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穷得在京城难以生存,带着家人搬到群山如黛、风景秀丽的西山附近。曹雪芹住在草房里,家里除了旧盆破罐,就剩下一张破绳床,一条板凳和一张桌子。门前是一片树林,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往村外,显得寂寞、凄凉。
院子里的几棵嫩竹、鲜花,给茅屋增添了生气。
失去了经济来源,全家人只好喝粥。曹雪芹爱喝酒,有一次,他在小酒店喝完酒,发现身上没钱,对店主人说:"我给你画画吧,用卖画的钱顶酒钱。"
店主人犹豫不决地接过画,托人把画卖了,从此,曹雪芹经常用画换酒。
艰难的生活没有使曹雪芹屈服,反而使他饱尝田园风光的乐趣。每天清晨,曹雪芹都来到树林里舞剑,再回到家里在破旧的书桌上铺开纸笔专心写作。过去消逝的岁月和人物浮现在脑海里,他奋笔疾书。曹雪芹经常忘记了自己他常是在写书,还是生活在书中。写到动情时,曹雪芹伏案大哭。把纸笔掖在腰里,每当看到或者想到能加进去的情节,就立刻掏出纸笔。
有一次,曹雪芹正陪朋友在酒馆内喝酒聊天。他突然不说了,双眼发直。
"您病了吗?"朋友问。曹雪芹拔腿就跑,几个人跟着去看。来到曹家,看到他坐在桌子旁边写书呢。
曹雪芹的举动,经常使一些不知底细的人误以为他疯了,而了解他的人,十分佩服他。
大约在曹雪芹三十八岁那一年,《红楼梦》完成了,写了一百一十回,共一百多万字。曹雪芹想快点把它写出来,有许多地方没有修改。初稿完成后,曹雪芹又开始对书稿进行修改。
没想到书还没改好,曹雪芹的妻子却死了。不久,一个朋友把八十回以后的书稿弄丢了。
长期艰难的生活,心情的郁闷,写作的过度劳累,使曹雪芹身体虚弱,为了早日成书,曹雪芹夜以继日地拚命写,但写作的速度很慢。夏天,北京流行痘疹,许多孩子病死了。曹雪芹怕儿子染病,天天提心吊胆。儿子染病了,曹雪芹却没有钱给儿子治病,只能天天守在儿子的床边。秋天,儿子死了。
曹雪芹经常站在儿子的坟前,嘴里说:"苍天啊!你对我太不公了,为什么让我再尝晚年丧子的哀痛啊!"
曹雪芹拚命地喝酒,身体更加虚弱。敦敏和敦诚兄弟常来看望他。一天,曹雪芹到城里去看望敦敏和敦诚。他们开怀痛饮,曹雪芹想起早年繁华,晚年孤苦的坎坷命运,想到社会的不公与黑暗,来到书案前,拿起画笔在纸上画了起来,傲然挺立的巨石出现在纸上。
敦敏说:"雪芹兄,你就是这块大石头!"敦敏提起笔,在画旁写下:
傲骨知君世已有,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
公元1763年冬,曹雪芹一病不起。在除夕的阵阵爆竹声中,曹雪芹遗憾和憎恶地离开了人间,抛下续娶的妻子、破草房和未完成的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