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66600000016

第16章 宋元时期(3)

邵康节对儿子的发问值得我们思考。他的方法告诉人们,父母要善于向孩子发问,并且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哪怕是错误的,父母也应先让他说完,再给予恰当的指导。对于孩子回答得不是很恰当的地方,父母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发问来引导孩子更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同时开拓思维的广度。

郑氏画荻教子欧阳修成材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世称欧阳文忠公。

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4岁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

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养子女的重担。欧阳修很小的时候,母亲不断给他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

欧阳修稍大些,母亲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他对读书的兴趣。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

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

欧阳修10岁的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一天,他从李家旧纸筐里,发现一本六卷本《韩昌黎文集》,经主人允许,带回家里。打开一看,大开眼界,便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阅读。宋朝初年,社会上多流行华丽浮躁、内容空洞的文风。而韩愈的文风与之完全不一样。欧阳修被韩愈清新自然的文章所打动。他高兴地说,世上竟有这么好的文章。尽管欧阳修年纪尚小,对韩愈文学思想未必能全部吃透,但却为他以后革除华而不实的文风打下了基础。而正是在这种思想启迪下,一个学习韩愈、革除当时文坛上坏风气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油然升起。

欧阳修长大以后,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

当欧阳修20岁的时候,已是当时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母亲为欧阳修的出众才学而高兴,但她希望儿子不仅文学成就出众,为人做事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欧阳修的父亲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过管理行政事务和司法的小官。

他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为百姓所爱戴。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不断地将他父亲为官的事迹讲给他听。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

她还说:“你父亲做官,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以财物接济别人,喜欢交结宾朋。他的官俸虽然不多,却常常不让有剩余。他常常说不要把金钱变成累赘。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没有留下一垄地。”

她告诫儿子说:“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自己的财物虽然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义。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

母亲的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欧阳修脑海里。当时,欧阳修官职并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二字。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4年之后才回到京城。

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说话,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

他们捕风捉影,强加给欧阳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欧阳修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

欧阳修到滁州后,在处理政事之余,常常在山水间寄托幽情。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欧阳修登山游览的时候,常在这座亭上喝酒。他自称“醉翁”,给亭子起个名字叫醉翁亭。他著名的作品《醉翁亭记》,就是这个时候写成的。“醉翁之意不在醉,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在文中以精练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与宾客在醉翁亭中开怀畅饮的欢快情景以及亭外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

身怀八斗之才的欧阳修当了十多年地方官后,终于被宋仁宗想起。宋仁宗为欧阳修的才气所打动,把他调回了京城,担任翰林学士。欧阳修上任伊始,便积极提倡改革文风。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恰好由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他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便要求阅卷者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考生,如发现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

欧阳修为官秉正,但也不忘孝敬为自己备尝艰辛的母亲。宋仁宗皇祜五年(1053),欧阳修的母亲以73岁的高龄病逝于南京,欧阳修将母亲遗体运送故乡安葬。母亲慈祥的面容,劳碌奔波的身影,时时出现在眼前,母亲的谆谆教导激励他成就了一生的功业。为追悼母亲,他写下《先妣事略》,字里行间透出了母子的绵绵深情。

后来,欧阳修在《与十二侄》中,教育做官的侄子在公务面前要“尽心向前,不得避事,即使临难赴死,亦应勇为。”并告诫侄子为官守廉,禁购官府的物品:“欧阳氏自江南归明,累世蒙朝廷官禄。吾今又蒙荣显,致汝等并列官常,当思报效。偶此多事,如有差事,尽心向前,不得避事。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

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思避事也。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缺此事。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欲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守此为戒也。”

寇准母亲写《训子诗》教子修身为民

寇准,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诗人,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人,寇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寇准的成就与母亲和舅舅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寇准自幼丧父,家境清贫,全靠母亲赵氏织布度日,母亲常常于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读书,督导寇准苦学成材。19岁时,寇准进京应试,得中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喜讯传达这里,寇准母亲正身患重病,临终时她将亲手画的一幅画交给刘妈说:“寇准日后必定做官,如果他有错处,你就把这幅画给他!”

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他请来了两台戏班,准备宴请群僚,刘妈认为时机已到,便把寇母赵氏的画交给他。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幅上面写着一首诗:

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

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这显然是母亲的遗训,寇准再三拜读,不觉泪如泉涌。于是立即撤去寿筵,做事再不肯讲奢华排场。

寇准为官刚直不阿,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所以宋太宗就称赞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赵午以农民本色教育寇准

陕西渭南市官祗乡寇准墓寇准能够成为名相也有他舅舅赵午的一份功劳。宋淳化年间,寇准得到宋太宗的支持和信任,提升为参知政事。不久,宋太宗又为寇准主婚,让皇姨宋娥与他成亲。宋娥是赵匡胤宋皇后的幼妹、邢国公宋准的幼女,美貌聪慧,贤淑多才。新婚期间,日日酒宴,夜夜歌舞。

一天,寇准与宋娥正在欢宴,忽听门官来报:“相爷,大门外有个老汉,说是相爷的乡里,非要见相爷不可。”

一听是家乡人,寇准忙说:“快请进来!”不一会,门官领来一个老汉,衣着破烂,脸上布满皱纹。

寇准一看,原来是舅舅赵午,便忙拉宋娥一起上前拜见,侍女也急忙搬来椅子,让老人家坐下。谁知老汉两眼发呆,并不回答寇准夫妻的问话,却大哭起来。寇准忙问:“舅舅,有什么委屈?受了谁的气?还是家里出了什么事?”老汉连连摇头。

问了半天,老汉才长叹一口气,叫着寇准的小名,说:“牛娃,我进了这相府,见你这么荣华富贵,又听你手下人说,你每日每夜都是这样,叫我不由得想起我那可怜的姐姐了。她一辈子受苦受难,没过一天好日子!”

寇准听舅舅说起母亲,慌忙跪倒,说:

“都是甥儿不好,得意忘形,忘了母亲早年的苦楚。”

赵老汉擦了擦眼泪,拍着寇准的肩膀说:“牛娃子,那年你爹去世,你才十岁,你娘昼夜纺线织布,供你读书,我送你上华州会试时,你穿的蓝布袍还补着补丁。后来,你一直没回家来。你母亲归天时,你正在关外操劳王事,顾不上奔丧,舅也不能怪你。

你现在当了大官,又招了皇姨,从地下到了天上,欢乐几天也就是了。可你天天作乐,夜夜宴饮。你娘受过的苦难,你不是早忘光了吗?”

寇准忙给舅父叩了三个头,说:

“舅父指教,甥儿得益不浅,母亲弃世时,我君命在身,忠孝不能两全,是甥儿终生憾事。不过,母亲的苦楚,甥儿实不敢忘。甥儿今为国家大臣,誓以上报宋王,下抚黎民。”说罢,忙和宋娥劝舅舅入席用饭。

老汉看着宴席上的山珍海味,硬是不入席,却指着宴席说:“这一桌饭,够咱家乡一家人过几个月!你在京城里吃得这么好,可知咱华州、同州今年大旱,颗粒不收,一斗米涨到一千钱。现在还没过年,已闹起了饥荒,到明年春天,不知要饿死多少人呢!想到这,我怎么能吃下这样好的饭呢?”

寇准也听说家乡有旱情,可是从地方官的奏折里,却看不出灾情的严重程度。听舅舅这一说,顿感自己失职,愧对乡里。他安排舅舅住了下来。

急忙回到大厅,吩咐撤了宴席,并以此为戒,永不夜宴。

第二天早朝,寇准将故里旱情如实奏给宋太宗,并请旨回陕西督赈和询察民情。他回陕西后,为家乡办了一些好事,还把关中的赋税免征三年。

此后,寇准专心料理政事,成为宋朝一位有名的贤相。

包拯刻碑立家训

北宋时的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

包拯的幼年、少年时代,深受父母恩爱和教养。包拯长大后也极为孝顺父母,所以史书上说他“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正因为他孝顺父母,故在他29岁中进士后,竟辞官归里。

颐养双亲,以终天年。直到先后给父母送终,并且守制满期后,包拯才出去做官。

包拯先任天长县知县,后又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端州出产一种名砚——端砚,作为向朝廷进贡的贡品。由于官吏大量贪污,每年进贡端砚数不断增加,人民不堪负担。包拯上任后,下令只按规定数进贡,任何官员不得加码、贪污,一扫往日贪风,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而包拯自己后来在离任时,连一方端砚也没有带走。包拯的廉洁无私、受到人们的赞赏。

包拯为官清正廉明,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包拯子孙,仿效先辈,居官清廉,却鲜为人知。原来包拯不但为官清正,也教育孩子要清正做人。

包拯治家很严,教子有方。包拯的子孙个个都很争气。他们居官清廉贤明,受到世代好评。有史可考的是:

包拯祖孙三代都是克己奉公,廉洁守法,深受老百姓爱戴的清官。

包拯长子包繶,授官太常寺太祝,廉洁自律,英年早逝,令人十分惋惜。

包拯次子包绶,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丞、濠州团练判官,后转任潭州通判,殁于赴任途中。包绶不论在何地任何职,都能清苦守节。他任京官时,曾回故里为生母守丧数载,家虽贫,而无一毫发于乡里。包绶死后,箱囊之内,除了书籍、著述外,别无他物。包拯之孙包永年,曾任咸平县主簿,官至崇阳县令。他廉洁自守,死后了无遗蓄,连丧事都是亲朋出资办理。古时以“官能到贫乃是清”。

后人评道:“包拯言传身教,子孙居官清廉。”

包拯子孙为何能够做到居官清廉?究其原因,除了后辈子孙自身努力修养外,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包拯以身示范的表率作用,影响了后辈子孙;二是包拯留下一则宝贵的《家训》,教育了后辈子孙。

包拯在《家训》中,给后世子孙立了一条严格的家规:“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就是说,包家后世子孙当官,如有贪赃枉法者,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也不准葬人包家祖坟。不遵从包拯此训。包拯就不承认他们是自己的子孙。这在封建时代是十分严厉的家法。

包拯还嘱咐家人请工匠,把这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堂屋东壁。昭德塞违,垂照后世。千百年来,百姓一直传颂包拯为清官楷模。

另外,包拯还教育孩子不要徇私枉法。一天,包拯去陈州灾区放粮,灾民纷纷来告他亲人包勉的状。原来,包勉做沙县知县时,侵吞救灾粮款,逼死人命。虽然因此而罢了他的官,但百姓仍不服,又把状纸投到了包拯手里。

包拯见此民众气愤,大怒,把包勉拿来问罪。包勉在事实面前没有抵赖,但他请求看在母亲面上,让包拯饶他一次。他并且表示,决心今后不再欺压百姓,胡作非为了。其实,包勉提出看在母亲的面上是有原因的。

包拯生下来之后,他父亲因他皮肤太黑,把他当做怪物抛弃了,是他大哥捡他回来的。这时大嫂王凤英生下包勉才一个多月,同时带两个孩子,不仅精力照顾不过来,奶也不够吃。为了养活包拯,王凤英忍痛将自己的儿子寄养到别处,抚养包拯到7岁。所以包拯喊大嫂叫“嫂娘”。

包勉以为一提看到母亲面上,包拯就会心软。可是包拯心想:赛如亲娘的嫂嫂一贯教自己做官要清正,替老百姓干好事,我要是顾念私情有意包庇,这不符合她的心愿。只要我给她养老送终,嫂娘是不会怪罪的。

没想到,包勉的母亲听到儿子要被治罪了,一时想不开,痛苦不已。

她找到包拯,想求个情。包拯恳切地说:“嫂娘,侄子有罪,应当与民同治。如若治了罪,就是出于公心;如若不治罪,就是徇私包庇。嫂娘一向正直,并且一再教我为官清廉,如果包庇了侄子,叫我以后如何公正地为百姓做事呢?”嫂娘听了,觉得包拯的话在理,便擦了擦泪说:“人家都称你‘包青天’,这是咱家的光荣,你就按法律处置吧。”于是,包拯立即根据法律,用铡刀将侄子包勉铡了。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地称呼他为“包待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同类推荐
  • 西南干线:襄渝铁路设计施工与建成通车

    西南干线:襄渝铁路设计施工与建成通车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 中国古代文论命题研究

    中国古代文论命题研究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文论命题研究的专著。“命题”与“范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理论家表述思想观点的主要方式,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内涵及形式特征。古代诗文词赋小说戏曲及书画等各体文学艺术理论中都有大量的命题。本书从不同角度展开探索,力图全面阐释古代文论命题之性质、特点、功能及当代价值。
  • 徐志摩文集(第二册)

    徐志摩文集(第二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许我一个奇迹

    许我一个奇迹

    本书为作者十多年来以港大为创作重心的诗歌精选集。这部诗集着眼于游历东西地域空间的感验,寻求传统和现代转化、东方和西方汇通的可能。以杭州、香港、纽约、北京、台北、泉州、新加坡等名城为主线,记录了作者对于历史时空和人情世事的文化思考。
  • 潦草

    潦草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和生命的散文笔记,作者贾行家以凝胶一般的文笔和极为罕见的赤诚,一笔一画刻录下这些“一闪念、一片断、一言行、一场景、一旧事”,又由“市井”“乡里”“风物”“活受”“无常”“弃绝”“畸零”“柔软”“活法”“外邦”“卑污”“阴森”“仇隙”“行业”“温故”等线索缀连,展现广阔的人生、人心与人性,钩画出一个个潦草的生命,以及我们对于生命的潦草。诚如作者所说:由于人的渺小,“现实”永远令人惊奇。
热门推荐
  • 刺痒

    刺痒

    这是一群刚离开温室,步入大学的人相遇相知的故事。他们一起哭过笑过吵过,最终一切都留在了那段带着苦涩和些许刺痛的时光里。你我的相遇,是千万人中的偶然,又是必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左手通诡道

    我的左手通诡道

    三千新书【大劫神】已发,欢迎老书友移步支持,拜谢! “听老妈说,出生那天是我自己咬断了脐带。”“听老爸说,小时候我总看着某一处诡异的笑。”“听朋友说,我左手掌心那块胎记像一颗血色的眼睛,让他们毛骨悚然。”“听很多人说,我总会莫名其妙的说左手很疼,甚至疼到休克昏迷。”“这些年下来,我心力交瘁、厄运连连,直到有天深夜醒来我看到窗户上有张惨白的脸——”这灯红酒绿的城市中似乎隐藏着数不尽的,不为人知的诡秘,它们无处不在,也许就在你身后,也许就在你眼前!……“那张脸你过来啊!嗐!真是个胆小鬼。” ——沈愿在这里等你【球球裙】:1126617688
  • EXO之你别离开我

    EXO之你别离开我

    世界再大,我还是遇见了你,世界再小,我还是丢了你。所以这次,我不会再放开你的手。——byEXO后悔,有什么用?等你们后悔时,我已经找到了属于我的天堂——by彦飔允
  • 网游之易命师

    网游之易命师

    一个万众瞩目的游戏一场游戏背后的阴谋看主角如何一步步发现背后的阴谋让游戏改变人生(本文特殊职业+特殊装备)
  • 残颜妾不二嫁

    残颜妾不二嫁

    她,是魂穿而来的现代特工,杀妾室,斗主母,休夫君,费尽心思只为除掉当年戕害她之人。他,是皇帝钟爱的九子,以醉心音律、嗜好寻花问柳为掩饰,实则惊才艳艳,雄才大略之人。一个貌丑刁钻,一个俊美轻佻,两人会撞出怎样的火花?
  • 世界崩坏见闻录

    世界崩坏见闻录

    “你听说了吗?”“什么?什么?”“最近开始流传的,你只要被一个白色的精灵找上来,你就可以许一个可以实现一切的愿望。”“真的假的?”“真的哦。”说着说话的人不经意间漏出自己右手上的戒指。PS:此部作品借鉴魔法少女小圆的世界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天异世游

    青天异世游

    活了百万年的活祖宗,一代老祖的成神之路。不求永世长存,只希望绽放一刹那永恒的光辉。世界笼罩在黑暗中,而这位老祖却看不到前者的步伐,只能自己去走一条错误的路一直走下去,让后者来借鉴、纠正、修改。
  • 散落的星宿

    散落的星宿

    神界古树无数年的孕育,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诛神的战斗,被放逐的神位。散落的星宿,共同的使命。这是一场未知的路。最后,却宛如那槐南一梦。