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0900000027

第27章 步入婚姻——漫漫人生路(3)

三朝回门(新婚后第三日,夫婿伴同新娘回娘家,我乡谓之回门,通常,岳家只以茶点招待女婿,旋即双双同回夫家),照例是我正式会见岳父家里的近亲,但只有岳父打个照面,还有两个小舅子都不曾见。我同新娘子上楼去见岳母,坐下刚谈了两句话,忽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跑上楼来,后面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追着,那男孩直扑到岳母身边,只说了哥哥两字,那少年已经赶到,就在岳母身边,揪住那男孩打起来。岳母有气无力地说,“怎么又打架了?”但那少年还在打那男孩。岳母叹气,无可奈何。新娘子却忍不住了,猛喝道:“阿六,你又欺侮弟弟,也不看看有客人——这是你姐夫!”少年朝我看了一眼,就下楼去了。我这才知道这两个是我的小舅子,大的叫令俊,小的叫令杰,小名阿福。我想:令俊不怕母亲,却怕姊姊,看来这姊姊会管教。我又想,她们母女之间一定有私房话,我还是下楼去用茶点罢。我向岳母告辞,就下楼去,却不见岳父,也不见令俊,只有大姨陪我用茶点。听见楼上窗口有人切切笑。大姨就朝楼上窗口唤道:“阿二,也来见见姐夫。”下来了,却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我心里想,这是谁呢?没听说新娘子还有个妹子。大姨却对我说:“这是我女儿。”那位姑娘倒大方,叫我“姐夫”,也坐下来吃茶点。一会儿,那姑娘上楼去了。……一会儿,新娘子下来了,就此同回家中。母亲却发现新娘子眼泡有些红,似乎哭过,就问她,同谁拌嘴?新娘子不肯说。母亲再三问。新娘子说了。

原来她同她母亲吵架了。说是我下楼后,她就哭。岳母问:是女婿待你不好么?

她摇头。又问:是婆婆待你不好么?……她说:婆婆待我跟自己的女儿一样。岳母又问她到底为什么要哭。她说,她恨自己的父母:“沈家早就多次要我读书,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读书,女婿和婆婆都是读过许多书的,我在沈家像个乡下人,你们耽误了我一生一世了。”说着,新娘子又掉下眼泪来。母亲笑道:“这么一点事,也值得哭。你知道《三字经》上说‘苏老泉,二十七’么?这个苏老泉,二十七岁以前已经有名,但二十七岁以后,他才认真研究学问,要自成一派,后来果然自成一派,何况你只要识字读书,能写信,能看书,看报,那还不容易?只要肯下工夫,不怕年龄大了学不成。我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教你还不费力。”新娘子又破涕为笑了。母亲又问:“你有小名么?不能老叫你新娘子。”

新娘子摇头,说:父母叫她阿三。母亲对我说:你给她取个名罢。我答道:“据说天下姓孔的,都出自孔子一脉,他们家谱上有规定,例如繁字下边是祥字,祥字下边是令字;我的岳父名祥生,两个小舅子名令俊、令杰,新娘子该取令娴、令婉,都可以。”

母亲听后想了想说:“刚才新娘子不是说我待她跟女儿一样么?我正少个女儿,你照沈家办法给取个名罢。”我说:“按沈家,我这一辈,都是德字,下边一字定要水旁,那就取名为德沚罢。可是,照孔家排行,令字下边是德字,当今衍圣公就名德成。新娘子如果取名德沚,那就比她的弟兄小了一辈。”母亲道:

“我们不管他们孔门这一套,就叫她德沚罢。”

这个新娘子就名德沚,母亲一直叫她德沚。此后,我就教德沚识字,我回上海后,母亲教她。

日月匆匆,不觉已过半月,我要回上海了。当时习惯,新婚后一个月不空房,空房则不吉,但母亲和我不信这一套。临走前,我到孔家辞行,仍没看见岳父,只见岳母,她卧在床上,说是:阿三出嫁,她辛苦了,所以又病了,而且不以为然说,该过满月才走,你们新派太新了。在楼下用茶点招待我的,仍是大姨,她听说我给三小姐取了名,也要我给她的女儿阿二取个名。我给她取名黄芬。我回到家,对德沚说,岳父又没见到,岳母病了。德沚说,她的母亲一年有十个月卧病,家务全仗大姨;又说她父亲是做生意人,同我见了,觉得无话可说,不如不见。此时我的岳父开设小小的纸马店,已有多年,据说也还赚钱,但岳父结交一些酒肉朋友,挥霍无度,已欠了债。他这番嫁女……债台越筑越高。

母亲说何必借债嫁女,她自己花了一千元为我结婚,是早已存储的。德沚说,她的父亲极要面子,而且喜欢热闹排场,将来如何还债,他是只有到时再借新债还旧欠之一法。

我回上海不到两个月,母亲来信说,德沚到石门湾(镇名,简称石门或石湾,离乌镇二十来里,当时属崇德县,来往坐船。)进小学去了。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母亲教德沚识字,也教她写字,仍用描红。此时家中只有母亲和德沚二人,又雇了个女仆,家务事很少,只镇上亲戚故旧红白喜事以及逢节送礼等事,要母亲操心。母亲每天教德沚识字写字两小时,上下午各一。德沚本应专心学习,但不知为什么,她心神不定。母亲也觉察到了,问她为什么,她说,不知为什么不能专心,对着书,总是眼看着书,心里却想别的。但尽管如此,倒也认识了五六百字,能默写,也能解释。有一天,二婶来了,知道这情况,便说,……她娘家的亲戚姓丰,办一个小学,她去试问一下,也许肯收这样大的学生。二婶姓谭,名谱生,也识字,不过比母亲差远了,她是石门湾的人。开办小学的是丰家的大小姐,三十多岁了,尚未出嫁,这小学名为振华女校,校址即在丰家(按:这位大小姐就是丰子恺的长姊)。二婶为此特地到石门湾去一次,果然一说就成。于是,母亲就派了一个女佣人划船送德沚去石门湾,插二年级。德沚从此在振华女校,她的同班生都比她小,多数只有十一二岁,所以她和她们合不来,倒是和几个老师交了朋友。同学中只有两个十六七岁的大姑娘和她要好,这就是张梧(琴秋)和谭琴仙(勤先)。张琴秋后来与泽民结婚,谭琴仙是1927年在武昌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的成员。这是后话,现在不多说了。

那年暑假,德沚回家,我也回去,知道她在振华女校读书,果然专心,大有进步,能看浅近文言(那时,振华女校教的仍是文言),能写勉强可以达意的短信。母亲说她聪明,连续三年,那时,就可以自修,再求深造了。但是,事情常常出入意外,德沚在振华女校读了一年半,她的母亲病了,非要她去伺候汤药不可。母亲没法推辞,只好照办。三个月后,母亲写信给我,说我的岳母死了,我应奔丧。我为此又到乌镇。丧事既毕,德沚却不肯再回振华女校了,说是荒废了四个月,跟不上课,不去了。她在振华女校时的好朋友,女教员褚明秀……见德沚不肯去,亲自到乌镇来劝。母亲招待她住下,就住在母亲房内。褚明秀住了五六天,这几天内,她常和德沚密谈。后来她要走了,对母亲说,她也不回振华教书了。母亲不便问她为什么不去振华教书。她走后问德沚,才知道褚明秀对于校长的作风不满意,而德沚之所以不愿回去,也是为此;什么赶不上课,只是托辞而已。

现在再说德沚在家,此次倒安心自修,还订了自修计划,上午请母亲教文言文一篇,下午她作文,请母亲改。我和母亲觉得这也好,不一定进学校,而且母亲一人在家,总有点寂寞,有德沚陪伴,自然更好。

此时已将开春,我回上海。这一次,我在乌镇住了将近三个星期。谁料又有意外。我回上海不久,母亲来信说德沚又要出去读书,这回是受了王会悟的影响。王会悟原是邻居,她是我的表姑母,年龄却比我小。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到湖州的湖郡女塾去读书了,据母亲来信说,好像刚去了半年。王会悟劝德沚也到湖郡女塾读书,把这个学校说得很好。德沚因此也想去。

母亲不知道湖郡女塾是怎样一个学校,但我在湖州念过书,知道这是一个教会办的学校,以学英文为主,和上海的中西女校是姊妹校,毕业后校方可以保送留学美国……这不过是门面话,以广招徕而已。大概王会悟当时也因这句门面话,所以进了湖郡女塾。而且在湖郡女塾读书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女儿,学费贵,膳宿费也贵。我们负担就觉得吃力,王家当更甚,我写了详细的信,把这些情形告诉母亲,请母亲阻止德沚到湖郡女塾。

母亲回信说,德沚人虽聪明,但年轻心活,又固执,打定主意要做什么事,不听人劝。母亲说她自己不便拿出婆婆的架子来压她,不如让她去试一下,让她自己知难而退。这样,我也不再阻止。

又到了各学校快放暑假的时候,我得母亲的信,说德沚不等放暑假就回来了。我料想这是知难而退了。我也回家看看。到家后我和母亲都不问她为何早归,在学校如何?她却自己诉苦:进学校后只读英文,她连字母都不认识,如何上课呢?有附属小学,是从字母教起的,但校方说她年纪大了,不能进附小,硬排在正科一年级。同学们都已读过四五年英文的,而且洋气极重,彼此说话都用英语,德沚此时成了十足的乡下人了;同学们都不理她,她只能同王会悟谈谈,可又不同班。德沚自己说,上了当了,再也不去了。……但是我觉得德沚还是有点“收获”,这是她从王会悟那里学了一些新名词。

母亲私下对我说,看来德沚一人在家,总觉得寂寞,不如早搬家到上海罢。

我也这样想,但我回上海,却碰着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要我主编并改革《小说月报》。一时极忙,没有时间找房子,直到母亲再三催促,这才由宿舍的“经理”福生找到鸿兴坊带过街楼的房子。那已是1921年春了。

恋爱和求婚

有一个问题可以发生;中国女子既属遮掩深藏,则恋爱的罗曼斯如何还会有实现的可能?或则可以这样问:年轻人的天生的爱情,怎么样儿的受经典的传统观念之影响?在年轻人,罗曼斯和恋爱差不多是寰宇类同的,不过由于社会传统的结果,彼此心理的反应便不同。无论妇女怎样遮掩,经典教训却从未能逐出爱神。恋爱的性质容貌或许可以变更,因为恋爱是情感的流露,本质上控制着感觉,它可以成为内心的微呜。文明有时可以变换恋爰的形式,但也绝不能抑制它。“爱”永久存在着,不过偶尔所蒙受的形象。由于社会与教育背景之不同而不同。“爱”可以从珠帘而透入,它充满于后花园的气空中,它拽撞着小姑娘的心坎。或许因为还缺少一个爱人的慰藉,她不知道什么东西在她心头总是烦恼着她。或许她倒并未看中谁何一个男子,但是她总觉得恋爱着男子,因为她是爱着男子,故而爱着生命。这使她更精细的从事刺绣而幻化的觉到好像她正跟这一幅虹彩色的刺绣恋爱着,这是一个象征的生命,这生命在她看来是那么美丽。大概她正绣着一对鸳鸯,绣在送给一个爱人的枕套上,这种鸳鸯总是同栖同宿,同游同泊、其一为雌,其一为雄。倘若她沉浸于幻想太厉害,她便易于绣错了针脚,重新绣来,还是非错误不可。她很费力地拉着丝线,紧紧地,涩涩地,真是太滞手,有时丝线又滑脱了针眼。她咬紧了她的樱唇而觉得烦恼,他沉浸于爱的河涛中。

这种烦恼的感觉,其对象是很模糊的,真不知所烦恼的是什么;或许所烦恼的是在于春,或在于花,这种突然的重压的身世孤寂之感,是一个小姑娘的爱苗成熟的天然信号。由于社会与社会习俗的压迫,小姑娘们不得不竭力掩盖住她们的这种模糊而有力的愿望,而她们的潜意识的年轻的幻梦总是永续地行进着,可是婚前的恋爱在古时中国是一个禁果,公开求爱真是事无前例,而姑娘们又知道恋爱便是痛苦。因此她们不敢让自己的思索太放纵于“春”“花”“蝶”这一类诗中的爱的象征,而假如她受了教育,也不能让她多费工夫于诗,否则她的情愫恐怕会太受震动。她常忙碌于家常琐碎以卫护她的感情之圣洁,譬如稚嫩的花朵之保护自身,避免狂蜂浪蝶之在未成熟时候的侵袭。她愿意静静底守候以待时机之来临,那时恋爱变成合法,而用结婚的仪式来完成正当的手续。谁能逃免纠结的情欲的便是幸福的人。但是不管一切人类的约束,天性有时还是占了优势。因为像世上一切禁果,两性吸引力的锐敏性,机会以尤少而尤高。这是造物的调剂妙用。照中国人的学理,闺女一旦分了心,甚么事情都将不复关心。这差不多是中国人把妇女遮掩起来的普遍心理背景。

小姑娘虽则深深遮隐于闺房之内,她通常对于本地景况相差不远的可婚青年,所知也颇为熟悉,因而私心常能窃下主意,孰为可许,孰不惬意。倘因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私心默许的少年,纵然仅仅是一度眉来眼去,她已大半陷于迷惑,而她的那一颗素来引以自傲的心儿,从此不复安宁。于是一个秘密求爱的时期开始了。不管这种求爱一旦泄露即为羞辱,且常因而自杀;不管她明知,这样的行为会侮蔑道德规律,并将受到社会上猛烈的非难,她还是大胆的去私会她的爱人。而且恋爱总能找出进行的路径的。

在这两性的疯狂样的互相吸引过程中,那真很难说究属男的挑动女的抑或是女的挑动男的。小姑娘有许多机敏而巧妙的方法可以使人知道她的临场。其中最无罪的方法为在屏风下面露出她的红绫鞋儿。另一方法为夕阳斜照时站立游廊之下。另一方法为偶尔露其粉颊于桃花丛中。另一方法为灯节晚上观灯。另一方法为弹琴(古时的七弦琴),让隔壁少年听她的琴挑。另一方法为请求她的弟弟的教师润改诗句,而利用天真的弟弟权充青鸟使者,暗通消息;这位教师倘属多情少年,便欣然和复一首小诗。另有多种交通方法为利用红娘(狡黠使女);利用同情之姑嫂;利用厨子的妻子;也可以利用尼姑。倘两方面都动了情,总可以想法来一次幽会。这样的秘密聚会是极端不健全的;年轻的姑娘绝不知道怎样保护自身于一刹那;而爱神,本来怀恨放浪的卖弄风情的行为,乃挟其仇雠之心以俱来。爱河多涛,恨海难填,此固为多数中国爱情小说所欲描写者。她或许竟怀了孕!其后随之以一热情的求爱与私通时期,软绵绵的,辣泼泼的,情不自禁,却是因为那是偷偷摸摸的勾当,尤其觉得可爱可贵,惜乎通常此等幸福,终属不耐久啊!

在这种场合,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少年或小姑娘或许会拂乎本人的意志而与第三者缔婚,这个姑娘既已失了贞洁,那该是何等悔恨。或则那少年应试及第,被显宦大族看中了,强制的把女儿配给他,于是他娶了另一位夫人。或则少年的家族或女子的家族阖第迁徙到辽远的地方,彼此终身不得复谋一面。或则那少年一时寓居海外,本无意背约,可是中间发生了战事,因而形成无期的延宕。

至于小姑娘困守深闺,则只有烦闷与孤零的悲郁。倘苦这个姑娘真是多情种子,她会患一场重重的相思病(相思病在中国爱情小说中真是异样的普遍),她的眼神与光彩的消失,真是急坏了爹娘,爹娘鉴于眼前的危急情形,少不得追根究底问个清楚,终至依了她的愿望而成全了这桩姻事,挽救女儿的生命,以后两口儿过着幸福的一生。

“爱”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因而与涕泪,惨愁,与孤寂相揉和,而女性遮掩的结果,在中国一切诗中,掺进凄惋悲忧的调子。唐以后,许许多多情歌都是含着孤零消极与无限悲伤,诗的题旨常为闺怨,为弃妇,这两个题目好像是诗人们特别爱写的题目。

同类推荐
  • 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格林童话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格林童话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礼仪教材:中学生礼仪(初中版)

    礼仪教材:中学生礼仪(初中版)

    本书依据《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针对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编写,分为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服饰礼仪四章,在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热心参与社交活动、与人友好交往的能力。校园礼仪重点:使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时能遵守相关的规则和要求;掌握在公开场合发言的礼仪;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礼仪。家庭礼仪重点:使学生理解父母的操劳,家人的可贵,懂得感恩;掌握拜访接待的基本礼仪,可热情、大方地与他人交往;掌握与人交谈时的礼仪要求,能宽容、礼让他人。
  • 当代中国经济学

    当代中国经济学

    本书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并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当代重大的基础经济理论。
  • 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科技发明

    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科技发明

    人类科技发明经历了怎样波澜壮阔的历程?如何见证了文明的演变?又蕴藏着什么神奇的规律?重新审视人类发明的历程,汲取人类创造的大智慧对今天的创新十分必要。《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科技发明》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众多重要而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伟大发明成果,详尽阐述了每项发明的由来与发展历程。让读者朋友们在尽享种种伟大成果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开阔视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爱上发明。《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科技发明》由王挺编著。
热门推荐
  • 黑龙骑士团

    黑龙骑士团

    黑龙骑士的首领,改变多伦多大陆的历史,战场上的黑龙,撕裂对面的敌人。大国之间的战斗只要有黑龙骑士,那么它终将被摧毁
  • 道长不坏

    道长不坏

    斡旋造化;颠倒阴阳;钉头七箭;纵地金光……这是一个穿越而来的小道士,降服黑暗,守卫光明的故事。张宝仁说道:“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规矩…”一切,从地府中的一位小无常开始…
  • 如果回到那时

    如果回到那时

    那天下午,一堂英语课上徐立延问:“魏初妍,我追你成功的几率是百分之几”?旁边的同学都笑着看着他俩,她说:“百分之零,"几年后。。。他们镇上的街上遇到了,他成了她小学同学的死党,那天她再次看到他时觉得好紧张,初妍一直后悔当时给他那个答案,如果回到那时,徐立延,我想告诉你:“你追我成功的几率是百分之一百”!
  • 论撒钱我是专业的

    论撒钱我是专业的

    这是一个富婆牛逼哄哄的逆袭之路,。。。。。。
  • 血御江湖

    血御江湖

    江湖自古多纷争,一入江湖心更沉。无父无母的孤儿欧阳玉明,修成武林秘宝“无极决”功法,拥有浑厚的内力,凭着“横空挪移”身法上天入地,傲视苍穹;手持“皓宇剑”斩尽天下纷争,笑傲江湖。灭魔门、降天山、诛宦党······江湖儿女自多情,白发苍苍自由身。【书友交流群:76760922】
  • 斗罗大陆之神主归来

    斗罗大陆之神主归来

    我是帝倾,是斗罗大陆所有兽的老大。可是在经历雷劫准备成神的时候,因为我不是人,所以不能成神。我跳转空间找到了成人的方法。让我回去逆袭成神吧!
  • 书生,我是你的妖精

    书生,我是你的妖精

    "外号为“哑女”的女孩叫兰若曦,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里,父亲性格暴躁,重男轻女,动不动就会暴打她来出气,以致兰若曦的性格很怪癖,从小到大都不说话,也不喜欢微笑,像个没有喜怒哀乐的木偶娃娃。但是遇见李长卿之后,她的故事被改写了。当李长卿扮演的书生明眸勾勒出深潭的柔情对扮演妖精的兰若曦说出那句“总有一天,我要让全世界的人知道,我爱你”的话,情窦初开的少女兰若曦早已深陷进去,分不清戏里戏外了。生活不是书上写的那样充满美好,兰若曦像无根的浮萍一样漂泊不定,直到和臭小子十二少以及校草李长卿相遇后,纠结在两个极其爱她的男生之间,她该如何选择?"
  • 转世重生之魔主的逆天之路

    转世重生之魔主的逆天之路

    十万年前,魔主率亿万魔军与神族大战,魔界溃败,魔主为留一线生机,将神魂施九道天地封印,入轮回道,欲东山再起……少年宇翎,身负重任,转世归来,必将再次踏上无上荣耀的巅峰……
  • 消失的燕京

    消失的燕京

    本书从司徒雷登创建燕京大学开始,讲述了燕京大学的名师风采、著名校友的逸闻趣事、燕大在抗日战争中因身份特殊起到的保护作用以及受到的摧残、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过程、燕大在院系调整后对中国教育界产生的影响等,也追述了许多功绩卓著却受到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的学者,如傅泾波、吴兴华等。
  • 盛夏往事

    盛夏往事

    她始终爱着他,却不过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她以为万劫不复,上帝却又派出他来拯救。他说,李子,我一直都在,哪怕寂寞开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