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92200000022

第22章 知之有风险(2)

帕梅拉·比勒尔回忆道:“1991年,我与詹妮弗·弗雷德还不是很熟。我们都在心理学系,是同事。当时我们的关系刚刚升温,随后意外地变成了一辈子的益友。我记不清1991年那天她为什么坐在我办公室里了。”

“当时,我是一名临床执业医师,也是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的主任医师。我是后来才渐渐知道有关‘虚伪记忆’居高不下的争论。我在从业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受到性侵的病人,但是没有一个出现‘被压抑的记忆’的症状,所以那本莫名其妙的杂志出现在我心理学系的信箱中时,我感到非常疑惑,根本想不到是谁寄给我的,或者为什么寄给我。虽然当时我很吃惊,但我还是放在了我办公桌上,以便偶尔翻看。杂志的名称是《虐童指控专题》,听起来好像是关于那些对虐童持有不实指控的人,这与我的兴趣或工作似乎没有半点关联,所以我就将此视为生命中的众多悬疑之一。”

“当我与詹妮弗聊天的时候,我决定将杂志递给她看一下,问她是否有什么头绪,这本杂志为什么会出现我信箱里。我当时没有别的原因,只是问她一下意见,把这件事拿出来和同事讨论一下,也是蛮有意思的。”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她看期刊时脸上呈现出的表情,开始是好奇,继而是疑惑,最后是不理解。她惊恐地看着我,‘这上面写的是我’,她说。我听后和她一样目瞪口呆。”

詹妮弗继续回忆道:“‘关于你的?你什么意思?’帕梅拉·比勒尔问我。我当时全身有点发抖,向她解释一位自称受到不实指控的母亲写了一篇无名氏文,里面的内容涵盖了诸多的细节,这些细节很明显就是我的故事。虽然里面用了化名,其中一些细节也是伪造的,但是无可置否,写的就是我。不理解逐渐演变成了恐惧和屈辱,因为我觉得其他人可能会在无意间读到这篇文章,并认出写的是我。这就像将一个人最私密的日记公之于众一样,不,事实比这更糟糕,因为这篇文章里的内容是掺杂着真实和虚构的私人细节。”

“这次不真实经历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逐渐知道了我的父母与我一些同事之间通信往来。我也了解到在1991年的夏末和早秋时节,我的母亲就已经与我一些同事寄去那篇文章,包括我所在部门的资深教授,而那一年系里正在考虑将我提升为正教授。虽然那篇文章表面上是匿名的,但我母亲和我自己的身份已表露无遗,因为每位同事收到文章的同时也附带着我母亲写的一封信。我后来才知道,在我母亲寄送那篇无名氏文之前,就已经与我部门的同事通过电话。”

“1991年的秋天,在我读了那篇无名氏文之后的几个星期内,我了解到我的母亲大人和她的合作伙伴已经开始为虚妄记忆综合征基金会(FMSF)设立专业的咨询委员会。1992年春天,他们甚至邀请我加入咨询委员会。当我拒绝邀请时,我在1992年的4月份收到了我母亲的第二份邀请函,内容里赫然写着‘咨询委员会扬名远外,具有专业的素养,所以你加入我们的话不会感到难为情的。’背叛之后又一次遭遇背叛——要求我加入一个组织,专门攻击像我这样开始记起曾受到的背叛的人。”

“父母介入我的职业生涯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我的众多同事纷纷加入了FMSF委员会。我慌乱了,尤其是当我部门的一个同事加入委员会时,而当我曾经的大学导师也加入咨询委员会时我更加不知所措。我看不透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我的同事会这样做。难道我不可信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我为什么是不可信的呢?我在此之前没有什么前科,也没有欺诈或不诚实的过往。”

“我现在意识到,如果我没有记起儿童时期遭受背叛的事情,这些事就不会发生。虚妄记忆综合征基金会也不会成立,我同事对我的背叛也就不会出现。然而,我没有因为记得而后悔、悔恨,因为它让我逐渐成长,引领我探索更深入的专业知识。”

我们在第十三章会详细探讨这一点。

知之难,揭露亦难

没错,揭露有风险,但如果想要走出心理阴霾,揭露是必经之路。我们问丽贝卡·布鲁曼:“是什么最终帮你走出阴影?”

她这样回答道:

“向他人诉说我的故事,不让听故事的人告诉我该怎么做,怎样做,只是倾听就好,只是陪着我就好。要相信我,因为我觉得自己大半辈子都没怎么得到别人的信任……这是重中之重,而且我愿意为我将来更好地生活冒这个险。”

揭露——即讲述创伤——与创伤的影响深深地相互交织在一起。对于人际间因重度的背叛、耻辱、保密而引发的创伤来说,创伤与揭露更加不可避免地相互交错。其实,我们以揭露的概念来理解创伤——我们将之视为“不可言传”的。

揭露真相可以让我们得到情感上、法律上或经济上的帮助。不去揭露,我们就难以获得这些资源、难以加速康复的进程、难以阻止未来创伤的发生。我们知道,从个人和社会的层面上来讲,人际间的暴力是滋生掩饰与沉默的温床。所以,对创伤的保密是如此普遍的现象,这真的很令人困惑。

尽管揭露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好处,但很多人选择延迟揭露、甚至死守秘密。说实话,许多人难以开口谈论自己受到的创伤。他人可能听完就忘记了,但受害者或许还会受到非难,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禁忌的话题。我们在前面提及过,讨论创伤也可能具有极大的风险。

受到亲近之人的性侵时,死守秘密是最常见的反应,这里包含着背叛、耻辱、保密。研究表明遭到性侵之后立即揭露真相的受害者不过四分之一。从伤害发生到揭露真相的时间跨度往往为8~15年。对于那些参与创伤研究的受害者,这次参与研究的经历是他们首次向他人揭露自己受到的创伤。

而且,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遭到******时往往会到成年期才披露真相,很多人却从未透漏过半分。另外,一些研究发现了一种揭露模式,即收回所说的话一再披露。所以在揭露真相后,有些人会随后收回自己的话,继而再重复揭露。当作恶者是受害者的亲近之人时,不揭露、延迟揭露和收回自己所说的话是司空见惯之事。为什么?前文我们已述:揭露会影响重要的人际关系。

我们为何隐瞒真相?

人们会意识到他们隐瞒真相的一些原因——明确的原因——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背后隐藏的真实理由。真实的缘由是揭露伴有风险。人们对揭露真相的举棋不定和顾虑可能在于害怕出现负面反应。他们害怕自己不被他人信任、害怕受到责备或者报复、害怕耻辱、害怕真相会伤及所爱之人。

选择隐瞒也可能是因为当事人想要逃避清醒的意识。尽管这种做法也具有实实在在的危险性,但人们可能会置风险于不顾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处风险之下。隐瞒的原因是重要的关系可能会因揭露创伤而破裂。这一点切合背叛盲视的核心论调——我们需要保护必要的关系和社会体系。揭露可能会有害于这些必要的关系。

还记得我们之前探讨过背叛盲视吗?我们谈到背叛盲视或许是一种生存机制。依据背叛盲视理论,当意识到虐待的存在会威胁到必要或自认为必要的关系时,当事人就会采取背叛盲视。原因在于,一个人若是意识到背叛的存在,那他或她就会冒着风险将其依赖的人赶走或吓跑,还可能会逼迫他们采取消极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无意识、忘却、隐瞒或许是适应性的反应。换句话说,受害者以沉默来守护自认为必要的关系。这极大增加了对揭露的阻碍,因为揭露可能会对必要的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倾诉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这要取决于听者的反应

我们在诉说背叛经历的时候,听者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人们听到创伤幸存者讲述自己遭遇时能够给出正面的回应,这对受害者来说是有益的,有助于受害者走出阴影。正面的回应会增强受害者内在的力量、产生被认可和关爱的感觉。然而,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对揭露真相持有负面的回应,则可能会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伤害。负面回应包括责备、不信任受害者、漠然。萨拉·乌尔曼(Sarah Ullman)是伊利诺依大学芝加哥分校的一名教授,所在院系是研究犯罪学、法律、正义的部门。她经过研究受到强奸的成年人发现,对揭露真相采取消极的回应可能会对受害者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有时甚至比强奸本身的伤害性还大。

布莱恩·马克思(Brian Marx)是波士顿医疗保健系统创伤后应激障碍国家中心的一名心理学家和研究者,他揭示了这种潜在的害处:

“在我们国家,性侵案的真实性常常受到质疑,人们往往责备性侵受害者。而且,这种现象的后果也通常被家人、朋友、警方、法官、有时甚至是心理健康专家所轻视或忽略。不幸的是,这种社会环境进一步让受害者感到羞愧和耻辱,因而加深了性侵本身的伤害。”

也就是说,对披露的消极回应会给原本早已伤痕累累的受害者带来更深层次的伤害。

很明显,隐藏真相会让我们止步不前,但是揭露的负面回应可能会更加糟糕。这是有风险的。

同类推荐
  • 二孩妈妈要读的心理学

    二孩妈妈要读的心理学

    我国政府从2016年放开二胎政策之后,生育二胎的家庭越来越多。那么,对于二胎妈妈来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呢?又要如何去做,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呢?《二孩妈妈要读的心理学》从家庭环境、儿童心理、妈妈心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二胎家庭里的各种现象,也告诉那些因为生育二胎而感到迷惘的妈妈如何才能保证两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合格且优秀的好妈妈。
  •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阿德勒心理学经典)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阿德勒心理学经典)

    孩子在成长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自卑、孤僻、怕被忽视、逃学、闹事……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更顺利地成长?阿德勒着眼于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他主张,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勇敢的个人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父母和老师在激发孩子的思想及潜能方面,应尽可能避免因受到干扰就放弃,而是要倾尽所能地继续帮助孩子,使他们获得勇气和信念。
  • 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

    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

    《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是一本写给所有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尤其是青年人)看的书。不管你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只要你愿意学习,追求上进,那么,你一定能从本书中学到进步的经验,找到杰出的楷模,领悟成功的真谛,获得奋进的力量,得到受益一生的智慧。
  • 沟通要懂心理学

    沟通要懂心理学

    本书用简练、通俗的语言为你介绍了生活中人们在互动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微妙心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内容涉及到了生活中各种场景,全面实用。本书可以帮助你在任何场合中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 执行的效力

    执行的效力

    本书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介绍如何进行人本主义管理,推进管理变革的实践。
热门推荐
  • 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

    正值高考的一场暴雨,让记忆瞬间被拉回多年前的那个初夏,一段过往的小城岁月就这样如水般开始在笔尖流淌,生命中总有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说不清在什么时候又会和现在的生活交集。如果把自己过往还不算那么长的生命按大的时间段分割开来,肯定少不了那近乎残酷却又让自己独乐其中的高中三年,乡村与城镇,青春和成长,初恋和梦想,铁栅栏外是淳朴的乡土生活气息,铁栅栏内是张弛有序的高中寄宿岁月,回过头才发现,那些记忆里青春飞扬的闪亮日子,原来一直都深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 噬血灵炼

    噬血灵炼

    这个世界如此残忍,又有谁心甘平凡,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总有一个声音对你说着要不断强大,不断成长
  • 至少有我们在

    至少有我们在

    樱花树下,悠诺正在反思自己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幻想既然变成现实,丫的自己是捡到便宜了吗?这是梦吗?悠诺捏了一下自己,吃痛的叫了起来,“原来这是真的啊?可是,这也太靠谱了吧?”远处走来熟悉的身影,“经过我认可了吗?谁说这不靠谱?”莫尘淡淡道,另一个身影快一步的来到悠诺身边,对着莫尘笑道:“尘,我同意就行,你本来就不靠谱,还需要我说清楚吗?”说完,牵起诺,一把拉进自己的怀里,享受着她的温度,而诺没有反抗,因为早习惯了这两个人在身边打打闹闹,或许这是给自己内心的安慰吧。一旁莫尘也不甘示弱,直接连兄弟一起抱在,这才是幸福一刻,这时樱花树落下花瓣,随着风飘荡着。
  • 我不是妈宝

    我不是妈宝

    海归独立女孩林欣然和妈宝前男友姜承东,破镜重圆,剪不断理还乱。天之娇女贺小秋和非典型妈宝张腾飞,不打不相识,成为一对欢喜冤家。家有虎妈的孟涵和爱自由的御姐赵琳,相爱相杀。几对年轻人历经社会生活的洗礼而成长蜕变,和父母一起走出“妈宝”的困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次元之神候选人

    次元之神候选人

    某少年神潇宇被一个自称是次元神的家伙找上门,然后就莫名其妙的成为次元神候选人,然后就开始了他的二次元之旅。旅行世界:《斗破苍穹》《斩·赤红之瞳》《刀剑神域》《火影》《学院默示录》《约会大作战》现以改至第二位面世界《DarlingintheFranXX》又名《国家队》《星游记》《黑岩射手》《神魄》《刀剑神域三》《一拳超人》后面由读者拟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宋君岑

    大宋君岑

    “君”者,治辨之主,至尊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始为天下之君。一代风水大师赵岑在一次古墓发掘时,因为一块九龙纹玉佩,就莫名其妙地来到南宋初期,并成为了宋高宗赵构唯一的子嗣。当北方铁骑肆虐在中原大地上;当文明被野蛮所践踏毁灭时,一颗种子在赵岑心中悄然发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顾长缨

    顾长缨

    C城来了一号大人物,大人物来历不明,却和各权贵颇有深交,身家不知几何,却喜欢养一堆奇奇怪怪的闲人,作为闲人帮里新来的,顾长缨虽没见过这位大人物,但也知道必定是个隐形的富豪,因为她正住着的是几辈子都没见过的豪华别墅。在这名为渡客居的别墅里,顾长缨发现了闲人们的秘密——有喜欢睡棺材的,有不吃不喝也不会饿死的,也有夜里翻着白眼梦游做菜的,招待无家可归的……顾长缨因能体验死亡死后被大人物看上了,某天,开始收网的大人物深情地跟她说,他们前世似乎见过,她本以为是玩笑,却不知,忘记过去的她存封着不为人知的禁区,连她自己都不敢踏足。
  • 我怀了暴君大人的崽

    我怀了暴君大人的崽

    夏七七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可爱.娇气但是从小便和霍家公子有着婚约,可外界传言霍庭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活阎王爷,这让我们可可爱爱的小七七害怕得就要跑路了.可是活阎王会肯吗?直到后来在产房房痛苦生娃的夏七七都搞不懂为什么就在产房了,她狠狠的朝产房外喊了一句“姓霍的,下辈子你做女人换你来生啊啊啊”产房外的霍庭深听见也是希望在里面的是自己……敬请期待
  • 年初二

    年初二

    脑洞短篇,不求生动,只博一乐!能让你觉得不浪费时间,是我最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