪一案逐渐改变。什么?还要参加天界的法斗会?不好意思,不小心拿了第一。什么?还要我去奶一个孩子?不要意思,在下终是偷溜走了。什么?有人要谋害兰台之境?不好意思,十一道天雷也杀不死我。我在这个时空,坚强而单纯的活着,最虐的地方,可能就是结尾了。完结啦!手动撒花!作者这段时间要去冷静一下,预计一个月之后再见哦!我一定会回来的!
  • 异界之制造家

    异界之制造家

    主角祁云,偶然从学校出来后,懒懒的回家想睡个觉一个小八卦带他进入奇幻的世界,在那世界他会过得如何呢?
  • 你的世界曾有一个我

    你的世界曾有一个我

    一个偶遇他们相遇,一个偶然他们相识,他们甜蜜,很多人开始羡慕他们。。。可后来,他为了她离开了她。。。而她---.一个人在原地默默等待,选择不相信爱情。。。
  • 都市之万能许愿系统

    都市之万能许愿系统

    佛系主角张于,是一名刚刚毕业两年,参加工作一年的建材推销员。他从小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得到阿拉丁神灯,然后许下一个贪心的愿望:“我想要能无限次许愿!”老张已有百万字完本小说保证,请放心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