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7000000002

第2章 凡尔登战的起因(2)

以后几个月,西线德军和英法军队都力图控制法比边境地区。德军特别想占领从敦刻尔克到布伦的滨海地带,切断英法来往的捷径,但是没有达到目的,反而退至埃纳河北岸据守。9月13至18日,英法联军发起第一次埃纳河战役,德军坚守阵地,联军收效甚微。此后,联军不断调整兵力,试图从北面对德军实行翼侧迂回,德军则向北奔袭反包抄。两军如此交替向北运动,开始了“奔向海岸”的运动,战线逐渐向北推到靠海的佛兰德地区。10月12日,德军向伊普尔发动强大攻势,企图突破联军防线,占领北部海岸,切断英国远征军与法军的联系通道。英法联军在北方集团军司令费迪南,福煦将军的指挥下,顶住了德军的进攻。战至10月11日,双方从凡尔登至努瓦莱,向北延伸到海岸,向南绕过圣米耶尔突出部,沿法德边界到瑞士,形成一条长达600多公里的稳定战线。在这条漫长的战线上,双方构筑了无数的深壕固垒,现代战史上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堑壕战。

在东线,8月中下旬之交,两路俄军先后越过俄国边境攻入东普鲁士。德国不得不从西线抽调部分军队对付俄军的进攻。8月底到9月中,德军老将兴登堡元帅指挥东普鲁士守军,利用两路俄军缺乏密切配合的弱点,先在马祖尔湖地区歼灭了一路俄军,尔后又迅速转移兵力,击溃了另一路俄军。这就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坦能堡战役。德军随后攻入俄境。与此同时,在东线南部的俄军则挫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深入到奥匈帝国东北地区。激战至年底,东线也陷入了沉寂,双方军队都在堑壕里对峙着。

“施里芬计划”原打算速战速决,但是由于意外地遇到比利时人民和法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以及英国立即参战,德军在数周内迅速结束西线作战的设想完全落空。主观设想的失误,加上毛奇被迫抽调兵力,增援东线,因此数个月过去后,西线仍呈胶着状态。德军在战争初期虽然取得了部分进展,但是现在似乎距离目标越来越远。来自东线的报告表明,俄军已逐步动员起来,兵力优势日渐明显。由于协约国的海上封锁,德国的军需供应也已出现困难。部队伤亡、疲惫和饥饿已造成战斗力大减,德军的进攻能力已明显减弱。战争显然要久拖下去,而德国的资源又不足以应付持久战。

三、制定凡尔登作战计划

僵持局面迫使德国统帅部重新修订作战计划。为了尽快摆脱两线作战带来的不利处境,德军统帅部一致认为,1915年必须倾注主要力量实行重点进攻。然而进攻重点究竟选择在哪个方向呢?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密室里,将军、大臣们存在着激烈的争议。

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将军仍力主把进攻重点放在西线,“俄国幅员辽阔,人力物力丰富,在短期内难以彻底击败。而西线英、法联军是德国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障碍。因此,仍应集中精锐部队首攻西线之敌,以便在短期内解决问题”。

担任东线作战指挥的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则有相反看法,“过去几个月的情况已经表明,英、法两军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不堪一击。事实证明,西线目前的僵局很难迅速突破”。

德国首相贝特曼也明确表示反对继续以西线作为进攻的重点,“就东西两面之敌的实力对比来看,俄军的装备较差,指挥失度,战斗力明显不及英法军队。我们应当首先选择敌军较弱的东线突破……东线如能首先取胜,那些目前还在观望的东欧小国,就会在我军强大威慑面前投向我们”。

指挥东线德军作战的老将保罗·冯·兴登堡元帅自然力主以东线为突破重点,“东线战线漫长,便于我军机动作战。我军可在机动中寻找战机歼敌。如采取守势,听任驻扎于加里西亚的俄军重兵越过喀尔巴阡山,以我军东线的兵力及奥匈军队目前的实力,势必难以抵挡。如果德奥两军集中主力于东线作战,则可望迅速获胜”。

在首相贝特曼和东线将领的压力下,德国最高统帅部最终决定将1915年的作战重点移至东线:首先粉碎俄国,迫使沙皇与同盟国单独媾和,尔后再挥师西进,集中力量对付英、法联军。为发挥德军的进攻比势,西线德军将采取积极防御的态势;而东线德奥联军则从南北两面同时发动攻势,北部的德军从东普鲁土向布列斯特方向主攻,南部的德奥联军则向莱姆堡方向攻击,通过南北合击,将俄军主力包围在“波兰口袋”内一举聚歼。此外,德军还在海上开展了潜艇战,企图破坏协约国的海上补给线,配合陆上作战。

此次兵力调整,意味着德军已彻底放弃施里芬计划。不过由于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将军的坚持,主力东移的计划在实施中受到很多限制。虽然西线处于战略防御态势,但德军仍部署了200万兵力,约占总兵力的一半,其当面的英、法联军则有300万大军,其中以法军为主。

1915年4月22日,西线德军为掩护部队向东线调动,发起了第二次伊普尔战役。此次行动是德军在西线实施积极防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法军队为牵制德军主力东移,则在阿杜瓦和香槟发动进攻。双方在西线不断调整部署,屡次发起进攻,但是损失惨重,进展甚微,仅将某些地区的阵地推进了数百米,或夺得几个高地。这些得不偿失的进攻,牵制了英法数百万军队,妨碍了协约国在其他方向上的行动,甚至导致英军远征达达尼尔海峡的行动归于失败,被迫放弃。战至1915年底,英、法两军在向西线德军发起进攻中,损失达157万人,德军则损失61万人。

在东线,德军主力企图占领俄国的大片领土,迫使它退出战争。并控制巴尔干半岛,打开通往土耳其的道路。德军在东线多次发动了强大攻势,占领了俄国的大片领上,把战线一直推到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但是由于英国和法国在经济、军事上全力援助俄军,牵制了德军不少力量,德军的推进始终未能对俄国构成致命威胁,无法迫使沙皇单独议和。在东南的巴尔干战线,在德、奥、保三国军队的夹击下,塞尔维亚军队溃败了,但残余的塞尔维亚军队中有不少借道阿尔巴尼亚,退到亚得里亚海的科孚岛重新整编起来。

大战在僵持中进入1916年。这时欧洲已形成了多条战线。在西线的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上,英国、法国和德国官兵仍在掘壕据守,相互对峙。在东线的波罗的海海岸到罗马尼亚的漫长战线土,俄国和德奥军队正被困在900英里长的战壕里度过寒冬。在南部,德奥军队同他们的新盟友保加利亚一起,压倒了巴尔干的塞尔维亚军队,迫使其残部逃到希腊寻求庇护。英、法、俄则把意大利拉入协约国集团,在意大利和奥地利边境上开辟了一条新的战线,意军同奥匈军队的作战同样没有任何进展。此外,在亚洲的南高加索,俄国与土耳其军队在交战;在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地区,英国也与土耳其军队在交战。几乎所有的战线都陷入了胶着状态。

战争已进入了漫长的消耗战阶段。情况日渐明朗:

上帝将站在大工厂和大军队一边。各参战国不断动员人力、物力,强化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全力为战争服务。各国开始对农场实行监督、征收所得税、实行食物配给制。《车语》中还出现了一个新词,“工业动员”。军火工业急剧增加,各交战国的工厂被军队引向战争的无底洞,无数的弹药和装备从各种机器中倾泻出来,似乎再多也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到1916年初,德国的步枪,飞机和炮弹生产已增加50%,机枪和火炮增加两倍半;奥匈帝国的武器生产量也提高了50%。在战争初期因准备不足而节节失利的协约国则痛定思痛,更全力加强武器装备的生产和人力资源的动员。利用德军主力东移所提供的喘息时间,英国和法国在军事技术、武器生产、人力资源动员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1915年一年中,法国军队人数增加了110万,英国增加了120万。1916年,英国又破天荒地通过全国义务兵役制,进一步扩大兵源,征召士兵,迅速使其武装部队人数达到300万。这个“靠大海生活达千年之久”的海上霸主,如今也迫于战争压力,投身于组建大规模陆军的竞赛了。到1916年,英法俄等协约国已拥有365个师,总人数达1800万(德奥等同盟国为286个师,900万人)。通过内部挖潜和对殖民地资源的动员,英法两国的军事经济潜力已全面超越同盟国各国的水平,在重炮和机枪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方面,消除了同德国的差距、到1916年1月。法国的步枪产量已增加50%,火炮产最增加4.8倍;英国机枪产量增加4倍多,电机产量增加9倍多。在此期间,新式武器也不断涌现。继德国之后,英法两国也迅速发展了生产化学毒剂和防毒器材的新型军事工业。到1915年下半年,英法两国又开始成批生产新式兵器—坦克。至此,以英、法、俄国为主的协约国集团不仅在有生力量方面,而且在武器装备方面,都全面超过了对手。

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协约国集团的战略态势已日益稳固,并吸取了开战以来的经验教训。在战争的头几年,协约国之间几乎没有战略协同。由于战争目的不同,它们之间长期存在着相互猜疑。为了协调一致地对付德奥同盟集团,协约国集国于1915年12月6至9日在尚蒂伊召开了第二次协约国军事会议。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俄国,甚至日本的代表相聚一堂,共同讨论了未来的行动。在会上,霞飞和日林斯基分别代表法国和俄国提出了各自作战计划。凭借霞飞的崇高威望,协约国首次企图改善联盟作战的计划工作,并原则上同意第二年在意大利战线以及东欧、西欧战线同时发动进攻。不久,协约国在尚蒂伊又举行了第三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协约国集团终于在一些基本原则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形成了统一的战略决心,制定了统一的作战计划。会议决定,自1916年6月15日起,俄军从东线、意军从南线发起进攻,将德军预备队从西线引开;随后英、法联军自7月1日起,在西线的索姆河地域发动进攻,一举歼灭当面德军。计划还强调,法国应事先使集结在法国凡尔登附近地域的德军预备队精疲力竭,无力作战。

俄国总参谋长阿列克谢也夫曾经指出,联军的反攻时间最好提前到1916年春季,因为德军有可能提前发动进攻,从而破坏协约国7月的反攻计划。遗憾的是,法国统帅部对德军提前发动进攻,特别是在凡尔登地域提前发动进攻的可能性一直认识不足,没有听取俄军统帅部的这一建议。不久以后凡尔登战役的爆发,恰好证明了俄军将领的意见是极富预见性的。

当新年临近时,德军统帅部也在针对局势的变化,制定新的作战计划。这一次他们仍然面临两难境地——进攻重点究竟选择在东线还是西线?由于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变得更加有利于协约国,同盟国方面日感兵力兵器不足。德军总参谋部目前可资调遣的预备队加起来只有25个师了。

陆军大臣兼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将军坚决反对把进攻重点继续放在东线。这位曾经在中国参加镇压义和团起义的德军将领,自1913—1914年起任德国陆军部长,积极参与发动此次世界大战。1914年9月,德军在马恩河之战役中失利后,小毛奇被免职,德皇威廉二世将统帅军队的大权交给了这位冯·法尔肯海因将军。这位锋芒毕露的总参谋长,决心在1916年西线攻势中彻底击垮法军的意志。他认为,东线幅员广阔,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且俄国后备兵源非常丰富,德军在兵力兵器有限的情况下,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全面战胜俄军的,向彼得格勒的进攻不会有决定性结果,贸然向莫斯科挺进只会重蹈拿破仑当年的覆辙,陷入无数俄国保卫者的汪洋大海之中。而四线的法国战场纵深浅,英法联军直接威胁德国的腹地,是目前对德国最大的威胁——英法联军已弥补了1915年历次战役中所遭受的伤亡,到1916年1月时,两国在这条战线上的兵力已增至167个师。在英国展开的80个师中,多达40个师部署在法国。法尔肯海因将军强调,现在正值沙皇尼古拉的军队败北之后仍晕头转向之机,德军机不可失,应尽快将主力50万大军调往西线,放于对付法国。只要能迫使英法联军投降,俄国就会因失去西方财政和军火工业的支持而屈服。

此时,德军总参谋部收到情报,英国、法国正在筹划对德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法尔肯海因将军立即于1915年圣诞节前夜,起草了一份致德皇的备忘录,列举了军事上可供德国选择的办法。他建议德国立即将战略重点转移至西线,利用德军善于进攻作战的特长,抢在敌人进攻之前,先集中力量给敌军毁灭性打击。法尔肯海因将军指出,英法相比,英国当然是更强大的敌人,它拥有较强大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殖民地资源。不过英国毕竟与欧洲大陆之间隔着一道海峡,除了进行潜艇战外,德军实在是鞭长莫及。虽然英国也向法国大陆派出了远征军,但是它的主要力量和真正优势并不在欧洲大陆,而是在海上。即便英军在大陆失败了,它仍然可以退回英伦三岛,凭借英吉利海峡和无敌于世的皇家海军,继续从事战争。而法国作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目前是西线的主力。这支军队历经几年恶战,实力已经大为削弱,部队在消耗战中已经到达力量顶点,如果再予以重创,法军就会崩溃。

因此,法尔肯海因将军竭力主张全力首攻法国:

“英国在大陆上的主要武器是法国、俄国和意大利的军队……法国在军事上的努力差不多已经到了尽头。如果能使它的人民清楚地明白,就军事意义而论,他们已经再没有什么可以指望的了,那么他们的崩溃点就会到来,英国手中最好的武器就会被打落了。”

经过法尔肯海因将军的力谏,德军统帅部最终决定将1916年的进攻重点重新转回西线,集中主力对法国实施突击。以德军现有的兵力,要在整个西部战线上大举进攻是不可能的。法尔肯海因将军认为,并不一定要实施大规模突破,而只要攻占一个在情感上被法国人奉为神圣的特殊地区,迫使法国人“为了保持这个地区,不得不投入他们的每一个人”。这样,德军就能在该地区“使法国人把血流尽”,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目的。

符合法尔肯海因将军意图的地方有两个:贝耳福和凡尔登。几经权衡,他选择了凡尔登。

法尔肯海因将军深信,只要在此地段给予法军强有力的重创,必可使法国彻底崩溃。

同类推荐
  • 终极军刀

    终极军刀

    本书献给我一生最尊敬,最崇拜的----军人!!
  • 临危受命

    临危受命

    随着城市的发展,作为超级大都市的香城,渐渐被国际恐怖分子所关注。不断升级的暴力恐怖袭击,让香城的治安岌岌可危。中央警署签署一号文件,组织反恐特勤队。反恐特遣队专责处理高危险性的罪案、拯救人质、反恐、要员保护、侦测、搜索、执行水底及水面、空中及特别行动等任务。这是城市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城市最尖的利刃。
  • 灭国之战

    灭国之战

    我穿越到了异世界与他们的将军交换了身份,带领着张国与其他的十六国奋战着。这个世界是一个由十七个国家组成的世界。每个国家都想着统一其他的国家,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成功过。那是因为一但某个国家将要灭亡,其他的国家就会对其提供帮助以保持自身的利益。
  • 军旅生涯的那些事儿

    军旅生涯的那些事儿

    从一名青年到一名军人的成长经历!带你体验不一样的军旅人生!
  • 危情谍影

    危情谍影

    21世纪刑警刘达成意外魂穿到民国28年,竟然还携带了奇妙的“读心术”。且看他如何在这个山河破碎、群魔乱舞的时代杀鬼子、除汉奸,以一腔热血谱写报国新篇章!
热门推荐
  • 特殊事件情报局

    特殊事件情报局

    人有眼睛所以看到了光,人有耳朵所以听到声音,人有五感所以才构成了这个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假如人出现了第六感?那又将是怎样一个精彩纷呈的新世界呢!欢迎来到我的异想世界!你,准备好了吗?
  • 宫本武藏全传(叁)

    宫本武藏全传(叁)

    宫本武藏,日本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日本战国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的剑术家、兵法家、艺术家。在日本人心中,宫本武藏是强者,是智者,是哲人,是武术家,是永远的胜者。一直以来我们只读了《宫本武藏》的二分之一。吉川英治的《宫本武藏》其实只是《宫本武藏全传》的前传,小山胜清的《宫本武藏》是它的后传,只有阅读完整的《宫本武藏全传》,才能读懂真正的宫本武藏。本书描述了剑圣宫本武藏完整一生的生命传奇,揭秘日本民族的心灵密码与文化精神,唤醒敏感、浮躁、柔弱的现代人,找回人类所拥有的强韧的精神面貌、梦想和真挚的人生追求。是现代人磨炼人生、挑战自我、超越困境的必读书。全书共五册,《宫本武藏全传·叁》包含二天之卷、圆明之卷两卷内容。
  • 逆出我态度

    逆出我态度

    一场大灾难侵袭全球,“方舟计划”受阻,‘逆战计划’开启,我们的主角墨云,却在‘逆战计划’开启两个月后为了亲人朋友,以及青梅竹马,而逃离‘死神’公司基地,与好友鲁尼,‘死神’公司的千金大小姐周清影,一同踏上了寻人归途,第一站便是死亡丛林,在这里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死亡丛林之后又会遇到什么危机?‘逆战计划’的背后又隐藏着怎么样隐情?墨云能否找到亲人朋友,以及青梅竹马?与全世界为敌,战出我不屈逆态度。一切尽在,《逆出我态度》看墨云不安天命的逆态度。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伊扎克拉宾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伊扎克拉宾

    追溯拉宾七十三载的自强不息——他有过从士兵到将军的履历,更有从一名“战神”变为一名和平使者的复杂过程,在回顾他的一生足迹时,你亦会看到以色列这个中东小国成长书简中的一幕幕兴衰荣辱,因为伊扎克·拉宾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个神秘国度的人民,并带来和平的曙光,他的履历自然也成了整个历史的一部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压男纪

    压男纪

    我那玉树临风谦谦有礼的公子啊你为何钻进又胖又丑又厉害女人的裙下!你这不知好歹自命清高的丑女人啊,你如此百般折磨公子是为哪般?一般般的甄假不是一般般的拽,一般般的男人她甩都不甩。别的穿越女都高喊着要低调平凡,她偏偏想高调,可没人鸟她。
  • 合部金光明经

    合部金光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彩虹之恋

    彩虹之恋

    落魄女孩果静偶遇了失恋的林子涛,他们之间开始展开了一段同居的岁月,在相处期间,林子涛渐渐发现自己对眼前的美丽女孩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然后,果静却在林子涛的相册中发现了自己的前男友周瑞的照片,于是他们去了周瑞的公司上班,一开始果静抱着报复的心态,后来女孩发现自己狠不下心,同时林子涛发生意外,果静不得不离开周瑞,选择带林子涛去国外治病,而就在果静离开之后,周瑞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选择放下自己现在成功的事业也要去挽回失去的爱情。
  • 淡雅公主VS淡漠王子

    淡雅公主VS淡漠王子

    她的身价是国际排名第一的真正公主。她也是天才少女,地位、容貌、身份无比尊贵。他是世界第二家族的继承者,身份也很尊贵,他的容貌举世无双,性格却十分冷淡。在命运的安排下这两位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如何获得对方的心意……如何揭下对方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