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71300000015

第15章 战争中的医学(1)

军事医学始于古代,自从出现了战争,就产生了救护和医治战争中伤病员的需要。军事医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医学领域,它是建立在一般医学及医学专科的基础上,并利用其知识和技术,从预防、诊断和治疗角度保障军人的健康。

各时代军事医学的发展和现状,都取决于社会的、军事的、医学的诸因素,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当时社会的经济形态、生产力状况和该时代的战争特点,如兵器的使用、战争的性质、兵制的建立、军事思想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等等。

军医组织起源于独立的常备军出现的时候,由于铁制器具的开始使用和畜力耕作的逐步推广,为各国建军扩军提供了物质条件。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都建立了自己的常备军。在春秋时代,战争是由数量较少的军队来进行的,军事行动的范围较狭窄,战争的胜负主要靠车兵,在较短时间内就可决定胜负。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地主政权的建立、武器的进步,并且军队以农民为主要成份,使军队人数大增,军事范围也较前扩大。战争方式由车阵作战改变为步、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战争比较带有持久的、长期的性质,疾病和伤亡人数也较多,因此对部队将士的医疗和保健问题也更加重视。

一、军队中巫医和方士的设置

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将帅,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已经注意到应关怀士卒的健康。《吴越春秋》中,曾提到越王勾践在伐吴前,誓师时说:“士有疾病不能随军从兵者,吾子其医药,给其糜粥,与之同食。”

齐景公之将军司马(姓田)穰苴,对士卒“次舍并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疾,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史记·司马穰苴传》)他所著《司马法·仁本篇》中曾说:“敌若伤之,医药归之。”可见,当时部队中已设有掌管医药的人员。

魏国大将吴起,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自负粮,与士卒分劳瘁,有士卒患疽,吴起亲为吮脓血(《史记·吴起列传》)。

托名姜尚、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六韬》,在卷三《龙韬·王翼》篇中,记载了一个由七十二人组成的统帅部系统,其中提到军中应有“方士二人,立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似乎周代曾以方士主持军中的医药。

《墨子·迎敌祠篇》:“举巫医,卜有所,长具药,宫养之,及有方技者,若工第之。”孙诒让在《墨子间诂》中,对“长具药”的解释是“医之长掌具药备用”。从以上记载可见,最早的军医是由巫医和方士担任的。

二、选拔士兵的体质及技艺标准

春秋时选拔士兵,即已注重体质的强弱,其标准是能否穿着甲胄进行军事活动。能者称为“胜衣”,不能者叫“不胜衣”,如不胜衣就没有当兵的资格。到了战国时代,由于战争对士兵的体质及战斗技术的要求大为提高,当时选拔士兵时,对步兵、车兵和骑兵的体质、耐力和技艺各有不同的标准。

(一)步兵练卒。以魏国武卒为例,选拔的标准是:全身披甲能操作十二石的弩,身背五十支箭和一柄戈,头戴铁盔,腰佩短剑,带三天粮食,半天能行一百里。经考试合格,可免除一家徭役,田宅也都免税(《荀子·议乓篇》)。

(二)骑兵战士。选拔的标准是: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身强力壮,行动敏捷,能在乘马急驰中,挽弓射箭,前后左右回旋,跳越河堑,攀登山坡,冲过险阻,横渡大河,追逐强敌,敢以少击众的人,才能选为武骑士(《六韬·武骑士》)。

(三)车兵战士。选拔的标准是:年龄四十以下,身长七尺五寸以上,跑步能追及快马,在奔驰中跳上战车,前后左右回旋,力能在车上掌握大旗,拉满八石弓,向前后左右射箭。达到这些标准,才可以选拔为“武车士”(《六韬·武车士》)。

三、对伤病员的安置——临时伤兵医院

春秋战国时期,当与敌人作战时,常征用当地富室房屋,将重伤士兵安置到临时组成的伤兵医院疗养。《墨子·号令篇》中有所记载:“伤甚者令归治病,家(据范行准注:指士大夫之家)善养,予医给药,赐酒日二升,肉二斤,令吏数行闾视病。有瘳……诈为残伤以辟(同避)事者,‘族之’。”一般认为,这是我国在作战时设立临时伤兵医院之始。

四、对伤病员巡视及医护不力者的处罚

《通典》中记载:“诸将三日巡本部吏士营幕,阅其饮食精粗、均劳逸……视医药”这一规定,不但使伤病员精神上能得到安慰和鼓励,同时使医护人员也有督促和考核的作用。《六韬·复军诫法》中规定:“军人被创,即给医药,使谨视之;医不即视,鞭之。”

点评

在战争中,对伤病人员的安置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们就已经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不能不让人赞叹其卓越智慧。

马镫的发明与流传

马在我国被驯养,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马以其快捷健走、力大温良的优点,很早就被人类所使用。早期,马多被用来驾车。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军队最初都是以步兵和兵车混合为主,动辄都是几十万,而骑兵最多不过五六千骑。直至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才为赵国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队装备,这是军事史上一项伟大的变革。此后,各诸侯国都非常重视发展骑兵。

但是,在当时骑马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因为还没有发明马镫。马镫是骑马时踏脚的装置,没有它,当马飞奔或腾越时,骑士们只能用双腿夹紧马身,同时用手紧抓马鬃才能避免摔下马来。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的重大发现。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中,出土了许多与真马大小相似的陶马,马身上马具齐备,但就是没有发现马镫。

马镫虽然很小,作用却很大,它可以使骑士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把人和马的力量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效力。马镫,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

20世纪90年代,在吉林市帽儿山墓地中出土了一副马镫,用铜片夹裹木芯,以铆钉缀合加固。经研究证明,其年代大致相当于西汉中晚期至南北朝,这是我国出土年代较早的马镫。

而在南京象山发掘的晋琅琊王氏族墓群中出土了一件装双镫的陶马,墓葬年代为东晋永昌元年或稍后。这件陶马的双镫是已知马镫的较早实例。

在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发掘的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了一副马镫,形状近似三角形,角部浑圆,在木芯外面包镶着鎏金的铜片,这是一座时代明确的北燕墓葬。北燕,是公元四世纪初迁至辽西的汉族统治者冯氏在前燕、后燕基础上建立的鲜卑族国家,冯素弗是北燕王冯跋的弟弟。

马镫发明后,很快就由中国传到朝鲜,在公元5世纪的朝鲜古墓中已有了马镫的绘画。至于流传到西方的马镫,则是首先由中国传到土耳其,然后传到古罗马帝国,最后传播到欧洲大陆的。

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对中国发明的马镫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关于脚镫曾有过很多热烈的讨论……最近的分析研究,表明占优势的是中国。直到8世纪初期在西方(或拜占庭)才出现脚镫,但是它们在那里的社会影响是非常特殊的。”

点评

林恩·怀特对马镫评价道:“只有极少的发明像脚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说,就像中国的火药在封建主义的最后阶段帮助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一样,中国的脚镫在最初却帮助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

弩的发明和流传

弩是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镞的一种远射兵器,在冷兵器中是杀伤力极大的兵器。弩是由弓演变而来的,是弓的发展。

弩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呢?汉代人认为是黄帝发明的,史书记载商代人有弩,但据考证为木弩。“吴越春秋”则把弩的发明归于楚人琴氏,铜弩机是战国时期出现的,在战国时期的不少战争中均有用弩的记载。秦兵马俑坑发现了数百处弩的遗迹,反映出弩机当时在秦军的应用是很普遍的。

大概是在青铜器时代的初期就出现了弓类武器。弓类武器的发明,使得战争从面对面的肉搏战争稍稍拉开了一些距离。当时的弓箭是以坚韧有弹性的木材为弓,兽筋为弦,在木条上装上金属的箭头与羽毛,一般的射程大概只有一百步左右(约六十米)。随着时间的发展,弓也开始发生了分类,从较小的(三英尺)的短弓或猎弓,四英尺左右的混合弓(骑兵弓)到五英尺以上的长弓等等。可弓使用时必须用手拉着弦,时间久了必定难以稳定,而且由于臂力的关系无法远射,这个问题直至弩出现之后才得以解决。

手持弩是中国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它与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能够以机械的力量来储存拉弓的力量,在射出箭枝时是不用持续地用力以保持弓弦的张开,所以一是能够以脚力(或其他机械的力量)拉开弩使之能够射得更远,二是在可以瞄准更准,第三是可以利用机械的力量连续发射两枝或更多的弩箭。

另外,在欧洲使用的多是大型弩(或称攻城弩),该种弩在中国也有使用。汉朝时飞将军李广军中所使用的一种大型弩,据说能射八百步(约五百米),能够洞裂城墙,一弩能发八矢,当之披靡。

欧洲的手持弩直到中世纪骑士时代才开始使用可以发射两枝箭的十字弩(大概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弩弓由两个弩机呈十字型装配在一起),当时最著名的弓箭手是英格兰人,能够射穿两件重叠的锁子甲。

点评

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发明,弩的发明就是一例。它的出现改变了战争方式,实现了远程攻击。这是中国古人对世界的又一贡献,值得我们牢记。中国古代火箭

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火箭,现代运载火箭就渊源于古代火箭。古代火箭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同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探索相结合,才最终发展成为现代的运载火箭。而说到古代火箭,就不能不提到中国的贡献。

准确地说,火箭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中国是古代火箭的故乡。由中国古代科学家最早运用火药燃气反作用力原理创制的火箭,在当代科学精英的手中发展成为运载飞船升空的大力神,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自豪的辉煌成就。

“火箭”这个词在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代就已出现。在公元228年的三国时期,魏国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装上火把,当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进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时,魏国守将郝昭就用火箭焚烧了蜀军攻城的云梯,守住了陈仓。“火箭”一词自此出现。不过当时的火箭只是在箭头后部绑附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点燃后用弓弩射至敌方,达到纵火目的的兵器。

北宋的军官冯继升、岳义方、唐福等(公元10世纪后期),曾向朝廷献过火箭及火箭制造方法。那时的火箭已经使用了燃烧效能更好的火药,但仍由弓弩射出。从而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原始的“火药箭”。它用纸糊成筒,把火药装在筒里压实,绑在箭杆上,用弓发射出去。后来在原始火箭基础上做了改进,将火箭直接装入杆中间,爆时声响很大,借以恐吓敌人。

中国古代火箭有箭头、箭杆、箭羽和火药筒四大部分。火药筒外壳用竹筒或硬纸筒制作,里面填充火药,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筒侧小孔引出导火线。点火后,火药在筒中燃烧,产生大量气体,高速向后喷射,产生向前推力。其实这就是现代火箭的雏形,火药筒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推进系统;锋利的箭头具有穿透人体的杀伤力,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战斗部;尾端安装的箭羽在飞行中起稳定作用,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稳定系统;而箭杆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箭体结构。中国古代火箭外形图,首次记载于公元1621年茅元仪编著的《武备志》中。

火箭出现后,在中国被迅速地用于军事行动和民间娱乐中。10~13世纪,在宋、金、元的战争中,已应用了火枪、飞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药武器。那时的飞火炮和现代的火焰喷射器相似,是一种原始的火箭武器。北宋后期,在民间盛行的烟火戏中,人们利用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制成了能够高飞和升空的“流星”(或称“起火”)、“爆竹”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从工作原理看,流星、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点。

公元12世纪后,原始的火箭经过改进后,广泛地用于军事。到了元、明时代,火箭兵器在战争中有了很大发展,并发明了许多与现代火箭类型相近的火箭,相继出现了二虎追羊箭、九龙箭、一窝蜂等火箭,这些都利用了火箭多级串联或并联(捆绑)的技术。明代史籍中记载了多种火箭武器,重要的有震天雷炮、火龙出水、神火飞鸦、飞空砂筒、万人敌等。

明代是我国火箭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军事技术家制成多种利用火药反作用力推进的火箭,用于军事战争。明初,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夺取政权的“靖难之役”中,于河北的白沟河同建文帝的部队作战时,遭到“一窝蜂”火箭的射击,这是中国最早将“喷气火箭”用于战争的记载。此后各种单级喷气火箭日益增多,有单发和多发两大类。

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创制了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等三种喷气火箭,统称“三飞箭”。这三种火箭用长六尺的坚硬荆木制作,箭镞长五寸,分别制成刀、枪、剑形锋刃,能穿透铠甲。箭镞后部绑附长七至八寸、粗二寸的火药筒。作战时,将火箭安于木架上,手托箭尾,点着火药筒的药线,对准敌人射去,水陆作战都可使用。这三种火箭在戚家军水兵营的十艘战船上装备了两千多支,在车炮营、骑兵营和步兵营中,共装备了近五千支,平均每人四支。戚家军装备如此众多的火箭,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空前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直到二百四十多年后,才知道世界上有喷气火箭这种火器。

单级火箭的高级制品是各种“多发齐射火箭”。它们大多是将多支火箭安置于一个口大底小的火箭桶中,桶内安置两层格板,用于火箭的定位和定向,同时又将各支火箭的火药线集束在一起,点火后众箭齐飞,发射面有数丈之宽,除前面提到的装有三十二支火箭的“一窝蜂”火箭外,还有二虎追羊箭、百虎齐奔箭等几十种,一次可射二至一百支火箭不等。戚家军还常将多个火箭桶固定在火箭车上发射,一次可射几百支乃至上千支火箭,是后世火箭炮车的前身。戚继光在北方守备东段长城时,至少装备了四十辆火箭车,这在古代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中,直到三百六十多年后,才出现火箭炮车。

明代后期的军事技术家还创制了“神火飞鸦”与球形带双翼的“飞空击贼震天雷”两种“有翼式火箭”。这两种火箭分别在鸦形与球形体内装满火药,火药中有火药线通出,并与起飞火箭火药筒中的火药相串联;发射时先点燃起飞火箭的火药线,使火箭飞至敌方,并将鸦身与球体内的火药引爆,杀伤和焚烧敌军的人马,是破阵攻城的利器。后来的导弹可以说是这种火箭合乎逻辑的发展。

同类推荐
  • 混血豺王

    混血豺王

    作品以生动的情节、曲折的故事,表现了混血豺王白眉儿屈辱、苦难、奋斗的一生。它为种群的发展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为照顾孤老病残和种群的传统观念决裂;为挽救种群不被消灭和围追堵截的猎人浴血奋战。白眉儿是豺,是动物性的豺,然而它又是一只有思想、有灵魂的豺。它的屈辱,它的豁达,它的奋争,它为救旧时的主人,它为豺群的生存所表现的感情波澜,它那大而无畏的精神,无不震撼着读者的心弦。
  • 小海蒂

    小海蒂

    高高的群峰俯视着幽深的山谷,一个名叫梅恩菲尔德的风光秀丽的小镇就坐落在这连绵的群山脚下。一条小路从小镇后面蜿蜒攀升,直至远远的山脚下。低处山谷中的草地非常贫瘠,但空气里弥漫着高山牧场里飘来的沁人心脾的芳香。6月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两个人沿着这条狭窄的山间小道向上爬着。一人是身高体健的姑娘,另一人是个孩子。她拉着姑娘的手,尽管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却依然能看出小脸蛋已热得通红。这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尽管6月骄阳似火,孩子的穿戴却像是要抵御严寒。她看上去至多5岁,或许还没那么大。
  • 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在绵延不绝的五千年世界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世界文明,又给后人留下了众多扑朔迷离的未解之谜——特洛伊战争真的爆发过吗,古巴比伦的通天塔修在何处,埃及金字塔隐藏着多少千古之谜,是谁建造了英国庞大的巨石阵,华盛顿为何拒绝竞选第三任总统,拿破仑神秘死亡的真相是什么,牛顿的黑匣子里藏着什么秘密,二战中德国为何未能造出原子弹,泰坦尼克号因何沉没海底,希特勒因何下令大肆屠杀犹太人,日本天皇二战后逃脱审判之谜,肯尼迪家族为何悲剧不断。走进神秘莫测的历史长廊,打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和谜题,在探索中增长人生见识,在沉思中肩负历史使命,迈向无限广阔、无限精彩的未来世界!
  • 成语故事(2)

    成语故事(2)

    本套《成语故事》共计六册,每册精心挑选了120则极具可读性的成语故事,并为每条成语做了详细的解释。同时为了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成语故事(第2册)(彩绘本)》不仅在语言方面力求生动活泼,还精心为每条成语故事配置了一幅精美生动的插图,从而使读者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更体会到一份悦目的美感,在轻松快乐中增长知识。
  • 科普乐园·用车轮走遍地球村

    科普乐园·用车轮走遍地球村

    本书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愉快地把读者带到交通的世界。使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神奇的陆上、水上、空中的交通工具,还可以了解到丰富的交通史话、不可思议的交通设施、古代和现代人们对交通的管理,以及人们对未来交通工具的设想等。
热门推荐
  • 神魂武逆

    神魂武逆

    十八年后,蛰伏护国公府,卧佛寺走出的少年叶无伤,怒踏复仇之路!他的人生,从此不再平凡!他的世界,从此没有终点!纵横无极大陆,决战三武世界,书写传奇的路上,演绎神魂武逆……
  • 梧桐花雨l弄春院

    梧桐花雨l弄春院

    一场漫丽如梦的旅行,让两个的人生活发生大的改变,一个初初如生单纯的小生,马林殊。一个入社两年精英女王,两个互换身体之后,发生一系列的事情,让双方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 爱情听风吹过

    爱情听风吹过

    爱情是陪伴一生的,很多个年龄阶段,很多个爱,伴随着伤害与被伤害。
  • 妃君则嫁:落跑王妃要出墙

    妃君则嫁:落跑王妃要出墙

    作为帮助朋友的下场,她当了和亲公主,远嫁别国!“好好享受你的洞房花烛夜吧。我的王妃。”他邪肆一笑,张狂扬袖走出房门,和别的姬妾欢爱一场!让她饱受下人们嘲讽的眼神。“三个月内无子嗣,贬为侍妾!”他支着她的下巴,冷峻着一张俊颜看着她走,可她走了,净澜夕,这辈子你都别想再找到我!
  • 我的野蛮鬼老公

    我的野蛮鬼老公

    父母双亡,姐姐为了谋求生活,竟把自己抛弃,无奈之下,她选择自杀,可谁料想却意外跌入别处时空,开始倾尽一世的爱恨纠葛,原以为再死一次就可摆脱,却可曾料想,一切才刚刚开始…跌入意外时空,拥有不一样的灵力,开始了在异世界的一切…“这辈子别想摆脱我,你是我的。”他高傲的宣布。
  • 雷杰多传奇

    雷杰多传奇

    叶凡,意外身死之后,获得了雷杰多的战斗身躯并且进入到了迪迦奥特曼的世界,在叶凡单纯的以为自己只要打打小怪兽就可以的时候,他才发现,事情远比这复杂得多!新人新书,求支持,求推荐,各种求!
  • 罪之歌

    罪之歌

    上一世的遗憾,不可饶恕的错误,来自内心深处的谴责,如果可以重来的话……“犯了错必须受到惩罚,不管他是谁。”“我不是一个做错了事情不愿承认的人,如果这是错的代价,我愿用我一生去偿还……”“这是我的救赎之路!”————月
  • 我的心里住着大仙

    我的心里住着大仙

    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空,张若风却被大仙告知只有寿终正寝时才能回现代花开花落,风停风起,人生匆匆不过弹指一挥间。既然重新开始,就要迈向美好的生活,给自己立个小目标,在这里当个小首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四有忌惮

    四有忌惮

    别看了,是坑,巨深的坑 不会rap的酷girl不是一个好的作家但是她最近馋上了一个消防小哥哥的身子,到底是温水煮青蛙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会码程序的程序员不是一个好的消防员他觉得自己病了,因为他在码程序的时候开始不能集中注意力了,脑海里总是出现那个姑娘的身影所以双向暗恋到底谁先得手?在感情里最舒服的是势均力敌,没有狗血,有的只是苏甜。隐形土豪张队长&会rap的酷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