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10200000003

第3章 大雁塔

是西安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大雁塔建在慈恩寺内,是唐代高僧玄奘奏请唐高宗,按印度佛塔形式自行设计建造的,主要是为了贮藏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初建时,塔高5层,后因草木丛生,塔体逐渐朽坏。长安元年(701年)重建后,塔高64米,分为7层,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仍屹立如故,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成就。

大慈恩寺位于西安市雁塔路南端,这里原是隋代的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后太子李治为追念母亲文德皇后“昊天罔极”的养育之恩而扩建,并敕赐“慈恩”,遂改名为大慈恩寺。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砖表土心,后因草木丛生,逐渐朽坏,重建时又增加为10层。后改为7层,全部用砖砌成,外为方形,立在一座高约4米的台基上,塔身第一层约25平方米,各层都有楼板,设有扶梯,可以盘旋而上。塔连同基座共高64米,磨砖对缝,坚固异常,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塔南面两侧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二座。书者为初唐大书法家褚遂良,字体秀丽,为唐代遗留于后世的名碑。塔的门楣、门框,以阴线雕刻唐代建筑图案,画面严谨,线条道劲,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大雁塔曾有不少迁客名流在此题咏,如杜甫、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李商稳、韦应物等都曾登塔抒怀,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唐代科举取士,进士科最难考,录取的人数也很少,考中进士的人先在曲江池举行宴会,叫做曲江会,然后集中到慈恩寺在大雁塔下题名。

他们先在一张方格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籍贯,推选一人写一篇记事文,附在后面,然后再刻在大雁塔的石碑上。

相传,唐代新及弟的进士有“雁塔题名”之举。唐中宗神龙年间,一名进士心血来潮,把名字刻于雁塔下。这种偶然之举广为世人仿效,进而为皇家推崇,演绎为“雁塔题名”。当时,新科进士赴曲江杏园“探花宴”,宴后划船游曲江,然后至慈恩寺登岸,在大雁塔下推同年中善书法者题名赋诗记之。他日如果有人当上将相,则改用红笔书写。“曲江赴宴”和“雁塔题名”成为士子炫耀功名的风流得意之举。白居易27岁时及第,赋诗曰:“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明代以后,此风一度又盛,在西安考试及第的文官举人纷纷来到大雁塔下题名留念。

塔名为何叫“大雁塔”?自古至今有三种说法。一、佛经故事中有“割肉贸鸽”之释迦牟尼本生故事,鸽与雁同类,而唐朝佛门喜雁,雁是极吉祥的鸟儿,凡言鸽常以雁代之。二、相传天竺的小乘寺院那烂陀寺,有时僧人买不到肉吃,非常着急,忽然天上有群雁飞过,僧人对雁开玩笑说:“今日僧房无肉,菩萨应知道。”头雁便折翅坠地,僧人们大惊失色,互告日:“此菩萨也。”他们在落雁的地方修了一座高塔,并把雁埋在塔下,取名“雁塔”,以示为菩萨居住的地方。三、在西域诸佛寺中,“穿三百作塔五层,最下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

小雁塔建在荐福寺内。建于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到今天也有1300年的历史了。小雁塔高15级,但塔顶已倒圯,现高45米。小雁塔是密檐式建筑,秀丽玲珑,别具风格,与大雁塔的雄奇壮观互相映补。塔下层南北入口的弓形门楣上有石刻蔓草花纹和文人供养图像,技艺精湛。

大雁塔建成后,其名并不流行,一些唐人诗文中均称慈恩浮图(即塔),而不称雁塔。到了唐代中叶,考中进士的文人均前往慈恩寺题名表示得意,谓“雁塔题名”。自此,雁塔之名才盛行起来。到了明代,考中举人的文人也纷纷前往大雁塔题名,以示风雅。考中武举的则到荐福寺雁塔题名,也叫“雁塔题名”。为了有所区别,才有大、小雁塔之称。考中文举的到大雁塔提名留记,考中武举的到小雁塔提名留记。

荐福寺是为唐高宗驾崩百日而建,是为唐高宗死后免受地狱之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追福,献福的,“荐”福是“献”福之谐音。荐字,也有追荐之意,亦即为唐高宗追荐而建立的道场。荐福寺是当时长安城内最大的皇家寺院,寺内亭阁楼宇气派华丽,远非一般寺院所能比拟。荐福寺名僧义:争法师从广州走海路去印度求经,历经30余国,带回许多佛典归至长安,在荐福寺内译出佛典56部计230卷,并著有《南海寄归传》,《大唐求法高僧传》等著作。这些著作成为尔后了解当时中国乃至外国佛教发展史的重要史料。

荐福寺内有1119年所铸铁钟,重达万余斤,声音宏亮,寺内每朝暮皆鸣钟鼓,一则是使寺内的早晚课诵正常进行,二则是告知城内市民时间,有不少城内作坊或手工业者熟知钟声响时是到了什么时间,即开始起床劳作或休息。人们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

同类推荐
  • 76号特务实录

    76号特务实录

    抗战初期,顺应全国民众的呼声,军统在上海对日寇官兵、大汉奸及日伪机构进行暴力袭击,使日伪遭受重大损失。汪伪76号特务展开报复行动,破获军统上海站,杀死大批军统特务。不断升级的报复与反报复让上海滩充满了血雨腥风。本书形象地再现了汪伪76号的每一场风云突变,揭开笼罩已久的神秘面纱,真捣恐怖而罪恶的特务组织核心。惊心动魄的策反、暗杀,血雨腥风的剧变、惨案,零距离目击极斯菲尔路76号,刺目刻画历史上的黑色一笔。以理性的眼光、客观的态度、细腻的笔法,深度透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最大的汉奸特务组织。
  • 走向春天

    走向春天

    本诗集继续延续熊明修田园风格,保持了清新、俏皮的诗风,此外加入诗人一些乡村之外的感受,融入城市和工业文明的气息,这是诗人有意在诗歌抒情领域的探索,非常可贵。
  • 学会宽容

    学会宽容

    宽容是现代人缺的一味药,通常人们的眼光就死死地盯着别人的错误,对别人的错误锱铢必较,不肯释怀。每一篇故事都经过精挑细选,都在闪耀中一份睿智,堪比《读者》美文。不是鸡汤的哲理小品文。
  •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 萧红作品集二)

    萧红作品集二)

    全屋子都是黄澄澄的。一夜之中那孩子醒了好几次,每天都是这样。他一睁开眼睛,屋子总是黄澄澄的,而爷爷就坐在那黄澄澄的灯光里。爷爷手里拿着一张破布,用那东西在裹着什么,裹得起劲的时候,连胳臂都颤抖着,并且胡子也哆嗦起来。有的时候他手里拿一块放着白光的,有的时候是一块放黄光的,也有小酒壶,也有小铜盆。有一次爷爷摩擦着一个长得可怕的大烟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桃花尽处

    桃花尽处

    天上地下最厉害的上神桃幺爱上了无心的神尊,不眠不休三天终于从野史上找到补心的办法。“我桃幺今日对着天地启誓,如果这次下界没有让神尊爱上我,那么我便自毁根基打回原形自生自灭。”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许可/强制/复议/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许可/强制/复议/诉讼)法

    本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合集成册。以大开本,大字体的形式出版。是合适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方便查询的案头工具书。
  • 续命悬

    续命悬

    【当脑中渐渐有另一个人的记忆,当开始不自觉执行他人的习惯时,你确定你还是你自己吗?】陈允然在偶然的机缘下,踏进时空裂缝中,误闯了一座上古的女娲尸坑,接着还造访传说中的人间仙境桃花源。一个和自己相像的女人,一段拼拼凑凑的记忆,一种流传至今只剩十几字的夏禹文......
  • 覆手为凰:太子殿下,来侍寝!

    覆手为凰:太子殿下,来侍寝!

    宫变后,她顶替太师府嫡女的身份活了下来,却遭人人痛骂唾弃。怜心之毒普天之最,武功尽失逐出皇城,也曾想过死,可一百三十六个冤魂夜夜在悲鸣啊,她必须活下去!是谁在梦中声声唤无双?是谁在翻搅权谋动天下?是谁?杀伐决断一身血色闯重围。是谁?眸光流转一双素手拨风云。流水清歌,眉眼含笑,满腔热血一夜倾覆。赤红双眼倒影着昔日笑声泠泠。家仇国恨,没有家,谈何归家?待看我,赠你锦绣江河祭天下!
  • 日落殇城

    日落殇城

    本书讲述的一个女孩在深圳寻梦的故事,有笑有泪,描述了年轻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经受的各种酸甜苦辣。
  • TFBOYS之王俊凯我在这里

    TFBOYS之王俊凯我在这里

    王俊凯,我在这里,慕妍,不要欺骗我,我的心你是知道的,对不起,王俊凯……在一番挫折打击中,他们步上了婚姻的殿堂……慕妍,你永远是我的!
  • 我是90后后妈

    我是90后后妈

    从痴情于富家帅公子的萌妹子到霸道总裁的妻子,她经历了感情的跌宕起伏,以为这就是结局,没想到才刚刚开始,面对调皮捣蛋,从中作梗的儿子,又会上演怎样的爆笑故事呢?后妈难当???
  • 清风有雨晴空笑

    清风有雨晴空笑

    清风有雨晴空笑,人亦有义人情暖!--题目由来。晨、岚、雨、风……我总觉得,有关天气的字词十分美好,因为它们早就被大自然赋予了美丽的意义。--人物名字。此文用来记录一些美好的事情。希望你喜欢。此人土土--佳
  • 路人甲或小说家(鲁敏随笔集)

    路人甲或小说家(鲁敏随笔集)

    从日月缓慢、人情持重的乡村东坝叙事,到隐秘幽微、悲怆诡谲的城市暗疾系列,再到直指肉体本源的荷尔蒙夜谈,以及更多散落于系列光照之外的多主题变奏,鲁敏一直在冒犯小说的边界,从不肯安于既有的领土与荣耀。她拒绝稳妥便捷的审美,孤意探求,去往下一个路口,去往新的毛茸茸的幽微地带,去为人性进行一场又一场类似“无穷辩护”的书写。本书乃鲁敏20年写作生涯中,近30篇创作随笔、文学访谈与演讲稿的首次集结、诚意分享。它足够真实,是作者漫长写作历程坦率的自我披沥;它又足够轻盈,随意一页,即可翻入一堂线下的“小说课”。写作如何把人从虚妄的日常生活里解脱出来?何为七零后写作的阿喀琉斯之踵?那些影影绰绰的来源最后是怎样落纸成故事?小说技艺应如何运用?如何给小说人物取一个不草菅人命的名字?是路人甲,还是小说家?翻进本书,看鲁敏还原写作者的野蛮生长与多重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